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需求增 中醫居家照護2.8萬人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因應人口老化,高齡照護需求日增,衛福部8日表示,自109年至113年推動中醫優質發展計畫,提供社區醫療照護超過23萬人次,居家醫療照護近2.8萬人及長照機構照護約9.6萬人。 衛福部中醫藥司長蘇奕彰表示,自109年起補助辦理「建立中醫社區健康照護網絡計畫」,以健保6分區建立中醫社區(居家)醫療及健康照護網絡,發展在地常見病症之中醫社區(含預防醫學)、居家醫療照護及長期照顧服務模式,鼓勵中醫師至病人住家或照護機構提供以病人為中心之全人照護。 同時,結合社區資源,於社區(含長照C據點及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辦理預防醫學衛教活動,推廣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與地區居民共同營造健康社區及高齡友善環境;並培育中醫在地化社區照護人才,落實在地老化政策。 據統計,自109年至113年9月止,該計畫已辦理中醫預防醫學講座或衛教活動1857場,參與人次計5萬619人,辦理地點包含原鄉或偏鄉、長照C據點、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長照機構及家庭照顧者據點等。並提供社區醫療照護超過23萬人次,居家醫療照護近2.8萬人及長照機構照護約9.6萬人。 蘇奕彰表示,未來將持續布建中醫醫療資源,強化健康照護網絡,藉由中醫治未病及全人健康照護之特色,促使中醫醫療照護推展至居家及社區,發揮中醫藥預防醫學及養生保健的特色,預防及延緩長者失能,並提供民眾更多樣化及優質的醫療照護。

Read More

17.4% 妊娠糖尿病發生率偏高 恐與產婦高齡有關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目前政府補助孕婦14次公費產檢,並於孕期第24至28週補助1次妊娠糖尿病篩檢,據國健署統計,妊娠糖尿病篩檢結果異常的比率為17.4%。產科醫師分析,台灣發生率偏高,可能與產婦年齡偏高、飲食習慣西化、工作忙碌導致運動不足及東方人體質有關。 為保障母嬰健康,國健署呼籲孕媽咪應定期產檢,並透過維持健康體重、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血糖監測「控糖4招」穩定血糖。 根據國外研究指出,妊娠糖尿病孕婦的剖腹產機率是未有妊娠糖尿病孕婦的1.16倍,早產風險為1.51倍、胎兒過大的風險為1.57倍;然而,研究也發現,透過篩檢並及早治療,可以有效降低相關的風險。國健署補助孕婦14次公費產檢,並於孕期第24至28週補助1次妊娠糖尿病篩檢,統計篩檢結果異常率為17.4%。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詹德富說明,這個異常率確實高於國際整體狀況,推測與國內產婦年齡偏高,及飲食習慣西化、工作忙碌運動不足有關,此外整體而言東方人妊娠糖尿病比例都會比西方人稍高,在日本也可看到偏高狀況。 國健署鼓勵孕媽咪,透過控糖4招來穩定血糖,守護母嬰健康。 首先是保持健康體重,孕媽咪體重的增加可依懷孕前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做對照,以BMI為18.5至24.9為例,孕期平均增加11.5至16公斤為宜。 其次是要飲食均衡,懷孕期間因荷爾蒙的改變和基礎代謝率的增加,會較容易感到飢餓,建議可以適量攝取低熱量的健康點心,如:原味海苔、無糖豆漿、新鮮水果等,避免高熱量零食。 再來要適度運動,建議每週至少運動3天,每次30-60分鐘,並於通風明亮、溫度適中及避免溼滑的環境中運動,在運動過程中要留意身體狀況,如果運動時容易低血糖,建議可在運動前補充1份醣類點心(約等於攝取15公克的糖),如:蘇打餅乾3片、鮮奶1杯(240CC)。 此外,要做好血糖監測,國健署表示,定期監測血糖可以減少低血糖的發生,良好的監測也可以改善周產期併發症,若為妊娠糖尿病孕婦,建議每日至少監測4次血糖(包含早上空腹1次加上3正餐餐後各1次),血糖目標為空腹小於95mg/dL、餐後1小時小於140mg/dL及餐後2小時小於120mg/dL。

