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八日俄羅斯本土連接克里米亞半島的克赤大橋發生爆炸。(路透)
陳俊昇
俄烏戰爭、經濟制裁、疫情肆虐,帶來國際能源、糧食短缺危機,惡性通膨愈趨嚴峻,全球景氣普遍看衰。美國拜登政府為了維繫全球霸權、維穩國內政權,不但在美中(中國大陸)戰略對抗的結構中「川規拜隨」,面對近期的通膨加劇,在金融政策、軍工產業、科技圍堵上的加碼操作,也愈趨明顯。
美國十一月將舉辦期中選舉,民主黨能否掌握國會優勢?還是未來施政會被共和黨掣肘?美元近一年來升息幅度之大、速度之迅猛,超乎預期,許多分析認為,拜登政府正設法藉由美元全球霸權地位吸納資金,振興國內經濟,即是選舉因素考量,主要目就是維穩政權。
兩起爆炸案 實質打擊俄羅斯
但是,從制度面來看,美國聯準會長期以來有其獨立性,金融政策操作儘量不受白宮行政部門干預;但是,在前聯準會主席葉倫出任財政部長,美元勁揚與民主黨維穩政策毫不違和的情形看來,聯準會的獨立性已在逐步喪失。
美國除了有美元霸權當工具,還有具震懾性的武力霸權。俄烏戰爭開打以來,確認了美國操作執行「代理人戰爭」。美國透過軍援烏克蘭,聯合西方國家聯手經濟制裁俄羅斯等各種方式,正持續消耗俄羅斯的國力。
日前,發生兩起世人高度關注的爆炸案。一個是九月二十六日,俄羅斯通往歐洲的主要天然氣輸送管道北溪一、二號,受到人為破壞爆炸;另一個是十月八日,俄羅斯本土連接克里米亞半島的克赤大橋發生爆炸,軍需物資與油罐列車運補都遭破壞。
這兩起爆炸,實質打擊了俄羅斯的能源經貿收入與戰爭運補,影響所及,明顯不利於俄羅斯。事後,俄羅斯明確指控是烏克蘭策劃執行克里米亞大橋爆炸案,至於北溪天然氣管線被破壞,跨國小組現在還在調查,但真相難解,部分質疑聲音則指向是美國在幕後策劃。
許多分析認為,拜登政府正設法藉由美元全球霸權地位吸納資金,振興國內經濟,即是選舉因素考量。(路透,資料照)
對外軍援 活絡美國軍工產業
無論如何,對美國而言,俄烏戰爭已是一場「代理人戰爭」,亦即藉烏克蘭來對抗、消耗俄羅斯。當然,這也讓很多人聯想到,拜登多次重申保台承諾,美國參、眾兩院還推出《台灣政策法》,要求台灣積極備戰,其實也已經是在為未來台海衝突的「代理人戰爭」預做準備。
站在美國軍工複合體的角度觀察,不難理解,美國積極對外軍援、軍售的背後,除了增加軍售收入外,即使對象國家經費不足、甚至無力償還,美國政府與國會仍可藉援外名義,透過「融資」、甚至「無償」的方法,讓金流繞道烏克蘭或台灣這類戰爭代理人之手,最後還是回到美國自己的軍工產業口袋裡。
拜登政府操作「代理人戰爭」,確實能刺激美國軍工產業。從新武器研發汰舊換新、增加軍售收入、消化庫存武器,確實可以活絡整個軍工產業鏈。對於維繫美國武力霸權地位、國際戰略部署,以及抑制國內通膨等,也都會有實質幫助。
再觀察美國為鞏固科技霸權,從川普政府對中國大陸發動科技戰之後,拜登政府又進一步擴大對中國大陸晶片及設備出口限制,一系列動作如晶片法案、晶片四方聯盟(CHIP 4),明顯是以高科技圍堵中國大陸,並在半導體產業上進行斷鏈、脫鉤。
晶片圍中 台韓業者陷入兩難
美國商務部七日正式宣布一系列晶片出口管制措施,其中包括禁止中國大陸使用美國技術與設備等。此外,還擴大「外國直接產品規定」(Foreign Direct Product Rule),未來,運用美國技術、在他國製造的晶片,也要受此規範。這些新禁令,已經在中國大陸設有廠房、生產線及貿易關係的台、韓業者陷入兩難。
台積電被視為台灣「護國神山」,但美國認為過度依賴台灣先進製程晶片,風險太大;美國想在國內建立更多的產能。因此,除了積極鼓勵台積電赴美設廠,近日甚至傳出在最壞的情況下,美方將考慮撤離台積電製造先進製程晶片的高科技工程師。
其實,美方要求台灣積極備戰,背後的「代理人戰爭」思維,讓台灣開始承擔台海危機升溫、國防經費提高、役期延長等代價;美方對晶片下達圍中禁令、分散依賴台灣晶片產業風險等,未來必將造成台灣科技產業資金、人才與技術的外流。
蔡政府國安部門顯然已經嗅到這股詭譎氛圍。蔡英文總統在雙十國慶演說中,就向北京喊話「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的選項」,同時也表示「在理性、平等及相互尊重下,我們也願意和北京當局,尋找雙方可接受的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方法。」
十月四日北韓發射飛彈越過日本領空,對日本國土安全威脅甚大。(路透)
安倍晉三友台路線 人亡政息
蔡英文針對兩岸關係,罕見的硬中帶軟,向對岸遞出了橄欖枝;此外,關於半導體產業,蔡總統也強調「半導體製造聚集在台灣,不會是風險,而是全球半導體布局的關鍵之鑰。」相較於美國強調要降低對台半導體依賴、分散風險的概念,蔡的不同立場,已意在言外。
鄰近的日本,也因為美元勁揚,相對加速日圓貶值,並來到二十四年新低點,同時,日本連續十三個月貿易逆差,寫下七年來最慘。日本共同社十月八、九日實施的日本全國電話民調結果顯示,岸田內閣支持率跌到上任來最低,只有百分之三十五。
十月四日,北韓發射飛彈越過日本領空,對日本國土安全威脅甚大,但日本只發布國家警報,並未啟動反飛彈攔截系統;如果再觀察前防衛大臣、安倍晉三胞弟岸信夫被撤換,以及日本宣布十月十一日國境解封,各方期待陸客在短期內活絡日本觀光產業等,美日台關係似乎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很明顯的,重視內政治理與經濟振興、希望逐步修好日中關係的「岸田路線」,在美中博弈下,也想逐步走出自己的路。岸田文雄在外交與防衛上希望持穩、不冒進;至於前首相安倍晉三生前強調「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友台路線,在失去最關鍵的領導人後,已頗有人亡政息的味道。
(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博士、日本問題研究學者陳俊昇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