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好SAD 6成成年人維生素D不足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季節慢慢步入冬天,日照時間也開始相對減少,可能會讓人出現情緒低落、失眠和食慾改變等症狀,苗栗大千醫療社團法人南勢醫院營養師陳妍臻表示,此種情形即為季節性情感障礙(SAD),大多出現在季節交換之時,情況嚴重的人建議需要就醫,接受抗憂鬱劑藥物治療,並搭配調整生活作息;而症狀輕微者則可透過調整飲食來改善心情,保持身心健康,此時維生素D的攝取就非常重要。 人體內的維生素D對於調節情緒和預防憂鬱症非常重要,但根據研究顯示,有近6成的成年人維生素D不足,因為現代人多數時間在室內活動,加上防曬及飲食不均等因素影響,尤其秋季過後日照時間減少,會讓人體內的維生素D含量跟著下降,導致情緒低落和疲勞感增加,進而發生季節性情感障礙。 想要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除了日曬之外,陳妍臻營養師建議也可從飲食中補充:1.深海魚(鮭魚、鯖魚、鮪魚、沙丁魚):富含Omega-3脂肪酸和維生素D,可以幫助改善情緒。另外,Omega-3脂肪酸能促進大腦健康,提升記憶和學習能力,並幫助穩定情緒,減少焦慮症狀,降低憂鬱症和精神衰弱的風險。2.魚肝油:富含維生素D、A、B、C和Omega-3脂肪酸,除了穩定情緒,也能幫助眼睛健康、改善皮膚狀況、增強免疫系統、促進骨骼和心血管健康。3.乳製品(強化維生素D的牛奶、優格或乳酪):可以支援大腦功能,促進整體心理健康,提升情緒穩定性。4.蛋黃:富含維生素D,也是日常生活中最易取得的食物來源。5.香菇:經日曬後的香菇可產生維生素D,對於素食者是很好的選擇。 在季節交替時,若發現自身出現季節性情感障礙的症狀時,可透過增加日曬和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來改善。但若症狀嚴重時,還是建議要及早就醫,接受藥物治療。

Read More

2至5成機率 化療或免疫調節藥 恐讓肝炎病毒復發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肝病曾被稱為我國之國病。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患有病毒性肝炎的病人就醫時,務必告訴醫師病史及正在服用的藥品,尤其當疾病治療需使用免疫調節之藥品時,更要特別警覺肝臟發出的求救訊號。 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臨床上會引起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的藥品,包括傳統的化療藥物和糖皮質素(一般俗稱的類固醇)、調節免疫功能的生物製劑(如:抗CD20製劑、抗TNF製劑),以及新型藥物(如:酪胺酸激酶抑制劑)等。 以B型肝炎帶原者為例,此類患者可能因進行移植手術、治療自體免疫疾病或接受化學治療等情況下,而使用到上述這些藥品。然而,由於這些藥品可能會影響身體的免疫力,而使原來潛伏在肝臟內不活化的B型肝炎病毒,突然大量複製,而導致肝炎急性發作,這類肝炎的進展通常快速,甚至可能造成罕見的致命後果(如猛爆性肝炎)。在開始藥品治療前,為避免B型肝炎帶原者的肝炎復發,通常會進行B型肝炎核心抗體、B肝表面抗原,以及B型肝炎表面抗體等血清檢查,輔助判斷目前病人肝臟情況,並經醫師評估是否需預防性給予抗病毒藥物。 倘若病人發生B型肝炎病毒再活化,會給予抗病毒藥物,而抗病毒治療需要的時間長短,則取決於所使用的藥品類型、B型肝炎DNA病毒量,以及病人潛在肝病的程度之不同而有所差異。根據相關研究建議,停止免疫抑制治療後,仍應維持一段時間的抗病毒治療。 此外,研究顯示,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並接受化學治療或免疫抑制治療藥品的病人,約有20至50%機會引發原有的肝炎病毒復發。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肝病毒帶原者,當處於免疫抑制治療期間與治療結束後,皆應持續留意肝損傷相關症狀的表現,包含惡心、食慾不振、腹部不適、倦怠及皮膚搔癢、低燒、眼白皮膚泛黃、茶色尿、灰白便等,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避免演變為嚴重肝損傷。

