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崑大8生赴日時尚研習

崑大時尚系選送八名學生赴日實習,並全部在當地考取日本運動健甲的「指甲修整指導師」證照。(崑大提供) 崑山科大時尚展演系首度以學海築夢海外實習計畫選送二、三年級8名學生前往日本東京株式會社TAT等進行1個月時尚專業研習,除參訪企業與大學交流,全部學生也在當地考取日本運動健甲的「指甲修整指導師」證照,也是我國第一波赴日取得該證照的人。 株式會社TAT是日本知名美甲產品經銷商,企業除商品研發、販售,也包含專業美甲師教育訓練。此次實習由TAT安排一連串專業部門,讓崑大時尚學生實際了解企業運作,包括進入倉儲部門了解網路客戶下單整貨、出貨流程;並進入實體商鋪接觸店鋪營銷了解產品與門市運作;另也安排總公司各部門為實習生進行美甲專業課程訓練,讓同學此行大大提升實務與專業能力。 此外,實習單位也為同學們安排大型企業參訪體驗活動,前往日本大型企業「SUNSTAR」進行為期3天的專業訓練。同學們實際進入企業的產品研究室,了解時尚健康產品的研發製作,也一同執行新品行銷企劃。 另赴「UTSUMI」專業剪刀製造工廠,體驗剪刀製作。實習再安排前往旗下擁有300多名設計師的日本時尚髮藝達人NOBU老師及美甲設計師森久保千里的實體店鋪參訪,還有安排豐富的校際交流及文化遊覽。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運動健甲協會理事長辛川知美,也親自指導同學們考取日本運動健甲的「指甲修整指導師」證照,並且安排日本美甲師偕同同學們一同進入明智大學棒球隊進行運動員專業護甲實務交流,同時也前往東京「好萊塢大學院大學」校際交流。 時尚系主任陳怡君表示,同學們此次實習在日本企業協助下收穫很大,前往京都、奈良體驗日本在地傳統服飾、文化與當地居民生活型態。未來株式會社TAT及大學將會持續投注專業技術與產品給崑大時尚系熱愛美甲產業的同學們,期待持續培育專業優秀人才,搭起兩國之間美甲產業橋梁。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中華副刊〉 自珍集/〈眼兒媚〉.中秋

