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與台糖長榮酒店攜手舉辦關懷餐會 300人暖心相聚

台南市長黃偉哲(左)頒發感謝狀,並由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吳景明(右)代表接受。(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近年疫情衝擊,通膨、不景氣等因素影響,社福吹起募款寒冬,適逢農曆新年來臨,為傳遞社會溫暖,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與台糖長榮酒店、台糖公司攜手,邀請台南地區低收入戶、伊甸、罕見疾病基金會、佑明視障協進會等17間公益團體超過300人參加,於23日於台糖長榮酒店舉辦「寒冬歡聚樂龍龍、溫暖回味愛永續-慈善關懷餐會」,用實際行動給予關懷。台南市長黃偉哲、社會局局長盧禹璁、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吳景明、台糖公司副總經理黃進良,以及台糖長榮酒店鄭東波總經理等均出席參加。 活動一開始由台南P.P.薩克斯風樂團帶來精采開場,還有長榮大學國際非洲學生演唱歌曲,大頭泡泡哥哥表演團隊進行魔術表演、炒熱氣氛,以及琵琶彈奏表演,讓與會民眾露出開心笑容。當酒店端出台式佛跳牆、蒸石斑、豬小排、烏參鮑魚等豐盛菜餚時,再次感受滿滿誠意,餐會結束更致贈每人一份杯子蛋糕當伴手禮,留下快樂圓滿的回憶。 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許多社福團體一直默默的在台南市各角落服務弱勢族群,需要民間及企業伸出援手,感謝張榮發慈善基金會,還有台糖長榮酒店熱心公益,雖然外面有強烈寒流,但讓我們內心倍感溫暖。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攜手台糖長榮酒店舉辦公益餐會。(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提供)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吳景明表示,疫情衝擊經濟,社福團體反應捐款下滑,基金會希望為弱勢族群帶來溫暖與支持,所以舉辦圍爐送暖餐會,希望?磚引玉,鼓勵各界共襄盛舉,一起成為照亮社會角落的一道光。台糖長榮酒店總經理鄭東波說,適逢酒店成立20周年,圍爐餐會也已邁向第十年,酒店將持續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實際關心社區鄰里的獨居長輩、急難、弱勢家庭、低收入戶,給予生命尊嚴和接納關懷,展現長期深耕回饋社會之初衷。 美善基金會執行長吳道遠神父表示,感謝基金會及台糖長榮酒店伸出溫暖的手,讓身障民眾感受寒冬中的暖流。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與台糖長榮酒店攜手,以酒店品牌資源為平台,合作舉辦各種公益活動、講座,包含今年3月底的「畫出想望邁向自立」活動,邀請民眾投票美善基金會於酒店二樓展出的畫作,也呼籲企業民眾一起加入公益行列,持續散播溫暖與關懷到社會的每個角落。

Read More

打擊高血脂 先控制壞膽固醇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高憲立醫師(左起)、台灣動脈硬化暨血管病醫學會理事長劉言彬、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醫師聯手提醒,勿輕忽高血脂致病風險,應致力低密度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低於55mg/dL達標率。(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公布2022年台灣十大死因,其中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皆與高血脂症息息相關。醫師提醒,台灣心血管死亡率顯著高於日本和韓國,若單純使用口服藥物治療達標率仍不理想,建議能考慮合併針劑藥物治療。 國健署2017-2020年的調查顯示,18歲以上國人高達27%的人患有高血壓,11%有高血糖,而高血脂的比例更是高達26%,這些「三高」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是一般人的1.43至1.78倍。 台灣動脈硬化暨血管病醫學會理事長劉言彬指出,三高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高血脂」,由於其症狀不明顯,且難以自我量測,造成患者在疾病防治上更加困難。 打擊高血脂,首要控制低密度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高憲立醫師表示,在治療指引上,目前國際間有多套指引,台灣已與國際接軌,將高風險患者的治療目標設定為低於55mg/dL。 高憲立指出,國內臨床與亞太地區的研究顯示,即使在藥物治療下,台灣心血管患者中有近五成(46%)仍高於100mg/dL,而高風險患者的控制達標比例僅有22%。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醫師也提出警訊,心血管疾病風險以10年為期,台灣心血管死亡率顯著高於日本和韓國,若單純使用口服藥物治療後的LDL-C達標率仍不理想,目前最新國外研究發現,合併使用口服和針劑藥物治療可增加LDL-C達標率,一旦達標後,殘餘的致病風險也可降低。

