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Monthly Archives: 4 月 2024

〈中華副刊〉水拹仔和穀亭畚

南峽 每次回到鄉下,看到原本古樸的三合院、四合院,都已紛紛改建變成一棟棟華美的樓房時,心中就有一股莫名的悵然;再看到曾經是自己熟悉的水拹仔和穀亭畚,也因為房舍的改建,而逐漸消失在眼前時,心中的落寞,更是不言可喻。因為這兩項物件,可是伴隨我走過童年的悠悠歲月啊。 水拹仔就是汲水的泵浦,或者講就是手動的搖水機,只要雙手握著木棍上下搖動,就會有嘩啦嘩啦的水流下來。以前老家還沒改建時,在榕樹下就有一座水拹仔,水拹仔的水是地下水,所以常年都是冰涼無比。 水拹仔和我們家的生活密不可分,它是我們家唯一的家庭用水,舉凡洗衣、煮飯、清掃,都得全靠它。在自家的廚房外擺著一個大水缸,當水缸的水快告罄時,媽媽就會催我們趕快去挑水,而挑的水就是幾十步外榕樹下水拹仔的水。每到夏天黃昏時,忙於農作的媽媽尚未返家,已經下班的爸爸,就會把我們幾個玩得一身都是泥巴的小蘿蔔頭,通通叫到水拹仔旁,用他已先搖好一大桶的水,然後依序幫我們沖澡,有時泥垢卡得太深,還得出動菜瓜布來「鑢」,平時嚴肅的爸爸,此時的他卻是一邊唱著歌,一邊幫我們鑢身軀,這是爸爸難得展現慈愛的時候。 冬天鄉下,北風呼呼的吹,當然不能再到水拹仔下洗澡了,這時幫我們洗澡的就換成媽媽,但前置作業是奶奶,奶奶會先將水拹仔的水用大鼎盛著,然後放在大灶上煮開,待我們要洗澡時,就可以直接掀蓋取用。奶奶在煮水時,會順勢丟幾個地瓜在大灶中烘烤,記憶中的奶奶常常被大灶裡的柴火燻得滿臉通紅,看到我們,還會遞給我們幾個烤地瓜讓我們解解饞。 後來住在附近的姑姑家裡裝了自來水,水拹仔的水就不再用來煮飯了,而我們挑水的地方,就不是在幾十步遠的榕樹下的水拹仔,而是要走一小段路的姑姑家,對姑姑家那轉開水龍頭就有水流出來的玩意,我們雖都感到新鮮,但最愛的還是在酷熱的盛夏,搖一下水拹仔的木棍,水嘩啦啦流出來了,光聽那水聲,就已去了大半的暑意,我們用水拹仔的水彼此潑灑,玩著、鬧著,有水拹仔的童年總是充滿歡聲笑語。 成年後,有一次健康檢查,牙醫師檢查完我的牙齒後,問我住哪裡,我心想我是青春美少女,你這個牙醫師莫不是要老牛吃嫩草?後來才弄懂醫師的意思,他說我的牙齒很健康,問我小時是不是住在鄉下喝地下水,我點頭如搗蒜,喔,看來水拹仔還是我牙健齒白的大功臣呢。 穀亭畚,是村人用來儲存稻穀等農作物的小型倉庫,它的外形很像碗,上面的屋頂像斗笠,有個進穀口,每到農作物收成時,村人就會將這些農作物曬乾之後,再用布袋裝起,然後堆放在穀亭畚。在鄉下穀亭畚隨處可見,姑姑家的田地很多,收成也很好,他們家就有一個穀亭畚,那可是我們童年時最佳的玩樂場所。在穀亭畚裡,不怕風吹日晒雨淋,還可聞到淡淡的稻穀香氣,我們在這裡扮家家酒,沒有擺放農作物時,它還可以被我們布置成一個小小的家,我們會煞有其事地當起爸爸、媽媽、孩子,那時不知大人生活不易,愚騃的我們只想快快長大,就不用被大人管東管西了,長大之後才知道,在整個人生長河當中,童年可是最無憂無慮的一段歲月啊。 我們尤其喜歡在下雨天時躲進穀亭畚,從穀亭畚的進穀口看到穀口外的世界,是一片的迷濛,在這片雨幕中,我們隱約可看到穿著簑衣的姑丈牽著老牛,也看著阿水嬸家的小黑淋成了落湯狗,看到雞舍裡的雞群被雨淋得四處亂竄,當然也聽到雨打到屋瓦上,雨打到樹葉上的聲音,這世界瞬時變得熱鬧有趣起來了。但是平時不太搭理我們的大人,在下雨天時就會想起我們的存在,於是我們一個又一個都被拎回到自家裡,但沒關係,穀亭畚永遠都在,我們要進去裡面玩,隨時都可以。現在人長大了,雖然不會再進去穀亭畚裡玩耍了,但卻連要發思古幽情的穀亭畚,在鄉村也變得可遇而不可求了。 水拹仔和穀亭畚象徵我人生中一段最單純美好的歲月,雖然這兩項物件要再尋得已不是易事,但我感恩在我童年時有它們的相伴,因它們的存在,讓我的童年多了好幾筆瑰麗的色彩。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教練方良仁 出身陸軍儀隊