Read More

鼻塞精神差 後鼻神經燒灼還他呼吸自由

醫師黃健祐說,過敏性鼻炎鼻塞會在季節交替之際症狀最為嚴重。(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市報導 王先生從年輕就罹患過敏性鼻炎,導致嚴重鼻塞,不僅上班時精神不濟、狂打噴嚏、流鼻水、晚上難以入眠,導致頭痛、頭暈,生活品質下降,且每到下午就有難以抵抗的睡意,造成工作效率不佳,開車時容易打瞌睡相當危險,回到家就秒睡,長期使用各種口服藥,只能短暫改善症狀,令人苦惱,經醫師以「後鼻神經燒灼術」治療後,王先生難掩激動的情緒說,終於可以用鼻子順暢呼吸。 嘉義基督教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健祐指出,台灣常見的過敏原有家塵、塵螨、蟑螂、棉絮、黴菌、草蓆、貓狗的毛屑及PM2.5,另環境的溫、濕度變化也有影響,所以症狀會在季節交替之際症狀最為嚴重。 黃健祐表示,王先生鼻內下鼻甲腫脹,許多黏液堆積導致鼻涕倒流,合併眼睛癢,咽喉異物感等症狀,是典型的過敏性鼻炎。考量症狀對生活的影響,建議進行手術改善。 黃健祐說明,根據2022年1月美國鼻科醫學會確認在過敏性鼻炎與非過敏性鼻炎的「後鼻神經燒灼術」,手術治療效果顯著;此手術僅需局部麻醉採門診手術治療即可。 黃健祐說明,以「後鼻神經燒灼術」為病人進行後鼻神經切除合併下鼻甲肉修整的治療,對於鼻塞、鼻水的控制相當有效,也讓藥物使用量大幅降低;術後更可以不用塞鼻棉,也不會有大片焦痂擋住呼吸道,病人鼻腔從出手術室開始就持續通暢,與過去鼻部手術的不舒適感已有大幅改善。

Read More

冬令進補原則 對症/溫和/適量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氣溫逐漸轉冷,人體開始進入冬季的「閉藏」階段,正是適合進補的最佳時機。但中醫師提醒,冬季進補並非一味大補,應依個人體質挑選適合的食材與補法,以達到補而不燥的效果。 台北宜蘊中醫的楊佩鈺醫師指出,冬令進補3原則是對症、溫和、適量,首先要根據體質調整,陰虛者(容易口乾、皮膚乾燥者)可選擇滋陰潤燥食材,如銀耳、蓮子等;而陽虛者(易手腳冰冷、怕冷者)適合溫補的食材,如當歸、黃耆等,才能發揮進補功效。 其次是避免過於燥熱,進補的食材多數屬溫熱性,若過量食用或食材搭配不當,易引發「上火」症狀,過於燥熱會反而容易引發口乾、便秘、睡眠不佳等問題。在補氣血的同時,可適量搭配滋陰潤燥的食材,如枸杞、紅棗,以保持身體陰陽平衡。此外,要循序漸進,進補不宜過量或一次性大補。補過頭易消化不良,適量為佳。每次進補可依個人狀況適量增減,循序漸進調理身體。 楊佩鈺強調,進補應順應體質與季節需求,許多人會選擇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應依照個人體質並適量,過度不適合體質的進補可能導致陰陽不平和,反而身體不適。以適合自己的體質進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讓冬日保養達到最佳效果。

Read More

3高困擾 台積工程師縮胃甩肉30公斤

醫師林逸峯指出,陳男醣化血色素及空腹血糖均超過標準值,據推估我國可能有22萬人不知罹患糖尿病、其中約2成有空腹血糖異常而不自知。(記者王勗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在台積電擔任高階工程師的陳姓男子因生活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常年有三高困擾,為健康及家庭計畫,在未婚妻陪伴下至奇美醫院代謝減重中心諮詢,檢測後經主治醫師林逸峯安排腹腔鏡袖狀胃切除手術縮胃,不僅甩肉近30公斤,用藥也順利減少,與妻子續寫美滿人生。 據衛福部統計,糖尿病高居10大死因第5名,總死亡人數超過全國總死亡人數5%。據108年台灣糖尿病年鑑公告指出,每年新發現第2型糖尿病個案數近16萬人,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統計,20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約為1成2,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全國糖友現在約有220萬餘人,平均每年新增2.5萬人。 林逸峯表示,據國衛院研究推估,其中可能存有22萬黑數,約有2成民眾有空腹血糖異常而不自知。20歲至39歲年輕人糖尿病占比有逐年上升趨勢,糖尿病可能與心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異常等相關,這樣的「甜蜜危機」關係國人健康不容忽視,所幸其中9成糖尿病患為可預防的第2型糖尿病,透過飲食控制、改善生活方式或代謝手術可有望改善。 臨床研究顯示,經代謝(減重)手術治療後,糖尿病的緩解率超過7成,對於血壓及血脂等控制都有明顯改善,美國糖尿病學會也將代謝手術列為建議治療方式之一。隨著糖尿病友年齡層下降、肥胖問題加劇,減重手術正逐步成為代謝性疾病治療的重要選項。 林逸峯強調,手術的目的並非在單純「瘦身」,而是為有效控制代謝疾病及肥胖引發的併發症風險,對於患有第2型糖尿病且伴隨病態性肥胖的病人而言,減重手術不僅能減少或完全擺脫藥物的依賴,也能讓生活質量大幅提升,擁有更健康的未來。

