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藥取代原廠藥 國際趨勢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中)說明,除了賦形劑,原廠藥與學名藥在主成分、劑型、劑量,尤其是民眾最在意的療效與安全上均相同。 (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20日指出,所謂學名藥是指原廠藥專利期滿後,其他藥商製造之相同主成分、劑型與劑量之藥品。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學名藥與原廠藥在療效與安全上相同,國際間於原廠藥專利到期後以學名藥取代是共同趨勢。 食藥署表示,在原廠藥的療效與安全已被證明的基礎上,學名藥需要透過「藥品生體相等性試驗」,證明學名藥與原廠藥之主要成分吸收進入全身血液循環或作用部位的速率及程度一致。 生體相等性試驗分析時,會將學名藥與原廠藥主要成分之吸收速率,以及程度等相關參數經轉換後進行統計分析。在統計上,於90%信賴區間介於80~125%,以確保2種藥品在人體內的表現足夠接近,從而確認2藥品在臨床上的療效和安全性不具統計顯著差異,這也是國際法規單位公認的審查標準。 台灣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學會理事長張芳維指出,進行生體相等性試驗之前,藥商須獲得醫院的人體試驗委員審議會核准,受測者通常僅針對交通費、餐費、營養費給予補助,且應遵守受試者同意書所規範的內容、職責、義務、相關禁忌等,其執行過程中須符合「藥品優良臨床試驗作業準則」相關規範。 張芳維表示,國內學名藥廠都經過嚴謹的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認證,品質也值得信賴。王德原表示,原廠藥於專利到期後以學名藥取代是國際趨勢。

Read More

均衡飲食按時服藥 控糖非難事

健保署高屏業務組昨日舉辦「糖尿病照護經驗分享會」。(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去年全國10大死因,糖尿病位居第5位。健保署高屏業務組20日在高雄市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演講廳,舉辦「糖尿病照護經驗分享會」,邀請獲標竿獎的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糖尿病團隊,分享糖尿病照護成果。 鳳山醫院從民國100年開始定期辦理糖尿病病友團體「鳳醫小學堂病友會」,至今超過2000人次糖尿病友參加。新陳代謝科醫師蔡嘉仁表示,糖尿病的飲食基礎首重於「均衡飲食」,而非「限制飲食」,只要注意飲食適量、增加纖維質攝取、三餐定時定量、適量運動多喝水,並遵從醫師指示用藥,即可將血糖控制得宜。

Read More

痛風好發秋冬 少動少喝水惹禍

醫師柳鴻祥說明如何預防痛風復發。(新營醫院提供) 記者翁聖權∕台南報導 天氣轉涼,許多痛風患者突發性腳趾或腳關節紅腫熱痛,甚至需輪椅輔助才能到醫院看診。醫師強調,季節變化與痛風發作頻率的關聯不一定是直接的,主要與生活方式和身體代謝變化有關,建議患者調整飲食生活習慣。 新營醫院家醫科醫師柳鴻祥說,痛風是體內尿酸累積過多引起的代謝性疾病,通常會在關節部位形成尿酸結晶,導致劇烈疼痛、紅腫和發炎。尿酸的生成受到飲食、體重、藥物使用和體內水分含量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在不同季節的變化中容易受到擾動。 他說,秋季痛風發作的原因與影響因素,包含天氣轉涼:天氣轉涼時,體溫下降會使血管收縮,血液循環減慢,這可能導致尿酸更容易在關節處沉積,增加痛風發作的機率。 飲食改變:秋季是一個收穫的季節,許多人會開始食用更多高嘌呤的食物,如海鮮、紅肉和酒類,這些都是痛風發作的誘因。此外,隨著節日和聚會增加,飲酒量也可能上升,進一步提升痛風風險。 水分攝取不足:在秋季天氣轉涼時,人們往往會減少飲水量,這可能導致尿酸更難從身體中排出,進一步增加尿酸濃度,促使痛風發作。 身體活動減少:隨著天氣變冷,許多人會減少戶外活動,導致代謝減緩,這對於尿酸的代謝和排出不利,進一步增加了痛風的風險。 柳鴻祥提醒,患者應該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水分充足、適量運動與定期健康檢查,並諮詢醫生以獲得適當的健康建議,預防痛風復發。

