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糖藥可治心衰 有效降低惡化、死亡及住院率 可望改寫治療指引

 中央社/台北8日電  心衰竭被稱為心臟的癌症,確診後5年內死亡率高達5成。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使用新型口服降血糖藥物,可有效減少心衰竭病患惡化、住院、降低死亡率,可望改寫治療指引。  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日前在法國巴黎舉行,會中發表多項跟心臟疾病相關的研究結果,包含一項使用新型口服降血糖藥物SGLT-2抑制劑用於治療心衰竭的臨床試驗。根據與會的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轉述,此研究成果是心衰竭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  與會的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心臟衰竭委員會主委王俊傑受訪時表示,台灣心衰竭患者中有一半的屬收縮性心衰竭,傳統治療有3大類藥物、儀器、手術或換心等,避免病人惡化、猝死,但心衰竭的死亡率還是居高不下,5年內死亡率高達5成,又被稱為心臟的癌症。  王俊傑表示,有研究團隊以傳統用來治療糖尿病的藥物,針對不論是否有糖尿病的心衰竭患者進行臨床試驗。結果發現,新的治療方式可有效降低收縮性心衰竭患者惡化、死亡率、住院及緊急回診率,其中心衰竭惡化及心因性死亡風險降低26%。該研究是近5年來心衰竭治療的大突破。  心臟就像幫浦,負責打出足夠的血液提供全身使用,當心臟功能不足以滿足身體需求,就被稱為心衰竭。常見的症狀包含咳嗽、呼吸困難、水腫、平躺時呼吸困難、容易疲累、且因肺部積水可能導致半夜喘不過氣、從睡眠中驚醒。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心臟疾病是全球10大死因之首,心臟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末期結果,在亞洲就有900萬人罹患心臟衰竭。  黃瑞仁曾在記者會表示,心臟衰竭嚴重性高,根據2017年心臟衰竭登錄計畫統計資料,患者住院次數會愈來愈多,高達32.3%患者半年內會再住院。因心臟是人體中樞,一旦無力就會拖累其他器官、產生相關併發症,可能日漸衰弱而死。另一種可能則是突發狀況猝死。  這項在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發表的研究也有台灣病人參與其中,主責的台北榮民總醫院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江晨恩日前受訪表示,此研究的意義是心衰竭治療有新的藥物可以使用,且沒有副作用,安全性也夠,治療指引可望改寫。

Read More

遠離子宮肌瘤 首重雌激素平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37歲的何小姐身材較豐潤,近期開始準備懷孕生子,但幾年前發現的子宮肌瘤,不僅長大了,數量也變為兩顆,且其中一顆的位置可能讓受孕變得困難,若開刀切除又擔心亦可能有沾黏狀況,未來也難以受孕,讓何小姐煩惱不已。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醫師顏佐樺表示,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骨盆腔腫瘤。根據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子宮肌瘤臨床指引》資料顯示,子宮肌瘤好發於30歲以上的育齡婦女,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子宮肌瘤,而40至50歲盛行率則高達50~77%。  子宮肌瘤的成因仍不明確,目前研究顯示跟基因、荷爾蒙及飲食習慣等較為相關,雌激素過量確實是誘發子宮肌瘤的因子之一。而臨床也發現肥胖者,雌激素的量較多,因而有子宮肌瘤的比例也較高,因此,雌激素的平衡對女性健康十分重要。  顏佐樺表示,要遠離雌激素堆積、過量,肝臟和腸道的功能恐是決定性的影響因素之一。肝臟能將刺激子宮肌瘤長大的雌激素轉換,並透過膽汁和尿液排出體外;另雌激素也須經由腸道排出體外,若有長期便秘者,雌激素無法代謝又會被腸道吸收進體內,反倒又讓雌激素在體內堆積,形成惡性循環。  想讓雌激素不再堆積在體內,顏佐樺建議,可補充十字花科蔬菜,幫助肝臟的雌激素代謝,或是山藥、豆漿、豆腐等植物性荷爾蒙。  坊間流傳有子宮肌瘤不應吃豆類製品,但顏佐樺表示,事實上,適量攝取豆製品中的植物性雌激素如大豆異黃酮,不足以影響體內的荷爾蒙,甚至當體內雌激素過高時,大豆異黃酮會競爭雌激素接受器,調節雌激素功能,女性朋友們無須過於擔心。  亞麻仁籽也是近年來文獻證實的超級食物,一方面能調節荷爾蒙,另一方面也因富含膳食纖維可有助於排便,有利於雌激素排除體外,建議打成粉或浸泡後服用吸收效果較好,每日攝取1-2湯匙即可。  顏佐樺提醒,子宮肌瘤的症狀大多不太明顯,但肌瘤的大小或是所長的位置,總是帶來很大的困擾,建議可透過全套女性荷爾蒙分析、雌激素代謝分析等功能醫學檢測,了解體內荷爾蒙狀況與代謝能力,找出個人健康問題所在,更能對症下藥,找到解方。

