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5歲生育破3成 10年前1.7倍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民健康署17日指出,父母生育年齡越高,越可能導致孩童生理及心理行為健康問題,甚至出現自閉症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而據內政部統計,生育年齡35歲以上人數創下10年前的1.7倍,34歲以上孕婦利用產前遺傳診斷補助者,約935件診斷發現異常個案,占整體3%。 國健署指出,依據內政部對去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4歲,其中35歲以上者占32%,是10年前的1.7倍!國人晚婚遲育現象日趨普遍,隨著女性生育年齡升高,準媽媽們孕程及生產風險也隨之增加。國民健康署呼籲年齡超過34歲孕媽咪除定期產檢外,為了自己及寶寶的健康,也要依照產檢醫師的建議接受產前遺傳診斷檢查。 國健署指出,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研究數據顯示,產婦年齡為35歲時,染色體異常風險機率為1/84,而產婦25歲時之風險機率為1/119,35歲生育染色體異常機率為25歲的1.4倍。相關醫學研究亦指出,父母生育年齡越高,越可能導致孩童生理及心理行為健康上的問題,如染色體異常、其他先天缺陷、自閉症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 國健署表示,為鼓勵風險較高的懷孕媽咪接受產前遺傳診斷檢查,國健署對於34歲以上孕婦、本人或配偶罹患或家族有遺傳性疾病、曾生育過異常兒、孕婦血清篩檢疑似染色體異常之危險機率大於1/270者、經超音波篩檢胎兒可能異常者、胎兒疑似基因疾病等高危險群孕婦,補助產前遺傳診斷費用每案最高達5,000元,對於減免對象為低收入戶、居住優生保健措施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另補助採檢費3500元,最高每案補助可達8500元。

Read More

〈中華副刊〉之外 肉身庖廚

文/林佳樺 圖/李昕 她曾在那張床墊上甦醒,如嬰孩早晨一見到熟人、便開心咧笑。 那時她北上讀大學未抽中宿舍,賃居處在學校附近。兩坪左右的空間鋪著和式地板。為了省錢,她要求對方陪同採買繪有史努比圖案的床墊、棉被枕頭。手長腳長的他鋪好後在墊上躺個大字,戲稱卡通與色調太少女。「這是我們夢的小窩啦。」她說。 那張床身兼數職:上頭墊張矮桌便化身為吃食之地,有次打翻泡麵,床墊上史奴比身體留有黃色湯漬。冬天,他倆雙腳伸進夢窩,周身圍繞數十本漫畫、小說,怕冷的她常將雙腳垮在他的小腿上摩娑取暖,才看見他右小腿肚有多顆痣及車禍留下的疤。有時他倆分坐床的兩側,拿起筆電趕忙打起報告,床成了伏案之地。 週末他們時常閒晃到西門町鬧區,各買幾件同款襯衫,覺得同牌同色穿在身上便是某種宣告。返家後兩人在床上鋪展新衣,一件件地試穿。他模倣小販口吻:「俗俗賣,三領一百。」手勢與說話很是接地氣,她則嘴角失守到扣子頻頻錯位。 不知他從何處習得按摩身。那時她白天必須到與系產學合作的公司實習,成天站著,小腿腫脹痠麻。回家後,論文章節告一段落的他在床墊鋪條毛巾,在她腿上倒些潤膚油,以指展油、鋪平,接著揉、撥腳踝外側的筋,抹肥皂般地撫順白皙肉感的小腿肚。起初她的腿如冷凍肉塊,且頻頻呼痛,但漸漸地,腿肉、筋、血溫溫地甦活。 他最常以拇指按壓白胖腳掌的底部,她則抱著史奴比圖案枕頭唉叫,那感覺如被核桃殼擠壓的悶痛。「按摩會痛是因氣血不通啦,通,就不痛了。」他輕聲安慰,如此溫柔摩娑,說著放鬆放鬆。她在那張床墊,知曉何為女人。 不知何時開始,她彎月般雙眼時常不安地暗自打量周遭,不太明白身體愈來愈靠近的人、心為何漸漸疏離。他因畢業論文不符合要求,屢遭教授批評,受挫回來後,埋入那張夢窩的時間愈來愈長,清醒時便呆坐電腦前。她幫忙泡杯茶,熱水瓶按壓及出水聲讓他頻頻皺眉:「啊這麼吵,我怎麼修論文?」 有次她坐在床墊,小聲打電話詢問同學白天實習報告如何完成,交流結束一掛電話,才轉身,口鼻被他的大掌按壓。慌亂中她竟有種熟悉感:小時學游泳練習彆氣,熬不過十秒便想從池底起身,卻被嚴格的教練力壓頭頂。此時她彷彿回到當時,頭用力往上抬,手拚命拍打水面,只是上方的力道好重好痛。那手,曾在她熬夜時揉揉著隱隱作疼的太陽穴,曾輕壓她實習久站時、腳拇趾下的大敦穴,叮嚀那兒有肝經行走,不要太晚睡。 曾經幫忙紓壓化瘀的手成了青斑紅點製造者。她不太敢在夢窩上休息了。幾次她因為白日實習太累,回家倒頭便睡,卻因鼾聲太響,床墊成了砧板,他成了那副肉身的庖廚。 她換了家裡門鎖,不敢接電話,借住好友宿舍,由這間寢室遊牧到另一間寢室。約莫是那時吧,她體內埋下了失眠種子。遊牧日子裡,隨身攜帶物有錢包鑰匙,及那只史努比圖案枕頭——它是她的食夢貘,幾次,竟啃食著反覆出現在夢裡、又重又痛黑色大掌,好讓她能安睡個幾小時。 她數月後返回賃居的小窩(她不稱那裡是家了,家要像字面上豕安心吃睡的地方),那張床墊成為房內的刺點,感覺說不太上來,混雜著疙瘩與感傷,些微懷念、幾分當時怎麼沒有勇氣反擊的怒氣。夜愈沉時複雜的感受愈明顯。 她儘快找新居地,冬天會滲雨、夏日極熱的頂樓加蓋,為了省錢,床墊棉被沿用舊款。後來有段時日她不想看見墊子與被枕,隱約懷疑身上的蕁麻疹是不是因為床墊及被褥太多灰塵。有時,手卻反常地撫摸著棉被,在床墊上,以指描摹對方的輪廓。 記得他在按摩時曾說:「指尖末稍最敏感了,感覺神經在人體有千萬個接收器,手部神經就佔了一半。」她的指尖仍記得那些痣、騎機車時跌傷的疤、體溫、身體重量…… 即將畢業前,租屋處前兩株鳳凰花茂盛地團團高掛。隔天,她將床墊摺疊成方形,抱起,走到巷口,在清潔隊員與社區約好的回收時間,扔掉了。

