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中醫師公會>中醫針灸藥方有效治療登革熱

■蘇守毅 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是一種藉由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呈現發燒、出疹、肌肉骨骼疼痛等症狀,依抗原性可分為Ⅰ、Ⅱ、Ⅲ、Ⅳ型。登革熱是一種發病率高,傳播快且病程短的疾病,潛伏期二至十五天。臨床表徵可以從無症狀(或稱為無症狀感染)、或像感冒一樣,至嚴重如出血性登革熱(重症)、甚至休克。 中醫治療登革熱,常用中藥方劑如下: 清營湯:清營透熱,養陰活血。溫病邪熱傳營,身熱夜甚,口渴或不渴,時有譫語,心煩不眠,或斑疹隱隱,舌絳而乾,脈細數。 涼膈散:涼膈除熱,瀉火通便。具有養陰退陽,涼膈瀉熱,止渴除煩,瀉火通便,清上瀉下的功效。主治上中二焦火熱證。癥見煩躁多渴,面熱頭昏、唇焦咽燥,舌腫喉閉,目赤鼻衄,頷煩結硬,口舌生瘡,涕唾稠粘,睡臥不寧,譫語狂妄,大便秘結,小便熱赤,以及小兒驚風,重舌、木舌、牙痛、翳障、疫喉屬熱火盛者,舌紅苔黃,脈滑數。 甘露消毒丹:清熱解毒、化濁利濕。濕溫、暑溫、瘟疫初起、邪在氣分、濕熱並重者。症見發熱倦怠。胸悶腹脹、無汗而煩,或有汗而熱不退、身黃、口渴或咽瘍頤腫、尿赤便秘、或瀉而不暢、有熱臭氣、舌苔淡白或厚膩、脈濡。 竹葉石膏湯清熱生津,益氣和胃。1.熱病後期,餘熱未清、氣津兩傷。嘔逆煩渴、口乾唇燥喉乾嗆咳、心胸煩悶、或虛煩不得眠、舌紅少苔、脈虛數。 2.暑熱證、氣津兩傷。身熱多汗、虛贏少氣、煩渴喜飲、舌紅,脈虛數。 除了藥方,也可以使用針灸治療,取穴包括陰陵泉、上星、曲池、外關、合谷、陰陵泉、崑崙及跗陽穴。各穴位主治功能如下: 陰陵泉:運中焦,化濕滯,調膀胱,祛風冷。百會:平肝熄風,安神,醒腦,開竅,明目,升提陽氣。上星:泄熱,利竅,清頭目。曲池:疏邪熱,利關節,祛風濕,調氣血。外關: 疏風、清熱、利脅。合谷:疏散風邪,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調經引產。崑崙:祛風熱,理胞宮,舒腰腿。跗陽:利腰腿、清頭目。 藥方加針灸,增強身體的機能及免疫調節,對於革熱可有效治療。 (作者/台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Read MoreRead More

勿輕忽貧血 當心是癌症前兆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對於有貧血情形者,醫師指出,除了消化性潰瘍、月經過多或飲食營養攝取不夠者為容易貧血族群外,貧血也有可能是癌症前兆,應須多加留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液腫瘤科兼任醫師李治宇解釋,所謂貧血就是紅血球減少。一般正常血紅素男性為每百毫升約14-18克,女性則為每百毫升約12-14克,若低於此數值就是貧血。 他指出,貧血常見症狀包括頭暈、頭痛、虛弱、臉色蒼白,走路會喘及心悸等,嚴重者甚至會昏厥或心臟衰竭。有些病人則會出現記憶力減退、免疫力減低、胃液減少、食慾差、且有掉頭髮及指甲變形、易斷等現象。 常見缺鐵性貧血原因,分為良性及惡性。李治宇說,良性包括消化性潰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痔瘡、月經過多(子宮肌瘤或肌腺瘤)、飲食營養攝取不夠(如長期素食者)等;惡性則可能為胃癌、大腸直腸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 李治宇表示,貧血如同發燒一樣,需找出原因加以治療。若是經胃次全切除術導致吸收不良,需補充鐵劑及維他命B12;對於長期素食、鐵質攝取不夠者,則需補充鐵質,如蘋果、梨子、黑豆、葡萄柚、菠菜、肉類、肝臟類、豬血、豬血糕,否則素食者約五年後會缺鐵性貧血,約十年會合併維他命B12缺乏。