Read More

女童頭痛嘔吐 驚見小腦腫瘤

  醫師陳又寧提醒,當兒童出現原因不明的劇烈嘔吐,尤其伴隨其他神經症狀時應盡速就醫,慎防顱內高壓威脅生命。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12歲吳姓女童最近一個月反覆頭痛、嘔吐,近幾日出現走路不穩、視力惡化等症狀,就醫發現後顱窩有一個3~4公分大的腫瘤,且有腦幹壓迫、腦部積水等情形。緊急開顱切除腫瘤及水腦引流手術,病理報告為小腦惡性髓母細胞瘤,術後頭痛、嘔吐情形獲得緩解,視力也有改善,後續安排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 成大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陳又寧表示,兒童顱內高壓十分危險,可能導致永久性的神經功能缺損,甚至造成猝死。嘔吐是兒童顱內壓過高的常見表現,也是常被輕忽的症狀,更可能誤認為急性腸胃炎,而未在第一時間至兒童神經科或兒童神經外科就診。顱內高壓症狀也包括視力模糊、步態不穩、嗜睡,嚴重時甚至會發生癲癇或昏迷。 他說,顱內的病灶十分多元,腫瘤、急性水腦、腦出血、顱內血管畸形、感染、發炎疾病等都可能造成兒童顱內高壓,相關疾病需要及時的診斷與治療。造成顱內壓過高的病症,常需要神經外科手術介入才能及時緩解。 神經外科手術是醫學領域中困難度高的範疇,近年來技術、設備和影像系統的大幅進展,已顯著提升安全性。藉由神經內視鏡和微創器械輔助,可縮小手術範圍,減少手術中腦部的曝露,也能尋求較安全的手術路徑,降低手術風險;甚至在病人充分配合情況下,透過清醒開顱手術方式,也能更精確且即時掌握病人的神經功能。 陳又寧提醒,當兒童出現原因不明的劇烈嘔吐,尤其伴隨其他神經症狀時,應盡速就醫,尋求醫療評估。顱內高壓可能威脅生命,切勿因恐懼手術而耽誤治療時機,及早診斷、及時治療才能帶來最好的康復機會。

Read More

切除左腎上腺腫瘤 尹馨掰了高血壓

台大醫院準備大蛋糕,慶祝尹馨重獲健康。 (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藝人尹馨因左側腎上腺腫瘤,造成嚴重的高血壓與低血鉀。經內視鏡切除左側腎上腺,高血壓頓時痊癒,連降血壓藥都不必再服用。 台大泌尿科醫師王碩盟指出,腎上腺醛固酮瘤由基因變異所引起,絕大多數為自體變異,遺傳因素只占2%。因腫瘤侵襲腎上線後會影響內分泌,造成精神亢奮,心臟血管、內分泌、中風與心肌梗塞,甚至可體松分泌異常,出現月亮臉、水牛肩症狀。 王碩盟表示,單側腎上腺瘤患者,可用內視鏡將整個罹病的腎上腺取下,手術後60%患者可以完全恢復,不必再服藥控制血壓,另外30%患者控制血壓藥物也可減量。 台大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中心主任吳允升表示,如兩側腎上線都出現變異的患者,也可以冷凍、酒精、藥物方式,使腫瘤消溶,達到治療目標。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冷凍、酒精治療原發生醛固酮瘤是台大醫院首創的療法。台大醫院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團隊在全球醫療研究中處於領先地位,建立台灣腎上腺靜脈取樣標準方案,並為腎上腺靜脈取樣模型申請專利技術、執行迷你內視鏡手術、首創腎上腺冷凍治療,在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標準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王碩盟指出,約有8%的高血壓患者因原發性高醛固酮而引起,估計台灣地區約有50萬人有類似病況,呼籲有高血壓、低血鉀症狀的民眾應儘速就醫,透過手術有機會根治高血壓。

