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mp吹哨 嗆吳釗燮不用給交代?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被封為柬埔寨詐騙事件的吹哨者網紅Bump十九日上媒體還原救人經過,Bump強調會救人只是想做點回饋社會的事,但透過各種管道聯絡駐外單位,得到的回應卻是消極,外交部兩度發新聞稿反擊,他嗆聲,外交部長吳釗燮不用給大家交代嗎? 柬埔寨人口販運事件狂燒,Bump從去年開始拍片紀錄,救出多名被害人的過程,指控外交部在救援工作上無作為,外交部也不客氣兩度發新聞稿指稱網紅的說法與事實不符。Bump十九日上了媒體新聞大白話節目,還原救人經過。 他說,當初透過各種管道聯絡駐外單位,得到的回應卻是消極,早在今年三月,他就發布救援受困杜拜的林姓男子影片,表示一度被杜拜辦事處阻撓,當時外交部回應,經查與事實不符,七月份再度發布柬埔寨救援影片,外交部又公告,切勿以訛傳訛、誤導國人。 Bump很生氣指出,他們叫受害者不要打電話,親自去辦事處問,結果回應是,怎麼講都沒用,就是沒有護照,我們擔心受害者的安危,這事情應該加緊處理,但沒感受到這樣的態度,就是叫你等。 自認沒背景沒後台,只是一個二十九歲的平民百姓,因為跨國救援引發風波,被問到未來還救不救。Bump說「還會繼續做嗎?不知道怎麼跟大家說不要,因為必須得做。」

Read More

雪霸公園建避難山屋 出動黑鷹吊建材

空勤黑鷹直升機不僅執行山難救援任務,也會支援空中運補勤務,就連挖土機也吊掛上山,讓民眾大開眼界。 (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分別在雪劍線的油婆蘭和志佳陽線的瓢簞營地興建避難山屋,但山屋興建不容易,空中勤務總隊台中清泉崗駐地勤務第二大隊第三隊黑鷹直升機日前吊掛二十五噸建材及挖土機上山,預計三十一日油婆蘭山屋可以組裝完成,而瓢簞的避難山屋預計九月開始吊掛建材,未來兩間山屋組裝完成後,可以容納約三十床的舖位,預期十一月中旬完工啟用。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說,由於這些路線的困難度,無法靠著人力將建材運上山。因此內政部特別請空中勤務總隊及「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共同合作,將二十五噸的建材吊掛上山,其中更包含了一台數噸重的挖土機。 空中勤務總隊台中清泉崗駐地勤務第二大隊第三隊黑鷹直升機吊掛二十五噸建材到雪山。(記者陳金龍翻攝)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說,接著會由雪霸處配合廠商進行組裝,預計八月三十一日可以完成,而瓢簞的避難山屋,則是預計九月開始吊掛建材,未來兩間山屋組裝完成後,可以容納約三十床的床位,預期十一月月中旬,可以全面開放山友使用。

Read More

情緒化反嗆消基會是中國大陸的 逢中必反 消基會:陳吉仲不適任

記者陳柏翰、陳建興∕台北報導 消基會十九日公布石斑魚檢驗結果,全數藥檢過關,卻也批農委會流於「情緒化」反應或出現「逢中必反」的過激情緒;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則反扣紅帽子,指消基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消基會」。對此,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再回應,無需「膝蓋式反應」,大扣消基會帽子,不能說到中國有關的事,腦筋就不冷靜。 消基會昨日公布抽檢的十二件石斑魚樣本,全數藥檢合格。消基會表示,兩岸政府的溝通並不順暢,事後也沒有務實面對、開誠布公檢討水產品被禁止輸入的違規原因,反而以「泛政治化」、「情緒化」語言及態度回應,不禁懷疑相關部會首長挑起「兩岸敵意螺旋」的回應,除了逞口舌之快,是否藉此「移轉焦點」、「避重就輕」,掩飾管理不力真相?特別是漁業署對於行走兩岸之間的石斑魚搬運船,是否有在運送過程中違規使用禁藥? 消基會籲兩岸主管機關有必要共同合作,不應坐視產銷業者違規施用禁藥,視而不見或流於意氣之爭,讓事態停滯無解,最終傷害台灣養殖業者及消費市場。 對於消基會的說法,陳吉仲當天回應指出,消基會公布十二件石斑魚抽驗結果都為未檢出,其實是還漁民清白,最後他話鋒一轉,比較遺憾的是消基會發布新聞稿前幾頁所寫的,感受不到是中華民國的消基會,感受到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消基會。 面對陳吉仲反嗆,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再回應,認為陳吉仲身為國家政務官卻亂扣帽子,強調消費無國界,人人都是消費者,而各國產品貿易外銷,出現問題,國境大門都將執行衛生安全檢驗,各地機關把關也是天經地義。他指出,重點是發生問題要去追查有無這回事,陳吉仲主管農漁水產,應面對問題找出答案,看自己管理制度上有那些缺失需要改進,不要挑高政治情緒,從上述陳吉仲回應消基會的評論,也是一種政治情緒,不是一個政務官應有的修養,也證明他不適合擔任政務官。 黃怡騰認為,這次消基會調查,也幫農委會背書,證明農委會當時檢驗石斑魚無禁藥是正確的,消基會其實是農委會的同路人,希望陳吉仲冷靜一點,看完新聞稿全文再說,也強調不能說到中國有關的事,腦筋就不冷靜。