■子寧 容易一年又中秋 思念迫人愁 一輪明月 兩行垂柳 共渡同舟 綺窗悠婉黃花瘦 形單懶登樓 相思長在 溫柔不給 淚哽於喉

Read More

〈星期人物〉民歌興立 風雅傳頌

周興立帶著一把吉他從紐約唱到台灣。 致力藝術教育榮耀母校 周興立當選台北大學傑出校友 實至名歸 校園民歌傳唱一個時代,至今仍迴旋在很多人的心底,「民歌先鋒」周興立今年獲頒台北大學傑出校友,十月廿八日特地返國受獎,他將於十一月十二日在嘉義舉辦「風華正茂─從紐約到台灣」演唱會,帶著無畏的堅持,將再現民歌風華,舊曲新聲繼續傳唱下去。 周興立獲得國立台北大學傑出校友,特地回國受獎,由校長李承嘉(右)頒授榮譽。(台北大學提供) 紐約法拉盛市政廳文藝中心,是160年的歷史名勝古蹟,周興立長期贊助其活動經費。 今年七十一歲的周興立,天生是舞台發亮的明星,灑脫豪放,倜儻不群;他是台中人,畢業自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今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留學美國,獲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雙碩士及教育博士,創立紐約立人學苑,現任該校校長;也是紐約法拉盛市政廳文化大使∕亞洲藝術指導及顧問以及紐約美華藝術協會董事長;曾任紐約市立大學曼哈頓社區學院及福坦莫大學教授、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會長、紐約南威中大學校校長,一生從事教育工作。 紐約市議會史坦頒發傑出成就獎。 文/記者楊淑芬 從小愛唱歌 受兩恩師提攜 周興立從小就愛唱歌,並且熱愛舞台,是眾人眼中的小才子,他說自己愛上民歌,後來創作等身,舉辦無數演唱會,是在大學時受到2位恩師深切影響,崑曲社的徐炎之教授是江南才子,人稱「笛王」;合唱團的汪精輝教授是大提琴家,也是無人出其右的男中音,兩位大師一旦吹起崑笛,或展開歌喉,都令人讚嘆震驚。在崑曲社出任社長,徐炎之細心教他崑腔及辭藻,師母張善薌教導身段,這些養分都化成他歌的養分,還把他推上舞台,第一次粉墨登台就是演白蛇傳「斷橋」的法海和尚,這些教導和經歷令他終身難忘。 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博士學位,雙親前往祝賀。 汪精輝則鼓勵他報考專業的中廣合唱團,大二那年他出任合唱團團長,老師鼓勵他更精進,考進中廣合唱團之後,學習許多名曲,登上國家舞台,也認識不少表演藝術家;他出國留學後趁著返國,汪老師還幫他舉辦個人演唱會,就在台北實踐堂,現場滿座,出名的唱片公司及民歌餐廳老闆都在場,初露頭角的潘安邦也在台下聆聽,並且要求為他寫歌,兩人從此成為莫逆,周興立也成了潘安邦專屬寫歌者,開始了一輩緣分;此後汪老師還一直支持鼓勵他,為他周旋在唱片業者間,成就周興立校園民歌的「先鋒」的地位。 心繫鄉土 首將台灣民謠搬上百老匯 周興立在美國46年,創立「紐約立人學苑」並擔任校長,是紐約歷史最悠久的才藝學校,造就不少藝術工作者。創辦「立德青少年服務中心」,致力青少年教育與輔導。寄情於教育之餘,仍不忘舞台演出,創辦「紐約鄉音合唱團」,南征北討演出,享譽盛名,並搬上林肯中心音樂廳演出。成立獨領風騷的台式秀場表演「台灣歌仔」,是第一位把台灣民謠搬上紐約百老匯劇院舞台者;不僅在美國華人世界享有盛名,也圈粉不少老外。獲紐約州參議院認可的法拉盛市政廳獨一無二的「文化大使」。 贊助邀請台灣「亦宛然」布袋戲到紐約文化交流。 除了教育和演藝工作,他曾連任三屆紐約台灣同鄉聯誼會會長,並擔任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會長。獲聘擔任僑務諮詢委員及僑務顧問,協助我國駐外單位推動台美相關僑務工作。 事業成功之餘,不忘返國幫助弱勢,多度返台舉辦演唱會,推廣民歌,並且協助募款做為公益慈善經費,最為人所知是到南投原住民部落參與社會服務,及在新冠疫情期間,捐助萬華「日日春協會」等團體經費,協助弱勢者度過難關。 周興立在立人學苑教授書法課。 周興立卓傑的人生,今年由台北大學社會工作系系友會推薦為傑出校友,校方盛讚他學演雙優,並以其天賦、興趣與專業持續投身於中華、亞洲文化及台灣民歌的推廣與創作,戮力推升台灣民歌演唱藝術,在大紐約地區發光發熱、享譽盛名、獲獎無數、為國爭光;也持續關心國事,熱心協助我國駐外單位推動僑務工作及台美交流;而母校社會系的教誨與薰陶也深植於心,多年來不斷的捐贈弱勢及為慈善公益募款演出。其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終身為理想奮鬥的熱誠與事蹟,足堪表率,故推薦參選為傑出校友。 對民歌的愛永不停歇 疫情期間,他持續創作,寫下了近三百首校園民歌,目前已經出版了八本歌集,這些新民歌系列包括:民歌有情、有愛、有悅、有韻、有藝、有戀、有真及有夢。 周興立民歌詞曲創作作品集 他堅持推動新世紀校園民歌,他說「校園民歌made in Taiwan,是有生命的創作,有藝術價值,但是從1970~1990,二十年風華絕代,然後就消失了。」目前流行的民歌演唱會,都是在懷舊,已經沒有人知道校園民歌的精神在哪裡,而坊間看到一些研究校園民歌的論文,他都沒辦法接受與認同,他原來謙虛低調,但是在民歌先鋒逐漸凋零,老前輩所剩無幾,大家都喪失鬥志之際,他決心「厚著臉皮」重出江湖,從紐約開始唱起。 沒想到從紐約到台灣,場場演唱會都「爆棚」,意外之餘,原來民歌收穫這麼多民心,有感情好聽的民歌永遠不寂寞,他覺得感恩並且幸福,決心一步一腳印,在大家相伴之下,盡一份薄力,以第一代先鋒的立場,重現風華,告訴年輕人這一段歷史;十一月十二日在嘉義製材所,希望所有民歌的舊友新知們一起來沉浸歌聲中,領略民歌獨有的魅力。 獲紐約州參議院認可的法拉盛市政廳獨一無二的文化大使。 從小歌到民歌 1976年民歌開始風行時,周興立已經出國留學,他說當時寫的歌都叫「小歌」,那個時候沒有版權、沒有人理會,他自己也不在乎,記得他每當「秘密」寫下一首歌,根本不敢說是自己創作,但是曲成四處傳唱,台北很多學校社團非常風行,但是他也不在乎,只是心中暗暗高興,說不出的成就感。 他創作的第一首歌是〈我在小河邊〉,「我在小河邊,看見浮萍片。飄呀飄似魚鱗片,浮萍浮水面。水流浮萍轉圈圈,魚兒魚鱗眩。鱗兒浮萍同片片,浮萍依然浮水面」詞曲淺白饒有趣味,很快朗朗上口,一下子就傳開了。他最著名的歌曲是〈盼〉,「我把想你的心,托給飄過的雲,願我讚美的風,帶來喜悅的信。我把想你的情,注入晨露的心,願那幸運的草,化為永恆的夢…」由潘安邦主唱,曲風溫柔婉約、清純典雅至今仍有許多懷念;另一首著名的〈紛紛飄墜的音符〉,由劉文正演唱,還有〈母親的眼淚〉、〈甜美的夢〉、〈星夜的呢喃〉…。其中〈盼〉、〈星夜的呢喃〉被收錄於國小藝術人文課本中。

