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國人過敏性鼻炎 減敏菜單報你知

均衡攝取多樣新鮮蔬果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和β-胡蘿蔔素,並選擇優質蛋白,補充維生素D,減少糖類與加工食品,可減緩過敏發作頻率。(南市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根據統計,台灣約每4人就有1人為過敏性鼻炎患者。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麗娟建議,除了減少接觸過敏原,也可以透過適當的飲食調整,如均衡攝取多樣食物、多攝取抗氧化食物、選擇優質蛋白、增加維生素D、少攝取糖類與加工食品等方式,來減緩過敏發作頻率。 張麗娟說,人體接觸到過敏原刺激,會釋放組織胺,出現過敏反應,各類水果和蔬菜,如花椰菜、柑橘類、菠菜、胡蘿蔔和番茄等,不僅提供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和β-胡蘿蔔素,還含有多種有益的植化素,有助於降低過敏反應的發生率。 此外,優質蛋白質能夠提供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從而支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魚類、雞肉、豆類和堅果等食物都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特別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如鮭魚、鯖魚)。又維生素D具有調節免疫的作用,充足的維生素D可降低過敏嚴重度。除了曬太陽,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包括乾木耳、乾香菇、牛奶、秋刀魚等。 她說,均衡飲食是維持健康的要素,每日應攝取6大類食物:全穀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與堅果,而且要留意烹調方式,減少煎炒及油炸。過量的糖類和加工食品會導致體內的發炎反應增加,應減少攝取並以天然、新鮮的食材為優先。

Read More

Omega-3含EPA 有助預防陣發性偏頭痛

蘇冠賓(左)、楊鈞百醫師團隊新研究發現Omega-3能改善偏頭痛致憂鬱、失能、睡眠障礙,可有效預防陣發性偏頭痛。(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偏頭痛常會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品質,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與光田綜合醫院神經醫學部部長楊鈞百組研究團隊,共同發起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中的EPA(二十碳五烯酸)對預防陣發性偏頭痛之效果顯著。 醫療研究團隊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共招募70名陣發性偏頭痛患者,隨機分配到EPA組(每日2克魚油,其中含1.8克EPA)和安慰劑組(每日2克大豆油),評估其偏頭痛頻率和嚴重度、使用急性頭痛藥物天數、憂鬱、焦慮、睡眠品質,和整體生活品質等指標。結果顯示,經過12週的治療後,EPA組在減少每月偏頭痛發作天數、改善頭痛嚴重度、減少急性頭痛藥物使用天數、降低失能程度、緩解焦慮和憂鬱症狀,以及提高生活品質等指標,全都優於安慰劑組,而且副作用和安慰劑組相當。這項研究全文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 楊鈞百表示,依「國際頭痛疾病分類第3版」顯示,偏頭痛特徵是反覆發作的中度至重度頭痛,持續時間為4到72小時,最常見的是單側頭痛伴有惡心或嘔吐、畏光和怕吵等。根據發作頻率,可再分為陣發性和慢性偏頭痛,前者定義為每月頭痛天數少於15天,後者是每月至少有15天出現頭痛,其中至少8天符合偏頭痛診斷標準,或對特定治療有反應。 蘇冠賓說,Omega-3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天然營養素,成分中的EPA除具有抗發炎、抗氧化、調節神經傳遞物質等多種功效,對憂鬱症、疼痛、心臟血管疾病和神經退化性疾病等病症,具安全性高的保健功效,偏頭痛患者可安心攝取。惟對於陣發性偏頭痛的臨床療效仍欠缺強而有力的證據。