Read More

肢體無力變沉默哥 不是中風是腦瘤

  一名能言善道男子,突然變沉默哥,右側手腳無力,家人以為腦中風,台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典廷說明,男子罹患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左腦腫瘤約有3公分大。(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60歲陳姓男子近3個月暴瘦10公斤,原本個性幽默、能言善道,但7月起,家人發現他突然變得沉默寡言,9月初,出現說話含糊不清、右側肢體無力症狀,家人以為腦中風,緊急送醫,檢查竟發現左腦有腦瘤,罹患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難根除、易復發,手術切除後接受放化療,醫師提醒如果出現個性情緒、肢體力量改變,應及早就醫。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典廷說,陳姓男子9月就醫,當時明顯看到右側肢體無力、說話模糊不清,個性沉默不說話,家人表示,患者身高170公分、體重原本65公斤,最近3個月掉了10公斤,到住家附近診所檢查,也沒找出原因,最近更是性格大變,不愛說話還講話不清、右側手腳無力,懷疑是腦中風,急忙送醫。 經磁振造影等系列檢查,意外發現患者左側前腦有顆3公分腫瘤,切片後證實是惡性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經3D立體導航精準定位,術中採取螢光顯微鏡精確抓準腫瘤位置,再切除病兆,大幅降低正常腦細胞與神經手術中受損情況。 術後患者右側手腳無力症狀解除,個性、語言能力也恢復如往昔,目前正配合腫瘤團隊進行化療與放療,病況穩定。 陳典廷指出,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是成人常見的腦部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0%至15%,好發於45到55歲,發生率約十萬分之2至3,症狀依照腫瘤壓迫位置,可能出現頭痛、惡心想吐、肢體乏力、個性改變等症狀,目前治療仍以手術合併放化療,屬於十分棘手難治療的疾病。 陳典廷說,最近3個月已有3例以為中風卻發現罹患腦瘤,上個月1名55歲婦人也因右手麻痛無力,以為中風掛急診,檢查發現左腦有5公分的腫瘤,也是膠質母細胞瘤,接受手術及放化療。

Read More

〈中華副刊〉解鎖生命之美

■朱先貴 在城市的霓虹燈下,我獨自漫步在熙熙攘攘的街頭。夜風輕拂,卻無法帶走我內心的孤寂。我抬頭仰望,那滿天的星星似乎在對我眨眼,訴說著它們永恆的故事。在這個寂靜的夜晚,我決定與自己的影子對話,為孤獨解綁,跟自己交流。 我停下腳步,轉身面對那與我形影不離的孤影。它默默地站在我的身邊,彷彿在等待著我開口。我深吸一口氣,開始與他交談。 「影子啊,你為何總是跟隨著我?」我輕聲問道。影子沒有回答,它只是靜靜地站在那裡,彷彿在傾聽我的心聲。我繼續說:「或許,你是我的另一面,是我內心深處那個未曾被觸碰的自我,那個隱藏在喧囂背後,渴望被理解的靈魂。」 影子似乎被我的話觸動了,它開始微微晃動,彷彿在回應我的話語。我繼續說:「我常常感到孤獨,彷彿與世界格格不入。但也許正是這份孤獨,讓我有機會與你對話,瞭解自己,認識那個真正屬於我的自己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那些快樂的時光,那些痛苦的經歷。我與影子分享我的夢想,我的恐懼,我的困惑。它靜靜地聽著,沒有評價,只是默默地陪伴著我。 「影子,你知道嗎?」我說,「我有時候覺得自己很無用,覺得自己無法給這個世界帶來任何改變。但是,與你對話,我開始意識到,其實我一直在努力,我在用我的方式,為這個世界增添一抹色彩。」影子微微點頭,彷彿在說:「是的,你一直在努力。你的每一份努力,每一滴汗水,都在無聲地講述著你的故事。你的生活軌跡,就像這城市的每一條街道,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我沉默了片刻,然後說:「影子,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害怕,害怕失敗,害怕被嘲笑,害怕失去。但是,與你交談,我發現自己並不孤獨,因為我有你的陪伴。在你的陪伴下,我學會了面對恐懼,學會了從失敗中汲取力量。」 影子似乎更加活躍起來,它在月光下舞動,彷彿在告訴我:「不要害怕,你並不孤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恐懼,但正是這些恐懼,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你的每一次挑戰,都是你生命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們繼續交談,從白天到黑夜,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實到夢想。我發現,與影子對話,其實是在與自己交流。我學會了傾聽自己的心聲,學會了理解自己的需求,學會了寬容自己的不完美。 在這個寂靜的夜晚,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寧靜。我意識到,孤獨並不是生命的敵人,而是生命的伴侶。它讓我有機會與自己對話,讓我有機會瞭解自己,讓我有機會成長。 「影子,謝謝你。」我對他說,「謝謝你陪伴我走過這段旅程,謝謝你讓我學會與自己和解,謝謝你讓我在孤獨中找到了內心的平靜。」 影子沒有說話,但它似乎在微笑,彷彿在說:「不用謝,我們永遠在一起。在這個世界上,你永遠不會孤單,因為你的影子,會一直陪伴著你。」 從那以後,我不再害怕孤獨。我知道,無論何時何地,我都可以與自己對話,都可以在內心找到那份平靜與安寧。因為在孤獨中,我與自己相遇,在自我交談中,我解鎖了生命之美。這美,不是繁華喧囂中的璀璨,而是在內心深處,那份與自己和諧共處的寧靜與喜悅。 我開始嘗試著將這份寧靜與喜悅傳遞給周圍的人。我發現,當我傾聽他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與他們分享我的影子故事時,我們之間的隔閡逐漸消融,那份生命的美好也在彼此的心中生根發芽。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影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孤獨時刻。但只要我們敢於面對,敢於與自己對話,就一定能在孤獨中找到生命的真諦,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美麗。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交流,莫過於與自己對話,最美麗的相遇,莫過於與自己的影子相遇。

