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港多功能倉庫西27號倉庫工程落成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基隆港西27號倉庫興建工程落成!臺灣港務公司基隆分公司積極發展港埠物流,斥資2.34億元於西27號碼頭興建多功能倉庫,該倉庫將經營存儲貨物,存儲未完成海關放行手續之進口及轉口貨物業務。 基隆港務分公司表示,基隆港西27號倉庫總樓地板面積5,690M2之一層倉庫,自2021年一月開工歷時兩年多,今年四日竣工並於同年九月中取得使用執照。 基隆港務分公司指出,基隆港近程發展計畫主要依循「北部海運貨物進出港」及「國際郵輪母港」之發展定位,規劃結合港區及周邊建設計劃,吸引廠商投資進駐。在西27庫倉棧設計上,結構系統為RC結構結合大跨距之韌性抗彎矩鋼構桁架系統,具結構之美。倉棧立面配合模矩尺度適當開口,提供自然採光,並將卸貨作業空間上方量體推出9M雨庇,兼具機能性與經濟性。建築立面以水泥面飾材及耐候塗料進行分割及排列,使倉庫外觀展現現代化風格,同時兼顧經費撙節及保養維護等重點需求。倉庫內水電管線採露明方式配置,講求易維護性;地坪部分,因倉棧作業之貨物、裝卸機具進出頻繁選擇止滑、耐磨及易維護清潔之金鋼砂地坪,以兼具使用效率並降低營運管理成本,建築物整體皆呈現出簡約且實用之質感。 該本倉庫未來將經營存儲貨物,存儲未完成海關放行手續之進口及轉口貨物業務,並於屋頂建置太陽能發電板,屋頂總面積4,530m2,可發電約986KW供倉庫自給自足,充分達到綠能環境永續發展國家政策,未來將持續結合地方建設,提供旅運及貨運等港埠設施,期開發國際物流,提升港埠競爭力。(附圖為基隆港西27號倉庫興建工程外觀及室內,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Read More

抗磷脂質症候群 她3年流產2次

醫師鄭宇洋表示,現透過檢查分析,醫師能針對準媽媽自體免疫情況及併發症風險進一步評估後續的預防治療,在預防控制下,也能幫助患者受孕、生產。(郭綜合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31歲的陳女於3年內接連兩次不明原因流產,經郭綜合醫院醫師診斷懷疑為抗磷脂質症候群,經檢查後果然發現陳女為抗磷脂質症候群患者,經醫師密切監控追蹤並配合治療,終於順利產下健康寶寶。郭綜合醫院醫檢師鄭宇洋提醒,抗磷脂抗體症候群須長期配合治療計畫才能有效控制,有生育計畫更要特別留意。 抗磷脂症候群是因自體免疫形成的抗磷脂抗體對身體所造成的病徵,具有發生血栓及妊娠併發症的風險,影響部位涵蓋腦部、肺臟、心臟等重要器官。血栓形成時可能在皮膚表面發現網狀青斑,若四肢末梢血管有血栓,甚至可能造成缺血性壞死。 據統計,國人抗磷脂症候群發生率約每10萬人2例,盛行率約每10萬人50例,且有逐年上升趨勢,其中女性的發生率為男姓的2至5倍,目前醫學研究認為抗磷脂症候群可能與女性荷爾蒙或內分泌變化、基因遺傳、環境等有關。而當人體產生對抗磷脂質之自體免疫現象時,經複合機制下可能導致一系列的發炎反應、血管病變、血栓、孕婦反覆性的早期流產或早產的現象。 鄭宇洋表示,現透過檢查分析,醫師能針對準媽媽自體免疫情況及併發症風險進一步評估後續的預防治療,在預防控制下,也能幫助患者受孕、生產。然而抗磷脂抗體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疾病,病人須長期配合醫師的處方與治療計畫,才能有效的控制。另外糖尿病、高血壓、抽菸、BMI過高等皆是抗磷脂質症候群患者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因子,也建議民眾定期健康檢查,並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維護健康生活品質。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珍集/〈解佩令〉 .台灣選舉

