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收藏兩三事—以玉器為例

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副理事長,並於臺南藝術大學攻讀「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元代龜鶴祥雲繫穿   玉器,自古便是中華文化中極具象徵意涵的藝術品,其魅力在於不僅擁有精美的造型與工藝,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意涵。在收藏界中,玉器更因其稀有性、歷史價值以及文化意涵而廣受青睞。以下將從「收藏入門」的角度,以玉器為例,探討收藏玉器時需要注意的幾項要素。 明代匜杯   了解玉器的種類與價值 首先,收藏玉器之前,需要具備基本的知識,特別是對玉器的種類、來源和歷史的了解。玉器可分為兩大類——軟玉與硬玉。軟玉主要來自於中國本土,如新疆的和田玉,而硬玉則多見於緬甸翡翠。這兩種玉材質不同,各有特點。和田玉常被視為中國古代玉器的代表,因其溫潤如脂的質地而備受珍視,而翡翠則因其透亮、翠綠的顏色在清朝受到青睞。 明代硯滴   此外,不同時代的玉器也有不同的價值與特徵。例如,良渚文化玉器以造型獨特且裝飾華麗而著稱;西周到漢代的玉器則多具有宗教或禮儀功能,如璧、琮等象徵性器物;唐宋遼金元又稱中古玉器,其中深具多元及融合的色彩;明清玉器則是大眾較為熟悉的品項。了解玉器的種類、產地、時代特色,能讓收藏者更清楚地辨識玉器的價值,避免誤購仿製品或過低價值的玉器。 掌握鑑別玉器真偽的技巧 明代筆洗   古董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真偽與品相,而市場上仿作層出不窮,尤其在歷史悠久的玉器市場中,仿製品、改制品甚至合成品充斥。學會辨別真偽,是成為一位成熟收藏家的關鍵。 明代螭龍紙   1. 看質地與光澤 天然玉器擁有獨特的光澤與質地,這種光澤不是塑料、玻璃或其他合成品所能模仿的。古玉因經年累月的氧化,往往會帶有一層特有的「包漿」,即表面泛著微微的氧化光澤,這是時間的沉澱。辨別真假玉器時,不妨利用光線的反射來觀察玉器的質地,真正的玉器光澤溫潤且不刺眼。 明代瑞獸圓雕件   2. 看工藝痕跡 除了觀察光澤與質地,還可以通過工藝痕跡的觀察。由於清代以前琢玉動力來源均為人力,電動工具的引進則約在1960左右,因此就產生工藝痕跡的不同。詳細內容可參考拙作2024年1月21日中華日報〈古董藝術賞玩專刊〉「古代製玉工藝技術之淺析:以李澄淵的玉作圖為例」一文。 清代喜上眉梢提攜一對   3. 看紋飾與形制 有經驗的收藏家還會看紋飾與形制的細節,例如龍紋在不同年代均具有時代的風格與特色,詳細內容可參考拙作2024年9月17日中華日報〈古董藝術賞玩專刊〉「淺談東周至漢代龍形玉器暨龍紋演變—春秋篇」一文。 清代幽蘭提攜   認識市場價值與收藏投資風險 玉器的收藏價值通常隨著市場需求、原料稀缺性以及工藝水平而波動,因此,了解市場價值變動的因素,並預估投資風險也是收藏者需要掌握的技巧。 清代寶相花提攜   1. 市場需求 玉器的市場需求受文化潮流的影響。自古以來,中國人將玉視為吉祥物、護身符,甚至在特定場合以玉來象徵地位與權力。因此,當市場對傳統文化的需求增加時,玉器的價值可能隨之上升。但隨著時代發展,需求波動也可能產生,特別是一些現代工藝的玉器,在市場需求低迷時,價值可能受到較大影響。 清代壽字帶頭   2. 原料稀缺性 玉石的稀缺性也是影響價格的重要因素。像和田玉的儲量越來越少,其價格逐年上漲,特別是優質和田玉的價格已超過一般翡翠。但要注意的是,玉石市場同樣存在炒作現象,某些低質量玉石被過度包裝、宣傳,導致價格虛高。因此,選擇真正具有收藏價值的玉材是投資成功的關鍵。 清代福壽有餘牌   3. 收藏與投資心態 玉器的收藏不同於其他投資產品,不僅需具備專業知識,更需要長期的耐心和鑑賞力。收藏玉器既是物質資產的積累,也是一種文化享受,應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態。在選購時,不應僅憑價格決定,而應考量玉器的文化意涵、工藝、品相等綜合因素。長期持有並隨著市場走勢變化適時增減收藏,才是合理的收藏心態。 清代龍鳳珮   做好保養與保存 玉器由於其獨特的材質與構造,雖然在收藏過程中並不需要特別的保養與複雜保存方法,但一些基本的原則掌握也是必須要注意的,這樣才能使其價值與美感長久保存。 清代祥雲珮   1. 避免碰撞 玉器雖然硬度較高,但因結構特性,仍可能因碰撞而產生裂痕或碎裂。因此,收藏時應盡量避免玉器掉落或與其他硬物接觸,特別是有棱角的玉器,如佩玉等,更容易受到損傷。收藏者可以選擇柔軟的收藏盒或布料進行包裝,以保護玉器。 十四清代麒麟送子珮   2. 適當的清潔 隨身佩帶的玉器應適當清潔,尤其是配繩佩戴,因為繩子易沾染汗水因此適當的清潔繩子有其必要性。如果玉器表面有污垢,可以使用軟毛牙刷配合溫水輕輕刷洗即可,但不要用力過猛,否則不慎將玉掉落地面造成破損徒生憾事。 清代翡翠翎管   從收藏中培養文化涵養 玉器不僅僅是物質收藏,還包含了豐富的文化意涵。中國古代對玉的崇尚源於玉的「五德」——仁、義、智、勇、潔,這五種特性代表了君子應具備的品德。因此,收藏玉器的過程也能使人慢慢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進而提升自身的涵養。 在收藏過程中,通過學習玉器的歷史、技法、雕刻風格,收藏者能夠對中國古代的工藝美術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學習良渚玉器的圖紋,可以窺見古人對天地、神靈的崇拜;欣賞明清玉器的雕工,可以體會當時宮廷文化的奢華之美。這種文化沉澱讓收藏不再僅是物質財富的增值,而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與滿足。 清中期碧玉青鸞獻壽花插   結語 總之,收藏是一門需要長期學習與經驗累積的藝術。以玉器來說從認識玉材、鑑別真偽,到了解市場行情和妥善保養,收藏玉器是個多層次的學問。但亦因如此一位用心的收藏家,也常是一位深具內涵的謙謙君子。 台南市文物協會於民國74年成立至今已歷39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入會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Read More

