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醫照服員 今早快閃熱舞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於今(9)日為「照顧服務員日」,並於上午在醫院門診大廳舉辦熱舞快閃活動慶祝。  苗醫慶祝首屆「照顧服務員日」,特別設計選在上午7時舉辦熱舞快閃活動,由苗醫代理院長李永恒帶領社工同仁與50名照顧服務員一起熱舞「小蘋果」,展現服務團隊的熱情與活力。  部立苗栗醫院代理院長李永恒指出,隨著時代需求的改變,家庭結構趨於小家庭,平均家庭人數約3人,如有長期照顧需要,亟需仰賴外來的照顧資源,包含機構、社區及居家式照顧服務,苗醫特別指定國曆9月9日為照顧服務員日,期能強化照顧服務員對自己職業重要性的認知,及喚醒社會大眾的重視。  李永恒說,選定國曆9月9日為「照顧服務員日」,除借以勉勵照顧服務員看見職業宗旨,也希望藉由這個節日讓大家認識並強化照顧服務員之專業形象,進而鼓勵年輕人投入照顧服務工作。  苗醫社會工作室主任徐慧琪表示,苗醫於102年開始承接居家服務工作,特別請居家服務督導員在媒合時,務必教導民眾尊重及如何稱呼同仁,並持續給予相關慢性病照顧的專業知能。  李永恒表示,衛福部苗栗醫院附設護理之家、日間照顧、居家服務以及呼吸照顧病房,共有110名照顧服務員,其中93%為女性有93名,男性有8名,目前照顧服務員仍屬於醫療範疇。

Read MoreRead More

國健署:任何菸品都有害健康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傳出新興菸品比紙菸安全又不會成癮的說法,對此,衛福部國健署表示,依國外研究指出,電子煙、加熱式菸品對青少年吸引力比菸草還高,而菸煙的暴露沒有安全劑量,只要吸入菸煙就有害健康。 國健署表示,根據美國、加拿大、英國聯合研究顯示,16-19歲的青少年29.1%想嘗試電子煙,25.1%想嘗試加熱式菸品,19.3%想嘗試菸草,可見加熱式菸品對青少年吸引力比菸草還高。 國健署指出,美國同意電子煙上市後,2018年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增加至20.8%,每5名美國高中生中就有1名吸食電子煙;日、韓開放此類產品後,青少年使用率大幅上升。 國健署說,加熱式菸草產品仍含尼古丁、有害致癌物,跟傳統紙菸一樣有害;菸煙的暴露沒有安全劑量,只要吸入菸煙就有害健康,切勿嘗試任何會使人成癮或成分不明的東西,才是最安全的自保之道。 中央社/華盛頓6日綜合外電報導 印第安納州衛生當局今天指出,吸食電子煙已導致美國數百人生病,由於肺部疾病惡化致死已出現第3例。 印第安納州衛生署聲明指出,「這名年紀超過18歲個人的死訊,經證實是在9月5日。」 聲明指出,印第安納州正著手調查有關吸食電子煙、造成嚴重肺部受傷的30個病例。