Read More

〈中華副刊〉遠 和 近

■萍緣 他和她的戀情在學測放榜後成為校園的風景,二人牽著手,在迎來分隔南北的大學生活前似乎不會放開。他人長的高瘦,髮型和打籃球時的動作常被同學打趣是不是流川楓的迷弟,且人也幽默風趣。如此完美的他被她挽住手臂的畫面在充斥俊男美女的網絡時代顯得那麼和諧,那麼地令我厭惡。 離鄉的時候,許多同屆的學生也選擇搭這天的火車,而他們也在其中。離去前,他向我說道:「學校只有你和她上同一間,之後再麻煩你囉。」 我注意到他右鞋尖上的汙漬,但我故意沒說,只問他:「你們分那麼遠,不能見面不會捨不得嗎?」 「什麼時代了,現在網絡那麼發達,想見面不就連個網的事嗎?」他充滿自信和陽光的反問,不知怎地,就像嘲笑和挑釁。 北上的火車上,我恰和她並著座位,她靠窗,我靠著走道。到北車的這三個多小時裡,她只是靜靜看著窗外的太平洋,蔚藍成為她的美顏。有時一朵雲悄悄鑽過項鍊(應該是他送的),搔過她雪白的脖頸,讓我好奇她是否會覺得有點癢。但我沒問出口,如同陌生人的我們在北車搭上236號公車,又在學校和其他新生一起搭乘粉紅的小巴到山上的新生宿舍後便分別了。 不知他和她分手的場面是否會如這般? 我一邊放置行李一邊胡思亂想,連室友的自我介紹都沒聽進去。大概十點左右,他打通我的手機,讓我幫她設定宿舍的網絡。我猶疑了一下還是應了下來,只是因為男女宿是分棟的,便約在當時被叫作安九的學生食堂門外的桌椅上。在我挑定位置不久,便見她抱著他挑選的筆電走來,淺色而合身的牛仔褲,隨風起折的白色短T,以合規得儀的語氣對我說:「麻煩你囉。」 照著校網上的指南設定宿網不是什麼難事,如果不是鬼打牆似地在找IP上浪費太多時間,或許十分鐘就能搞定。在他出現在銀幕上並和我道謝後,我便離開了鏡頭的範圍,默默看著她滿臉欣喜地和他談情,以及隨後消失在通向往女宿的幽暗小徑的的倩影,莫名想起幼時對一件美艷的玻璃工藝品顫抖推出的手掌。 這時一個室友正走來買宵夜,遠遠地對我喊了聲:「欸,那是你女朋友嗎?」 「怎麼可能。」我大笑著回應,在室友的背影被安九吞噬前又急忙喊道:「只是高中同學而已。」 隔天開始,我才逐漸了解到大學的生活和高中那種學校、家裡二點一線的生活截然不同,不過具體的我也說不清楚,系上、社團和學校的各種迎新活動讓我在校園的步調快地有些紊亂。她似乎也是如此,但有了他幫忙決定各種瑣事後,想來會有條理的多。 我和她都是商學院的,大一的院必修中我們的初會剛好選中同一堂。不過初會的前三堂課,她訂的課本都還沒來,便坐在我旁邊一起看著從學長手上買來的二手書。不知他是否知道,當她低頭看書時,脖頸的項鍊便會因為重力而垂下,在前襟的位置晃盪。 「那個,該翻頁了。」她悄悄地提醒我,像陣帶丁香花味的微風,吹得我耳根發燙。 當她拿到書籍後,課堂上就不再和我共讀一本。不過當下大部分的學生在教室都習慣了固定的座位,她又說不想因為換位而被教授注意,乾脆就一直坐在我旁邊。 有時下課後,我們也會討論作業,或者因為我是統計系的,她便讓我教她統計學的題目。有時一個人,我會思量著,我和她見面的時間比他和她的視訊誰才更來的長久。 他原本是每週六都會搭高鐵上來看她,後來嫌票貴,在期中前便取消了,只和她保持視訊的聯絡。商院的圖書館內,她這樣向我抱怨著。 「你覺得這樣好嗎?」 「這邊樣本標準差分母沒減一。」 「你故意的吧!」 