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主編精選〉慈悲的蟑螂

文/小令 插圖/國泰  時常興奮夜間的野外,發現會動的昆蟲就激動不已,卻也時常忘記;蟑螂亦是一種昆蟲。蟑螂也源於野外,或對昆蟲而言;人類的都市才是它們的野外。 夜間活潑生動的昆蟲,蟑螂總是數一數二的代表,不論是德國姬蠊、美洲蜚蠊或東方蜚蠊,明明每晚都會在家中的廚房過手;在凌晨的浴室錯身,或在午後暗燈的餐桌檯上相互驚嚇;結果場景一放到野外,就像第一次見到蟑螂一樣,竟有某種幽默的新鮮感。完全忘記牠們會如何啃食或刮取居家的食物殘渣,如何使人痛恨水果或餅乾上的咬痕,更別說以為只要見到蟑螂,就會油然而生的本能反射性殺意。 一到野外,蟑螂就成了全新的昆蟲,全新存在的意義,絕對無害的生命。只因為牠們所在之處並非自己家;與蟑螂的關係,瞬間史無前例的平等起來。 當蟑螂攀爬的是葉子,隨即被提醒了一種可親感,值得令人駐足,中性地觀察,放下歷代以來互相傷害的成見,反而去關心這隻蟑螂會如何存活在野外,如何求生繁衍。主客地位突然對調,野外明顯是蟑螂的家,闖入的人類,變成以往彷彿蟑螂般的低下地位,成了入侵種;或因入侵多了,還自以為是原生種。 當我在野外,彷彿入侵的不速之客,煞有其事地高舉電筒,仔細觀察著蟑螂在葉脈上的活動,看那似曾相識的觸鬚靈動的方式、似曾相識的爬行氣質,都在提醒我:我其實不曾正確地認識蟑螂。並不是熟練擊斃,或準確預測動向,就是認識蟑螂。野外的蟑螂對我而言,完全是全新的物種,我認真地觀察野外的蟑螂,就像家中相遇時,蟑螂或許也曾認真地觀察過我,試圖理解我可能的危害與否。 即使我自以為慈悲,會請家中的蟑螂離開,但野外的蟑螂並沒有請我離開,牠一直忙於探索,根本無暇顧及一個觀點轉換後,驚駭不已的人類。我訝異於野外的蟑螂的優雅,牠們爬動時的從容,觸鬚在探索時的好整以暇,老實講,跟其他昆蟲都一樣美。 說不定,從頭到尾都是人類的問題,是人類的生活環境、情境,導致一起生活的牠們,呈現出來的,其實是人類不肯承認或面對的悲哀與猥瑣。 當我看蟑螂活得那麼沒有尊嚴的時候,很可能真正沒有尊嚴的,是我自己。 否則為何我還會需要到山裡?如果城市真的什麼都能給予,包含生命的泉源,我怎麼會在無法平靜入睡的深夜,需要頻繁地走到有更多土、更多樹、更多杳無人跡的森林邊緣,才停得下腳步,才能好好呼吸跟聆聽? 我怎麼會在什麼都認不得的草木物種之間,見到一隻野外的蟑螂,就泫然欲泣地感覺一種自以為是的同病相憐?連寂寞都貧瘠到要依靠熟悉又陌生的蟑螂,去提醒自己其實也有優雅活著的可能,從容生活的可能,好整以暇地感受這個世界的可能。 我善忘,家裡跟野外的蟑螂都在慈悲地提醒我:可以不要活得那麼緊張。