Read More

2.4萬腎友 中醫治療末期/死亡率雙降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指出,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使慢性腎臟病患者末期腎病機率下降19%,死亡風險更降低58%。(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23日指出,吃中藥不但不會傷腎,且在中醫調理下慢性腎臟病患者末期腎病機率下降19%,死亡風險更降低58%,中西醫結合治療等醫療照護模式,達到延緩慢性腎臟病人腎功能的惡化程度。 詹永兆表示,經常有人拿30年前舊資料指稱吃中藥傷腎,自國92年起衛福部已明令禁上使用包括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天仙藤、馬兜鈴等含馬兜鈴酸之藥材,只要民眾使用科學中藥或中醫師開的藥方,就不會對腎臟造成損傷。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師林舜殼指出,高雄醫學大學教授黃尚志研究2萬4千名慢性腎臟病患者健保資料,發現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惡化成末期腎臟疾病的風險顯著降低。調整影響變數後,接受中醫治療組的風險比率約為純西醫治療組的0.47倍,且治療時間越長,效果越佳。 林舜穀表示,台北榮總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研究顯示,經過9年的追蹤探討中藥對慢性腎病患者死亡風險的影響,顯示無論是在確診慢性腎病前後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其死亡風險均顯著低於從未接受中醫治療者,且患者死亡風險比約為0.6,顯示中醫治療腎臟病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長庚醫院中醫師陳俊良指出,69歲廖先生患有高血壓十餘年,主訴腰酸,夜尿,小便多泡沫已半年,高血壓服用西藥控制中,最近發現雙腳水腫,腎絲球過濾率只有23ml/min,已是第4期慢性腎臟病,經由中西醫配合治療1年,不但延緩腎功能惡化,腎絲球過濾率恢復到第3級之35ml/min。 中國醫藥大學附醫中醫師歐世宸表示,臨床研究顯示,中西醫合併治療慢性腎臟病,可維護第2期腎病患者之腎功能,讓第3期患者延緩腎功能惡化,延後血液透析時間,而又以對第3期慢性腎病的療效最佳。

Read More

為寵物狗拒住院 醫護收留阿吉 助他勇敢抗癌

陳先生與「阿吉」開心合影。(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67歲陳先生路倒被送到花蓮慈濟醫院急診,檢查發現有輕微顱內出血和肺腺癌第4期,卻不願配合住院治療,經社工師了解才知道他很掛心家中陪伴他16年、唯一的寵物犬「阿吉」無人照顧。於是胸腔內科、護理部、社會服務室等團隊接力成為阿吉的「中途之家」,原先拒醫態度強硬的陳先生也因唯一珍視的「家人」獲得悉心照料逐漸打開心房,如今已病況穩定。 陳先生20年前從外地到花蓮定居,平日靠撿回收物維生,身邊只有愛犬「阿吉」陪伴;儘管生活收入有限,但他仍會每個月花1、2千元,帶阿吉到寵物美容店洗澡和整理毛髮。 花蓮慈院胸腔內科總醫師陳頎叡分享,最初在急診室看到陳先生的時候,立刻感受到病人的防備心,聽社工師黃昱惠說明原委後,身為「愛狗人士」的他自告奮勇收留阿吉,終於成功地使病人的態度軟化。 無論是造成陳先生路倒送醫的顱內出血,還是已產生心包膜積液的肺腺癌,都亟需盡快治療、控制,在胸腔內科團隊與社工師張予銦的努力下,陳先生終於答應入院,阿吉則被暫時安頓在總醫師家中。擁有十多年養寵物犬經驗的護理部主任鍾惠君得知消息,並經過陳先生的同意,由她接手將阿吉帶回家照顧。鍾惠君說,醫病也要醫心,「視病猶親」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在病人真正需要的時候給予最大的同理心和幫助。如今,阿吉在鍾惠君家中已住了大半年,她也經常拍攝阿吉的生活影片傳給陳先生,讓他無論是在住院治療或返家休養都能放心。之後,陳先生更加積極配合治療,雖然化療過程很不舒服,身上仍有諸多病痛,但只要一想到阿吉,他就能產生無限勇氣。病況趨於穩定的陳先生日前在醫療團隊的安排下與阿吉相聚,場面十分溫馨。