Read More

〈中華副刊〉父親的蒸籠擔

■喬志兵 父親雖然仙逝,留給我的卻是無盡的回憶。轉眼之間,已過三年,記憶裡,父親的蒸籠擔總是伴隨著他的身影。那結實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他是我去世的最後一位長者至親,他的離去將我們兄弟姊妹推至了無盡地思念。 憶當年,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小院時,父親已經起身。他那寬闊的背影在微光中顯得格外堅毅,步伐穩健地走向廚房間,準備開始一天的勞作。他細心地檢查著每一個蒸籠,那雙粗糙的大手,輕輕摩挲著蒸籠的邊緣,彷彿在與它們交流。父親走街串巷、鄉村小徑都留下他的足跡,蒸籠擔裡裝滿了各式各樣的蒸籠,那是他的寶貝,也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 小時候,我總是好奇地看著父親擺弄那些蒸籠。他不高的身影在蒸籠間來回穿梭,認真而專注的神情讓我著迷。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的臉上,刻畫出深淺不一的皺紋,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父親的手藝很好,他做的蒸籠結實耐用,受到了許多顧客的喜愛。在集市上人來人往、喧囂熱鬧;而父親站在他的蒸籠擔前,猶如一座沉穩的山。他臉上總是洋溢著樸實的笑容,熱情地招呼著每一位顧客。傍晚,夕陽西下,父親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他的步伐不再像清晨那般穩健,微微彎曲的脊背透露出一天的勞累。然而,當他看到我們時,眼中的疲憊瞬間被溫暖的笑容取代。 年少時不知憂愁為何物,有父親庇護的年代如今已成為過去,只能在腦海中不斷重溫著父母在時的溫暖與舒心,不斷想像並體會著他曾經的艱辛。瑣碎之事無需多言,最難以忘懷的是他在農閒時,肩挑蒸籠擔,身扛半棵樹,踏上崎嶇山路出發時的情形。常常憶起他出發時總要帶一只老公雞,說是容易擋住順路車。常憶起他講述走千村臥瓦窯,渴了吃雪,餓了無糧的艱辛。常聽他說過險河坐皮筏,遇到艱險心中暗自恐懼,祈求神靈護佑的無助。他的蒸籠擔,一路伴隨著辛苦、祈求、無助與歡樂。他的歡樂十分簡單,僅僅是多做了一個籠,遇見了友善的人家,能早一點做完肩挑的活兒,回家給期盼已久的妻兒老小帶去一點安慰。 常常憶起他回來時,全家人的高興,尤其是我們這幫小孩子,就連鄰里鄉間的小孩子也一樣歡樂。每當此時,全莊的孩子們會歡呼著一擁而上,拿到他分享的糖果等美食,高興地歡叫著散開去。常常憶起他的諄諄教誨,要心存善良,要誠實待人。常常憶起他善待每一個路過的外地陌生人。但凡莊裡來了陌生人,無論是要飯的,還是求宿的,他都能讓他們滿意。助人為樂是他天生的本性,他常將心比心,說自己在外也期待有人留宿,也有許多好心的人家收留他。 他的故事說不完,他的艱辛我們無法全然體會。如今我也成為了他,時代雖已不同,生活無憂,但身上也有了擔子,稍稍體會到了他的不易,體會到了他無處言說的孤獨。權且用這三言兩語,來寄託對他的思念。每當我看到那蒸籠擔,就會想起父親辛勤勞作的身影。它是父親一生的陪伴,也是我們家庭的見證。父親的蒸籠擔,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記錄著他的奮鬥與堅持。它是我心中永遠的寶藏,讓我懂得了生活的意義。

