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4口緬甸探親 染屈公病登革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公布上週新增一起境外移入屈公病家庭群聚,個案為北部一家四口,因赴緬甸探親及旅遊,經機場檢疫站攔檢,進一步追蹤採檢確診3人染屈公病、1人染登革熱。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有關該起家庭群聚事件共確診4名個案,係居住於北部之一家人,於6月下旬赴緬甸(瓦城、仰光)探親及旅遊,9月初返國時,50多歲的父親於機場檢疫站因發燒遭攔檢,且登革熱快篩陽性,就醫後確診為境外移入登革熱。  其同行無症狀家人,經追蹤採檢後,30多歲的母親及4歲、6歲的女兒,共計3人確診屈公病,依檢驗結果研判3人均於緬甸感染。4歲女兒也是今年最小的屈公病個案。  林詠青表示,感染屈公病的症狀包含:突然發燒、關節疼痛,也會伴隨頭痛、肌肉痠痛、疲倦、結膜炎、皮疹等類似流感症狀,但研究發現,可能有高達3成屈公病患不會有症狀,也較少見致死案例。  不過,林詠青指出,新生兒於出生時感染屈公病毒、65歲以上的年長者、患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都是重症的高危險群。  今年截至9月9日,我國共69例屈公病病例,其中5例為本土病例,均居住新北市(中和區4例、土城區1例);另境外移入病例64例,為自2007年10月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歷年最高,感染國家以緬甸44例最多,其次為泰國10例。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台灣屈公病個案主要是境外移入,尤其有2/3病例來自緬甸,疾管署已提升當地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二級警示(Alert),也提醒民眾赴當地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尤其重症高危險群在疫情流行期間,如非必要,暫勿前往緬甸。

Read More

高市鳳山兄弟檔同染登革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昨(10)日晚間公布,高雄市鳳山區出現本土登革熱家庭群聚,個案為一對兄弟檔,雙雙感染登革病毒第一型,感染源待釐清。惟因高雄已出現三種型別登革病毒,更應加強防蚊,避免交叉傳染。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高雄市新增本土登革熱個案,是一對住在鳳山區國富里的20多歲兄弟檔,近期未出國,哥哥是在9月6日於台中訪友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關節痛、紅疹症狀,於同日就醫,因症狀未改善,9日於高雄再次就醫後通報;弟弟則是9日接受接觸者採檢,昨日出現頭痛症狀,經檢驗結果,雙雙確診感染登革病毒第一型;目前兩人住院中,其他同住家人無疑似症狀。  羅一鈞表示,經疫調,哥哥的活動地以鳳山區國富里住家及茄萣區崎漏里工作地為主,弟弟活動地則以住家為主,依兩人發病日及活動史初步研判,於國富里社區感染的可能性較高,為一起家庭群聚事件,感染源待釐清。  因應這起群聚,衛生單位昨日接獲通報後,即針對個案住家進行孳生源檢查、噴霧壓罐及疫情調查,並執行鳳山區國富里之社區緊急防治。  另仁武區第二型登革熱因無新增個案,已於昨日監測期滿,解除疫情。不過,羅一鈞提醒,高雄今年已出現第一、第二、第四等三種型別登革病毒,若疫情持續流行,也增加交叉感染致重症的風險,民眾應加強孳清、防蚊,避免感染。

Read More

高醫岡山醫院年底動工

 記者陸瓊娟/岡山報導  籌設中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地點原本設在高雄捷運R24南岡山站出口約200公尺處,為方便病人就醫,將位置挪移至更接近捷運站出口,幾乎與捷運站體結合;院方指出,因設計圖變更,延誤動工時程,目前已經展開招標發包等,可望於年底動工,110年試營運。  高醫岡山醫院籌設營運處執行長傅尹志表示,高醫岡山醫院規畫劃一般急性病床350床、31個醫療科及7個醫療中心的綜合醫院規模,並將肩負教學研究與醫療照護任務。  因應人工智慧時代來臨,高醫岡山醫院將發展智慧醫療,,將大量引進台灣科技的創新成果,包括5G快速傳輸影像、遙控機器人手術等,期能解決偏鄉病患就醫的不便。