■子寧 兩岸兵凶勢危,而藍綠兩黨候選人竟一致聽從了外來指示:購武器/延兵役,作巷戰之準備;如何不令人憂心?! 一堆政客 蘿蔔白菜 選總統 無限感慨 說去說來 兩岸危 高明何在? 搶民調 盡足醜態 窮兵黷武 地雷最愛 徵兵卒 延役一載 所為何來? 搞清楚 切勿耍賴 戰爭和好 孰擁戴?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三間厝

■小草 時常縈繞的記憶,總在夜深人靜來敲門。似乎在問我是否忘了那段美好天倫的歲月五、六十年了,也難怪記憶會這麼不放心,老是來扣問提醒我,莫忘了那段有外公、舅舅們、舅媽們疼愛的幸福。 那幢房舍應該已經誕生得比五六十年還早了。母親出生之前就蓋的吧那個地是說甚麼理由來著,屋子不能重蓋。就因為這樣,每次想起外公家的廟前廣場庭院,兩棵三人合抱的大榕樹下,陰涼的一角,就是覆蓋著五舅家的廚房。 三間厝住著四位舅舅。五舅與小舅的房子面向廟埕,三舅四舅分配在另一面,沒有像廟埕那麼大的庭院。外婆在母親出嫁前就往生了;母親是長女,協理外公拉拔四位小弟。這四位舅舅都很好,逢年過節都會來接我與三姊去吃豐盛的供品。 外公分了財產給舅舅們,自己就輪伙尻。我們去了之後,就照四個舅舅每餐輪。那些舅媽們煮飯的廚房依舊在,只是招呼我吃飯的四位舅媽都先後往生了。不勝唏噓! 三舅與母親似乎比較親。載我去的腳踏車剛剛停好,三舅立刻抱起我猛親,或是坐在長板凳,拉住我的小手,笑咪咪問著:「有沒有被阿母打啊」我立刻翻起衣服下的一條條傷痕給他看。他就會抱著我,往廚房走去。 我時常回想起舅媽們煮飯的身影。可能是面向廟埕,進出五舅廚房比較頻繁,對五舅媽煮飯的記憶特別深。她不擅言詞,總是認真煮好,讓我與表弟妹們一起吃,她趕快洗鍋碗瓢盆。 如今,同樣的廚房,同樣的餐桌,同樣的木頭食物櫃,連地板都是當年堅實的泥土,拿鏟子烹調美味的是從越南遠嫁而來的表弟媳。她已能操持流利的國語和閩南語;她比五舅媽陽光,親切招待我的溫馨就與五舅媽一個樣。 這個五舅,是母親唯一在世的手足。高齡九十。還是一如當年的瘦瘦清癯。這次因為要去義竹參加同事母親的公祭。對於清早四五點開高速公路,心裡有些不踏實,就趁午後太陽精神飽滿的時候,獨自回去外公家借住一宿。冬天裡,下午兩三點的日頭,宛如最溫厚忠實的朋友來看你了。獨自坐屋簷下的舅舅,對於我出現,立刻問我:「剛從高雄來吃飯沒」晚餐時,拿出那些童年聽母親說過N遍娘家鄰居的雜談,五舅核對無誤後的欣喜,真是有人可以笑談往事的小確幸。 年幼時,舅媽哺育我這個小外甥女;如今,表弟媳還是這樣款待我,五舅還是這樣關照我,表弟開車帶我去找遠遠僻靜郊外村莊,問路人四次才找到的同事娘家公祭。我們各自在人海翻轉幾回,各自活出各人的模樣,不變的是那份外公的愛所孕育出的血緣之情。讓我懷念時淚潸潸。 這個表弟啊!曾經煮給我一頓非常感念的午餐。那是在高中時,嘉女通車都會經過三間厝。一個星期六中午,實在是太餓了,沒有回到東山就在三間厝下車,還是到了我最熟悉的五舅廚房。那天,只有表弟在。一點多了,表弟一看就知道我的來意。立刻翻箱倒櫃,努力想找食物給我吃,卻都找不到。最後,只翻出袋子底下的地瓜籤。他真的煮熟了地瓜籤,找出昨夜剩下的一小塊魚乾給我下飯。 表弟這餐飯,我永遠記在心頭。多年以後,也有過山珍海味。但是,難忘表弟蹲在灶前為我煮飯的模樣。這個冬日清晨,他又開車帶我去弔喪,像極了當年舅舅騎腳踏車載我。 感謝生命中的三間厝。

