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尖兵 黃慧雅醫師深入偏鄉

記者湯朝村/嘉縣報導 大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部黃慧雅醫師投入社區篩檢10年多,深入偏鄉地區提供子宮頸癌篩檢服務,已完成約2萬4千人次的子宮篩檢,守護雲嘉婦女健康,優秀表現獲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防癌尖兵獎」肯定。 實證醫學證明,癌症篩檢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 黃慧雅醫師10幾年來上山下海,深入偏鄉社區為婦女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每年約50場次。為方便民眾受檢,更不辭辛苦於夜間設站篩檢,於100年至107年,平均一年完成子宮頸抹片檢查2374人次,其中社區篩檢佔95%,篩查出近400位異常個案,平均每年有40位異常個案。 67歲的黃女士今年4月份參加雲林縣整合式篩檢,由黃慧雅醫師篩檢出子宮頸抹片異常,經進一步回診檢查後,確認罹患初期子宮頸癌,持續接受治療,情況良好。黃女士很慶幸自己按時接受篩檢,才能及早發現,接受治療。對於由女醫師來協助檢查,黃女士覺得比較不尷尬,直說是很好的服務。 黃慧雅醫師提醒,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篩檢出早期子宮頸病變,政府提供乳房攝影、子宮頸抹片檢 查、糞便潛血檢查及口腔黏膜檢查等四項免費癌症篩檢,能夠簡單而快速地篩檢出早期原位癌或癌症前期病變,對於後續治療、預後、生活品質影響非常大,希望民眾能把握機會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為自己的健康盡一分心力。

Read More

吃酪梨籽殺癌細胞? 勿信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有網路流傳一則說法指出,「吃酪梨籽可以殺死癌細胞」。對此,衛福部食藥署指出,酪梨籽根本不是可食用的原料,在沒有確認安全性前,不要拿來當食品原料。 食藥署表示,由於國人健康意識的提升,對於食品保健相關議題更加重視,因此有關食品問題的傳言也越來越多,但多數是誇大或未經證實的內容。 關於坊間流傳「吃酪梨籽可加強免疫力、消滅自由基和病毒、強效殺死癌細胞」等訊息,食藥署指出,內容沒有相關的資訊來源,也沒有相關科學論述依據,對於這種沒有根據的傳言,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不要隨便輕易相信。酪梨籽非為傳統供食之原料部位,未經確認其食用安全性前,不得供作食品原料使用。 食藥署提醒,民眾應該保持均衡飲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並維持理想體重,建立正確的營養攝取觀念,才能維持身體健康。如有身體不適,應適時就醫並遵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

Read More

〈 醫藥頻道 〉預防腸病毒 落實洗手5時機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腸病毒今年傳出不少併發重症案例,衛福部台北醫院日前收治一名二歲女童,患有高燒不退、嘴破、手腳與膝蓋出現細小紅疹、夜間頻繁肌躍型抽搐的症狀,經檢查確診為「71型腸病毒」,目前已治療痊癒出院。台北醫院兒科醫師張一凡呼籲大小朋友除正確勤洗手,並搭配肥皂清潔外,尤應有洗手五時機觀念,才能防範病毒從口、手入侵。 張一凡醫師表示,腸病毒71型感染表現除常見的手足口病,還可能造成腸病毒重症,尤其是二歲以下的幼兒,若嚴重時恐導致腦炎、類小兒麻痺症癱瘓及心肌炎等情況;提醒,家長應留意孩童手足口的身體狀況,如果出現嗜睡、嘔吐、持續發燒三日以上、手腳起紅疹、呼吸急促、頻繁肌躍型抽搐等症狀,一定要趕緊送醫,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期。 他指出,肌躍型抽搐是指在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類似嬰兒受驚嚇時的反射動作,這種動作在正常孩子睡覺時,或要入睡時偶爾可以見到,但如果每小時都觀察到發作數次,或是頻繁地從睡夢中驚醒,就屬於異常。 張一凡表示,很多父母會誤以為使用酒精消毒、噴上酒精就不怕病菌,事實上腸病毒及輪狀病毒皆因無外套膜,無法被酒精殺死,也就是說如果餐具、玩具被這兩種病毒感染,是無法透過酒精、乾洗手液消滅病毒達到清潔的;因此勤洗手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建議搭配肥皂及洗手五時機的觀念,才能夠有效防範腸病毒、輪狀病毒。 張一凡說,洗手五時機即「吃東西前、接觸嬰幼兒前、看病前後、上廁所後、擤鼻涕後」,另在出入公共場合前後、返家後,一定要將雙手洗乾淨並擦乾,再接觸或餵食嬰幼兒,只有落實良好的衛生清潔習慣,才能守護小朋友的健康。

