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10日呼籲,糖友監測血糖時勿僅監測飯前血糖,糖化血色素、飯前血糖、飯後血糖皆是控糖重要指標。(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糖尿病患者逐年攀升。根據調查顯示,國人糖友多半只注意飯前血糖,卻忽略飯後血糖的重要。專家指出,若只監測飯前血糖並無法了解血糖變化的全貌,建議患者飯前與飯後血糖均要監測,且兩者數值差距應在60mg/dL以內。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血管壁就像防波堤,平時風平浪靜時不會有狀況,一旦血糖值高低起伏過大,就像颱風引起的瘋狗浪一樣侵蝕堤防,造成血管上皮細胞的受損與功能的損壞。
根據國內一項糖尿病調查研究發現,有5成患者無法透過現有藥物讓糖化血色素達標,且飯後血糖控制狀況普遍較差。另,調查也發現雖然有將近8成患者會主動使用血糖機測量血糖,卻仍有近6成患者未達糖化血色素(HbA1c)小於7%的治療目標。
多數患者存有只要飯前血糖數值達標,就等於糖尿病控制良好的錯誤觀念,易致使血糖控制情形不佳。杜思德強調,糖化血色素、飯前血糖、飯後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3大控糖指標,血糖監測千萬不可顧此失彼,只有監測飯前血糖並無法了解血糖變化的全貌。
他建議,患者飯前與飯後血糖均應監測,且兩者數值差距要在60mg/dL以內,一旦發現血糖大幅波動才可即時應對,避免血管功能受到破壞。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王治元則指出,長效型胰島素是幫助糖友控制血糖的重要角色。不過,台灣胰島素施打率約只有12%,原因在於民眾會誤解使用胰島素會失明、洗腎或截肢,但其實太晚使用胰島素,導致無法良好控制血糖才是上述併發症的主因。
王治元說,目前胰島素在使用上已遠比患者預想的更方便,透過適時地劑量調整就可以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臨床也發現,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在糖化血色素的控制上,會比服用口服藥物來得更好。
因此,呼籲患者應遵循醫師建議盡早使用胰島素,切勿因迷思延宕治療或出現併發症才施打胰島素,盡早達成血糖控制的目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