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4迷思 醫病溝通減爭議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植牙的療程長、價格不斐,一旦植牙過程不如預期順利時,也很容易引發爭議。牙醫師提醒,植牙須靠醫病合作、順暢溝通,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針對植牙溝通常見的4迷思:植牙不會壞?修補為什麼要付費?不滿意就換醫師?不舒服才看牙醫?藥害救濟基金會邀請高雄市牙醫師公會常務理事陳吉龍醫師逐一解析 陳吉龍表示,植牙壽命取決使用習慣與健康狀態,如果沒有做好清潔,或刻意去咬很硬的食物,勢必會降低植牙的使用壽命。且身體健康狀況也會影響植牙的效果。 比如罹患牙周病、骨質疏鬆、糖尿病或頭頸部癌症,或是鄰近牙齒有蛀牙、發炎等問題未處理,雖然不是直接損及植牙,但容易破壞植體的支撐環境,如同樹木的地基被淘空導致傾倒。 要達到一勞永逸,醫病必須建立植牙維護的合作共識,臨床上有人植牙可使用20年以上,要訣就是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以及保持身體健康。 至於修補植牙是否要付費?陳吉龍表示,一般植牙的保固僅限人工牙根,上面的牙冠一使用就會開始磨損,這類耗材不在保固範圍。 陳吉龍建議,除了完整的術前告知和病人的知情同意外,最好能仿照合約精神,於治療計畫載明保固範圍與條件、雙方權利義務,以及使用的植牙系統品牌和型號,項目愈清楚愈能促進雙方拉近認知,也能減少後續爭議。 有關不滿意就換醫師的迷思,陳吉龍指出,在植牙過程中,「換醫師」對病人來說恐非首選的解決方式。因每位牙醫師使用的植牙系統均不同,品項高達上百種,牙醫師光靠目測看不出來,因此換牙醫師很可能需要從頭來過。提醒病人必須清楚自己的植牙系統品牌,並妥善保存紀錄,有助於後續的維修,以免成為難以維修的「植牙孤兒」。 此外,陳吉龍建議民眾,不要不舒服時才看牙醫,應定期檢查牙齒,避免小病灶拖延成大問題,有助於延長自然牙的使用;植牙後的牙齒保養方式,其實就跟自然牙一樣,維持衛生習慣、正確使用、定期回診,這是延長植牙使用的不二法門。