Read More

脊椎側彎溫和矯正 長高了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雙腿痠麻痛,別以為是椎間盤突出;28歲的吳姓男子從小就脊椎側彎,引起雙腿的痠麻痛,出國旅遊也因跛腳而掃興,但他擔心開刀後沒法盡早工作謀生,拖來拖去,脊椎側彎更嚴重。幸好經過聲波動力平衡系統治療,藉由有效率且溫和的治療,矯正側彎角度達11度,不僅降低痠麻痛,也滿足他不開刀、如常工作養家的小小心願。 家住雲林的吳男一直沒有接受積極的側彎矯正治療,最多就是熱敷、電療及腰部牽引等物理治療,因此遲遲沒有好轉,致飽受脊椎側彎之苦。 物理治療師蔡雯萱指出,考量他不想走開刀這條路,不僅怕開刀過程,也煩惱開刀後的日子,因為他還得工作養家。醫師因此建議他接受KKT聲波動力平衡系統治療,雖屬於保守治療的脊椎矯正儀器,但卻可將結構與軟組織重新平衡,還可修復神經,較能輕易降低痠麻痛不適感。 吳男在接受治療後不久,有天起床時意外的頭撞上門檻,這才發現自己居然長高了。物理治療師蔡雯萱指出,其實並不是長高,只是側彎過多的脊椎,逐漸恢復正常的垂直排列角度,因而讓他長高幾公分。 在接受短短5個月、總計24次治療後,他的胸椎側彎角度從32度,回復到21度,矯正側彎角度達到11度。腰椎側彎角度則從15度,回復到12度,矯正3度。重要的是解決他的痠麻痛的問題,更滿足他不想開刀的小小心願。

Read More

<醫師專欄>鴉片危機

■吳重達 2019年7月1日美國大聯盟洛杉磯天使隊投手被發現暴斃在旅館內,無他殺嫌疑,得年27歲。此消息震撼了運動界。醫師當時就推測其死因若不是心臟問題便可能是藥物所致。幾年前聖路易紅雀隊投手凱爾就是心臟病發,死在芝加哥的旅館。 幾天前驗屍報告出爐,其死因是鴉片類藥物加上酒精過量引起嘔吐而致窒息。這消息當然又引起震撼與討論。無獨有偶,前些日子美國奧克拉荷馬州法官對製藥公司提告,控訴藥廠製造鴉片類止痛劑造成民眾濫用與不可逆的副作用,甚至死亡。美國的媒體用 ”鴉片危機”來稱呼這些事件。 為何叫做“鴉片危機”?近年來某些藥廠開發出合成的類鴉片製劑止痛藥,號稱低劑量,不會造成耐受性、上癮或戒斷問題。而且是做成口服錠劑或皮膚貼片,不像以前是注射劑,取得方便性與可近性大大提高了。由於被疼痛所苦的病人實在多,止痛藥銷售一向就很好。這類神奇藥物一問世業績就不錯。問題出在,這些年來因為使用此類藥物發生的副作用、併發症,甚至死亡漸漸的冒出來了。 運動員這裡酸,那裡痛是家常便飯,對止痛藥的使用與依賴也是不爭的事實。有些職業運動員還有酒精問題,若兩者混在一起,造成的後果就可以很巨大了。幾個月前美國骨科運動醫學會?誌主編也為文提醒從事運動員照顧的醫師們,要正視類鴉片製劑止痛藥可能帶來的問題與衝擊 ! 這類藥品在台灣屬處方用藥。醫師在參與健保審核個人的感覺是處方的件數還不少,也有增加的趨勢。主管單位實在應該在還來得及時好好調查、統計一下,別等到亡羊補牢時再來忙。也建議病人自己多注意。畢竟,現在藥袋上都必需印藥名,有問題直接問醫療人員或自己動手查一下,就可以了然於心。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運動傷害科主任)

