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鼻子過敏、晨起惡心,醫師用藥開了軟便劑,嚇得她再回醫院詢問。(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藥袋上寫的用途和病症八竿子打不著?誤會大了,王姓女子因鼻子過敏就診,耳鼻喉科醫師開了4種藥,藥袋臨床用途,其中1袋標寫退燒止痛,另1袋是軟便,究竟怎麼一回事?開錯藥?原來藥的臨床用途非治單一症狀,但用途與症狀不符不免讓病人心驚驚。
王姓女子近來喉部覺得有異物感,害怕長了什麼東西而到台中海線一家教學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王女先後照了X光及內視鏡檢查並未發現有任何異狀,扁桃腺也沒腫大,倒是有鼻涕倒流、鼻過敏現象。
王女領完藥回家,晚上要服藥時發現,4個藥袋其中2個藥袋的臨床用途,1個是退燒止痛,另1個是軟便,嚇得王女不敢服用。隔天到醫院諮詢,原來誤會大了,醫師預防病人鼻涕倒流發炎疼痛才開發燒止痛藥,以及抑制胃酸「軟便劑」。不過,醫師未說明,加上藥袋也未「對症下標」,的確會以為是醫師開錯藥或藥師出錯。
該醫院陳姓醫師表示,王女除了有鼻涕倒流症狀,也自述早上起床會有惡心感,於是開了1顆有氧化鎂成分藥物,主要有抑制胃酸效果,如果再加1顆就會有軟便功能。
不過針對類似問題,病人小心為上才是,有問題立即諮詢,以免藥不對症反有副作用。而醫師當下也應說明藥的多用途性,或者藥袋在臨床用途能針對病症做正確註明,以免病人心驚驚延誤用藥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