Read More

中西醫合療 減輕化療副作用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54歲沈女士沐浴時發現右側乳房有腫塊,做檢查確診為第2期乳癌,接受手術、放射線治療及化療,病情控制下來。治療其間卻有一些副作用,包括惡心、食慾不佳、精神不振、掉頭髮,經中醫藥方和針灸介入,明顯改善食慾及掉髮等副作用。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曾印正指出,沈女士乳癌手術因右手有做淋巴闊清而產生局部淋巴水腫,所以常覺得緊繃,影響各方面的活動。她接受放射腫瘤科主任梁永昌建議,轉至中西醫合療門診,配合中醫師中藥跟針灸治療一段時間後,食慾及精神都改善,髮量及粗細度也漸漸回復至化療前的狀態。另外,右手臂的活動在配合自我淋巴按摩及針灸治療後,緊繃度下降且關節活動度也提升,做家事時也比以往上手許多。  曾印正說,在西醫日益精準的診斷治療下,乳癌的診斷率及治療效果都比之前更好。這些治療產生的一些身體上不適症狀,如精神及食慾變差、失眠、潮熱、盜汗及手術後的淋巴水腫僵硬等,以及掉髮造成的外表自信壓力,都讓病人生活品質影響很大,因此,此階段中西醫合療的介入很適合。化放療時容易導致耗氣傷陰的氣陰兩虛體質,藉由中藥配合,也可減少因為吃不下或體力太差而中斷治療的機率;術後的淋巴水腫緊繃不適,可配合針灸改善善焦慮及睡眠品質,減少不適症狀;中藥、針灸可以改善頭髮一直不長或長太慢的狀況。

Read More

年逾7百聽損兒 早療助成長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先天性輕、中度聽障的孩子不容易被發現,加上孩子自己不會表達,又無明顯語言溝通的障礙,故經常被忽略,透過新生兒聽力篩檢,每年發現逾7百位聽損兒,如能在出生3個月內診斷,後續接受早期療育幫助身心發展。  依國健署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為0.3至0.4%,自101年起全面推動新生兒聽力篩檢以來,107年接受篩檢的新生兒人數高達17萬6,345人,篩檢率達98.1%,篩檢未通過的1,983人中,進一步確診出744位聽損兒,並予以轉介後續療育服務。  聽損的高危險群包括:有聽障家族史、母親懷孕期的前3個月內感染過像德國痲疹或其他病毒性的疾病、服用或注射耳毒性藥物、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早產兒、出生時缺氧、出生後曾住加護病房、細菌性腦膜炎、頭頸部先天畸形(如小耳症)等。  國健署表示,先天性聽損孩子如能在出生3個月內診斷,於6個月大前就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將來就可以達到接近正常的語言和身心發展。  因此,出生後3天內接受聽力篩檢未通過者,應儘快至醫院進行做診斷性的檢查,確認是否有聽損、聽障情形及其嚴重程度,並遵從醫師建議,儘早進行聽語治療及復健等療育或配戴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等輔具,增加幼童透過聽覺學習語言的機會。  目前全國有312家醫療院所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檢、56家醫療院所提供新生兒聽力確診服務,國健署提醒家長,平日可透過「兒童健康手冊」的「家長紀錄事項」、「聽力簡易居家行為量表」進行紀錄和評估,檢視及觀察嬰幼兒的聽力情形,如果勾選「否」的答案多於3項以上,就應立即帶孩子接受聽力篩檢,以確保兒童健康。  國健署強調,當孩子3-4歲時要再次接受聽力篩檢,以幫助發現在新生兒篩檢時未能檢測出的聽力障礙,並趕在上小學前完成改善聽力的治療及復健,讓孩子可以正常快樂地開啟就學生活。