Read More

〈生活休閒〉全台唯一 猴硐貓公所

居高臨下的貓兒仿如在說整個猴硐都是友善的地盤。 給貓咪身分證、普查貓口、設醫療站……滿足各種所需 很多人知道猴硐是貓村,但可能不清楚當地也有全台唯一的貓公所。由台鐵區間車使用悠遊卡可以輕易來到猴硐,散步發現在地的咖啡小店,店主陳錫川和兒子,正一棒一棒接力傳承對地方美好的願景,以及對貓咪持久的關愛。小旅行的意外發現,往往是最精彩的部分。 文、圖/記者王超群 猴硐設有穿越鐵道的貓走道,幾何外形,設計新穎,避免貓兒發生意外。 進化照護能量 貓村創新構想 清晨七點四十一分由松山發車每日開行的區間車,行至汐科站後上班人潮散去,車廂出現週一上午的慵懶小時光。猴硐當地有兩大特點:煤礦和貓,缺一不可,煤礦有猴硐的過往;貓咪也許是猴硐的未來。 現在猴硐約有總數一百五十隻貓,想不到的是,當地有全台唯一的「貓公所籌備處」。年輕人朱文浚是唯一工作人員。兩年前他來到此,由一個對貓一無所知的門外漢,愛上照顧貓兒的成就感,因而留下扎根,成為典型貓奴。 年輕的朱文浚兩年前駐足於此,成為難得的貓公所員工。 「一直都有棄養」,朱文浚說,大小貓都收,為牠們結紮、打疫苗、施打晶片。目前貓公所內有八隻待領養的貓。 2021年4月當地為了要讓貓村照護能量進化,提供為街貓製作「身分證」、普查「貓戶口」、設醫療站等形式,滿足猴硐街貓所需各種服務,結合非營利組織團體設立貓公所;除了為在不同區域活動的貓咪設籍,製作身分證,植入晶片造冊,定期進行貓戶口普查,也提供貓咪保健醫療服務。 籌備處外牆以「瑞芳金」彩繪,呈現在地礦業文史元素,盼呈現貓村生活新美學,貓公所成立後,將結合不同志工協會成立巡守隊,加強貓村巡護,維護貓咪安全及杜絕棄養行為。動物保護防疫處在籌備處旁種植一大片貓咪喜愛的貓薄荷,營造動植物多元共融生態。 愛貓人士與貓的自然互動。 有趣的是,為打響「猴硐貓公所籌備處」名號,還特別舉辦第一屆貓所長命名活動。經過網友票選,為一隻可愛貓咪取了「硐鑼燒」名字,任命牠是第一任的所長。 整個猴硐貓村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而車站外專門興建一座幾何外型的貓走道,也是只有貓村才有的特殊待遇。隧道就是為防止貓兒經過鐵軌發生意外,所以走道內有貓飼料,也有爬高低的設計,相當貼心。 當地人說,貓兒吃太飽也不好,看到老鼠也不抓,老鼠見貓也不怕。   瑞三礦業公司紀念館內保存龐大的洗煤機器。 瑞三見證台灣選洗煤業歷史 小旅程最後的「瑞三礦業整煤廠」,讓我們看到猴硐的過往。陳錫川就說,早年這裡的空氣充滿汙染,河流也是髒的,是如今的遊客完全想像不了。 牆上依稀可見「產煤裕國」四個字,述說歷史。1934年「瑞三鑛業公司」創立後,「瑞三礦業整煤廠」就成了全台選洗煤運作發展的重要工廠。1970年代,瑞三的煤產量幾乎占全國一半,是當時台灣煤礦產業重要據點,也帶動了猴硐聚落發展。1990年後,隨著鐵路電氣化,燃煤也被石油取代,全台煤礦需求量銳減,瑞三整煤廠也不得不宣布停產。 現在紀念館保留了龐大的洗煤機具,隱約可以想像當時鎮日轟隆運轉的機械。在2019年,傾頹荒廢的廠房再次被打開。經過三年繁複的文資審查、挨家挨戶的訪談紀錄、複雜的結構設計施工,現在我們可以站在遺跡前,慢慢體會上一個時代的故事。   貓國宅的想法是在地人的創意,提供街貓遮風避雨。 陳錫川致力提升貓村質感 二一七咖啡的店主陳錫川是猴硐在地的地方發展意見領袖。學餐飲的兒子專業沖出的咖啡美味之外,遊走室內的貓兒和栩栩如生的石畫貓,吸引了不少遊客目光。 陳錫川自公職退下後回到家鄉,一心想提升貓村的質感和知名度。在他的構想中,未來應有獸醫師進駐的貓衛生所,如此就不必遠送瑞芳動物之家,能就近行醫。 對從小在猴硐長大的陳錫川來說,貓公所是很新鮮的地方特色。 此外,也要結合在地店家,有心愛貓人,共同設立貓國宅。也就是小幢幢小貓屋在適當的地點,讓室外的貓也有遮風避雨之處。由於退休前都市設計公職,陳錫川對猴硐也有美好的想像。他認為貓國宅就是藉由不同顏色、編號,使每隻貓兒都列冊有名號,甚至因為貓的地域性可以建立各自地盤,老有所終。 等到貓回到天家,村後會有一處貓神社,施行樹葬,在貓兒火化後,回歸大自然,也和貓村之前之後的所有到訪者永遠相伴。 在陳錫川店內的石畫貓,每隻都有特定的原型,不是憑空想像,他說「眼神最重要」,果然,出自他的業餘愛好,卻每顆石上的貓兒都讓人玩味甚久。 小咖啡館內店主別致的貓石畫,每畫都有原型。 陳錫川和兒子共同撐起二一七咖啡。但一談之下才知道他竟是在地大地主,步行所及的土地有大部分是他的先人遺產,這也使得他對在地公共事務有一定話語權。商家相互之間議定,彼此休息日可以相隔不同,不要重覆,這使得遊客到訪,天天都有好店家迎賓。  