Read More

北市童寒假塗氟 聯醫加開週六診次

預防蛀牙大作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即起在寒假期間舉辦6-12歲學齡兒童免費塗氟活動。(北市聯醫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預防蛀牙大作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即起在寒假期間舉辦6-12歲學齡兒童免費塗氟活動,並加開週六診次,活動僅限北市市民,不需繳交掛號費,敬請家長把握機會,共同守護寶貝的口腔健康。 北市聯醫口腔醫學部主任李雅玲表示,齲齒是學童罹患率最高的口腔疾病。根據衛福部的調查顯示,一般2-3歲的小朋友蛀牙率約31%,到了6歲時蛀牙率增加到79%,而患有身心障礙或發展遲緩的小朋友則因不懂刷牙技巧,蛀牙率更可高達約95%。 在寒暑假期間,兒童容易接觸較多甜食,此時若未做好口腔照護,則恐更容易罹患蛀牙。而蛀牙的成因,主要可分為牙齒、細菌、食物和時間等4大因素。塗氟可以增加牙齒對酸的抵抗力,並可抑制細菌生長和新陳代謝,達到預防蛀牙目的,就像是為牙齒穿上防彈衣,可以減少發生蛀牙機會。 學齡兒童牙齒表面局部塗氟是目前有效的預防蛀牙方法之一。每半年1次的牙齒塗氟、正確的刷牙方式、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及飲食習慣,就能有效的預防蛀牙產生。 為了使塗氟達到最好的防齲效果,李雅玲建議,學童應在塗氟之前先將牙齒刷乾淨,若有蛀牙則應先治療完畢再塗氟,以達到最好的防齲效果。 免費塗氟活動期間為自1月22日起至2月2日止,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11時30分、下午13時30分至16時;各院區(和平婦幼、中興、陽明、忠孝、仁愛)同步實施;為服務市民,另於1月27日週六上午,在和平、婦幼以及仁愛院區均可進行免費塗氟活動。

Read More

腦內置電極刺激丘腦下核 減緩巴金森氏症

57歲的龐小姐罹患巴金森症,經三總神經外科醫師曾冠穎執行腦部深層置入電極手術,現已恢復自理生活能力。(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57歲龐小姐罹患巴金森氏症且退化快速,四肢顫抖已無法自理生活,經三總於她的腦中置入電極刺激丘腦下核,龐小姐手術後迅速恢復,她說「感覺好似重生,又可以再打毛衣了」,三總神經外科醫師曾冠穎表示,近5年來三總已成功完成類似手術40例。 曾冠穎指出,巴金森氏病是僅次於失智症第2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是因為腦部黑質區域的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而造成顫抖、僵硬、步態異常等動作障礙。然而,在臨床上巴金森氏症罹病初期並不是一個容易診斷出來的疾病,因為它所表現的症狀與老人退化極為相似,患者往往到病程較為嚴重時,才來醫院就診。 曾冠穎表示,巴金森氏症病患,需增加腦內多巴胺或是改善巴金森症狀的藥物。但隨著病情的進展,此時這些藥物會引起一些行動不良的副作用如異動症。以及左旋多巴胺經長時間服用後,並不再具有最初時的療效,而產生時能控制,時而惡化失去正常活動能力的交替反應。 三總表示,腦深部電極刺激術,可舒緩巴金森氏症患者所產生的動作遲緩、失調、肌肉僵硬或顫抖之症狀,亦可明顯降低上述藥物產生動作失能之副作用,這是非常複雜及精細的手術。三軍總醫院引進最新一代無框立體定位系統,可提高置入電極之提高精準度與患者的舒適度。 曾冠穎表示,手術分為兩部分,第1是在麻醉情況下完成開腦手術,將電極置入腦深層之丘腦下核區,第2部分則是在病人清醒中進行電極位置及放電強弱之調整。大部分患者術後復原速度很快,1週後病患即可出院,並回到正常生活,口服藥物也大幅減少。 57歲的龐小姐表示,3年前發病時是發現自己常想吐、有便秘的狀況,再後來是手一直抖,無法處理生活大小事,雖然有用藥物治療,但漸漸失去控制,由於腦部退化很快,決定不等健保給付,花141萬元自費進行腦內深部電極刺激術治療,術後恢復十分良好。

