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氣候變遷影響,負責孵蛋的公水雉,性情也大變。(尤志豪提供) 記者林相如/官田報導
隨著氣候變遷明顯,水雉復育的工作也面臨挑戰,今年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到七月底共築六十九巢,雖然有二十九巢成功孵化出雛鳥,但也有十八巢失敗,存活的雛鳥八十八隻,與去年相較持平,但與五年前的成果相較,還有一段差距。
園區主任李文珍說,這幾年氣候變遷造成蛋的孵化率不高,也觀察到水雉的性情也跟著有所變化,水雉的復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李文珍也說,這幾年發現水雉爸爸也會爭風吃醋,曾有水雉媽媽已經有了其他老公,寶寶快孵出來,但水雉爸爸覺得巢基不穩要移巢,卻又看到媽媽帶著情人,結果他竟把自己的蛋丟了,去趕老婆的新情人,也造成已經快孵出來的蛋就被搞丟了,原本公水雉模範父親的地位,已經有點動搖了。
另外因著氣候變遷,蛋的孵化率都不高,有水雉爸爸為了抓住媽媽,就將帶到一個月大的寶寶丟給媽媽帶,自己再去窩新巢,有如人類世界中,有人為怕老公外遇,將小孩丟給老公帶一樣,也因這樣的方式,曾有一對水雉夫妻,順利帶大三巢寶寶。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從二000年開始水雉復育的工作,第一年只有兩隻雌鳥、三隻雄鳥,共築四個巢,下了十五顆蛋,成功孵化五隻,最後有四隻長大,隨後復育的成效越來越好,在二0一三年達到最高峰,當年有三十四隻雌鳥、八十九隻雄鳥,共築一百四十五巢,下了五百七十五顆蛋,孵化出三百六十隻雛鳥,有兩百五十六隻順利長大。
李文珍表示,後來復育成效逐漸下滑,除了因前主任都二十四小時待在園區,拼命的守護,她接手後無法向前主任這樣二十四小時投入,加上氣候變遷,影響到孵化率,因此今年復育的成效如何,要到十一月底才會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