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血栓性靜脈炎

■陳俊銘 「血栓性靜脈炎」是指靜脈血管腔內急性非化膿性炎症,同時伴有血栓形成,是一種常見的血管血栓性疾痛,病變主要累及四肢淺靜脈和深靜脈。血栓可以引起炎症,炎症也可以引起血栓。 四肢的靜脈大致可分為淺靜脈和深靜脈,下肢的淺靜脈包括大隱靜脈、小隱靜脈及其分支;下肢深靜脈與下肢大動脈相伴而行,深、淺靜脈之間有多處穿支靜脈新戶連接。兩葉狀靜脈瓣分布在整個靜脈系統內,以控制血流單向流往心臟。血栓性靜脈炎包括深部血栓形成和血栓性淺靜脈炎。臨床症狀可分: 一,淺層靜脈炎,多發於四肢或胸部的淺表靜脈,沿淺靜脈出現硬條索狀腫痛,短的2~5公分,長的如柳條,壓痛明顯,沿靜脈周圍有的伴發紅腫灼熱炎症反應,約2~4週後,急性症狀逐漸減退,可與皮膚呈條狀粘連,或條狀灰褐色素沉著。 二,深部靜脈炎,好發下肢的小腿、胸靜脈及股髂靜脈,前者為小腿腫脹,後者以大腿腫脹為主。患肢腫脹呈筒狀,伴疼痛,行走加劇,遠端有壓跡、皮膚淺灰等,淺靜脈擴張明顯。約1~2個月後,患肢脹疼可漸緩和,但腫脹朝輕暮重,與活動有關。少數轉為慢性的靜脈迴流障礙,患者淺靜脈曲張,血栓性淺靜脈周圍炎,甚至鬱血性下肢潰瘍感染。 形成血栓性靜脈炎的常見原因包括手術、腫瘤 、外傷、長期臥床、妊娠、雌激素作用、高凝狀態、靜脈炎及靜脈介入診斷或治療導致靜脈損傷。傳統醫學將血栓性靜脈炎歸屬到「脫疽」、「壞疽」、「脈管病」等。 臨床治療上,淺靜脈炎急性期以活血化瘀,清熱利濕為主,方以五味消毒飲合三妙丸加減;慢性期宜活血瘀,通絡消腫,方以桃紅四物湯加減丹參、川七、赤芍、三稜、莪朮等。深靜脈炎可分: 1.濕熱瘀滯證:宜活血通絡,清熱消腫,方以桃紅四物湯合草薢滲濕湯加減。 2.氣虛瘀滯證:宜益氣和營,溫陽利水,活血通絡,用真武湯,補陽還五湯,當歸四逆湯等。 配合針灸治療,調節免疫系統。頭皮針可用:百會、足、踝、小腿、膝、大腿。耳針可用:額中帶、額旁三帶、免疫六穴、下肢相關穴位。眼針可用:眼八卦針。體針可用:血海、陰陵泉、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太沖。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快樂物質多巴胺 5招越吃越快樂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想營造甜蜜幸福感,就要增加快樂物質多巴胺,專家建議,均衡飲食搭配適度運動是關鍵黃金準則。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營養師范睿珉表示,多巴胺在情緒及神經系統負責傳遞快樂訊息,讓大腦產生愉悅感覺與情緒,體內多巴胺濃度過低會導致情緒不佳,甚至可能造成憂鬱症、睡眠障礙等問題。 因此,可透過功能醫學檢測「神經傳導代謝評估」了解體內多巴胺的代謝情況,再藉由醫師與營養師團隊的建議,補充適合的營養成分,以達到營養神經調節,維持體內理想的多巴胺濃度。 有5個方法越吃越快樂,首先是攝取足量蔬菜水果,因腸胃道中富含神經細胞,因此攝取足量蔬菜與水果不只能促進腸胃道健康,還可以維持腦部健康及確保多巴胺正常分泌,另外,綠色葉菜類含鎂,有助於神經系統的調節,而不同顏色的蔬果可以提供各種植化素,有助於抗氧化,減少神經細胞的受損。 其次是選擇好的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核桃、胡桃、酪梨等油脂與堅果種子可以抗發炎、保護血管。值得一提的是酪梨是少數油脂類中維生素B6較高的好油,有助神經系統恆定。 第3,三餐都應該攝取到蛋白質,建議優先選擇豆腐、豆乾等優質植物性蛋白質,或者鮭魚、鯖魚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 再者,要減少攝取精緻糖類與油炸物,因攝取過多精緻糖和油炸物,可能會損毀多巴胺的某些代謝途徑,真的想喝點什麼時,建議選擇無糖綠茶或抹茶,借助其抗氧化力,減少焦慮、抗衰老。 此外,外食族、沒時間備餐者可以考慮以保健食品輔助營養素攝取,如:鎂補充劑、B群、胺基酸、膳食纖維等。但使用前最好先諮詢專業醫師及營養師,了解自己的營養狀況再行補充。 范睿珉表示,營造甜蜜幸福感,均衡飲食搭配適度運動是黃金準則,飲食上多選擇天然、少加工的食物,攝取足夠蔬菜水果和水分,減少精緻糖、油炸物的攝取,並藉由運動刺激多巴胺分泌,才能帶來快樂與幸福的感受。