Read More

〈中華副刊〉周班長與錢賓四先生

■宋玉澄 認識周班長是在民國60年,剛入軍校。初以為他是隊職幹部或是部隊裡常見的行政士官長一樣,平日穿著公發的中山裝,偶爾見他打掃寢室走廊、保養槍枝的身影,與同學互動不多,極少聽他開口講話。 久了,發現他住在一間儲藏室裡,室內一張空床,就是睡榻,陳設簡單,其餘的空間堆滿了被服等雜物;吃,雖然在餐廳,時間卻永遠與學生們錯開,打了飯菜就離開;其他作息就與學生一樣。 更久了,應該是到了三年級,他的身分才漸漸清晰,是名退伍老兵。一位早已退伍的老兵,無家無眷,單身一人,不願去榮家又不喜在外獨居,就待在老部隊。他說四十年來習慣了,清晨聽起床號起來漱洗,夜晚聞熄燈號睡覺;離開了,真不知如何張眼、閉眼。 那個70年代,他的腳色就像20餘年後,「刺激1995」的電影裡那位在鯊魚堡監獄中的圖書館管理員,刑滿出獄後,沒有自由的喜悅,只有不適的艱辛,結果懸樑自盡。電影裡如此,真實的周班長也可能如此,幸運地是周班長一直選擇在類似軍校的部隊。他在熟悉的軍事院校中遊走,知道哪條路人最少,就是自已的路;他靜靜地寄生在學生隊裡,是隊裡的黑戶,一位不能公開的人,一位被單純學生認同的老同學,一位被隊職幹部接納的老榮民,生活在於法不合,卻在情理中的夾縫裡。 人就是一種比較聰明的高級猿人。學會與習慣了某種生活方式後,就不想變動也難以變動了。好的是周班長真的聰明。他要離校了,他要回家,回到他的山東老家。走前,近兩百位同學捐款,那是個極大的紅包,祝他風光回鄉也晚年康愉;那應是民國63年年底的事。 周班長走之前的民國56年10月,錢穆先生自港來台,隔年定居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的素書樓,教學著作不斷。22年後的民國78年,竟發生素書樓不當佔用之論,旋於民國79年5月遷出,三個月後過世;三年後,歸葬故里──蘇州太湖之濱。 錢穆先生,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他一生堅持保存中國文化,堅持國人必對國史具有溫情和敬意的大師級人物;讀文史或對文史有興趣的人,對他都有一份敬慕之情。維基百科裡介紹他是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學家,儒學學者,教育家,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中學創校人……。 錢先生與周班長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一個是默默無聞的老兵,一位是名聲響徹天邊的學者;結局都是魂歸故里。但走前的情境卻是天壤之別,一個接受滿滿的祝福與贈禮,一位卻背負了歷史的委屈。 或許一句:時也命也,可以帶過。但帶不過去的是,一個時代又一個時代的快速流過與淹沒,留下的或許是無波的平靜表面,深沉在底的卻是某些珍貴又無法言說的文化情操,讓人沉思與浩歎!