Read More

〈中華文薈〉伏流與二泉

■宇文正 高中地理讀到中國西南部的石灰岩地形,課本上出現一個陌生名詞「伏流」,把我從昏昏欲睡裡喚醒。老師大致是這樣描述的:在石灰岩地形分布地區,雨水或者地下水長時期的溶解侵蝕,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特徵。有時地面上的河流,中途忽然流入岩洞,在地下流動,便形成「伏流」。伏流流經一段距離後,也可能以泉水的形式重新露出地表。 我的腦子在文學路途上,歷經長年的思索、閱讀、感受,早已刻成千溝萬壑。而有一道伏流,不知自何年何月,靜靜地流入了岩洞,在地下緩緩流淌。那是詩。2020年我出版了第一部詩集《我是最纖巧的容器承載今天的雲》。那些詩,如泉水湧出。 我曾這樣描繪這道伏流: 散步 讓心肺交換新鮮空氣 收集華麗的鞘翅、鷹的剪影 也許就能繪製風從琴弦縫隙通過的  形狀 顫抖的葉子 被刑克的這一個秋天 以及露珠 究竟帶著什麼一起凝固 ──〈關於忽然寫小詩〉 詩集付梓後,我心想,書寫小說散文多年,能有一本詩集留念,真是無憾了,也許不會再有第二本了。 ‧ 我一直喜愛中國古典音樂,敲過揚琴,也做過國樂記者,若要問我最喜歡的樂器,還是二胡。揚琴音色清揚,歡快時如飛珠濺玉,也許更接近我明朗的天性。琵琶能文能武,圓潤、沉鬱,甚而殺伐皆能表達;古琴悠遠沉吟,這兩者是在其他民族中難有可比擬的獨特樂器。也愛竹笛,對於自然的歌詠描摩,是竹笛的拿手戲。巴烏最特別了,我第一次聽到有人以巴烏演奏〈漁歌〉,灑脫的漁樵之心,我竟聽得淚流滿面,以為是前世的召喚。然而真若只能選擇一項樂器,最愛的大概還是二胡,它與人的聲腔接近,我以為最貼近靈魂的節律。 名曲〈二泉映月〉是欣賞二胡的必修。樂曲如水墨淡筆勾勒古典中國的田園夜色,力度時而強,時而弱,在強弱反覆的變幻中譜寫深沉的人生況味。作者阿炳原稱呼它〈依心曲〉,或是〈自來腔〉。我年少時聽聞〈二泉〉錄製時的軼事非常神往。學者楊蔭柳為民間音樂家阿炳錄音,但是錄音帶不夠了,樂曲就停止下來,停止在那一聲輕顫的長音。後來,每一次聽完那一聲末尾的長音,我便自動在心底輕吟這樂曲初始的引子,那短短的六個音,啦唆啦發咪蕊──是一個新的輪迴。〈二泉〉可以永無止境的演奏,結束,也是開始,真使我心動不已。 這部詩集若依創作時間,第一首應是〈這一季沒有野薑花〉。我坐在辦公桌前,忽而恍然在火車車廂中,一把溼漉漉新鮮的野薑花出現在意識裡,我莫名地在電腦前飛快描繪了腦海裡的畫面: 瑜雯(小路攝影) 那是一個古老的火車站 售票小木窗口排著三兩個人 你從門外的光裡走進來手上抱著一  大把野薑花 我不知道我們為什麼出現在這個火  車站 這是哪裡 我好像並沒有心思等待什麼人 準備要到哪裡去 只是在人生沒什麼意思的煩躁裡忽  然看見你 沾著露珠或是雨水 又或者根本是從小河撈上來的一大  把新鮮野薑花 你從哪弄來的啊? 火車移動了 我在火車裡一直在火車裡 在第一本詩集出版若干個月之後,這一首詩如泉水般湧了出來。