Read More

小酌益健康? 醫:長期恐傷身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不少民眾聽說過「小酌紅酒有益心臟」、「喝酒可以助眠」等說法,但醫師指出,研究顯示,「小酌也有害身體健康」。長期飲酒不僅傷肝胃外,也會對大腦造成影響。失智症、憂鬱症等,都跟酒精影響我們大腦的各個構造有關。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郭彥君表示,許多各種提倡喝酒可以有益身心健康的言論充斥著的社會、像是「小酌紅酒,有益心臟」等。 然而,根據2018年著名的醫學期刊刺胳針發布一項重要的酒精研究,調查全球195個國家,從1999年到2016年之間酒精攝取量對健康的影響之後發現「小酌也有害身體健康」。 當喝越多酒,死亡風險也隨之攀升,罹癌率也會隨著提高。該研究也指出,最不會造成健康受損的飲酒量,是「0」,健康的上上之策就是不喝酒。 喝酒除了傷肝傷胃,長期喝酒還會導致賀爾蒙失調,男性勃起障礙、女性不孕,影響家庭幸福。更常被忽略的是,喝酒會影響大腦運作。 郭彥君指出,許多長期飲酒的病人會抱怨「上班記不住老闆交代的事情,影響工作表現」,這就是酒精對大腦的記憶造成傷害的結果;另外提早罹患失智症、憂鬱症、酒癮,都跟酒精影響大腦的各個構造有關。建議民眾在喝酒前應該了解酒會對身體帶來怎樣的影響,做出聰明的選擇。

Read More

新一代化療副作用低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許多民眾認為癌症化學治療副作用大,會導致惡心嘔吐、掉頭髮等症狀。對此,衛福部國健署指出,隨著支持性藥物的發展,例如止吐藥、以及化學治療藥物的進步等,可有效改善癌症治療的效果,副作用也相對減少。病友應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療程,把握治療時機。 國健署表示,化學治療是使用藥物來破壞癌細胞,以阻止或減緩癌細胞的生長,是治療癌症的一個重要方法,相較於手術和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的優點是全身性治療。 多數人一聽到化學治療,通常會想到的就是會掉頭髮、惡心嘔吐、全身虛弱下不了床等。有些癌友甚至會因而害怕化學治療,錯失了黃金治療期,反而讓腫瘤變大,最後病情惡化,增加死亡風險。 國健署指出,早年的化學治療的確副作用大,但隨著支持性藥物的發展,例如止吐藥、以及化學治療藥物的進步等,可有效改善癌症治療的效果,副作用也相對減少。在治療前,醫師會做整體的評估來決定治療步驟,在病人可接受的範圍內選擇對病人最好的治療,並以其他支持性藥物減輕藥物的副作用及毒性,通常化療結束後副作用會好轉或消失。 根據癌症的類型和進展,化療可以阻止癌症擴散,減緩癌細胞生長,或破壞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細胞,並緩解癌症症狀,藉由縮小腫瘤以減緩疼痛不適。 國健署呼籲,現在已有很好的藥物,可以減少化療引起的副作用,呼籲病友千萬不要迷信偏方,與醫師溝通討論後選擇適合自己的療程,是最好的策略。只要在第一時間好好接受正規治療,都能提升復原機會。