Read MoreRead More

感染不同型登革熱 重症風險增10倍

中央社/台北7日電 南部地區登革熱疫情頻傳,醫師提醒,若是第2次感染不同型別登革熱,重症風險將增加10倍,又以第2型登革病毒最嚴重,呼籲糖尿病、高血壓、肝功能差、過敏等4族群提高警覺。 台南、高雄登革熱疫情頻傳,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今年截至目前國內累計80例本土登革熱病例,高雄市52例、台南市24例、新北市2例、桃園市1例、台北市1例。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第一次感染登革熱後,身體會產生抗體,讓免疫細胞記住這個病毒,未來遇到就能釋出抗體將病毒中和掉,但不同型別登革熱抗體,彼此間沒有交叉保護力,也就是第1型的抗體無法對抗2、3、4型登革病毒。 當人體再次感染到其他型登革熱時,身體為了對抗病毒,就會採取更激烈對抗手段,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免疫反應,釀成重症、登革出血熱風險增加10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若第2次感染到的是第2型,重症風險會更高。 除反覆感染,病毒本身的特性和毒性也是症狀輕重的原因之一,4種型別當中,以感染第2型登革病毒症狀最嚴重,其次是第4型。黃高彬說,2015年台南市爆發登革熱疫情,造成超過百人死亡,就是第2型登革病毒釀禍。 黃高彬進一步解釋,南部地區以埃及斑蚊為主,這類蚊子大多生活在室內,平時喜歡躲在房間角落、掛在牆上的衣服上或水耕植物裡,每天上午9時到10時以及下午3至4時是蚊蟲最活躍的時段,正好年輕人都外出工作了,待在家中的大多是老人家,導致確診個案以老人居多。 此外,南部人多住在透天厝,隱藏孳生源也特別多,黃高彬說,他在高雄行醫40年中曾多次協助清查孳生源,經常在民眾家中萬年青水盆看到密密麻麻孑孓,甚至地下室積水都成蚊子溫床。 黃高彬建議,家中窗簾採用塑膠窗簾可減少蚊子停留,另外也應特別注意盆栽底座、水耕植物、冰箱下的水盤是否有積水,別讓病媒蚊有機可乘。 此外,黃高彬也點出登革熱4大危險族群,像是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多數都有血管病變,面臨病毒破壞時出血風險更高;肝臟功能不好的民眾可能因毒素無法排出影響血管功能,同樣可能增加出血風險;而過敏體質者面對病毒易引發較激烈的免疫反應,提醒家中有慢性疾病患者的民眾都應格外提高警覺。

Read MoreRead More

含糖飲喝過量恐早死

中央社/紐約6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媒體報導一份最新研究顯示,喝過量含糖飲料者早死風險恐提高8%,過量飲用含人工甘味飲料,早死機率會比不喝無糖飲料者高26%。但研究結論與方法在美國又掀起爭議。 「紐約時報」報導,這項刊登於「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追蹤了45萬歐洲民眾達16年,比對各種喝無酒精飲料的死亡率,包括過量飲用含糖與無糖飲料者。 研究發現每天喝兩杯以上含糖飲料者的早死風險,比每月喝不到一杯者高8%。由於過去有大量關於攝取過量糖分對健康影響的研究,這個發現並未惹議;上了新聞頭條並引發公眾不安的是研究指向,喝無糖可口可樂恐比喝經典款可口可樂更致命。 其實這份研究的發現並非首創,過去幾年美國也有其他研究發現人工甘味飲料與早死間的關聯。但問題在於,部分專家認為這些研究無法回答一大關鍵問題:喝含阿斯巴甜或糖精等甜味飲料究竟對健康有無害?亦或喝許多雪碧Zero這類飲料的人,從一開始就過著較不健康的生活? 紐時指出,許多後來才開始用的化學甘味像阿斯巴甜、蔗糖素均被廣泛研究,但據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的說法,少有證據支持化學甘味對人體健康有害。 這份新研究裡50位研究者之一的默利提醒,不宜拿她們的資料驟下結論,但表示人工甘味的危害性不應排除,「當前的生物機制尚不明確,但希望我們的研究能開啟進一步的探索」。

Read MoreRead More

防癌尖兵 黃慧雅醫師深入偏鄉

記者湯朝村/嘉縣報導 大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部黃慧雅醫師投入社區篩檢10年多,深入偏鄉地區提供子宮頸癌篩檢服務,已完成約2萬4千人次的子宮篩檢,守護雲嘉婦女健康,優秀表現獲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防癌尖兵獎」肯定。 實證醫學證明,癌症篩檢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 黃慧雅醫師10幾年來上山下海,深入偏鄉社區為婦女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每年約50場次。為方便民眾受檢,更不辭辛苦於夜間設站篩檢,於100年至107年,平均一年完成子宮頸抹片檢查2374人次,其中社區篩檢佔95%,篩查出近400位異常個案,平均每年有40位異常個案。 67歲的黃女士今年4月份參加雲林縣整合式篩檢,由黃慧雅醫師篩檢出子宮頸抹片異常,經進一步回診檢查後,確認罹患初期子宮頸癌,持續接受治療,情況良好。黃女士很慶幸自己按時接受篩檢,才能及早發現,接受治療。對於由女醫師來協助檢查,黃女士覺得比較不尷尬,直說是很好的服務。 黃慧雅醫師提醒,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篩檢出早期子宮頸病變,政府提供乳房攝影、子宮頸抹片檢 查、糞便潛血檢查及口腔黏膜檢查等四項免費癌症篩檢,能夠簡單而快速地篩檢出早期原位癌或癌症前期病變,對於後續治療、預後、生活品質影響非常大,希望民眾能把握機會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為自己的健康盡一分心力。