結束,也是開始。我以為第一本詩集,是創作生涯意外的插曲。詩的伏流竟能再度湧出,我充滿感謝。 海水漲滿我的雙眼(封面) 當我們談論貓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你的咪是太陽神的跟班 而你是咪的跟班 他走過的地方卑微的東西都有了尊嚴 落葉枯木鐵皮屋尋人啟事小七招牌 你跟著咪的眼睛看見菩提樹斲傷的枝幹 它的肌脈骨骼 看見春天的小葉欖仁 枝梢生出翠綠蝴蝶 你看到結構的音樂 幾何級數 站在那裡覺得被賜福 你說,錯過了青春 要把餘生當作青春 我的貓兒趴在柔軟小窩捲成貝果比斯吉芒果奶昔 我想咬一口深深吸一口 凝望深邃的眼瞳:你在想什麼? 高高站在冰箱頂上看我處理民生之事 在落地窗前對飛過的小鳥叫囂 對靜靜趴在玻璃上的蛾張牙舞爪 然後,把自己坐成一尊沙彌 我的貓兒總守著窗 他們是雲的跟班 我是他們的跟班 早上那朵雲不告而別了 陽光太熾烈太燦爛啊 我說小貓 我在夢裡上傳微涼的風 文字寫在流行雜誌頁面上 黃葉 皮靴 紅色酢漿草 秋天就這樣到來了 我豢養的夢中之貓輕輕 翻身 在那位恍如前世的臉友留言處 點擊 一個驚訝表情 他寫道: 請記得我 如果妳在春天裡醒來 答案 小貓不斷偷走我的眼鏡布 至今不知道那些小布藏在哪兒 貓拿去擦拭那片牠經常眺望湖光的 窗 天空 雲走過的痕跡 老鷹煽動的氣流 貼在玻璃上蛾的雙翅? 小貓小貓 那一片片綿軟的薄絹 是否藏在你隱密的小窩 用來擦亮這一個深冬的夢境? 信念 我知道自己何時最無情 對世界憤怒 也知道自己最柔和 寬容 瞇起會笑的眼睛 那時刻 我們重逢吧 看一盆開了半年而不凋萎的蘭花 小貓自動來讓我抱抱 找到一本遺失良久的絕版詩集 鏡子裡看自己氣色好好 忽然很想唱年少時的歌 這一天我們重逢吧 但這一天你喜悅 平靜嗎 好似昨天我才對未來絕望 喔,我們也許永不重聚 要怎樣看見月球的另一面 如果我們聽著同一聲暮鼓 晨鐘 還會不會一樣心跳 在安靜午夜聆聽霍洛維茲夢幻曲 一樣泫然 我想念你和我們曾相信 比萬有引力 行星運動定律 更明確的 那些我們永不需說出口的承諾 對人世間 如果我還能相信 噓 有沒有某個瞬間 你覺得一切索然? 把臉深深深深埋進貓毛裡 牠疑惑地看你一眼 重新把自己捲好 把眼前這個人甩掉 冷氣輕輕輕輕降落 在牠柔細的毛尖上 微微顫動 那是冷氣存在的意義 至於貓存在的意義? 牠把自己深深深深埋進貓毛裡 李文正簡介    2023文藝雅集 宇文正,本名鄭瑜雯,美國南加大東亞語言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現任聯合報副刊組主任。著有詩集《我是最纖巧的容器承載今天的雲》、《海水漲滿我的雙眼》;小說集《台北卡農》、《微鹽年代‧微糖年代》;散文集《那些人住在我心中》、《庖廚食光》、《文字手藝人:一位副刊主編的知見苦樂》、《我們的歌──五年級點唱機》及傳記、童書等二十餘種。