Read More

新北添一例屈公病 疑群聚感染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昨(6)日指出,新北市新增1例本土屈公病病例,患者是一名住在中和區的60多歲女性,由於其住家與中和區前2名個案住家相近,且發病前經常至國強嶺菜園活動,研判其於國強嶺步道周邊感染的可能性較高,為同一起群聚。 今年截至目前,國內共66例屈公病病例,其中4例為本土病例,均居住新北市(中和區3例、土城區1例);境外移入病例62例,為自2007年10月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歷年最高。 疾管署指出,近日新北市新增1例本土屈公病病例,是一名居住在中和區內南里60多歲女性,近期未出國,9月2日因眼眶臉部腫脹至診所就醫,9月3日出現發燒、頭痛、惡心嘔吐症狀至醫院就醫,醫院於9月4日通報屈公病,同日個案出現結膜炎及手關節腫脹疼痛,經檢驗確診;目前個案症狀已改善在家休養,同住家人無疑似症狀。 疾管署指出,個案平時活動地以住家、國強嶺菜園及景福里和平黃昏市場為主,由於其住家與中和區前2名個案住家相近,且發病前經常至國強嶺菜園活動,研判其於國強嶺步道周邊感染的可能性較高,為同一起群聚。 疾管署說,衛生單位於9月4日接獲第3名個案通報後即前往個案住家及和平黃昏市場進行噴霧罐消毒,同時亦持續加強前兩名個案住家周邊之環境噴消及孳生源清除,另針對已封閉之國強嶺周邊8條步道入口,每天亦安排轄區員警定時巡邏。

Read More

烤肉慎選優質蛋白質 保護腸道健康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秋佳節將至,營養師指出,民眾在烤肉時可掌握幾個步驟,包括選擇優質蛋白質取代高脂加工肉品、選擇原態食物,以天然辛香料取代加工調味料等,保護腸道的健康,遠離罹患大腸癌風險。 根據國健署統計,大腸癌連續11年占據國人罹癌排行之首,且數據顯示國人平均每13人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每人一生中罹患大腸癌機率為7.7%。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劉馥萱指出,歡慶中秋無肉不歡,在肉品選擇上,應儘量選擇優質蛋白質為主,如海鮮、雞肉等,可適量攝取高脂蛋白質,如五花肉、火鍋肉片、牛腩、內臟類等,若有外皮或肥肉應先去除再食用,並可搭配新鮮蔬菜。 在中秋烤肉團聚時,要把握「三少一多」原則,少油、少鹽、少糖、高纖。劉馥萱建議,應選擇天然原態的食材、減少攝取加工品製品,加工食品在製作時添加較多油脂、鹽和食品添加物,吃多容易增加腎臟負擔及引發癌症等。 烤肉過程中,肉和烤肉醬在燒烤過程中油脂滴落到高溫的火上,會產生致癌物質,因此建議提前將肉品以天然辛香料醃製,如蔥、薑、蒜、迷迭香、辣椒等,減少攝取額外的鹽、奶油及烤肉醬。 另外,劉馥萱提醒,烤肉時應搭配蔬果,蔬果含足量的膳食纖維及維生素C,不僅可以改善腸道菌相,也可以降低體內的自由基,預防癌症。衛福部建議國人每日水果量為2-4份,每份水果量為兩瓣柚子、其餘蘋果、葡萄、水梨、桃子等,約一個拳頭大小為1份。良好的飲食習慣讓我們在享受美食之餘,也能顧及健康。

Read More

中市增2例腸病毒重症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新增2例腸病毒重症確診個案,兩名個案分別是龍井區4歲男童及豐原區8個月大女童,男童尚在加護病房持續治療,女童康復出院。市府衛生局指出,台中市已累計6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 衛生局長曾梓展說,男童8月24日因發燒、口腔潰瘍等症狀就醫,25日出現肌抽躍重症前兆,27日轉兒科加護病房;女童是8月19日因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就醫,24日因症狀加劇及右手無力至醫院急診,25日通報,兩案均於9月5日經疾病管制署研判確診。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台中市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自8月25日至31日止共計3813人次,仍處流行高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