〈中華副刊〉穿梭四百年,新港社風情再現

■許廷愷 兩年前,當我漫步在新市街頭,高掛在天空的艷陽,灑了一地的金黃,我感受到斗大的汗水從額頭上滑落下來。「來,進來坐坐!」老闆娘熱情的招呼,為了躲避外頭的炙熱,我緩步進入店家當中。店內茉莉花茶香味撲鼻而來,古老建築與現代特色的交融,別有一番韻味。 在老闆的親切解說之下,我了解到新市是一個具有濃濃風情的小鎮,在地熱情的小販、熱鬧的廟宇、興盛的市場,欣欣向榮卻又保有傳統文化的質樸氛圍讓人印象深刻。其實,新市遠遠不只是現代看到的景色,四百年前荷蘭人登陸台南,在新市附近的西拉雅族部落創造出台灣第一套有系統的文書「新港文書」,美好故事就從這裡發生。整個台南的發展都和新市息息相關,巷口都有古蹟,轉角遇見驚喜。一塊磚、一片瓦,述說著屬於這座城市的共同記憶。小鎮的中心是新市國小,在校長認真的興學以及各樣與鄉土的連結活動之下,教育與生活結合,文化與家庭合一,這裡的生活就是教育、文化與各個家庭共築的交響曲,漫步街頭,彷彿在欣賞一齣精彩的交響樂,讓人深深著迷。 這裡的土地會黏人,兩年後,我總算有機會再次踏上這塊土地,但這一次,我不是過客,而是歸人,深深對新市著迷,依戀於這個小鎮。戀愛的微甜,譜出一曲幸福的小調。台南四百,從新市開始;美好未來,在新市實現。在這裡工作、生活,是多麼幸福、讓人稱羨的一件事情。在新市,創造新事,譜出人生的下一首樂章,創造屬於我自己的新港文書,寫下新的故事扉頁!

