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山白獼猴現蹤 靈氣活現

梨山竟出現難得一見的白色獼猴!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到二十萬分之一。(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梨山出現難得一見的白色獼猴!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收到居住在梨山的陳姓民眾通報,一月二十九日,巧遇充滿靈氣又萌萌噠的白猴,可以說相當難得,在新年開工日之際,難得遇見白猴,相信會是好彩頭! 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曹忠猷表示,在梨山武陵農場常會看見獼猴出現在山林間,但白猴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到二十萬分之一,能夠巧遇白猴跟中樂透一樣機會難得。獼猴雖然可愛,但籲請民眾謹守「不餵食、不接觸、不干擾」三不原則,讓獼猴回歸大自然。 台灣獼猴為台灣特有種,是雜食類靈長目獼猴科,毛被夏季呈橄欖綠,冬季為暗石板色,腹部為灰白色。能遇見白色獼猴的機率相當低,梨山陳姓居民放完年假準備開工上班,在下山的路上竟遇見白猴,馬上拿起手機拍下白猴的身影,陳姓民眾分享照片給友人欣賞,大家都鼓勵他趕快去買彩券,因為看到白猴的機率跟中樂透一樣機會難得,為他感到相當幸運! 參山處也呼籲應有保育觀念,遇見獼猴靠近不要餵食,因為會影響獼猴覓食習性,不再懼怕人類,造成猴群與人群活動區域拉近,進而引發人猴衝突。

Read More

礁溪溫泉會館玻璃門爆裂 房客濺血

人夫說,他遭到玻璃劃傷,忍痛爬到電話旁求助,房間內血跡斑斑,就像發生凶殺案一般。(擷取爆料公社) 人夫遭劃傷爬行撥電話求助 人妻全裸困浴缸 房間內血跡斑斑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過年期間許多民眾安排出遊,不過期間也發生不少意外事件。有網友前往宜蘭礁溪一處溫泉會館入住,結果浴室玻璃門不明原因突然爆裂,人夫遭到玻璃劃傷,忍痛爬到電話旁求助,房間內血跡斑斑,就像發生凶殺案一般。 該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貼出照片,表示他和老婆一月廿九日入住宜蘭一家知名溫泉會館,不料浴室的玻璃門突然爆裂,老婆全裸在浴缸無法走出,原PO則全身都是玻璃,被銳利玻璃割傷的他如行屍走肉般爬到電話旁求救,幸好服務人員態度很好,立即幫他們更換房間並叫救護車。 網友看了以後紛紛驚呼「看到玻璃都會怕了…太危險了」、「好可怕」、看了都覺得痛…趕快去看醫生」、「太嚇人了」、「阿彌陀佛,真的恐怖」。 不過,有網友認為玻璃破裂的原因是「溫度的問題吧」、「熱漲冷縮」、「太冷也容易讓玻璃炸裂」;但也有網友持不同意見的說「那不是溫差大爆裂的,防爆玻璃通常邊角是最脆弱的,把手又都裝在邊邊,使用不當就會慢慢裂痕,最後爆裂」。

Read More

BA.2.75取代BA.5成主流

羅一鈞:新變異株CH.1.1監測到11例 其中4例本土 均為輕症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30日公布,最新定序125例Omicron確診病例,其中本土BA.2.75新興株首度超過半數,已經取代BA.5株,成為近期主流株。另國內有監測到11例的以希臘神話命名為「雙頭犬(Orthrus)」CH.1.1病毒,但並沒有發現重症情形。 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125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40例本土個案21例BA.2.75、14例BA.5、5例BQ.1)及85例境外移入(46例BA.5、28例BF.7、8例BA.2.75、3例BQ.1)。 羅一鈞表示,本土BA.2.75株定序占比超過BA.5株,成為台灣目前主流病毒株。BA2.75株是屬於BA.2株分支,雖然具有免疫逃脫特性,但現階段需要擔心的是其他新興病毒株,如BQ.1、XBB等,各種變異株在春節期間都有略微增加。 至於近期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現,被澳洲病毒專家以希臘神話命名為「雙頭犬(Orthrus)」的CH.1.1病毒正在悄悄崛起,羅一鈞說明,CH.1.1病毒株也是BA.2.75的一種,去年曾在紐西蘭、澳洲流行,台灣自去年11月20日起陸續檢出零星病例,包含4例本土個案,來自日本、韓國境外移入各有2例,紐西蘭、新加坡境外個案各1例,皆為輕症病例。 在台灣,羅一鈞表示,國內有零星監測到11例的CH.1.1,但都是輕症,除了4例本土外,有7例是境外移入,分別是日本和韓國各2例,紐西蘭、泰國、新加坡各1例,並沒有發現有重症情形,會持續監測和蒐集資料看後續威脅。 此外,針對中國大陸入境旅客須於機場或港口配合採集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最新統計數據指出,1月28日自中國4個直航點入境來台旅客976人,其中21人陽性,陽性率僅有2.2%;另外,金馬春節交通專案入境旅客87人,採檢無人陽性,陽性率再度掛零。