Read More

夫/子接連病逝 68歲她重鬱症穿壽衣

奇美醫提供無侵入性、安全性高、副作用少之重覆經顱磁刺激術,適合難治型高齡憂鬱症。(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一位68歲婦女因丈夫、大兒子相繼病逝深受打擊,憂鬱更顯惡化,穿壽衣、不吃不喝,醫師診斷為重鬱症,開立抗鬱劑治療症狀漸緩,再安排重覆經顱磁刺激術(rTMS)2個療程,飲食、睡眠、社交逐漸恢復以往,病況穩定3個月後逐量減藥,目前定期回診追蹤。 奇美醫精神醫學部高齡精神醫學科主任高霈馨表示,依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中,全球約有3.8%人口(2.8億)受到重鬱症困擾,其中憂鬱症在60歲以上族群的盛行率約5.7%,需注意的是在所有神經、精神、物質使用疾患導致的失能中,憂鬱症占比最大。 高齡憂鬱症不僅會造成病人認知功能缺損、家庭角色功能減損、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及自殺風險上升;還會造成降低工作生產力引發家庭經濟困難的問題,並增加醫療保健成本。 高霈馨說,生物─心理─社會─生活型態模型,是憂鬱症治療相當重要的整合方式,抗鬱劑治療具有充分的臨床實證能改善憂鬱症,然在高齡族群抗鬱劑的使用,造成的副作用有時更甚於成年族群,例如低血鈉。高齡憂鬱症對藥物的治療反應也比較差,要達到療效也需耗時更久。 另,長者亦多合併有內外科疾病,併用多線藥物使得抗鬱劑治療更為複雜。而非藥物治療雖然選項眾多,但往往面臨費用、醫療人力缺乏的窘境。 高霈馨表示,rTMS是經由快速的電流改變而產生感應磁場,對腦中特定區域發出強力但短暫的磁性脈衝,引發微量的電流刺激大腦神經元。分別於2008及2018年得到美國FDA及台灣衛福部認證,用於治療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重度憂鬱症病人。 高霈馨表示,憂鬱症若於治療中半途而廢,易復發且加重病程,因此適當而完整的治療更是重要,奇美醫精神醫學部進行rTMS治療流程已臻成熟,且納入高齡憂鬱症整合治療計畫,對有需要的長者更能提供全面的治療選擇。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嘉藥善盡社會責任 推動USR在地深耕