出身陸軍儀隊第62期的方良仁,年輕時穿著儀隊戎裝的模樣。 (記者陳俊文翻攝) 國軍儀隊的操搶表演永遠是表演會場最吸睛的一群,近年連廟會也邀請儀隊擔任遶境先鋒,男女操槍手耍弄重6公斤的步槍如探囊取物,但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台南家齊高中儀隊教練方良仁表示,訓練非常辛苦,現在的小孩又如此嬌貴,能維持65年不間斷,非常不容易。 目前國內3大職業儀隊都在宜蘭,除此以外也僅台南仁德頂尖儀隊一團,團長就是陸軍儀隊第62期、65期教育班長退役的方陳氏洋行負責人方良仁。 方良仁身高180公分,被選為陸軍儀隊,當年在國父紀念館輪值,冬天遇寒流,為美觀,儀隊都不能穿外套大衣,薄薄的軍裝,只能在裡面多塞報紙禦寒,兩道鼻水「共共流」,都只能靠好心的遊客幫忙擦拭,不論多冷,儀隊不能動就是不能動。 國內現在的職業儀隊都是過去儀隊退休隊員搞出來的,一場商演或隨廟遶境,35人出軍,費用都是26萬元起跳,若還把樂隊擴大,每人日薪至少7千元,還只能演出8小時,每加1小時再加500元,算一算也要3、40萬元,費用不低,一般只有大廟才請得起。 但儀隊好看在於操槍花樣和隊形變換,取代舞龍舞獅,走在隊伍最前頭,非常賞心悅目。 方良仁表示,學校推廣儀隊最大的問題,在於現在小孩子吃不了苦,加上家長貼身關切,各級學校除港明以儀隊招生之外,很多學校都青黃不接,尤其是升學學校,每次出軍都還要經過校方和家長同意,時間長的表演,還要家長簽下同意書。 方良仁指出,儀隊操槍使用的M1步槍,連刺刀長超過150公分,所以儀隊都要挑身材高的,國軍規定至少180公分,女學生更難找,所以才會另購輕薄短小的學生儀隊槍使用。 其它像服裝、馬靴和帽子,一套服裝加一加也要1萬元,這也是學校儀隊不易推廣的原因之一。 但方良仁把學校高中儀隊和大專學生混合組成一支青春洋溢的頂尖儀隊,陣容在南部最整齊,透過嚴格的訓練,成為今年9月底府城四百迎媽祖活動宮廟力邀的表演團體之一。          (記者陳俊文)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綠色教育 省躬童訪漁電共生養殖場

省躬國小師生參訪蝦電共生室內養殖場,培養綠能觀念,永續扎根。(記者施春瑛攝) 南區省躬國小辦理綠色教育參訪「蝦電共生」食魚嘗鮮趣課程,透過實地參訪南區億祥能源室內養殖場,讓省躬學童認識氣候變遷下能源轉型的蝦電共生的優點,帶領及反思深化學子對海洋環境的重視,也藉此培養小學生之綠能觀念,永續向下扎根。 省躬國小由學務主任張瑾玥規劃一系列海洋教育課程,日前與六年四班導師張義民帶領學生前往南區億祥能源室內養殖場參訪,由省躬國小名譽會長黃國勳、校友黃冠瑋、金華能源沈子耘及養蝦專業人員帶領學生認識蝦電共生的優點、蝦的養殖模式以及蝦電共生的科普知識,透過實地參訪蝦電共生案場與觀察草蝦,體會蝦電共生與生態保育的關係。 張瑾玥表示,由於學生喜歡吃蝦,所以安排此次綠色海洋教育參訪,透過觀察互動的課程,加深學生對綠能知識的印象增進環保綠能概念,並讓學生能從生活中去實踐環保行動,加深對綠色科技領域的認知。 學生蘇浚鋒說,他很好奇蝦子是藍色,結果煮熟後變紅色,原來,蝦類和人一樣有血液,人的血液中含有鐵,所以是紅色,而蝦類的血液含有銅,因此呈現藍色;又因蝦子的甲殼含有蝦色素,遇高溫被破壞後,顯現出相對較穩定的類胡蘿蔔素顏色所致,類胡蘿蔔素的顏色主要為紅、橘及黃色。 省躬校長謝辰育特別感謝名譽會長黃國勳,跨域結合以推廣國際綠色關懷為目標,持續著重於綠能、環保、能源轉型兼顧生態平衡與友善環境,打造多贏共好的永續環境。張瑾玥表示,綠色科技領域人才要從小培育,未來也將繼續規劃辦理綠色教育參訪活動,向下扎根。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40歲以上 近半腰圍過粗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依據國健署110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接受成人健康檢查服務的民眾,近4成血壓異常、近3成血脂異常、近2成血糖異常,更有近5成民眾腰圍過粗,而三高等慢性疾病發生的危機,就隱藏在這些健康檢查的紅字中。 國健署表示,及早掌握慢性病罹病風險,擺脫不良生活習慣,也能夠讓早期慢性疾病逆轉,如何知道自己罹病的風險,可透過「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自行輸入健檢報告數據,計算未來10年內罹患5種慢性疾病(包含: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 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自110年開放迄今,已累計有66萬人次,除了計算5種慢性疾病的風險值,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還會依據每個人的疾病風險程度與健康需求,提供個人化的指引,例如:飲食改善、減重、戒菸管道、運動建議、健康檢查及危險因子控制等,另可搭配健保署健康存摺,定期記錄自己的健康數據,包含體重、腰圍、血壓、血糖等。 慢性疾病風險檢測結果,若屬於中、高風險,或者發覺自己有腰圍過粗、體重過重的問題,國健署與健保署合作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目前全台灣已有超過2300家的代謝症候群防治診所,針對20至64歲的成人提供衛教與管理服務,專業人員會根據慢性疾病風險檢測結果,提供個別化衛教指導,針對不健康生活型態,提供戒菸、戒檳、營養、運動等專業指導,從日常生活中養成健康習慣,預防或延緩慢性病發生的機會。