Read More

〈中華文薈〉文藝人文精神

鳥情 文/圖 廖俊穆 前言 文藝所關心的特殊作用,不僅是思想文化的創造、傳播與運用,更重要的是對人文精神、人文關懷和「藝術社會效果」的價值意義建構和闡揚。從台灣文藝思想發展歷史過程觀察,這十幾年來文藝思潮逐漸對社會本體與現象,提出無功利性的價值取向,以感性和思想兩個流向來詮釋社會面影。直言之,即以人文思想主義在文壇思潮的更迭維度上,轉向尋求多元展開自由審美創作的實現。   當前文藝面影 審美是一種先驗的心理能力(判斷力),它包含:強調觀念、意識、精神及延伸至心理系統價值觀的心態文化與文化心理,成為溝通人類與文藝主體認識及思路的中介。文藝在後工業社會造就電腦網路資訊構成社會巨大覆蓋面和普遍性的今天,使社會生產體制更多關注網路放送層面的問題,「文藝熱」、「美學熱」也從民國八十年代以後逐漸降溫。文藝的廣義心智審美精神,也步隨文藝興趣的樂觀信念傾斜趨向遂漸消融。 文藝,不要扭過臉去,也不要成為空間機械的陪伴,或替代時間鍵盤上的「手」。文藝也要認識面向社會大眾日常生活價值和普遍意義的科技傳送資源,從而洞察重新確立一種與社會讀者、觀察共時性的視界接近,在文藝肯定科學的價值基礎上,用相應融諧視覺喚起社會文藝性靈。這是現階段文藝實踐探索發展的焦距課題。 風雪天倫 人文體驗取向 德國新人文主義在十八、九世紀透過文藝精神,以體驗自然與人類生命價值,成為人文思想最高表現的國家。二十世紀西方人文主義思想也將科學、哲學、宗教思想分別有一結合。我國科學、哲學、宗教可謂未嘗對立,復含相容俱存發展,這是人文思想在寬容的環境中的體現。「人文」可以說是人類社會所有文化現象的總和,但並非所有文化現象均屬人文價值意識,從學術角度來看,只有那些人性、人道、良心、良知直接表現於個體或社會人群的文化生活的價值精神,才屬於人文精神的範疇,也才是文化精神的主要內質。 因為人文精神是屬於一種自由意識、批判意識的思維。所以在時空變遷中,每個時代必然醞釀和發展出屬於本時代的人文精神,包含代代相傳的人類共同價值取向和現代特有追求的觀念內涵。若單獨以歷史的人文標準來衡量現實,人文會被認為「失落」,而看不見文化自覺陶鑄人文事實。以當前學術論述對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認識探討,明顯認為存在著落差。所以文藝創作應體現那些反映人類共同鑄就的價值意識,從文化內涵、學術內涵、人性內涵、審美內涵等人文特質作綜合性體認,我想也不妨跨越一些時代人性的界限,從「社會良知」、「人生心境」的層面上進行「理性概括」,與時代生活實踐做綜觀的「理性反思」,從人文廣角視界去體驗取向。 人類文化,可有各種不同的價值存在,人類的精神態度,亦可有各不同的價值,因而人類自然具有不同的價值意識。包含上述多種人文內涵,也不能否認必然存在著不少消極的內質。但是許多思想只能通過深入體味,思考和良知的實踐才能被理解和傳達。所以文藝體驗人文精神,先要栽植一顆理性自覺的心,對於可供借鑒的精神價值、精神意義,在文本、藝術、影劇「理性描述」創構中,突出社會各類人生景象,正向反映時代人文精華。 三貂角海灣 文藝的腹鏡作用 良知、人性,是直接判斷和直接肯定一切事物經驗的價值。在不同時空的價值意識,人可有所偏、有所蔽,但只要依循良知、人性平心反躬加以衡量,就能自己先得知是與非、善與惡、俗與雅,而獲補行為活動之所偏,彰其所蔽。並在自我「心理能力」的驅使下,使價值意識不斷生長擴大。 文藝如同深入伸向社會環境中的「腹鏡」,以良知、人性為基質的腦力勞動作用,去關心體悟主體與客體、自我與他人、心理與文化、對象與情境、群體與背景等相互作用、交流對話、關切診察、理解辯證與現實社會緊密相連,共同實踐塑造人文精神。所以文藝思想變成物化的作品時,作者思想歷程便從獨白轉向讀者、觀眾,從而開啟一面影響社會觀念和意識反映的門扉,文藝工作者承載的社會責任,亦隨之延伸開來成為永繫的臍帶文責。 國際名導〝詹姆斯、卡梅倫〞(James Cameron)在榮獲奧斯卡大獎時曾說:「要讓觀眾內心感動,我必須自己先感動」。我認為文藝固可放飛心靈,內心自由追求審美想像,但文藝的內部規律和人文價值內涵卻不能遠拋雲霄。因此在反覆推敲創造過程,對相反的可能性更需進行不斷斟酌,並做出能夠說服自己的抉擇。這是文藝精神的「腹鏡」,也要反向深入文藝工作者內心作用的規律。 遙峰旭暉 守望人文火種 人文精神是文藝的火種,它以藝術審美的感染力肩起黑暗和閘門,折射社會精神文明生活氣質,成為可以用科學理智分析活動的態度量表(Attitude Scale)評價,也可以成為哲學邏輯的分析,及宗教道義的闡場,是以人文價值是不能傾動的灼耀心靈的理則。從「文藝心理」的建構角度而言,自由意志、社會責任和藝術追求是文藝創造的指數。從文藝的「社會效果」而言,「才情」與「修能」是內在理路的內美能動。茲就墾植文藝人文精神應具有的內質,略作歸納淺見於下: 一、文藝良知:要體契社會苦樂,尤其同情諦聽低層疾苦呼聲,觸摸生活脈搏和探索人生奧秘。 二、文藝義氣:要具有古人所說的「疾首砭時弊,揮淚書民情」的義氣和筆性。 三、文藝熱忱:要信任讀者觀眾判斷,誠懇尊重批評建議。不以創作僅僅視為「稻糧之謀,名利之釣」。應視自己作品為自我精神子女,致力於斯。 文藝所關心的特殊作用,不僅是思想文化的創造、傳播與運用,更重要的是對人文精神、人文關懷和「藝術社會效果」的價值意義建構和闡揚。 1995李總統頒發詩學獎章,與作者合影。 廖俊穆簡介 廖俊穆先生(現齡85歲),政大行政管理研究班、政大行政主管研究班結業、美國 文學榮譽博士。特考、高考合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參事退休。歷年苦心孤詣、日切日磋各文類寫作、國畫寫生創作,曾獲國內外文化、文學、詩學、藝術國畫、書法、唯—獲獎紀錄52項大獎第一名。論文:曾獲1974教育部論文第一名,獲聘「文學創作獎 評審委員」。1999獲「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並特聘「世界文化名人辭海 顧問編委」。2014送審七十餘長篇論文,榮獲「國際優秀論文金獎A1」,此係得獎作品之—。

