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荷爾蒙治療副作用 中藥助緩解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45歲的陳小姐是乳癌患者,接受手術以及抗荷爾蒙治療,病情控制穩定。然而使用抗荷爾蒙藥物後,卻出現類似更年期的燥熱、口乾舌燥症狀,並且逐漸加重;原本就有失眠問題的她因燥熱感致睡眠情況更差,半夜不停被熱醒。求診中醫,經藥方治療後燥熱及睡眠逐漸改善,生活品質提升且幫助她繼續完成原本的抗癌治療。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晉嘉指出,乳癌位居女性癌症的首位,荷爾蒙治療是常見的使用治療方式之一,雖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發展,但可能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最常見的包含潮熱、盜汗、骨質疏鬆、甚至失眠等,常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影響。中醫看待因荷爾蒙治療而產生的副作用時常認為是「陰虛有熱」,治療上常使用甘露飲、知柏地黃丸、玉女煎等處方治療;針對熱象比較強,如舌紅、脈數、燥熱感強等的患者,會加強清熱的力量,使用當歸六黃湯處理;而部分患者會在荷爾蒙治療後有變得怕風、雖燥熱但又怕冷、汗出不暢等症狀,這時中醫會認為屬於「營衛不調」,會再加上桂枝湯等調和營衛的藥物。 他說,案例陳小姐在門診中經辨證論治後使用清熱養血、養陰安神的處方後,燥熱感逐漸緩解,原本口乾舌燥的狀況也逐漸緩解,晚上睡覺已較少因為燥熱而醒,暴躁而沒有耐性的情緒也逐漸穩定下來,原想要停止抗癌治療的衝動,也已打消了,生活品質逐漸改善。 許晉嘉說,每個患者的體質不同,並無單一處方能夠完全處理此類的不適,若有相關的症狀請至中醫院所就診,由醫師做體質判定與處方治療,切勿私自購買來路不明的藥材服用,傷了荷包也傷身。

Read More

防手術低體溫 降開刀風險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很多人對手術室印象是「好冷,冷氣都開很強」。成大醫院麻醉部醫師劉書誠說,手術室一般會維持在18~20度之間,主要讓醫師在層層無菌衣底下能夠較舒適地執行手術;麻醉醫師會積極進行體溫管理,避免病人手術過程中出現「低體溫」現象,降低身體不良反應的風險。 劉書誠指出,根據研究,在沒有積極的保溫的情況下,病人接受麻醉後的1小時裡體溫會下降1~2度。在全身或半身麻醉後,身體本身應付低體溫的措施都會被抑制,麻醉藥會造成周邊血管擴張,使得較溫暖的核心血液流向溫度較低的周邊組織,造成病人體溫下降,這現象稱為「體溫重新分布」。而麻醉藥物也會抑制肌肉收縮,身體就無法藉由顫抖來產生熱能。 他說,當病人出現非預期性手術低體溫時,會增加手術部位的感染機率和出血量,以及心肌缺氧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低體溫也會造成麻醉藥物的代謝速率改變,延遲麻醉後甦醒,腸胃道功能恢復也較慢,較容易產生惡心嘔吐的感覺;病人在恢復室甦醒後,容易產生顫抖不適的狀況,最嚴重情況則會增加整體的死亡風險。 有2大類因素會增加病人發生低體溫機會,「病人因素」和「手術因素」。病人因素包括老人或小孩、體重過輕、患有甲狀腺功能低下或糖尿病神經病變等系統性疾病;手術因素則有手術時間較長、胸腔或腹腔等重大手術、出血量較多需要輸血,或是手術當中需要大量沖洗液沖洗,都容易造成手術非預期性低體溫。 劉書誠說,預防手術低體溫有「主動式保溫」和「被動式保溫」2種方式,前者有熱空氣式保溫毯及輸液加溫器等,能主動且持續提供熱源,熱空氣式保溫毯是普遍且有效率的工具;後者本身無法持續提供熱源,像是溫被單等,效果較差。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賞析