二仁溪流域現況解說與培植在地環境深化教育施行。  USR計畫成果 獲得最佳人氣獎 嘉南藥理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團隊參加「2023 USR社會參與跨校共學南區聯展」,從60個主題展、89個參展攤位中脫穎而出,以「嘉藥攜手阿蓮:賦能偏鄉社區x築夢幸福家園」及「永續安南環境生態與綠色產業」計畫,榮獲最佳人氣獎,充分展現計畫特色,讓USR計畫不只是走入偏鄉的專業實踐,多年來深耕服務地方的堅持與努力,更獲社會大眾認同。 近年來,嘉藥積極配合教育部推動大學USR計畫,優秀表現獲教育部肯定,2023年獲得第三期計畫,近2千萬補助,嘉南藥理大學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透過學校3大學院的專業人才結合地方資源,為在地關懷、健康促進與食品安全、永續環境及產業鏈結與經濟永續為主要關鍵議題,導入樂活服務科技化、支援技術特色化、研究成果商品化、環境永續生活化的具體績效,並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和ESG指標指標,朝向永續經營的目標邁進。   餐旅系、社工系學生與社區志工合作製備料理進行供餐。  攜手阿蓮 為偏鄉築幸福家園 嘉藥攜手阿蓮:賦能偏鄉社區x築夢幸福家園計畫團隊,建構「社區照顧雲端服務平台」,籌組社區照顧專業服務團隊,並鏈結衛生福利部所推行的「健康存摺」,讓偏鄉醫療不足地區的長輩享有遠距健康照顧服務資源,藉以強化初級預防的目的。 此外,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及學校休閒系及推拿技術士證照班學生,前往高雄市阿蓮區、田寮區與社區長輩分享「經絡舒壓與穴位按摩」及「中藥膳食療法」等衛教資訊;結合高雄市驗光師公會、樹人醫護管理學校,還有學校USR微學程學生提供阿蓮區藥事與營養諮詢服務及口腔與視光保健宣導,讓社區民眾能就近於得到多樣的實體健康照顧服務。 結合營養系師生、醫院與業界營養師等畢業校友對偏鄉社區長輩進行疾病與營養教育宣導,搭配餐旅系師生依照銀髮族營養需求調配菜單烹飪,為社區長輩準備營養滿分、色香味俱全的菜餚。高福系師生透過社區總體營造、銀髮產業創新創意與實作課程,領導學生進入台南市關廟區辦理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系列體適能健康促進活動,延緩長輩肌力衰退。 食品系師生修讀即食餐食開發實務課程,為社區長輩設計開發系列介護食品,也獲得食品工業研究所之銀髮友善食品商標認證,在阿蓮里長黃靖娟陪同下,嘉藥師生走入鄰里關懷獨居長輩,以「容易咀嚼、牙齦咀嚼、舌頭壓碎、無需咀嚼」四類飲食質地分級,教導長輩找到適合自己飲食的食物,並贈送「即時調理包─銀養粥」。 透過「優化偏鄉照顧資源」、「銀髮多元健康促進」與「友善食品營養加持」3個推動方向,一同投入社區福利化之推動,發揮共學共長之協力精神,據以培育樂活創新服務專業人才,加速推動樂活創新服務產業,促使偏鄉獲得最基本的生活支援、養生保健與休閒育樂,提供偏鄉再造或地方創生發展機會,刻劃出健康平等的生活模式,與描繪出幸福家園的願景。   安南環境教育學堂~永續校園與環保產業體驗營參訪台江國家公園。  安南環境小學堂 環保教育從小做起 「永續安南環境生態與綠色產業計畫」,為營造低碳永續幸福社區、推動在地產業綠色發展及環境議題融入教育,辦理了「安南環境教育學堂~永續校園與環保產業體驗營」,透過生動有趣的遊戲方式,以水資源教育出發,教導學童認識水資源與環境的關聯,學習如何進行水質檢驗,了解不同水來源的酸鹼值及日常生活清潔用品的選擇,加深學童對水資源與環境的認識,增進學童對環境知識的了解,關懷環境珍惜水資源,從小一起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安南環境教育學堂~永續校園與環保產業體驗營」也帶領學童參訪台南市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包含藏金閣、南區氣象中心及台江國家公園,體驗各設施場所的特色環教課程。 嘉藥環境永續暨休閒學院院長劉瑞美表示,透過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的支持,邀請在地夥伴學童來校參加以水環境教育為主軸的體驗課程,藉由教師、大學生與小學生的互動,用淺顯易懂的行動探索與動手體驗引領學童認識水環境,增加對水環境的好奇心,進而從小關懷並珍惜水環境,實踐節水活動,大學生也能將課堂所學實際運用到生活中,學習團隊合作、發揮團隊精神,為大、小孩子留下一個難忘的課程體驗。   