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白疤日 曹賜斌許去除心疤

推廣用愛彌補「國際白疤日」公益講座高雄登場。(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全球首站推廣「Love Makes Whole」用愛彌補「國際白疤日」,首場公益講座9日在高雄登場。該活動是設立「台灣國際白疤中心」和「國際白疤日」的起手式,期許解除求治者的白疤去除心疤,讓與會人士及求治者深獲共鳴。 「國際白疤日」台灣首站公益講座,由白疤顏色再生術創始人曹賜斌醫師主講。他指出,國際白疤中心於今年立下「國際白疤日 International White Scar Day」全球推廣指標,希望藉此喚起社會關注,看似不痛不癢卻是個人內在痛苦的存在。 公益講座活動在高雄市曹賜斌整形外科診所舉行,由中華占星諮商學院創辦人宋瑞珍主持,包括高雄市唇顎裂顱顏協會總幹事王靜絹、張老師基金會督導孟欣、高雄市科學美育協會創會理事長吳素蓮與現任理事長許西平、高雄市公教人員油畫協會理事長劉秋蓉、外交部南部辦公室副處長劉昶成等各界人士,以及關心白疤求治民眾參與。 曹賜斌指出,過去白疤無法醫治,成為患者畢生之痛。為完成醫治白疤的最後一哩路,他2000年研發第1代白疤顏色再生術創新技能,並於2016年發表國際論文。 他並講解研創白疤顏色再生術的由來,介紹白疤特色,透過案例分享讓各界了解各類型白疤。依據診所統計,109~111年白疤求治者人數,國內共244人、國外人士25人,女性求治者223人、男性46人;患部以臉部205人最多,其次手臂58人,其他身體部位6人。 為讓白疤求治者獲得更好的醫治,近年來開發新技術,包括「奈米脂肪增入」提升顯微色素皮粒存率,「組織凝膠使用」減少換藥造成立皮粒鬆脫;並利用消炎藥膏塗抹,以降低傷口發炎及反黑發生率。

Read More

〈醫師專欄〉洩憤

■吳重達 國中運動員由教練押著來診,主訴左足前方腫痛。醫師看到他的左足背浮腫、稍有瘀血、有壓痛感,懷疑是骨折,就送他去照X光。無獨有偶,另1名高中生手腫痛,手掌有肌肉瘀血,由家長陪同到診。 前者得國中生在比賽時自覺表現不佳,好幾次用腳踢牆壁、椅子;教練將換他下場後,他更用力踢地球幾下。隔天教練發現他走路怪怪的,就押著心不甘情不願的學生來醫院。 後者的高中生則是覺得自己不對,主動求診。 幸運地,2人都是軟組織受傷、沒有骨折;經保護傷處、冰敷,自己活動、復健,幾週後應該就可以復原了。醫師除了做診斷、提供治療;此次還身兼運動心理諮商角色,提供數個案例供他們參考。 運動中狀況不佳、挫折感重、發生失誤等,是運動員必經歷程,只要是人都會生氣,問題在於如何承受、表現。有些人用洩憤動作來激勵自己、有些人的憤怒是一種表演、有些人是藉此疏放壓力、有些人是自我懲罰,各種面向所在多有,重點是如何在可控範圍內發作而不傷害自己。 自我控管與人的修養、教育、心理成熟度等有絕對關係。網球明星費德勒、納達爾,棒球的大谷翔平是正面的標準教材,他們很少在劣勢比賽中失控;而澳洲壞小子─一位曾經球王就是反面例子。 自我控管是可教導、學習的。多閱讀深化自我,多觀察、學習好榜樣發脾氣的樣子以為自己所用。投手生氣地把手套用力往牆壁、地上丟,洩憤了,人可是一點事也沒有;籃球員憤怒地大吼,手用力捶包了厚厚海棉的防撞籃架,氣大致消了,手也沒傷。 找反作用力大的牆壁、固定的桌椅等洩恨是找錯對象。有知名球員因而骨折,除了自己身體損傷,更有損形象,甚至還影響球隊運作。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

