<直言集> 花博決算恐造成負面觀感

 花博決算在臨時會說了大半天,審計室覺得挺冤的,老是被議員諸公算總帳。  八十六億元花博預算,由前市長林佳龍團隊操作,最終搞到追加至一百一十多億元。  花博由前市長胡志強爭取,林佳龍主導操作,盧秀燕收尾爛攤子。一百一十多億元決算在臨時會炒翻天,儘管議員諸公看到諸多不合理問題,退回決算。審計室一句話打槍「決算沒有退回問題,一年後自動生效」。  結論是:「原來在政府當官這麼好玩,花了一百三十多億,也沒事?還有人收爛攤子。」這件事老百姓怎麼想根本不重要,因為「船過水無痕」,事情的好與壞不重要,這樣就「翻篇了」。  花博卡可以變成市民卡?王義川有無吹牛,很重要嗎?李中追案追得要命,可能子彈打到棉花裡去了。相信辯才無礙的王義川也一定有另一套說詞。這就是「官場」,沒有結果,沒有道理,然就沒有公義是非了。  黃健豪為盧秀燕伸冤說,盧秀燕的市民免費入園政策才導致花博虧損是「錯誤的」,那是「很多人帶風向」。  真的原因是「委託廠商代售的服務費過高,導致每張門票僅收入一百零八元,少了一半的錢?」這段話仔細想來「真的很心酸」。因為「真話」好像太廉價了,沒有人要聽。  花博原是林佳龍面臨連任選舉重要操作工具。林佳龍如日中天之際,企圖借花博再下一城。結果林佳龍在花博得到掌聲之餘,卻也萬箭齊飛遭到詬病,林佳龍敗選輸掉二十多萬張選票,花博成敗雖非主因,卻也是助因。  (記者徐義雄)

Read More

〈 遠見雜誌民調 〉南市教育滿意度 全國進步最多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遠見雜誌》二0二0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結果近日公布,台南市教育面向方面,在六都排名第三(去年第四)、全國排名第五(去年第十六),滿意度較去年增加一成七二,淨滿意度增加三成二三,為全國進步最多的城市。 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在有限的財政資源以及少子女化的趨勢下,台南市對教育建設的投資不減反增。教育的施政除應延續好的政策外,也要積極回應民意需求作調整,無論是硬體設備改善、校長領導與支持、教師專業與熱情、學生基本學力扎根、成就每個孩子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感謝市民對教育施政滿意的肯定,也感謝校長、教師、家長團體的鼎力合作與協助,這份肯定代表教育局的努力方向符合家長期待。回顧一年多來,教育局陸續推動許多教育創新和問題突破的措施,包括建構友善的國中免試入學超額比序方式、提高國中教師員額編制、建立校園安全新措施與管控平台等,無論是立即性或持續性政策,皆已逐步呈現成果。 鄭新輝表示,台南市教育政策以「點亮每個孩子心中的希望」為理念,聚焦「扎根基本學力、美學創思力、問題解決力、智慧科技力及全球溝通力」五大方向,已有多項教育評比獲得殊榮。

Read More

〈 直言集 〉學無前後 達者為先 盧可勇往直追

 遠見雜誌縣市長民調,台中市長盧秀燕民調雖比去年進步0點八分,卻敬陪末座。盧還有大好機會扳回,不必懷憂喪志。  既冠名為縣市長民調,就有兩個指標。一是市長個人,二是市府團隊。  政治人物之特質與魅力很多是先天的,有的人就是討喜,基層特別喜歡。也有後天努力獲得青睞。  有人認為,盧秀燕是電視新聞媒體出身,照理最懂得梳理語言與口條。這話是沒錯。可是就是因為言語經過訓練,說話精準無誤,反而過於中規中矩,不犯錯。成為「好學生」、「好同學」,反而失去「言語之風趣與生命力」,也失去「脫韁之馬的樂趣」。基層歡喜與他們共同呼吸的市長,會犯錯,會淘氣。  市府團隊到底努不努力,這答案很清楚,二十九個機關首長無不日夜兼程,宵衣旰食。前台中縣長黃仲生之民調老是墊底,有次他在縣務會議不假顏色向一級主管說「你們三不五時就提報說,你們獲得中央第一名,這麼多的第一名,為何我的民調卻是最後一名?」結論是,各機關評比分項目與升斗小民食衣住行等生活,很多時候不太有關連,是兩碼事。第一名又如何?  重點在於市府團隊施政要與基層民眾連接,簡言之,就是接地氣。  遠見民調結果,民進黨團見獵心喜、窮追猛打。可能之對手蔡其昌也見縫插針,當然盧秀燕也獲得同黨議員鼓舞打氣。盧不開心,盧團隊壓力更大,但此事必須深刻檢討,到底那裡出問題,為何市民不捧場。所謂「學無前後,達者為先」,將問題徵結搞懂了,看通了,再快馬一鞭,勇往直追。 (記者徐義雄)