青銀共學─酪梨鹽可頌烘焙營。  大內藥營愛樂活 攜手青銀打造幸福鄉 嘉南藥理大學USR計畫-「青銀共生~活酪大內樂居地」,與大內環湖社區結下深深的緣分,特別組成藥事服務、專業營養、在地特產創新、環境永續、及地方照顧團隊,為大內社區提供最完善的幫助及實踐,並結合嘉藥樂齡大學學員與社區長輩相互關心與照顧,以實踐老老照顧模式。 計畫團隊成員林清宮副教授與孫靖玲助理教授攜手樂咖田庄農場小農為了將農特產加值產品推廣給更多人知道,開發了酪梨新吃法,從酪梨蛋糕杯、酪梨果凍杯、酪梨鹽可頌到今年的「酪鬆餅」,將酪梨加入油皮裡,減少油皮中奶油使用量,烘烤出來的酪鬆餅不僅美味又營養,吃在嘴裡能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感。 嘉藥攜手樂齡長輩手作點心推廣在地農特產品。  二仁溪流域翻轉策略 啟動南方聚落軸線復興力量 嘉南藥理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團隊「二仁溪流域後現代城鎮漣漪翻轉策略:逆勢啟動南方聚落軸線復興力量」計畫,係以健康關懷、活化觀光及環境永續為核心,以提升社區高齡者健康關懷促進、精進商圈創造就業契機、觀光帶動社區發展計劃、環境教育落實扎根與低碳社區輔導認證等為主要目標。 該計畫於各實踐場域,分行逐次落實既定成效。在健康關懷方面,係採青銀共學方式,促使學生發現社區長者健康問題,同時學習健康促進知識。在地方發展方面,導入數位科技概念,透過影片拍攝與企劃競賽等方式,宣傳灣裡社區商家文化。在環境教育方面,有效整合在地民間團體組織,建立多面向生態關懷人力架構,完成環境教育教材教案及環境教育課課程活動,具體了解生活周遭環境生態及社區文化樣貌。 計畫總主持人許桂樹教授表示,透過系列性之執行活動策劃,結合師生專長與社區民眾力量,共同活絡社區、翻轉成長。計畫初始將以灣裡地區為關鍵啟動場域,未來期將各項既有成效,全面擴大至二仁溪流域鄰近社區,達到二仁溪流域全線翻轉之最高目標,貫徹實踐大學社會責任計畫。   幼保系與生活系師生帶領舉辦親子認識芝麻香─體驗活動。  西港風‧敘事雲 共創西港優質生活圈 嘉南藥理大學因執行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西港風‧敘事雲」,基於學校「健康、關懷」的辦學特色,與落實關懷在地族群之理念,以台南市西港區為社會責任實踐場域,藉由「在地關懷樂活健康」、「食農教育產品加值」及「地方文化科技創生」等三項子計畫落實推展總計畫,並融入學校教育之問題導向學習、跨域實務專題及自主學習等課程,持續推動計畫執行活動。 該校藥理學院王四切院長及社會工作系溫如慧老師帶領學生,與當地社區發展協會合作執行銀髮健康樂活活動,藉由在地水族陣文化,使用音樂照顧帶動西港社區長者認識健康促進及自我保健之重要性。 為推廣在地特產─芝麻與麻油,由智慧生活學院薛雅明院長及陳品晟副院長帶領餐飲系、生活系透過特色餐飲開發,幼保系學生開發食農教育教材並結合當地農特產品之實務舉辦農作體驗活動,協助開發西港地區農特產品的附加價值,並提升產品競爭力。 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系郭珮君老師及觀光事業管理系戴文惠老師整合當地歷史悠久支廟宇、古厝及當地耆老故事等文化資源,藉由培育故事創作與訪談及深度遊程設計等人才,藉由數位導覽與行銷的概念,推廣在地特色,藉此提升西港區觀光旅遊曝光的機會,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進而強化實踐場域之永續經營。 嘉南藥理大學校長錢紀銘表示,該校USR計畫以「在地連結」、「人才培育」與「永續發展」為核心,引導大學以人為本,從在地需求出發,期讓大學的功能不僅是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更要將知識傳遞給社會大眾,帶動所在地區的繁榮與發展,推動社會永續向前。 副校長張翊峰表示,嘉藥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深耕地方服務,未來可透過以往成功經驗複製,整合跨校連結及跨域合作,將資源向外擴散。該校目前有藥食粧安、智慧健康、資源永續利用等技術,並驅動技術創新加值,希望將這些技術落實在未來深耕計畫,透過學校資源串接,落實大學社會責任,為地方盡一份心力。

