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警結合華德里老人共餐 宣導婦幼安全、反詐騙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板橋區華德里里長陳寶銓27日於華德公園市民活動中心與國泰人壽共同舉辦老人共餐活動,板橋警分局偵查隊及防治組家防官到現場進行婦幼安全及反詐騙宣導,提醒里民認識詐騙與瞭解家庭暴力的影響性,告訴長輩要注意哪些詐騙警訊,並提供如何保護自己免受詐騙及受到家庭暴力的處置方式,期望里民能更了解自我保護的方法來遠離詐騙與危險。 (板橋警分局提供) 板橋警分局指出,家庭暴力宣導是在提高長輩對家暴問題的認識,並提供支持給受害者,也因為舉辦這樣的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宣導機會,家防官向里民講解在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均屬於家暴行為,讓里民們了解家暴樣態,並回答他們可能遇到的問題,有助於提高婦幼安全意識,提供此類型訊息,以減少潛在的危險。 板橋警分局提到,同時,國泰人壽也於共餐時與現場里民以桌游進行互動,與里民一起共餐與玩桌遊,有助於社交和情感支持,尤其對於那些可能會感到孤獨或被忽視的獨居長者來說,這樣的活動可以帶來歡樂與提供心理健康,減少壓力和焦慮。 (板橋警分局提供) 板橋警分局表示,透過板橋警分局與華德里共餐活動進行反詐騙與家暴防治宣導,社區長輩可以一起努力防止和面對這些問題,提供訊息給有需要的人,防止更多人受害受騙。 板橋警分局長黃南山也提醒民眾,若發現任何不法或可疑人事物可撥打110,員警會立即到場處理,遇有家暴、兒虐事件等可撥打113,呼籲里民多一分關心、少一分遺憾,提升里民自我防衛意識。

Read More

酒駕神明也不保佑!機車雙載捧神像一路搖晃 遭攔查開罰

(蘆洲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蘆洲警分局蘆洲所副所長忻厚成、警員陳覲于、林彣政,於17日17時許在蘆洲區中山一路一處見雙載機車後座未戴安全帽,上前攔查,盤查過程中發現駕駛身上散發濃厚酒氣,經檢測酒測值達0.49mg/l,全案依公共危險罪移送新北地檢偵辦。 蘆洲警分局指出,該李姓騎士(男,70歲)欲供請主神中壇元帥「三太子」回祖廟過生日,遂由後座友人(陳男、60歲)手捧神像、清香,自蘆洲區中山一路出發欲前往中正路方向,途中因後座陳男未戴安全帽引員警注意盤查,員警於現場告發附載人未帶安全帽罰單1張,於盤查過程中發現騎士李男雖有帶安全帽但全身散發酒氣,對其實施酒精測試,發現酒測值高達0.49MG/L,現場將騎士逮捕並依法偵辦。 (蘆洲警分局提供) 蘆洲警分局表示,新北市警局每月平均規劃6次以上取締酒後駕車專案勤務,另蘆洲警分局亦規劃一般路檢及巡邏勤務,加強取締用路人酒後駕車行為。7月至9月間,蘆洲分局共取締195件酒後駕車,罰鍰金額高達2340萬元,讓肇事件數較去年同期減少25%,共同維護用路人安全。 蘆洲警分局蘆洲所所長蔣延紹呼籲,飲酒後會造成反應能力下降,容易發生交通事故,過量飲用更有可能傷害腦神經,飲酒過後請善用代駕或大眾運輸工具,保障自己以及其他用路人安全。

