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給老兵

■蔡忠修 岸與岸的對峙 突然想起軌條柴   海與海的對話 突然想起馬山廣播站   一樣的雲 走過不一樣的港灣 突然想起夜襲這首軍歌   你說你看見我的眼睛 寂寞的燈有了眼罩後 你說今晚沒有口令的鄉愁 已偷偷回到了中國

Read More

〈中華副刊〉畫出人生風景 ——蔡莉莉老師贈畫有感

■王岫 經常在華副以一幅畫,帶出一片蘊涵花香草綠、街弄巷井、老屋風華,或人生回味好文章的畫家蔡莉莉老師,去年自台北復興高中退休了;可她也沒閒著,前半年繼續寫文章、畫插圖,給華副讀者滿滿的詩情畫意;特別是她故鄉台南的舊街老店,更是她畫筆下常見的風景,台南讀者想必讀來更有親切感。 去年下半年,她以華副登出文章為主的《浮生畫記》出版了,被建國中學禮聘去當兼任美術老師,又要配合新書發表,在年底籌備一項個人畫展,因此也沒看她閒下來。 到建中教書,倒是離我家很近。我從臉書知道,她面對台北明星高中學生,教學更加努力和有創意,曾和幾位美術老師以教導學生的作品,合辦過過「第一屆建中轉角創生藝術節」聯展,除了繪畫、寫生、陶器等傳統作品在川堂戶內展覽外,戶外綠色校園裡的各處角落,也布置了一些藝術手工作品。我曾在晚昏時刻,進入校園,看到她指導的學生,用創藝,讓校園綠意更添加藝術氛圍。而在臉書上,我也常看到她帶學生到建中對面的植物園或牯嶺老街去寫生,使我們覺得莉莉老師的身影,讓我們家附近街坊的藝術和人文氛圍都濃厚起來了呢!連牯嶺街那家老舊書店,脾氣有點自負、固執的老帥和第二代的少帥老闆,都肯讓學生自由進入採訪,順便寫生一番呢! 本年1月9日,莉莉老師在福華沙龍的畫展結束了,期間我們自然也去捧場一番。說實在的,我們「認識」好幾年了,卻是第一次見到面。就如她在《浮生畫記》一書所寫過的:「面對人生的風景,把時光釀成一首如詩的歌,像是遠方,傳來想念的回聲,在風,在耳,在心。」人生相遇,都是緣份,我們以文相知,以畫回聲,在疫情期間,就是多麼值得讚嘆的福氣,見不見面,其實都無所謂。 沒想到1月11日晚上,接到莉莉老師簡訊,約了我和老妻,隔日到建中門口見面。她表示, 對於曾在植物園內昔日中央圖書館上班多年的我們,她一幅帶領學生在南海學園內寫生,自己也順便在舊中央圖書館(今已因央館遷館,改為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了),蓮花池前畫的一幅水彩畫,覺得留給我們收藏,應是最適合不過的。 意思是說,大畫家要送一幅水彩畫給我們?我和老妻大為興奮,家中雖掛有幾幅大、小畫作,卻都是複製品,這倒是第一次有畫家要送真品給我們呢! 次日早上,我和老妻親赴建中門口,與莉莉老師第二次見面,親手從她手中接受這幅非常有意義的水彩畫,畫的主題是南海學園內以前的「國立中央圖書館」和門口的睡蓮小池。 莉莉老師的畫,對我們自是無價之寶。因為這畫的背景就是我和老妻年輕時,在那裡上班過八、九年的舊國立中央圖書館,直到民國75年,我們才搬到中山南路的新館,後來又改名為國家圖書館。民國66、67年,我倆分別進入央館服務時,都還是未婚的年輕人哩!後來努力在館創新服務,也在此八、九年期間訂婚、結婚、成家、生育兩個女兒,都在這個時期發生,中央圖書館前期還沒有冷氣,創業和撫育子女的生活,雖然辛苦,但有植物園的荷塘,和館前的小橋、蓮池為伴,這些日子很值得懷念。 是莉莉老師的贈畫,勾起我們歲月的回憶,謝謝她!我和老妻,特地捧著畫,從建中走到舊央館前,按莉莉老師畫的角度,將畫置於池邊,特地留影一張,然後繞植物園一圈,捧畫回家,掛於書架旁,彷彿蓬蓽又生輝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鹽,鹵部十三劃

