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大人的家家酒

■羽毛 近年來投入家庭生活後,好友圈漸漸疏離,歲末年終才又陸續搭上線,眾人回味起過往的種種,為重溫往日與聯繫感情,三五好友嚴選露營場地,攜家帶眷齊聚日月潭,在冬日裡欣賞山城裡的美。 此次露營初體驗出發前還有一件小插曲,因寒流來襲,連日的低溫與冷冽的天氣讓身處溫暖南國的我們,遭遇到整理行李的瓶頸,為求身體保暖,耗費一番工夫,把家裡所有禦寒衣物搬出來清點,方才安心啟程。 露營日恰逢聖誕佳節,眾人私約以聖誕節主題來搭配衣著,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穿著紅紅綠綠的外裝,在偌大的草坪上格外生趣,尤其小孩們興奮地東奔西跑,形塑出一幅生動的圖畫,不僅小孩消耗體力,大人們也消耗了不少手機記憶體容量。 該處露營場地位於魚池鄉的邊陲,鄰近觀光客鍾愛的日月潭,有別於人潮擁擠的觀光區,此地著實好山好水好幽靜,算是深山中的一方淨土,自己提前抵達,好奇心驅使下與老闆閒聊,原來魚池小鎮交通來往不易,其農產傾銷與人力就業幾乎倚靠日月潭觀光維生,渠從前長年於日月潭經營立式划槳SUP,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上冬季業績欠佳,導致生意急轉直下,幾經思考才將自有土地親自設計,重新規劃成特色露營區,搭上戶外旅遊的風潮。 洛桑心語曾述:「當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同時會幫你開一扇窗。」許多人面臨困境時,經常會裹足不前,甚至一蹶不振,但一般來說危機也是轉機,自己從言談中了解老闆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與永續經營的理念,更欣賞老闆在疫情寒冬中轉型的勇氣,其樸實與堅毅令人感到欽佩。 不可諱言的是,露營作息與平時都市裡的生活大逕相庭,華燈初上時,老闆撿拾木塊為我們升起營火,希望我們拋棄3C產品,浸淫在山水的環抱之中,把營火當成戶外的電影,而老闆說露營更像是大人版的家家酒,吃飽喝足後,我們圍著營火談天說地、閒聊敘舊,雖然夜晚氣溫驟降,但我們的心裡都很暖。 隔日,起了個大早,雲霧繚繞、陽光灑落,氣溫沒有想像中的冷,經過昨夜的美好,身心靈都被洗滌了一番,不過老闆更早起,精心為我們準備早餐,從蔬菜、果汁、雞蛋、饅頭等食物,皆是手作生產、有機無毒的良品,讓人無比讚嘆。 Netflix影集《此時此刻》內曾述:「閉上眼睛是為了逃避,不去看我們該看的東西,甚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可以甚麼都看到,也可以假裝甚麼都看不到。」這套生存法則在露營世界裡可謂不適用,因為所見所聞都很新鮮,而這次成員大都是露營入門客,雖然事前需要準備很多東西,卻一試成主顧,原來露營像極了愛情,酸酸甜甜的,卻又回甘。 眾人離別時尤其不捨,相約春季再見,在生氣蓬勃的春天,品嘗這一道大人的家家酒。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副刊〉迴圈

■希米 隔壁正在裝潢,敲敲打打近個把月。停了一陣之後,昨天又開打。也不知道要打多久。聽說最近要開幕,所以一直在加班趕工。 前不久,隔壁的隔壁,也上演了這麼一齣戲碼,情節都很雷同。 夜間不過五六個小時,去頭去尾,應該足以彌合兩個世界的裂痕。 他不知道三天是長還是短?就如同他不知道五六個小時在一天裡到底是長是短一樣。或者,那真的能造就一種慣性。 裝潢都結束了。也不知道是最初就有,在阻斷了許多音源之後,突然就只剩下這個敲牆聲,從夜間十點持續響到隔天中午。問了許多人,找了很多地方,都無果。只要沒能在十點之前睡著,便又持續強化無眠力道。 那種噹囉噹囉的聲音,用扇葉狂吹海浪席捲都掩蓋不了。即使用極度呼吸到幾乎斷了氣,聲音依舊在腦海迴盪。就是後來寫個字,只要紙下有一點空隙,便又聽到這樣的空響。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這松子,不至於落了一整夜吧!更不至於落在封閉的水泥牆上吧。 他開始製造聲音。比如說,大笑。比如說,放音樂。又比如說,學木作。敲敲打打,斷斷續續。 這就是他的目的。歲月靜好若不能在同一個時間滲漏,至少我們都要能稀釋,因活在共同空間而產生的無窮迴圈。也因為只有去習慣,才能在無窮迴圈中,找到跳脫的力道。 或許也根本不用跳,跟著迴,說不定就會看見殊異風光。

