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痛吃止痛藥1個月 卻胃潰瘍穿孔

一名婦人腕隧道症候群,吃止痛藥1個多月,手沒好卻造成胃潰瘍合併穿孔。(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61歲婦人持續腹痛、發燒就醫,醫師發現有腹膜炎症狀,原來婦人因腕隧道症候群,服用止痛消炎藥,超過1個月,疑因藥物副作用,造成胃潰瘍合併穿孔,幸好及時就醫,接受腹腔鏡胃縫合手術,避免嚴重腹膜炎的致命危機。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消化外科醫師徐天佑指出,患者沒有三高病史,今年4月就醫時自述,2月下旬,左手腕隧道症候群開刀,1個月後換右手疼痛,因症狀較輕微,醫師開立止痛藥物治療,不料連吃1個月,手痛還沒好,卻因發燒、肚子持續悶痛,被家人送急診,發炎指數偏高,疑似腸氣外漏,經電腦斷層掃描證實腸胃道穿孔。緊急以腹腔鏡診斷,果然在胃幽門前區,看到0.5公分破洞,進行腹腔鏡胃縫合手術,1週後確定患者穿孔癒合,可以開始進食,患者也順利出院,後續門診追蹤。 徐天佑說,這名患者使用的是非類固醇類綜合型止痛藥,也依照醫囑服用,卻吃到胃潰瘍甚至胃穿孔,可能和飲食有關,長期大量的咖啡和茶,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導致胃潰瘍,建議吃止痛藥,不要超過1週,若要長期控制疼痛,最好1至2週更換止痛藥種類,醫師還可開立其他嗎啡類止痛藥,不會造成胃潰瘍產生。 徐天佑表示,臨床上常見胃潰瘍病因,包含一些刺激胃酸分泌增加或降低黏膜保護的因素:如進食菸、酒、濃茶、咖啡或刺激性食物;服用損傷胃粘膜的藥物,情緒過度激動或過度疲勞等。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非類固醇類的抗發炎藥、止痛藥傷胃,長時間使用容易造成胃潰瘍等副作用,如患者就醫時胃穿孔破洞超過3公分,不但要接受半胃切除手術,甚至會因嚴重腹膜炎,導致生命危險。

Read More

免費心理諮商 8月起擴至45歲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邱泰源19日指出,據調查,31至45歲「三明治族群」承擔職場壓力,肩負養孩子與顧年邁父母的責任,心衛資源需強化。今年衛福部擴大提供3次免費心理諮商方案至45歲,8月1日起上路,服務人數從約3萬人增至6萬人。 衛福部去年8月1日起推動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至30歲民眾每人3次免費諮商。邱泰源19日表示,去年服務2.9萬人,專業人員轉介就醫高風險者破萬人。 他指出,根據觀察,31至45歲三明治族群承擔職場壓力,肩負養孩子與顧年邁父母的責任,心衛資源需強化。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陳亮妤說,今年8月1日起每人3次的免費心理諮商方案擴大為15至45歲,補助增至新台幣3億3600萬元,從原本方案的約3萬人增加至6萬人,保證都能完整使用3次免費諮商,新制可服務達19萬人次,補助到明年底。

Read More

農婦剪刀腳 換膝關節邁步走

大甲李綜合醫院副院長王芳英(右),為江姓婦人開刀治療變形的剪刀腳後,陪伴患者慢爬樓梯復健。(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台中一名70多歲江姓婦人,長年栽種葡萄,數10年下來,雙腳過度使用,加上年紀大退化性關節炎,造成膝蓋外翻,從5度彎曲提升到20度,變成了「X型」剪刀腳,完全不能走路,江婦患有3高,醫師跨科會診後,進行雙膝置換人工關節手術,現在行動自如。 大甲李綜合醫院副院長、骨科主治醫師王芳英表示,退化性關節炎主要是內翻變形,也就是O型腿,在門診中比較常見,關節外翻變形、也就是X型腿的案例比較少,在他的門診中通常10個患者才有1個病例,造成原因以使用過度、膝蓋受傷、體重過重最常見。江婦10年前膝蓋在診斷時,就屬於第4級軟骨呈現嚴重磨損,建議開刀,但是一拖再拖,讓膝蓋變形更嚴重,「膝蓋支撐力不平均,不管內翻、外翻,只會愈來愈惡化。」 王芳英指出,江婦患有3高疾病,原本規劃先幫她先手術治療單腳,但是擔心後續復健、可能出現長短腳或腰痛症狀,因此,請心臟科、胸腔科跨科會診,確認患者心肺功能正常,在患者同意下,幫對方進行一次性雙膝置換人工關節,王醫師強調,目前微創手術相當純熟,在開刀後第2天便能下床。 江婦透露,原本要手術前,擔任護理師的女兒擔心她年紀太大一度反對,但是她說,「沒開刀就不能走路。」自己小她1歲的弟弟及住家附近鄰居也在之前開刀置換膝蓋,鼓勵她手術才能行動自如,她才決定在農閒之餘,抽空到醫院開刀,好好的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江婦表示,自己小孩都苦勸她不要再工作了,但是她就是閒不下來,坦承工作真的不輕鬆,必須要忍著痛,開刀前只能坐著或站著,現在置換人工關節後,走路更加方便,可以行動自如,就算日後不再栽種葡萄,也能靠著自己打理生活,不用讓孩子擔心。