Read More

扁平足穿硬底足弓鞋 罹足底筋膜炎

醫師王叔昂檢查患者足部(非個案本人)。(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43歲陳姓男子1個月來因腳底疼痛,造成走路越來越不舒服,走路一下子就會一跛一跛的,使用痠痛噴劑、貼布等,都無法獲得改善,反而越來越痛。經醫師檢查後,發現患者本身就有扁平足問題,因為聽人介紹去買了號稱可以矯正扁平足的硬底足弓鞋,反而造成了足底筋膜炎的發生。醫師給予藥物治療,並建議選擇合腳合適的鞋子、改變生活方式等,治療後回診症狀已改善。 童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王叔昂表示,扁平足是因為足弓向下塌陷,失去一般人足弓原有的弧度,因無法吸收身體重量與地面的反作用力,導致出現平衡差、易跌倒、腳部容易疼痛、無法久站與容易扭傷等多種狀況。扁平足產生的原因分為先天因素(遺傳、先天性韌帶鬆弛、先天性附骨黏合等)與後天因素(肥胖、姿勢不良、骨骼病變等)。 王叔昂說,有些民眾對足弓鞋有迷思,認為長期向上硬撐足弓能改變扁平足,但是反而對足部造成了傷害。正常人體足弓的結構跟作用,目的是讓足底有伸展作用,這樣因而增加足底接觸地面的表面積,從而降低腳底單位承受壓力;但如個案患者穿著足弓鞋卻妨礙了腳掌的伸展功能,還導致當腳接觸地面時,壓力的接觸點在一個最高點(足弓鞋的頂點)而非擴散至腳底的面積,這反而造成患者的壓力集中在足弓點造成疼痛,所以造成患者無法正常走路。 王叔昂指出,用簡單日常生活的經驗可以來解釋鞋底的材質跟足底承受壓力的關係,想像赤足踩在3種不同硬度的地面上(也就是說3種不同的鞋底上),就知道那種鞋底最適合我們的足底了。第1種地面,腳踩在高低不平的鵝卵石上(即硬底的腳弓鞋);第2種地面,腳踩在硬質的大理石地面上(硬質鞋底);第3種地面,腳踩在軟且有彈性的乳膠墊上(氣墊鞋或軟且有彈性的鞋底)。 王叔昂呼籲,其實成人的扁平足已定型了,不建議自行矯正。基本的原理應該是減少足底面積的壓力,因此就應該選用氣墊鞋或乳膠墊的避震作用來減輕足底的壓力。也可經由專業骨科或復健科醫師進行診療,並提供做適切的建議與治療。

Read More

〈中華副刊〉華副書訊/唯思念倖免

作者:洪書勤 類別:華文現代詩 出版日期:2024年9月 定價/特價:350元 (十個月內各通路勿低於九折)   本書為詩人洪書勤二○一一年出版首本個人詩集後,磨劍十餘年之續作。收錄二○一二年起詩作共六十首,分為四輯,依序為「離岸的,都將如願抵達」、「時間即牢獄」、「世界一新即舊」及「唯思念倖免」,並由詩人汪啟疆專文推薦。 汪啟疆認為:「沒有比詩更誠實的坦述和自剖了。這本詩集,處處隱有一股股疼痛或釋放所捂緊了的吶喊。他的每首詩,獨坐而反覆琢磨,都凝視著信諾、期盼、與非結論,也都有出口……讀他的詩,絕不能忘掉他的軍人心志,這是他與其他詩人的區隔所特具的位置高度。」在當代崇尚憂傷輕省薄淺、情感易替難著的閱讀環境中,軍旅詩人及其作品之存在,更顯殊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