Read More

藥師服務到家 翁在宅照護安寧離世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藥師公會全聯會24日指出,藥事服務體系計畫可提供民眾安全、有效、便捷的用藥服務,而藥師在居家安寧照護中扮演關鍵角色,不僅為末期癌症患者送來管制藥品,更能以病情調整用藥方案,改善患者症狀。 82歲陳伯伯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甲狀腺低下等多重共病,長期臥床,平時仰賴家屬及居家照護團隊提供醫療照護服務。近日因反覆發燒,有肺炎跡象,頻繁往返醫院,經居家照護團隊與家屬討論後,選擇在熟悉的家裡接受在宅急症照護,由醫師、護理師、藥師及呼吸治療師等組成醫療團隊走進病人住家或機構提供醫療。健保署指出,陳伯伯在家屬陪伴下祥和平靜的走到終點。 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劉亮君指出,另一名末期食道癌病患,使用之管制藥品由藥師負責送藥,並提供用藥整合服務,與病患家屬緊密合作詳細解釋藥物使用方法,進一步增強病家對用藥安全的信心,確保病患獲得最佳照護,突顯了藥師在終末期照護中的不可或缺性,在居家安寧照護中扮演關鍵角色。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單靠傳統的調劑服務已不足以滿足現代病患的需求,藥事照護的重要性日益顯著,並成為全民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環。黃金舜指出,除了推動藥事服務強化用藥安全,社區藥局陸續投入大量資源改善設施,推動更全面的無障礙環境,確保行動不便的病患,也能方便獲得用藥指導。將持續投入更多資源,提升藥師專業能力,確保每一名藥師在體系中充分發揮專業,讓民眾在用藥上獲得安心與保障。 藥師公會全聯會指出,藥事服務體系計畫獲得食藥署的支持,以建構藥事照護體系、推動無障礙藥局環境及完善藥事執業品質3大主軸為方向,為民眾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用藥服務。根據今年的成效調查,91%民眾接受藥師專業建議,用藥問題的解決效率提升至98%,全國已有近700家社區藥局成功導入藥事照護服務,顯示出公會對提升藥事體系的承諾及實際成效。

Read More

小耳症聽力僅70分貝 她吹長笛獎不完

  罹小耳症的傅宣維演奏長笛樂聲悠揚,她以正向態度綁馬尾,不遮掩耳朵。 (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24日舉辦北部地區顱顏家庭年會暨得福獎助學金頒獎,共有106組顱顏家庭齊聚一堂,小耳症患者13歲的傅宣維以長笛演奏開場,獲得獎學金的唇腭裂患者呂昊謙曾獲全國程式設計銅牌,師大資工系畢業,並錄取交大資工研究所。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得福獎助學金今年是第23年舉辦,已鼓勵3177人次先天顱顏缺陷患者在不同的領域綻放異彩。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陳依伶表示,今年全台共有233位顱顏孩子獲獎,其中碩博士組5位、大專組100位、高中職組55位、國中組39位、特殊才藝21位以及助學金13位。 頒獎典禮在13歲的傅宣維的悠揚長笛聲中展開,陳宣維患有先天小耳症,從不遮掩、大方綁起馬尾露出小耳朵,全都仰賴媽媽的正能量,不避諱告訴孩子實情,面對不完美。傅宣維的媽媽指出,女兒出生時,醫師告知孩子患有先天小耳症,這個措不及防的消息讓她足足難過了1個月。 傅宣維媽媽指出,了解到小耳症並非絕症也沒有智商的問題,於是開始轉念「很幸運能遇到宣維這個孩子,教會我愛可以彌補一切缺憾」。雖然傅宣維一側耳朵的聽力只有70分貝,但長笛演奏已多次得獎。   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醫師羅綸洲指出,唇腭裂或小耳症的兒童智能與一般孩子一樣,在各方面都能展露頭角。(記土傅希堯攝) 22歲唇腭裂的呂昊謙出生3個月就進行修補手術,9歲時更行以自己的髖骨修補上腭骨的植骨手術,呂昊謙表示,小學時候的確曾遇到同學取笑的困境,「但是我功課好,很快大家就只注意到我的學習能力」,目前就讀師大資工系的他,已確定在明年畢業後就可進入交大資工研究所就學。 就讀銘傳會計系的20歲小耳症女孩李宣霖,是第4次領到得福獎助學金。李宣霖表示,國小一年級入學時,媽媽還特地幫她綁起馬尾,讓小耳症的耳朵清楚被看見,希望孩子不要因為先天缺陷而感到自卑,領到獎學金不只是鼓勵,更是激勵繼續學習的動力,期許自己能早點回饋顱顏病症的孩子。