「我留了一點,保留了魯宅的原味。」我想起了網絡的一段梗,一時順口就說出這句沒頭沒腦的回覆。 她沒說話,只是在我急著想如何救場的台詞時用力擰了的我左手背一把。 她的手是冰涼的,像泉水一樣,而我被擰轉的地方卻火熱了起來。 期中結束後,她得知自己被當了一科,晚上就拉著我在安九喝酒。可惜她的酒量還沒什麼長進,喝了二罐不到就醉了,臉頰貼在桌上便睡。之後找我喝酒也是類似的情形,而我也漸漸習慣了在旁邊可能直到天明的等待,有時還會在她醒來前偷捏她精緻的臉頰。有次她突然張眼瞪了我,見我被嚇得跳起後,咯咯地笑道:「誰叫你只敢趁我睡著時偷偷摸摸的。」 後來高中的同學說要來個同學會,地點就在東門的一家牛排店。我原本並不想出席,不過最終還是拗不過她。捷運上,我若無其事地問她今天怎麼沒有戴那條項鍊。 「忘了唄,洗完澡就不知放哪了。」說罷,還擰了我的腰間。 理所當然的,他也來了,和她並肩坐著,對面則是我,四人桌的最後一個座位是讀師大的同學。他對於其他老同學起哄「現在上哪一壘」之類的玩笑只是笑罵回去,和太陽一樣,感覺隨時會將我引燃。 「你想好未來要做什麼了嗎?」他猛然丟出的話題讓我有些摸不清,只能先敷衍地回他:「想啥,能畢業再說吧。就算想那麼久之後的事也不知道會不會有用,而且搞不好又會出些什麼高薪的行業也說不定。」 他搖了搖頭,頗為深沉地說:「大學很快就過了,像這樣沒方向可是很危險的。像我就打算大二修完大部分學分,然後就找個實習試試。你應該還是有個大概的方向吧?」 「呃……反正不會是工程師吧,看學長分享的那種爆肝生活就不是我想要的,而且我對薪水要求也沒多高。嗯,我想大三開始慢慢找應該能找到的。」 對此,他只笑說「誰知道未來要多少錢才夠」後,便轉向另一個同學聊天。 聚餐結束,這些人又約在好樂迪,到了十一點多才總算散伙。 離開前,他爽朗地向我說:「一起加油吧。」 我勉強地應了聲,便和她叫了輛計程車回去。因為我們都喝了不少酒,她一路上不住打盹,而我倒還算清醒,只是看著她側臉思索的模樣似乎像極了酒後發愣,讓司機大哥忍不住嘴了句:「帶女朋友出來喝酒要注意點啊。」 在計程車從後山把我們送到安九前面後,我們隨意挑了桌椅坐下打發睡前的時間。她向我抱怨他對她沒戴上項鍊沒有絲毫反應,如同沒發現似的。 「你覺得我該戴著嗎?」因為靠在身旁,所以她直接把不知從哪拿出的項鍊舉在我眼前搖晃。 無花果的淡香鑽入鼻內,究竟是洗髮乳的還是香水的味道呢? 見我沒回應,她又催促一下。 「戴著吧,挺適合的。」我笑著回答。 多年後,我在北車和他偶遇。他的身材有些走樣,但一身筆挺的西裝包裹出的氣質還是讓我認出了他。他似乎很驚訝在這見到我,知道我目前在南科工作後又興沖沖地表示下回到台南出遊要來我家坐客。 我問她現在好嗎,得到的回覆是現在還在月子中心,而他剛拜訪過客戶,現在正要過去看她。 「要不一起去看她,」他爽朗地笑著向我發出邀請:「能看到老同學她也會很高興的。」 「不了,最多再十分鐘就得上車了呢。」 他表示了遺憾,又天南地北地聊了幾分鐘才和我道別。 「喂!你皮鞋髒了啦!」我在他轉身後突然叫喊道。 雖然這一聲嚇到了他,但他還是和我道了聲謝,向我揮手後便淹沒在茫茫人海中。 我轉過身,問了售票櫃台最近的發車時間。 「二十分鐘後有一班自強號喔。」回答我的是位大概二十出頭的小姐,脖子上的項鍊似乎和她戴的是同一款。