Read More

「救命神器」新用途 陳昭良獨創不插管全身麻醉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麻醉科主任陳昭良的這項創新麻醉技術,獲得台灣持續改善競賽銀塔獎。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手術需要全身麻醉時一般都以插管進行,讓氧氣和麻醉氣體同時送進肺部,但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麻醉科主任陳昭良在新冠肺炎期間得到靈感,利用被譽為「救命神器」的高流量濕化氧氣經鼻導管系統供氧,再由靜脈打進麻醉藥劑,使氧與給麻醉藥物分流,讓病人喉嚨和口腔組織不再因插管受傷、不適,2年半來2150位手術患者受益。 陳昭良的創新麻醉技術,獲得台灣持續改善競賽(TCIA)銀塔獎肯定,其他醫院也到該院學習。 陳昭良指出,以往熟悉的插管麻醉方式只需要做一件事,現在分成兩件事來做,且要掌握靜脈注射麻醉藥劑的劑量,仍會有人質疑會不會有安全疑慮?不過這種新作法在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累積了2150例,執行得非常順利,也受到患者好評,並指定使用,醫護只要願意學習,一定可以上手,並造福病人。 不過,陳昭良也強調,新作法無法取代所有的插管全身麻醉,例如頭頸部手術、胸腔及腹腔手術,為了避免病人在手術時躁動,需打肌肉鬆弛劑,仍建議維持一般的插管全身麻醉手術。 陳昭良說,插管是麻醉科醫師最常做的事,每天都要做上1、20次,但插管過程,經常容易造成患者喉嚨不適或口腔組織受損。他因此想到,如果能善用高流量濕化氧氣經鼻導管讓病人順利呼吸,再藉由靜脈注射麻醉藥劑,就可以讓病人不必再受插管之苦。 全身麻醉免去插管痛苦,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麻醉科主任陳昭良,獨創全身麻醉新技術,2年半來2150位手術患者受益。 (記者陳金龍攝) 一名45歲小學女老師曾在插管全身麻醉後聲帶受傷,術後長達1個多月沒辦法給學生上課,今年初因乳房發現腫瘤,選擇接受這項麻醉做法,手術後在恢復室15分鐘就完全清醒,感覺好像只睡了一覺醒來,並慶幸新作法保護了她的聲帶。