Read MoreRead More

工作常出錯 竟是成人注意力缺失惹禍!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25歲的鄭小姐工作認真,卻經常無法在時間內完成工作,也常常出錯,常被長官和同儕責備,非常氣餒,於是到醫院求診,經醫師診斷發現患有「成人注意力缺失症」,服用藥物一週後,鄭小姐的專注力明顯改善,工作也順利上軌。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王明鈺主任發現她在工作上無法專心持續,再追溯患者過去病史發現「鄭小姐小時候其實就容易發呆、分心、粗心,忘東忘西,只是因為在課堂上不吵不鬧,所以沒有被師長發現。」王主任進一步排除可能其它因素造成專注力缺失的原因,例如癲癬、內分泌、憂鬱症、躁鬱症等因素,確診是「成人注意力缺失症」簡稱ADD。 王明鈺指出,根據臨床統計,兒童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比例在台灣約為5%左右,大約一半患者到成人症狀仍持續,盛行率約為2.5%。這位鄭姓個案小時候容易「發呆,常做白日夢、忘東忘西」,但因為不吵不鬧很容易被忽略。 王明鈺說,注意力缺失症依年紀分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 與「成人注意力缺失症」(ADD),兩者差異在於「過動」,兒童時期明顯的症狀就是坐不住、跑來跑去、愛講話等,但隨著青春期過後會慢慢改善,但專注力不好是成人期最容易殘留的症狀,也是影響生活的最大因素。 「成人注意力缺失症」屬於神經發展疾患,大腦前額葉活性不足,容易造成分心,因此王明鈺主任給予鄭姓患者中樞神經刺激劑,增加多巴胺傳遞,活化大腦,僅僅一週,鄭姓患者專注力明顯改善,工作也得心應手,比較有成就感,解決長達25年的困擾。 王明鈺提醒,如果做事經常「最後一刻才生出來」,忘東忘西,還嚴重到注意力無法集中,可求診是否罹患 「成人注意力缺失症」,只要經過適當治療,就可以在職場有亮麗表現。

Read MoreRead More

退化性關節炎 應減少上下樓梯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對於退化性關節炎,醫師指出,除了治療外,患者須減少膝關節負荷,例如減少上下樓梯的次數等;無運動習慣的患者,建議須定時做一些適量的有氧運動或下肢的肌力運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杜育才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常見的關節疾病,由於身體老化過程,不能再生產足夠的蛋白多糖和成膠質維持健康的軟骨結構,老化的關節愈來愈沒有彈性,關節軟骨的磨損便不能避免。 在治療上,杜育才指出,輕微的膝關節炎可採取保守療法,但仍須控制體重,另須減少膝關節負荷,例如減少上下樓梯的次數,少爬山,少蹲或劇烈運動如跑步、打球等,平常較沒運動的患者,須定時做一些適量的有氧運動或下肢的肌力運動等。 另外,病患也可透過飲食及搭配復健,杜育才說,像是超音波、電療等,飲食建議攝取含維他命C及抗氧化物的蔬果,如柑橘類等。 他強調,無論是哪那種治療,如只單一做其中一項治療,效果都不好,如患者在治療上接受注射治療,也要保持規律運動及飲食上攝取所需的營養。

Read MoreRead More

運動少熬夜 有助預防脂肪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營養師指出,有脂肪肝的民眾,建議每日應攝取6大類食物,且減重者不要用飢餓法減重,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加重脂肪肝。平時少喝酒、少熬夜並規律運動及保持正常生活作息等,都可改善及預防脂肪肝上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洪若樸表示,造成脂肪肝的常見原因有很多,如酗酒、肥胖、血脂肪過高、糖尿病、藥物以及長期營養不均衡等。其中,肥胖被證實與脂肪肝的發生有密切關聯。 然而,脂肪肝是可逆性的病變,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都可恢復正常,治療方式有調整飲食、減肥、規律運動及給予適當藥物等。 洪若樸指出,在均衡飲食上,建議每日攝取6大類食物,除了全穀根莖類、蛋豆魚肉類,搭配蔬菜、水果,增加纖維量;而減重者要注意不要用飢餓法減重,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加重脂肪肝。 另外,應適量攝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洪若樸說,蛋白質可促進肝細胞再生,如奶、蛋、黃豆製品、各種肉類、魚及海鮮等,1天約攝取5~6份;黃豆中含異黃酮素,建議可食用植物性蛋白質如豆製品,取代部分肉類,降低血脂濃度。 同時,應該減少高油脂食物攝取,如在食物選擇方面,儘量選用瘦肉,去除可看見的脂肪部分,例如:肥肉、皮、內臟等,並控制肉類的攝取量,且須減少高糖攝取,尤其是單糖類食物如蛋糕、巧克力、糖果、加糖飲料、加糖罐頭食品、甜湯、冰淇淋、過量水果及果汁等。 洪若樸表示,透過調整生活型態:正常生活作息、調適壓力、不熬夜、戒菸並且規律運動,脂肪肝也可以不藥而癒。