■鄧榮坤 識字開始,對於「鹽」這個字就懷有不太友善的感覺。除筆劃多不容易書寫,如不花點心思還真不容易寫出完整的字,整天擔心或少了一筆或多了一畫,也因味道鹹澀,未曾留下深刻印象。印象深刻的是,早期牙膏不普遍,有人沾鹽來刷牙。路過臺南,你是否發現千百年來,曾經被先民執著過的鹽粒,已悄悄為臺南人的生活寫下了感性歷史。 多年前,帶著年幼孩子陪太太回娘家時,為躲開高速公路車潮而常穿梭濱海公路,經常刻意繞到七股的鹽山走走,帶著孩子們在鹽山的場域兜風時,孩子們幾乎都會露出明亮眼眸,張大了嘴問──這是我們吃的鹽巴? 七股鹽場在日治時期就存在了,於生活變遷與轉折中,一直是臺灣地區規模最大的曬鹽場。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與多元生活物質的崛起,昔日鹽場的風光逐漸暗淡了。午後,路過這塊曾經孰悉過,於悲歡中浸淫過的土地,場景的演化與地標景觀的塑造,讓每寸眼眸掠過時留下驚喜。緩步登臨於陽光下閃著晶瑩亮光的鹽山,眺望遠近料括的鹽田,懷想已久遠了的曬鹽情景,很難不想起戴著斗笠的曬鹽婦人,以長滿厚繭的手握持被鹽粒醃滷過耙子,於炙熱陽光下,彎腰穿梭於千頃鹽田的背影。 路過這片美麗鹽田時,罕見的曬鹽場景,讓許多人留下了許多人「鹹鹹」的記憶,擦亮了讓臺南七股地區居民驕傲容顏,也讓我難免想起──如果虱目魚湯中少了鹽,或擔仔麵、鱔魚麵中去除了晶瑩剔透的鹽粒,會是怎麼樣的滋味?

Read More

〈中華副刊〉〈踏莎行〉那一條河仍然活著

詩/攝影 葉莎 至今那一條河仍然活著 在未達兩極的冰凍之前 緩緩流動著大量融雪   遠方飄來的霧氣 不曾言明來處與去處 因為寒冷,舊日子被緊緊包覆 任岸邊擱淺 深刻或淺薄的言語   隔著千里之遙 生活在亞熱帶小島的我 無端想起那一條河 也成為一場深雪 或一次迷霧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珍集》〈點絳唇〉聽爵士樂.品熱紅酒