Read More

翁吃鍋腹痛2週 竟是魚刺卡腸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一名阿里山的82歲茶農阿伯,寒流來襲時煮了魚頭鍋暖身,吃完隔天下腹痛,持續2週未獲改善。 輾轉到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求診,肝膽腸胃科醫師羅清池建議做大腸鏡,檢查發現有1根長約4公分魚刺卡在乙狀結腸,兩端牢牢地刺在大腸壁上,醫師立即使用專用金屬夾夾出。隔天,腹部疼痛明顯改善,讓阿伯非常高興。 醫師羅清池表示,魚刺通常會卡在消化道的3個狹窄處,由上而下分別為賁門、幽門、及迴盲瓣,以阿伯這麼長的魚刺,居然可以「身騎白馬走三關」,一路漂流到乙狀結腸才卡住,實在少見。而且魚刺兩端就卡在腸壁上,差點就會造成腸穿孔,真的非常危險,所幸成功將它夾出,不然也有可能會造成腹膜炎或敗血症。 年節難免大魚大肉,長輩或兒童吃魚時要小心魚刺。醫師羅清池提醒,享用佳餚時需細嚼慢嚥,特別是有刺食物,更要非常小心,萬一異物卡住,千萬不可以嘗試偏方,一定要趕快找耳鼻喉科或胃腸科醫師,才有專屬器械可以將刺夾出,以免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Read More

春節頻吃羊肉爐薑母鴨 溫補反上火

中醫師唐佑任提醒,依體質食用養生藥膳,才能有效進補。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67歲吳阿姨連續多日與家人聚餐吃羊肉爐及薑母鴨,溫補產生煩悶、口乾、失眠的上火症狀。經中榮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唐佑任四診辯治,認定為是寒熱夾雜體質,經以中藥及穴位雙管齊下調理,再予飲食調整建議,吳阿姨不適症狀很快地消除了。 唐佑任表示,台灣人冬天常吃含人參、當歸、肉桂、熟地等藥材調製的四物雞湯、十全大補湯、當歸排骨湯,希望氣血雙補、驅風散寒,此種溫補藥膳適合體質偏寒涼者;但現代人營養過剩、運動不足、作息不正常,體質多偏濕熱,一味溫補易長痘或引發紅疹過敏。 若是寒熱或虛實夾雜體質,純粹溫補也易口乾舌燥、失眠多夢、心煩盜汗等上火症狀。因此寒冬進補必須先認識自己體質,再視季節氣候調整。 唐醫師說,中醫理論將藥膳區分溫補、平補與清補3類,市面薑母鴨、羊肉爐、大補湯多屬「溫補」,可促進血液循環、暖活身體,適合寒涼體質,平日民眾亦可善用丁香、紅參、天麻、五味子、何首烏、熟地黃、當歸、小茴香等藥材入菜溫補。 氣血充足健康體質,可採用性味平和、容易吸收的食材「平補」,例如秋天用百合、白木耳、茯苓、蓮子入菜,寒冬在菜餚中加入黃耆、大棗及枸杞燉補,達到補氣養血及禦寒。 易口乾上火燥熱體質,就更適合使用「清補」,例如石斛、沙參、玉竹、天門冬、女貞子、生地黃等寒涼退火、清熱解毒的藥膳入菜,進補不上火。

