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大學與富邦人壽發表「國人高齡健康風險評估模組」。(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根據研究指出,步行是簡易且容易上手的運動,但國內近3成中高齡族群的步數屬後段班的「河馬型」,即平日走的步數低於1萬步,假日步數低於3千步,失智症風險明顯增加;如果每天多走1千步,身體衰退速度預測可減緩19%,行動力減緩風險也降低23.5%。
因應高齡社會帶來的衝擊與潛在風險,富邦人壽攜手陽明大學,共同開發「國人高齡健康風險評估模組」,2016年啟動3年合作計畫。
該研究計畫主持、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陳亮恭表示,計畫以50歲以上的台灣中高齡民眾為受測對象,所有受試者均接受穿戴裝置與身心功能評估,利用穿戴裝置的數據,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分析,藉以了解國人高齡健康促進策略。
陳亮恭指出,透過AI智慧演算分析,將中高齡族群的生活型態分為3個族群,分別為豹型人(不分平日或假日,每日平均步數高於1萬步,假日平均步數亦不低於3千步)、貓型人(平日或假日步數介於3千步至1萬步)及河馬型人(平日走的步數低於1萬步,假日步數低於3千)。
研究發現,台灣中高齡族群多為貓型人,約占42%;不過,有近3成為河馬型人。
陳亮恭說,據研究,河馬型族群追蹤年1後,其認知功能衰退風險增加52%,罹患失智症風險明顯增加;勤於步行的豹型人1年後身體衰退速度減少28%,且體脂肪增加風險減19%,顯示逐步加強運動強度,或持續累積步行步數,對身體健康皆有正面效益。
陳亮恭表示,這次研究證實每日平均步數增加,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與認知衰退風險,若每日能多走1千步,相較於1年前其身體衰退速度預測可減緩19%,行動力減緩風險亦降低23.5%。呼籲國人應多步行,努力晉升豹型人與貓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