Read More

嬰泌尿道感染 醫:嚴重恐休克

醫師楊岱璟提醒新手媽媽,嬰囝連日發燒泌尿道感染險成腎臟炎,可能是細菌感染或尿液逆流造成的,並非沒及時換尿布造成。(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3個月大、發燒38.3度的男嬰碩碩,經急診醫師檢查診斷是泌尿道感染,雖建議住院,但媽媽認為只是輕微發燒,堅持返家觀察,不料隔天又高燒到39.6度;醫師安排住院治療,1週後碩碩已恢復健康活潑。 高雄阮綜合醫院兒科主治醫師楊岱璟說,4個月內的新生兒一般比較不容易生病發燒,這階段的嬰兒發燒最常見是泌尿道感染,有發燒、尿量變少、尿尿發臭、食慾差及哭鬧等症狀;而「泌尿道」感染只是通稱,實際上可能是膀胱發炎、腎臟發炎。 針對本身是上班族的碩碩媽自責自己半夜太累、睡太沉,沒在小孩排便、尿尿後及時換尿布導致發燒生病?楊岱璟師指出,這和多久換尿布並無很大關係,除了細菌有可能由尿道進入體內,還有便便裡的細菌也可能經由泌尿道而引發感染。 另,有些新生兒泌尿道系統若有缺陷,尿液從膀胱逆流到輸尿管,也可能造成泌尿道感染。女生天生尿道較短,泌尿道感染機率也較高,因此女嬰反覆感染2次以上,就應該做輸尿管逆流攝影檢查以確認有無異常。 楊岱璟建議,新生兒泌尿道感染若未及時治療,細菌在反覆發燒下,也可能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症甚至休克,嚴重嬰幼兒泌尿道感染也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至少5-7天,同時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是否有腎盂擴大現象,必要時安排輸尿管逆流攝影以了解泌尿道發育狀況。

Read More

新冠血栓炎症 找到關鍵機制

國家衛生研究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中)團隊,創全球先例找出COVID-19造成血栓炎症機制。(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COVID-19病毒造成病患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血栓炎症,國衛院團隊創全球先例找出COVID-19造成血栓炎症機制,新冠病毒會與血小板上的CLEC2蛋白作用,造成血小板異常活化,進而引起發炎與血栓,這項發現有望助藥物開發。 國衛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謝世良17日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雖已趨緩,但仍有許多確診者產生嚴重炎症甚至死亡,即使痊癒後仍有可能罹患長新冠。研究團隊發現,造成確診病患病灶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血栓炎症,在確診病逝者驗屍檢查中發現,在各個器官中存在富含血小板的血塊和微血管病(小血管異常)。在急性確診者和長新冠患者的血漿中也發現存在持續性微凝塊。 近期研究指出,血小板除了凝血作用、也是免疫細胞,表面上有很多受體,可以與各式病毒作用。研究團隊發現,血小板上的受體CLEC2與新冠病毒的棘刺蛋白的受體結合域有直接的交互作用,進而引發肺部的發炎及損傷。 團隊利用基因重組技術製出基因重組蛋白CLEC2.Fc,能有效與Omicron等新冠病毒各變異株的棘蛋白結合。在動物實驗中證實重組CLEC2蛋白(CLEC2.Fc)能減少小鼠血栓炎症,有望應用於新冠確診者的治療。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宋佩珊指出,小鼠實驗證明CLEC2.Fc蛋白可使栓塞減少6到8成,且沒有發現副作用。謝世良指出,未來有望能將CLEC2.Fc應用於COVID-19確診者治療;若用在急性期,可降低肺部發炎和血栓情況,對於減少長新冠症狀也有幫助;未來只要是與相關血小板活化的炎症,都有望能有效阻斷路徑。 謝世良也表示,目前CLEC2.Fc僅在實驗室製作,要用於人體還需要進一步研發及試驗,目前正在申請相關專利,且已經有國內藥廠接洽技術移轉,盼能製成治療藥物,降低新冠肺炎引起的血栓炎症及急性後遺症,加惠全球病患。