Read MoreRead More

三總血友病篩檢 偵測率提升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血友病是一種遺傳性基因缺陷的疾病,至今並無治癒方法,但若不予以治療,出血將可能造成大量失血或因關節或體內積血而內部損傷。三軍總醫院昨(4)日公布研究成果,找出致病基因檢測新法,提升突變的偵測率從92%提高至98%。 在台灣約有1100多名血友病患,常見的血友病有A型與B型兩種,A型是第8凝血因子蛋白缺乏或不正常,而B型是第9因子蛋白缺乏或不正常,兩者皆屬於母系隱性遺傳疾病,在由帶因子的X染色體上表現,故發病患者99%為男性。 三總血液腫瘤科血友病中心主任陳宇欽醫師表示,因為基因診斷之侷限性,依舊有2-7%的血友病患是在F8基因外顯子上是找不到突變。 為了提升基因診斷的效能,三總血液腫瘤科分生診斷實驗室建立了F8基因mRNA分析,以及多重連線探針擴增技術 (MLPA) ,來檢測這些在第一階段PCR找不到突變的檢體。 陳宇欽表示,從2006年到2018年總共做了202個A型血友病患基因檢測,其中有14個病患來自於9個不同的家庭在他們F8基因外顯子上找不到突變,針對其中10個輕度的血友病患,經採用進一步的訊息核醣核酸(mRNA)分析,發現在F8基因的第18內含子上有同一個變異點。 陳宇欽表示,結合mRNA的分析和多重連線探針擴增技術,將大大的提升檢測A型血友病患基因突變的效率,由92.8%提升到98%。研究成果已於7月刊登在國際期刊「歐洲血液病學雜誌」。 陳宇欽表示,基因檢測除可確定疾病的診斷,提供遺傳諮詢和產前診斷,及帶因子的診斷,得知是否為產生抗體的高危險群,從優生保健的觀點,可以從15週的羊水穿刺篩檢,提前到胚胎的選擇,避免生下血友病寶寶,目前研究團隊也免費提供相關檢測給有需要的民眾。

Read MoreRead More

南市腸病毒求診人數激增 兩幼童併發腦幹炎 衛局提醒落實衛生消毒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南市上週確診兩例腸病毒感染71型併發重症個案,分別為麻豆區一名2歲男童及白河區5月大女嬰,經治療後已痊癒出院。南市衛生局表示,開學後本市腸病毒疫情有逐漸上升趨勢,第35週門急診就診人數為1,594人次。提警民眾注意手部衛生及環境消毒,如有身體不適應儘速就醫。 根據統計,全國累計34例重症確診個案,腸病毒71型達25例,腸病毒D68型、克沙奇A6型、克沙奇A10型各2例、克沙奇A9型、克沙奇B5型、伊科病毒11型各1例。南市本本年度第35週門急診就診人數為1,594人次(流行閾值910人次),提醒民眾切勿掉以輕心,尤其腸病毒71型於本市社區陸續檢出,該病毒感染幼兒童造成腦炎或肢體無力麻痺。 南市上周先後傳出兩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麻豆一名二歲男童在發病後連續發燒、嘔吐數日,身體無明顯紅疹或口部潰瘍,後續出現步態不穩、肌抽躍及嗜睡等症狀,經診斷為腦幹腦炎;另白河五月大女嬰於發病後持續高燒、活動力不佳伴隨肌抽躍、心搏過速及高血壓等症狀,後續出現意識改變之症狀(嗜睡、無哭鬧反應、眼神上吊等) 經診斷為腦幹腦炎。兩名幼童經治療後症狀逐漸改善,現已出院並持續門診追蹤治療。 台南市衛生局強調,手部衛生為預防腸病毒感染首要預防方法,洗手時應優先使用肥皂並落實「濕、搓、沖、捧、擦」5步驟,居家一般環境清潔消毒可用「500ppm稀釋漂白水」進行消毒。以5湯匙(100c.c.)市售5%漂白水加入10公升清水混和均勻。家長更應持續留意幼童,一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醫治療,勿再出入公共場所或安親班。