Read More

全身沒力不愛出門 翁檢出帕金森症

醫師林映藍鼓勵病友,帕金森氏症若能早期診斷並用藥控制,可減緩退化速度。(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69歲游先生,平時生活習慣良好且偶爾會出門運動。最近感到全身越來越沒力氣,變得不愛出門,家人的勸說前往長安醫院求診。電腦斷層掃描及詳細的神經理學檢查,醫師確診罹患早期帕金森氏症。接受藥物治療後,游先生在下一次回診時精神好了許多,因為感覺身體較有力氣了,更願意出門走走了。 神經內科醫師林映藍表示,問診過程中發現伯伯的手腳其實是有力的,只是明顯肢體較為僵硬不靈活,走路有些踏不出去、容易小碎步,而且伴有表情減少(俗稱撲克臉)的症狀,這些症狀綜合起來偏向帕金森微兆。儘管游先生沒有手抖的症狀,經過腦部掃描後,確認早期帕金森的變化。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緩慢發展的神經系統疾病,往往需要數年或甚至10年以上才能被診斷。患者和家屬常常將其視為正常的年齡退化,未及早就醫。 根據統計,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神經退化疾病,全台確診的人數每年成長2千多人。 帕金森氏症最重要的3大症狀為動作緩慢、僵硬及顫抖;約3成的早期帕金森患者不會表現出手抖的症狀,需要神經科醫師進行詳細評估,可以盡早做出合宜的判斷。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嗅覺減退、常做惡夢大喊大叫、長期嚴重便秘、情緒起伏不定、倦怠與嗜睡狀況明顯等5大問題,提高警覺,可能是帕金森氏症的發病警訊。 林映藍鼓勵病友,帕金森氏症目前不能完全治癒,若能早期診斷並用藥控制,可減慢退化速度,恢復正常生活,是最重要的。