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治療顳頜關節紊亂

陳俊銘 「顳頷關節紊亂」困擾不少患者,張嘴時兩頰周圍疼痛,咬合時更痛,壓痛明顯,最後連講話都出現不適!患者十分困擾,長時間下來,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 顳下頜關節由顳骨的下頜關節凹、下頜骨的髁狀突、二者之間的關節盤、關節四周的關節囊和關節韌帶組成。關節盤由纖維軟骨構成,將關節腔分為上下兩層,關節凹的前方為顳骨顴突的關節結節,這一骨性突起對防止髁狀突在張口時過度滑行脫位有重要作用。顳下頜關節是頜面部唯一活動的關節,是能作轉動運動、滑動運動,且左右協同統一的聯動關節。參與完成咀嚼、吞咽、言語等功能。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為最多見的顳下頜關節病,好發於青壯年女性,以20-30歲發病率最高。開始發生在一側,以後逐漸累及兩側,病程長至幾年或十幾年,並經常反覆,但一般不引起關節強直。病因複雜,目前尚未完全闡明,與精神因素、紊亂、雙側顳下頜關節發育不對稱、單側咀嚼習慣或經常咀嚼堅硬食物等有關。 發展過程分三個階段:1.功能紊亂階段,開、閉口時關節區神經肌肉不協調;2.關節結構紊亂階段,主要為各類關節盤移位,關節囊鬆弛、擴張及關節盤附著鬆弛等;3.器質破壞階段,髁狀突、關節結節、關節凹有破壞、硬化、磨平或關節盤穿孔、破裂等。 主要症狀:1.關節運動障礙,包括開口度過大或過小;開口型偏斜(口張開時,下頜向一方偏斜)或歪曲(在開口運動中髁狀突要作一特殊動作,繞過關節盤的障礙後才能完成大開口運動,這稱作關節絞鎖);2.疼痛,主要表現在開口或作咀嚼運動時關節或關節周圍肌群的疼痛, 一般無自發痛;3.彈響或雜音,在開口末閉口初或開口初閉口末,關節區發生一聲或兩聲「吭、吭」的彈響,這是髁狀突撞擊關節盤或關節結節而發出的聲音;有器質性破壞時,開閉口運動中發生的摩擦音稱為雜音。 中醫治療顳頷關節紊亂,主要分3部分:藥物、針灸、針刀。 藥物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主,臨床常用血府逐瘀湯合芍藥甘草湯,加減丹參、川七、赤芍、葛根、木瓜等。 針灸有很好調整顳頷關節紊亂效果,放鬆顳頷關節周圍肌腱韌帶,配合針刀鬆解關節局部沾黏,效果更徹底!頭皮針常用穴位如下:額中帶、額旁一帶、百會透太陽、四神聰、風池。耳針:腦幹、下視丘、視丘、基底核、顳一、顳二。眼針:眼八卦針。體針:合谷、列缺、陽陵泉、太沖、風池、百會、率谷、頭維、翳風。 嚴重的顳頷關節紊亂,小針刀是很好的治療利器,透過小針刀剝離沾黏組織,可十分有效的改善顳頷關節紊亂。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中華副刊〉踏莎行 任日光。 疊疊的綠

詩/攝影 葉莎 疑惑了 就來見春天 春天裡孤獨的土地公   點燃三柱清香暗暗許願 無須言語 風如蛇,蛇如輕煙 輕煙如語言   在風中覺得冷冽了 就靠近一株樹 這裡沒有紛紅只有駭綠   撫摸樹的臉 像撫摸自己的明日 片狀剝落和灰褐色的 皆是鏡子的誠實   春天了 就來見淡定的樹 葉子不說的,我也不提 任日光,疊疊的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