Read More

視茫茫有黑影 竟是眼中風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近期冬季溫差變化大,眼中風發生機率跟著增加!患有高血壓的57歲吳姓婦人,月前早上起床後,感覺右眼看出去比左眼模糊,由於沒有疼痛與其他症狀,她不以為意,直到日前視力模糊仍沒有改善,甚至右眼看東西中間有黑影,經到恩主公醫院眼科就醫,檢查發現罹患視網膜靜脈阻塞,也就是俗稱的「眼中風」,同時併發黃斑部水腫,幸即時治療目前視力也逐漸恢復。 眼中風是指視網膜靜脈阻塞引起的病變及視力障礙,原因可能是血栓阻塞,或動脈壓迫視網膜靜脈,導致血液無法回流。恩主公醫院眼科醫師陳彥晟表示,患者通常會有突發性、無痛的單邊眼睛視力下降,部分人可能會因血栓溶解而自行好轉,但一部分患者會因為症狀輕微而容易拖延就醫,經常是併發其他症狀才警覺就醫治療,此時對治療後的恢復程度會有很大的影響。 眼中風不會直接導致失明,而是後續的併發症會間接使視力越來越差;陳彥晟指出,眼中風發生後,由於靜脈阻塞導致視網膜缺血,會促使視網膜長出新血管去補償缺血的地方,但這些新生的血管大多較脆弱,當血管滲漏時會造成黃斑部水腫、血管破裂會使玻璃體出血,也有案例是新生血管長在眼前房排水出口附近,導致房水無法排出,眼壓升高併發青光眼,或是視網膜新生血管纖維化,收縮拉扯使視網膜剝離,導致視力大幅減退。 陳彥晟表示,近期冬季溫差變化大,眼中風發生機率也跟著增加,與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病人相似,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抽菸、肥胖、曾經中風及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周邊靜脈疾病者都屬於眼中風高風險族群。 眼中風治療成效會根據血管阻塞位置、缺血程度、併發症之有無而不同,若民眾發現突然單眼無痛性視力模糊,應盡快就醫檢查;若為缺血性的眼中風,因新生血管機會較高,可在視網膜缺血區域打雷射,使其無法分泌促進新生血管生長的訊號,並確認是否合併有黃斑部水腫或其他併發症。以黃斑部水腫來說,執行眼內注射藥物的療效已有完備的臨床實證,且健保可有條件給付,越早診斷及治療,視力恢復的效果越好。

Read More

舌癌術後吞嚥復健 重食好滋味

舌癌患者潘先生經3年吞嚥訓練,目前已可安全食用蘿蔔糕及碗粿等食物。(門諾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64歲舌癌末期患者潘先生,在接受舌切除術及化療、放射治療後,嚴重的吞嚥困難不僅讓他體重直直落,也因營養不良多次進出急診,經門諾醫院吞嚥團隊3年復健訓練,如今已可安心品嘗碗粿、蘿蔔糕等食物,不僅體重回升,也明顯改善生活品質。他分享抗癌及復健過程,鼓勵癌友要勇敢面對、克服挑戰,才有機會繼續擁抱美好人生。 潘先生無菸酒檳榔等不良嗜好,因舌頭不斷摩擦假牙發生癌變。2020年初,發現舌尖旁一塊小潰瘍,連看3間牙科診所、1家醫院都未發現異狀,拖了1年未好,加上有白斑,向門諾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洪士涵求助,一張口就被告知「這刀非開不可」,切除病兆及淋巴後,確診舌癌末期。 潘先生在接受化療及放射治療後,因口腔纖維化加上副作用嚴重,出現吞嚥障礙、營養不良等併發症,近百公斤體重掉到50公斤,2021年1月起在吞嚥團隊陪伴下積極治療3年,從只能吃流質食物,到能吃碗粿、蘿蔔糕,開心之餘也對人生更充滿信心。 潘先生說,口腔纖維化讓他術後張嘴只能塞進1根手指,無法進食、睡覺時因流口水反覆嗆咳,真的很沮喪又常遷怒家人,感謝洪醫師、復健團隊協助及妻子日夜照顧,每週到醫院復健,反覆練習張嘴、吞嚥,「別人1餐5分鐘,我要2小時」,但仍堅持不放棄,唯一的信念就是要活下來。