Read More

新北增一例屈公病群聚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昨(8)日公布,新北市中和區及台南市東區各新增1例屈公病及登革熱確定病例,其中,新北市屈公病個案研判是在國強嶺步道的群聚,提醒民眾降雨後務必加強清除孳生源,並做好個人防蚊措施,避免感染蚊媒相關傳染病。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台南市登革熱個案為東區崇成里50多歲女性,近期未出國,9月5日出現發燒、畏寒、腹痛及腹瀉等症狀,病患自行服用退燒藥未就醫,9月6日就醫時因NS1快篩陽性而通報,9月7日經檢驗確認感染登革病毒第二型,個案目前住院治療中,同住家人均無疑似症狀。  羅一鈞指出,個案平時活動地以東區住家及中西區工作地為主,每週均會前往東區崇德市場1次,研判感染源為住家或工作活動地周邊環境。衛生單位於9月7日起持續加強個案住家、工作地及活動地周邊之病媒蚊調查、孳生源清除及化學防治等工作。  新北市屈公病個案則為中和區福南里70多歲女性,近期未出國,8月28日出現發燒、關節骨頭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曾多次就醫皆未被診斷出原因,因症狀持續於9月5日再度至醫院就醫,於9月6日通報屈公病,經檢驗確診,個案目前住院中,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  羅一鈞指出,個案平時活動地以住家為主,潛伏期間曾多次至國強嶺步道,由於國強嶺部分步道及周邊環境已於8月30日起列為管制區域,研判於管制前與先前公布之屈公病個案共同於該區域內活動而感染,為該群聚第4例確定病例。衛生單位已完成個案住家環境孳清與噴消,另將安排個案住家周圍半徑50公尺逐戶入內孳清與噴消。

Read More

破百萬人有情緒困擾 逾半認真想自殺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每年9月10日是「世界自殺防治日」,根據2019年「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認知與行為」電話調查顯示,全國約有8.3%民眾(推估約168.6萬人)有情緒困擾,其中高達52.4%(約88.3萬人)曾認真想自殺,21.9%(約36.9萬人)一年內曾認真想自殺,13.3%在一生中曾有自殺行為。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將「2019世界自殺防治日」主題調整為「同心協力防自殺.網路牽起你我他」,昨(8)日結合政府單位、國內心理衛生相關團體與媒體力量舉行學術研討會,邀請日、韓專家學者前來分享該國自殺防治政策與經驗,以順應網路時代的來臨,特加入「網路與自殺防治」為核心議題,期透過網路無遠弗屆的力量,達成同心協力防自殺的目標。  衛福部長陳時中在會中表示,高三時曾有位同學,因為自殺而不在了,這對當時的他與同學都同感愴然不知所措。還好台灣自2005年成立全國自殺防治中心,這14年來在各方努力下,自殺率已逐漸下降,而現今國民對於心理健康、精神疾病以及自殺議題的汙名化也漸漸地改善,並且已有更高的警覺。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指出,分析2018年自殺數據變化,與2017年相比,男性自殺死亡人數減少23人(減少0.9%)、女性則增加17人(增加1.3%);若以年齡層分析,24歲以下青少年族群上升11.7%(由197人上升至220人),增加幅度較其他年齡層高,另外45歲至64歲中壯年族群由1,482人上升至1,508人(上升1.8%),為增加人數較多年齡層。  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認知與行為」電話調查,2019年針對全國15歲以上2,102位民眾進行抽樣電話調查。全國約有15.6%(推估約317.8萬人口)之15歲以上民眾,一生中曾經認真想過自殺,另有2.7%(推估約55.1萬人口)曾於1年內認真想過要自殺,2.2%在一生中實際有過自殺行為。與前二年相比,無論是一生中曾出現自殺想法或近1年內出現自殺想法之民眾比例皆有所上升,值得關注。  李明濱表示,《自殺防治法》終於今年6月19日公布生效,俟施行細則公布後,透過具體實施更能整合資源,使自殺防治成效更往上提升。