Read More

〈中華副刊〉秋葉靜美

■倪濤 一陣秋風吹起,耳畔瑟瑟作響,晃晃悠悠的葉子撲棱棱地閃動著,如斑斕的蝶兒一片片的從眼前掠過。有的輕撫臉龐滑然而過,有的不偏不倚地落在頭頂,有的在眼前調皮的閃爍著依舊是紅黃的色彩,令我的眼前一亮。 清早出門,院子裏道路上,以及路兩旁都鋪滿了落葉,厚厚的,軟軟的,像是一片厚實的地毯,但是踩上去並沒有纏纏綿綿的感覺,而是伴隨著沙沙的柔韌勁。那些葉子還沒有完全枯萎,被雨水敲打後,帶著秋意不捨地離開了枝幹,隨意飄灑在大街上、路上和院子裏,點綴著秋景。 歲月如梭,朝陽在眼前升起時,帶著燦爛。瞬間,夕陽卻在不經意中又開始滑落,恰如滿目落葉,使我看到了生命與太陽升落一般在炫舞。而日子就好像這落葉一般,春的意味還沒有品嘗完,已然到了秋末。那綠經歷了青翠、墨染,霜紅後,就枯竭了,正是「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許多色彩其實就是在不經意間相互轉換著,也恰似我們的過往一般。 每個季節裏都會感慨一些名堂出來,就好似那些名人們面對著秋風而感慨一般,我手摸微白的雙鬢也在感慨。我寧願飛葉落舞的日子就是昨天,我挽留不住春時,卻奢侈地想挽留住秋,心情毅然地像灑脫的落葉一般豪爽。但是秋風猛烈地吹起,瞬間就會將北京的秋吹得乾乾淨淨,我的俠氣留存到了冬日,顯得那樣蒼白。 腳踩在落葉上,邊感慨邊漫步向小路行去,卻意外地發現,這裏的枝條依然茂盛,霜染草林,那葉子仿佛與枝條相約了一般,還沒有離去,唱響著秋日的絢麗之音。書寫秋韻很容易帶些感傷,而這裏的滿目霜紅,卻帶給了我無限的欣喜與希望。紅色的確充滿了喜慶與歡快,當我碰觸到這些秋紅時,心情立即大好,正是:樹樹秋色,紅爽日朗,心舒暢。 前幾日,一位從南方回來的好友對我說,她最喜歡北方的秋,只可惜,那秋太短,好幾次擦肩而過都沒有好好看清晰了,留存在記憶裏的全是兒時的景象。她很懷念小時候用黃黃的大楊樹葉子拔根,與兒伴兒們較真的情景;懷念用紅紅的楓樹葉做成標本夾在書中當書簽,一翻開書,裏面散發出葉子的清香氣,令人難忘;尤其是一聞到燒樹葉子的味道就知道已到深秋了,那煙總是在遠處嫋嫋升起,孩子們都會跑去添把葉子助興。我笑著看向她,又看看落滿地上大大的楊樹葉子說,現在你照樣可以拔根,也照樣可以去取些紅楓葉做書籤,不過燒樹葉子現在卻……我的話戛然而止。她聽了我的話,和我相視了一會兒,突然,我們倆個一起迸發出哈哈的大笑聲,笑到最後居然直不起腰來,我想葉子聽了也是會笑的。 北方的落葉可以說也是四季中一個著名的景致,那飄灑飛舞的葉子絕對令你看到後會著迷,秋季在走完最後一程時,總會讓我們在風兒中回味無窮。

Read More

擬真醫學10週年會 專家匯聚

運用假人模擬各項醫療過程,讓醫護人員有更好的實習機會。(台灣擬真醫學教育學會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灣擬真醫學教育學會19日舉辦成立10週年年會,會中匯聚各領域擬真教育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擬真教育的應用和未來發展趨勢,分享寶貴的實踐經驗,進行深度交流,為推動擬真教育領域的發展,提升醫療品質和病人安全共同努力。 擬真醫學教育學會表示,專科護理師的執業內容與專業角色功能也日益受到重視,今年也首度舉辦專科護理師及護理師醫療合作擬真情境競賽,吸引來自全國各醫院超過15支以上的隊伍、近50件高品質教學成果作品參賽,期能刺激跨職類合作,提升專業成長、團隊合作以及個人自信心,同時創造安全而友善的醫療環境,提高醫療職場的專業標準,降低離職率、增加留任率,打造更加穩固的醫療團隊。 擬真醫學教育學會理事長楊盈盈表示,台灣擬真醫學教育學會成立10年以來,致力於提升醫療品質和病人安全。透過高品質的擬真訓練課程,培養有能力的教師群,並進行跨領域醫療專業人員的培訓,為學員提供前所未有的實踐機會,協助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中磨練技能,並提高臨床思考能力。學會也積極與台灣各相關醫學會合作,推動舉辦學術活動、研討會,建立分享平台或發行刊物,為國家政策實踐和國際擬真醫學教育接軌不懈努力,造福病人及提高醫療品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