Read More

低頭族頸椎受力27kg 易病變

醫師鄭均洹提醒,長時間不良姿勢和過度負荷會導致頸、腰椎病變。(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現代人壽命延長及工作壓力增加,加上3C產品的過度使用,頸椎和腰椎退化性病變發生率逐漸提高。醫師提醒,頸低頭60度滑手機,頸椎受力達27公斤,容易因長時間不良姿勢和過度負荷導致病變。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外科首席主任鄭均洹指出,頸椎和腰椎為人體中活動角度較大的椎體。頸椎椎間盤突出,藉由藥物或是復健減輕症狀是常見的保守治療方法;但如果壓迫過於嚴重,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減壓;其次是「穩定度的重建」,當椎間盤退化或手術後產生不穩定性時,重建穩定度至關重要。 目前重建穩定度的手術主要分為「椎間盤融合術」與「頸椎人工關節植入術」。前者在切除椎間盤的縫隙中植入椎籠,促進骨頭融合,從而減少脊椎不穩和神經受壓。然而,可能會對鄰近節椎間盤產生額外負擔。 鄭均洹說,相較之下,頸椎人工關節植入術可保留活動度,減少鄰近椎節退化的風險。自2021年12月1日起,該手術已納入健保給付,但僅限於審查通過的特定個案。若健保不通過,自費金額約為26萬元。

Read More

癲癇17年 切除腦部病灶重生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19歲張姓學生自2歲時就出現癲癇症狀,沒有用藥時約30秒就會發作1次,即使用藥平均3個月仍會發作10餘次,青春期後甚至有每天發作5次的紀錄。因不知何時會發病,造成學業與生活陷入困境。經以術中腦電圖定位切除腦部不正常放電病灶,術後已2個月再無發作,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三總神經科部主治醫師蔡明真指出,癇症為一種腦神經元反覆自發性異常放電的疾病,粗估全台約有20萬~30萬名患者,並不算罕見。然而,因癲癇的表現嚇人,動輒口吐白沫手腳抽搐,也常常遭到汙名化,被貼上標籤;甚至被誤認為被鬼神附身,送至宗教場所驅邪。 蔡明真指出,因民眾對癲癇誤解,導致就診的意願不高,使許多病患並沒有辦法順利獲得診斷及治療,以致延誤病情。 蔡明真表示,癲癇症第1線仍為藥物治療,約7成患者經由適當診斷及藥物處方可獲得良好控制。一般來說,病患如有陣發性動作或症狀可至神經內科門診評估,有些陣發性的動作或症狀會與癲癇症類似,但卻是完全不同的診斷。 蔡明真指出,大約3成癲癇症病患會演變至藥物難治型癲癇,必須採手術治療,手術後有非常高的機率可將藥石罔效的藥物難治型癲癇,轉換為藥物可治型癲癇,並有機會在2年後完全不需要再服藥,能與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Read More