Read More

中醫治療成年注意力缺失症

■陳俊銘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即是一般所謂過動症的正式名稱。  ADHD發生原因:  約有10%的ADHD患者,可以找到可能的病因,例如:母親懷孕時抽煙、喝酒、感染及暴露在有毒的物質下。或是出生後有腦膜炎、癲癇、腦傷等腦部疾病,皆可能和造成ADHD有關。其他約90%的ADHD患者很可能和基因及環境相互作用造成的所導致,基因造成未必與遺傳有關,由於卵子與精子在結合時會因為多種因素而發生突變現象,所以尚未有較明確的說法來解釋ADHD發生的原因。  基本上,成人ADHD與兒童ADHD的核心症狀都是一樣的,像是過動、衝動、注意力不足等,只是表現方式跟兒童不太一樣。其中以「過動」的變化較為明顯。有「過動」症狀的兒童,總是會讓人覺得他就像是上了發條的娃娃停不下來,老是坐不住,亂跑,爬高爬低,一刻不得閒,即使坐著也會動來動去,玩弄手腳和周邊的東西。  成人ADHD的過動的表現較看不出來,例如其坐不住的症狀,會以找其他事情來做呈現,像是開會轉筆、起來倒水、熱心幫忙收發東西、整理周遭環境等,仍有東摸摸西摸摸閒不下來的情形,一直想找點事情做,以正面思考上來說,會讓人有很熱心助人的感覺;此外,他們也會話多,且同時和幾個人一起講話,好幾個主題,也會不適切地插話。除了這些外在表現,有些成人會以內在不安感來呈現其過動,如聽演講時會覺得煩躁、焦躁,一直無法輕鬆聆聽演講者的內容。這種內在的無法放鬆,有時患者沒有表達,外人不易觀察到。  過動的表現也可能是正面的,除了上述所說熱心助人外,重義氣也是一個獨特的表現方式,而且如果遇到感興趣的工作,過動患者瞬間會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將所必須完成的任務做到盡善盡美,甚至過度的安排工作。在「衝動」的表現上,成人可能會比兒童時期的表現更為明顯或較不為他人接受。因為兒童會在父母、老師的規範下,表現較為有規矩,至多是排隊喜歡排在第一個、話多、急性子;但是成人因為自我意識的主導下,其急性子、沒有耐心的表現會轉化成脾氣暴躁,一旦需要讓他等待時,脾氣就容易壓抑不住而爆發。也因為這樣的衝動表現,導致患者在人際關係處理上亦遭受瓶頸,如容易和朋友吵架、或是工作上與同事多有摩擦等等。另外,患者也很喜歡對朋友、同事出意見,而讓對方覺得太雞婆或令人反感,因此如果是不了解患者狀況的人,與之相處一段時間一定是無疾而終。  所以在有ADHD的成人身上,我們可以歸類出一些衝動與過動的正反面特質,包括:  1.因為脾氣暴躁而跟同事、上級處不好就辭職;但也因為閒不住而不斷找工作。形成辭職─找工作經常循環的狀況。  2.話多、插話、多管閒事,容易惹人煩;相對地,也可能被認為是熱心助人的表現。  3.急性子的他很容易因此焦躁、不安、甚至亂發脾氣;卻也因此能對感興趣的工作過度投入。  中醫治療成年注意缺失症主要以益心氣,養心陰,健脾養心血,醒腦通竅,寧心安神為主,臨床常以天王補心丹益心氣,養心陰,歸脾湯養心脾血虛,以石菖蒲、九節菖蒲、遠志醒腦通竅,以茯神、龍骨、牡蠣、玉竹、百合、柏子仁、合歡皮、夜交藤等寧心安神,增強專注力、記憶力及思考判斷力;溫膽湯針對心膽氣虛的健忘,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溫心陽,寧心安神,皆有助於本症之改善。配合針灸,頭皮針以四神聰、百會透太陽、額中帶為主;耳針以振奮腦部的相關穴位為主;眼針以肝、上焦、腎、心為主;體針以內關、神門、膻中、上星為主;可配合溫灸丹田,有助專注力、記憶力加強。平常可以紅棗3錢、龍眼肉五錢,以1000C.C 的100℃沸水浸泡20分鐘,溫溫喝,效果不錯。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沉迷電玩 女孩社交能力變差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董氏基金會引述最新研究指出,孩子花太多時間玩電玩將影響其社交能力,尤是10歲時經常玩電玩遊戲的女孩,其社交能力到了12歲時比不常玩電玩遊戲的女孩低。  一篇2019年4月發表於《兒童發展期刊》的最新研究,是由挪威科技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及挪威盛奧拉夫醫院學者共同進行為期6年的研究,對象為來自各種社經背景6歲的挪威孩童,共873名,分別於8歲、10歲及12歲進行追蹤調查。  結果發現,玩電玩遊戲對男孩的社交發展上並沒有負面的影響,但女孩在10歲時花更多時間玩電玩遊戲,比較少時間玩電玩的女孩,在2年後顯示出的社交能力來得差;也發現8歲及10歲在社交上有困難的女孩,有較高的機率在10歲及12歲時花更多時間在打電玩遊戲上。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表示,社交能力有限的兒童可能會增加他們花在電玩遊戲上的時間,因電玩遊戲可以讓他們不須面臨面對面社交時,造成的尷尬與掙扎,且某些電玩遊戲需團體互助合作,會讓他們覺得是有凝聚力、彼此是在一起的,感覺就像自己可掌握與他人間的關係。  另外,常玩電玩遊戲的女孩,由於較缺乏和其他女孩一起互動、練習社交技巧的機會,在社交方面可能更加孤立,也使得之後的社交能力受到影響。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玩電玩就像成人追劇一樣,容易變成生活中的話題,有時為了增進與同儕間的互動,就花較多的時間在上面,不見得是沉迷。但若孩子不玩電玩,會出現焦慮、空虛感、覺得生活中失去重心,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作息,則需正視。  葉雅馨建議家長,可先釐清評估孩子的狀況,如花多少時間在電玩上、影響哪些生活作息(晚睡、省略午餐或晚餐)、課業成績顯著落後等,接著與孩子討論,取得玩電玩與正常生活作息兩者間平衡的方式,如無法達成,就收回彈性並制定打電玩時間。另外加入實體面的行動,像是與孩子一起玩電玩;或邀請他的同學、朋友來家裡來,也是增加孩子實體面的互動。