Read More

美H5N1牛傳人爆第2例 尚無人傳人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衛生當局22日(當地時間)宣布,禽流感在乳牛群中廣泛傳播之際,第1例人類感染禽流感病例發生不到兩個月後,又發現第2例人類禽流感病例,但目前並無證據顯示有人傳人跡象。 當局表示,這兩名H5N1感染者都是乳牛場工人,第1例在德州發現,第2例在密西根州,他們症狀輕微,「患者僅報告了眼部症狀」,現已康復。儘管出現第2例,美國疾管中心表示,評估民眾面臨的風險仍「低」,也沒有人傳人跡象,但預期還會出現更多病例。 疾管中心還說,鑑於「感染乳牛的生乳病毒含量高,以及這種病毒在乳牛中的傳播程度,可能還會發現其他類似的人類病例」,但因為這些都是「未持續傳播的零星人類感染,不會改變疾管中心對美國民眾的風險評估」。 截至昨天為止,美國50個州中的9個州共有52個牛群感染禽流感。 美國農業部表示,已證實同一牛群內乳牛相互傳染,以及與牛群流動相關的乳牛場之間的病毒傳播。

Read More

〈中華副刊〉 之外 九指

文/林佳樺  圖/盧博瑛 不在頻道上 武術用品店的牆上托架橫放著四排刀劍,鐵製、木質都有,金漆刻紋的鞘身吸走我的目光,櫃台左側多排長劍架在鐵柵上,如英挺士兵被人一一點閱。「新毛頭兒,這把拿拿看,倒著拿,尖端要在眉耳之間。」老師解說選劍指南時,不時喊我新毛頭兒,因為我是武術班裡的新生。 這家店位於古亭捷運出口的南昌路,陳老師的斷指、店內陳列的刀劍槍矛棍棒、繩鏢、流星鎚等,使人聯想到獨門功法、祕笈口訣,似乎隱藏某則流傳已久的江湖傳說。曾聽爸爸揣測斷指由來:情殺、打仗、惹毛黑道、被罐頭工廠機器攪斷……右小指的不在反而彰顯它的存在。我常在那截指頭上填補虛線:外形應該肖似枯枝,指節爬著老藤般的皺紋,曾停留過什麼觸感及溫度?這讓我練武時總無法專注在老師的劍。 習劍一事起因於多年前炙夏,我左胸長腫瘤,請假回鄉休養。爸爸強迫我早起、同練太極劍。他們早操會何時由外丹功改而練劍?「才學半年啦,聽說老師出身於『武當太極至極協會』。」爸爸持棍揮來劃去的,「我們先用木棍代替劍,體會一劍在手,天下我有。」噢,銀髮族的人間江湖夢。 預期見到乾淨道館,牆上貼著太極八卦圖、高懸幾把寶劍,著長衫的老師父捻鬚、口誦拜師門規。這些懸想稍微撫平了我必須早起的情緒毛邊。 罹患三高、胃疾的爸爸屢稱武術治病的神效。那是離我家約莫三條街、再尋常不過的兩層樓房,紗門外一位與我爸年歲相當的禿頭伯伯,中廣身材,趿黑色功夫鞋,米白汗衫扎進黑棉褲裡,褲管由於穿成了高腰褲,露出白襪上頭的標籤。 「吃過早飯沒得?這……您么妹兒?」濃重鄉音,我半聽半猜。 「帶女兒來練身體啦,叫老師——」 道場是屋前小公園,十來個老伯、婆婆分享早餐、蔬果,熱鬧如市集,年近四十的我被當成武術班裡的少女。練功時,公園對面的國標舞群響了起陳小雲〈愛情恰恰〉,西側則是踏踩著土風舞,陳老師喊「扎馬步」的嗓音幾乎被樂聲蓋過,他耙了耙光亮頭頂再次提嗓,和影視裡武林高人的仙氣完全不搭。   ˙ 平時爸爸常唸我性子硬梆梆,要學習「既鬆軟又沉穩」的個性。習劍後,才知此話源自陳老師。 前幾堂課,老師說我的馬步及上半身很僵硬,必須想像身體如船一樣沉穩載重,卻又輕輕浮在水面。這麼抽象,誰懂?但我仍恭敬地請教:「怎麼可以同時做到鬆和沉?」很久之後才慢慢拼湊出老師對「鬆與沉」的看法,他認為拘謹的人身體容易沉,沉到底就太辛苦了;大而化之的人出招時容易鬆,鬆到極致又太散了,要花工夫和時間慢慢磨才能拿捏兩者的平衡。 前幾堂課我連棍也沾不上邊,來去總是入門款:調息及馬步,記誦吐納訣:「手置神闕(肚臍)舌上頂,鼻吸口吐腹鼓收,深長細勻氣流動,三十六息丹田充。」吐納時我常想著請假時的工作進度、房貸、腫瘤變化……幾堂課下來,懷疑老師真是武當弟子?完全看不出我人在、心不在,還誇我搖晃的馬步扎得穩,平時有練習。 我多半在每個月回診前,才練一下功法保心安,除了惰性,內心還是傾向有科學依據的西醫,練習太極是為了安爸爸的心。 