Read More

糖友容易骨鬆 調整飲食補充鈣

骨科醫師劉俊良(左)發現骨折患者,不但有糖尿病且有骨質疏鬆,會診營養師黎姵吟(右),讓病患的骨質疏鬆在術後達到最好的治療。(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目前正在治療骨質疏鬆的76歲糖尿病患者,最近突然跌倒,造成左邊股骨頸骨折,手術打鋼釘固定後,發現患者血糖忽高忽低,而且又有骨質疏鬆問題,因此會診營養師,先協助控制血糖,並從日常飲食或以營養品補充鈣跟維生素D3,讓病患骨質疏鬆在術後達到最好治療。 中國醫大新竹附醫骨科醫師劉俊良表示,病患骨質疏鬆治療中又再次骨折,表示她的骨質疏鬆是比較嚴重,因此必須更積極去處理,除了在骨質疏鬆的藥物做調整之外,也要特別注意她的糖尿病問題,因為糖尿病患者骨頭代謝比較差,若血糖控制不佳,除了可能導致術後傷口難以癒合,更可能提高感染風險等。 營養師黎姵吟指出,患者可能因術後疼痛造成胃口不佳,因此以果汁、稀飯等作為主要飲食內容,透過飲食調整及正確使用營養品,可使患者血糖穩定。住院期間可諮詢營養師,依照病患需求提供個人化營養照護。 另外,骨折及骨鬆患者鈣質流失,建議由飲食補充,可食用富含鈣質的牛奶、小魚乾、豆干、黑芝麻等,必要時可遵照醫師或營養師建議使用鈣片。不同的年齡層建議的鈣質攝取量不同,18歲以上成年人鈣建議攝取量為每日1000毫克,上限值不應超過2500毫克,所以並非補越多越好。 劉俊良提醒,如有甲狀腺疾病、類風溼關節炎或糖尿病,都是骨質疏鬆高危險群。即使沒有上述疾病,女性過了更年期也是骨鬆高危險群,骨質會下降的很快。一般來說女性是60歲,男性70歲以後,發現比年輕的時候矮了超過4公分,很可能就是骨鬆造成。

Read More

〈中華副刊〉Agrippa

■潘家欣 I. 還不認識你的出身,也還未認出 你手上的磚,如何聚生為一座曾燒毀的 舊殿。   (火焰搔淫過多少潔白的腳趾了)   (戰爭又攫獵過多少鮮嫩的頭顱了,我想知道   屋大維,與你,誰才是真正好戰的) 不知你的流轉堅定如大理石 蹙眉處往往難以下筆 你的下頦有漩渦,簡化的那種 將自己,純然獻出去的那種人 想你或許曾經荒唐,魯男子 直來直往的那種 願意生食心臟的那種。 想你的髮色將近於麥酒,或者葡萄酒 或者,火山口附近出產的黑曜石 你不會明白,未來將有那許多 許多年少的眼睛 必得向你學習。不是你橫渡過的水流,遑論 消失的邊界 戰爭從未平滑過 僅能贏來一場 從未抵達的大雪,皮相 油彩褪盡。  (穹頂,重建之場域,擁有更加雄偉的圓弧;請告訴我,   政治之藝術,是否正應如浪尖撈浮石?)   (震盪與火混凝,榮耀將太輕太輕) 他們或許懵懂於愛,猛烈於性 或許剛剛開始梳理 易於廣泛的僭越 作為起點,作為初識 Agrippa,我太驕矜,太急於 於你空白雙瞳之中 注入 過多絕艷,而放蕩的戚戚 我學什麼都是太快了 唯你,你鑿地 成為此生 最為平庸的坎 萬神猶記:說有光 就有了那唯一的光 II. 何謂信仰虔誠,是將那明亮之人 的殘軀都視為 神的存在 或者這世界上僅有一種理想 無從質疑未知 毀滅千萬宇宙的純愛 你敬重大地麼,曾虔誠親吻 豐厚黑壤 繁植出麥子和無花果的女神之丘麼? 帝國乃一座處處枝節尖刺的網 握我,以一隻蟻的捷徑 以誠實為柱,能舉起整座結構井然的 萬神之領地麼 在其中,將有多少庸俗算計 伏流,噴泉似地竄動 俱以你之名──  舊時的好人,有著坦然的自信 以及足夠務實的殘忍。 III. 時常從太精巧的案牘中醒來 思考眼前所述之事,是否真實、公正? 是否如神般公正,那時候的人 活著,崇尚博愛 均擁有不易磨滅的核 穀子都堅硬,無酵麵包 能擊碎脛骨一般 而活人背後,平行跟隨著陰影,那 將是帝國根基。 玫瑰有其意志麼? 春天,有其意志麼? 誰逕自膝行,為王獻上一座潤澤 水文堅毅的花園。 2023.2.8.查資料時驚覺美術系學生素描必學的初階石膏像Agrippa,本人竟然是萬神殿的初代建築師,決定好好幫他寫一大首。2023.2.21修。