Read More

新冠肺炎有下降趨勢 病毒變異快仍不能掉以輕心施打可減少重症

流感和新冠肺炎病毒變異快,民眾不能掉以輕心,施打可減少重症。(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政府正積極推「左流右新」兩種公費疫苗一起開打,針對日前基隆男打完二種疫苗一小時後心絞痛死亡;又新冠疫情有減緩趨勢,影響民眾施打意願,台東馬偕藥劑科主任蔡佳靜指出,該個案目前由專家釐清中,一種政策一旦推出基本上是很確定其安全性,又新冠病毒變異快,民眾仍不能掉以輕心,施打可減少重症發生。 蔡佳靜指出,政府推「左流右新」,這樣的組合不會增加不良反應風險,反而能提供雙重保護,一種政策一旦推行,基本上要很確定其安全性才會推出,該打疫苗死亡個案,可能和天氣變化加上心血管疾病有關係,正由專家釐清中;目前施打不良反應的大概只有一例,相較起來整體預防效果來說,施打還是會比較好,重症狀況降低很多。 藥師黃蓉表示,今年入秋以來施打疫苗前,因流感感染需用抗病毒藥物的患者每日可達十人次以上;但在十月份疫苗開打後,每日使用抗病毒藥物的患者逐漸降至個位數甚至歸零,可見得疫苗接種對防疫效果顯著。流感具有高度傳染性,可能引發重症甚至死亡,建議民眾不用挑疫苗廠牌,儘快到院所施打。 藥師黃蓉說,流感疫苗開打後,每日使用抗病毒藥物患者降至個位數甚至歸零。(記者鄭錦晴攝) 又新冠疫情有減緩趨勢,影響民眾施打意願,蔡佳靜說,施打疫苗後現在新冠病人下降很多,病毒每年會變來變去,就是流感疫苗每年需要施打的原因,新冠肺炎也是一樣,因此疫苗的施打可減少重症的發生,對高風險族群尤其重要。

Read More

晚期肺癌治療新選擇!EGFR標靶合併化療取得適應症

現在標靶藥物也已從第一代進展到第三代,馮博皓主任提到,標靶藥物對腦部穿透性的效率也隨著藥物開發的進展而改進。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晚期肺癌若轉移到腦部會造成許多影響,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馮博皓指出,其中「肺腺癌」是較容易腦轉移的類型之一,初診斷約10-30%患者有腦轉移的情形,若帶有EGFR基因突變,腦轉移的機會會更高,在治療當中甚至高達一半以上的患者都會經歷腦轉移的過程。 因此,帶有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更應該與醫師好好討論並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馮博皓主任表示,目前第一線標準治療是單獨使用 EGFR 標靶藥物,除了口服的方便性和對 EGFR 突變的療效之外,還因 EGFR 基因突變患者容易會有腦部轉移的問題,因此傾向考慮使用對腦部穿透性佳的標靶藥物。目前 EGFR 標靶藥物合併化療使用在台灣也已取得適應症,成為醫師在治療晚期 EGFR 突變患者時,可以考慮的選擇之一。 肺癌腦轉移有「這些」影響 標靶藥為治療帶來突破 晚期肺癌若轉移到腦部可能會影響運動、語言、平衡,出現單側手/腳無力、失語症、步態不穩等症狀,對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馮博皓主任提到,如果轉移到掌管情緒的前額葉,甚至會有如變了一個人一樣,原本個性溫和的人可能會變得脾氣暴躁、沒耐性。 在過去沒有標靶治療的年代,腦轉移的晚期肺癌患者其實沒有很好的治療方式,馮博皓主任說明,因為化學治療沒有辦法進入腦部,所以治療效果都不是很好,基本上會以腦部核能放射電治療為主,不過標靶治療出現後,患者可以只用標靶治療就控制全身癌症及腦轉移的問題,可說是20年來最大的突破。 EGFR標靶藥物擴大晚期一線給付範圍 通過新適應症可合併化療 現在標靶藥物也已從第一代進展到第三代,馮博皓主任提到,標靶藥物對腦部穿透性的效率也隨著藥物開發的進展而改進。台灣自113年10月起,EGFR 標靶擴大給付用於晚期肺癌第一線治療,適用對象由第四期擴及第3B/C 期,嘉惠更多需要的患者。 除了單用標靶治療以外,現在標靶藥合併化學治療也取得適應症,可以用於晚期肺癌治療上。馮博皓主任分享,臨床上有60多歲的女性個案,晚期肺癌沒有腦轉移,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合併化療,治療到現在4年了,疾病都控制得很好沒有惡化,另外也有60歲左右的男性患者,晚期肺癌合併腦轉移,治療亦達到20個月以上的控制期。 腦轉移的患者可考慮第一線使用  合併化療的副作用與過去的處理經驗相似 不過兩種治療合併使用,會不會產生更多副作用呢?馮博皓主任表示,標靶藥物合併化學治療,最擔心的就是會不會增加「免疫性肺炎」這個標靶藥物副作用,但目前觀察是跟過去處理的經驗類似,會影響病人接受治療的副作用主要還是化療的副作用,如:血球降低、感染等,建議患者在治療期間請配合醫療團隊監測療效及副作用。若疑似有副作用發生,應盡速聯絡醫療團隊。 馮博皓主任認為,美國國家綜合癌症資訊網路(NCCN)治療指引,已將標靶藥合併化學治療列入治療建議中,台灣也已通過適應症,對晚期肺癌患者來說等於多了一個新的治療武器,不過當然不是每個病人都需要用到這麼強的武器,但對於腦轉移的患者確實可以考慮第一線使用,讓疾病獲得更好的控制。 ▲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馮博皓