Read MoreRead More

萬華疫情發送細胞簡訊 已落實刪除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有關立委質疑「COVID-19指揮中心期間-因應萬華疫情發送細胞簡訊」乙事,疾管署31日重申,細胞簡訊發送對象,依規定最多存放28日後已落實刪除或銷毀。 疾管署表示,有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因應萬華疫情,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辦理「萬華地區高風險註記族群」發送細胞簡訊事宜,相關作業主要是透過基地台訊號(非GPS定位),請中華電信、遠傳、亞太、台灣大哥大、台灣之星五家電信業者,經指揮中心依據時間、特定區域、確診案例與其他因素綜合考量,認定為疫情嚴重地區,就110年4月15日~5月12日期間與匡列區域,找出曾出入高風險地區的人員共約60萬人由電信業者篩選資料後發送細胞簡訊。 有關細胞簡訊發送對象,依指揮中心規定最多存放28日後必須刪除或銷毀,已由NCC國家通傳會完成5次至五大電信事業機房實施行政訪查、辦理個資保護、資料刪除之稽核作業,以確保電信業者落實刪除機制。 疾管署表示,在採取科技防疫措施時,為確保民眾個資獲得充分保護,及減少對個人自由之干涉,在符合比例原則下,遵循最小侵害原則、合目的性原則、衡平原則等三大法則下,規劃施行相關防疫措施,期望能在個人隱私與防疫工作雙重利益取得最佳平衡。

Read MoreRead More

夏季好發腸病毒 醫籲小心重症3前兆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夏季為腸病毒好發時節,醫師提醒,除會出現口腔特定位置潰瘍或手腳有水泡等症狀,腸病毒重症3大前兆包括持續昏睡、持續嘔吐與肌躍型抽搐,籲請民眾多留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杜戎玨表示,腸病毒喜歡高溫的環境,一般好發在夏季與初秋。台灣地處熱帶及亞熱帶,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傳染或病例聚集情形,高峰期多落在每年4到9月,不可輕忽。 由於腸病毒在感染時,主要會在腸道內繁殖,因而命名為「腸」病毒,但它並非以腸胃道症狀為主要的疾病表現,大多好發於10歲以下孩童。 杜戎玨說,腸病毒感染會出現口腔潰瘍、手腳有水泡等症狀,重症3大前兆則包含持續昏睡、持續嘔吐與肌躍型抽搐。其中,所謂的肌躍型抽搐,是一種全身肢體突發式顫抖,有點類似受到驚嚇的動作,在小朋友快入睡時發作特別頻繁,家長要多加注意。 他指出,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如糞口、水或食物汙染,或呼吸道像是飛沫、咳嗽或打噴嚏等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童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 因此,杜戎玨提醒,家長應加強「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除提高病識警覺,平時就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做好咳嗽禮節、定期以漂白水清潔消毒環境及器物等。

Read MoreRead More

健保署:姻親不能當眷屬加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健保署提醒,依現行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被保險人之眷屬如為尊親屬,需為直系血親關係且無職業者才能作為眷屬加保,若為姻親關係(如:公公、婆婆、岳父、岳母等)皆不能依附當眷屬加保,僅能依附在配偶或子女名下加保。 小琪(化名)的婆婆健保未在保,由於小琪與婆婆同住,且為主要照顧者,擔心生病的婆婆,無法以健保身分就醫,因此洽詢健保署,希望婆婆以眷屬身分依附在小琪名下加保。然而,由於小琪與婆婆關係屬姻親,依健保法規定無法以眷屬身分依附加保;經健保署承辦人員解說及協助,順利將婆婆以眷屬依附其子女名下辦理加保。 健保署高屏業務組長林淑華表示,根據現行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被保險人之眷屬如為尊親屬,需為直系血親關係且無職業者才能作為眷屬加保,若為姻親關係者皆不能依附當眷屬加保,僅能依附在配偶或子女名下加保。 對於確無可依附加保者,須自行在戶籍所在地的公所投保。林淑華說,由於全民健康保險採申報制,並明確規範各類保險對象及眷屬投保身分,倘保險對象接到未加保通知,應儘速以適法身分辦理銜接加保,以免影響就醫權益。