Read More

男大生學游泳 患肩關節夾擠症

第1式:胸肌群牽拉。(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一名19歲許姓男大生,利用暑假學游泳,近來卻感覺右手高舉過頭時,肩膀卡卡漲漲且疼痛,尤其是肩內轉、外展時,肩膀前方疼痛,趕緊就醫診斷為「肩關節夾擠症候群」;專業物理治療師許志杰提醒,若忽視此一情況,嚴重者可能引起次發性五十肩。他並示範3式運動,藉伸展及訓練幫助舒緩疼痛並復原。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科治療師許志杰物理指出,手臂高舉或外展,肱骨會向外轉,需要旋轉肌群的穩定,讓肩胛骨節律的向上轉動,讓肩峰下有足夠空間讓肱骨向外轉,避免肱骨與肩峰產生碰撞。但當肩峰下空間不足,碰撞夾擠,就會引起肩關節夾擠症候群。 他指出,包括,游泳、衝浪、棒球、羽球、排球及重量訓練等,需要反覆手高舉過頭,且過度使用肩關節的運動。日常姿勢不良、錯誤的運動方式及彎腰駝背等,都容易引起此一症候群。 許志杰提醒,當出現此一症狀時,除了疼痛且活動度變差,會影響運動表現之外,更會因肌肉發炎鈣化,關節囊沾黏,嚴重者恐造成次發性的五十肩,千萬別以為休息就會好。 避免引起類似情況,許志杰的專業建議是,運動後可伸展及強化肌力,避免肌肉張力不對稱。並讓肩關節適度休息,改變日常不良姿勢及修正錯誤運動姿勢。 此外,許志杰並示範3式運動,藉伸展及訓練幫助舒緩疼痛並復原,一天做3-5組。 第1式:「胸肌群牽拉」,找面牆,肩外展90度並外轉垂直於地面,肘屈曲90度,手貼於牆壁。靠近牆壁的腳向前跨一步。膝關節往前蹲,盡可能的超過腳趾。一組做3次,每次至少牽拉30秒。可拉伸胸肌群及改善駝背圓肩。 第2式:前鋸肌的肌力運動。(記者王正平翻攝) 第2式:「前鋸肌的肌力運動」,四足跪姿,手在肩膀下方,膝關節在髖關節下方,脊椎保持中立。手用力推,想像身體朝天花板移動,肩胛骨向外打開。感受肋骨側邊肌肉用力收縮。藉此訓練前鋸肌。一組做10次。 第3式:肩胛骨後縮運動。(記者王正平翻攝) 第3式:「肩胛骨後縮運動」,俯臥,肩外展90度,外轉大拇指朝上形成一個T字,感受兩片肩胛骨向內擠壓。俯臥,肩外展120度,外轉大拇指朝上形成一個Y字,感受肩胛骨向下向內收縮。訓練中、下斜方肌,改善不對稱肌肉張力,活化肩胛肱骨節律。一組做10次,每次感受肩胛骨用力收縮5秒。