Read More

稻作4選3奏效 稻價揚雜糧增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農委會十九日召開「稻米產業政策升級,稻農收益更有保障」記者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去年推動基期年農地稻作四選三顯現成效,今年稻作面積已較正常年減少三點一萬公頃,濕穀每百台斤達一千元以上,農民收益增,也帶動多種雜糧增產。 陳吉仲指出,農委會統計,全年糙米生產量約一百四十萬公噸,消費量則約一百二十萬公噸,超產二十萬公噸;為因應氣候變遷,增加進口替代(雜量)作物生產,以確保糧食安全,並增加農民收益,從去年起推行「基期年農地稻作四選三」政策,輔導農民減少稻作耕種面積。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補充,四選三就是每一期作當下往回看三個期作,共二年四期作,必須有一期作休耕或轉作,才能繳交公糧收購;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說,目前公糧收購計畫價每公斤二十六元、輔導價二十三元、餘糧為二十一點六元。 陳吉仲則說,今年已顯現成效,對比一0六到一0九年的每年五到八月全國濕穀價格,這幾年都在一千元以下,區間落在近九百左右到九百九十元左右,今年則躍升在一千到一千零三十元,顯現四選三推動顯現成效,稻作減產可提高農民收益。

Read More

為3+11破口再槓陳時中 黃珊珊要陳先為800亡者道歉

記者吳靈芬、周閩生∕台北報導 年底選戰腳步接近,為了3+11是否是破口,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近日再度槓上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黃珊珊表示,3+11境管不是北市府職責,她說,「請他(陳時中)先為那一年死掉的八百多個人道歉吧!」 針對陳時中稍早受訪時表示3+11並非破口,黃珊珊表示,3+11是不是破口,然後(陳時中)又跟萬華道歉說萬華不是破口,那到底誰是破口?是不是要先解釋一下誰是真正的破口?第二個,資料的部分,公開透明的方式,台北市政府的公開透明跟他們的公開透明可能定義不太一樣吧? 至於陳時中稍早受訪表示3+11破口,黃珊珊也是其中一環,因大家都在同艘船上一事,黃珊珊說,「3+11的境管不是北市府的職責,好嗎?大家不要每天用口水去噴,誰做了什麼事情,她想人民都已放心裡了。」 黃珊珊指出,現在再去解釋一年多前的事情,「請他先為那一年死掉的八百多個人道歉吧!」 另外,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日前要求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公布3+11會議紀錄;陳時中則表示,會議紀錄全都在監察院,蔣萬安表示,鎖進監察院,也能叫公開透明嗎?

Read More

台美經貿升溫 1~7月對美出口增28.8%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台美經貿關係持續升溫,行政院主計總處國情統計通報顯示,今年一至七月台灣對美國出口為四百五十一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二十八點八,遠高於同期間台灣出口總額增幅百分之十八點四,占出口總額比重提高至百分之十五點六。 行政院主計總處十九日發布最新國情統計通報,美國隨疫情漸獲控制,接續推動包含寬頻網路、潔淨能源等多項基礎建設,加上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資料中心等新興科技應用與數位轉型持續發展,帶動對台灣產品需求。 依財政部進出口統計,去年台灣對美出口達六百五十七億美元,年增百分之二十九點九;今年一至七月為四百五十一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續增百分之二十八點八,遠高於同期間台灣出口總額增幅百分之十八點四,占出口總額比重提高為百分之十五點六。  