Read More

做好防曬 可預防雀斑老人斑

醫師胡倩婷提醒,要抗老又要省錢,使用防曬產品最具CP值,且要正常生活作息,均衡飲食。(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曬斑與老人斑兩者都是紫外線引起,大里仁愛醫院皮膚科胡倩婷醫師表示,曬斑是表皮的光傷害,斑點大小類似雀斑,發生的年齡大約在2、30歲;老人斑是表皮角化往外增生,斑點明顯且突起,50歲之後較為常見。要預防臉上的斑點就必須做好防曬。 陽光的傷害是累積性,20歲前是人們接受紫外線最多的時光,20歲後開始知道要防曬,陽光對肌膚傷害已形成,皮膚的斑點會逐漸隨著年紀浮出「檯面」,還是得做好-輩子防曬,否則臉上的斑點皺紋將變本加厲。 胡倩婷說,紫外線是皮膚癌(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的主要成因,對長期生活在都會區的東方人是不需要太擔憂,除非平日工作得長期曝曬陽光,如務農、捕魚等,才有較高的機率罹患皮膚癌。臉上的曬斑並不會引起癌變,如果在意臉上的曬斑,可以使用淡化斑點的產品,如含對苯二酚(Hydro quinone)的藥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必須在醫師指示下使用,一次療程約3個月。保養品的傳明酸(Tranexamic acid)、熊果素(Arbutin)則屬於美白產品,無法清除曬斑。 去除斑點使用醫學方式的確是快速又有效的方法。剛形成的雀斑可以用脈衝光改善,若時間超過半年以上,須使用皮秒雷射治療,雷射後約有1/3的機率,皮膚會反黑,這是自然的現象,但反黑是會退的,約1至3個月時間,倘若在意有補救方法,如美白(左旋維他命C)導入或使用其他光療法。雷射可以治療問題肌膚,如頑固斑點、細紋、毛孔及黑眼圈,有短暫的恢復期,脈衝光、彩衝光等是用於保養肌膚,有亮白緊緻的效果。 千萬不要認為,醫美後就能一勞永逸,皮膚經過陽光的洗禮,斑點還是會再度出現,雷射終究不是將黑色素殺死,只是將一團黑色聚集的斑點打散,斑點結痂後脫落。至於曬斑何時會再出現?這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完全取決於生活型態。

Read More

阿茲海默症 比照癌症分7期

本報記者綜合外電報導 阿茲海默症專家們昨天公布新版確診指引,將依患者認知及生物學變化診斷,比照癌症分期診斷為7個不同期別。阿茲海默症是一種腦部疾病,也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 路透社報導,阿茲海默症協會研討會16日(當地時間)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登場,專家在一份報告中公布新版指引,採用類似癌症診斷中用於評估疾病進展的「數字分期系統」,不再使用輕度、中度及重度等用語。 由於能夠檢驗血液中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關鍵蛋白質的檢驗方法愈來愈多,也有愈來愈多新療法必須在治療前先確認相關疾病病理學,專家為此擬定這份新指引,將取代2018年發布的前一個版本。 這份報告主要作者、美國明尼蘇達州梅約醫學中心博士傑克說,新指引是為更準確、更好地反映一個人的潛在疾病。 根據新版診斷方法,醫師將依是否識別出異常疾病生物標記及認知變化程度,替患者評定1至7分,再加上a、b、c、d等4種生物階段分級。例如,第1期的1a代表完全沒有症狀,但生物標記異常;是某人最早期被診斷出這種疾病的證據。」 第2期患者可能出現異常生物標記,並在認知或行為上出現非常細微變化;第3期約莫處於症狀前階段,屬輕度認知障礙,第4-6期等於輕、中及重度失智症。 新版量表也針對有罹患阿茲海默症基因者設有第0期,包括唐氏症患者,這類患者75%將於成年後罹患阿茲海默症。