Read More

四點五星縣長-謙卑以對 全力以赴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遠見雜誌公布二0二0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嘉義縣長翁章梁被評比為滿意度進步最多的縣市長,進步幅度比去年足足增加了二十四%,不滿意度也降到只有六點八%;翁章梁表示,感謝縣府團隊這一年來的打拚,以及縣議會、各級民代和鄉親勢大的支持,因為我們看見嘉義人對這塊土地的自信和光榮感,我們為進步嘉義所做的努力,大家也都看到了。  在這次的滿意度調查數據中,嘉義縣的醫療衛生、經濟與就業、道路與交通的淨滿意度,都獲得很高的評價,分別拿下全國第五至六名佳績,這是醫療深入村里、防疫超前部署、開發工業區,以及翁縣長就任後全面進行村里生活大調查,短短半年就爭取九點六億元改善縣道和村里道路,改善總長度達二百十一點點公里的具體成績。  翁章梁表示,四點五星和滿意度進步最多的這份禮物,是嘉義縣繼續前進的動力,未來縣府團隊更須以謙卑的態度,再接再厲,朝向五星目標努力,為帶領嘉義縣邁向農工大縣,全力以赴。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新南向:失衡的「關鍵國家戰略」

 ■韋 灝  蔡政府「新南向」政策自二0一六年九月正式啟動迄今,成效究竟如何莫衷一是。官方說法是:經貿合作、人才培育、資源共享、區域鏈結等四大面向,已取得不少進展;但企學界和媒體輿論則提出質疑認為,「新南向」要擺脫台灣經濟接近百分之四十仰賴中國大陸市場的現狀,並不容易,實施四年以來,成果確不顯著。儘管如此,蔡英文總統在日前的一項論壇發表談話時,仍然堅持定位「新南向」為「台灣將挑戰轉為機遇最關鍵的國家戰略之一」。  事實上,中國大陸市場對台灣拓展對外貿易而言,有其不可取代性,分散風險固然重要,讓台灣的經濟缺口增加新市場新動力,或許也是不能不走的一條道路;但是,卻沒有必要透過立法設置多重政治障礙,圖阻斷兩岸經貿的正常發展,更何況,那是不容易達成、也是不切實際的做法。  根據財政部最近公布的進出口統計顯示,七月出口值兩百八十二億美元,前七個月的出口額則為一千八百六十二億美元,較去年同期都略有成長,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延燒的情況下,台灣的出口未見衰退,與其他國家相較,表現算是不錯。財經專家解讀出口數據所代表的意義指出,七月出口兩百八十二億美元,其中大陸、香港即占了一百二十五點八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十二點七,創下史上單月第三高;而光是台灣對陸港出口,就占了總值的百分之四十四點六,足見兩岸經貿往來的高度重要性。  雖然這幾年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兩會協商中斷,加以近來大陸又不斷在台海附近軍事演習,情勢緊張更加嚴峻,但雙邊貿易交流卻有增無減,最大因素是兩岸特殊的產業分工架構所導致。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即指出,過去二十年來,台灣對陸港享有鉅額貿易順差,「如果兩岸貿易終止,對台灣一定造成致命重創」。這些專家的示警,對過去四年多一再強調「新南向」是關鍵國家戰略的蔡政府而言,恐怕不能不重新思考調整策略,讓兩岸貿易回歸務實的軌道上健全發展。  蔡總統曾多次指出:「新南向」政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並非和區域內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一帶一路」以及日本、印度的「自由走廊」競爭對抗,而是相輔相成,盼建立互惠互利的關係。但無可否認,由東協十國與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印度等十六國籌組的RCEP,早已於二0一九年十一月四日談判完成(印度中途退出),這幾個月雖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仍將於今年下半年內正式簽署,屆時,台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勢必受到弱化;企業界也憂心未來將面臨更多國際自由貿易關稅不平等的對待,非常不利台灣產業擴展對外市場。工總理事長、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就強調:RCEP年底簽署後,台灣被排除在外,對於石化品外銷將帶來致命傷害。  因此,蔡英文雖認為推動「新南向」不是和RCEP抗衡,卻無法避免兩者之間的連動影響,使得「新南向」目標的達成,面臨更大的壓力與阻力。未來,在全球產業鏈即將在疫後展開重整之際,政府除了持續以「新南向」作為關鍵國家戰略,也必須理解,東協市場前景固然可以期待,卻不能不「超前部署」因應RCEP實施後對台灣產業的衝擊。更重要的是,政府應跨越政治藩籬,務實面對兩岸經貿交流的無可取代性,鬆綁法令梏桎,這才是台灣穩健拓展對外貿易關係的正確道路。 (作者為台灣資深媒體工作者,本文為大華網路報授權刊登)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嚴禁陸資及OTT業者恐弊多於利