Read More

連續颱風假 新光開特別門診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強颱康芮來襲,全台各縣市均放颱風假,醫療院所則採部分開診或全數停診。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颱風假頻率變高且愈放愈長,為確保醫療服務延續性,若遇連續颱風假,將開設特別門診。 康芮颱風讓國人迎來今年第3次颱風假,上個颱風山陀兒,南部縣市放假長達3、4天,北部亦放了2天颱風假。洪子仁表示,過去颱風假最多只放1天,隨著地球暖化、極端氣候等因素讓颱風假型態也跟著改變。考量民眾醫療服務連續性,新光醫院採取新政策,若只放1天颱風假則暫停門診,維護民眾、醫療人員安全,放颱風假2日以上,則開設「颱風特別門診」。 他指出,以新光醫院數據觀察,75%受颱風假影響而無法看診的病人,會在1週內重新到院就醫,颱風特別門診科別以內科系、小兒科、外科、婦產科為主,各設置一診,服務慢性病藥物用完的民眾,亦可紓解因停診而滯留急診的小兒科病人等,調控就醫人數。 洪子仁也強調,開設特別門診是極端氣候導致颱風假愈來愈長,而不得不採取的措施。

Read More

別悶成壓力鍋 離苦得樂育兒法 親子不颱槓

中央社∕台北31日電 下半年颱風假不斷,大人、小孩在家悶成壓力鍋,醫師今天分享「苦中作樂」、「離苦得樂」育兒法,從一起耍廢、放空,到透過身教方式管控3C使用,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親子時光。 今年從7月開始至今,颱風凱米、山陀兒到今天登陸的康芮,接力為台灣帶來狂風暴雨,締造「連假都是颱風給的」現象級傳說,直接打亂各種計畫,尤其宅在家還要想辦法幫小朋友放電,讓不少家長直呼「比上班還累」。 既然是颱風天,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今天接受媒體電訪指出,首先當然就是注意安全,在這個大前提下,平常也許沒時間跟親朋好友互動,這時可以考慮聚一聚,小孩有玩伴也比較容易轉移注意力,透過「苦中作樂」的方式,來沖淡防颱宅在家的壓力。 若考量安全因素不方便湊在一起,「那也沒有關係呀,我都建議家長不如一起耍廢吧!」讓孩子體驗一下什麼叫做「沒事做」的感覺,雖然跟苦中作樂是不同的心態,許正典認為都有助於達到舒壓減壓跟轉移注意力的目的。 許正典強調,體驗「放空自在」的狀態是好事,放鬆千萬不能變成放縱,例如損壞家中物品甚至導致受傷等狀況。 至於如何避免小朋友沒事做而放肆使用3C產品,許正典直言,家長也很難避免,比方說一直注意颱風動向等,所以他建議用身教的方式來達到管控目的。 以他自己為例,今天不看診不代表醫院沒事,帶著孩子一起把該整理的資料、講稿、作業等,循序漸進處理好,接下來反而會有更多親子相處時間,可以一起煮飯、聊天,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穫。 期待明天還能繼續放假是人之常情,許正典說,期待歸期待,仍應預做準備,包括把功課寫一寫,明天如果放假可以更放鬆,沒有的話,至少會覺得比較輕鬆,這就是他常說的「先苦後樂」,迎接明天的心情也能好一點。

Read More

坐高鐵座位被針扎 啟動調查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有一名民眾在社交平台Threads上發文,表示在高鐵座位上被來歷不明的針灸的針扎了。台灣高鐵公司三十一日回應,三十日接獲旅客投訴後,已協助檢傷,至於發生原因仍待釐清。 這名旅客在Threads平台上描述他搭高鐵,卻在座位上被針灸的針扎了,並附上照片。旅客提到,他聽從高鐵醫護人員的指示,去了榮總急診、長庚急診,都說只能掛感染科然後追蹤最少半年。 台灣高鐵回應,高鐵左營站接到旅客反應在列車上遭針灸用具扎傷,車站護理師第一時間立即協助旅客進行檢傷。雖未發現明顯穿刺傷或針尖劃傷痕跡,為確保旅客安全,車站護理師立即為旅客施以大面積消毒,同時建議旅客若感不適,可再行前往醫院抽血檢驗。 台灣高鐵說,會主動持續致電關懷旅客狀況,並正針對這起事件進行調查,進一步釐清原因。