Read More

熷茶普洱製漱口水粉 預防齲齒

興大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曾志正(中)攜手生醫公司,共同發表「熷茶普洱漱口水粉」,可預防齲齒。(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曾志正攜手沛美生醫,共同研發「熷茶普洱漱口水粉」,以普洱茶作為天然口腔保健素材,再加入烏龍茶反覆烘焙及陳放工序轉化的「熷茶」,製作為漱口水粉,不僅天然,還具甘醇溫潤風味,更可預防齲齒,大幅提升茶葉的實用性。 曾志正研究發現,烏龍茶烘焙轉化為「熷茶」,不僅溫和,回甘度也增加,而普洱茶中內含消脂素,能防止細菌附著在牙齒,形成一層生物性薄膜,預防齲齒發生,因此他與業者合作,結合兩者天然素材製作為漱口水。 曾志正指出,不少人向他反映,因為出國液體攜帶量有其限制,因此他與業者研究將漱口水粉末化,方便民眾攜帶。 沛美生醫董事長廖曼華說,該漱口水沒有含酒精,也沒添加藥物,原料天然溫和,且同樣可以達到口腔清潔的功效。 廖曼華說,傳統漱口水攜帶不便,且外銷貨運成本較高,為了減少碳足跡及運輸成本,因此將漱口水製作成粉狀,方便民眾攜帶,減少塑膠瓶器使用,只要加水就可以還原成漱口水,未來上市後將在國內各通路銷售,並外銷到國外。

Read More

憶起奧運會 120長者玩「智」力救濟

基隆巿衛生局與職能治療師公會合作在體育館辦理第一屆「憶起奧運會」趣味競賽活動,120位失智長者動起來。(基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基隆巿衛生局29日與基隆巿職能治療師公會合作在體育館辦理第一屆「憶起奧運會」趣味競賽活動,由來自9區「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基智憶起玩學堂」,120位長者組成8個小隊參加競賽,挑戰4道關卡,長輩們寶刀未老,精神飽滿,開心享受運動的樂趣,也充分展現自我能力與活力,場面十分熱鬧。現場還設置了拍貼機,為參與的每位大寶貝選手們留下紀念的一刻。 長者分組合力挑戰4道關卡,其中結合麻將的「賓果連線」長者特別投入,衛生局張賢政局長也穿梭場中,為長者加油打氣。(記者鄭鈞云攝) 「憶起奧運會」是衛生局今年的失智月系列活動之一,職能治療師量身為長者打造競賽項目,兼具協調、速度、合作力、算術及認知力,融入遊戲化及競爭性,提高長者參與意願,讓長者強身健體的同時,還能增進彼此的合作默契。120位選手中,超過90歲以上長者有6位、80歲以上長者有38位,共同挑戰4道關卡「傳球入袋」、「投算高手」、「海底撈王」和「賓果連線」。 七堵區伊甸據點奪得冠軍、信義區延吉據點獲得亞軍及中山區樂晨據點獲得季軍。(衛生局提供) 基隆冠軍團隊─長興呂師父龍師團的兒童舞獅表演,為頒獎典禮揭開序幕,最後由七堵區伊甸據點奪得冠軍、信義區延吉據點獲得亞軍及中山區樂晨據點獲得季軍。衛生局長張賢政表示,有對手互相競賽類型的運動,有助於提升專注力及認知力,達到延緩失智退化的目的,希望透過失智症月系列活動能讓大眾更加認識及了解失智症。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真雲林閣掌中劇團 嗨翻蚵寮國小