Read More

〈彩繪人生〉王海秀掌威爾森國際小學

台南的小學型態愈來愈多元,因學經歷完善,原本擔任崇明國小校長的王海秀,應台南市第一所國際學校,威爾森國際小學董事會之邀,擔任創校校長一職。王海秀表示,她對教育擁有熱誠,希望繼續深耕教育,為社會培育更多人才。 原崇明國小校長王海秀轉任威爾森小學校長,致力將台南教育國際化,讓學子能如鳳凰展翅般,寰宇國際。(記者林雪娟攝) 王海秀畢業於台南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從老師、主任、課程督學至校長,教育經歷豐富又完整。在教育局擔任課督期間,參與多項教育政策整合與編纂,在台南縣市合併期間,更協助起草大專院校促進大台南合併的聯合宣言。 王海秀陸續擔任南區日新、東區崇明國小校長長達十四年。在日新校長任內,以「日新教母」身分,大愛電視台特地前來拍攝《我的老師這樣教》紀錄片;更以「上善若水」的領導特質,榮獲教育部師鐸獎,並獲母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頒發傑出校友獎。 轉任崇明國小校長後,更是把校務經營得有聲有色,崇明不僅是大校,以往更擁有雙語班級,王海秀到任後,更負責台南市英語教育資源中心、國際教育資源中心業務,成效卓著。而領軍崇明,她更帶領學校老師推動全市英語、雙語以及國際教育等,開發國際學伴和姊妹校,與世界多所學校,以創新且多元方式,共同進行線上和實體的合作學習、交流互訪,尤其在疫情期間,雖無法實際互訪,然透過網路的無遠弗屆力量,讓學習無礙,認真努力的表現,更獲得各界肯定。 退休後,再繼續於教育路上奮鬥;王海秀坦言,台南市長期以來缺少一所國際化中小學,跳脫傳統制式的教育框架,以台南來說,初估每天約有三百多名學子至外縣市的雙語學校或自學團體上課,家長和學生都得舟車勞頓,相當不便。 王海秀認為台南既然是文化立都、全台首學,辦學應該更具多元及特色,她願意扛下這個重責大任,而威爾森執行長王華勇出身幼教界,對教育有使命,希望成立學園制,為台南的教育打下口碑,將台南教育國際化,讓台南的學子能和世界交朋友,能如鳳凰展翅般,寰宇國際。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高醫×百特 推動在宅醫療

高醫院長王照元(左)與百特醫療台灣香港區總經理林紀伶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醫推展居家靜脈營養照護有多年經驗,攜手百特醫療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成立全台首家亞太區居家靜脈營養治療培訓中心,雙方將協力推動交流合作,為台灣的居家靜脈營養照護往前推進,為治療中因營養不良所苦的病人,提供高品質、高安全移轉的在宅醫療方案。 院長王照元表示,在宅醫療在歐美推行多年,Covid-19大流行驅使醫療變革,台灣在宅醫療趨勢銳不可擋。 他指出,高醫營養醫療小組推展居家靜脈營養照護成果顯著,香港及國內醫療院所都曾派員前來受訓。透過「亞太區居家靜脈營養治療培訓中心」的啟動,可為國內營養醫療跨團隊提供最完整訓練,協助病患熟悉居家靜脈營養照護,提高在宅醫療人數及穩定居家治療品質。 高醫外科部副部長蔡祥麟表示,居家靜脈營養治療適用腸阻塞或麻痺、大量小腸切除、腸道營養吸收不良有死亡風險病人,可解決病患因吸收不良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及營養不良等問題。通常在住院病患病情穩定,經營養醫療小組評估後,介入教導患者或患者家屬,轉為患者自行回到家中進行照護。

Read More

〈中華學園〉好像

台南市賢北國小五年二班 ◎吳昀芯 蒲公英的種子 在空中飛行 好像可愛的降落傘 棋盤腳的花 在枝頭綻放 好像燦爛的煙火

Read More

彰基醫療犬亞瑟出任務 與早產兒同樂

台灣導盲犬協會的導盲犬和彰基醫療輔助犬亞瑟和早產兒及家長相見歡。(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彰基兒童醫院九日舉辦「早產兒回娘家」活動,爸比媽咪帶著寶貝分享心路歷程及經驗,醫療輔助犬「亞瑟」及台灣導盲犬協會狗天使受邀與孩子同樂。 彰基兒醫院長陳家玉表示,該院有5位資深新生兒專家、主治醫師,以及4位研究醫師與第3、第4年的住院醫師,一起來照顧早產兒。彰基兒醫最小存活的早產兒出生體重僅339公克,懷孕週數22週又2天,在悉心呵護下長大了。「早產兒回娘家」活動中除了讓早產兒、父母與主治醫師、工作人員相見歡,也希望早產兒的家長互相分享照顧心得。 活動中,彰基醫療輔助犬亞瑟出任務,藉由狗醫生和早產兒家庭遊戲互動,增加早產兒的肢體活動與社會交流互動,除了療癒放鬆身心外,並由台灣導盲犬協會介紹傳達愛護動物理念。 彰基兒醫兒科部長王士忠表示,台灣導盲犬協會致力讓民眾了解導盲犬,希望讓牠們可以幫助更多人;亞瑟則是彰基兒醫第一隻醫療輔助犬,常常會到兒童醫院探視病童,或參加病友團體活動。藉由宣導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導盲犬、醫療輔助犬,帶給人們的貢獻及幫忙;也期望大家除了認識、接納,並給牠們更多的支持與鼓勵。