Read More

5歲童走路搖晃 家長憂扁平足

衛福部台北醫院復健科醫師黃尚阡表示,2至6歲前幼童進行足弓發育訓練能預防功能性扁平足。(台北醫院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一名家長帶著5歲的孩子就醫詢問,「孩子走路晃晃的,站立時沒有看到足弓,這是扁平足嗎?」衛福部台北醫院復健科醫師黃尚阡表示,兒童的足弓約在2至6歲開始發育,最晚在10歲前發育完全,過程中家長可多觀察留意兒童的平衡與行動能力、觀察及追蹤足弓的形成,及早發現、即時預防與治療都能降低形成扁平足機率。 黃尚阡指出,功能性扁平足是一種足部結構異常的狀態,使足部失去避震功能、腳承受過多壓力,造成足部不適、疼痛,使走路步態不穩、影響行動能力、無法順利進行喜歡的活動或運動,應把握2至6歲黃金治療期介入治療,在10歲前做促進足弓發育。 台北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楊敏君建議可透過以下方式,剌激兒童足底肌肉及足弓發育,增加足部穩定性: 1.增加赤腳時間:鼓勵兒童赤腳活動,透過赤腳行走在室內地板或是柔軟踏墊等平面上。 2.多樣化的地面刺激:帶領兒童赤腳踩踏草地、沙灘、泥土等,包括不同的地面材質和高度。 3.進行足部運動訓練:將衛生紙或細繩放在前方地面上,鼓勵及引導兒童以腳趾撿拾衛生紙,也可增加難度,如兒童夾住衛生紙的腳要能做上下移動,且維持衛生紙不滑落。也可在地面上放置不同形狀和高度的物體,讓兒童走在物體上面,或在指定形狀或顏色的障礙物上進行跳躍,或帶兒童玩跳繩,都能增強足部肌肉力量和靈活性。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珍集/七律有寄:語冰女史

■子寧 世人皆謂長安好 我戀長安一個人 車止依依久羈客 路遙漠漠遠凡塵 小窗近水邀明月 青杏朝陽探早春 此恨猶如冰裹火 夏蟬無語寸心陳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敏求運算競賽 成大資工所金厲害

成大敏求智慧運算學院舉辦第一屆「敏求智慧運算競賽」。(記者施春瑛攝) 成功大學敏求智慧運算學院舉辦第一屆「敏求智慧運算競賽」,鼓勵學子藉由運算科技及創新思維,關注社會議題、解決實際問題,吸引全國大專院校一0二隊報名參賽,最後由成大資訊科學與工程所博士生林英嘉及碩士生李易庭、林峻毅、葉家任組成之隊伍獲得金牌獎。 敏求智慧運算競賽日前於成大電機系繁城講堂舉行。敏求智慧運算學院講座教授林一平表示,競賽最初的構想是希望敏求學院學生的作品更有創意,對社會有所貢獻,但院長蘇慧貞認為競賽應該開放給全台大專院校學生參加,彼此相互觀摩。經初選有二十六支隊伍進入決賽,入選作品都很優秀,不僅展現運算科技相關研究成果,也闡述對未來社會的影響。 進入決賽隊伍來自於成功大學、清華大學、中正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台北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各隊逐一向評審簡報作品的研究動機、技術、應用領域以及與社會議題之連結等並回答評審提問。 經過一整天競賽,最後由成大資訊科學與工程所之博士生林英嘉及碩士生李易庭、林峻毅、葉家任組成的隊伍獲得金牌獎。該隊伍之主題為「GViG:生成式視覺定位以基於提示的語言建模用於視覺問答」,其對社會的影響力在於,定位視覺問答應用於多方面,例如,自駕車導航,也有助於圖像式聊天機器人的發展。 此外,深偽技術濫用對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引發熱議,參賽作品中不乏對「深偽」開發出鑑識、偵測之應用技術。Chat Gpt方興未艾,也有團隊創新地將Chat Gpt 當成一個實際的人,測試其道德性。運算科技用於醫療已是趨勢,有隊伍以失智症為主題,提出失智症評定系統。有的關懷盲友,結合藍芽、影像做為精準定位提出智慧導盲磚等。 擔任評審的成大資工系教授高宏宇指出,競賽雖然以運算為主題,但參賽作品很多元,各有特色。跨全台的競賽,看到成大學生以及他校學生優秀作品,將有助於敏求智慧運算學院及成大找出未來更多發展的亮點。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聖功女團電阻式記憶體研究 全國科展獲獎