Read More

苗醫照服員 今早快閃熱舞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於今(9)日為「照顧服務員日」,並於上午在醫院門診大廳舉辦熱舞快閃活動慶祝。  苗醫慶祝首屆「照顧服務員日」,特別設計選在上午7時舉辦熱舞快閃活動,由苗醫代理院長李永恒帶領社工同仁與50名照顧服務員一起熱舞「小蘋果」,展現服務團隊的熱情與活力。  部立苗栗醫院代理院長李永恒指出,隨著時代需求的改變,家庭結構趨於小家庭,平均家庭人數約3人,如有長期照顧需要,亟需仰賴外來的照顧資源,包含機構、社區及居家式照顧服務,苗醫特別指定國曆9月9日為照顧服務員日,期能強化照顧服務員對自己職業重要性的認知,及喚醒社會大眾的重視。  李永恒說,選定國曆9月9日為「照顧服務員日」,除借以勉勵照顧服務員看見職業宗旨,也希望藉由這個節日讓大家認識並強化照顧服務員之專業形象,進而鼓勵年輕人投入照顧服務工作。  苗醫社會工作室主任徐慧琪表示,苗醫於102年開始承接居家服務工作,特別請居家服務督導員在媒合時,務必教導民眾尊重及如何稱呼同仁,並持續給予相關慢性病照顧的專業知能。  李永恒表示,衛福部苗栗醫院附設護理之家、日間照顧、居家服務以及呼吸照顧病房,共有110名照顧服務員,其中93%為女性有93名,男性有8名,目前照顧服務員仍屬於醫療範疇。

Read More

國健署:任何菸品都有害健康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傳出新興菸品比紙菸安全又不會成癮的說法,對此,衛福部國健署表示,依國外研究指出,電子煙、加熱式菸品對青少年吸引力比菸草還高,而菸煙的暴露沒有安全劑量,只要吸入菸煙就有害健康。 國健署表示,根據美國、加拿大、英國聯合研究顯示,16-19歲的青少年29.1%想嘗試電子煙,25.1%想嘗試加熱式菸品,19.3%想嘗試菸草,可見加熱式菸品對青少年吸引力比菸草還高。 國健署指出,美國同意電子煙上市後,2018年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增加至20.8%,每5名美國高中生中就有1名吸食電子煙;日、韓開放此類產品後,青少年使用率大幅上升。 國健署說,加熱式菸草產品仍含尼古丁、有害致癌物,跟傳統紙菸一樣有害;菸煙的暴露沒有安全劑量,只要吸入菸煙就有害健康,切勿嘗試任何會使人成癮或成分不明的東西,才是最安全的自保之道。 中央社/華盛頓6日綜合外電報導 印第安納州衛生當局今天指出,吸食電子煙已導致美國數百人生病,由於肺部疾病惡化致死已出現第3例。 印第安納州衛生署聲明指出,「這名年紀超過18歲個人的死訊,經證實是在9月5日。」 聲明指出,印第安納州正著手調查有關吸食電子煙、造成嚴重肺部受傷的30個病例。