蚵寮之子余凱揚(中)返故鄉演出,受到蚵寮國小校長王建堯(右)歡迎。(記者盧萍珊攝)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前往北門區蚵寮國小演出《開台英雄顏思齊》,由團主李京曄和拿下三立超級紅人榜比賽二十關得主余凱揚等人執掌戲偶,父執輩也是蚵寮人的余凱陽說,回到故鄉表演,感覺很不一樣,演技更為帶勁。 蚵寮國小校長王建堯指出,真雲林閣掌中劇團獲文化部肯定,參與鼓勵表演藝術台與主流化計畫補助,遠從雲林來到蚵寮國小演出,戲碼就是《開台英雄顏思齊》,掌中劇的內容描述顏思齊在1621年,帶領3千多人來台開墾的傳奇故事,除有精彩的布偶劇,還有雜技表演,吸引全校90名師生目光,驚嘆不已。 參與演出的余凱揚,父執輩也是蚵寮人,回到故鄉演出覺得非常高興。尤其是劇情中的亮點要耍棒、傳鑼等雜技,精彩表演讓學生驚呼聲不斷,現場氣氛熱絡,演出更有勁。 王建堯說,感謝劇團遠從雲林前來演出,讓學生們從布袋戲中學習歷史傳奇故事,更能從團員身上學到很多,尤其是「蚵寮之子」余凱揚,不僅拿下歌唱比賽20關的得主,還能操布袋戲偶、歌仔戲武生等多重身分,顯見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機會,值得學生學習。 三年級學生許佳璿說,第一次看到布袋戲會表演雜技,而且從團主的解說了解顏思齊與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結為異姓兄弟,對台灣的開墾有極大貢獻。六年級洪梵裴表示,顏思齊就像航海王魯夫一樣,航向偉大的航道,來到台灣,藉由布袋戲生動的演出,讓學習更有趣。 (記者盧萍珊)

Read More

採化療控制 頭腫滲膿血 骨肉瘤轉移頸肺

醫師陳筠方解說病患骨肉瘤病況,圈選處為腫瘤患部。(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南投報導 50歲楊姓男子因頭部不明原因腫脹、傷口滲出膿血,經診斷後為是頭、顏面及頸部骨肉瘤。南投醫院以紫杉醇注射,腫瘤傷口較為穩定,癌症疼痛感也降低,治療反應尚佳,目前維持每2週門診追蹤診療。 南投醫院指出,骨癌之各種病理診斷中,以惡性骨肉瘤最常見,約占所有骨癌之36%,每年新診斷個案約60至65例,男女比例相當,且好發於青春期與年輕成人。 南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筠方表示,骨肉瘤建議外科手術切除,大範圍的手術切除邊緣以避免局部復發是很重要的,不過仍得依據患者癌細胞的轉移情形評估適宜的治療方式。 陳筠方說,以楊姓病患為例,癌細胞已經從頭部轉移至頸部、淋巴及肺部,無法藉由切除手術杜絕癌細胞擴散,因此以化療藥物紫杉醇注射,楊男經過幾次療程後,治療反應尚佳。而惡性骨肉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於患者預後相當重要,現在醫學技術進步,因為骨肉瘤而截肢的機率相對低。 陳筠方提醒,民眾可透過以下幾種方式自我檢測,如:身上有不明腫脹塊狀物且持續疼痛,疼痛部位已經影響到平常行動及運動功能,甚至不明原因骨折,身體疲倦、厭食、體重減輕等症狀,都可能與骨癌症的擴散和轉移部位有關,民眾應盡速就醫並由醫師診療進一步安排相關檢查。