■子寧 久別重逢 紅酒溫熱樂聲轟   鼓點緊湊 薩克斯風瘋   酒濃情濃 故態又復萌   卻老還童 跨鳳兮驚鴻   說往事 氣貫長虹 無奈醉眼朦

Read More

〈中華副刊〉輕到了極點後就變成駭人的沉重感文──閱讀奈莉‧沙克絲《蝴蝶的重量》

白鶴芋花園(中央校園) 文/沈眠 圖/楊佳容 《蝴蝶的重──奈莉‧沙克絲詩選》(寶瓶文化,2022)分有兩部分,前者是由九本詩集精選翻譯的詩作,後者則為眾聲喧嘩、圍繞謀殺現場並探索現實與神話編織的詩劇《伊萊∣∣一齣有關以色列苦難的神祕劇》,詩人卓越地演繹著詩歌、戲劇的雙重結合。 閱讀德國猶太裔詩人、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奈莉‧沙克絲(Nelly Sachs)詩集,最先意識到的就是她對記憶的長期回溯,窮盡於生死現場的追憶,不放過那些苦難、那些鬼魂的聲音,彷彿她對抗的是整個世界愈來愈司空見慣的遺忘症。於是,也就很難不聯想到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小說《笑忘書》(皇冠,2002)最經典名句之一是:「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如〈灰色晨光中〉:「被死神遺棄的所有塵埃∕開始有了渴望。∕∕啊,誕生的時辰,∕經歷重重痛苦,一個新生人類的∕第一根肋骨如是成形。」、〈獲救者的合唱〉:「我們,獲救者,∕死亡已開始自我們的骨骼削修它的長笛,∕並在我們的肌肉上輕敲它的弓∣∣∕我們的軀體繼續用它們∕殘缺的音樂哀唱。」、〈如果有人從遠方來〉:「異鄉人總是把∕他的家揣在懷裡∕像個孤兒∕他要找的可能別無他物∕而只是一座墳墓。」、〈這塊紫水晶中〉:「早先,一閃靈光∕點燃了當時仍是流質∕且哭泣著的∕憂鬱∕∕你的死亡仍然閃耀著──∕硬的紫羅蘭」、〈熾熱的謎語〉:「我清洗我的衣物∕許多死亡在襯衫裡歌唱∕到處是對位的死亡……倖存者緊抓著時間∕直到金黃的灰塵停留在他們手中……我的愛流入你的受難中∕闖過死亡∕我們活在復活中──」 深受猶太神祕哲學影響的奈莉‧沙克絲,創作的主題環繞著劫數難逃與沉重苦難,唯她總以輕盈懸浮的各種意象、詞語調度表達,如〈蝴蝶〉:「生與死的重量∕跟著你的羽翼下沉於∕隨光之逐漸圓熟回歸而枯萎的∕玫瑰之上。∕∕多麼可愛的來世∕繪在你的遺骸之上。∕多麼尊貴的標誌∕在大氣的祕密中。」、〈所有離開地球〉:「所有∕離開地球∕欲觸月∕或∕其他天界礦物之花的人∣∣∕被回憶∕擊中∕他會飛得很高∕隨渴望所引發的爆炸力」、〈搜索者〉:「她站立處∕是世界的盡頭∕未知的事物在每個傷口處醞釀著∕然而夢想和願景∕瘋狂以及閃電的寫作∕這些來自別處的逃亡者∕會等到死亡誕生∕他們才開口交談∣∣……你的身體在太空中請願:來吧!∕泉水尋找她潮濕的祖國∕受害者不知彎身向何方∣∣」、〈裂開吧,夜〉:「愛的神聖太空翩然起舞∕星星接納了生命之傷──」 大氣和太空,以及塵埃,成為《蝴蝶的重量》最鮮明的對照。神祕主義是輕的,而遭遇納粹屠殺事件是重的,兩者在奈莉‧沙克絲筆下交匯成不可思議的奇妙圖像,揭示種族滅絕不容或忘的事實,卻又帶著輕盈柔軟但深刻的專注理解和同情。 《笑忘書》裡有這麼一段描述:「愚蠢的吉他在島上迴盪,孩子們手舞足蹈。他們媚態十足地向前挺著小腹,塔米娜則為了這些沒有重量的事物感到侷促不安。胃裡感覺空蕩蕩的,正是因為這種令人無法忍受的失重感。這跟物極必反的道理一樣,事物輕到了極點,就會輕極轉沉,變成一股駭人的沉重感,塔米娜知道她連一秒鐘也無法再忍受下去了,於是她轉身疾奔而去。」 奈莉‧沙克絲的詩歌,千真萬確地體現了米蘭‧昆德拉所言,輕到了極點後就變成了駭人的沉重感。同時,詩人的直擊並非單純的控訴,相反的,她總是讓人感覺到有更高的愛在看顧一切,特別是〈一時被支開〉寫著:「愛是一株沙漠植物∕在火中效力∕且不會被耗盡∣∣」這真是奈莉‧沙克絲作為倖存者、仍舊展露出人性高貴的生命信念哪。

Read More

新冠疫苗今年免費 未來比照流感

包括抗病毒藥物等 高風險族群擬列公費 其餘自費 醫師估輝瑞/莫德納進入市場後會漲價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與新冠病毒共存的疫情後時代,有醫師指出,包括疫苗、快篩和抗病毒藥物都不再免費,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12日回應,未來可能會比照流感規劃公費與自費市場,但防疫公費資源今年還不會影響。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表示,疫情降溫後,快篩、疫苗、藥物恐將不再免費供應,且輝瑞和莫德納即將進入商業市場,應會提高價格。 對此,莊人祥表示,去年採購的新冠疫苗,還有一點點尚未到貨,加上今年先前已預訂1500萬劑莫德納疫苗,以及抗病毒藥物也有預先採購一些,因此今年維持以公費方式提供疫苗、抗病毒藥物的作法,應該暫時還不會改變。 不過,莊人祥也坦言,今年以後就可能會討論疫苗、抗病毒藥物分配問題,可能會比照現行「流感」防治的作法,將高風險族群列為公費對象,符合症狀者提供公費抗病毒藥物,其餘則要自費。 同時,抗病毒藥物可以比照流感的「克流感」一樣,如果未來有了藥證,醫療院所就可以自己進貨,到時候就可以提供自費市場。