Read MoreRead More

吃酪梨籽殺癌細胞? 勿信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有網路流傳一則說法指出,「吃酪梨籽可以殺死癌細胞」。對此,衛福部食藥署指出,酪梨籽根本不是可食用的原料,在沒有確認安全性前,不要拿來當食品原料。 食藥署表示,由於國人健康意識的提升,對於食品保健相關議題更加重視,因此有關食品問題的傳言也越來越多,但多數是誇大或未經證實的內容。 關於坊間流傳「吃酪梨籽可加強免疫力、消滅自由基和病毒、強效殺死癌細胞」等訊息,食藥署指出,內容沒有相關的資訊來源,也沒有相關科學論述依據,對於這種沒有根據的傳言,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不要隨便輕易相信。酪梨籽非為傳統供食之原料部位,未經確認其食用安全性前,不得供作食品原料使用。 食藥署提醒,民眾應該保持均衡飲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並維持理想體重,建立正確的營養攝取觀念,才能維持身體健康。如有身體不適,應適時就醫並遵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

Read MoreRead More

〈 醫藥頻道 〉預防腸病毒 落實洗手5時機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腸病毒今年傳出不少併發重症案例,衛福部台北醫院日前收治一名二歲女童,患有高燒不退、嘴破、手腳與膝蓋出現細小紅疹、夜間頻繁肌躍型抽搐的症狀,經檢查確診為「71型腸病毒」,目前已治療痊癒出院。台北醫院兒科醫師張一凡呼籲大小朋友除正確勤洗手,並搭配肥皂清潔外,尤應有洗手五時機觀念,才能防範病毒從口、手入侵。 張一凡醫師表示,腸病毒71型感染表現除常見的手足口病,還可能造成腸病毒重症,尤其是二歲以下的幼兒,若嚴重時恐導致腦炎、類小兒麻痺症癱瘓及心肌炎等情況;提醒,家長應留意孩童手足口的身體狀況,如果出現嗜睡、嘔吐、持續發燒三日以上、手腳起紅疹、呼吸急促、頻繁肌躍型抽搐等症狀,一定要趕緊送醫,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期。 他指出,肌躍型抽搐是指在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類似嬰兒受驚嚇時的反射動作,這種動作在正常孩子睡覺時,或要入睡時偶爾可以見到,但如果每小時都觀察到發作數次,或是頻繁地從睡夢中驚醒,就屬於異常。 張一凡表示,很多父母會誤以為使用酒精消毒、噴上酒精就不怕病菌,事實上腸病毒及輪狀病毒皆因無外套膜,無法被酒精殺死,也就是說如果餐具、玩具被這兩種病毒感染,是無法透過酒精、乾洗手液消滅病毒達到清潔的;因此勤洗手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建議搭配肥皂及洗手五時機的觀念,才能夠有效防範腸病毒、輪狀病毒。 張一凡說,洗手五時機即「吃東西前、接觸嬰幼兒前、看病前後、上廁所後、擤鼻涕後」,另在出入公共場合前後、返家後,一定要將雙手洗乾淨並擦乾,再接觸或餵食嬰幼兒,只有落實良好的衛生清潔習慣,才能守護小朋友的健康。

Read MoreRead More

脊椎側彎溫和矯正 長高了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雙腿痠麻痛,別以為是椎間盤突出;28歲的吳姓男子從小就脊椎側彎,引起雙腿的痠麻痛,出國旅遊也因跛腳而掃興,但他擔心開刀後沒法盡早工作謀生,拖來拖去,脊椎側彎更嚴重。幸好經過聲波動力平衡系統治療,藉由有效率且溫和的治療,矯正側彎角度達11度,不僅降低痠麻痛,也滿足他不開刀、如常工作養家的小小心願。 家住雲林的吳男一直沒有接受積極的側彎矯正治療,最多就是熱敷、電療及腰部牽引等物理治療,因此遲遲沒有好轉,致飽受脊椎側彎之苦。 物理治療師蔡雯萱指出,考量他不想走開刀這條路,不僅怕開刀過程,也煩惱開刀後的日子,因為他還得工作養家。醫師因此建議他接受KKT聲波動力平衡系統治療,雖屬於保守治療的脊椎矯正儀器,但卻可將結構與軟組織重新平衡,還可修復神經,較能輕易降低痠麻痛不適感。 吳男在接受治療後不久,有天起床時意外的頭撞上門檻,這才發現自己居然長高了。物理治療師蔡雯萱指出,其實並不是長高,只是側彎過多的脊椎,逐漸恢復正常的垂直排列角度,因而讓他長高幾公分。 在接受短短5個月、總計24次治療後,他的胸椎側彎角度從32度,回復到21度,矯正側彎角度達到11度。腰椎側彎角度則從15度,回復到12度,矯正3度。重要的是解決他的痠麻痛的問題,更滿足他不想開刀的小小心願。