體內腫瘤像顆未爆彈,每個月找醫生簽加掛,抽血、超音波、細針抽取、切片檢查,焦躁下很難定心蹲馬步,大腿須彎至臀後彷彿有張座椅,但我的蹲姿如飄動的落葉。陳老師解釋馬步不是穩結構,越往下壓,膝蓋負重愈大。腿得先有力,下盤才會穩,不是越往下壓就越好。 接著還要練扭腰、轉手及如圓規般以前腳為軸心、後腳畫弧, 因為劍法離不開各種規則與不規則的圓。然而回家細看爸爸錄的影片,我扭腰時,弧線總有小截小截的斷接。老師說訣竅是鬆鬆轉,拐角的地方才會圓滑。 我馬步都還沒蹲穩,老師便帶大家到南昌路買劍。本想接手爸爸的竹棍,也許幾個月後就不練了,父女倆可共用一把劍。老師堅持初學者也要佩劍,理由是不能只拿拿樣子,否則便習慣只是做個樣子。 我不熱衷武術,認為太極是高齡運動,但老師和爸爸的劍術似乎掙脫了皮囊,比我靈活,反倒讓人覺得長者才能在呼吸、出劍與提腿時自然地慢,我的慢是刻意地「不快」,揮劍如掃葉,練功成了幹活。 我練了幾個月,進度始終停留在太極第一式:左握劍柄,劍尖朝天,右手伸出劍指隨步伐呼吸,如書法「之」字般指畫。爸爸則是時常在家炫燿進階到第四式青龍出水,自誇是武當太極劍傳人,然後便時常盯緊我的練功進度。 我隔一陣子回診,腫瘤大小位置呈停滯狀態,主治提醒:「沒有變、不代表永遠不會變哦。」也許是改成生機飲食,或者……武術?這讓我對於習劍多了些動力。 陳老師聽說了我的病,宣稱太極是仙丹,專治奇難雜症。這類似江湖賣藥的話,爸爸及學員們深信不疑,他們成天在Line群裡轉貼治腫瘤食補,隔週,這些藥膳便出現在我家餐桌,補身的訊息下方,則傳送著填補荷包的理財資訊。 有次陳老師詢問手機如何安裝股市下單軟體,大夥建議讓年輕人來。我教老師安裝App,他笨拙地以指觸控螢幕,迥異於平時揮劍的從容。手機桌面是著素色棉襖的瞇眼胖娃,手拿波浪鼓,看照片畫質應是自相本翻拍。「孫子?」「留洋去了。」老師笨拙滑手機時,那截小指矗然在前,近到可以看到切面縮起,皺合的肉膚旁架著鐵劍,鞘身的亮面似乎銳利了些。 有次練完劍,老師開心嚼食一學員婆婆煮的麻辣燙,大家勸他糖尿病高血壓,少吃油鹹,老師笑稱練劍治百病,談起老鄉有「三椒五料」川味秘方,我才知這濃重鄉音的來處。 尚未習慣劍的重量,我便得返回職場,幸好身體還行,劍便懸在台北住家的鞋櫃處。我偶爾在腦中演練招式,自欺不廢所學,有時返鄉多日,被爸爸拉去習劍,陳老師熱情招呼一起練功,彷彿我從未缺席。 之後,我的腫瘤生變得動手術,爸爸要我術後挪一些時間練習吐納、蹲馬步、複習劍術,讓全身漸暖、氣血通暢,他認為身體的復原,有時武術比醫術有效。   ˙ 某日爸爸匆匆來電,氣急地要我停練太極,有個學員回對岸探親,揭發當地沒有「武當太極至極協會」。爸爸認為我的腫瘤變異可能是功法運氣不對。謊言被揭發後,陳老師退出群組,練劍團的Line群久不聞鈴聲。 我曾試圖理解門派頭銜對陳老師的意義,也許隻身來台,有些源頭、淵源是很重要的吧。後來經過公園,老師家的鐵門經常拉下。想起初學劍術時經過公園,老師推手挪腳地練功,徐徐姿態看起來是迎風,又像在送風。 前年端午爸爸胃出血不止,因疫情嚴峻,陪病者限一位,我帶爸爸到醫院照內視鏡,見到武術班裡一婆婆接種疫苗,閒聊間聽說陳老師一個月前染疫,因糖尿病引發呼吸衰竭,仙逝了。內視鏡診間廊道盡頭是急診,擠滿檢測PCR的群眾,我們匆匆慨嘆幾句便散。 我問起老師的孫子,爸爸頓了頓:「是兒子吧?聽說在大陸,沒過來。」如同斷指的多重版本嗎?老師的過往如書本缺頁。 許久,爸爸訥訥地談起武術班裡一位婆婆不甘受騙,前去質問,才知「武當太極至極協會」源自老師的濃重鄉音:「我的太極自己學會。」想起當初我們以為受騙的氣忿樣,全然忘了太極裡的以柔克剛。我極喜歡看影劇裡爭吵後的寬宥,場景亮燦燦的,但現實總有朦朧難辨的片刻。 爸爸胃疾復原後想重拾劍術。近年我除了腫瘤外,也陸續發現其它慢性病,真心覺得該運動了。以前我們想拍攝太極劍上課影片,老師總說「招式只是形式」,因此這套劍譜如今有多個版本,學員們口述比劃的動作有些出入,但大家都堅持忠於原版。 爸爸問我記不記得第四招青龍出水右手的劍是刺向正前或右斜方?但我連自己扎馬步要如何兼顧鬆與緊都印象模糊了。