李沃牆  繼經濟部擬修正兩岸條例中的投資許可辦法,針對陸資來台的認定將較以往嚴格之後,蔡政府又宣布將修正相關法令,將代理或經銷中國大陸OTT及相關商業服務納入禁止範圍。蔡政府上任後,各種「去中化」的政策接二連三;然而,嚴禁或嚴審陸資、禁中國大陸OTT恐弊多於利。  經濟部擬修正投資許可辦法,現行以陸資占出資總額「最終比例」百分之三十作為陸資認定的判斷標準,未來將採取「逐層審查」,每一層投資關係都用百分之三十來認定,以從嚴審查方式避免陸資透過間接方式來台。  另為防止中國大陸地區OTT(透過網際網路直接向觀眾提供的串流媒體服務),透過代理或經銷等方式在台灣經營,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也通過《網際網路視聽服務管理法》草案,規定國內網路業者不可提供租借網路等各種服務,違者最重可罰五百萬元。經濟部又於八月十八日預告「在台灣地區從事商業行為禁止事項項目表」修正草案,將代理或經銷中國大陸OTT及相關商業服務,明訂並非開放陸資投資項目。據悉,專法將於九月三日正式公告上路;屆時,不少台灣民眾喜歡看的愛奇藝、騰訊等OTT勢必被下架,讓已付費加入會員的消費者憂心權益受損。  進一步言之,嚴審及嚴禁陸資表面上雖是由國安角度出發,實則基於政治考量,不利於台灣的外人直接投資(FDI),讓台灣原本低落的FDI雪上加霜,同時也讓兩岸的投資活動更單向傾斜,影響台灣的經濟成長。  根據統計,累計二00九年六月至二0二0年五月底期間,我國核准陸資來台投資件數共一千四百一十八件,金額為二十三點三億美元,主要分布於批發及零售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銀行業、港埠業,投資金額依序為六點八億美元(占總金額百分之二十九點一)、二點八億美元(占總金額百分之十二點二)、二億美元(占總金額百分之八點六)、一點四億美元(占總金額百分之六)。反之,台商自一九九一年至二0二0年五月底止對中國大陸投資總核准件數四萬四千一百三十九件,總核准金額達一千八百九十一點九億美元,占我核准對外投資總額的百分之五十六點五,位居第一位。  尤有進者,八成以上的上市櫃企業在大陸均有投資。台商投資產業主要分布於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批發及零售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金融保險業等。  政府除了嚴審陸資外,近來對於開放陸生政策更是一波三折,原本為台灣大專院校面臨少子化危機帶來一線希望,但近年來陸生因感受到不平等對待,已降低來台就學意願;再加上今年疫情而無法前來,而教育部又在這波解禁名單排除陸生,導致不少陸生反彈「政策朝令夕改」。據聞中國大陸教育部決定暫停二0二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台升讀,對台灣私立大專院校而言,無異雪上加霜。此外,自從去年八月一日起受陸客自由行禁令影響,又加上疫情限制,觀光業可謂哀鴻遍野。  持平而論,台灣的OTT能夠蓬勃發展,其實也是二0一六年國際平台Netflix、愛奇藝進駐,與台灣數十家業者投入所形成。台灣現存的OTT生態圈,大約有二十家,可區分為海外、中國大陸及本土台灣業者三種類型。如今嚴禁大陸OTT業者入台,可能影響OTT發展及消費者權益。若政府真正地為影視音產業著想,應思考如何將產業生態圈構建好,當OTT平台作為內容的銷路足夠多,相關產業才有活水進來。筆者以為,一旦政治目的優先於產業發展,必然弊大於利。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蔡總統第二任面臨的經濟挑戰