Read More

台南登革熱+274 累積破5千例

台南市本土登革熱病例突破5000大關,防治人員稽查噴水池孳生源,預防爆發校園疫情。(台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登革熱9日新增274例,累計本土病例達5256例。因疫情嚴峻加上學校陸續開學,市長黃偉哲要求衛生局、教育局等嚴加防範校園成為病媒蚊孳生溫床,師生待在學校時間長且人口密集,一旦感染容易爆發校園登革熱疫情,學生又將病毒帶回家,更加速社區疫情蔓延風險。 9日登革熱新遭病例分布包括東區61例、安南區58例、永康區41例、南區39例、北區36例、中西區14例、安平區8例、關廟區5例,仁德及歸仁區各4例,左鎮區2例,佳里及安定區各1例。 登革熱防治中心、環保局及各相關單位近期加強校園登革熱孳生源稽查,發現許多校園中仍有隱藏孳生源存在。防治中心主任蘇世斌說,校園面積大,各處都可能成為孳生源所在,如水桶、畚箕、水生植栽、花器底盤、樹洞及生態池等;許多易被忽略處包括地面孔洞、管線凹槽、久未使用的馬桶、垃圾子母車及冷卻水塔等,也是常發現的孳生源所在。尤其近期時有強降雨發生,雨後應盡快落實孳生源巡查,將積水清除或投藥處理。 另外,台大教授陳秀熙透過動態地理監控分析,北區、南區、安南區、中西區、安平區病例都在竄升中,除了化學防治外,更需同舟共濟有效清除孳生源,才能發揮最好效益。

Read More

〈彩繪人生〉崑大雙胞胎姊妹 研究所又同校

崑大雙胞胎姊妹薛喬恩(左)與薛喬育,今年畢業又分別錄取母校資訊管理、媒體與藝術研究所,繼續當同學。 (記者汪惠松攝) 雙胞胎姊妹薛喬恩、薛喬育,從幼兒園到國中均同班,高中分開升學,大學再同時進入崑山科大分別就讀視傳、視訊系,姊妹倆因家境清寒課餘兼職多份打工維持家計,但她們仍積極向學獲獎,今年畢業又分別錄取母校資訊管理、媒體與藝術研究所,繼續當同學。 姊妹倆個性南轅北轍,喜歡手作的薛喬恩對視傳系工藝設計課的木工與陶藝留下深刻印象,在校內資源補助下,陸續考取Photoshop CC影像處理認證、SSE攝影國際認證、MPCC文創品牌行銷企劃師甲級等證照,在畢業製作「良飲堂」擔任產品包裝編排與製作,該項作品將中藥茶飲及藥材資訊視覺化製成養生禮盒,創意十足。 薛喬恩表示,團隊不僅認真查詢藥材資料,更親自前往中醫診所諮詢,為配方成分把關,作品也於新一代設計展、放視大賞等設計活動展出,獲得好評。因想再拓展資訊、程式領域相關知識,考取崑大資訊管理研究所,期望未來成為平面與立體設計兼具的產業人才。 內向的薛喬育因非本科出身,一開始在課業與交際上深感挫折,但她不放棄,課堂勤作筆記、擔任教學助理,也積極觀看教學影片增進知識,考取Adobe Photoshop CC和SSE攝影證照。 在視訊系老師李思欣推薦下,薛喬育協助舉辦第十八屆螺絲起子影展,負責聯繫廠商與處理相關行政事務,擁有參與活動經驗,在畢業作品《好好說話》擔任製片,負責編列預算、場地與器材租借等,作品更榮獲二0二三放視大賞影視類影視組優選獎與螺絲起子影展大專影視類特別獎,收穫豐碩。 薛喬育表示,畢製作品《好好說話》講述家庭與性別自我探索議題,讓她燃起興趣,在視訊系老師陳姿君與洪莉雯鼓勵下,考取母校媒藝所,持續精進影視新知與技術。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眩暈大不同 老人、女性居多

