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的大花布〉2007,彩墨,240x120cmx4
撰稿人: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館長 葉于正
姚淑芬/簡介
簡歷: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從事藝術教育工作逾四十多年、藝術創作逾四十多年,南投縣美術學會第17、18理事長、台灣文學藝術界常務理事、合肥工業大學客座教授、南投縣文化資產學會常務理事、台灣膠彩畫協會監事、南投縣政府公共藝術諮詢委員、南投縣政府藝術品典藏委員等。
榮獲:
2018南投縣玉山美術貢獻獎
2010年教育部全國師鐸獎
2012彰化師範大學校友表現優異獎
2001全國特殊教育優良教師
全國公教美展國畫組第一名等
第四屆玉山美展國畫類第二名等。
作品典藏:
榮獲美國猶他州鹽湖郡、西谷市、北京臺灣會館、杜拜市政府、澳洲昆士蘭教育部、南投縣政府、彰化師範大學、全球藝術中心、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及私人等典藏。
個展:
多年來獲邀台灣、西班牙等地十二次個展。
聯展:
百多次聯展在台灣、美國、日本、中國大陸、西班牙等地。
出版十二本姚淑芬專輯。
〈現代五牛圖Ⅰ〉2021,膠彩,20F
2018南投縣玉山美術貢獻獎由姚淑芬老師榮膺,姚老師創新多元教學,深耕藝術文化教育,並把所學薪傳於後輩,不遺餘力,亦曾擔任南投美術學會理事長,獲獎無數,2021年更擔任全國璞玉發光決審評審,展現女力之光。本文提出一條新路方法論上涵攝經度與緯度的組成一個愛的地理座標系統,經度分別為教育人之理性「響→想→享」分享者,緯度分別為藝術家之感性「逐夢→築夢→圓夢」織夢家,說明由「藝享世界」主題建立「淑芬式理念彩墨美學創作表現」。
經度-女性美學教育家之歷史學、社會學
教育人之理性「響→想→享」分享者,析述姚老師在面對女性藝術家之壓迫性社會型構,如何以相對位置的改變,在知與被知的協商過程中,透過方法論之謙卑、謹慎與勇氣,在歷史學與社會學理解下,從邊緣經驗與邊際疆界之度量與擴大下,成為家庭、學校、社會與社群的發聲主體,轉化為成功分享者。
響
「響」是家鄉的聲音。姚老師祖籍四川生於南投水里,父親是四川人,母親是客家人。她在響應臺灣開放回大陸探親,於1995年老師帶著10歲兒子和5歲女兒來到四川成都。第一次來到大陸的老師帶著自己的孩子在四川轉了十幾天,老師希望孩子能回響知道他們自己的根在哪裡,主要回答四個問題分別為:我能認知什麼?我應該做什麼?我希望什麼?人是什麼?回響到我從何處來,要到哪裡去。老師回憶說:傳統與現代,藝術與流行,家庭與事業,知道自己來處,便知如何抉擇。
姚老師出生於南投水里,家中另有一位哥哥及兩位妹妹,四川人與客家人的完美混合造就前衛的獨特堅持意志力,從小其父親對教育非常重視,態度嚴格而且有果斷。進入臺中女中,姚淑芬開始接觸美術創作,其父親覺得她適合朝美術的方向發展,商請在五權國中彭慧老師特別指導美術,同一時間,臺中師專的張淑美老師也是她的啟蒙老師之一,在這樣的學習背景下,順利地考上師大美術系的西畫組,明白研究方法,開啟了她在教育和藝術方面的生涯與志向。
〈茶香花四溢〉2017,金箔、膠彩,240×120cm
想
「想」是心中的相-臺灣阿信與女俠。結婚前是女兒身分,老師在國立師範大學讀書,元旦放假從臺北回家,晚上的火車不到臺中,她只能不斷地轉車,表相是回家,實相是機緣巧合結果遇見終身伴侶-黃細朗先生。結婚後,嫁到傳統典型大男子主義的家庭,由於老師婆婆早逝,於是生活在父權世界(阿公-公公-先生),女性的經驗普遍是居於被宰制的關係,有兒有女之後,女人的天生本質是被給予的,老師是剛柔並濟的美育家,柔是阿信,剛是女俠。老師的先生稱她為「臺灣阿信」。
無悔,是老師一貫風格,現在不做,以後就會後悔。若不學習,就會被down掉。姚老師處理方法就是該做的事不怕晚,一件一件慢慢地來,點點滴滴,透過比賽、透過計畫、透過行動智慧,就是不急躁把時間拉長,最後匯集成大山大海。
享
「享」就是享受與共享,以成就共好。老師原本是學習西畫,後來因喜歡水墨畫的墨韻與線條,轉往水墨及膠彩領域發展研究。結婚之後,學習工筆花鳥,利用週末放學之後的空檔,自行搭乘國光客運車前往臺北習畫,接受喻仲林、黃昌惠等名師的指導,時間長達四、五年之久。另外,也跟隨陳其銓、簡銘山、林隆達、陳志聲及蕭世瓊等諸位老師學習書法,彌補自己的不足。研究所階段,向羅芳老師及李振明老師,也受到李轂摩老師、黃朝湖老師及蔡友老師影響。
姚老師在學校學生稱「姚老大」,表示老師在教育之貢獻與俠氣。2001年獲得教育部特殊教育優良教師獎,2010年更進一步榮獲教育部全國師鐸獎,南投縣學生美展評審委員及南投縣藝術與人文榮譽輔導員,後來被推舉為南投縣美術學會第17、18屆理事長,也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的女性藝術領導人,她接任後將南投縣美術學會帶往全新的境界,並且經營出不同於以往的新氣象,積極地將教育和藝術結合在一起,舉辦「藝術走入校園」、「親近藝術校園巡迴展」等活動,讓偏鄉的學童可以跟藝術家直接對話,突破現存文化與社會網絡之藩籬,相當具有女性的剛柔並濟之風格,2018年獲得南投縣玉山美術貢獻獎及參與全國璞玉發光決審評審。