Read More

〈中華副刊〉離開書桌之後

■余能城 「重返」與「離開」是一體兩面的。當我們重返書桌,也表示著我們曾經離開書桌。我拿到楊佳嫻甫編選出爐的散文讀本《當我們重返書桌》時,最先於腦海浮現,不是佳嫻所言:由書桌衍發出閱讀與寫作能凝思內外世界、梳整表達感受信念的重要作用。畢竟只要起心動念重返書桌,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已不證自明。對我來說更加困難的是起心動念之後──離開書桌,何時能重返書桌? 我在不同求學階段都會幻想,畢業就要放把火將滿載著自己樂趣與怨念的書一口氣燒光,藉此宣告終於遠離書桌。當然至今都未曾實現。 不過要遠離書桌,實在也不需要使出激烈手段。 那年秋季好不容易結束研究所生涯,一個星期後便登入國軍online。接著在全營同梯面前,我手執籤王對著麥克風唸出自己抽中的歸處「東引」,於新竹的新兵訓練也隨之結束。然而,東引究竟在哪?台灣很小,彼地卻已脫離我對台灣地理的認知範圍。 在有限的新訓假裡,我將下部隊的地點告知親友。一時間,大家好像也不太清楚東引於何方,但又有許多外島當兵的經驗迴響──至少應該是個無聊的地方吧。我再以東引為中心google得到一些關鍵詞:國之北疆、冬冷夏熱、台馬輪等。總算有了東引是比遠還要更遠之處的輪廓,便開始著手收拾行李。 我把初入伍的新手裝備替換,放入能把整顆頭罩住的毛頭套、加厚的衛生衣褲、毛手套、暖暖包、暈船藥,另外深覺東引會很無聊便順手加入齊邦媛的《巨流河》、伊格言的《噬夢人》。雜物衣褲塞滿了黃埔包還外掛一個旅行袋。做足萬全準備回新訓中心,準備撥交東引,卻沒想到因為一聲「先去高雄受訓!」我竟拖著防寒裝備先前往如夏的高雄,才轉折抵達遙遠的目的地。 東引的日子時而掃地時而除草時而擦車時而衛哨,與在台灣本島服役的同梯比起來稍微有自己的時間,加上週休一日圍困於小島的島休。生活常面對大海,眼前波光粼粼,反覆假想退伍後無定的未來。這都沒能讓我把從新竹帶往高雄再帶往離島的兩本書從包裡翻出。 一直要到兵役最後幾天,返回台灣營區裡待退。每天醒來後都在中山室裡等待,清楚意識以分以秒計的時間潰堤,完全沖走自己那想無可想的有限人生經歷,我才將《巨流河》、《噬夢人》拿出來讀完。那是我一年內的閱讀量。   回到「重返-離開」書桌。當兵是我遠離書桌較長的一段時間,然而重返就在一瞬間的行動便開始了。當然,我並非想說重返書桌的瞬間必須來自於窮極無聊的生活,而是無論當我們離開多久,只要覺得自己有需要的時候,便能隨時重返的易事。這件事情對現在的我來講,是每天零碎地往來發生,就如佳嫻在序言,以書桌和沙發為喻,指出生活的嚴肅與輕鬆的狀態,「日常中誰不是在這兩邊奔走?但是,生活何必如此二分?」閱讀寫作亦如此。 然而,大部分人的狀況可能是求學階段結束後,就不再回到書桌。原因可能像我曾強烈地將閱讀寫作的想像與升學綁在一起,另一個可能是自感難得其門而入。這次的《當我們重返書桌》以性別、社會、歷史、生命回憶等多類主題劃分,選了二十八篇當代散文,並於篇後輔以編者的閱讀筆記給讀者提示。這聽來好像又與某些嚴肅的事情扯上邊。只是選讀本都難免有編輯訴求與知識框架的存在,以此說來,便更感重返困難,書桌的灰塵似乎難有撣去的一天了。不過,這讓我想到當兵時常聽到的「外表嚴肅內心輕鬆」,當時雖然莫名其妙,現在展閱此書卻格外有感。

Read More

空拍機助尋獲高屏溪畔2遺體

高屏溪畔發現兩具遺體,救難人員前往處理。(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日前失聯多日的李姓老翁,及跳高屏大橋失蹤的蘇姓男子,三十一日疑雙雙被發現陳屍高屏溪畔,案由警方調查中。 警方指出,七十七歲的李姓老翁,二十六日獨自騎機車外出後就失去音訊,家屬除報案協尋,並透過網路尋人,結果在萬丹鄉後村村堤防附近發現老翁的機車,地方村長也號召熱心民眾協助尋人,並徵召人多部空拍機投入搜尋行列。 屏東消防局表示,昨日上午十時許,有民眾發現高屏溪畔有兩具疑似遺體,空拍機前往拍攝,先發現一具遺體,沙灘車再到現場時,又發現另一具遺體。 高屏溪畔發現兩具遺體,救難人員前往處理。(記者毛莉攝) 屏東警分局說,經家屬確認其中一具遺體是李姓老翁,衣著完整,初步排除他殺;另一具遺體從衣著初步判斷,應該是二十八日晚從高屏大橋上跳河的三十多歲蘇姓男子,已通知家屬確認中。 (珍惜生命,請撥打一九九五專線)