醫師楊庭華建議,眩暈時可閉上眼睛或凝視定點減少不適。(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耳科醫師楊庭華表示,一般民眾會將「暈」的狀況統稱為「暈眩」;但在醫學分類上,「眩暈」是專有名詞。眩暈的「眩」指的是眼睛看不清楚、模糊,「暈」則是頭部感到不適。白話翻譯的定義是感覺自身或環境在移動的假象。 楊庭華說,眩暈成因為大腦接收到眼睛視覺與耳朵內耳不平衡造成,例如坐船時上下左右前後搖晃,到路上時仍有天旋地轉的感覺,就是視覺、內耳與大腦訊號的衝突。 非眩暈的情況,像是眼前昏黑或是眼前發亮、頭重昏沉、昏迷仍有意識及無精打彩,皆不是眩暈。眩暈的情況是身邊景物或自己旋轉、意識模糊不清、走路歪斜無法站穩、耳鳴、聽力喪失,或感到惡心想吐。 楊庭華提到,眩暈分成末梢性(內耳性)眩暈與中樞性眩暈,前者是因內耳不平衡造成,後者是因血管循環不好。5種常見的眩暈分別為脊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耳石症)、梅尼爾氏症、偏頭痛眩暈(前庭偏頭痛)及前庭神經炎。眩暈病人以老年人占多數,女性則為男性的2倍。 眩暈最害怕跌倒受傷。楊庭華建議可在眩暈發作時減少動作,閉上眼睛或凝視定點減少不適;也可藉由使用輔具、鍛鍊核心肌群及上健身房增加肌肉量預防眩暈時跌倒。

Read More

〈中華副刊〉褪青衣 暑中離席之 三

文/蕭宇翔  圖/卓美黛 仲夏夜 我當然知道自己必須對事理下判斷,否則的話,所謂文學,也不過就只剩下一些花言巧語。但有時,或者說更常,我覺得判斷無從下定,因為現實之細膩,渾然,錯綜複雜,無法輕易供人一廂情願地,或愛或恨。 而那些沒有說出口的,從未停止搖擺的,無法給定意思的,永不滿足的,不才是文學所追求的,跳動的心嗎?無論如何,我始終放不過的是我自己,我無法將我的思想和情緒,作為人生在世淺嚐即止的那種慈悲,情仇,或樂趣。   有次我在華湖次生林入口處,遇見兩男一女,他們和我一樣要進去,但找不到通往湖邊的路。那是春天,次生林變化大,一時看不見舊路徑的原貌。我決定帶頭尋找,天很快暗了下來,一回頭我才發現時間過去之快,我們高高低低地攀走,越過濕潤的泥濘地、灌木叢、蚊群、尖銳的樹枝、一層層姑婆芋,就是找不到湖。這時,我才發現隊伍後頭,那女孩子哭了,不是突然碰到了蛇獸的那種尖叫或暴泣。而是委屈,與焦慮佔領了她的四肢和表情,她不動聲色,僵硬地流下眼淚。已經到了極限,要求我們帶她回去,她甚至沒有發現自己在流淚。 我一直記得,我的第一個感受是不耐,因為我自認就快找到湖口了,就差一點點,一點點,為甚麼這個人就沒有耐心呢?為甚麼這個人體力這麼差還要來?然而不耐,很快地被我自覺,迅速轉為自責,自責越來越深。我憑甚麼覺得自己比較特別? 回過神,我的雙腳浸水了,手臂上滿佈刮傷,全身都是汗水,與叮咬留下的腫塊,與撓抓後的血疤。我停下來,帶隊掉頭。   來到北藝大的第一個學期,課堂上作品討論。同一篇散文,有同儕誇讚我技術很好,文字很好,結構很好;也有人說我的文字在某些地方缺乏同理心,有點憋扭,不懂得直取核心,未能真切地表達內心。這些,我或多或少有自我意識,卻未必可以更易。 同為詩寫者的琬融看了我的散文,現場給了一些技術性建議,在會後,突如其來地問了我一句:「你還好嗎?」我的印象很深,她問的不是會議上被稱讚或被批評的我,而是作品中的那個我,而作品中的我,恰好正是現實中的我。「你還好嗎?」我從沒問過自己這個問題。所以我愣住了,笑著說「沒事」,然後才回到一開始的疑惑。 我或許也把自己扔在隊伍的後頭了。   雨光  ◎默溫(試譯)   一整天星星自往昔凝望 現在我要走了媽媽說 你自己一個人也會好好的 不管你知不知道你會知道 看到舊房子在黎明雨中 所有花叢以水的體量 經陽光提醒穿透白雲 撫摸織物佈施山崗 來世那水洗的色澤 在你出生前已住了好久 現在不帶困惑地醒來 雖然整個世界正在燃燒   (本專欄作家為台大台文所、北藝大文跨所碩士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