Read More

糖尿病恐神經病變 手腳麻勿輕忽

醫師黃至誠指出,糖尿病神經病變,可能導致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統及其他器官的功能異常。(記者王勗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據衛福部112年統計,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約1至1成2,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有糖尿病,其中尚有1成不自知罹患糖尿病,而這個數字可能還會隨著人口老化及生活方式改變逐年增加。由於糖尿病可能造成神經病變,奇美醫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至誠呼籲糖友留意「控糖」,並定期進行神經學檢查。 糖尿病不僅只是影響血糖,還會導致多種併發症,其中又以糖尿病神經病變最為常見、危害亦是最為巨大。神經受損將引發一系列症狀,包括手腳麻木、刺痛、燒灼感及肌肉無力等。而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危險性在症狀初期較不明顯,也容易為患者忽視,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導致足部潰瘍、感染、甚至截肢等嚴重後果,及早發現和預防治療至關重要。 黃至誠指出,糖尿病不只可能傷害周邊神經,還可能引發自律神經病變,導致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統及其他器官的功能異常,若置之不理可能釀生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而預防神經病變首要任務就是「控制血糖」,並定期進行神經學檢查,穩定的血糖水平可以顯著減少神經受損的風險,而定期檢查有助早期發現問題並由醫療早期介入並加以控制 除持續提高公眾對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認識外,也鼓勵糖尿病病人積極自我健康管理、調整生活型態,以確保生活品質並降低併發症風險。黃至誠強調,如民眾自身或親友有疑似周邊神經與自律神經病變症狀,應積極就醫檢查治療,並遵循醫療專業人員治療方案。奇美醫院擁有專業的醫療團隊與先進的檢測儀器,從診斷治療、飲食諮詢到生活型態的建議,為糖友提供全面專業的醫療服務。

Read More

〈中華副刊〉溫一壺文字的月光下酒

■納蘭澤芸 這週出差了,工作比較忙。晚上靜下來才發現今天還一個字的文章都沒寫。本來白天忙累了還有點睡意的,一想到這一點,睡意全無。於是打開手機記事本,略一思索就開始寫起來,一篇文章初稿完成才安心洗漱睡覺。 似乎習慣了這種與文字相依,與讀書相伴的生活。 記得有一位前輩曾說:「這世上有很多東西是速朽的,是經不起歲月摧殘的,久了,就會被時光的長河沖刷得無影無蹤。而有一樣神奇的事物,卻是例外,那就是人類的思想,還有就是作為思想載體的文字。」 世事很多都如水過鴨背,倏忽不留痕跡。我希望自己的小筆能夠儘量記下生命的雪泥鴻爪,點點滴滴,所思所想,就如鴻雁在茫茫雪地裡留下的一點點爪印或足跡,如果不及時收藏起來,就很可能須臾被時光的大雪掩埋無痕。 東坡先生說: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鴻飛那複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 路長人困蹇驢嘶。 數年疫情,無數生命消殞。生命的確匆匆無常,飄忽不定,所以需要有文字這樣一個安放心靈的所在。 類似的感覺在某一年聽一位著名作家講座時也體會到。 他說,最初他學寫作的時候,租住在一個小木屋的簡陋閣樓裡,白天在報社拚命跑新聞,晚上回到小閣樓上,把窗子的布幔垂下,依著一盞孤燈,一任文思泉湧奔瀉。二十多年後,他成了名震海內外的著名作家,他回到自己舊時租住小木屋的地方。木屋早已在歲月裡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就連小木屋後面的一個池塘也早已填平,建起了公寓樓。 當年的一切,已經尋不到一丁點蹤跡,被時光巨手抹得乾乾淨淨。 而二十多年前工作之餘,他在小閣樓上依著孤燈寫出來的文字,若干年後在他出版的著作裡依然字字分明,數不清的讀者仍然能從字裡行間讀到他數十年前彼時彼刻的心情。有句話說:人出生時都是緊緊地握著拳頭,而當離開這個世界時卻無一例外兩手放鬆地離開。因此,該走的,總會離開,就像生命中逝去的歲月。 幸好,還有文字能夠幫我挽留幾許前塵往事的雲煙。 文字於我而言,是工作及瑣事勞頓之餘,抒發心靈、休憩身心的一方小天地,小庇護所。安安靜靜地用筆在紙上訴說,只源於對文字的不舍與熱愛,只為寫給心靈。與媚俗、獵奇、說教、金剛怒目無關。只靜守自己內心的靜水流深。 溫一壺文字的月光下酒,用靜靜的文字溫暖塵世的滄桑,溫暖生命的蒼涼,溫暖疲憊的心靈。

