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高血壓性疾病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7位,如何正確測量血壓是一門不容忽視的學問。醫師指出,測量血壓應把握測量前、中、後注意事項,才能獲得準確血壓數值。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李孟澤說明,在測量血壓前,應準備合格認證且定期校正的電子血壓計及尺寸正確的壓脈帶;且測量前30分鐘內避免進食、攝取咖啡因、運動或抽菸,並且應排空尿液,於安靜暖和的場地靜止休息至少5分鐘。
在測量中,應移除上臂的覆蓋衣物,保持平坦,手臂支撐於桌面,靜止坐直在靠著椅背的椅子,不能說話,不要使用手機,雙腳平放於地板,壓脈帶綁於手肘上方1-2公分處,中央對齊心臟高度,鬆緊適中。
至於在測量後,在兩手血壓值間選擇較高的數值,之後固定量血壓偏高的那一側。測量至少2次,兩次間隔1-2分鐘,取平均值;1天內選擇至少兩個不同時段測量。
根據台灣高血壓學會建議,民眾可遵循722(請量量)原則,連續量血壓「7」天;每天量「2」回,包括起床後1小時內且吃飯吃藥前,以及入睡前1小時內;每回至少量「2」次,中間間隔1-2分鐘,再取平均值。
李孟澤說,由於高血壓初期往往沒有顯著症狀,定期的篩檢有助於高血壓的及早發現,目前建議18歲以上的成人應該每年至少測量1次血壓,高風險族群則可以提高頻率。透過正確的方式定期在家測量血壓,才能及時偵測隱藏的危險,如有異常發現,也能第一時間尋求家庭醫師的協助,討論高血壓的控制,獲得妥善的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