Read More

鴉片止痛劑 吩坦尼貼片別亂貼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不少癌患或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長年飽受慢性或頑固性疼痛所苦,醫師會視病況開立貼片劑「吩坦尼(Fentanyl)」緩解疼痛。食藥署提醒,吩坦尼貼片劑是經皮膚吸收後作用到全身,屬管制藥品,應依醫師處方使用,以免發生副作用。  為了避免病人因濫用或誤用而造成醫源性成癮,食藥署日前舉辦「2019 國際成癮性麻醉藥品研討會:強化管理與安全使用」,邀請來自歐洲、美國、日本及泰國的官方代表及專家來台交流,吸引約150多位醫界及公共衛生政策管理相關單位人員出席。  食藥署表示,成癮性麻醉藥品,如吩坦尼、嗎啡、羥可酮等類鴉片藥品(Opioids),臨床用於中度或重度的疼痛,如癌症疼痛及非癌症慢性頑固性疼痛等,但因其具有高度成癮性及濫用性,各國政府多透過證照許可制度及分級管理制度加強管理,避免流用。  其中,藥效長達72小時的吩坦尼(Fentanyl)貼片劑,是一種經皮膚吸收的類鴉片止痛劑,主要用於慢性疼痛和頑固性疼痛,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惡心、嘔吐、便秘及嗜睡等,在我國列屬第二級管制藥品,須由醫師處方管制藥品專用處方箋使用。  同時,使用前先用清水清潔皮膚,不能使用肥皂、潤膚油、乳液或任何其他會刺激皮膚的物質,避免影響皮膚通透性。且切割貼片會破壞其藥效,故不可隨意切割;使用前須檢查貼片的完整性,不要使用被分割、裁剪或損壞的貼片。同一部位的皮膚必須相隔數日,才可再貼。  此外,貼片受高溫影響會釋出更多藥量,因此,食藥署提醒,貼片黏貼部位不能直接曝露於外部熱源,如:加熱墊、電毯、熱水瓶或熱水浴等,避免藥品劑量過量,產生副作用。

Read More

長年鼻塞 竟是鼻竇癌作怪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南投一名50歲男子,長年為反覆性鼻過敏及鼻塞所苦,一有症狀即至住家附近診所就醫,效果明顯,但近半年鼻塞症狀加劇,雖加重藥物劑量,症狀遲遲未能緩解。轉赴醫院就醫後,經鼻竇內視鏡及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竟是惡性腫瘤塞滿鼻腔所致。  衛福部南投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吳昭寬表示,這名男子原以為只是鼻子過敏,未料近半年鼻塞症狀加劇,經轉赴醫院門診就醫,透過鼻竇內視鏡及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鼻塞的主因是腫瘤增生堵住鼻腔,且因腫瘤巨大導致側鼻腔空間也受到擠壓,造成雙側鼻塞,內視鏡下切片及癌症分期檢查後確診為第3期上頷竇鱗狀上皮細胞癌。經安排內視鏡輔助下側鼻切開鼻竇癌廓清手術輔以化學藥物及放射線治療後,病人狀況穩定,恢復良好。  吳昭寬表示,鼻竇癌為少見的癌症,發生率僅占頭頸部癌症的3%,鼻竇癌的高風險族群為大於45歲的中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抽菸及酗酒也會提高罹病風險。研究指出,鼻竇癌與暴露於特定粉塵的職業相關,例如木工和鎳金屬加工業。鼻竇癌早期症狀與鼻炎、鼻竇炎症狀類似,易被忽視也不容易確診,隨著腫瘤慢慢增大,會有臉頰、眼睛或牙床周圍的腫痛感出現,等到出現眼球突出、顏面變形或複視等嚴重症狀時,往往已屬較晚期的鼻竇癌。  吳昭寬指出,台灣的海島型氣候加上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罹患過敏性鼻炎或鼻阻塞症狀的民眾不斷增加,由於這些臨床反應和初期的鼻竇癌症狀極為相似,使得鼻竇癌在診斷上更加困難。鼻竇癌患者在確診時,通常已近晚期,晚期鼻竇癌患者5年存活率不到5成。呼籲若有持續鼻塞、鼻涕帶血或有顏面疼痛等症狀,應儘早至耳鼻喉科門診做進一步診察,必要時進行切片檢查以利確診,早期發現正確治療。