Read More

愛滋疫情降 男同性戀捐血評估解禁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愛滋疫情連6年下降,去年新通報數已低於1例以下。疾管署23日證實,規劃今年11月底前辦理2場座談會,重新評估是否解除男男性行為者的終身捐血禁令,蒐集各界意見。 根據現行「捐血者健康標準」規定,曾有男男性行為者及曾吸食毒品者,都屬「永不得捐血」對象。衛福部2018年曾一度公告要放寬「捐血者健康標準」,解除男同志的終身捐血禁令,卻因為反對團體持續以喊出「捐血一袋、害人一命」等質疑,導致政策轉彎。 不過,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2019年時曾開會決議,當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新通報人數小於千人時,就會重新評估。由於112年的本國籍通報人數降至940人,已經符合重啟討論的決議條件。 曾淑慧表示,過去因相關檢驗技術,加上愛滋病有空窗期,感染者若在期間捐血可能檢驗不出來,增加受血者風險,是最主要的疑慮。同時,近年部分歐美國家修改男性間性行為者捐血限制,改以「性行為」為限制條件,逐步由永久不得捐血修改為暫緩捐血,或是縮短暫緩捐血期限。 曾淑慧表示,有了前一次推動調整修正案經驗,解除男同志捐血禁令已不僅只是醫學與科學議題,還需廣納各界意見,疾管署將於11月30日前,規劃辦理至少2場主題為「調整男性間性行為者捐血限制」的座談會,邀集相關單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等,充分討論與表達意見或建議,並於12月31日前提供報告。