Read More

婦吃過期食品 肉毒桿菌中毒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19日南市確診一例食因型肉毒桿菌中毒病例,初步調查該案為54歲的獨居女性,發病前曾食用過期食品,13日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雙側眼瞼下垂 、構音障礙和頭暈等症狀,經就醫採檢19日確診為肉毒桿菌中毒,個案目前仍在加護病房並施打肉毒桿菌抗毒素治療中。 南市衛生局表示,未經完全滅菌處理之食品於製作或包裝過程可能遭受肉毒桿菌孢子汙染,加上密閉或真空等缺氧保存環境時,都有可能會導致肉毒桿菌中毒。不過肉毒桿菌毒素不耐熱,充分加熱即可破壞,因此衛生局也呼籲家庭自製醃製及真空包裝食品食用前應先徹底煮熟,以確保飲食安全。 南市衛生局長李翠鳳提醒,肉毒桿菌中毒未即時醫療,致死率相當高,提醒南市醫療院所臨床醫師提高警覺,如發現腸胃道症狀或疲倦,並伴隨視力模糊、瞳孔放大、眼瞼下垂或由上到下肢體無力等類似肉毒桿菌中毒之神經學徵狀,應立即通報,以利及時提供肉毒桿菌抗毒素,並給予病患妥適照護,降低死的風險。

Read More

天天掛網上 8成兒少社群恐慌

兒福聯盟19日發布「台灣兒少社群媒體影響概況」,調查顯示,有逾2成沉迷社群、逾8成出現社群恐慌狀況。(兒盟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兒福聯盟19日公布兒童使用社群媒體調查結果,示警高達9成5有使用社群媒體,有近3成兒少是重度使用者,每週使用超過42小時,且有8成兒少會社群恐慌,2成沉迷不可自拔。 社群媒體的普及對兒少生活帶來深刻的影響,但過度使用也容易導致兒少陷入負面情緒、沉迷、恐慌和比較等情況,兒盟19日發布台灣兒少社群媒體影響概況,示警高達9成5的兒少有使用社群媒體。 調查顯示,兒少平均10歲就擁有自己的專用手機,11歲就自己創社群媒體帳號,平均每天使用時間超過4小時,假日使用時間更久,將近7小時,幾乎整天都掛在網上。 值得關注的是,有超過半數的兒少曾在網上與朋友吵架,或收到詐騙、色情訊息,也有逾2成沉迷社群較國外嚴重、逾8成出現社群恐慌FoMO狀況,且程度比2年前COVID-19疫情期間狀況更嚴重。 調查也發現,有近3成(29.8%)兒少每週使用社群媒體時間超過42小時,為社群重度使用者;進一步分析,發現此群體在情緒方面出現較多警訊,其中有24.1%「容易心煩或易怒」、19.3%「過度憂慮不同的事情」的狀況,分別高於非重度使用者的17.3%及14.6%。 此外,至少有1項情緒困擾的社群重度使用者高達32%,非重度使用者則是24.3%,也可看出社群重度使用者受情緒困擾的比率高出許多,造成焦慮、緊張及煩躁等負向情緒較多的原因,可能源自長時間使用網路及社群所引發,不可不慎。 兒盟表示,社群媒體提供了24小時不打烊的交流平台,成為兒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潛藏著網路霸凌、隱私外洩等風險,對兒少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而且使用越多危害越大,值得大家的關注。 兒盟指出,保護兒少免於網路社群危害,呼籲社群平台業者及家長採取措施預防,包含在平台限制演算法、規定真實年齡註冊,避免兒少接觸不合適的廣告或推播資訊;家長可與孩子討論並設定網路使用時間表,並規劃親子共同活動減少網路使用時間等,共同營造健康、安全的數位成長環境。