Read More

〈中華副刊〉橘淚

■陳富強 許多年以前的一個冬天的夜晚,我剛睡著,母親悄悄走到我的床前,坐在床沿上。她輕聲喊著我的小名,我睜開朦朧的睡眼,發現母親正看著我。見我醒了,母親從口袋裏掏出一個橘子遞給我,我從被窩裏伸出手,接過橘子,橘子有些微溫,我想,應該是母親的體溫。母親拍拍我的手,替我緊了緊被子,就離開了。我來不及多想母親為何要在這個冬天的夜晚,喊醒熟睡的我,並且給我一個橘子。那個橘子散發的清香,誘惑著我,我突然覺得,今夜我要是不把這個橘子吃了,就無法成眠了。 我躲在被窩裏,黑暗之中,剝開橘子,一瓣一瓣地往嘴裏放,我慢慢地細細地吸吮著咀嚼著,盡可能讓橘子的味道,在唇齒間多停留幾秒。直到橘子的味道幾乎沒有了,才將殘剩的橘子渣,連同我眼角的兩滴淚一起吞咽下去。吃完整個橘子,我將橘子皮塞在枕頭下麵,於是,這個寒冷的冬天夜晚,我的床頭,彌漫了水果的氣味。 那一年,我大約十歲左右。物質生活的貧困,讓我對一個橘子的味道充滿懷念。後來,我反復想過,母親為什麼要在我已經睡著以後,特意喊醒我,我猜測,是她手上的橘子不多,甚至於剛好只有一個橘子,白天不方便給我,怕哥哥姐姐們看見,所以只好在夜裏悄悄塞給我。 後來,大約我上初一那年,生病了,需要在醫院掛針。母親陪我,我記得是早晨,陽光從窗口照進來,射在母親的頭髮上。母親望著滴水的藥瓶,隨口說,你不用擔心醫藥費,你爸爸會想辦法解決的。那時,我已經深切知道家境的困頓,也明白掛這一瓶藥水對於父母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而且,那時我根本不知道,這個世界上,其實有醫保一說,只是當時醫保的陽光還沒有照進我和病友的病房。我的內心有些起伏,趁母親出去上洗手間,悄悄把被角拉上來,蓋住整個臉部,眼淚就抑制不住流下來。等母親回到病房,我已經恢復原態。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母親變戲法似地從袋子裏摸出一個橘子,剝開,將一瓣橘子塞進我的嘴裏。我緊閉嘴唇,費勁地忍住眼淚。母親張開嘴巴,像小時候喂我吃飯一樣說著「啊」。我張開嘴,咬住橘子,涼涼的甜甜的橘子汁在喉舌間流淌,我幾乎能感覺到橘子汁在腸胃間歡快的跳躍。母親看我吃完橘子,滿意地笑了。我從母親手上要過橘子皮,撫摸著橘皮上的皺褶,仿佛一滴一滴的眼淚匯成的淚水成行。這時,一瓶藥水也差不多滴完了,她出去喊護士,我忍了又忍的眼淚,終於嘩地淌了下來,先母親進來的護士看到眼前這個淚流滿面的小病人,一時有點手足無措。我指著藥水瓶,示意她拔針頭,同時,迅速轉過臉,用被角擦去淚水。 母親不識字,她大約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全。我外出謀生,寫給父母親的家書,也要父親念給她聽。後來,我能夠寫出一些文字發表,她拿著報紙或者雜誌,不停地用手輕撫,然後找個地方珍藏起來。和左鄰右舍說起來,她總是一臉的自豪,鄰居說,你大字不識一個,卻生了一個作家。其實,母親對作家一詞的理解一知半解,但覺得兒子寫的文章能夠出現在報紙上,一定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也值得她驕傲。所以,但凡我有作品發表,總是儘量向編輯部多要一份樣報或樣刊寄回家去,讓父親念個片斷給她聽。 母親嫁給父親的時候只有十七歲,正是豆蔻年華。而那時,父親已是而立之年。年齡上的懸殊,讓母親對父親有依賴感。在我的記憶裏,家務活大多由父親承擔,比如買菜做飯,甚至洗衣服。