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柵禮拜堂群像〉照片中總計九位西拉雅原住民新港社群族親。(作者提供) ■游永福
每位藝術家都有自己的堅持與理想,所以,作品各自展現不同風格。
「南福爾摩沙內山地界,居住著一群熱忱又和善的美好『平埔番』……」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在傾聽了同樣來自英國蘇格蘭愛丁堡的宣教士馬雅各醫生的講述與讚嘆不止之後,怦然心動,於西元1871年4月1日,隨著馬雅各從廈門出發,2日來到打狗,5日轉赴臺灣府。準備好物資與肩挑人力之後,隨即於4月11日深入南臺灣東方的內山地界,留下一張又一張原住民平埔族親精彩影像,其中有一張頗具風格的團體照很受注目。
此張團體照,經過電腦上色之後,於2017年9月1日發佈於臉書《臺灣古寫真上色》社團,至今得到了好幾千次的點閱、分享與眾多留言討論,可說引發了旋風。而照片在發表同時,社團附上了「可能是臺灣史上第一張團體擺pose的照片,動作神態超有形再加上全部不看鏡頭,被網友戲稱為『福爾摩沙第一天團Baksa』」的說明文字;後來,說明文字之後另有回應留言附註:「有人說被攝者不看鏡頭是怕靈魂被吸走,但同一批其他照片有許多面對鏡頭的獨照,故此照片不看鏡頭應該是攝影師要求下擺出的動作。」
仔細檢視這一張Bak-sa團體照畫面,在左上側,隱約出現了湯姆生的題字。但由於題字筆劃很細,且字體小小,實在很容易讓人忽略。經過翻轉照片電子檔並放大檢視,寫得太流暢的字體再經國內外工作伙伴辨識、討論與推敲,題字內容終於確定,亦即 “ Bak-sa chapel and group, Formosa, 1871 “,筆者謹將之翻譯為<木柵禮拜堂群像>,並以此為照片名稱,方便有興趣的朋友們追蹤研究。
從湯姆生的題字來看,照片裡的背景房屋,正是木柵禮拜堂。看得見的部分,房子的結構,是竹筒梁柱,茅草屋頂。啟建緣由與落成時間,依據馬雅各醫生回報英國長老教會,並發表於機關刊物《使信月刊》(The Presbyterian Messenger, July1870, p.162)的宣教報導所示,乃由於當地信徒持續增加,為了方便做禮拜而營建,於1870年4月11日落成啟用,亦即這是木柵禮拜堂的第一棟會堂了。依據湯姆生的報導推論,禮拜堂的牆壁,若不是以剖竹片,便是菅蓁(亦即「五節芒」)來編插,抹上黏土之後再敷上石灰來美白。由於竹筒柱子彎曲突露,呈現出迷人的墨竹韻味,乃吸引了湯姆生的注目;目前,總計出現十一張以竹筒牆壁為背景的人物照片,東、西方藝術,就這樣交融於影像之中,散發出和諧典雅之美。
〈木柵禮拜堂群像〉照片中的五男四女,總計九位西拉雅原住民新港社群族親,臉部或偏左,或偏右,都略微下傾。在本文第三段已經提到《臺灣古寫真上色》有「此照片不看鏡頭應該是攝影師要求下擺出的動作」之推論;然而,湯姆生到達臺灣才十幾天,不諳木柵新港社群族親當時使用的語言,且也還族親不熟悉,亦即尚未建立互信基礎,所以一時間是難以提出要求的。而也由於新港社群族親是第一次看到攝影機與第一次接觸到攝影,對於影像被拍攝到機器裡面的魔法難免會產生疑慮,所以推測湯姆生已經有備而來,準備好一些照片樣本,有請受到族親尊敬愛戴,且熟悉當地語言的馬雅各醫生說明攝影相關事宜,讓族親們瞭解攝影是無害的──看來馬雅各醫生的溝通與協調相當成功,乃能有一張張精彩照片出現。
那麼,這一張〈木柵禮拜堂群像〉照片,湯姆生到底想呈現哪些內涵呢?當時,清朝統治之下的福爾摩沙原住民平埔族群及其服飾樣貌,與歐美人士大有區別,湯姆生為了想讓歐美人士有所瞭解福爾摩沙獨特好風情,所以有了側身與稍微側身的角度安排,以利臉部深淺輪廓與服飾樣貌的展現。
畫面中,四位女性都紮綁了傳統頭巾,且穿著傳統綁帶式左衽上衣,還有寬鬆本島褲。除了左2老婦,其他三位女性腰際也都紮綁了下垂的「被仔圍」,當成腰裙、一片裙或圍裙使用。而頭巾的紮綁方式,看來一個人一個樣,顯示如何紮綁沒有硬性規定,是可以隨己意自由發揮的。而四位女性,都沒有配戴手環或戒指,相當素樸。五位男士則都穿著漢式右衽盤扣式上衣,還有寬鬆本島褲;頭巾,則已經卸下,露出薙髮、結辮,並將髮辮盤繞頭上的獨特髮型。值得注意的是九位人物都腳踏實地,打著赤腳。
而兩張椅子也值得注意,畫面左側的叫做「椅條(閩南語),屬木製品;在門框左下側,出現了椅條另一側的一小截椅腳,顯示椅條長度不短,依據女士坐著的比例,最起碼是可以三至四個人一起入座的,應該是禮拜堂佈道時信徒們就坐用的大椅條,亦即小號的「大板椅」了。右側的叫做「凳子」,放大檢視之後發現是竹製品,因為出現了明確的竹節,及竹節切口。竹製凳子影像的出現,讓湯姆生來到木柵聚落描述的「臥榻、椅子、籬笆、房屋建材、水桶、水壺、水杓、米升、酒杯、筷子、煙斗、籃筐、搖籃、竹簡、籤、籤筒、扇子、笛子、織布機、紙和筆」等竹子之廣泛應用的「椅子」,如實呈現眼前。
在眾目睽睽之下,九位被拍照的新港社群族親,或靜定、或瀟灑、或帥氣、或漠然、或有一些不明究裡,就這樣將自己的身影奉獻給了湯姆生,奉獻給了福爾摩沙,奉獻給了遠方的國度,完成了第一次有些意外且或許沒有酬勞的模特兒工作。(〈木柵禮拜堂群像〉照片收錄於即將出版之《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