Read More

〈宗教〉開基永華宮建醮 1200神尊進壇

全台開基永華宮將於11月10日起連續5天舉辦福醮,內殿擺滿前來「鑑醮」的神尊。(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全台開基永華宮將於11月10日至14日啟建金籙祈天萬神朝真啟元五朝福醮大典,廟方提交防疫計畫,將以法會模式辦理,不同於一般建醮科儀,吸引全台數百間宮廟共襄盛舉,且反映熱絡,內殿擠滿鑑醮的神尊,廟方不得不擴增道壇位置,目前已有1200神尊進壇,數量是上次建醮的3倍。 為紀念廣澤尊王開基老祖護台360週年,永華宮將於11月10日起連續5天舉辦福醮,10月中旬開放鑑醮神尊進壇,不到1週就有6百多神尊共襄盛舉,內殿擺滿了神尊,已超越上次建醮科儀的總數量。 永華宮主委楊宗保說,日本橫濱關帝廟今年7月慶祝建廟160週年,永華宮因疫情關係取消出國,在防疫計畫前提下,這次五朝福醮大典改變祭典儀式,不立燈篙、不放山水燈、不遶境,希望減少人流控管,不過開放會首登記、神尊鑑醮,沒料到會有這麼多神明前來鑑醮,目前有1200神尊進壇。 另外,永華宮有「永華宮廣澤尊王」與「奉旨加封保安王」2塊儀仗牌,廟方依儀仗牌製成罄牌贈予鑑醮神尊,為廣澤尊王開基老祖護台360週年限量設計,別具意義。

Read More

轎車逆向衝撞 男騎士彈飛亡

嘉義市白車逆向衝撞機車,騎士彈飛搶救不治。(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嘉義市興達路、北興街口三十一日清晨發生一起嚴重車禍。據了解,有一台疑似酒駕的轎車、高速逆向與機車衝撞,隨後又波及停靠在路邊的轎車、小貨車,現場零件殘骸散滿一地。而三十五歲的陳姓機車男騎士被撞飛至數公尺外、卡在車底,到院前已無生命跡象,經搶救後仍宣告不治。 根據鄰近店家說法,一輛白色自小客車從建國路右轉進興達路時,疑似車速過快,直接進到了逆向車道,瞬間與對向一輛機車高速碰撞,之後又撞上停在路邊的一台小貨車和白色小客車,機車騎士當場被彈飛,且沒有呼吸心跳,經送醫搶救三十分鐘後,仍宣告不治。 消防局表示,此起追撞車禍意外,疑似酒駕加上車過快導致,現場為四輛小客車及機車疑似車速過快發生車禍,男機車騎士因撞擊後彈飛至車底,意識不清,另名李姓小客車駕駛頭部撕裂傷,其餘兩名傷者無大礙,救護人員分別給予不同的救護處置。現場零件散落面積廣大,研判撞擊力道頗大。無大礙傷者表示不願就醫後,現場即交由員警處理,相關車禍肇事原因則由警方調查處理中。 貨車載採茶工上山與廂型車相撞 20傷 水里龍神橋附近發生貨車和廂型車相撞車禍,造成二十人輕重傷,其中一名駕駛因車頭變形被卡在車內,消防隊員動用破壞器材破壞車門救人。(翻攝照片/中央社) 中央社∕彰化三十一日電 南投縣水里鄉今天凌晨傳出貨車和廂型車相撞車禍,何女駕駛貨車載著十七名採茶工人上山,行經台二十一線七十九公里處時和搭載兩人的廂型車相撞,造成二十人輕重傷,送醫後所幸無大礙。 南投縣消防局指出,今天凌晨午時左右接獲報案指稱,台二十一線七十九公里南投水里鄉龍神橋附近,發生貨車和廂型車相撞車禍,消防局派出水里、信義、集集等九個分隊的兩輛消防車以及九輛救護車前往現場搶救。 消防局指出,消防隊員到場時,發現採茶工人以及廂型車駕駛黃男等人已自行脫困,何女則因小貨車車頭變形,卡在車頭內動彈不得,消防隊員趕緊動用破壞器材破壞車門,救出何女。 據消防局統計,現場有兩人重傷、十八人輕傷,其中十七人分別被送往竹山秀傳醫院、南投基督教醫院以及衛福部立南投醫院急救,另有三人輕傷由親友自行送醫。至於車禍原因以及經過,則交由南投警方調查釐清。