Read More

瓣中瓣置換術 83歲嫗重生

振興醫院獲得「經導管二尖瓣瓣中瓣手術」亞太教學卓越中心認證。(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振興醫院心臟科完成「瓣中瓣手術」,14年前置換人工二尖瓣的83歲老奶奶因人工瓣膜老化,產生呼吸困難、心悸及肺水腫等症狀,振興醫院以導管微創瓣膜置換新技術,在原有的人工瓣膜架上,再置入新的人工瓣膜,讓患者心臟恢復功能而又能正常生活。 振興醫院院長魏崢表示,台灣近20年來手術植入外科生物瓣膜的病患眾多,每年大約會有200到300名患者需要施行生物瓣膜置換手術,但生物瓣膜平均壽命約為10至15年,使用久了,猶如皮革或塑膠般會老化,以致於瓣膜損壞而需要再次手術置換瓣膜才得以延續生命。 振興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李永在表示,10餘年前已裝置人工瓣膜患者,因再次開心手術風險較高,因此使用「經導管微創瓣膜置換新技術」來取代功能已退化的外科生物瓣膜,振興是利用導管進行二尖瓣「瓣中瓣」的技術,替換新的瓣膜,老奶奶手術過程順利,醫療團隊通過規劃適當的運動和藥物治療,很快地就讓奶奶快速康復。 振興心臟內科主任曹殿萍表示,老奶奶原來是左心房與心室間的二尖瓣損壞,而在14年前以開胸並暫停心跳方式裝置人工瓣膜,導管微創瓣膜置換新技術,心臟跳動不必暫停,而以導管將新的人工瓣膜,置於14年前的人工瓣膜架子上,這就是「瓣中瓣」技術。 振興醫院表示,手術後奶奶的身體狀況發生了奇蹟性的轉變,不僅呼吸恢復正常,術後能自行洗澡、上菜市場買菜、參與家庭和社區活動,不僅在生理上不必高度依賴家人的照顧,心靈上也獲得了全新的生命力。 振興醫院指出,已完成超過1000例經導管瓣膜置換手術,近來更獲得「經導管二尖瓣瓣中瓣手術亞太教學卓越中心」之認證,為振興醫院劃下另一個里程碑。 魏崢表示,近期振興心臟團隊成功為第3位百歲人瑞執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這位爺爺身體硬朗、也無失智傾向,完成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每天可以在自家客廳散步、自行拿筷子吃飯等簡單小事,對老人家來說就是最幸福的事。

