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轉會計畫將中正紀念堂園區改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取自台北旅遊網)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日前公布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方案,計畫未來將園區改造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並移除大廳內故總統蔣介石銅像。這一動作明顯會激化社會對立,製造朝野衝突,為什麼在此時提出?目的何在?會有什麼影響?已經引起社會關注。
促轉會在二0一八年就通過中正紀念堂轉型原則建議,其中包括「解除現存地景的威權性格」,當時就引發爭議,鬧得沸沸揚揚。事隔三年,對移除中正紀念堂的蔣公銅像,社會並未形成共識,何況正值疫情擴散之際,促轉會卻在此時重提舊議,顯然絕非偶然,而是經過多方盤算。
首先,台灣目前疫情並非那麼樂觀,尤其是Delta病毒來勢洶洶,隨時可能爆發新一波疫情,疫苗短缺的問題也始終未能有效解決。在此同時,失業率連續飆升,五月失業率升至百分之四點一一,創七年半以來新高;六月失業率更高達百分之四點八,經季節調整後仍達百分之四點七六,雙雙創下十年半新高;其中二十至二十四歲的失業率更高達百分之十三點四一,造成年輕族群對民進黨政府的不滿。
根據上月二十四日公布的最新民調,蔡英文的民意支持度是二0二0年一月總統大選揭曉以來最低的時段;尤其二十至二十四歲的年輕族群對蔡英文的支持度只剩四成七,較去年五月大幅下降四十六個百分點。研判民進黨為了挽救每況愈下的民意支持度,正採取主動拋出議題,轉移焦點的策略,而以製造衝突、激化對立、凝聚綠營同仇敵愾意識,以達到鞏固基本盤的目標。
在這樣的政策指導之下,蔡政府突然改變疫苗施打順序,原本並未列入優先施打疫苗十大類的年輕學生,竟然變成BNT疫苗優先施打者,刻意討好年輕族群的用心顯而易見。接著,蔡英文又拋出「鄰國論」,希望藉此刺激中國大陸重手反制,鼓動年輕人反中情緒;同時誘使國民黨出擊,以便把國民黨跟共產黨打成同路人。
這次促轉會將矛頭指向中正紀念堂園區,基本上也是同樣的邏輯,中正紀念堂內的蔣公銅像既是「全國最大的威權象徵」,當然就是最好的目標。民進黨非但不顧慮此舉會不會升高對立、擴大衝突,反而希望藍營鬧得越大越好,如此就可以重新喚起綠營選民對威權體制的仇恨,進而淡忘民進黨政府執政弊端與諸多亂象。
這樣的算計顯然是出自政治考量,用威權的手段拆除民進黨口中的威權象徵,只符合民進黨短暫的政治利益,卻會挑起仇恨,升高對立,製造更多的問題;與其說這是為了轉型正義,倒不如說是將轉型正義當成民進黨的政治提款機。正如台北市長柯文哲所說,轉型正義有三件事,第一是解決現在的問題,第二要避免以後再發生,最後則是追究過去責任。他還強調,「重點是順序要對,如果將追究過去責任擺到第一位,保證亂七八糟」。
事實上,德國公法學者史塔克就曾批評民進黨搞的所謂轉型正義、實質法治國,其實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德國跟台灣的情況無法相提並論,不能類比沿用。儘管如此,民進黨仍然大打違憲擦邊球,一再以轉型正義為名,製造政治對立,甚至不惜挑起衝突。蔡政府口口聲聲說要捍衛台灣的民主價值,試問,這種與促進和解反其道而行的作法,是民主該有的價值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