 ■李沃牆  蔡英文總統於五月二十日宣誓就職,正式進入第二任期。然而,在未來四年所面臨的內外挑戰,諸如後疫情時期台灣的經濟發展,台灣青年低薪、青年高失業率、高房價、少子化、人口老化、退休年金破產疑慮,以及貧富差距、人才外流等問題尚未有效改善或解決;再者,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進程未能有所突破,以及日趨緊繃的兩岸關係都仍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阻礙。  坦然言,蔡總統第一任期內受美中貿易戰及疫情衝擊下,還能穩住台灣經濟,確實是有點運氣成分在內;包括貿易戰帶來轉單效益、台商回流投資加持功不可沒;但接下來四年能有否好運氣加持,就很難說了。  蔡總統在「五二0」就職演說中闡述美中貿易衝突到疫情以來,整體對全球的衝擊,接下來要針對新的局面超前部署,訂定國家的生存發展策略:產業發展、社會安定、國家安全、民主深化等問題;也要在原有「五加二」產業創新基礎上,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目標就是讓台灣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  針對兩岸問題,她也再次向對岸喊話,「兩岸關係正處於歷史的轉折點,雙方都有責任,謀求長遠相處之道,避免對立與分歧的擴大。」針對蔡總統的兩岸聲明,華中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在香港的《東方財經雜誌》一篇題為「未來四年:多點對撞下的台海困局」文章指出:「台海兩岸在雙方持續對立、對抗四年後,又將面臨蔡英文的下一個四年任期;未來四年,兩岸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重大衝突」。換言之,兩岸未來四年依然不平靜。  口號人人會喊,但能否做到就得看執行力了。持平而論,台灣經濟成長率每十年平均下降百分之二;並已進入「高收入陷阱」,經濟及薪資成長遲緩。今年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面臨衰退;國際貨幣基金(IMF)於四月所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將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下修至負百分之四;雖然不少財經官員表示難以認同,但目前不少經濟數據出現惡化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首先。勞動部甫公布的無薪假最新通報資料顯示,截至五月十五日,無薪假實施事業單位家數在一周內增加一百四十二家、人數飆增兩千零六十七人,全台實施無薪假事業單位家數達一千一百八十九家、人數已破兩萬人,攀升到兩萬一千零六十七人,創下二00九年十一月底以來新高紀錄。  此外,主計總處於四月三十日下午公布第一季GDP成長率概估為百分之一點五四,較二月預測數的百分之一點八,下修了零點二六個百分點。另國發會於四月底所公布的三月景氣對策信號,燈號從上月的「綠燈」轉為代表趨於衰退的「黃藍燈」;尤有進者,景氣領先、同時指標均同步下跌。因此,在內憂外患下,今年台灣經濟成長能否「保一」,能否呈現U型反轉,實有待考驗。  在對外經貿方面,台灣這幾年雖積極想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或「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一直不順利,加上中日韓FTA即將簽署,未來對外貿易想有所突破恐怕不易。特別在兩岸關係陷入僵局下,服貿、貨貿協議及ECFA難以推進。被排除在「東北亞經濟自貿區」的台灣,除了在中日韓這三大市場的競爭力會遭到削弱之外,也會因為產業前景轉弱,影響外資對台灣的投資及經濟成長動能。  (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Read More