Read More

王傳一和任容萱 意外成好友

王傳一跟任容萱因戲結識,卻因意外成為好友。 記者戴淑芳C台北報導 王傳一跟任容萱因戲結識,卻因意外成為好友,提及任容萱捨命救援,讓王傳一銘感五內,不料任容萱卻完全不記得,讓王傳一氣得說:「那我們的緣分就到這邊」讓全場爆笑不已。 衛視中文台《一袋女王》全新升級,主持人曾國城及巴鈺加上外景特派員JR紀言愷、宇珊,豪華主持陣容、全新內容11月1日晚上11點嶄新登場。 王傳一說,當初是因為跟任容萱合作偶像劇時認識,剛開拍沒多久任爸就來探班,王傳一看到任爸的第一句就是「爸!你放心,就把她交給我就好」,恰巧那天兩人穿著婚紗拍結婚戲,讓任爸當場傻眼。 王傳一跟任容萱因戲結識,卻因意外成為好友。 不過,王傳一跟任容萱變成好朋友卻是因為一場意外,戲中王傳一飾演盲人,有一場戲是要拍有東西在他面前倒塌,但身為盲人的他完全不知道的戲碼,沒想到拍戲當天現場出現意外,本來應該在他面前倒塌的高達兩公尺的櫃子,卻直直朝著他重重倒下,而且櫃子的尖角正朝王傳一的眼睛而來,而意外發生的那一刻,任容萱是第一衝過去救他的人,這個舉動讓他從此認定任容萱這個好友。

Read More

腹腔鏡除肌瘤 助高齡婦產女

嘉義長庚醫院以子宮肌瘤微創手術,助高齡婦女喜獲寶寶。(記者張誼攝)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一名41歲從事幼教的蕭小姐,35歲第一胎自然產後想再懷第二個寶寶,卻多年一直沒消息,檢查發現有子宮肌瘤且位置會影響受孕,需進行子宮肌瘤切除才能增加受孕機會。 嘉義長庚醫院婦產科李中遠醫師建議採用單孔腹腔鏡加上1個輔助孔,執行達文西手術切除子宮肌瘤並縫合子宮,術後病人腹部只有兩個微創傷口,比傳統達文西手術4至5個傷口更少,利用單孔較易取出子宮肌瘤也能縮短手術時間,且單孔位於病患肚臍位置,手術完成後腹部單孔傷口與肚臍合而為一,達到美觀的要求。 病人術後復原良好,經過半年子宮修復後自然懷孕,產檢過程中媽媽與胎兒狀況正常,於懷孕39週破水順利陰道生產,出生女嬰體重3400公克,非常健康。 李中遠醫師表示,由於醫學進步,子宮切除已經不是具有子宮肌瘤婦女唯一的選項,針對未曾生育過或還想生育的女性,以及強烈想保留子宮的婦女,在排除婦科惡性腫瘤的可能後,除了藥物治療外,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便是治療的選擇。 李醫師說明,達文西手術應用在內視鏡子宮肌瘤切除上最大的好處。是達到微創的目的,同時又能完成如同手術醫師親手縫合子宮傷口的優勢。 蕭女士因為子宮肌瘤切除後採用達文西機器手臂縫合,傷口癒合佳,因此待產過程中,經評估仍適合陰道生產,免除病人剖腹生產的風險與不適。 蕭女士感激嘉義長庚包括婦產科、麻醉科及手術護理師等達文西團隊,藉由豐富經驗及默契完成手術。還有產房護理人員細心照護待產媽媽,精準掌控產程進展,並隨時注意媽媽與胎兒的狀況,讓她可以平安生產。