Read More

〈古董藝術賞玩專刊〉菸草與煙具

黃榮興 作者介紹:黃榮興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監事亦為臉書「中華古玩論壇」管理員,平日熱心協助社員解答古玩相關疑問,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前言 玉煙嘴是很多古玉新手入門都會購買的玉器,卻對煙具的歷史不甚瞭解,本文就從菸草開始談起,介紹抽菸的流傳與煙具。 人類使用菸草的歷史很早,如古代文明宗教儀式上的燒香、美洲巫師的焚香,都可能是吸煙的起源。1493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伊斯帕尼奧拉島(西班牙島)的阿拉瓦克人(Arawak)印第安人向他介紹了菸草。16世紀初菸草被引進歐洲,最初只是做為麻醉藥物用,之後才有點燃菸草的抽煙、放在鼻前嗅聞的鼻煙、放在嘴內咀嚼的嚼菸等不同的使用方法。這些菸草使用方式各有愛好者,19世紀時美國是以嚼煙為主,但20世紀初捲菸這種抽煙方式就成為菸草使用方式的主流。 菸草進入中國 據傳菸草是明代嘉靖年間由菲律賓、越南、朝鮮三條路線傳入中國。最早文字記錄是明代姚旅(福建莆田人,生卒年不詳,生活於萬曆、天啟年間)所撰寫的《露書》卷之十、錯篇下:「呂宋國出一草,曰淡巴菰,一名曰醺。以火燒一頭,以一頭向口,煙氣從管中入喉能令人醉且可闢瘴氣。有人攜漳州種之,今反多於呂宋,載入其國售之。」 呂宋即是菲律賓。淡巴菰是菸草的西班牙語tobago音譯。 明晚名醫張介賓著《景岳全書》提及「此物自古未聞也。近自我明萬曆時,始出於閩、廣之間。」 明末清初名醫張璐撰寫刊於1696年的《本經逢原》載:「始自閩人吸以祛瘴,向後北人藉以闢寒,今則遍行寰宇。」 清代嘉慶年間陳琮輯錄的《菸草譜》記載:「乾其葉而吸之有煙。故曰『煙』。」 明末崇禎皇帝朱由檢看到菸草的危害,頒布禁菸令,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由朝廷發出的第一道禁菸令。當時在遼東帶兵對抗胡爾哈赤的兵部尚書洪承疇反對禁菸,並上奏說「遼東士卒,嗜此若命」。崇禎只好適度放寬,導致禁菸令流於形式,反而造成抽煙的流行。 這個情形在明末清初人士王逋於1702年刊行的「蚓菴瑣語」就有提到:「煙葉出自閩中,邊上人寒疾非此不治,關外人至以匹馬易煙一觔。崇禎癸未,下禁煙之令,民間私種者問徒。法輕利重,民不奉詔,尋令犯者斬。然不久因邊軍病寒無治,遂停。是禁,予兒時尚不識煙為何物,崇禎末,我地遍處栽種,雖二尺童子莫不食煙,風俗頓改。」 滿清皇太極以及入關後的康熙、乾隆均曾發佈過戒菸令,乾隆二年宮廷內朝廷大臣就禁菸酒與反禁菸酒的問題,展開過激烈論辯。乾隆晚年對菸草的態度已比較開明,乾隆六十年( 1795 年),他在雲南巡撫江之蘭《請禁蒸酒》疏中有一段批示:「民間釀酒種煙等事,所在皆有,勢難禁止。從前科道中曾有條陳禁止種煙者,以其不達事體交部議處。」 嘉慶年間朝野上下也時有禁煙的呼聲,但政府對民間種煙和吸煙已不再沿用前朝的禁例予以干涉。而後隨著清朝國勢日益衰落,禁煙令也成一紙空文,吸煙成為普遍現象。 圖一、煙具與煙袋(故宮舊藏) 菸具的使用 吸煙須要工具,如前面提到的「露書」所述,火燒一頭、一頭向口。世界各地使用的吸煙煙具略有不同,明清時期中國抽煙並不流行使用歐美人士愛用的煙斗,基本上中國人慣用的煙具是由三個部位組合而成(圖一),分別是放置煙草以便點燃的煙鍋,就口吸煙的煙嘴,以及位於中間的煙桿,用以連接兩頭的煙鍋、煙嘴。 煙嘴(明代天啟、萬曆皇嬪墓出土) 製造煙具的材料不外乎竹、木、牙、角、金屬、玉、石等,依煙鍋、煙桿、煙嘴部位的不同,選用適合材質製作。