Read MoreRead More

蕁麻疹 愈夜愈癢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36歲女性,近1個月有皮膚搔癢情形,且浮起團塊、越抓越大片,尤其在半夜入睡前發作最嚴重,因而至中醫科就診,診斷為蕁麻疹。透過「換膚方2.0」一天早晚服用兩次,並搭配中藥龍膽瀉肝湯做治療,服藥1個月後蕁麻疹已無發作。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蕁麻疹不具有傳染性,是一種皮膚過敏反應。症狀包括有全身不定處皮膚起搔癢、浮起一塊水腫,且在數小時內消失,沒過多久又開始發作,嚴重的時候連眼皮、嘴唇也會水腫,甚至引起呼吸困難,需要立即掛急診就醫。 在治療上,謝旭東指出,「換膚方2.0」蕁麻疹有助緩解蕁麻疹。其中該藥方含有連翹這味藥,在現代醫學研究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效果,能夠避免血管性水腫,故能減緩蕁麻疹的搔癢。 另外,換膚方原有的荊芥、防風可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配合知母、石膏、黃芩解熱抗發炎,均能讓搔癢感減輕,苦參、生地具有免疫調節作用,治療蕁麻疹的病根,身體免疫恢復正常,蕁麻疹也不會發作。

Read MoreRead More

心律過慢 易致眩暈全身無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醫師指出,如有全身無力、神智不清等情形,小心可能為心律過慢所造成。醫師表示,如果發生眩暈、衰弱無力或精神錯亂現象,應立即就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涂崇誠指出,人的心搏率通常由一個天生的起搏器所控制,起搏器是由右心房壁的一群特殊細胞所組成。起搏器經由2個心房將電脈衝信號發射到心室,使心肌發生有節律的收縮,這種有節律的心肌收縮叫做心搏或心跳。 如果這個天生的起搏器運作得太慢或太不規則,就會發生眩暈、精神錯亂及疲乏無力的症狀。 房室傳導阻滯也會引起相似的症狀,當將電脈衝傳導到心肌的系統部分或全部失去作用時,房室傳導阻滯就發生了。房室傳導過程中,任何部位的傳導障礙都可引起房室傳導阻滯。 房室傳導阻滯通常分為三度,一度的心搏脈衝傳導阻滯要比正常心搏慢,但不會引發症狀;二度的傳導阻滯,是有些心房脈衝無法傳至心室,於是脈搏變得不規則起來;三度的房室傳導阻滯是脈衝根本就不能傳導了。 涂崇誠表示,房室傳導阻滯經常與冠心病、風濕性心肌炎、高血壓病有關連;服用毛地黃過量及奎尼丁中毒也能引發房室傳導阻滯。提醒老年人如果發作眩暈、衰弱無力或精神錯亂現象,應該立即就醫。

Read MoreRead More

大啖烤肉月餅 小心腸躁症上身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秋連假將屆,許多人烤肉、月餅不停歇,專家提醒,當心腸躁症上身,建議搭配攝取低腹敏水果,可幫助消化。 中秋假期不是烤肉加月餅,就是親友聚餐,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暨營養博士吳映蓉引述2017年發表於《Nutrients》期刊的調查指出,針對44,350位民眾的研究指出,腸躁症發生與西方飲食有正相關,吃越多高油脂、高精緻糖分食物,越容易發生。 吳映蓉指出,國人中秋喜愛的烤肉含有大量油脂及蛋白質,除了需要長時間的消化,易引起腸胃不適的症狀,且這類食物吃多恐怕會引起消化不良、胃脹氣、便秘或有害物質停滯體內等種種腸胃問題。 已有多項研究指出,低腹敏飲食有效改善腸躁症,吳映蓉舉例,像木瓜、奇異果皆含不同的酵素,有助於促進高蛋白質食物的消化。尤其奇異果的水果酵素對於蛋白質有很高的分解能力,對於分解烤肉常吃的牛肉、雞肉、豆類,以及奶製品中的蛋白質特別有效,可使胃部更快排空,舒緩脹氣,減少食用高蛋白食物後的腹脹感,改善消化道不適症狀。 在大餐一攤接著一攤的中秋節,吳映蓉表示,最適合搭配「低腹敏」水果,例如奇異果、木瓜、柑橘類水果,都是很好的選擇。 此外,吳映蓉指出,水果中所富含的維生素C可調節代謝及神經傳導物質合成(如血清素),有助減緩疲勞,富含膳食纖維及維生素C的水果,如:奇異果、芭樂、柑橘類等,經研究實驗發現,每天食用2顆高維生素C含量的奇異果,可以減輕疲勞、顯著改善沮喪情況,並增加活力。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