聖功女中在全國科展工程學科獲得第三名。(聖功女中提供) 聖功女中高二學生羅珮慈、張閔涵、曾毓晴,以「銀離子對於生物性電阻式記憶體影響之研究」題目參加今年的全國科展競賽,在工程學科組榮獲第三名及特別獎,也是工程學科組中唯一一組組員全數為女生的學校。 今年度入圍全國科展的作品共四0四件,全國各地優秀學子在科展上發表了長期對科學的探究與專題報告,透過書面、海報及口頭表達的競賽性展覽,表現學生在創新思考、主動及合作學習、與解決問題等各項能力。 聖功女中表示,因應新課綱,課程規劃下尤重學生探究與實作的課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合作討論,到動手解決問題,希望培養學生真正的科學素養。該校也積極參與成功大學STEM領域及女性研發人才培育計畫。 從成大工程科學系張御琦教授科學講座分享中,羅珮慈、張閔涵、曾毓晴獲得啟發,思考著關於電阻式記憶體的開發及製作會產生電子廢棄物的累積及如何改善等問題,在校內老師方靖淼、吳美琍指導下,三人以實驗方法觀察收集數據,完成了這項研究。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台灣估4百萬人患病 6成頭暈可藉前庭復健運動改善

民眾跟著物理治療師廖玟玲做前庭復健運動。(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頭暈是現代人常見文明病,根據醫學研究指出,全球有17%的人飽受頭暈困擾,推算在台灣有高達4百萬人有頭暈問題。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張滋圃指出,約6成頭暈疾病可靠非藥物治療的「前庭復健運動」改善,他結合神經內科、耳鼻喉科、復健科醫師與物理治療師跨科合著書籍推廣前庭復健,詳細圖解影音教學,讓有頭暈困擾的人在家就能輕鬆復健治頭暈。日前在台中慈濟醫院大廳分享新書與復健方法,近60人到場學習。 廣泛的頭暈包含看出去景象會轉的「眩暈」和不會轉的「暈」。張滋圃醫師說,「造成眩暈的原因很多,其中前庭功能失調是導致眩暈的主因。」前庭系統是掌管平衡感的系統之一,臨床實證:病人透過前庭復健的物理治療方式,每天做並持續1個半月至3個月就能有效改善症狀。目前台灣的頭暈治療大多採口服藥物,但長期服用藥物,會延緩平衡感恢復,可能反效果造成頭暈等副作用。 台中慈院物理治療師廖玟玲表示,前庭復健運動是針對前庭功能障礙導致的頭暈,物理治療師設計一套運動練習計畫,經醫師評估確認頭暈成因後,為病人量身打造一套運動,對大部分慢性頭暈都有一定程度效果。「手伸直比一,頭往右再往左」,廖玟玲現場帶大家做前庭復健運動,包含視覺穩定、靜態平衡、動態平衡等運動。受暈眩困擾30幾年的詹小姐跟著做,直呼「動作一點都不難」,書中有圖片教學,連結影片教學,回家會勤練習,盼能擺脫頭暈。 邱小姐陪婆婆來院回診看到分享會,買書要送給朋友,朋友長年頭暈,一直吃藥卻無法改善;平常就是「藥罐子」的林小姐表示會認真照著書本教學做,希望能不吃藥就處理好頭暈;9旬陳伯伯是張滋圃醫師病人,形容眩暈起來像地震,想接受物理治療師的前庭復健運動來改善。  