Read More

長假追劇打牌 久坐肌肉僵硬

長假追劇窩沙發、熬夜打牌,物理治療師黃鉦傑教民眾伸展操,可避免大痛。(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過年期間,許多人宅在家追劇、窩沙發、熬夜打牌,經常久坐、缺乏適當活動,導致身體的肌肉就像是放了很久已乾涸的膠水,疲乏且缺乏彈性,物理治療師表示,只要每天伸展1分鐘就能緩解身體僵硬。 杏保醫網信霖診所物理治療師黃鉦傑表示,人體藉由肌肉幫浦作用,透過肌肉收縮壓迫靜脈將血液輸送到全身,達到全身血液循環的作用,進而改善痠痛並促進體內循環。當過度僵硬的肌肉使肌肉幫浦的功能變差時,就會進一步影響全身血液循環。此時往往會引起「肩頸痠痛」或「腰背痛」的問題,一旦身體察覺到疲勞或疼痛時,肌肉也會更加僵硬。 黃鉦傑說,當血液循環越發停滯的狀況下,痠痛的症狀就會加劇並引發下列5大症狀,肌肉緊張—長時間維持相同的姿勢,肌肉變得緊張、僵硬、痠痛;血流減少—僵硬的肌肉會減少血流,導致血液循環不流通;廢物堆積—老舊的代謝廢物不易排出,囤積在肌肉中導致疲勞;神經敏感—囤積的老舊代謝廢物會刺激末梢神經,進而產生疼痛;肌肉僵硬—因為疼痛而產生的生物本能反應,導致肌肉收縮變得更緊張。 想要緩解這些症狀,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簡單的運動伸展肌肉,幫助肌肉的血液幫補恢復順暢運作,即可得到舒緩。這個動作以瑜珈運動中的下犬式為基礎,改良為初學者適用的全身性伸展運動,一個動作就能伸展全身的肌肉,只要維持每天伸展1分鐘就能讓身體更健康。 伸展步驟依序為雙手伸直扶著椅背或是牆壁(雙手寬度略寬於肩膀);膝蓋微彎、臀部向後移,想像肚子向大腿靠近;腰部以上軀幹與地面盡量保持平行;保持呼吸並維持1分鐘;雙腳與椅背或是牆壁的距離依舒服伸展的感覺為主。  

Read More

攝食產熱效應 規則3餐低調瘦

具備蛋白質、脂質與醣類3大營養素與飽足份量有助減重。(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結束大吃大喝的春節假期,不少人後悔沒能擋住美食誘惑,過完節腰圍又大了一圈?台中慈濟醫院代謝及減重中心主任李旻憲提供減重秘法--規則3餐加選對食物,充分運用「攝食產熱效應」就可以讓自己低調瘦下來。 李旻憲主任提供年後減重妙方。(記者徐義雄攝) 李旻憲指出,很多人都誤以為「少量多餐才能瘦」,其實是減重迷思。諸多文獻都顯示,拉長時間分開吃下完整餐點的總熱量,跟規律3餐的瘦身效果差不多;複合式飲食的規律3餐,具備蛋白質、脂質與醣類3大營養素與飽足份量,吃對食物更能發揮「攝食產熱效應」瘦身又暖和身體。 運動燃脂有益減重。(記者徐義雄攝) 李旻憲解釋,「攝食產熱效應」指的是身體攝取食物產生熱量,引起消化吸收、儲藏及代謝等作用,造成能量消耗增加,產生較多熱能,從體溫散發使用掉。「攝食產熱效應」占人體每日總消耗熱量其中1成,研究發現,攝取相同種類和份量食物下,規律3餐比頻繁進食、少量多餐的人「攝食產熱效應」相對較高,養成吃對食物、規則3餐習慣,長久下來可以幫助人體消耗熱量。無糖茶、咖啡等飲品富含兒茶素與咖啡因,若搭配飲食控制與運動可有助於提高代謝率與促進燃脂。 年後體重上升真令人煩惱。(記者徐義雄攝) 李旻憲建議優先選用包括:雞蛋、豆腐在內的低脂蛋白質食物,有助身體保暖並增加熱量消耗。挑選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等富含OMAGA-9的好油品做為日常用油,產熱佳還能抗發炎,有助於心血管健康。其次,善用薑、薑黃、辣與蔥等辛香料入菜,能促進代謝、提高抗氧化力。 白天在戶外多曬太陽。(記者徐義雄攝) 食物之外,春節後開始上班,想低調瘦身不妨從定時早睡早起做起。李旻憲指出,白天多曬太陽,能預防冬季憂鬱,充足睡眠能減少飢餓素分泌,維持食慾不失控,每天的生理時鐘、情緒與瘦體素分泌更加穩定,有助自然減重。