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 中醫小針刀緩解臀大肌痠痛

■陳俊銘 臀大肌的主要功能為伸展髖部。它源自於背側髂骨的後面,後上髂嵴、骶骨及尾骨的後下方,以及骶結節韌帶。此肌肉最後附著於髂脛束上的闊筋膜及股骨上的臀肌粗隆。此肌肉由下臀神經所支配。 臀大肌容易遭受創傷,以及因過度使用與不當使用而產生磨損與撕裂,同時也容易形成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也可能與肌滑液囊炎有關。這樣的疼痛經常來自活動中對肌肉反覆性微創傷的結果。例如在柔軟平面上跑步,運動器材過度使用,或其他需要反覆伸展髖部的活動。對肌肉的鈍性創傷也可能引發臀大肌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的疼痛症候群,而影響身體某局部或區域的部分。患有牽涉臀大肌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病患,其主要疼痛在肌肉的內側及較低位處,而越過臀部牽涉到尾骨的區域。激痛點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特有,其特色是患部肌肉有局部的劇烈壓痛點。透過觸診或牽引等對激痛點物理性刺激,不但會產生強烈的局部疼痛,而且也會產生牽涉痛。臀大肌症候群的患者在肌肉的較上位、中間,以及較下位處會有一個激痛點。 當觸診肌筋膜激痛點,通常可以找到緊繃帶狀的肌肉纖維。激痛點是對患部肌肉微創傷的結果,可能是由於單一次的受傷,反覆性的微創傷,或者作用肌及拮抗肌組件的慢性功能失調而造成。反覆性的損傷,容易形成僵硬、疲憊,最後緊繃帶狀肌肉纖維反覆發炎形成沾黏,造成不易治癒的痠痛。 中醫治療臀大肌症候群,首先以針灸配合藥物調理,常用穴道如下:秩邊、環跳、上髎、中髎、次髎、阿是穴等。藥物可以獨活寄生湯、疏經活血湯、芍藥甘草湯加減丹參、杜仲、牛膝、延胡索、赤芍、千年健、狗脊、絡石藤等。若組織已形成沾黏,觸壓有很清楚條索狀硬結塊,而且久治不癒,可考慮小針刀治療,運用小針刀,鬆解臀大肌組織沾黏,可根治臀部肌肉痠痛,解決上班無法久坐的問題。 (作者∕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快速疫調匡列 台灣有效防疫

「2021台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31日在台北登場,邀請來自歐洲、美國、澳洲、日本等10國共28名國外專家擔任講者,副總統賴清德(前左3)出席合影。(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由外交部、衛福部及國健署31日起舉行為期2天「台灣全球健康論壇」,涵蓋精準防疫、全人健康、健康照護人力、健康老化與永續、兒少議題、全民健康覆蓋改革等主題。疾管署防疫醫師蘇家彬今天在台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中,分享台灣疫調實務經驗。 台灣全球健康福祉論壇主題定為「永續社會」,會議採實體與線上會議同步進行,邀請來自歐洲、美國、澳洲、日本等10國共28名國外專家擔任講者,主題包括COVID-19疫情下結合數位科技與精準防疫、疫情下的貧窮議題及因應等。 賴清德副總統在致詞中指出,科技與醫療整合應用是重要解方,藉由數位科技輔助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包括社交安全距離與疫苗接種,台灣能在目前控制疫情的蔓延,科技是重要的關鍵因素。 另外,針對家庭孩童政府也提供防疫補貼、社會福利事業單位營運補貼及社福服務人員適足防護物資,以確保服務提供者之健康安全,並維持服務體系於疫情期間的正常運作。賴清德也期許,我國在疫情時代持續推動全人健康與預防保健相關衛生福利政策,引領台灣邁向永續社會的美好願景。 此外,疾管署防疫醫師蘇家彬也在會中分享,台灣在疫情期間因快速疫調、匡列接觸者,有效因應防堵疫情進一步擴散的經驗表示,由於個案於發病前可能就具傳染力,因此除了追蹤確診前2週的接觸者外,也須特別追蹤發病前3天的密切接觸者,進行居家隔離,一旦出現症狀就立刻採檢。 蘇家彬以今年5月國內突然爆發多起本土疫情為例指出,當時醫療、檢驗、隔離量能相當緊繃,只好將輕症及無症狀患者送到旅館或檢疫所,醫院主要收治重症患者。也因疫調量能已不足以因應這麼多確診個案,因此只好請部分確診者自行通知密切接觸者;據統計,疫情嚴峻期間有超過8萬名密切接觸者遭隔離,其中約5%後來確診。 蘇家彬說,因應疫情延燒,各國紛紛結合數位追蹤措施,希望第一時間掌握密切接觸者,台灣推出「台灣社交距離APP」,但據多國經驗,數位追蹤雖然對於疫調有所幫助,卻也面臨隱私權等挑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