Read MoreRead More

〈中華副刊〉蚊事

■耘之 「嗡——」天濛濛亮的清晨,一個聲音擾人清夢。 蚊子?雖睡眼惺忪,判斷力薄弱,但,不可能啊,我睡在蚊帳裡耶。 而莫非……須臾間,我的意識突遇翻身的地牛,整個被震醒了。 意識醒了,但體內內建的慵懶還沒醒。我兜轉頭顱,雙眼雷達那般。幾秒鐘後,「果然。」雖黑圓小物,但掛在米白空間,還是太顯眼了。我猛地坐起,「看你往哪逃」,雙手伸向頭頂上方帳褶處,合掌的瞬間,竊笑起來。 回到慵懶姿態,不一會兒,我忽有所悟。再度起身,仔細檢視起兩腳踝,籠罩心裡幾天了的雨霧終於散去。 勞動節那天,沐浴時,被兩腳踝的狀況嚇得非同小可。尤其右腳踝,二三十個紅點,光外側就近二十個,小紅豆般積攢,密密麻麻,而左腳也是,惟數量少了些。 「怎麼又這樣?」不痛不癢,我著實驚嚇。 幾年前,一趟吳哥窟旅遊回來,我莫名感染,住院五十天。出院後始終查不出感染源的小腿肚,皮下屢出血,尤其重新歸隊爬山後,成片的紅點,彷若寬紅飾帶經常套在腳踝上,沾不上美的邊尚且怵目驚心,總要一段時日才消退。醫師研判可能之前的感染引起,也可能因爬山血管承受的壓力較大,血管彈性不足,囑我服用維他命C補充劑。此後上山頭,我改穿筒身較寬鬆的襪,捨棄會壓迫血流的護膝,情況漸獲改善。 然而,節前的登山日,我離隊,遠離山林,和結緣四十年的老同學相約后里,一雙隱藏襪加輕便球鞋,雙腳未多勞動,雙踝自在逍遙,怎會又這般?而確定的是,前一日雙踝並無異狀,我不禁納悶且驚恐起來,浴後還拿出手機拍下,待下次回診時要給醫師看。 隨著那蚊壽終正寢,我擔憂不再;紅點杳無蹤影,心情彷如雨霧淋刷後的山林,蓊綠,明亮且清新。 陽光露臉了,從窗外射來。我再度回到舒坦姿態,任思緒翱翔。 突然意會右腳踝外側紅點較多,應是我側睡之故,而這幾天手腳偶有紅點,應也非我以為的上網或做飯時被偷襲,也是那隻蚊的傑作吧。想著想著,我竟同情起牠來:牠已被關在網裡五天了嗎?這五天來,牠每天飽食後該也想如往常或像網外的其他夥伴,吃飽喝足了找個天花板或牆壁,或人類根本不會發現的安全角落,安穩地打個小盹,好好消化以命拚來的精華,不必理會人類的火眼金睛吧。 思緒繼續翱翔,人們為了鵝肝的美味,不斷讓鵝隻過食的影片,也浮上腦海——這蚊和那些鵝豈不運命雷同?肥甘在前,但饜膩了卻脫身不了,只能等著被宰。鵝係人類因素造成,但錯估境遇的蚊,不也一樣可悲? 可悲,我也曾是。 那是沒有蚊帳的日子。 春夏之交,蚊的繁殖季,牠們也許趁我開窗澆花之際,或上班上學的家人歸來之時侵門踏戶。不請自來的牠們,根本不把人當回事,以小搏大,本領高強,敗餒的常常是人。 而我就是。總是最早關燈就寢的我,常常成肉靶。 情況往往是這樣的。我剛躺下不久,嗡嗡聲傳來。我起身,開燈,持穩電蚊拍,但敵人不見了。我再躺下,不久,嗡嗡聲再度響起……一次兩次三次,情節周而復始,四季輪替一般;一隻蚊就可能奪去我的睡眠,何況有時滅了一隻又來一隻,搞得睡神也保佑不了我,一夜不成眠,隔日精神萎敗,作息昏昏欲睡。 陽光都快曬到床鋪來了,一家子的早餐還沒著落呢,再續躺下去就太不像話了。 「原來是我自己嚇自己。」掀開蚊帳,一日愉悅於焉開啟。