Read More

〈中華副刊〉蕭蕭.文化隨筆 尚古的書.聖賢的心

文/蕭蕭 圖/劉惠芳 臉書盛行的二十一世紀,大大小小的生活瑣事都在臉書上留下痕跡,每隔一段時間,還會自動為你整理舊紀錄,「跳出來」提醒你曾經發生的勝事。而且符應他的原名「Face book」,只要是露臉的照片絕對優先跳出,毫髮畢露那種態勢。 十四年前的一張照片,臉蛋光滑而微見瘦削,頭髮屬於書法家的筆端,可挑可捺,且全然是力磨的那種墨汁,你一見,知道是火候還欠缺的礦,但,旁邊更稚嫩的學生又是什麼因緣一起攝了這個影?你在心中上下、前後、左右,琢磨了可能好幾回,而不得其解。你沒有失智,也未失憶,只是歷史久遠了一些,淡了,湮了,滅了,總在不知所在的長空裡。 如果是在二十一個世紀之前呢?誰來「書」,誰記得誰的「臉」一直到今天? Facebook是在2004年2月4日所創立,據說靈感來自於中學生的聯絡簿,面對面,家長與師長,藉著這個冊子可以溝通、聯繫、彙整。但在二十一個世紀之前,傳統的華人世界竟然有《書》、《尚書》的零星篇章開始留存這種紀錄了! 尚書,很早以前就說是「上古之書」,很可能是西元前771年,再向前推到1046年前的西周時期,那時孔子還沒出生,孔子出生的時候是春秋時期,再後面一點是熱熱鬧鬧、風風火火的戰國時代,戰國時代的歷史大家就熟悉了,因為,即使是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小小的江湖,也會時不時重演著你合縱、我連橫的戲碼,電視機裡、平板電腦前、議堂或街頭。 西周時期的尚書,我們可以很平靜、很理性地說是「上古之書」,不過,「尚」是「上」,「上」除了「上古」的時間感,還可以是「上天」、「君上」,鄭玄就認為「尚者,上也。尊而重之,若天書然。」所以稱為《尚書》(《尚書正義》引);是王充分析「尚」字,說是「上所為」,「書」是「下所書」(《論衡.正說篇》)。這種「上天」、「君上」的說詞,聽起來很封建,其實又十分合理。尚,崇尚也,尚書,後人崇尚的書,崇尚為上天所賜的智慧語,崇尚為君上所言所行的紀錄冊,確實是合乎《尚書》實存實錄的歷史軌跡。 尚書體例有典、謨、訓、誥、誓、命這樣的文體式分類,一如當今散文有隱地努力發展的日記體散文,有余光中、瘂弦所出版的《本末有序》、《聚繖花序》的序跋類散文,有廖玉蕙的生活實錄,有余秋雨的文化型思考,有張曉風的情采點化,繁花多變,所以,昔日《尚書》也有登錄君王言行的〈堯典〉、〈舜典〉;有君臣談論謀議的實錄,你所熟悉的〈大禹謨〉、〈皐陶謨〉就是政事的規劃;有臣下對君上的勸戒之辭,〈洪範〉、〈無逸〉等等;有君上的誥諭、警惕,如〈盤庚〉、〈酒誥〉;有諸侯出征之前的誓詞,〈甘誓〉、〈湯誓〉、〈牧誓〉之類;甚至於君上任命諸侯的諄諄叮嚀,如〈文侯之命〉云云,是夏、商、周三代君臣之間行政的記錄,治事文獻的彙編,大器地展現文化散文的胸襟。 那是一個尚無電子傳播概念的時代,他們以《尚書》傳遞心聲,傳遞智慧。 所謂議會政治,那時還是未成形的蛋液,但知識分子卻主動宣導自己執政的理念,存留相關檔案,向人民負責。 所謂「臨下以簡,御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於世。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尚書.大禹謨》),所謂「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尚書.旅獒》,這些都不是上位者用來教化人民的規條,卻是執政者相互戒惕的官箴,知識分子的自我覺醒。 《荀子.勸學篇》客觀的認為:《尚書》是「政事之紀」。《禮記.經解篇》進一步判定:一個人能「疏通知遠而不自我欺誣」,是真正深入體會《尚書》精神而心有所得。墨子認為,這樣的書值得「書於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傳遺後世子孫。」讓後世子孫更知道如何「愛人利人,順天之意,得天之賞。」(《墨子.天志》)。近代學者以五句話作為《尚書》研究的當代價值之總結:「解之為史鑑,援之以贊治,釋之為訓誡,授之為教化,引之以立論」,可以做為史事史蹟的借鏡,可以是施政治績的襄理,可以是管理學的參酌,可以是教化論的幫贊,可以做為學術思想的引爆點。 有著這樣崇高價值的《尚書》,作為「書」的發行過程,卻時時處在尷尬的關卡,譬如根據孔穎達的《尚書正義》,引《緯書》說,孔子尋求尚書檔案(只能稱之為檔案吧!),那數字相當龐大,一共有三千兩百四十篇,去掉時代久遠的、不可靠的,選取較新較近的資材,可以做為世人學習的一百二十篇,成就《尚書》一書。這種海選的信息,詩三百也一樣傳述過。就公文檔案的保存來看,尚書的三千二,似乎更能讓後人相信。 秦始皇的愚民政策,不許人民識字、藏書、讀書,再加上項羽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國家藏書也沒了,所以漢代尋求古書,《尚書》重現就有了口語背誦與斷垣殘簡的兩種版本。秦朝博士伏勝,秦始皇禁書、焚書時,你禁,我背,將《尚書》藏在腦中,誰也無法奪取,漢初,伏勝誦出,學子以漢代通行的隸書謄抄,得二十九篇,稱為今文《尚書》;漢武帝時代,魯恭王劉餘想要擴建宅邸,拆毀孔子故居外牆,結果傳出鐘鼓聲,不敢再挖,仔細一探,牆中藏著一批古代典籍,《禮記》、《論語》、《孝經》、《尚書》都在其中,這是以古文書寫的古文《尚書》三十五篇。這「書」隱藏、挖掘的過程,充滿了愛智、鬥智的歷險趣味,或許更增加了值得珍惜的因素。 可惜,西晉永嘉年間又有戰亂,這期間今、古文《尚書》既無人記誦,也無人固藏,就這樣消失了。直到東晉初年,豫章內史梅賾竟然獻出一部《尚書》,既有《今文尚書》又參雜《古文尚書》,共得五十八篇,真真假假,爭辯到清朝猶無定論,史稱「偽古文尚書」。今日我們所讀的就是這部不知作者為誰的偽託作品,作者從未講求智慧財產權,從未露臉,卻又如此充滿高潔的智慧之書。 如是,立聖賢心,行聖賢事的,我倒是想起鄭愁予的〈偈〉,「我不願做空間的歌者,寧願是時間的石人」,「這土地我一方來,將八方離去」的覺悟後的瀟灑。更想起周夢蝶「仿波蘭女詩人WissLawa Szymborska」的〈我選擇共三十三行〉,是在一長串日常、無甚深義的「我選擇紫色。∕我選擇早睡早起早出早歸。∕我選擇冷粥,破硯,晴窗;忙人之所閒而閒人之所忙。∕我選擇非不得已,一切事,無分巨細,總自己動手。」之中,偶見令人深思的「我選擇以水為師──高處高平,低處低平。∕我選擇以草為性命,如卷施,根拔而心不死。」甚至於周夢蝶先慈語「(我選擇)牢記不如淡漠。」先祖母語「(我選擇)穩坐釣魚台,看他風浪起。」所深不可忘的話語之後,「我選擇最後一人成究竟覺」之後的最後一行,竟是「我選擇不選擇。」 此詩發表在二十年前的《中華日報.副刊》(2004.7.21)。 周公此詩完全鬆開詩的語言,卻又隱約有一根繃緊的筋伸縮在其中,彷彿我們所認識的偽託的古文尚書。