Read More

子宮脫垂 嬤走路卡卡解尿困難

婦人走路卡卡,摩擦疼痛,且解尿困難,生活與行動不便,就醫檢查發現約15公分的子宮已經垂墜在陰道口,是最嚴重的子宮脫垂第4期。(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8歲婦女是宮廟虔誠志工,今年初覺得陰道有東西掉出來,走路卡卡,摩擦疼痛,且解尿困難,生活與行動不便,老婦在家人陪同下就醫,醫師發現約15公分子宮已垂墜在陰道口,是最嚴重的子宮脫垂第4期,接受子宮懸吊與陰道修補手術後,終於能行動自如,正常排尿。 老婦人表示,因害羞不敢向家人啟齒,且過往有朋友發生類似情況,結果子宮磨到破皮導致細菌感染死亡,讓她更害怕就醫。在宮廟擔任志工的她,還到廟裡擲筊問神明怎麼辦,結果神明要她「勇敢就醫」,才鼓起勇氣就醫,順利接受子宮復位與陰道修補手術,也鼓勵老姐妹們勇敢就醫。 台中醫院婦產科醫師林新旺指出,患者就醫時,只是站著沒用力,整顆子宮就已經垂墜在陰道口,同時子宮長時間磨擦陰道,造成陰部紅腫、子宮頸潰爛,甚至壓迫到尿道變形,害她如廁必須推開脫垂的子宮才能解尿,生活相當不便,為她進行子宮懸吊到薦骨棘韌帶上,並做陰道修補手術,解決子宮脫垂。 林新旺指出,子宮脫垂是許多懷孕生產、或工作需長期搬重物女性在中年後,經常面臨的骨盆腔肌肉鬆弛,導致子宮等內臟掉出陰道外的退化性疾病。每5個婦女中就有1人有子宮脫垂困擾,最近門診1個月內就有3名60到80歲婦人有子宮脫垂的問題就醫。 預防骨盆腔肌肉鬆弛,鼓勵做凱格爾運動,加強訓練骨盆腔肌肉的彈性,預防肌肉鬆弛與應力性尿失禁,一旦出現有漏尿、子宮脫垂問題應立即就醫,必要時,進行棘韌帶懸吊術,從陰道口將子宮推回骨盆腔正確位置後,並修補韌帶,住院治療3天就能解決生活困擾。