Read More

久坐辦公 退化性脊椎滑脫

醫師劉原輔說,退化性脊椎滑脫常見於頸椎及腰椎等受力較大的位置,女性發生機會高於男性。(成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張先生退休前因長期久坐辦公,致有下背痠痛問題,靠藥物或推拿改善;最近感到下背不適和疼痛感加劇,並延伸到臀部、大腿及小腿外側,尤其從坐姿起身或長時間站立、行走後更加嚴重。就醫診斷「退化性脊椎滑脫」造成神經孔狹窄導致神經根壓迫,是造成神經性跛行主因,經作脊椎融合手術後隔天即可下床,腳疼痛大幅改善。 成大醫院骨科部醫師劉原輔指出,病人的X光片可看到腰椎第4、5節退化性滑脫,並伴隨著動態不穩定;磁振造影檢查也發現腰椎第4、5節滑脫,且造成神經孔狹窄導致神經根壓迫。退化性脊椎滑脫是常見的脊椎疾病,主要由於年齡增長和脊椎結構的退化所引起,因脊椎骨間的椎間盤軟骨逐漸退化和磨損,導致椎間盤高度下降和變形。這種退化可能會導致椎間盤變得不穩定,增加椎間盤突出和脊椎滑脫的風險。 他說,退化性脊椎滑脫常見於頸部(頸椎)及下背部(腰椎)等受力較大的位置,女性發生機會高於男性。而症狀因個人而異,通常會隨著疾病的進展而變化,包括姿勢性背痛、神經根壓迫症狀與肌肉痙攣。若脊椎穩定且神經壓迫情況輕微者,可優先採取非手術治療,包括多休息、物理和藥物治療等。 劉原輔說,當物理和藥物治療超過3個月無效,或出現嚴重神經壓迫症狀時,則須採取手術治療,包括減壓手術及脊椎融合手術,前者用對於動態穩定型的滑脫患者,後者用脊椎動態不穩定的滑脫。像張先生因症狀嚴重選擇脊椎融合手術,術後隔天即穿著背架下床,腳部疼痛狀況大幅改善,未再出現腳無力的問題,第3天移除引流管後即順利出院,並於2週後回診拆線。後續定期回診追蹤觀察骨頭癒合狀況,術後第3個月時已不需再穿著背架,並可從事低強度運動。

Read More

〈彩繪人生〉吳文凱 樂道書法兵趣事

從書法兵到書法老師,台十書法學會副理事吳文凱推廣書法逾三十年,目前是鎮北學堂的鎮堂老師。    (記者陳俊文攝) 台南市書法學會副理事長吳文凱國小時代寫字靠天分,對國字的結構特別容易掌握加上藝術天分,到金門當兩年兵被遴選為「書法兵」,曾搭救護車到莒光醫院去寫簡報和海報,至今仍津津樂道這段有趣往事。 吳文凱小學並未正式拜師學書法,但從小就嶄露頭角,大家都知道他能寫一手好字,一路到了當兵,在金門那兩年,都窩在政戰處寫書法,沒有電腦的年代,舉凡莒光日教學簡報、部隊文宣、大字部都要手寫。當年的「書法兵」是特別兵種,很吃香,但常要寫到三更半夜。有一次莒光醫院需要書法兵,就派救護車接他去寫字,成為一輩子有趣的回憶。 他的書法之路要從退伍後拜師台南市名書法家汪崇楹算起,一路寫了三十幾年,曾得過南部八縣市書法賽楷書第二,期間到長榮大學念了四年美術系,之後以推廣書法教學為業,在兵仔市開設「涵遠齋」,早期和教紙粘土的太太一起收徒,近幾年太太半退休,剩他還在兵仔市推廣書法,常有人請他寫字,尤其春節前二十天最忙碌,一個春節都要寫上千幅春聯,寫到手腕發炎。 在鎮北學堂開書法班的吳文凱表示,現在人即使學書法也想速成,學生一開始很熱中,但得知至少要寫上二、三年才見成效,多打退堂鼓。書法極易上手,但到一個階段就有瓶頸,很多人都因此放棄,是難推廣主因。 吳文凱表示,早期學生學書法是要寫週記,但常常寫到衣服「烏奴奴」,家長迭有怨言,加上學書法考試沒加分,這可能是後來書法喊停的原因。 他很懷念以前許添財市長時代,多次過年舉辦百位書法家揮毫活動,那種盛況才會把書法炒熱。 現代人講究快速,沒有耐性,於是他就推廣「半行楷」,有點楷書又有點行書,比較好上手,投入學習的人就會增加。 (記者陳俊文)