上世紀五十年代於北京海淀區發掘兩座明代皇嬪妃墓,分別是天啟、萬曆的皇嬪合葬墓,墓葬雖曾遭盜擾,但亦出土數百件隨葬器物,其中有一隻玉煙嘴,是已知年代最早的煙嘴(圖二)。雖然煙嘴只是煙具的一部份,這種煙嘴的形狀一直沿用到現代。只是缺乏詳細挖掘報告,無法確認是天啟或萬曆的皇嬪墓出土。可以證明最晚萬曆時期,抽煙的習慣已經傳入宮廷,並且會用珍貴的和闐玉製作煙嘴。 圖三、清晚戶部尚書董恂(1871或72年拍攝) 抽煙的平民(清代晚期照片) 從清末的老照片可以看到,上至王公貴族(圖三),下至平民百姓(圖四),還流行叼著煙具拍照,可見抽煙的流行。富戶貴族甚至以收藏各式煙具為樂,因此清代遺留至今的煙具數量龐大,除了完整的三件式煙具外,更有大量的煙嘴單獨存在。這是因為煙鍋要放置菸草點燃用,因此煙鍋的材質以金屬為主;而煙桿必須中空,所以主要採用竹、木製作。煙嘴使用的材質最廣泛,金屬製應該最普遍,而以和闐玉來製作煙嘴,除了實用性之外,也是價值的象徵(圖五)。在金屬可回收再利用,竹木易腐朽損壞的情況下,玉煙嘴就成為存世數量最多的煙具部位,其次瑪瑙、象牙煙嘴也有不少。 圖五、玉煙嘴(故宮舊藏) 現代人抽的捲菸(香菸、紙菸,英語:Cigarette)是19世紀初期才出現的抽煙方式,剛開始是手製捲菸,19世紀中期才有製造捲菸的電動機器出現。1883年美國邦薩克設計出較為先進的捲菸機,每小時可生產捲菸15000支,相當於每分鐘250支,捲菸工業迅速發展。捲菸於1890年傳入中國,設廠製造則始於1893年,因為捲菸抽煙方便,隨著製造捲菸的機械改良進步,生產速度越快、產量越大,降低成本壓低售價搶佔市場,逐漸取代菸桿煙具的吸煙方式,導致菸桿煙具退出市場。 圖六、瑪瑙煙嘴(筆者自藏) 1987年底台灣開放至大陸探親,間接引發台灣的古玩收藏風氣,由於距離民國成立的1911年不算久遠,加上大陸文物法規有超過一百年才算古董文物的規定,當時古玩市場幾乎不把清代的民生器物視為古董。已故古董商許仁豐先生曾說過,大陸經濟改革開放初期他就進內地收購瑪瑙巧雕煙嘴(圖六),再顧工將巧雕的圖案部份切割下來改成項鍊墬子,在香港市場銷售,深受歐美觀光客歡迎。隨著歲月流逝,縱使是民國初期的煙具也都成為百年文物。現在沒有人捨得這麼做了,甚至市場上還有以廣義和田料製作冒充清代的煙嘴仿品。 須注意的是抽菸絲的煙具和抽鴉片的煙具不一樣,鴉片煙具較粗壯,特別在煙鍋和煙嘴部分,形狀有明顯差異。 圖七、痕都斯坦煙嘴(故宮舊藏) 圖八、痕都斯坦煙嘴(筆者自藏) 世界各國抽煙使用的工具不盡相同,清代中亞地區亦有使用和闐玉製作煙嘴,這區域的玉雕清代稱為「痕都斯坦玉器」。中亞的玉煙嘴略粗,穿孔也略大一些(圖七、八)。 小東西大學問 二十年前玉煙嘴市場價值不高,容易入手,有些玩家喜歡隨身帶隻質地好的玉煙嘴,在購買白玉時做為比對之用。藉此勸告新手,萬丈高樓平地起,小東西大學問,玉雕工藝是判斷新老的重要方法之一,玉煙嘴雖然樣式單純,但縱使是素煙嘴,可以藉以研究古代玉器的拋光,與小孔桯鑽、大孔管鑽的工藝(圖九)。有些收藏古玉的人,看不起煙嘴,其實是連煙嘴都看不懂。 圖九、玉煙嘴(筆者自藏) 近年隨著新疆和闐玉的價格飆漲,質地好的玉煙嘴也水漲船高,不少人喜歡收藏玉煙嘴,老煙具更成為一個收藏主題。藏家們還會精心設計,將玉煙嘴做成各種隨身飾品,讓煙嘴煥發新風采,成為古玩與生活結合的好例子(圖十、十一、十二)。 圖十、玉煙嘴吊飾(閆恒蛟手編) 圖十一、玉煙嘴吊飾(閆恒蛟手編) 圖十二、玉煙嘴吊飾(閆恒蛟手編) 吸煙有礙健康。本文僅就文物歷史角度講述菸草與煙具的歷史,不鼓勵抽煙。 台南市文物協會於民國74年成立至今已歷38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入會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Read More