Read More

〈中華副刊〉梔子花開如舊友

■胡美雲 又到了梔子花苞綴滿枝頭的時節了。 課間在校園散步,最是喜歡走近花圃裡那棵高大的梔子花樹邊,看著一樹碧綠的葉子中間,小小的,亭亭玉立的花苞佈滿枝頭,那樣飽滿裡透著稚嫩的花苞,充滿著新鮮的生命力。一陣晨風吹過,滿樹的枝葉與花苞一起搖曳著,空氣都跟著生動起來,心情也跟著生動起來,會很自然的生出許多喜悅。那份喜悅裡,分明還帶著一份重逢舊友般的歡愉。 梔子花對於現在的孩子們來說,多少帶著些陌生。但是,對於將近不惑之年的我來說,卻是那麼的熟悉而親切,在八九十年代的鄉下,梔子花,幾乎陪伴著我度過了整個的童年與少年時光。 兒時的鄉間,幾乎家家的小院子裡都種著一兩棵梔子花樹。梔子花是個慢性子,對於盛開,似乎從來不急也不躁,它們從冬天開始悄悄地孕育花苞,幾乎是含著苞守著整個春天,直至夏始,才漸漸地將花苞松了松,散出些花香,然後開始默默地一朵一朵地綻放。 等到梔子花完全酥醒的時候,小小的村莊都染滿了香氣,每一絲輕輕撲面的微風裡都帶著梔子花的清香,那溫潤的芬芳柔和得就像雲朵裡透出的一縷月色。而一朵朵白色的梔子花則安靜地歇憩在青翠的枝頭,成了鄉間最美好最溫情的風景。 兒時的記憶,鄉間的大人們總有著許多奇奇怪怪的忌諱,比如喜歡種各種紅色的花不喜歡種白色的花,小孩子頭上絕對不許用白色的頭飾——髮卡和皮筋都不行。但是,偏偏也有例外,白色的梔子花,它就可以盛開在人們的頭上。 梔子花真正是深得鄉間所有人的喜愛。孩子們喜歡,嬸娘們喜歡,連盤著髮髻裹過小腳講究極多的老太太們,也喜歡得拋下了白色花不能戴到頭上的成見,圓圓的髮髻旁常常別著一朵開得正盛的梔子花。 梔子花開時節,清晨的小村莊,是在布穀鳥的叫聲和梔子花的香氣裡慢慢醒過來的。 隔壁老太太的院子裡種著一棵高大而茂盛的梔子花樹,枝頭那些大朵潔白的重瓣梔子花讓孩童的我眼饞不已。老太太總是起得早早的,會摘下許多沾著露水的梔子花,一些梔子花被她養在一個大大的藍邊大碗公裡,放在房間那個舊舊的梳粧檯上,還有一些梔子花她會用個小帕子包好送到我的家裡,被我如獲至寶般的學著她的樣子養在碗裡,然後一朵一朵一天一換地戴在頭上,或者別在衣領的扣眼裡,香了整個的少年時光。 如今,我已經離開故鄉許多年,也很少再在梔子花開的時節回故鄉。但是,在每一次與梔子花不期而遇的相逢裡,都有著如重逢舊友般的喜悅。那素淨,淡雅的花朵帶著熟悉的舊時模樣,那清淺裡帶著些熱烈的花香,總是能喚起許多關於故鄉關於童年的溫暖記憶。會想起許多舊時光裡的舊人舊事,想起許多年前,那些舊舊的光陰裡開在鄉間小院裡的梔子花,想起因為一帕子梔子花而歡喜雀躍許多天的小小少年的我。如此讓人懷念。