父親幾乎不讓母親插手家裏的雜活。母親也幾乎不會女紅,這對於小鎮頗有聲名的裁縫奶奶來說,媳婦在女紅上的笨拙,是一件很沒有臉面的事,但母親與奶奶的關係卻一直很融洽。這或許得益於奶奶的開明。 我不清楚,母親是否知道父親曾經是中國遠征軍的一員,去過著名的金三角,參加過松山大戰。儘管對於這段經歷父親一直守口如瓶,但是,父親的忍辱負重,對於苦難生活驚人的忍受毅力,讓母親和我們一樣,始終生活在父親的翅膀之下。我見過母親年輕時候的照片,身著旗袍,完全是民國女子的打扮,拍攝背景地是在上海的某照相館。那是父母親最初生活工作的地方。後來,因為精簡下放,母親才隨父親回到老家。從此,一名曾經出生入死的抗戰老兵,隱瞞自己的從軍歷史,在小鎮平靜終老。 母親的病確診後,和父親一起來過一趟杭州。當時,我們都知道母親已經來日無多。我帶他們去靈隱寺。那時,我的心裏,有一種徹骨的無助感,我覺得,現代醫術已無法拯救我的母親,那麼,在那座古剎裏,或許會給我和我的母親一些心靈上的安慰。 病中後期,母親骨瘦如柴,人輕如紙,我一把就能將她抱起來。在她疼痛難忍的時候,需要一種止疼針劑來緩解,於是,我學會了打針。母親背著身子,我手捏針筒,找不到一處可以下針的地方,因為她的身上已經沒有一塊可以扎針的好肉。看著母親的背影,我突然覺得,我就要失去媽媽了。淚珠就滾出眼眶,跌落在母親的身上。雖然我們一直將病況瞞著她,但她顯然知道自己的病很嚴重,無藥可救,她只是不說。住院的一段時間,我一有空就往醫院跑,每次見到我,母親總是很開心。我從包裏掏出水果,其中有橘子。母親看著那些水果,對我說,很好吃。其實,我知道母親已經吃不下水果,她這麼說,只是在寬慰我。 母親走的那天,是七夕。她目不識丁,卻選擇一個浪漫的日子離開。上山那天,大雨,待棺木抵達山腳下,雨止,天空放晴。 埋葬母親的那座山,叫西扆山,在江南小鎮,即我的家鄉安昌鎮的東邊,是一座很有歷史故事和傳說的山。《呂氏春秋》說:「禹年三十未娶。行塗山,恐時暮失嗣,辭曰:『吾之娶,必有應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於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證也。』於是塗山人歌曰:『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成於家室,我都攸昌。』於是娶塗山女。」文中所指塗山,即現在的西扆山。塗山人歌,如果翻譯成現代白話文,是這樣的:「孤孤單單走來的白狐狸,九個尾巴毛茸茸又粗又長。大禹和塗山女結為連理,我們這裏將永遠發達興旺!」《呂氏春秋》這段記載對於安昌歷史之重要,怎麼說都不為過。也就是說,大禹在塗山娶了妻子。而這段佳話,則發生在大禹治水過程中。 我略感欣慰,母親的墳墓能夠安放在西扆山。兩年後,父親追隨母親而去,與母親合葬。從此,天堂裏,又多了一對相濡以沫的夫妻。每年清明,在漫山的油菜花間,循著山間小徑上山,父親和母親就安靜地躺在那兒,野草在墳上搖曳,一些不知名的野花開在墳墓的周圍。我俯瞰山下,花草樹木掩映之間,小鎮又顯昔日繁華。只是我覺得母親的墳前,總是少了一樣植物。此刻,我在鍵盤上敲下這些疼痛的文字,仿佛醍醐灌頂,我想起那個冬天的夜晚,那個病中的日子,帶有母親體溫的兩個橘子。我想,我需要去母親的墳前,栽下一棵橘子樹,或者,每年去看母親的時候,帶上一個橘子,剝開,喂給她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