Read More

晨起手腳力不從心 翁腦血管阻塞

中風的症狀可大可小,神經科醫師曾冠華呼籲民眾不可輕忽,尤其合併顱內大血管嚴重狹窄,若不早期處理可能有嚴重的併發症。(衛福部基隆醫院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日前一位年約70多歲的男性,早上起床發現自己左半邊的身體不太聽話,手、腳雖然還可以出力,但總覺得力不從心,事發突然,家屬趕緊將他送急診就醫,發現腦血管嚴重阻塞。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急診醫師問診時,伯伯說他的左手之前偶爾也會有這種無力感,但非常些微,所以沒放在心上,也沒有想要看醫生,為謹慎起見安排會診神經科專科醫師。病人雖然沒有相關病史及固定服用的藥物,電腦斷層報告也無出血,但症狀符合缺血性腦中風的表現,神經科醫師曾冠華建議病人住院觀察為宜;伯伯在急診經過治療後,症狀逐漸改善,原先執意回家休息就好,在醫師及家屬不斷勸說下,才願意住院觀察。 住院後安排腦部核磁共振檢查(MRI),結果顯示病人右大腦有多處微小的栓塞中風,但與輕微症狀相反的是,右頸動脈的血流訊號完全消失,右腦的血流全部由負責供應左腦的血管支援,整體大腦的功能可說是命懸一線。除此之外,經檢查亦發現病人其實有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壓,即俗稱的「三高」,卻從未藥物治療、控制及追蹤,加上長年抽菸習慣,才會造成右頸動脈粥狀硬化及嚴重阻塞。 綜整以上,曾冠華判斷造成病人右大腦多處微小栓塞的血栓來源可能來自於右頸動脈的阻塞處,經過5天的治療與觀察,包含三高的控制、戒菸、以及抗血栓治療(選用雙線抗血小板藥物),伯伯原有的症狀已緩解許多,也沒有出現新的神經學症狀,即出院返家休養。 衛福部基隆醫院表示,依據2022年衛生福利部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排名為第5位。中風通常會遺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失能之後遺症也是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不僅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更造成家庭沉重的經濟負擔。中風的症狀可大可小,神經科醫師曾冠華呼籲民眾不可輕忽,尤其合併顱內大血管嚴重狹窄,若不早期處理可能有嚴重的併發症。

Read More

菊池氏病 女小腿紫紅一年未退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指出,一名23歲罹患菊池氏病的女性,西醫治療雖獲得症狀緩解,但小腿皮膚呈紅紫色卻1年仍未消退,經中藥治療1個月後終治癒相關症狀,顯示中醫合併西醫治療所發揮的功效。 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主任張清貿與醫師洪慈瑩指出,菊池氏病是一種自限性壞死淋巴腺炎,好發族群以40歲以下成年女性占多數,女男比約為4:1,且病例多見於亞洲國家或亞裔人士,歐美國家則較少見。西元1972年,由菊池昌弘與藤本吉秀兩人於同年異地發表,其確切病因現仍未知。 菊池氏病臨床表現以頸部淋巴結腫大及發燒為主,且約有一半的病患會反覆發燒,約20%到32%的病人白血球數低下。西醫常規治療先以非固醇性抗發炎藥物來緩解疼痛、發燒等症狀,對於症狀較嚴重或持續不退的患者,可使用低劑量類固醇治療,或者使用高劑量類固醇合併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張清貿指出,在中醫學上,菊池氏病並沒有特定對應的病名,許多學者認為應屬於中醫學「痰毒」、「風溫」、「溫毒」之範疇。中醫認為此病大多是患者素體本虛,體表衛氣功能減弱時,外感風邪趁機入侵,入裡化熱,壅塞氣血,造成熱毒痰瘀蘊結,進一步阻滯經絡而形成頸部腫塊。 洪慈瑩指出表示,據病情演變,中醫辨證論治可分為初、中、後3期,分別依症投以不同的藥方,初期可見發熱症狀,且伴有頸部淋巴結腫大觸痛,宜以五味消毒飲來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中期發熱逐漸減輕,但出現傷津的表現,可用普濟消毒飲加滋陰潤燥、軟堅散結藥。後期之主要表現為邪去津傷,治宜養陰益氣生津為主,滌痰散結為輔,藥方則使用犀角地黃湯。 北榮傳統醫學部指出,一名23歲女性罹患菊池氏病,右側頸部腫痛、痛連肩部痠痛、伴隨發燒症狀,西醫治療後症狀緩解,但一個月後雙小腿至腳背皮膚發紅紫,持續將近1年仍未消退。病患赴北榮傳統醫學部中醫內科門診就診,開方以滋陰降火、清熱利溼為主,使用中藥治療1個月後,雙小腿至腳背皮膚發紅紫逐漸減退,且同時改善了便溏、白帶多等一系列下焦溼熱的症狀。 洪慈瑩表示,這一病例顯示菊池氏病之常規西醫治療如能合併中藥治療,能有效減緩患者的不適症狀,中醫與西醫可相輔相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