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投資臺灣事務所日再添6家企業擴大投資臺灣,包括臺商回臺方案的春源鋼鐵、根留企業方案的萬海航運、統一超商,以及中小企業方案的樂迦再生科技、仁享創意、尚達化工。萬海航運為世界第十一大航商,專營國際航運、港口貨櫃集散站,目前在全球33個國家設置營運據點及直靠港口。秉持深耕臺灣的精神,萬海航運投資100餘億元興建高雄港第五貨櫃中心79至81號碼頭,安裝自動化設備與智能管理系統,有效提升作業安全及效能,並建置太陽能設施,與大規模導入碼頭電能曳引車、電動堆高機等設備,響應減碳及永續發展理念。本次投資將大幅提高營運規模,帶動航商及港口貨櫃吞吐量向上提升,並藉由優勢戰略地位及高效港埠作業,強化港區貨櫃樞紐競爭力。
統一超商以成為消費者心中的生活服務平台為使命,深耕在地逾45年,以超過6,800家門市串聯服務全臺368個鄉鎮市區,早已和民生需求及國民經濟緊密結合,甚至成為評估地區生活機能的重要指標。為了整合既有數座物流中心功能,統一超商將於桃園航空城打造北區大型智慧物流園區,導入智能管理系統,提升運作效率,就近服務鄰近地區的7-ELEVEN、康是美、星巴克等通路的物流需求,進而優化消費者體驗;總投資金額約235億元,可新增496名本國就業機會。此外,園區預計取得綠建築標章與設置太陽能設備,致力降低碳排放,積極落實企業永續經營。
春源鋼鐵為國內最具規模的鋼鐵裁剪加工業暨鋼結構業者之一,且為國內汽車鋼捲中心,業務從早期的鋼捲加工逐步展開多角化經營,包含電磁鋼材衝製、特殊鋼銷售、特鋼帶軋延、自動倉儲設計、製造以及鋼結構工程等各種鋼鐵相關產品,同時致力於鋼結構技術的研發創新,例如五楊高架C901標「懸臂工作車推進工法」及大巨蛋「屋頂桁架提升工法」,並取得新型專利證書。為持續深耕臺灣市場,春源鋼鐵擬招募23名本國員工,投資超過13億元,規劃興建新北三重總部廠辦大樓、擴建桃園龍潭鋼構廠,並在高雄廠區增設智慧化產線;其中三重總部將取得綠建築黃金級標章並採用銀級智慧建築設計,而既有廠區將增設太陽能光電設備、優先採購節能設備。春源鋼鐵期望透過本次投資強化競爭優勢與研發技術,配合政府2050淨零碳排政策,共同推動臺灣鋼鐵業的新發展。
樂迦再生科技專注於細胞治療產品之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公司核心技術為提供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製程及iPSC(誘導多功能幹細胞)製程服務,應用於精準醫療與藥物開發。由於再生醫療市場前景看好,樂迦再生科技預計增聘68名本國員工,投資逾25億於新竹生物醫學園區打造符合PIC/S GMP認證專業細胞工廠,導入自動化生產模組與AI智慧化管理系統,及時掌握生產動態並優化製程。新廠預計取得綠建築標章,設置太陽能發電設備、雨水回收及電梯能量回饋系統,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仁享創意以武士燒、鯛魚燒品牌起家,有別於一般的餐飲業者,其致力於研發自用生產設備,以維持產品品質的一致性,並利於品牌推廣。近年因「獨食」的新飲食風潮崛起,仁享創意創立了多個主打「一人食」的餐飲品牌,包含one&one燒肉、鍋裡鍋物、玩onepizza及飽倍什鍋,讓消費者能自在享受獨食時光。為提供各店新鮮食材,未來規劃招聘7名本國員工,投資近2億於臺中市太平區建置食品雲端智慧中央工廠,整合MES與ERP系統,落實精實管理;新廠將建置太陽能設施,採用節能設備與節電燈具,全力配合政府減碳排政策。
尚達化工以回收處理半導體製程產出廢溶劑為主要業務,透過蒸餾方式以物理原理將廢溶劑純化後,加工處理成為可重複使用之再生溶劑,尚達處理後之溶劑最高純度可達99.9%並再次投入產業中應用。尚達化工在109年、111年、112年連續獲得桃園市績優資源循環處理機構評鑑最高級—A級肯定(110年因疫情關係停辦),同時也於111年獲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資源循環績優企業的殊榮。鑑於國內半導體產業的蓬勃發展,廢液處理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因此尚達化工決定於桃園觀音擴建新廠,未來新廠區將引進智慧控制與進料管制系統,搭配節能鍋爐及熱能回收等設備,估計總體投資金額逾5億元。在人才任用上,在原有員工人數上將再增聘15名本國籍人才。尚達期望透過人才的選任與設備優化,提高運轉效率與工作環境安全,並突破純化技術產出符合電子級使用再生溶劑。尚達化工以擔任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堅實後盾為己任,實踐「回收再造、資源不耗」的企業理念。
截至目前「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已吸引1,460家企業超過2兆2,418億元投資,預估創造15萬997個本國就業機會,其中「歡迎臺商回臺投資行動方案」有305家臺商投資約1兆2,408億元,創造8萬7,499個就業機會;「根留臺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有185家根企業投資約5,453億元,創造2萬7,808個就業機會;「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則已吸引970家中小企業投資約4,558億元,帶來3萬5,690個就業機會,後續尚有7家企業排隊待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