嬤膽道腫瘤 內視鏡射頻燒灼移除

醫師黃千睿說,內視鏡膽道腫瘤射頻燒灼術有效提升膽道腫瘤的局部控制,延長支架通暢度,減少反覆更換支架頻率。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82歲鄭姓阿嬤因體重逐漸下降並出現黃疸,就醫確診「遠端總膽管癌」。由於病人高齡且有失智等共病症,家屬拒絕根除性的胰十二指腸切除,改採自費的內視鏡膽道腫瘤射頻燒灼術,並置放膽道金屬支架,控制腫瘤並改善生活品質。經追蹤年餘,局部腫瘤控制良好,也未產生新的轉移;15個月後,腫瘤復發導致金屬支架阻塞且發生黃疸,接受第2次射頻燒灼術,治療效果顯著。 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黃千睿表示,近年膽管癌發生率逐年上升,超過一半(部分文獻統計為70~80%)為肝外膽管癌(肝門膽管癌及遠端總膽管癌的併稱),常造成膽管狹窄和黃疸,病人需要依賴專精的內視鏡診斷技術;還可能因反覆的支架阻塞合併膽管炎,需頻繁返院治療,不僅影響化學或免疫治療的時程,更嚴重損害生活品質。而反覆感染也會減損病人的營養狀況,及延後治療腫瘤安排。 治療膽管狹窄方式,除了傳統的內視鏡逆行性膽道塑膠支架置放,近年也發展出通暢度更持久的金屬支架,適用部分病人;6月開始,針對第3或第4期的惡性腫瘤合併膽管狹窄病人,金屬支架費用也納入健保給付。此外,「內視鏡膽道腫瘤射頻燒灼術」的引進和發展,能穩定腫瘤的局部控制效果,延長支架的通暢度,減少反覆更換支架的頻率,而能順利進行全身性藥物治療,提升整體疾病控制及病人生活品質。 黃千睿說,內視鏡膽道腫瘤射頻燒灼術,適應症為惡性的膽道內腫瘤。在麻醉的狀態下,由十二指腸鏡將金屬導電片放入膽道,觸及病灶位置進行燒灼,並以內視鏡取石氣球移除燒灼後壞死的腫瘤組織,燒灼完成後,再放置合適長度的金屬支架。整個內視鏡治療的過程約30~60分鐘,體外沒有任何的傷口,術後大多能迅速恢復。

Read More

嬰膽道閉鎖症 及時治療保住肝

醫師廖舫敏提醒,新生兒大便顏色異常,可透過健兒手冊大便卡進行比對。(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出生僅2週的女嬰出現異常黃疸,皮膚偏黃、大便顏色泛白,送醫檢查直接膽紅素超標,罹患膽汁鬱積症,膽汁幾乎淤積在肝臟內。醫師診斷是膽道閉鎖症,嚴重可能會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要換肝;經接受肝門空腸吻合術(葛西手術),打通膽道,術後大便逐漸恢復正常黃色,食慾和活力明顯改善,現在3個月大恢復情形良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外科主任曾采藝指出,膽道閉鎖是先天發育異常的疾病,目前確切病因未明。膽道是連接肝臟與十二指腸之間的通道,主要功能為運送膽汁,若膽道發生阻塞,膽汁無法送至腸道,可能導致肝臟發炎及功能受損,西方人發生率約萬分之0.8,台灣嬰兒約為萬分之2~3。 曾采藝說,膽道閉鎖症狀包括持續性黃疸、排便顏色變淺或灰白,手術是唯一的治療方式。葛西手術是將小腸與肝門脈區殘餘的膽管組織連接,讓膽汁確實流向腸道,但術後打通膽道,仍有1/3分會持續肝纖維化要換肝,必須持續追蹤。 醫師廖舫敏表示,正常空腹狀況下,膽囊(GB處)會脹大,患有膽道閉鎖的女嬰,在禁食6小時後,超音波檢查仍看不到膽囊脹大。(記者陳金龍攝) 兒童肝膽腸胃科醫師廖舫敏表示,這名女嬰送醫抽血檢查發現,直接膽紅素數值為3.55mg/dl(新生兒正常值小於1.0mg/dl),膽汁幾乎淤積在肝臟內,經禁食6小時後,膽囊仍呈現細小狀態(正常禁食後膽囊會脹大),膽汁無法正常流通,確診膽道閉鎖,在2個月大時由曾采藝醫師進行葛西手術,打通膽道。 廖舫敏指出,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是常見的,通常過1、2週會自行痊癒;如果黃疸超過2週,稱為「延長性黃疸」,需特別注意。曾有家長看到孩子活動無異狀,以為不要緊,結果黃疸、大便泛白超過1個月才就醫,發現是膽道閉鎖且已肝硬化。 廖舫敏提醒,父母若發現新生兒大便顏色異常,可以使用兒童健康手冊上的嬰兒大便卡進行比對,並進一步檢查是否有肝膽相關的疾病,應在約1個月大時抽血檢驗。