Read More

女童高燒頭痛 竟是眼蜂窩組織炎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10歲女童,有次發高燒達40度,並出現左眼紅腫脹痛、左側頭痛症狀而至急診就醫,診斷為「左側鼻竇炎併發左眼蜂窩性組織炎」、以及左眼窩骨內側骨膜下膿瘍,經抗生素及鼻竇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後改善。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李敏表示,急性細菌性鼻竇炎好發於4至7歲的兒童,若未適當治療,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包括眼部蜂窩性組織炎、眼眶眼內膿瘍、海綿竇血栓症、腦膜炎、腦膿瘍等,嚴重恐引發失明甚至致命風險。 急性鼻竇炎治療主要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對於有合併過敏者則會再加上抗組織胺;手術則是以鼻竇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為主,但鼻竇構造複雜,鄰近腦部、頸動脈和視神經,若不慎容易傷到重要部位。目前手術如搭配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能更有效清除病灶及減少手術併發症。 李敏說,眼窩蜂窩組織炎常見病因是急性細菌性鼻竇炎所引起,以葡萄球菌感染最多,其他如鏈球菌感染及嗜血桿菌也有可能。對於眼睛紅腫的病患如果同時合併凸眼、複視、視力突然變差、轉動眼睛時活動受限及疼痛,就要懷疑是眼窩蜂窩組織炎,必須趕快就醫給予抗生素及手術治療。

Read More

〈中華副刊〉 二手店的骨瓷,關於她

■嚴忠政 怎麼看她,都是新的 遺棄和猜忌都無損 我在舊店古物的精英裡 召喚時間的奢華 看她摩擦四季 郊野與郊野彼此豐盛 樓房失眠造出新夢 街景雪後綻放古銅窗花 有人踩到了她 影子的背部不會喊痛 提前的她,與明天 都是一種可能 看她的渙散與乾淨 小小的房脊只開放給音樂 能夠飛這一件事 讓肺興奮 我不是把玩 是看頃刻就死的浪濤 讓海又活了過來

Read More

熟女習慣性便秘 中醫潤腸通下改善

彰化醫院中醫師黃鋒榮說明病患便秘的原因,及治療與預防的方法。(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41歲蔡女士長期便秘,最長曾2週才排便,好一點也要5至7天才一次,服過西藥、各種益生菌及酵素卻都改善有限,後經過中醫「潤腸通下」及「補益脾胃」,3個月後就可以每天解便一次。 蔡女士表示,近5年來排便不順,1週1次是家常便飯,排便時要非常用力才偶而大出小硬便。這可能和她容易緊張、做生意壓力大、生活不規律有關,久而久之,便秘成了一種習慣,偶而會引起腹痛、頭痛,整天總覺得「滿肚子大便」,感覺很不舒服。 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黃鋒榮說,經胃鏡和大腸鏡檢查,沒有什麼大礙,不是消化系統器官有問題的器質性便秘,而是習慣性便秘,發生原因大都與生活環境和個人行為有關。 黃鋒榮表示,病患生活緊張、壓力大、飲食不定時、不運動、飲水不足、纖維質攝取少等原因,都是釀成長期便秘的可能原因。病患也說,服用瀉藥和灌腸是有效果的,但停了之後,又回復便秘,也吃了很多益生菌或酵素,卻都效果有限,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 黃鋒榮指出,長期便秘不解決,可能會衍生腹痛、頭痛、肩酸、食慾不佳、口臭、頭昏眼花、失眠、急躁、口乾舌燥、疲勞等各種症狀,更甚者還可能引發大腸癌、心血管疾病等,不可輕忽。黃鋒榮指出,針對此病患,首重「潤腸通下」,以玄參、麥門冬、生地黃、大黃、芒硝的增液承氣湯為主,後續再「補益脾胃」,以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為主,提升腸蠕動功能,2個月後效果慢慢浮現,3個月後,已經可以1天排便1次。 黃鋒榮說,推估成年人罹患便秘者大概15%左右,在臨床上,明顯可見女性多於男性,老年人多於年輕人。老年人消化功能退化,便秘比率上升,可以理解;至於女性為何遠高於男性,推測女性要兼顧工作與家庭導致壓力大、受雌激素影響、肌肉力量不足、運動量比較低、水喝得比較少等,都有可能。預防便秘最好從日常生活做起,包括保持情緒平穩、規律作息、多運動、攝取足夠的纖維質與水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