Read More

〈中華副刊〉老而彌堅黃槿樹

■Ali 我發現河濱公園裡的所有黃槿樹都老了,老到皮皺骨鬆,老到彎腰駝背,老到需要架起木架牢牢支撐著,老到有的需要用力支著拐杖,老到黃色花苞好像如日落黃昏的短暫黃色餘暉,也無法長時間在枝頭逗留一會,便離枝脫葉地落滿一地,孤苦的沒人會多看它們一眼。 從外型看,這些外表看來矮墩卻粗壯的老黃槿樹似乎一出生就因某種原因而壓彎身子,樹幹先向旁拐了個大彎,然後向上,旁枝也在這橫向的主幹向上開枝散葉,個個旁枝或更小的分支就紛紛朝天以交錯紛雜的嚴密方式如佈陣一樣,在天空布局成一方廣袤的枝葉,但從另一方面看,它們卻也因為某種原因而往往傷痕累累,有的巨大傷口因歲月的傷疤深深侵入骨裡,有的則像是受創的舊傷,只使多半看起來癒合許久了,卻一樣看起來驚心動魄。根據我的觀察,它們也都有極其相似的毛病,像犯了不明原因的嚴重痀僂症一樣,痀僂著身子,卻以最遼闊的姿態提供最舒爽的陰涼,我經過時就得卑微地欠身低頭,向它們致敬。 但它們真的夠老了,老到還得捐出老到不能再老的最後剩餘的身軀,以物盡其用的悲愴和奉獻,讓密密麻麻的小小碧綠伏石蕨在它們身上攀附聚居,吸取殘存的養分,這些伏石蕨如細小盔甲一般緊密的披覆在上面,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卻反襯出黃槿樹的衰老,這些老黃槿樹是否因這些伏石蕨的局部保護而獲得晚年的殘喘,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沒人能忽視它們的存在,其中包括一群總是紛紛跑來躲避夏季熱浪的焦躁麻雀和脫隊的家鴿,還有一群群躲在老黃槿樹庇蔭下鎮日無聊喝茶聊天的人與歲月。 我發覺,河濱公園裡的老黃槿樹總是伴隨著宮廟,原因不明,有的宮廟小到不能再小,小到只有大約兩坪大小,以鐵皮蓋成,但內裡神仙與香燭等等一切五臟齊全,外頭也有天公爐,有時我會進去上三柱香,也給供桌上的供水添滿水,聽說神仙也會口渴。老黃槿樹當然也會口渴,但是往往只能靠老天幫忙。如果它們鄰近宮廟或早於宮廟歷史誕生,那宮廟前的小廣場或許就擁有幾株老態龍鍾的黃槿樹與無以倫比的濃蔭蔽日了,它們同時也就更易受到神庇仙護似的照顧吧,而它們回報的是鋪天暢快的樹陰,以及蓋地落英的黃色花苞。 老而彌堅的老黃槿樹,只要不倒下,畢竟總有用武之地。