Read More

〈中華副刊〉踏莎行/這個黃昏前所未有

詩/攝影 葉莎 黑冠麻鷺的叫聲 即將夜行 湖畔低沉而日暮幽遠 熱帶橙天色 推著珊瑚紅雲彩 夕陽在淺蟹灰中 微微露出發光的下顎 這個黃昏前所未有 繞行暮色,思及從今而後 感覺身如莽草 春風如昨,冬雪亦如昨 我終於練就塵埃的本領 將輕看做日常,離散是愛 飛起是天涯 飄落是床

Read More

久站引發下背痛 微侵入手術改善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83歲的邱先生在10年前開始有斷續的下背痛,因早年工作需要久站引發下背放射性疼痛,經檢查發現是腰椎狹窄造成神經壓迫,只要下床走路下背的陣痛感就會襲來,透過微侵入手術後恢復良好,出門遊玩不再受限。 健保署資料指出,將近8成的成年人曾因為下背痛而就醫,隨著年紀增長與退化,出現下背痛的情況也會更加明顯,間接影響日常生活。 萬芳醫院疼痛科醫師許安智表示,邱先生就算長期服用止痛藥和手術都只能緩解當下的疼痛,今年初透過醫師轉介到萬芳醫院疼痛科進行「硬脊膜外神經解沾黏術」。 許安智指出,「硬脊膜外神經解沾黏術」利用X光機進行定位操作,會從靠近尾椎的薦椎裂孔先施以局部麻醉藥物並導入導管,再注入顯影劑分辨出沾黏處,接著針對沾黏處利用輕微剝離的方法將神經分離出來,減輕神經因沾黏造成的壓迫,最後注射消炎的藥物減緩疼痛,手術時間約1小時到2小時,病人全程保持清醒,術後當日即可下床行走,不用住院。 下背痛、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等不適,當疼痛感無法靠保守治療穩定時,可考慮接受硬脊膜外神經解沾黏術。不過,凝血功能異常、血糖控制不佳,對麻醉藥物過敏等情形,比較不適合接受此治療。

Read More

異味引發社交障礙 4成民眾苦於多汗症/狐臭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調查統計,在台灣每10人就有4人有多汗症或狐臭的困擾。因異味引發社交障礙,醫師表示,狐臭可由專業醫評估後,透過肉毒桿菌或手術得到改善。 夏季天氣炎熱,腋下流汗甚至飄出異味讓人困擾又尷尬。對此,淨妍醫美診所整形外科醫師范姜鈞表示,狐臭好發於青春期,嚴重者恐影響青少年人際關係,導致同儕排擠、霸凌等問題。除了注意個人的清潔衛生、使用含氯化鋁成分的止汗劑以外,可由專業醫師評估,透過肉毒桿菌或手術得到改善。 范姜鈞表示,狐臭經常與多汗症合併發生。全身汗腺大致可分為大、小汗腺兩種,小汗腺全身都有,主要分泌汗水;大汗腺也稱為頂漿腺,分布在腋下、乳房、私密處等部位,除了分泌汗水,也會分泌油脂和脂肪酸等物質,經細菌分解後產生二氧化硫和氨,形成所謂的狐臭。 狐臭與遺傳有關,若父母一人有狐臭,子女狐臭的機率約50%;若父母均有狐臭,子女狐臭的機會更高達80%。男女狐臭的比例相當,女性稍高一些。隨著成長發育,大汗腺越趨成熟,故狐臭在青春期症狀往往更加強烈。 想要降低狐臭帶來的困擾,范姜鈞表示,除了保持腋下清潔、刮除腋毛,更需注意個人清潔衛生,勤換衣物,衣服選擇排汗通氣的材質。飲食則可以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避免大魚大肉,多攝取新鮮蔬果。此外,心情保持穩定,舒緩壓力,避免交感神經對排汗的影響,若上述皆無法得到明顯改善,則可尋求醫學治療。 范姜鈞表示,輕微多汗症經醫師評估可局部塗抹含氯化鋁成分的止汗劑,減少排汗、改善異味,若不見改善,則可施打肉毒桿菌,其原理為阻斷汗腺接受交感神經的神經訊號,抑制阻斷神經系統對汗腺的刺激,以減少排汗量和異味產生,不動刀、幾乎無修復期是許多人把肉毒桿菌作為一種折衷的治療方式,但肉毒桿菌的效果並非永久,需要定期施打才能維持療效,如果效果仍然不佳,則考慮手術治療。 范姜鈞提醒,狐臭對身體無害,但因多汗引發狐臭,導致社交障礙,甚至排擠、霸凌等問題都值得注意,民眾可尋求專業醫師與合格診所協助,藉由醫學治療達到最大程度的改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