〈將進酒〉2017,彩墨,180×98cm×3
緯度-女性生活藝術家之符號學、心理學及文化人類學
藝術家之感性「逐夢→築夢→圓夢」織夢家,主要析述姚老師在面對女性藝術家創作關係與脈絡、創作意圖與意指之間張力,這夢是內在張力(tension)、意向(intent)、心靈(mind)之情感標誌,在符號學、心理學及文化人類學之理解下,從邊緣經驗成為藝術世界社群的發動主體,轉化為織夢家。
老師試圖以實驗手法從破碎斷裂的記憶中,捕捉霎那間的回憶、及飄忽的靈感,求得女性藝術家之內在自我完成度。
逐夢-莊周夢蝶
逐夢,是向大師學習之辯證。莊子提出莊周夢蝶的哲學論點,認為人不可能確切的區分「真實和虛幻」,當一個人認為事物存在真實與虛幻的差別時,已經存在問題。姚老師擅於運用純熟筆墨技法,先描繪女性圖像,透過心靈領略,覺察環境,體驗靈境,進而創造意境。在女性內心小宇宙中默會體悟後產生莊周蝶化象徵、風與海的邂逅,浮生若夢的說法與意念油然而生。
築夢-愛麗絲夢遊仙境
築夢,是夾縫中追求陽光。姚老師創作近五十年,早期參加各項美術比賽,或許是因為傳統技法訴求,老師從畫西畫出發,構圖不如傳統方式,普遍評審不一定接受,造成落選,產生心情上失落感,如同愛麗斯在夢遊仙境。
老師以競賽來創作,五十年來彷彿如愛麗斯夢遊仙境之遇到「懷錶的白兔」、「在樹上微笑的微笑貓」、「瘋狂茶會裡的帽匠」、「三月兔」、「暴怒撲克牌皇后」、「身體變大變小的Alice」,這些夢境式旅程,以夢為架構,在荒謬奇幻外表底下,傳遞深層意義與價值。藉由這樣隱喻的方式,作者間接反映了當代。也顛覆了「真實和虛幻」、「正常和異常」、「古與今」之界線。企圖當真假虛實的界線被打破,建立一個什麼都有可能,無邊無際地與自由自在地,一個更為真實的真實世界。姚淑芬描繪象徵傳統的花卉或山水符號,同框突然出現小巧玩偶,古今時間框架的穿越,引發觀者當代性之會心一笑。
〈優游自在〉2007,彩墨,178×59cm×2
圓夢-紅樓夢X臺灣夢
圓夢,是傳統的夢與現代的夢的合。傳統水墨與國畫,如同紅樓夢描寫一個美麗世界的「起、承、轉之過程」,姚老師巧妙地加上臺灣夢之「合之結果」。紅樓夢創造了兩個對比世界,一為大觀園的理想世界,二為大觀園以外的現實世界,甚至有賈寶玉所夢見「太虛幻境」的人間投射。創造了大觀園這個理想世界,希望它長駐人間;另一方面又無情地提出,現實世界的力量不斷摧殘理想世界。而臺灣夢是現代世界他圓了所有創作夢。
姚淑芬作品〈將進酒〉中存在李太白的詩詞與臺灣意象之百合花表現靈氣動人,共譜山水佳境,臺灣百合用版畫方式表現。在〈阿嬤的大花布〉,將紅樓夢與臺灣夢契合為美麗寶島之「合之結果」,從臺灣彩墨藝術理念的探討,彩墨藝術強調東方美學,跨越中西媒材限制,重視本土意識、重視個人風格。以及如何延伸發展彩墨藝術於國際舞臺上。
葉于正/簡介現職: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館長、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
曾任:
新竹縣政府擔任(文化中心推廣組組長、博物館館長、文化局表演藝術課課長、督學、社會教育課課長、體育保健課課長及兼任體育場場長)、國立交通大學總務處組長、教育部國教署視察、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副研究員兼任組長、私立大葉大學造型藝術系兼任助理教授。
獲獎:曾獲得社教有功人員、模範公務員、新竹區傑出社會青年、特殊優良教育行政人員及新竹美獎油畫入選。
結論:善用台灣精神元素展現女性卓見
老師善用臺灣元素,以百合花作為合夢之主述,運用長久學習累積特殊表現創作技法、獨到的文化藝術見解及個人情感抒發與象徵語彙的視域交融,最終創造出個人特殊思想理念的作品。其女兒黃翎提出:同為藝術工作者,我在目前階段對媽媽只有佩服。在如此多元化的個人創作中,媽媽運用特殊意境營造,讓彩墨畫找到新的表現,嘗試以複合媒材多元技法表現,讓觀者有了更多想像從而產生共鳴。媽媽不只是一位繪畫創作者,更像是一個空間的策劃者,講述著故事,帶領觀賞者沿著她編織的意境軌跡,在平面畫作中,有了身歷其境的體驗。
姚淑芬老師強大意志力,經過女性藝術教育家自身的洞察力和精神分析靜觀,注視生命的層層交疊,理解理性「響→想→享」分享者,詮釋感性「逐夢→築夢→圓夢」織夢家,透過藝享世界建立淑芬式理念彩墨美學創作表現。理解到藝享世界之地理座標系統,可以從小小的發願中默默隱藏的生命體悟,擴大到大宇宙的真善美,老師的美育觀之當代意義就因為分享與溝通,生活藝術教育即是情感教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