Read MoreRead More

自閉早療 雷射針灸助語言發展

台中醫院中醫師鄭惟仁說,4歲男童患有自閉症合併語言發展障礙,只會講關鍵字,經過雷射針灸,語言發展明顯進步。(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1名4歲男童,患有自閉症合併語言發展障礙,只會講關鍵字,無法完整說出長句,年初接受早療,合併中醫雷射針灸治療,不料,第1次治療回家,就跟媽媽說出「我要吃餅乾」的完整句子,3個月後,還能跟老師討價還價「我要10片餅乾不要5片」,進步效果,讓醫師跟媽媽都相當驚喜。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中醫師鄭惟仁表示,這名4歲男童,原本就有接受早療課程,上了幼兒園後,因為語言治療無法突破,今年2月起,到門診接受每週1次的雷射針灸治療,3個月共12次治療後,語言表達意願與認知有明顯進步,甚至社交也進步很多。 鄭惟仁說,在2020年國際期刊曾刊登有關雷射針灸治療自閉症兒童的隨機雙盲臨床研究,鄭惟仁醫師說,該文獻收治48名年齡介於2至6歲的自閉症兒童,進行每週3次為期2個月共18次的雷射針灸治療,後來發現接受雷射針灸的自閉症兒童組在語意理解、語言表達與社交互動與生活自理能力的評分有顯著進步,尤其又以語言表達進步最明顯。 小文媽媽分享,雷射針灸就像蓋印章,一點都不痛,醫師在孩子頭上的百會穴與語言區、手部的合谷穴、腳部足三里與三陰交等穴位,藉由刺激特定穴位與經絡,幫助腦部語言與溝通能力。小文媽媽透露,嘗試接受中醫雷射針灸治療後,以前只說關鍵字,現在可說出整句話,讓她跟先生相當驚喜。 鄭惟仁指出,其實雷射針灸治療不只用在自閉兒治療,包括1歲以上害怕疼痛與針灸族群、促進慢性傷口癒合、治療運動員肌肉痠痛或扭傷等運動傷害,都是雷射針灸治療的主要族群,但孕婦或癲癇患者不建議使用,1歲以下嬰幼兒是否可使用需由醫師評估。

Read MoreRead More

治攝護腺肥大 無創消融術新選擇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83歲林姓老先生因攝護腺肥大,出現頻尿、排尿困難而就醫,卻意外發現除攝護腺肥大之外,也有癌化現象,由於年紀較大,心肺功能較差,醫師在討論過後,決定採用「海神無創標靶消融術」,以高溫消融方式,讓攝護腺癌細胞凝固壞死。由於這項手術屬於無創,無動刀、無傷口、無放射線,治療後恢復也快,對中高齡攝護腺癌患者來說,是值得考慮的手術方式。 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盧智強指出,在台灣每年攝護腺癌的患者約有7000多人,是相當普遍的疾病,而「攝護腺肥大」是攝護腺因年紀而不斷增生良性組織,但如果增生的是惡性組織,就成了「攝護腺癌」,由於攝護腺癌一般患者的年紀都在50歲以上,年紀愈大機率愈高,因此也有人戲稱為「長壽癌」。 盧智強說,海神刀為目前最新穎的無創治療系統,早期第1代的海福刀,同樣以高強度聚焦超音波的方式,消融癌細胞組織,效果非常不錯,而最新世代海神刀,則在第1代的海福刀上再改良,能在醫師執刀時,提供高解析即時超音波影像,同時導入MRI影像與3D融合切片,協助醫師在治療時影像定位更精準,能保留更多完整的健康組織,提升治療成效。 盧智強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民眾,在每年的健檢時,一定不能輕忽攝護腺的檢查,等到血尿或癌轉移引發的症狀(如骨頭疼痛)出現時,往往就已經是3期或4期,雖然說攝護腺癌的治癒率很高,但太晚發現,能選擇治療的方法會愈少、預後也愈差,因此,他呼籲中高齡以上男性在健檢時切勿輕忽。