〈中華學園〉不做籠中鳥

台南一中二年十五班 ◎吳柏陞 籠中鳥,因人類一己之私,為自己的愛好而關住牠們,雖食宿無虞,卻限制自由。現今父母養育孩子,總為了不讓孩子受傷,想多保護他們一點,以愛為名而緊緊地擁在懷中,即使孩子已達可以翱翔於藍天,羽翼已豐滿之際,仍不願放手任他們自由飛翔。 十七歲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同儕間的邀約正盛,每到同學相約的時間,總有人因為家人的約束而缺席。父母的出發點或許源自經驗判斷,亦或是出自於保護雛鳥心態,以「為你好」的牢籠豢養著孩子。身為被「圈養」的我,也如籠中小鳥般渴望自由,寧可跌倒,也要拍掉父母扶持的雙手,勇敢冒險,選擇承擔的自由。當父母開啟籠門,讓我追尋自己的天空時,或許我會撞得遍體鱗傷,但更多時候獲得的是美好的經歷。 人生的歷練,不就是歷經敲打、磨練、拋光,而綻放出璀燦的光芒,才叫活過?因此關在籠中對我而言是囹圄,我早以厭倦籠中沒有自由,只有衣食無虞的天堂。我嚮往廣闊未知的遠方,期望能不被拘束,擁有自我決定的權利,沒有一隻「籠中鳥」會不憧憬自由的。 我們都不該被困在籠中,我們都擁有無限的潛能,能變化成各種模樣,也許需要一個輕柔的提醒:呵護孩子的爸媽呀!可以適時地放手了。或許能有更多飛得更高的鳥,展翅展得更大的鵬,別怕打開鳥籠,聰明的鳥會自己找到回家的路。

Read More

積極布建 長照服務涵蓋率逾7成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因應超高齡社會來臨,衛福部指出,會同相關部會從長期照顧、醫療保健及老年經濟安全各面向,推動超高齡社會對策、積極布建長期照顧服務資源與服務體系。據統計,長照服務涵蓋率從106年20.3%,至今年6月已達76.91%,政府持續完善各項服務措施,讓台灣社會安心迎老。 行政院去年11月10日核定「因應超高齡社會對策方案」,以公私協力、4年整備、世代互助、跨域整合等策略推動辦理,提升高齡者自立與自主,及整體社會共融與永續;對策方案透過15個部會協力推動345項工作,投入逾1200億元,積極推動健保住院整合照護計畫、設立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加速布建銀髮就業服務據點、擴大補助經濟弱勢獨居老人安裝緊急救援裝置等,以回應高齡者的多元需求。 此外,為加速社區式長照服務資源布建,衛福部106年起運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挹注地方政府,截至今年9月底第1-4期核撥率已達72.4%,開辦率超過8成,長照服務據點已達1萬2931處;配合長照住宿式服務資源逐步增加。 為留任及培育優秀照顧服務人才,規劃明年起辦理「住宿式機構照顧服務員進階培訓獎勵計畫」,由機構推薦長照相關科系畢業且有一定資歷之本國籍機構照服員參加指定之進階培訓課程,並通過考試取得認證後,每月給予獎勵金,鼓勵於機構內持續擔任照服員工作,以穩定機構照服員人力及提升照顧品質。