Read More

症狀難辨!壯男染麻疹 4度就醫才確診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昨(9)日公布新增1例國內感染麻疹病例,個案為住在北部的30多歲男性,因症狀不明顯,經4度就醫才確診通報,目前居家隔離中,感染源待釐清。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新增麻疹個案男子,近期無出國史,因陸續出現燥熱、疲倦、全身無力及喉嚨痛等症狀,分別於8月31日及9月2日就醫,但都被診斷為中暑、感冒,直到9月4日出現發燒、出疹症狀後,返回診所再就醫,被疑為過敏,隔天轉診至大醫院就醫,醫師診察時因個案有前述症狀且出現結膜炎而通報麻疹,經檢驗於9月8日確診。  衛生單位已初步掌握個案接觸者共71人,將監測至9月26日。由於個案是外食族,發病前後曾有數家餐廳及小吃店活動史,包括:8月31日中午到台北市大同區荷蘭小鬆餅長安店;9月3日中午到北市大安路的可口豬肝湯麻醬麵店、晚上到內湖區江南街江南餐館;9月4日三餐則在內湖文德路巨堡早餐店、內湖成功路四段康寧雞腿達人、江南街的新四海豆漿大王,提醒曾出入相關店家的民眾,請自主健康管理18天。  今年累計126例麻疹病例,其中78例為國內感染(55例為接觸者),48例為境外移入病例(41例為本國籍民眾),感染國家以越南17例、泰國13例及菲律賓7例為多;出國目的以旅遊26例最多,其次為商務及探親。

Read More

中醫OSCE測驗 問診考驗訓練成果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昨舉辦「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簡稱OSCE),與大林慈濟醫院共同為44名分別在花蓮、台北、台中、大林慈院的中醫住院醫師還有社區中醫診所的代訓醫師,在接受1至2年嚴密的中醫臨床訓練課程後,直接面對真實的標準化病人,測試他們的訓練成果,提供訓練醫師最真實的問診體驗。  花蓮慈院中醫部何宗融副院長表示,中醫OSCE測驗內容包含中醫內科、傷科、兒科、婦科、針灸穴位操作、中藥辨認等項目設計教案,透過真實診間場景,真人模擬的標準化病人,了解訓練醫師在面對真實病人時的「病史詢問」、「醫病溝通」、「四診」、「臨床技能操作」等技能。  參加測驗的住院醫師須在60分鐘內,完成共6站的中醫OSCE測驗。何宗融表示,從常見的肩頸痠痛、消化性吸收障礙、退化性關節炎、更年期症候群、中藥辨識,甚至面大腸癌病人,在問診中的醫病溝通都納入考題。考生在通過測試後,不僅增進臨床照顧上的知識、態度與能力,同時也加強醫病溝通技巧。

Read More

立院厚生會成立推動全民CPR委員會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為提升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患者存活率,立法院厚生會、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9日邀集全國急救團體與機關代表,成立「推動全民CPR(心肺復甦術)委員會」,期盼提升民眾急救的知能,成為第一線救護先鋒的後盾。  立法院厚生會長蔣萬安與國民黨立委陳宜民、柯志恩、許毓仁、林麗蟬,以及亞洲復甦聯合會主席王宗倫等人,昨天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宣布成立推動全民CPR委員會。昨天剛好也是全國救護日。  蔣萬安指出,根據統計,台灣去年OHCA患者存活率為22%,相較美國西雅圖的63%仍有努力的空間。台灣絕對有相關的技術、環境及專業人才,可以達到這個高標;但如何集合力量與資源,就是成立委員會的重要工作。他會以厚生會長身分,盡最大的力量給予相關支援與支持。  蔣萬安說,意外發生的瞬間,在身邊的人往往不是專業救護人員。成立這個委員會最大的願景,是希望培養國人具備急救素養與知能,也要透過委員會做為倡導急救工作的平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