Read More

微創+新創 婦3度換髖關節成功

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醫師黃贊文表示,有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民眾應該定期回診。(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一名曾經罹患子宮內膜癌的6旬婦人,因為左側髖關節壞死而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但手術不到3個月就因為人工髖臼杯鬆動,再開一次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結果5個月後,髖臼支架也發生了鬆動,舉步維艱。經台中市大里仁愛及長庚醫院合作,利用新式的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才順利成功。 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部長黃贊文表示,這位婦人已經開過兩次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這次除了因為髖臼支架鬆動造成很大的骨頭缺損,本身的骨質疏鬆症也嚴重。手術除了填補缺損的骨頭,還特別使用新式的鎖合式髖臼強化器來進行第3次的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以微創的方式順利完成,病人在休息一個晚上後如期下床走路,隔天也在床邊騎簡易腳踏車運動,第3天順利出院。 醫師黃贊文表示,婦人使用的是國產的鎖合式髖臼強化器,這是來自林口長庚醫院骨科謝邦鑫教授和長庚大學戴金龍博士的設計,並榮獲第16屆國家新創獎。當病人有大範圍的髖臼骨缺損及骨質疏鬆症時,新式的鎖合式髖臼強化器可以提供比傳統進口的髖臼支架更好的穩定度。 黃贊文表示,台灣每年有超過1萬例的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後因為人工關節鬆動而需要再次手術的病人也逐年增加。若是因為子宮內膜癌或子官頸癌而接受過放射線治療的病人,則有比較高的風險容易發生人工關節鬆動。他建議,有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民眾應該定期回診,若有持續疼痛不適的情況發生,應該尋求專業骨科醫師進一步詳細的評估。

Read More

泥水工肩肌腱撕裂 確認職業病

醫師陳證中說,勞工難以判斷病痛是否源於工作,常錯失申領傷病補助機會。 (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58歲陳先生從事泥水工,左肩疼痛及左手抬舉困難逾3個月,幾次治療仍未改善,暫停工作休養,就醫被診斷為「左肩旋轉肌袖症候群」,因疑似與職業有關,轉至職業醫學科評估,確認為職業病,醫院也協助他在停工無薪期間,領取勞保傷病補助並享有醫療給付減免等,大大減輕經濟壓力。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陳證中指出,勞動工作者最常見的困擾,是難以判斷自身病痛是否源於工作,因而錯失申請補助機會。病例陳先生是擁有35年經驗的泥水師傅,每天工作8小時、每星期工作6天,有鑑於工作時須手持抹刀、推刀、泥盤、抹平工具等,加上雙手進行泥水施工與紅磚堆砌,須反覆抬舉過肩,皆增加旋轉肌袖症候群發生機率。因此,前有陳先生泥水工作年資,後有左肩旋轉肌袖症候群產生,符合先有工作暴露後致病之合理時序性。 陳證中說,檢查陳先生的傷勢發現「倒罐測試」與「離背測試」皆陽性,且超音波顯示其左肩棘上肌肌腱部分撕裂傷,根據其自述,過去無左肩外傷或骨折等病史,平時亦無從事需雙手反覆抬舉過肩之休閒活動或運動,而職業相關旋轉肌袖症候群確為台灣勞工職業災害保險職業病種類表之一,經評估其疾病與職業具有因果關係,且罹患之左肩旋轉肌袖症候群與職業相關,此案為職業疾病無誤。 他說,門診協助開立診斷書後,陳先生持診斷書與完整資料至勞保局申請職業疾病認定,順利通過審核為職業疾病,停工休養期間,可領取傷病補助及減免醫療費等,減輕負擔。

Read More

野生水鹿母子逛大街 遭路殺

大小水鹿疑下山覓食逆向走在中潭公路草屯鎮南埔段車道遭路殺。(黃小四提供,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南投報導 南投縣草屯鎮中潭公路南埔路段的內側車道,三十日凌晨出現疑似母帶子的台灣水鹿逆向「逛大街」,遭到疾駛而來的轎車撞飛,其中一隻還掉進路邊的圳溝,大小水鹿都死亡,民眾黃小四發現後和員工架梯到圳溝搜尋,找到死亡的大水鹿,黃小四說,罕見一次二隻水鹿遭路殺,推測是母帶子下山覓食。 釣魚達人黃小四指出,昨日凌晨一時許,他和員工還沒有睡,突然聽到公司門口傳來車子「碰」的響聲,趕緊出門探看,發現有隻台灣水鹿躺在車道上已無聲息。 黃小四回到公司調閱門口的監視器畫面,發現疑似是母子水鹿走在中潭公路南埔路段,逆向走在內側車道,母鹿帶頭,小鹿跟在後面,被撞前母鹿還回頭看小鹿有無跟在後面,等牠們走離監視鏡頭範圍約二秒,就看到一道光束,接著車頭將二隻水鹿往前推,其中一隻飛至右側接著掉入圳溝內。 他從監視畫面發現汽車撞到二隻水鹿後車速有變慢,但緩行一段距離後並未停下查看。因從畫面中也看到有水鹿被撞後掉入圳溝內,於是趕緊拿出梯子,架梯下行到圳溝內找尋掉入溝內的水鹿,經搜尋找到已死亡的大水鹿,其身形壯碩還要二個人才能拖得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