Read More

〈中華學園〉故宮南院記趣

嘉義縣福樂國小三年丙班 ◎許語瞳 今天早上,我和同學坐著免費的遊覽車去故宮南院參觀。我好開心,充滿期待!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位在嘉義縣太保市,簡稱「故宮南院」。院裡展示亞洲的藝術品與相關文物,另設有人工湖「至善湖」和主題花園。下了遊覽車,來到至美橋上。 看到流線型的建築物,覺得好驚訝!老師說:「故宮南院是以傳統水墨畫『濃墨』、『飛白』、『渲染』三種畫法為發想,所設計出的建築大樓。」 接著,我們來到景泰藍展區。其中,我最喜歡的作品是「掐絲琺瑯番蓮紋扁壺」。導覽人員說:「扁壺的底部有標示製作年代和底款,中間有小箱子可以藏寶貝,只要蓋上外蓋,就不會被發現。」哇!好神奇的酒壺!不但可以裝酒,可以讓皇帝藏珠寶,太酷了。如果我有一個扁壺,我要裝滿我最愛喝的飲料,中間再藏我最心愛的貼紙。等妹妹乖的時候,我再分給她。 參觀完展覽後,志工帶我們做國寶徽章。我先在圓紙上用色鉛筆畫國寶,畫好後剪下,再用機器轉印到徽章上。哇!我好驚訝,我的圖居然能變成別在衣服上的徽章。我非常感謝志工哥哥姐姐的幫忙,才能成功做出徽章。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再去做一次。 這次的校外教學,不但看見了美麗的故宮南院,學會了很多知識,還做了DIY,真是開心的一天。

Read More

〈彩繪人生〉潘信宗種瓜 不看老天臉色

潘信宗對洋香瓜有特殊情感,「大合溫室」選用日本高級品種,採全自動化環控系統設計,種出來的洋香瓜質量俱佳。 (記者姚正玉攝) 洋香瓜養大的七股人潘信宗,為了找回童年難忘的洋香瓜滋味,八年前回到七股老家當起新農人,還憑著科技專業建起自動化的「大合溫室」,一顆顆在棚架上收成的日本高品質洋香瓜,皮薄多汁、香味濃郁,嘗過的都說「好」,產季一瓜難求。潘信忠實踐了兒時務農的志趣,也成了七股的洋香瓜達人。 過去的洋香瓜多採露天隧道種植,不易對抗病蟲害侵害,2007年七股的洋香瓜遭境外病毒和病蟲害肆虐,許多七股瓜農紛紛放棄種植。潘信宗眼看記憶裡白花花的洋香瓜田逐漸消失,甜美多汁的瓜香不在,鄉親的生計也受影響,讓他相當不捨,也興起他回鄉種瓜打拚的念頭。 潘信宗在七股老家前設一個招待所,讓友人和顧客可以在第一時間品嘗他的「香」瓜。(記者姚正玉攝) 在日商擔任幹部的潘信宗,先利用假日在自家農地斜槓種起洋香瓜,憑著自動化設計及撰寫程式的專長,搭建高科技的溫室,還採離地種植、自動化環控系統設計。潘信宗相信天然的最好,因此溫室裡有充足的陽光、消毒過的土壤,還有乾淨的水源,選用日本高級品種,人工授粉,一株一果,還全程使用益生菌施肥,過去人家說務農的人是靠天吃飯,但潘信忠的洋香瓜在溫室裡長大,避開風吹雨打,不必再看老天的臉色,不受蟲害,都能穩定成長。 一天天看著瓜熟蒂落,潘信宗很開心,尤其提供消費者安全的洋香瓜,自己的心血價值被肯定,還和許多顧客成了好朋友,都讓他覺得務農種瓜是一種幸福的事業。潘信忠也與鄰近的竹橋國中合作,推動食農教育,協助校方搭建自動化溫室,讓更多學生了解地方特色作物與創新農法;而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潘信宗的溫室已不敷使用,將再擴建二期的溫室工程,種植出產更多品種的高品質洋香瓜,潘信忠深信,更多人知道愛土地、愛家鄉,也才能讓台灣的農業永續發展。 (記者姚正玉)