Read More

狗醫生陪伴 高齡病患展笑顏

桃療透過「狗醫生」寵物治療,提升高齡長者的住院生活品質。(圖/桃療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引進「寵物治療」,讓「狗醫生」進駐高齡老人病房;長者在狗醫生陪伴下,逐漸展現出愉悅的神情。這些受過訓練的狗醫生不僅外表可愛、性格溫馴,且經過專業訓練,能與長者進行互動成為好朋友。 桃園療養院的「狗醫生」,透過寵物治療提升高齡長者的住院生活品質。(桃園療養院院提供) 「寵物治療」又稱「動物輔助療法」,是利用動物與人類之間的互動來促進身心健康的治療方法。訓練有素的動物被引入醫院、護理中心、學校或其他設施,與患者或需要幫助的人互動;這些動物的陪伴和互動能夠幫助減輕壓力、舒緩焦慮、提升情緒、增強社交能力,幫助身體康復。研究指出,寵物的存在和互動可以降低血壓、減少疼痛感、增加快樂荷爾蒙(如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促進身心全面健康。 桃園療養院的「狗醫生」,透過寵物治療提升高齡長者的住院生活品質。(桃園療養院院提供) 桃療以寵物狗為媒介,固定每月2次至高齡病房進行治療。這群狗醫生經過訓練,行為舉止溫和,對人友善,會靜靜地陪伴長者,依偎在長者身邊,乖巧地讓長者撫摸。這樣的互動增進彼此的感情,成為長者心靈寄託,也感受到來自動物的無條件關愛。資深動輔員張歆祐表示,長者與狗醫生的互動可幫助減輕焦慮、抑鬱等情緒,並有助於提升社交能力。 桃園療養院的「狗醫生」,透過寵物治療提升高齡長者的住院生活品質。(桃園療養院院提供) 高齡老人病房護理長鄧珮甄表示,長者在狗醫生陪伴下,情緒更加穩定,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感受到長者愉快的氛圍。

Read More

胸肌緊張悶痛 針灸和胃寬胸

醫師唐佑任說,劇烈胸痛是威脅生命的警訊,應檢查胸痛原因、及時治療。(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40多歲何姓高中女老師經常感到胸悶、輕微疼痛及壓迫感,醫師檢查判斷因胸肌緊張導致肌肉痠痛;透過針灸內關穴幫助寧心安神、和胃寬胸,並建議先戒除咖啡及茶,避免過度刺激交感神經,2週後胸口不適症狀大幅改善。 灣橋榮院傳統醫學科醫師唐佑任表示,胸痛的原因複雜多樣,可能涉及多個系統器官,有些可在簡單治療後自行緩解;但許多劇烈胸痛是威脅生命的警訊,應該檢查原因、及時治療。 唐佑任說,「胸部挫傷」通常是因受到撞擊導致胸部疼痛,如果確認為單純的挫傷,中醫治療以活血祛瘀、疏風除濕、通痺止痛為主,幫助患者緩解不適,避免依賴過多止痛藥物帶來的副作用。 若胸痛原因是「肋間神經痛」,患者肋骨之間感覺有刀割、針刺、電麻的痛感,西醫多採用抗病毒藥物或抑制神經疼痛藥物治療,患者可多補充維生素B群,有助受感染的周邊神經修復;中醫則會延著痛覺範圍斜刺針灸,減輕患者不舒服的感覺,也能防止疼痛範圍擴大。 此外,「胃食道逆流」也屬中醫上的「胸痛」範圍,患者因噯氣打嗝造成「胃氣上逆」,常在胸前正中央感到疼痛,伴隨胃部灼熱感;平躺時症狀加重,也容易胸痛或咳嗽。 唐佑任建議,胃食道逆流患者要調整飲食習慣,避免攝入太多刺激性食物,如茶、酒和咖啡;也要避免易引起脹氣的食物,如糯米、油炸及高湯甜食。中醫治療常以海螵蛸中和胃酸,或用白芨蓋發炎胃壁,溫和地改善胃食道逆流,效果顯著且無副作用。 除了上述常見原因,胸痛還有「危險6急症」,包括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肺動脈栓塞、氣血胸、心包填塞及食道破裂,可能會造成生命威脅。

Read More

南亞徵大貨車司機、灌裝員

大貨車司機薪48000起 灌裝員薪42000起 以上月休8天以上 親洽新市區潭頂里50號 0933-336616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