Read More

自體血液細胞注射 改善下背痛

興大團隊開發椎間盤退化新療法,右起: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蘇鴻麟教授與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林志隆教授、秀傳醫院鍾玉軒醫師。(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下背痛是工業國家普遍的健康問題,對患者的運動功能與生活品質構成嚴重威脅,甚至無法工作。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因下背痛就醫的人數僅次於感冒,每年約有300萬人次因下背痛就診,椎間盤退化是導致下背痛的主因之一。中興大學、亞洲大學附設醫院與彰化秀傳醫院合組的團隊,發表最新的研究顯示,只需要抽血並分離血液細胞,不須經過細胞培養,將血液中負責修復的單核球打入椎間盤,可以顯著改善下背痛。相關成果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細胞移植》。 興大指出,脊椎的椎間盤是位於兩個椎骨之間的結締組織,主要由膠原蛋白的纖維構成,幫助脊椎承載身體主要的重量。椎間盤就像是一個減震器,能夠提供脊椎彈性與彎曲。椎間盤退化時,伴隨著內部髓核二型膠原蛋白與水分的流失,使其失去吸震的能力,導致外部壓力直接作用在脊椎上,引發下背痛。椎間盤的退化常會導致椎間盤的破裂,引起強烈疼痛之外,嚴重時會使內部髓核擠出椎間盤,造成椎間盤突出,壓迫周邊神經組織,引起背痛與下肢的疼痛。 目前尚未有逆轉椎間盤退化的解決方案,患者最終只能「開龍骨」,也就是進行脊椎手術。對於不願意或不能進行手術的患者,唯一的選擇就是長期使用強效止痛藥,如類鴉片藥物,此類藥物常伴隨著藥物成癮的風險。 興大生命科學系蘇鴻麟教授與亞大附屬醫院林志隆教授、秀傳醫院鍾玉軒醫師與胡名賢醫師,應用國內通用幹細胞公司開發的周邊血液純化技術,啟動先期動物實驗以及人體臨床試驗,測試患者自體的周邊血液單核細胞,對於椎間盤退化引起的下背痛,是否具有療效。 研究結果顯示,單次施打單核細胞即可維持患者疼痛控制和改善生活品質達半年,顯著降低止痛藥物的使用劑量。相較於沒有治療的控制組,以及施打血小板濃縮血漿的組別,具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經由核磁共振的影像顯示,單核細胞移植到椎間盤後,能夠抑制發炎反應,改善椎骨水腫的情形,可以阻止椎間盤繼續退化。相關抗發炎及組織修復的機制,於動物實驗結果獲得支持。 此一革命性的發現提供下背痛患者一個新的治療選項。只需透過單純的抽血,分離自己的血液細胞,再注射到椎間盤內,即可補充膠原蛋白質,減緩椎間盤退化與降低疼痛。基於先期試驗的成功,該團隊將擴大收案人數,結合影像分析,以提供更完整的臨床數據,支持PCP對椎間盤退化療效的安全及有效性,並將這項創新技術推向國際市場,服務更多深受慢性下背痛困擾的患者。

Read More

婦突失明 罹罕見脈絡膜腫瘤

中醫大附醫眼底病尖端醫學中心主任陳珊霓,陪同陳姓女子(左)說明醫治情形。(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2歲陳姓婦人去年7月因察覺右眼忽然看不見一片白茫茫,經眼睛超音波、核磁共振檢查,診斷為「脈絡膜腫瘤」,立即進行腹部超音波與腫瘤掃描,確認腫瘤並無全身轉移;病患於同年11月接受微創玻璃體切除與層狀鞏膜暨脈絡膜腫瘤移除手術,成功保留完整眼球,也保存相當程度的視力。 陳女右眼忽然看不見一片白茫茫,經眼睛超音波、核磁共振檢查,診斷罹患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記者陳金龍攝) 病患接受微創玻璃體切除與層狀鞏膜暨脈絡膜腫瘤移除手術,成功保留完整眼球,也保存相當程度的視力。(記者陳金龍攝) 中國醫大附設醫院眼底病尖端醫學中心主任陳珊霓表示,病患病理報告發現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是由黑色素細胞產生惡性變化,是致死率很高的眼睛原發惡性腫瘤,致死率主要看腫瘤大小及細胞分類。 陳珊霓指出,絕大多數黑色素瘤發生在皮膚,眼睛較少見,但從內部到最外的各個部位都有可能罹患,轉移瘤的機率從1成至5成,視腫瘤大小跟細胞分類不同而不同。 陳珊霓說,眼內惡性黑色素瘤發生比率極低,歐美每年每千萬人僅約50-60名病人,相較白種人,亞洲人發生眼內黑色素瘤更為罕見,每千萬人每年發生率低至6位。根據衛福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眼內惡性黑色素瘤大約只有17個病例。 眼睛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即為黑色素瘤,陳珊霓表示,過往早期治療只有眼球摘除,對病人日後生活影響極大;現行也有質子治療,雖療效尚可,但因療程較昂貴,且腫瘤多數只能維持或稍微減少大小,也有可能伴隨新生性血管青光眼與放射線視網膜病變等副作用。 陳珊霓指出,國外雖有近接治療,但台灣尚未引進,且有可能造成放射線視網膜病變。手術雖然複雜,但若由精細手術切除,可以保留眼球與一定視力。但國內目前缺乏此類經驗,中醫大附醫眼底病變尖端醫學中心治療團隊已率先切除2例,幫助病人保留眼球,重拾生活品質和自信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