Read More

點石成金-京冠(二)聯手在地產業 創造雙贏共好

京冠生技豆渣高值化派樂Pilot工廠落成典禮。 茶渣。(陶依玟攝) 無私分享研發成果 與工研院及食品業者共同開啟更多資源循環契機 京冠生技位於以食品製造業為主的屏東內埔工業區,加工食品製程衍生的食品副產物數量龐大,此外咖啡更是屏東重要的經濟作物,一顆咖啡豆在沖泡過後,將近90%都成了咖啡渣,產生的廢棄量相當驚人。視農餘為寶的京冠生技,無私分享研發成果,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在地食品產業共同開啟更多資源循環契機,包括檸檬渣、茶葉渣、黃豆渣、咖啡渣及蘿蔔廢料等食品副產品,為屏東農工循環生態扮演重要推手,透過生物科技手法賦予新價值,為產業創造雙贏共好。 一般民眾也許疑惑,這些豆渣、茶渣、咖啡渣、綠豆殼等,不就可以做堆肥回歸大地嗎?楊青山認為這些農業副產物只做堆肥,就沒有什麼其他經濟效益,可以說是太可惜太浪費了。 農廢再造 價值翻轉數十倍 京冠參加2022台灣智慧農業週。 20220726環境教育共識營 京冠生技以生物科技,煉化農廢中的殘餘營養成分,無廢再造,重新定義它們的價值,讓這些豆渣、茶渣、咖啡渣、綠豆殼等,不再是渣、廢,而是價格可以翻轉十倍、二十倍甚至更高的金、寶。 以黑金老蘿蔔為例,傳統的客家老蘿蔔為食品市場黑金,不僅稀有且價格高昂,而蘿蔔加工產業主要在將蘿蔔進行清洗、截切等輕度加工,最後再進行冷凍冷藏保存,因此在處理過程會產大量的蘿蔔皮副產物。京冠生技利用食品廠製作關東煮後的蘿蔔皮副產物,運用特殊發酵技術將其快速熟成,利用柵欄技術控制產品含水率及水活性,使產品不須添加防腐劑就可常溫保存,不僅具有特殊風味且保有高成分的營養價值,縮短了原本3至5年老蘿蔔製程時間至1個月,創造更高產品收益。 2023台灣畜牧展暨京冠第一屆動物精準預防醫學論壇在南港舉行。 而以豆渣為例,經過固態發酵處理後,豆粉化成小分子蛋白,更容易消化吸收,可以作出魚鬆香味的飼料,即可以取代動物性蛋白,對喜歡酸、甜味道的豬來說,是美味佳餚,而且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經濟動物吃得好,也能讓人類獲取更佳的蛋白質。 京冠生技以咖啡渣為原料、經專利固態發酵技術,能維持腸道健康的機能性飼料添加劑「酒肽郎神麴」,其為天然抑制壞菌植生素、更能幫助腸道好菌建立、降低抗生素依賴、為畜牧無抗生素飼養新選項。 豆渣。(陶依玟攝) 咖啡渣循環實踐了從農場到餐桌,再從餐桌回到農場。從農場採收烘焙咖啡豆,泡製咖啡飲品的製程中,會產生大量不可溶解的咖啡殘渣,京冠生技運用動物營養與預防醫學的概念,以精準營養的飼養配方管理,進而增加飼養者的生產效益,健康的禽畜動物是食品安全的第一步,動物吃得健康,民眾才吃得安心。 由京冠生技及國立台灣大學研究團隊合作進行的一項關於發酵咖啡渣的創新研究,2023年也獲得了日本的發明專利。這項研究發現利用京冠生技特殊麴菌發酵處理咖啡渣,不僅可以提取有用的化合物,還可以將咖啡渣轉化為有價值的飼料添加物。 咖啡渣。(陶依玟攝) 這種咖啡渣的再利用不僅有助於減少廢棄物的產生,減輕對環境的負擔,同時也創造了一種循環經濟的模式。透過將咖啡渣轉化為有用產品,提高了資源的效能和可持續利用性。該專利的獲得,將進一步推動這一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為未來的呼吸道疾病預防和治療帶來新的希望。同時,它也展示了將咖啡渣等廢棄物轉化為有價值產品的創新思維,為永續環境做出貢獻。 綠色行動 設定短中長期目標   「順風時,探索機會,逆風時,翻轉危機」,京冠生技翻轉逆境,把永續變商機,楊青山表示,循環經濟在產品和服務的設計過程中,考慮到產品的效率、可重用性、及可回收性,放眼在與環境重歸於好的創新策略,「用技術與創意穿透大地廢棄物,以新的商業創新模式,呈現生命的價值。」。 京冠生技擁有的核心技術,可將農業廢料、食品加工廢料等華麗變身創造新價值,吸引國內許多食品加工廠紛紛加入合作之列,這些產品估計可創造近百億產值。 京冠生技早已設定短、中、長期的綠色行動目標,積極規劃設立新廠,進行農業廢棄物的生產。新落成的屏東二廠,導入了仁寶AIoT管理系統,把生物、能源、水、及碳循環納入生產製程中,打造全台首座豆渣高值化減碳示範工廠。 「農餘對我們來說不只不是廢棄物,而是碳權長遠規劃的原料。」京冠生技在2021年接受經濟部工業局產品環境足跡輔導,自我檢視飼料產品製程的環境衝擊指標並帶動整體供應鏈盤查。楊青山表示,二廠這個模組化的設備可以如貨櫃屋般,直接放到豆渣、咖啡渣的產地,減少碳足跡,節省農餘廢棄物運輸、處理的成本。 他把這個二廠當作積木遊戲在玩,就是把它變成一個模組,然後在這邊不斷地去做生產流程的自動化規劃,以及接下來在節能減碳設備的投入,把這種模式建構成一個標準之後,就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可隨意的拼湊。 屏東二廠落成典禮當天,京冠生技也與日本知名食品集團--好侍健康食品(House Wellness Foods)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將攜手合作開發Eco Feed-後生元循環飼料,可應用於畜牧和水產飼料,讓動物營養更完善,提升全方位的升級配方。 新廠規劃  因應碳中和趨勢   京冠生技兩個新廠都是以碳中和的趨勢來規劃,原有的一廠一年約能處理1,200噸的農食副產物,二廠「豆渣高值化碳中和先導示範工廠」不只生產高營養價值動物飼料原料與保健產品,也是系統化模組設備「廠中廠」模式的前導試驗,以系統設備及技術服務輸出方式,將農食副產物高值化製程直接設置在上游農食品加工廠內,來縮短農餘原料轉換、保存、輸送等成本環節,並將農餘高值化產生的回收水、綠電、回饋給合作業者,京冠生技將來規劃延伸碳權之經營,既可協助上游廠商打造綠生產品牌形象,也可帶動國內農食產業鏈的綠色經濟新模式。二廠落成啟用後,一年可以處理約6,000噸的廢渣。 規劃中的三廠「多元生態綠色工廠」,將更加乘碳中和示範工廠的循環經濟效益,預計每年可處理高達5萬噸的農食副產物。楊青山指出,以5萬噸的廢渣來計算,在乾燥過程中,可以產生3.5萬噸的水蒸氣,回收後,可以同時產生136萬度的電力與冷凝成3.5萬噸的蒸餾水。電力可以回饋做整廠生產的電力,蒸餾水可以用來養魚,打造「無廢再生」的生物科技循環經濟體。不只可自用,也可回饋給合作的上游食品與下游畜牧業者,更能形成碳權生態圈,協助上、下游廠商共享碳足跡資訊、打造綠色生產品牌形象,進而帶動國內農食產業鏈的淨零碳排經濟新模式。京冠生技預計2030年,農食副產品的年處理量可達60萬噸,創造60億產值。 (文∕陶依玟,圖∕京冠科技提供)