Read More

〈生活休閒〉好山好水 來趟中部小旅行

清境高空景觀步道,遊客能在不受視線阻礙下,遠眺合歡山、能高山及奇萊山等中央山脈等美麗山景。 台灣中部的觀光景點多,一直是熱門的旅遊勝地,不管是位於南投縣竹山鎮有豐富樹種的「下坪熱帶植物園區」,位於水里鄉有全台最美麗車站美名的「車埕車站」,全台最美麗的高山湖泊「日月潭」、可欣賞群山之美的清境農場高空景觀步道,以及台大山地實驗農場「梅峰」農場,都是著名的旅遊好去處,規劃中部小旅行,不要錯過了。 圖與文/記者陳佳伶 下坪熱帶植物園 綠世界 下坪熱帶植物園位在竹山鎮下坪里,占地面積約八點八七公頃,區內種植不同品種樹木,其中有多種熱帶果樹及稀有或重要的經濟樹種,園區內樹木參天,充滿翠綠景象,步道大多平緩,區內有一個大雨傘涼亭、肖楠步道等,都是拍照取景好地方,全區適合放空、做森林浴,也吸引鳥類和昆蟲來覓食和棲息,並可從事生態觀察。 水里車埕車站 全台最美 車埕車站腹地不小,有山色水景和環湖步道可走,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位南投水里鄉被譽為「全台最美麗車站」的車埕車站,是台鐵集集支線的最終站;「車埕車站」興建於日治時期,九二一地震後使用原木重建,站旁有大片的「草皮鐵道展示區域」,貯木池周邊的山色水景以及環湖木棧道等,都吸引遊客拍照取景。 日月潭 山水交融美如畫 日月潭的美是由山與水交融而成。 日月潭位南投縣魚池鄉,是一座美麗的高山湖泊;潭面以拉魯島為界,東側形如「日」,西側形如「月」,因此名為日月潭,潭面廣闊水平如鏡,映照群山、日月潭的美是由山與水交融而成,就像是一幅幅的圖畫山水,不管是清晨或黃昏、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風情,讓人百看不厭,吸引絡繹不絕的遊客造訪。 台一休閒農場 生態豐富 台一生態休閒農場位埔里鎮,不僅種植各種植物,並有蝴蝶園、昆蟲生態館、水上花園餐廳、花屋、光合廣場、仙人掌生態區、押花生活館等休閒、生態區等。 清境農場 綿羊秀受歡迎 清境農場看綿羊秀是很多遊客喜歡去的地方,清境高空景觀步道,步道總長度約一千六百公尺,高度依地形變化布設,使遊客能在不受視線阻礙下,遠眺合歡山、能高山及奇萊山等中央山脈等美麗山景。 梅峰農場 展示溫帶園藝 梅峰農場內的綠籬迷宮。 位仁愛鄉的台大山地實驗農場,占地上千公頃,海拔自九百到二千七百公尺;場本部「梅峰」海拔二千一百公尺,以溫帶園藝作物教學研究和示範經營、環境教育及生態旅遊為重點。 梅峰農場的植物多,四季有不同風情。 設有一葉蘭展示室、溫帶果樹區、溫帶花卉區、蘭蕨園和有機蔬菜栽培生產區等,為農場生態體驗營、環境教育、高冷地園藝教學研究與友善環境農業示範經營主要推廣基地,更是環保署認證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能提供優質的戶外學習環境,有導覽人員進行專業解說,會有不虛此行的感受。 梅峰農場內的水蜜桃園。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華醫南大附小攜手釀醬油