Read More

精準導彈ADC藥物獲健保給付 早期高風險HER2陽性乳癌迎來治療新曙光

為了降低復發風險以提高治癒率,乳癌的治療趨勢早已邁向術前及術後輔助治療策略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張慈恩報導 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一位,其中HER2陽性乳癌約佔所有乳癌的2至 3成。由於HER2蛋白的過度表現,這類亞型乳癌的腫瘤增長速度快,預後較差。雖然近年來乳癌治療取得了重大進展,仍有部分高風險患者面臨著治療後復發或轉移的風險,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治癒率,成為臨床上急需解決的關鍵課題。 術前術後輔助治療:提升早期高風險HER2乳癌治癒率 有望達到完全康復 即便在早期階段,HER2陽性乳癌患者接受手術、化療和傳統HER2標靶藥物等標準治療後,仍有部分患者面臨復發風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吳曜充指出,這些高風險患者的腫瘤通常大於2公分,並且雌激素受體(ER)和黃體素受體(PR)呈陰性,常伴隨淋巴結轉移。吳曜充醫師進一步解釋,「雖然治療後腫瘤看似完全消失,但仍有一些肉眼看不見的癌細胞可能擴散至其他部位,這些潛伏的癌細胞是復發的隱患。」因此,如何預防復發是治療過程中的關鍵。 為了降低復發風險以提高治癒率,乳癌的治療趨勢早已邁向術前及術後輔助治療策略。吳曜充醫師說明,「針對早期HER2陽性乳癌患者,術前會先使用HER2標靶藥物搭配化療,藉此縮小腫瘤,並有機會達到病理完全緩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CR),也就是手術切除的乳房或淋巴結中未檢測到癌細胞,未來的復發風險將大幅降低。」然而,並非所有患者都能達到pCR,對於這些未能達到pCR的患者,表示體內仍有殘留的癌細胞,術後即使繼續使用傳統HER2標靶藥物,治療效果仍然有限,因此迫切需要更有效的治療藥物。 精準導彈ADC治療藥物:幫助早期高風險HER2乳癌爭取最佳預後 針對未能達到pCR的患者,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的問世為HER2陽性乳癌治療帶來革命性改變。吳曜充醫師解釋,ADC藥物就像一枚「精密的導彈」,結合HER2單株抗體的專一性和化療藥物的強大殺傷力,能精準將化療藥物直接送入癌細胞內並釋放,有效殺死癌細胞,同時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損傷。 根據大型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對於經術前輔助治療後未達pCR的患者,術後若接受ADC藥物治療可將復發風險降低4成6。在長達7年的追蹤中,超過8成術後使用ADC藥物治療的患者未出現復發,而接受傳統HER2標靶治療的患者未復發比例僅約6成7。此外,ADC治療更能降低近3成5的死亡風險,整體存活率可達近9成,顯著高於傳統標靶治療的患者不到8成5的存活率。 這一突破性的治療藥物已於2024年8月1日納入台灣健保給付,符合條件的早期高風險HER2陽性乳癌患者可申請術後ADC治療的健保給付。吳曜充醫師提醒,患者應與醫師充分溝通,瞭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療選擇,積極爭取最佳的治療效果。 突破性ADC治療藥物為HER2乳癌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HER2陽性乳癌的治療選項愈加多元化。ADC藥物的問世改寫高復發乳癌患者的命運,未來的治療趨勢將朝向更精準、更個人化的發展。當前治療策略不僅有效提升預後,還能幫助患者在治療期間保持較高的生活品質。 對於HER2陽性乳癌患者而言,早期發現與積極治療是爭取最佳預後的關鍵。在患者和專業醫療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將有更大信心戰勝乳癌,迎向更美好的未來。