Read More

春風衛生紙要漲了 最高調20%

國內第三大家用紙廠 正隆預告下半年加碼調足 不同產品及通路 漲幅5%~20% 正隆為國內第三大家用紙廠,旗下擁有春風、蒲公英等衛生紙品牌。正隆十九日預告,下半年旗下衛生紙等產品,將依產品別調漲五%到二十%。圖左為台北市中山區一家超市架上的春風衛生紙。 (中央社)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國內第三大家用紙廠正隆十九日預告,公司正與通路賣場積極溝通,下半年擬調漲衛生紙售價,依照不同產品及通路,漲幅落在五至二十個百分點間。 正隆旗下擁有春風、蒲公英等衛生紙品牌,為國內第三大家用紙廠,僅次於金百利克拉克及永豐餘。 正隆昨日舉行線上法說會,總經理張清標表示,今年包括原料、燃料等各項成本持續上漲,公司實在是擋不住壓力,由於成本持續向上,正隆今年以來透過取消通路端的折價、優惠等方式,間接提升衛生紙售價以轉嫁成本,平均漲幅約五%到十%。 他預告正隆目前與通路賣場積極溝通,下半年準備再調漲衛生紙售價,依照不同產品及通路,預計漲幅介於五%至二十%,部分產品漲幅達兩成,主要是上半年價格沒有反應到,下半年加碼調足。 張清標亦表示,同時間,相關成本的上升幅度是五到六成,產品漲價根本是杯水車薪。 其他廠商是否有動作,好市多的自有品牌衛生紙,如果從去年十一月起算,累積漲幅超過兩成;而永豐餘集團旗下消費品子公司永豐實表示,公司目前正努力做更好的控管,並關注全球各種原物料與運輸成本變化,不願說死價格動向。

Read More

〈中華副刊〉那間不起眼的咖啡店

文/攝影 洪金鳳 以前我回澎湖,固定會走訪的地方就是風櫃洞、鯨魚洞、隘門沙灘、北寮摩西分海、南寮文化村等等,直到好友孝儀到澎湖旅遊時,在林投公園的林春咖啡店打卡,我查網路資訊,才知道有這間咖啡店的存在。 有一回我獨自回澎湖時,循線找到這間店,這間店的地置有點隱密,它位於林投公園的樹林裡,如果沒有特別留意,是不會知道這間店的存在的。 這間咖啡店是一位旅外故鄉人返鄉開設的,已在此開店多年,它的地點是循著整片樹林往前走,前方疑無路時,就會看見這間小店的身影,它的旁邊緊臨著林投沙灘,可在沙灘前的樹下一面喝咖啡,一面看海,浪漫又美好。 而我家就位於這間店所在村里的隔壁村,我竟然完全不知,要不是好友孝儀在臉書上打卡,我至今經過這個村,可能只是走過、路過、錯過而已。 不過自從發現這間頗具文青味的咖啡店之後,每次獨自回家或帶親朋好友返鄉,我一定挪些時間,到咖啡店休憩,在涼爽的樹蔭下,吹吹海風,和好友聊聊天,耍廢一番,得到前所未有的心靈澄靜與美好感受。 那是一間不起眼的咖啡店,一間不容易被發現的小店,但造訪的人卻不少,我想可能就是因為它可以為人們帶來與都市不一樣的「靈靜」與「舒心」感,小店雖小,來休憩後的人們卻能在此獲得前所未有的心靈滿足與飽滿的電力。