Read More

苗栗醫院舉辦健康講座 針對止痛藥迷思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現代人有不少人常會因頭痛、肌肉痠痛等身體不適,而自行購買止痛藥服用,但另方面也有不少人會說「吃太多止痛藥恐怕會要洗腎」,針對民眾對於止痛藥的迷思,衛福部苗栗醫院腎臟科主任吳文中特於院方舉辦的「腎利方程式病友會」健康講座中,以「慢性腎臟病可以吃止痛藥?」為主題,讓病友和民眾了解傷腎的藥物,尤其腎功能已退化、洗腎者,更應注意並避免使用。 部苗腎臟科吳文中主任指出,腎臟是人體代謝有毒物質的重要器官,然而隨著老化、肥胖、糖尿病或是高血壓等慢性病問題,或是不當用藥習慣,就有可能造成腎臟無法有效代謝有毒物質,導致腎功能變差甚至洗腎。 吳文中以案例分享說明,一位56歲劉姓女士從2011年7月開始在部苗腎臟科門診追蹤治療,慢性腎臟病分期維持在第3期。而在2024年6月回診時,發現腎臟功能變差,肌酸酐:2.0dl,eGFR:27.5病分期在第4期。經進一步了解,得知該女士因家人罹癌需常陪同到醫院檢查、治療、住院,她經常只吃外食、水分也不足,甚至因擔憂家人病情惡化,導致抵抗力變弱罹患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患處在右腰到背部,疼痛睡不好,有吃皮膚科開的藥,更劇痛忍不住時則消炎止痛藥都吃,因此腎功能變差。所幸後因其家人病情比預期好,回診次數變少,她的帶狀皰疹也有改善而沒再吃藥了。9月份回診腎臟功能肌酸酐:1.61/dl,eGFR:35.2慢性腎臟病分期在第3b期,很慶幸腎臟功能有改善恢復,醫師提醒她之後還是要少吃外食、多喝水、身體健康少吃藥。 吳文中說明,腎臟功能受損程度甚至是洗腎患者,哪些藥物是不可以使用,如案例中腎友所服用的肌肉鬆弛劑及止痛藥,使用後腎臟會無法代謝,病患會有意識不清、全身無力副作用。另外也要注意有些慢性病用藥,例如血糖藥Metformin使用後會有乳酸中毒、利尿藥Eplerenone會有高血鉀、抗生素Cefepime有抽蓄、顯影劑Gadolinium有腎源性系統纖維化等副作用,這些藥物腎功能不好是不可以使用的。吳文中主任特別提醒,疼痛不是一定需服用藥物才能緩解,應該要聰明就醫,由醫師協助找出疼痛原因,避免疼痛發作及對症物理治療之方式,才能保腎又顧身。

Read More

康芮颱風來襲 無健保卡可例外就醫及持慢箋領藥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強颱康芮來襲,健保署指出,因應颱風造成部分區域災情,各特約醫療院所、藥局針對無法取得健保卡或卡片遭毀損等,暫無健保卡就醫或領慢箋者,應依「例外就醫」受理。 健保署表示,因颱風無法持健保卡就醫的民眾,各特約醫療院所備有「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療院所例外就醫名冊」,醫療院所於名冊上填寫就醫日期、就醫類別(門、住診)及就醫民眾相關資料後,即可健保身分就醫。 針對暫無健保卡但需要領慢箋的民眾,健保署說,若因風災遺失健保卡,仍可持慢箋至藥局領藥,請藥局以例外就醫處理;若領藥期間末日恰逢風災停止上班,期限可順延至風災過後第1個上班日,有用藥疑問請回診與醫師討論,以達最佳治療效果。 民眾健保卡如因颱風毀損或遺失,可申請免費換發新卡。健保署提醒,請於申請表上註明「康芮颱風受災」,就近到各地郵局或透過當地戶政事務所(限本國籍)、可現場製卡的公所,及健保署各服務據點,申請免費製發健保卡。

Read More

飛馬牌咖哩粉 驗出蘇丹紅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為維護市售食品安全,新北市衛生局近期針對轄內食品輸入業、製造業、團膳及販售通路共抽驗19件辣椒粉、胡椒粉及咖哩粉等香辛調味料,其中一家食品工廠抽驗由濟生公司生產的飛馬牌特調咖哩粉600克檢出蘇丹色素1號,有違反食安法之虞,已移請濟生公司所轄台北市衛生局依權責追查下架回收,並進一步釐清有無違法添加或製程汙染。 衛生局表示,使用「濟生飛馬牌特調咖哩粉」該食品公司已將剩餘庫存的32盒調味料全數下架,並退回上游供應商。 衛生局指出,該局並與教育局亦清查該食品工廠供應新北市5所學校營養午餐,均未使用到該批調味料,其他轄內團膳業者亦未使用;並已要求學校與團膳業者落實自主管理,必要時要求廠商提供自主檢驗報告。