Read More

重症新增17例 流感8死 40歲女急診當天不治

防疫醫師鄔豪欣19日說明流感新增死亡個案中,年紀最輕為40多歲北部女性,有甲狀腺亢進代謝性疾病,陸續出現咳嗽等症狀,1週後惡化,就醫當天死亡。(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9日表示,上週新增17例流感重症、其中8人死亡,雙雙續創10年同期新高。不過,今年流感疫苗上週打氣回升,較去年同期增加26%,推測是接種獎勵金措施加上氣溫下降影響。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上週新增17例流感重症,其中8例死亡。本流感季自10月1日~11月18日累積21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206例A型H1N1、9例A型H3N2、2例A型未分型、2例B型),其中34例死亡,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數及死亡數均為10年同期最高,且死亡個案均未接種本季疫苗。 新增的死亡個案中,防疫醫師鄔豪欣表示,年紀最輕為40多歲北部女性,有甲狀腺亢進代謝性疾病,沒有接種本季流感疫苗;5日開始斷斷續續咳嗽,但症狀持續,且出現發燒、呼吸急促,發病第7天到急診就醫,已呼吸衰竭,雖然插管且給予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治療,仍在當天因肺炎、呼吸衰竭、肺水腫死亡。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輕症就診人次是7月以來最低點,還沒有看到疫情攀升跡象,多數個案也都還是夏季流行的A型H1N1,預估12月初或中旬才會進入流行期。 在疫苗接種方面,羅一鈞表示,10月1~14日全國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較去年同期少近1成,推測是受颱風假、變色事件接連衝擊。疾管署首度祭出5850萬元接種獎勵金措施,11月15日起跑後,累計到18日已接種16.5萬人次,打氣回升,且較去年同期增加26%,累積接種數,推測是獎勵措施加上氣溫下降,成功催打。 不過,下週冷空氣來襲,可能帶動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疫情升溫。

Read More

超高齡社會來臨 失智者防走失定位器將納輔具

衛福部長照司19日舉辦「113年度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成果發表會」。(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灣明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次長呂建德19日指出,衛福部已推出「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3.0」,結合長照及社福醫療系統建立一體化服務,並強化社區之失智友善據點服務能量;長照司長祝健芳指出,防止失智者走失之定位器,也將納入安全輔具之列。 衛福部與失智症協會共同舉辦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成果發表會。衛福部指出,截至6月底有超過23萬3000名失智家庭照顧者可獲得支持,已有19.6%民眾對失智症有正確認識及態度友善。我國自103年始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成為亞洲第2個訂定國家層級政策之國家。 衛福部照顧司長祝健芳指出,防失智者走失定位器將納入安全輔具之列。(記者傅希堯攝) 呂建德指出,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即將突破20%,在超高齡社會下,目前失智症盛行率約7.99%,65歲以上失智者約35萬人,而全部失智者約36萬人。衛福部全力推動《失智症照護綱領》修正,未來會在失智症篩檢、照顧、防護相關政策上,協調勞動部、教育部、金管會、退輔會等10部會,將安全網修訂得更加完善,照顧全台失智症家庭。 呂建德表示,失智症照護政策綱領3.0最快115年實施,重點包括結合居家、社區、機構以及社福醫療等,建立一體化服務;強化社區服務據點;加強失智友善照顧據點服務能量,並規劃安寧療護和居家照護。 祝健芳指出,目前社區整體照顧體系已有1萬4346處、117處失智共同照護中心、541處社區服務據點,未來將繼續強化專業人員照護知能,針對不同程度的退化,或合併情緒症狀者提供全面性的照顧。而防失智者走失的定位器也將納入安全輔具之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