Read More

〈中華副刊〉梅花的好朋友

■蘇佳欣 趁著歲末一波寒流,連續兩個週末賞梅,台南梅嶺其實梅花還「沒花」,南投風櫃斗梅花「開好未滿」,的確要越冷越開花。踏青尋梅心情愉快,邊聞梅邊與好友聊天,並遙想古人如何賞梅。 聽說梅花有很多種,但其暗香或幽香,是否也有所不同呢?好友認為臘梅最為芬芳,有首歌就是唱著「臘梅處處香」,那種「撲鼻而來」的超級有感,讓人為之震撼。不過很可惜,我還不曾聞過。 所謂的歲寒三友松竹梅,聽說來自蘇東坡的「風泉二部樂,松竹三益友。」風聲與泉聲自然是好聽的音樂,而冬天的蒼松、翠竹與寒梅,便是冬天的好朋友了。我們當然早就知道,這些都是具有生命力,而且也象徵著君子堅貞的品節。 然而,台灣屬於熱帶與副熱帶季風氣候區,高海拔才有種植梅花。南台灣的梅嶺早期甚至稱為「香蕉山」,要是才子蘇東坡看到梅花跟香蕉一起種在附近而已,不知道歲寒三友,會不會因此而改寫呢? 總結來說,我發現二地的梅園附近,同樣都有咖啡和芥菜,好吃好喝且價格親民,我如果把歲寒三友偷偷改一下,看在我「曾經是」蘇小妹的過去,「永遠是」蘇小姐的情分上,蘇大哥應該不會生氣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