Read More

疝氣手術 單孔腹膜外腹腔鏡更安全

醫師謝育哲表示,單孔腹膜外腹腔鏡疝氣手術減少疼痛。(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1名54歲男子10年前因雙側腹股溝疝氣,接受傳統開腹疝氣修補術,多年後原修補好的疝氣竟又跑出來。經進行單孔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術後無特別疼痛感,隔日出院重回工作崗位。回診傷口恢復良好,迄今無疝氣復發問題。 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謝育哲表示,腹股溝疝氣是常見的疝氣型態,當腹腔的壓力因咳嗽、打噴嚏、提重物及大小便出力等情況上升時,就可能導致腹股溝的肌肉或組織逐漸變弱或撕裂,腹腔腸子或脂肪因而膨出形成疝氣囊,俗稱「墜腸」。 謝育哲指出,傳統腹股溝疝氣修補術也稱為開放式疝氣手術,是一種直接透過切口進入腹股溝區域進行修補手術方式。需在腹股溝區域創造一個約5~10公分切口,此方法將組織直接縫合,術後疼痛感較強且病人復原時間較長,一般住院時間約3~4天。 腹腔鏡疝氣修補術逐漸取代傳統手術,醫師會在腹部創造一個或多個小孔,並通過這些小孔插入腹腔鏡和手術工具,並不需做大的切口,接著將疝氣囊內的組織推回正確位置,並在腹壁弱點處放置一塊網狀支架來強化該區域,以防止疝氣復發。 謝育哲說,單孔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是更微創手術方式,只需在腹部做一個約1~2公分小孔,透過這個孔洞進行整個手術,使用特殊設計腹腔鏡和手術工具進行操作。此手術好處包括疼痛較小,恢復時間較短和疤痕較小。 奇美醫療團隊目前已有約240例單孔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經驗,病人術後皆恢復良好,醫療團隊也將此技術研究統計發表在國際期刊The American Surgeon。研究顯示,單孔腹腔鏡疝氣修補術是一種安全的手術方式,與其他手術相比有較短的住院時間、更少的術後疼痛及減少使用術後鎮痛藥。

Read More

〈中華學園〉嚮往純粹的筆

台南一中二年六班 ◎陳冠睿 那是我小六的事,在鳳凰花開之際,驪歌響起之時,我的導師贈予我一枝黑筆,也是從那時起,我開始了寫作的習慣。 它一身灰黑的外殼,尖細的筆尖,每每按壓時,總能發出清脆又悅耳的聲響。它有著不符合它大小的承受力:它承載我的千思萬緒,也寫下千言萬語,或記載秋天楓紅飄落蒼涼卻帶點悲壯的景象;或陪著我看過春天百花齊放,令人目不暇給的千紅萬紫的壯闊;或記載一個少年,坐在窗邊,握著一枝筆,在一抹月光的照明下,書寫著一段故事。 猶記得我在拿到黑筆的剎那,是如此的雀躍,恨不得以它為旁白,為我的生活加上註解。那時總望向窗外,並依照每個人物的特點逐一描述,時而加入自己對其的見解與想像。 時光飛逝,經歷了歲月的洗禮,文字不再童言童語、思路也不再單純劃一,國二那年幸運的投稿,有了成功的經驗,我開始以此作為爾後作文的模板,抄襲過去的自己,甚至不惜背結構、公式句等。至此,我手中的黑筆越來越沉重,直至我再也駕馭不了它,過多的矯柔造作,虛情假意使得曾繽紛燦爛的作文生涯逐漸瀕死。 就在某日,我百無聊賴的聽著歌。<曾經我也想一了百了>這首歌衝進了耳中,靈魂隨著時高時低級的旋律,從黑暗進入光明,由複雜幻化到純粹,情到一處我倉促的抓起了這枝筆,為這首歌寫下了一字又一字、一行又一行的文章,一切水到渠成,如此自然。為我寫下這段心靈波瀾變化的筆,再次見證了我創作上的奇蹟,我重新感覺到文字在舞動。 <曾經我也想一了百了>的作者,中島美嘉,曾是風靡全球的女歌手,但天妒英才,在她巔峰的時候被疾病奪去了天籟般的歌聲,其中的挫敗難以想像。兩年後復出時演唱的這首歌,縱使不再有過去的高超技巧,但純粹的歌聲和真摯的感情,卻使許多人泣不成聲,感動不已。伴隨著音樂的洗滌,我封已久的創作靈魂似乎也在此刻得到重生。 如今,這枝黑筆因曾伴隨著我走過春花秋月、一同拜訪過滄溟時空而油燈枯盡,被我保存在鉛筆盒內。它記載了由簡至繁又回簡的過程,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現在的我不再為賦新詞強說愁,在文字的領域率性而為,嚮往純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