Read More

創新在宅照護觀摩 吸引500人參與

健保署與中榮攜手舉辦「在宅急症照護經驗及居家安寧創意觀摩分享會」。(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健保署中區業務組與台中榮民總醫院24日攜手舉辦「在宅急症照護經驗及居家安寧創意觀摩分享會」,邀請中區10組醫療團隊分享其豐富經驗與創新照護模式。此次會議聚集了安寧照護與急症在宅醫療的專家與實務先行者,吸引500位醫療專業人士參與,現場交流熱烈、充滿活力,展現醫療照護創新與合作的熱忱。 健保署中區業務組組長丁增輝表示,中區業務組今年啟動「在宅醫療整合照護試辦計畫」,全力支持醫院與基層診所組建到宅醫療團隊,提升居家急症照護能力,拓展社區安寧服務,為居家善終病人提供更多元的選擇。此次活動邀請多位專家,分享推動經驗,有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在宅急症護網絡醫院建置」的寶貴經驗,台中榮總埔里分院主任黃順祥「居家攜帶型超音波在感染症的運用」專題講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黃馨葆探討「圓滿撤除維生醫療與人工營養」,與會者受益匪淺。 參觀分享會現場在宅急症照護相關醫療器材,圖左至右健保署中區業務組丁增輝組長、台中榮總家醫部主任許碧珊、台中榮總副院長吳杰亮。(記者陳金龍攝)   此外,大會還精心安排了「園藝治療及音樂治療」、「藝術治療」及「尊重自主桌遊」等手作課程,為參與者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展現了療癒與全人照護的多元創意。 台中榮民總醫院副院長吳杰亮於開幕致詞中表示,中榮長期致力於智慧醫療、遠距醫療及在宅急症照護的全面發展,中榮今年榮獲美國《新聞週刊》評選為「世界百大智慧醫院」,成為台灣唯一入選的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指出,中榮整合家醫、居家護理、遠距醫療、急診等跨團隊專業共同協作,為居家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在宅醫療服務,利用即時生命徵象監測技術,實現24小時守護。此外,針對居家及罕見疾病個案,中榮也提供細緻且專業的在宅居家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服務,尊重病人自主性。

Read More

行動醫院早期發現 菸檳男健檢 揪均質性厚白斑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洪姓男子曾有抽菸、吃檳習慣,參加行動醫院成人健檢及口腔黏膜檢查,發現口腔黏膜有異狀,轉至大醫院複檢,結果為「均質性厚白斑」,經進一步治療後,避免演變成惡性。 衛生局指出,轄區衛生所建議案例洪先生做口腔黏膜複檢,他回答2019年檢查時就有異常,經過多年也沒事,拒絕複檢,經衛生所個管師不斷聯繫溝通,甚至還到家中訪視,最後才同意到柳營奇美醫院做複檢,也幸好及時發現治療。 衛生局說,口腔癌篩檢很重要,惟篩檢後仍應遵醫囑,才算是有效醫療。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吸菸習慣者,或18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原住民,每2年可免費作1次口腔黏膜檢查,透過定期檢查,及早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口腔癌,大幅提高治癒率,並減少後續治療帶來的不便與風險。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珍集/〈訴衷情〉.歲末寄懷

■子寧 八方多事又一秋 孤鳥暮飛愁 疾狂未了烽火起 怒氣射箕牛 奸未滅 親先仇 不知羞 比年天闊 遠御白帆 宕邁白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