Read More

〈中華副刊〉螢火蟲的季節

■吳守鋼 宅在家裡一整天了,到了傍晚,倆人都想出去走一走,便去了外面晚餐加散步後打道回府。 選了一條沿著小河,平常沒走過的路。 小河彎彎,很長,卻沒有路燈。一路走來就像從暗室裡隔著窗簾往外看,僅見遠處的燈火點點。俺是男人不在乎,身邊的那位卻有點怯怯的,難得地緊靠著不離。 走著走著,陡然傳來一聲:「要看看螢火蟲嗎?」回顧左右,漆黑中有一身影,微胖,稍矮,臉上像貼著一張黑紙看不清表情,只那聲音聽上去已與「年輕」二字相去甚遠。哦,是螢火蟲的季節了,不覺喚起小時候在田野裡耍潑捕捉的記憶。於是,不加思索地答道:「好啊」。 「往前走幾步吧。今天沒什麼人,不用排隊就可以進去看。」 妻子一聽,這麼晚了,即使走在外面也有點畏畏縮縮的呢,還要進什麼地方去?忙緊拉住俺的手搖晃作拒絕狀。妻子這一勸,也讓俺心裡犯毛起來,大腦裡盡閃出一串串的「……謀殺案」之類的畫面,但又想沒這麼可怕吧?拉著妻子跟上了那「黑紙」。走了幾分鐘後,在一處長長的平房前停下,依然沒燈光,隱約能聽見近處河水的嘩嘩聲。 那「黑紙」慢慢地打開門,讓進。妻子磨蹭著,只能由俺硬著頭皮來面對「螢火蟲謀殺案」了。室內也無燈無火。眼睛稍微習慣後,覺得房間很深很長,至少有15、6米左右,由中間一條細長的通道往深處延伸,兩旁有欄桿,是便於觀察放飛著的螢火蟲設置的吧。房間四周懸吊著很多細繩一樣的東西,前後左右一道接著一道,方便螢火蟲在上面停留。有的細繩上已有微小的亮光在閃爍,過了沒多久便有小亮光往靠近門口的這邊飛來。 「看,螢火蟲在飛。」黑紙這樣解釋,「它能感應熱度。你把手伸出來會停在你手上來的。」 遵命。果然飛來一隻,居然還停住了。細細長長的身體,大約有12、3毫米,有點兒帶灰色的黑,尾部不停頓地張開,放出兩道綠色的微光,一閃又一閃。 螢火蟲喜濕,繁殖在梅雨季節。因為這綠光才與一般的昆蟲分出了高低,讓孩子們亢奮。盛夏時,路上常見小孩拿著捕捉的網兜由爸媽帶著往郊區方向走,但是,飼養在房間裡的還是第一次看見。 「住在這附近的老人,平時閒著無事就想發揮點餘力,到處去捕捉來,然後在這房間裡放飛,讓暑假在家的孩子高興高興。」黑紙繼續解釋。 螢火蟲與孩子的緣分自古就有,不僅僅當今。魏晉南北朝時,有個叫車胤的就是靠這小小的螢火蟲而如日昇天般有人氣,光照至今。史書上說這孩子勤奮,卻因家窮點不起燈,夏天抓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袋裡,借助那綠光夜讀不疲,然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了。 真是一大碗鮮得讓世世代代的子孫直咂嘴的雞湯。   俺站在這間黑房裡,看著停在手上這小小的生命,驟然想做個實驗:借助它的微光試試是否真能讀得了文字之類。費勁費力了半天,遺憾的是勉強能辨出手上的汗毛,要長時間讀文字幾乎是不近人情的舉動。少年車胤能以此不倦地夜讀,常人無法比。 方悟出古人望子成龍心切,講故事從來不以現實為基礎就能打草稿。不僅車胤聚螢,更有孫康映雪,頭懸樑,錐刺股……因為在現實中近乎不現實,才拜託講故事的高手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的吧。俺餘興未盡,還想往房間的深處去探探險,被身旁的妻子緊緊拉住,連聲向「黑紙」道謝作別,感謝他的古道熱腸。然後,硬拉俺逃跑似地往外走去。半路上,還真碰見了幾個老大不小的男人拿著電筒忘我地在捕捉著螢火蟲呢。

Read More

〈中華副刊〉16、17─我們的蹺宿時光

■蔡哲明 我們共同告別了一段青春回憶,能夠結識竟是來自一場「宿緣」,雖然當初不過才五專一年級,就分別從各地一同求學住宿,也譜了這段難忘的「蹺宿時光」。 我們17歲那年一起共度「蹺宿時光」,與我兩位室友屢試不爽,每每深夜宿舍熄燈之後,大家就會三五成群出走,為了躲避舍監軍事化的查勤以及走廊監視器的電眼,只能假裝去上廁所並一溜煙轉進一樓的工具間,大家七手八腳疊床架屋就只為了「蹺宿外出」。 她們16歲的「蹺宿時光」完全是走高調路線,正當我們志得意滿從男宿那頭準備外出撞球,竟然看到三個女生接二連三從女宿三樓綁著棉被垂降而下,大家四目交接比了手勢,從此奠定了六人行的「出團人數」。當時最高人數高達20多人,分別有機械系、資管系、工管系、電機系、國貿系等,因為我們六人分別是工商科系的「代表」,所以常常都要安排深夜「節目」,包含教室煮火鍋、涼亭內變裝、互換宿舍、騎車外出以及打撞球跟泡網咖等。然而,學校舍監畢竟不是塑膠做的,某天深夜不知哪位同學密報,男女宿舍接連「地震」清查人數,我們六人當時還在校外遊蕩樂不思蜀,最終落得罰勤、記過甚至退宿的下場,成為當時最轟動的校園新聞。 時光荏苒,我戴著學士帽再回頭看了一眼,回想當年「蹺宿時光」的種種片段依舊歷歷在目,五年光陰飛逝如梭,我們的日子裡因為有歡笑,不捨的那天才會更快到來。 我們專屬的「蹺宿時光」完整了整個青春,即便當初一起牽手的人有的已走散,卻把當年的學校宿舍變成嘉年華會,也讓注定落幕的美好青春完美演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