Read MoreRead More

健康過端午 花蓮慈院教製八寶粽

晶瑩剔透的洋菜凍包裹著豐富美味的食材,水果八寶粽營養又健康。(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團隊迎接端午節,以多種豆類及水果為材料,設計出富含植物蛋白和膳食纖維的八寶粽。由營養師梁榮顯示範做法,民眾可以在家自己享受「包粽」的樂趣,吃得健康無負擔。 梁榮顯指出,傳統鹹粽的做法往往高油、高鹽、高澱粉、缺乏纖維,若加醬料食用,一顆熱量近六、七百大卡。對於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的民眾,不符合「均衡飲食、多纖維、原型食物」的飲食控制原則。 因此在設計八寶粽的材料時便以「三低一高」少醣、少油、少鹽、高纖維為原則,首先,以洋菜粉取代糯米,將紅豆、綠豆、紅花豆、白豌豆、薏仁、花生、蓮子、白鳳豆等豆類,以及水蜜桃、水梨、葡萄、鳳梨、櫻桃切成丁狀為餡料,做成每顆熱量僅三十大卡,且高纖維、蛋白質滿滿的八寶粽。 梁榮顯營養師展示綁成一串的八寶水果粽,更有端午節慶味道。(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此外,傳統鹹粽的主要材料是糯米,主成分是支鏈澱粉,分解成葡萄糖速度更快,加速血糖上升,建議民眾一天以一顆為限;若在家自行包鹹粽,建議減油,同時可以加入黃豆等減少糯米量,增加蛋白質及纖維,他也建議吃鹹粽時,儘量不要添加醬料,如甜辣醬每十一公克就有兩百多毫克的鈉、二點九公克的糖,醬油膏的鈉含量也很高。 另外,一般粽子裡沒有蔬果、蛋白質成分也明顯不足,梁榮顯提醒要額外補充;可以先吃二份蔬菜(煮熟後的菜量約兩拳頭)、約一掌心大小的蛋白質類食物,再吃粽子,且因糯米澱粉量已足夠,最好不要再搭配其他澱粉類食物。至於傳統甜粽鹼粽因為高糖且熱量高,建議自製減糖或代糖配方。 這次營養科推出的八寶粽,低卡高纖富含蛋白質,梁榮顯建議,可以做為餐後點心,去油解膩;他也提醒,飲食過程最重要的就是細嚼慢嚥,無論是傳統糯米粽或是洋菜八寶粽,都要注意吞嚥安全,特別是老人家、小孩,小口小口吃粽子,且不要邊吃邊說話;另外,飯後也可散散步助消化、耗熱量。

Read MoreRead More

基隆長庚腦瘤病友座談 分享新知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為增進病友間的疾病適應、經驗分享及情感交流,基隆長庚醫院由神經外科陳品元教授帶領腦神經腫瘤團隊舉辦病友座談會,陳品元教授、血液腫瘤科薛舜文醫師及放射腫瘤科蔡介生醫師分享腦瘤治療的新進展,神經外科專科護理師黃莉媛護理師說明術後傷口照護的小技巧。 陳品元表示,原發性的神經腫瘤在二0二二年美國CBTRUS統計,平均每十萬人有二十五人會發生,患者其中三分之一為腦膜瘤,而原發腫瘤約三成為惡性,這個數據已維持十年,臨床上常見的轉移腦瘤反而比起原發來的多。 目前腦瘤發生的原因不明,惡性與良性的腦瘤風險因子也大多為輻射線、基因變異、老化、荷爾蒙、化學物質氯乙烯、肥胖等等。電磁波、頭部外傷、飲食都沒有證據顯示會造成腦瘤的發生。大部分的腦瘤患者都是無症狀的,或是一些不明顯的頭痛或頭暈,常見的症狀還有腦壓高頭痛(血壓高心跳快)、視力模糊、癲癇、失語症狀等等神經學症狀。腦瘤檢查最常做的是腦部的核磁共振 (MRI(C+/-)、MRS),其他還有電腦斷層掃描(CT、CTA)和血管攝影(angiography),目前影像學是做為輔助的角色。 基隆長庚腦神經外科為了增加手術的安全性,整合高科技,包含病灶定位:導航、超音波、術中CT/MRI、螢光呈像、機器手臂等;功能定位:高階磁共振、術中神經電位偵測、清醒開顱手術等;切除腫瘤:顯微鏡、超音波刀;輔助醫材:止血材料、組織粘膠、人工腦膜等。尤其是目前醫病共享決策下的選擇,可以使用最新「清醒開顱術」,透過靜脈麻醉和局部麻醉藥,可以不用插管,會在術中重要步驟的時候喚醒病人進行語言、神經功能的測試互動,許多病人回饋都說「像在拔牙有感覺但不痛」、「比放導尿管還好」。 院方強調,腦神經腫瘤的治療是艱難而且漫長的的一段路,過程需要病人、家屬和醫療團隊們的共同努力,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晚期發現積極治療。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