Read More

<國際中西醫藥學術論壇>慈醫分享中草藥抗老功能機制

花蓮慈濟醫院主辦國際中西醫藥學術論壇,分享中西醫合療及中西醫藥最新研究趨勢與成果。(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為加速推動中西醫藥的交流,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在衛福部中醫藥司與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指導下,主辦國際中西醫藥學術論壇,28日透過雲端及實體的方式,分享中西醫合療及中西醫藥的最新研究趨勢與成果。 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於論壇開場引言表示,「治病於未病之時」為中西醫藥發展的最終目的,目前已有許多針對抗癌及抗老化發展的中醫藥經過實證醫學及科學驗證,期望中西醫藥共同進步,為更多民眾帶來健康。 為期2天的國際中西醫藥學術論壇集合中醫內科、中醫兒科、中醫婦科、中醫男科、中醫傷科、中醫家庭醫學、針灸和西結合神經醫學會,以及宜花東三縣的中醫師公會等單位,邀請海內外超過30位專家與臨床醫療團隊分享,吸引150多人報名參與。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國際東洋醫學會台灣分會會長陳旺全表示,「救人不分中西醫」,透過中西醫之間更緊密的合作,期待能持續發展台灣醫界中醫特色。 陳旺全及中醫藥司長黃怡超進行專題演講,分享台灣中醫藥治療失智症的未來發展,以及中醫藥在21世紀的願景與挑戰。論壇中,中醫藥司簡技蔡素玲分享最新的中醫中藥發展計畫;慈濟醫療法人創新研發中心副研發長韓鴻志教授說明中草藥如何優化間質性幹細胞,使間質性幹細胞增強和再生,增加免疫能力、對抗老化功能的機制;花蓮慈院中西醫合療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陳灝平解釋「素」龜鹿二仙膠如何改善骨質疏鬆。此外,花蓮慈院醫療團隊分別從中醫、西醫及護理的角度,分享中西醫合療的急性後期照護計畫經驗。

Read More

〈中華學園〉突破平庸

台南女中三年十七班 ◎林筠琪 生命的旅途是一趟滿藏驚喜的道路,佇足於原地便失去探尋人生壯麗之景的機會,唯有走出舒適圈,以堅毅不懈之心,面對困境的淬鍊,才能攀至山巔一覽至高點的風光。所以,我們要拒絕平庸,揚起堅毅之帆,乘著不懈之舟,航向理想不凡的港灣。 平庸之輩靠著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亦能從不起眼的毛毛蟲蛹化成翩翩飛舞的蝶。鞍馬選手李智凱國小在體操隊時,就被教練歸類為苦練型選手,沒有天賦異稟卻擁有刻苦耐勞的精神,當同學早早練完動作,他仍在一旁流淚練習。拉筋的痛、翻滾留下的傷,都曾讓年幼的他心生放棄的念頭,但回家看著父母為了家計,在菜市場賣菜早出晚歸,他體認到追求卓越,必然要有所犧牲。他犧牲了安逸,不放棄自己的夢想,每日在體育館苦練至最後一刻,即使辛苦,他的堅毅使他追求每個動作的完美。在孤獨練習的時刻裡,他告訴自己體操就是他的生命。貫徹如一的堅持不懈,最終為他贏得東京奧運的金牌。 我亦渴望以堅毅的力量,追逐屬於我的不凡之景。爬山是我們一家人的興趣,然而,曾經的我卻鮮少走上至高點,登頂前最崎嶇蜿蜒的小徑,是我放棄之處。歷經前半程的體力與耐力消耗,大汗淋漓、雙腿痠麻,最初高昂的士氣只留下委靡與煩躁,最終屈服於一時安逸,屢次與山頂壯闊之景失之交臂。嘗盡數次的懊悔,我再次挑戰自我,這次,當挫折感與疲倦同樣在心頭翻騰,啃噬我的意志時,我告訴自己這次絕對不能停下腳步,向前走是唯一的選擇,當汗水滑入眼眸,我告訴自己睜開雙眼看向前方的道路,這次要讓堅毅戰勝逃避;當肩上的行囊壓得雙腿沉重時,我向自己說這次絕不輕言放棄,挺起胸膛走向山頂。 當眼前的光景豁然開闊之際,我看向身後的道路,是堅持不懈,讓平凡的我擁懷山頂不凡的壯闊景色。茫茫人海,不凡者寡,平凡者比比皆是,並非每個人都有優異的特殊才能,而是人人都有突破平庸、超越自我之能力。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賞析