〈 學者觀點 〉從法制與防疫核心談彰化衛生局「超前部署」

 彰化縣衛生局針對返台民眾執行「精準篩檢」,檢出案485號、一名自美返台且原驗出陰性的少年無症狀感染新冠肺炎,但中央卻啟動政風查處,衛生局長葉彥伯為此澄清哽咽。究意「比中央多做一點」的超前部署「逆時中」?還是涉有行政違失?從法制面與防疫核心來探討,社區防疫不能被政治口水所淹沒,社會也不該被刻意帶風向的飛沫給感染。  首先,從防疫成效來看,正當國際間疫情延燒未歇、第二波情在各國蠢蠢欲動之際,單就防疫「補漏洞」這一點,彰化縣衛生局能檢出案485號,就應該給予正面肯定,獎勵尚且不及,豈容遭到歪樓。  其次,依《地方制度法》第十九條,縣市衛生管理本就屬地方自治事項;依《傳染病防治法》第五條,中央機關對地方衛生單位確有權去監督、指揮、輔導及考核地方主管機關執行傳染病防治工作有關事項;但地方政府根據中央政策,也有權訂定疫情監視、通報、調查、檢驗等計劃並付諸實施。  針對居家檢疫個案的監測採檢,本來就是地方政府權責。一般而言,通常都是因為中央下令,地方拒不執行或消極、怠惰,沒有中央政府會反對地方政府「超前部署」進行更嚴格、更周全的SOP。  第三,地方政府衛生局長向縣市長負責,職位由縣市長任免,並非如人事、主計、警察、消防、政風一條鞭人事制度,衛生局的相關業務與預算接受地方議會質詢、審議。中央下令政風介入調查地方政府,是否依法有據?除非掌握違法涉弊事證,政風單位如何比衛生局更了解防疫專業,又如何判定防疫作業是否違常?  再論地方政府依自治權責的防疫「超前部署」。以柯文哲主政的台北市為例,就率先推出包括防疫旅館及SOP手冊、防疫計程車隊、千人防疫就業方案、居家隔離或檢疫者補助七千元、口罩販賣機等多項創新措施,還有民政防疫包及社區衛教訓練、培訓防災士、制訂大型活動辦理規範等防疫創新作為。  民進黨籍的台南市長黃偉哲的防疫「超前部署」。三月宣布禁止民眾入塔掃墓的管制,民眾洽公採取實名制登記、部分機關單位移至室外辦理,學生的防疫假、線上教學讓停課不停學等。八月三日,黃偉哲又宣布,密閉空間載口罩的地點除補習班、電影院、電梯、K書中心及KTV外,要求各局處兩個星期後討論擬定那些適合密閉空間,如要開罰就會公告。  再看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當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四月十日起,全台各地觀光景點、國家公園、遊樂區等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將實施人流管制措施時,侯友宜已提早三天,在四月七日就明確規定新北市轄內有觀光景點的人潮的分流管控、公告實施「觀光景點分流」,還規範硬闖最高可處十萬元罰鍰。  目前為止,針對彰化縣衛生局的質疑歸納主要有三點,而衛生局長葉彥伯也有相應的說明:  其一,中央質疑「如果地方想要額外做別的事情,也應該報告,但彰化並沒有事先告知?」但根據指揮中心公布的〈社區監測通報採檢〉規定,個案只要經評估具有一定的感染風險 ,無論症狀有無符合通報定義,均可依規定轉介至醫院採檢與通報。而且,彰化的採檢經費申請由醫院直接向中央申請,資料直接進入防疫資訊系統,中央隨時可以看到。  其二,醫院是否知道衛生局安排前來「檢查」的是「無症狀隔離中」個案?葉彥伯表示全部過程依照〈社區監測通報採檢規定〉進行。從聯繫個案,確認採檢醫院、就醫交通方式、聯繫感控護理師、警察局,以及在醫院負壓隔離病房進行標準採檢程序等,一切都是根據中央SOP的規定。  其三,隔離控管中的個案以何交通方式前往醫院?葉彥伯說明,中央規定的就醫方式原則都是「全程帶口罩,禁止搭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以親友接送、自行駕車為優先」或是「防疫車隊」、「專用小客車」,少數病症嚴重或緊急狀況,會由一一九救護車載送就醫。  前述三項爭點都牽涉事實認定,彰化衛生局是否落實,並不難釐清。但現在,彰化衛生局防疫工作比中央「多做一點」,中央指揮中心動用政風查處,葉彥伯哽咽、落淚,凸顯了第一線防疫人員面對的壓力,令人不捨;輿論意見沸沸揚揚之際,更應該回到防疫的核心,在傳染病防治工作上落實依法行政,讓防疫做得更好,如果防疫還分藍綠,那將是國人的不幸。(嘉南藥理大學社工系教授、憲法學者余元傑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直言集> 清運費漲價 勿增民怨與誤會