Read MoreRead More

<醫師專欄>鴉片危機

■吳重達 2019年7月1日美國大聯盟洛杉磯天使隊投手被發現暴斃在旅館內,無他殺嫌疑,得年27歲。此消息震撼了運動界。醫師當時就推測其死因若不是心臟問題便可能是藥物所致。幾年前聖路易紅雀隊投手凱爾就是心臟病發,死在芝加哥的旅館。 幾天前驗屍報告出爐,其死因是鴉片類藥物加上酒精過量引起嘔吐而致窒息。這消息當然又引起震撼與討論。無獨有偶,前些日子美國奧克拉荷馬州法官對製藥公司提告,控訴藥廠製造鴉片類止痛劑造成民眾濫用與不可逆的副作用,甚至死亡。美國的媒體用 ”鴉片危機”來稱呼這些事件。 為何叫做“鴉片危機”?近年來某些藥廠開發出合成的類鴉片製劑止痛藥,號稱低劑量,不會造成耐受性、上癮或戒斷問題。而且是做成口服錠劑或皮膚貼片,不像以前是注射劑,取得方便性與可近性大大提高了。由於被疼痛所苦的病人實在多,止痛藥銷售一向就很好。這類神奇藥物一問世業績就不錯。問題出在,這些年來因為使用此類藥物發生的副作用、併發症,甚至死亡漸漸的冒出來了。 運動員這裡酸,那裡痛是家常便飯,對止痛藥的使用與依賴也是不爭的事實。有些職業運動員還有酒精問題,若兩者混在一起,造成的後果就可以很巨大了。幾個月前美國骨科運動醫學會?誌主編也為文提醒從事運動員照顧的醫師們,要正視類鴉片製劑止痛藥可能帶來的問題與衝擊 ! 這類藥品在台灣屬處方用藥。醫師在參與健保審核個人的感覺是處方的件數還不少,也有增加的趨勢。主管單位實在應該在還來得及時好好調查、統計一下,別等到亡羊補牢時再來忙。也建議病人自己多注意。畢竟,現在藥袋上都必需印藥名,有問題直接問醫療人員或自己動手查一下,就可以了然於心。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運動傷害科主任)

Read MoreRead More

小酌益健康? 醫:長期恐傷身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不少民眾聽說過「小酌紅酒有益心臟」、「喝酒可以助眠」等說法,但醫師指出,研究顯示,「小酌也有害身體健康」。長期飲酒不僅傷肝胃外,也會對大腦造成影響。失智症、憂鬱症等,都跟酒精影響我們大腦的各個構造有關。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郭彥君表示,許多各種提倡喝酒可以有益身心健康的言論充斥著的社會、像是「小酌紅酒,有益心臟」等。 然而,根據2018年著名的醫學期刊刺胳針發布一項重要的酒精研究,調查全球195個國家,從1999年到2016年之間酒精攝取量對健康的影響之後發現「小酌也有害身體健康」。 當喝越多酒,死亡風險也隨之攀升,罹癌率也會隨著提高。該研究也指出,最不會造成健康受損的飲酒量,是「0」,健康的上上之策就是不喝酒。 喝酒除了傷肝傷胃,長期喝酒還會導致賀爾蒙失調,男性勃起障礙、女性不孕,影響家庭幸福。更常被忽略的是,喝酒會影響大腦運作。 郭彥君指出,許多長期飲酒的病人會抱怨「上班記不住老闆交代的事情,影響工作表現」,這就是酒精對大腦的記憶造成傷害的結果;另外提早罹患失智症、憂鬱症、酒癮,都跟酒精影響大腦的各個構造有關。建議民眾在喝酒前應該了解酒會對身體帶來怎樣的影響,做出聰明的選擇。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