Read More

登革熱逼近2萬例 台南降速慢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登革熱疫情持續,全國累計病例數逼近2萬大關。衛福部長薛瑞元28日表示,疫情最嚴峻的台南雖已出現下降趨勢,但「速度還是不夠快」,預計11月中旬才會評估應變工作隊去向。 氣候變遷加上今年出現聖嬰現象天氣模式,創破紀錄高溫,連帶造成登革熱疫情大流行;其中,台南全市淪陷,最嚴重時甚至一週確診病例數攀上2200例高峰。 為壓制疫情,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9月18日銜命進駐台南至少1個月,擔任前進應變工作隊隊長。如今台南登革熱疫情已連4週下降,可望在下週的10月底、11月初達到病例數減半目標,也就是單週1100例左右。 不過,薛瑞元表示,現在看來一週下降約10%,「速度還不夠快」。本來認為10月若降到一定程度,工作隊月底就可以解編或降階,現在要等到11月中旬再評估。 至於和台南比鄰的高雄市,薛瑞元說,畢竟2個城市往返密切,台南有疫情、高雄很難倖免,不過目前看來控制的還可以。 他提醒,雖然近期降雨減少,天氣逐漸降溫,然而南部仍偏熱外,今年預期會是個暖冬,消滅蚊子沒有那麼容易,民眾還是要持續落實「巡、倒、清、刷」並配合衛生單位防治措施。 據疾管署統計,全國累計1萬9974例本土病例,分別為台南1萬7643例、高雄1166例、雲林縣595例、屏東縣170例、嘉義縣123例、新北市73例、台中市43例、台北市40例、桃園市34例、嘉義市22例、新竹市18例、彰化縣13例、新竹縣12例、南投縣10例、宜蘭縣5例、苗栗縣3例、基隆市2例、澎湖縣1例、台東縣1例。

Read More

〈彩繪人生〉黃麗華有夢 打造台南舞蹈博物館    

靈龍舞蹈團藝術總監黃麗華為前輩藝術家書寫舞蹈史並和新生代進行青創展演,以舞蹈為她們寫歷史。(記者林雪娟攝) 台南是藝文之都,音樂、美術和舞蹈,各占一片天,展演多,然對相關發展歷史、卻甚少研究和著墨,靈龍舞蹈團藝術總監黃麗華,深耕舞蹈界數十年,有感於許多前輩對舞蹈的熱忱和無私付出,黃麗華除探討3位舞蹈先鋒的軌跡,也和青年舞蹈家合作,進行青創展演,而黃麗華最大的夢想,即是成立台南舞蹈博物館,即使規模小,也希望保存台南舞蹈長河的文化記憶。 黃麗華說,提及台南舞蹈前輩,最知名莫過於蔡瑞月,然許多人深耕在地,有的發展出一片天,有的默默付出,都是舞蹈有功人士,卻鮮少被外界得知,她希望為台南留下完整又豐富的舞蹈文化資產網,特地規劃「打開舞蹈記憶的寶盒」活動,一開始鎖定3位資深舞蹈前輩,她們都是在40、60年代,在台南深具代表性,卻未被探究的舞蹈瑰寶,她和台體大舞蹈系及研究生合作,除研究調查,並選擇適合素材處作,經由新生代舞蹈家創作發表,希望搭配講座,以雙軌方式,除讓人一窺台南早期的舞蹈風貌,也展現舞蹈傳承和創新的共融意義。 80餘歲的黃湘雯,是被稱為「現代舞之母」蔡瑞月的第一代嫡傳學生,早年致力舞蹈教學工作。黃麗華說,黃湘雯嫁給曾任議員的「拳擊王」王基鎮,因兄弟多從事拳擊,為保護他們,祖父和父親研發「武功散」,更特別的是,他17歲陪妹妹至蔡瑞月舞蹈教室習舞,因舞團缺乏男舞者,他也投入,寫下「拳擊手跳芭蕾舞」傳奇,也和黃湘雯一起投入推動芭蕾行列,〈吉賽兒〉、〈天鵝湖〉都是夫婦倆的拿手舞碼。 此外,台南應用科大成立舞蹈科,黃素雪是幕後推手並擔任科主任,讓南應大成為南台灣培育舞蹈人才重要搖籃;出身台南的黃麗梅,為資深旅美舞蹈家,致力推動台灣民俗舞蹈,曾獲中華民國舞蹈學會頒贈舞蹈飛鳳獎、美國加州卓越舞蹈家獎等。 黃麗華說,台南可說是台灣舞蹈最早起步點,限於人物力和經費,她只能先調研3位前輩,希望日後慢慢擴充,日後可成立舞蹈博物館,「館不在大,有舞則靈」,除為台南匯集舞蹈發展史精華,也真正成為舞蹈藝術之都。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