Read More

WHO列頭號傳染病殺手 羅一鈞:國內結核病 穩定控制中

本報綜合報導 世衛指出,結核病在2023年成為傳染性疾病相關死亡案例中主因。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30日分析,推測是因COVID-19疫情期間各地醫療量能受影響,但國內結核病穩定控制中。 根據WHO昨天發布的報告,結核病在2023年取代COVID-19成為傳染性疾病相關死亡案例中的首要原因,凸顯全球在根除結核病上面臨的挑戰。 根據WHO,去年約有820萬人被新診斷為結核病患者,這意味他們能夠獲得適當治療,這是自WHO於1995年開始全球結核病監測以來的最高紀錄,高於2022年報告的750萬人。 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推測是因為COVID-19期間,大量封城跟衛生體系崩壞狀況,導致原來在追蹤的結核病患無法獲得妥善治療與追蹤。且COVID-19疫情期間,醫療系統也無法繼續支持結核病篩檢,許多資源不足國家的結核病篩檢率大幅下降,因此導致全球結核病失控。 羅一鈞說,台灣較無經歷這些COVID-19期間的特殊現象,雖然疫情升溫期間,有些民眾因不敢就醫而減少篩檢,但受影響時間並不長,僅在2021、2022年篩檢量短暫下降,去年就已明顯回升。 「2030消除結核」目標為每10萬人口要小於10案,羅一鈞指出,目前國內為每10萬人口28.2人,還有一段距離,因此須要擴大找出潛伏結核感染者,因此針對機構住民、免疫低下族群、偏鄉等高風險族群,都會再持續擴大篩檢,希望早期找出更多潛伏感染者、納入治療體系,避免成為發病個案與後續傳播。

Read More

胰島素幫浦 科技精準控糖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童綜合醫院30日舉辦「科技控糖雙管齊下 糖尿病患者享受生活不受限」活動,除了邀請芳祥國際公司總經理王松祥與會,也有2位糖尿病患者分別親臨現場與錄製影片方式來分享科技所帶來的方便,在智慧型系統的幫助下,能更精準地控制血糖。 48歲張姓女患者,6年前因為健康檢查發現血糖過高,先在住家附近醫療院所看診服藥控制血糖,但3年前突然出現酮酸血症(酮酸中毒)緊急送至童綜合醫院,經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曾耀賢與團隊照護下脫離險境。111年6月開始使用連續血糖監測系統,接著使用640G胰島素幫浦系統,可以不用扎手指就得知血糖高低,並手動按壓補充胰島素;去年6月使用升級版的780G胰島素幫浦,系統可以自動偵測並輸液胰島素,更精準地補充,目前使用一年多來成效顯著,生活品質大大提升。 張女表示,使用連續血糖監測讓自己更了解血糖狀況,而且半夜的低血糖預警功能幫助很大,可以更安心睡覺。後來發現本身的胰島素阻抗比較厲害,長期打胰島素的狀況下開始對打針感到很害怕,在醫師的建議下,開始使用胰島素幫浦,從手動補充到去年進階使用自動偵測補充胰島素,都只要3到4天換1次針,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另一名16歲劉姓少女,罹患第1型糖尿病,也因為使用了連續血糖監測系統與780G胰島素幫浦,讓她不用害怕因為要控制血糖而時常扎針,經由智能監測與自動補充胰島素的效能,可以與其他孩子一樣正常吃喝,不用再擔心血糖控制不易的問題。 兒童醫學部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蔡維鍵指出,當孩子罹患糖尿病時,家長通常會無法接受,並感到慌張,不知道如何照顧,孩子更要面臨到每天戳手指測血糖的恐懼感,但又一定要隨時監控血糖,因此孩子與家長都會感到無所適從。現在可運用先進科技來精準控制血糖,病人裝置智能胰島素幫浦,可以視情況,隨時調整胰島素的輸注量,進而讓血糖值波動比較平緩,除了能獲得更佳的血糖控制,同時因精準地給予輸注量也能大大降低低血糖的發生。 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曾耀賢表示,糖尿病是一種因為胰臟功能不全,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作用不佳,導致血糖過高的慢性代謝異常疾病。糖尿病最重要的治療目標是控制並穩定血糖,防止各種急性與慢性合併症的發生。以往需要進行扎手指來量測血糖值,傳統會需要患者自行注射胰島素,1天要進行2至4次,患者生活品質受到影響。隨著醫療科技不斷進步,治療也更符合人性需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