 垃圾清運漲聲四起,已不是楊正中首次在議會發難,楊正中劍指環保局,局長吳志超肯定認為很冤、委屈,但社區民眾抱怨也是事實,這種事若由市長盧秀燕背鍋,更是說不過去。  垃圾處理費沒有漲價,轉運費用有七十多家民間業者,其中三十三家漲價。說轉運費是市場機制可以理解。社區民眾卻完全不接受,因為付費者可是升斗小民。  上週楊正中召集社區民眾開了記者會,環保局在此之前也發表過聲明,但問題依然未獲解決。  從法理立場,環保局長吳志超認為垃圾處理費沒有漲價,已守住底線;至於轉運費並非環保局所能制約。真的是如此嗎?昨天在議會討論此事,不是只有楊正中一個人在發難,有的議員私下推測,甚至告知媒體,「官商勾結」這條線索有可能是未爆彈。  楊正中已大刺刺的質疑「環保局內部有官商勾結,嚴重影響市民權益」。這是很重的話。環保局長吳志超當然很不服氣,也認為對環保局員工並不公平,既然如此,「朗朗乾坤,以昭徵信」,就由政風處進行調查,以還環保局清白。  垃圾清運漲價是事實,社區民眾口袋失血也是事實。吳志超不能只說「環保局未介入,並已發公文澄清」。這樣做只能增加民怨與誤會,社區民眾壓根就不會信服。  (記者徐義雄)

Read More

< 直言集> 盧市長與人為善

 尚未布達之政風處長詹政曇,角色很尬尷,此人事案涉及「人與法理之爭」。市長盧秀燕一句「與人為善」,算是「以和為貴」,讓步了。  這件人事案與詹政曇本人沒有因果關係,盧秀燕不是針對詹個人,而是對「制度與尊重」有所堅持。  此事有兩個相貌,其一,依法理角度,政風、主計及警察局與人事處屬於「一條鞭」,向來由中央直接派任。盧長年擔任立委,對法令熟稔,她以「憲政」規格定調「一條鞭」已是過時法令,顯見盧秀燕有其一定的高度與態度。何況中央法務部直接指派詹政曇走馬上任,完全未羅列其他人選,對直轄市長首長也極不尊重。  其二,詹政曇在人事風暴中,其情可憫,非戰之罪。不過聽說詹數度透過副處長向盧說項,又顯見詹之手腕過於稚嫩。試想,人事案是「人的問題」,議員諸公直言,當然要找盧較親近人士溝通,效果才佳。但不知詹政曇有沒有如此操作?  政風處長詹政曇尚未布達,代表詹尚未取得法定位階。政風處長職司肅貪,原本與公部門就有所衝突、矛盾角色,特別是與市長關係更是微妙。簡單說,政風處長與市長關係「太接近或太疏遠都不好」。  不過詹政曇不必過於焦慮,盧秀燕一句「與人為善」話語,已經「點破」核心爭議。應該可以解釋,盧認為「事緩則圓」及「以和為貴」理念。中央法務部應該知道怎麼處理及解決才對。  (記者徐義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