Read More

感染不同型登革熱 重症風險增10倍

中央社/台北7日電 南部地區登革熱疫情頻傳,醫師提醒,若是第2次感染不同型別登革熱,重症風險將增加10倍,又以第2型登革病毒最嚴重,呼籲糖尿病、高血壓、肝功能差、過敏等4族群提高警覺。 台南、高雄登革熱疫情頻傳,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今年截至目前國內累計80例本土登革熱病例,高雄市52例、台南市24例、新北市2例、桃園市1例、台北市1例。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第一次感染登革熱後,身體會產生抗體,讓免疫細胞記住這個病毒,未來遇到就能釋出抗體將病毒中和掉,但不同型別登革熱抗體,彼此間沒有交叉保護力,也就是第1型的抗體無法對抗2、3、4型登革病毒。 當人體再次感染到其他型登革熱時,身體為了對抗病毒,就會採取更激烈對抗手段,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免疫反應,釀成重症、登革出血熱風險增加10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若第2次感染到的是第2型,重症風險會更高。 除反覆感染,病毒本身的特性和毒性也是症狀輕重的原因之一,4種型別當中,以感染第2型登革病毒症狀最嚴重,其次是第4型。黃高彬說,2015年台南市爆發登革熱疫情,造成超過百人死亡,就是第2型登革病毒釀禍。 黃高彬進一步解釋,南部地區以埃及斑蚊為主,這類蚊子大多生活在室內,平時喜歡躲在房間角落、掛在牆上的衣服上或水耕植物裡,每天上午9時到10時以及下午3至4時是蚊蟲最活躍的時段,正好年輕人都外出工作了,待在家中的大多是老人家,導致確診個案以老人居多。 此外,南部人多住在透天厝,隱藏孳生源也特別多,黃高彬說,他在高雄行醫40年中曾多次協助清查孳生源,經常在民眾家中萬年青水盆看到密密麻麻孑孓,甚至地下室積水都成蚊子溫床。 黃高彬建議,家中窗簾採用塑膠窗簾可減少蚊子停留,另外也應特別注意盆栽底座、水耕植物、冰箱下的水盤是否有積水,別讓病媒蚊有機可乘。 此外,黃高彬也點出登革熱4大危險族群,像是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多數都有血管病變,面臨病毒破壞時出血風險更高;肝臟功能不好的民眾可能因毒素無法排出影響血管功能,同樣可能增加出血風險;而過敏體質者面對病毒易引發較激烈的免疫反應,提醒家中有慢性疾病患者的民眾都應格外提高警覺。

Read More

含糖飲喝過量恐早死

中央社/紐約6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媒體報導一份最新研究顯示,喝過量含糖飲料者早死風險恐提高8%,過量飲用含人工甘味飲料,早死機率會比不喝無糖飲料者高26%。但研究結論與方法在美國又掀起爭議。 「紐約時報」報導,這項刊登於「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追蹤了45萬歐洲民眾達16年,比對各種喝無酒精飲料的死亡率,包括過量飲用含糖與無糖飲料者。 研究發現每天喝兩杯以上含糖飲料者的早死風險,比每月喝不到一杯者高8%。由於過去有大量關於攝取過量糖分對健康影響的研究,這個發現並未惹議;上了新聞頭條並引發公眾不安的是研究指向,喝無糖可口可樂恐比喝經典款可口可樂更致命。 其實這份研究的發現並非首創,過去幾年美國也有其他研究發現人工甘味飲料與早死間的關聯。但問題在於,部分專家認為這些研究無法回答一大關鍵問題:喝含阿斯巴甜或糖精等甜味飲料究竟對健康有無害?亦或喝許多雪碧Zero這類飲料的人,從一開始就過著較不健康的生活? 紐時指出,許多後來才開始用的化學甘味像阿斯巴甜、蔗糖素均被廣泛研究,但據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的說法,少有證據支持化學甘味對人體健康有害。 這份新研究裡50位研究者之一的默利提醒,不宜拿她們的資料驟下結論,但表示人工甘味的危害性不應排除,「當前的生物機制尚不明確,但希望我們的研究能開啟進一步的探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