台南大學附小學童為了自釀醬油,深入了解醬油原料。(記者施春瑛攝) 只使用水、黃豆及海鹽放入陶甕發酵 4月取原汁調味 自製不一樣的兒童節禮物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USR攜手連續三年榮獲教育部戶外教育課程模組特優的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團隊,開發黃豆醬油課程,指導老師陳怡均說,此次在學校製作醬油只使用水、黃豆和海鹽,放入陶甕經半年發酵釀造,待兒童節取出原汁,再加入蔗糖調味,就是一瓶無化學添加物的純釀醬油。 中華醫大校長孫逸民表示,因應後疫情時代養生從飲食扎根做起,落實「飲食享健康」的理念,很鼓勵小學生自製純釀醬油,日後購買醬油也能關心成分表標示的添加物種類。 為了自釀醬油,南大附小師生走訪黃豆田、鹽田及甘蔗園,深入認識製作黃豆醬油的重要原料:黃豆、海鹽及蔗糖。善化黃豆田園主蘇英彥指出,有機黃豆要做到不噴灑農藥與化肥,並且不破壞生態,需要花費很大的心力。南大附小學生吳紫萱說,如此一來光是害蟲和雜草的問題就令農夫十分困擾,難怪有機農產品價格較高。 一行人又前往北門井仔腳鹽田觀察製鹽流程,學生顏孜羽說,本來以為只要一個水池,將海水晒乾就能得到食鹽,想不到需要有大小蒸發池、高低鹵池及結晶池,每一池都有不同功能。 佳里延平社區自種白甘蔗製成手工黑糖,總幹事姚志峰帶領學生參觀復古糖廍及製作黑糖。學生邱亮澄說,他體驗了採甘蔗、榨汁、煮糖和炒糖,才知道剛煮好的糖是褐色的,覺得很有趣。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預防醫學專欄〉為何有些食物吃了可飽很久,有些卻很容易餓?

作者: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 蔡敬民教授 相信你一定有經驗,吃同樣量的食物,有些食物過不了1、2個小時肚子就又餓了,但有些食物卻可飽一整天,為什麼?首先我們來討論一個有趣的問題,如你去參加一宴會吃了12道菜,它們會按你吃進去的次序,第1道冷盤先從胃排出到十二指腸,然後依序第2、3道菜,一直到最後第12道甜點水果?還是胃蠕動時會將這12道菜的食物混合均勻,然後大致均質地從胃排出到十二指腸? 俄國的生理學家曾做了一項讓人料想不到的實驗,他們將大小與量相等的(1)葡萄糖、(2)牛肝塊、(3)塑膠粒3種東西混合均勻,然後餵給在十二指腸做了人工造口(讓消化道內的食物可流出)的狗吃,結果意外地發現,首先從胃排出到十二指腸的食物糜中含大量的葡萄糖(不須經消化,最容易被吸收);接著是少量的牛肝、很微量的塑膠粒(無法被消化吸收);然後含牛肝的比例逐漸增加,而塑膠粒一直滯留在胃裡,久久不易排出。 加上一些後續的實驗,生理學家們發現結論:胃在蠕動時透過一些複雜但還不清楚的機制,例如十二指腸的接受器偵測到食物糜中含有油脂時,會分泌一種荷爾蒙─膽囊收縮素(cholecystokinin,CCK)來抑制胃的蠕動也抑制食慾,將攝取的食物中較易消化的成分排到胃的較前端,優先排出;不好消化的成分會排到較後端,緩慢排出。然後胃會將這些食物成分盡速地從胃排空至十二指腸,但控制在仍來得及消化,否則如太快會拉肚子。 此外,胃、十二指腸或血管壁偵測到某些食物成分或吸收到血液的成分(例如血糖),也會抑制食慾;另有些激素則會促進胃蠕動(例如胃泌激素)或食慾(例如飢餓素,Ghrelin)。所以依此原則,我們吃同樣量的食物,有些食物可飽一天,但有些食物卻攝取後不到1、2個小時,肚子就又餓了;且胃是會大致按好不好消化的次序排出,但像上述俄國的實驗,當胃偵測到不是上帝創造的塑膠粒,不知道如何消化它時,就久久下不了決定,不知道該排出它,還是不要排出。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為統一企業及統一超商於2003年共同捐助成立之公益基金會,致力於預防醫學及營養保健之社會教育、研究發展、國際學術交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