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病毒性肝癌翻倍 恐成隱憂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肝癌被稱為最致命的沉默殺手。隨著B型與C型肝炎的篩檢計劃推行,病毒性肝炎引發的肝癌比例逐年降低,然非病毒性肝癌則上升,非B非C肝癌的比例近年來有兩倍增加,恐成肝癌篩檢漏洞。 為強調肝癌防治的重要性及推廣肝臟健康衛教知識,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30日舉辦「肝安捏?!」肝癌衛教展,以「肝病三部曲」進程為主題分享肝癌防治知識,望能提高國人對肝臟健康的重視,遠離肝癌威脅。 肝策會會長、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醫師指出,由於肝臟缺乏痛覺神經,早期病變難以察覺,往往等到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壓迫肝臟表面或侵犯鄰近器官時,才會出現症狀,屆時通常已屬晚期,死亡率極高。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指出,近年來國健署推動的B、C肝炎篩檢與治療計劃已見初步成效,肝癌的發生率有所下降。然而,病毒性肝炎引發的肝癌比例逐年降低,然非病毒性肝癌則上升。根據統計,非B非C肝癌的比例近年來有兩倍增加。 非病毒性肝病致癌風險不斷上升,其中可能為酒精性肝炎或代謝異常相關脂肪肝病(MASLD)惡化而致,許多民眾忽略了過量酒精攝取、肥胖和脂肪肝等風險因素,導致肝臟的損傷不被重視,最終演變為肝癌。 就台大院內的統計資料看來,蘇東弘說明,酒精性肝炎患者有年輕化趨勢,特別是年輕女性部分比過去增加,整體還是以男性為主,由於肝臟缺乏痛覺神經,早期病變難以察覺,就算肝病無痛,仍暗藏危機。 蘇東弘指出,雖然目前國健署的篩檢計劃涵蓋了基礎肝功能檢查(GPT、GOT)、病毒性肝炎篩檢,但非病毒性肝病尚未納入,這可能成為未來肝癌防治中的重大漏洞。建議國人應定期接受檢查,以期盡早發現異常,及時介入治療。

Read More

數位科技輔助 實現精準控糖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糖尿病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病友在出現食慾增加、口渴等情況時才意識到自己可能已患病。國健署與糖尿病衛教學會等單位,自30日起辦理「控糖多e分,健康滿級分」系列活動,並強調透過數位科技,可達到更有效的血糖管理,且能推廣疾病預防與控制等衛教知識。 今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世界糖尿病日主題為「糖尿病與健康,Diabetes and Well-being」,關注身體、社會及心理健康。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歐弘毅指出,第2型糖尿病的治療不僅包括飲食控制與定期運動,藥物治療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雖然飲食和運動是基本管理措施,但針對不同患者特性進行個人化醫療已逐漸受到重視,這將有助於有效控制病情,降低併發症風險,並促進患者整體健康。 然而,許多病友對胰島素注射仍存在誤解,擔心其會導致腎臟損害或上癮,甚至需進行洗腎。但事實上,若能有效控制血糖,將顯著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 臨床數據顯示,當糖尿病病友的糖化血色素維持在理想範圍內,早期腎病變的風險將大幅減少,而胰島素治療則是達成此目標的關鍵之一。 隨著數位療法獲得台灣食藥署的第2級醫療器材許可,糖尿病管理邁入嶄新階段。數位醫療的進步,使胰島素的使用更加精確。像是「胰島素注射智慧軟體」為病友提供個人化的治療方案,使血糖控制更符合個人需求,實現精準控糖、快速達標的目標。

Read More

手腳發抖無力 頸椎壓迫神經惹禍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一名70歲婦人因手發抖無力,甚至連腳也抖到無法行走,就醫檢查發現是跌倒骨折導致第1頸椎壓迫神經,手術後症狀已明顯改善。 患者表示,7月底跌倒撞到頭,一開始是手沒有力,後來連腳都沒有力氣無法站立,只好坐輪椅就醫。經員榮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宗勳安排詳細神經學及MRI檢查,發現患者頸部因骨折導致脊髓受壓,頸髓交界處出現挫傷水腫,造成第1頸椎狹窄。 葉宗勳說,患者運氣很好,因為第1節頸椎狹窄,很容易引起呼吸衰竭,但她還能正常生活,只是四肢無力而已,隨即轉給神經外科醫師鄭均洹手術。 鄭均洹表示,因患者頸脊髓由內往外腫,先是上肢無力、再來是軀幹無力,如無法翻身、從椅子站起來有困難,之後是下肢無力站不起來,更嚴重的會大小便失禁。 鄭均洹指出,高位頸椎減壓手術相對風險比較高,為讓患者能獲得較好的照顧,手術用程都用神經監測,醫師可以在病人全身麻醉下,全程了解患者情況,不會因手術造成癱瘓。手術後患者戴護頸3個月即可。 鄭均洹表示,病人手術後本來完全不能動的上肢恢復到2度到3度的肌力,正常肌力分0到5度,0是完全不能動,5是能正常活動,3度的話手能抬起來。 葉宗勳解釋,頸椎狹窄是椎間盤長期使用後,因脫水退化失去彈性,避震功能逐漸喪失。為維持脊柱穩定,骨刺開始生長,韌帶變厚甚至鈣化,導致脊髓通道與頸神經根通過的脊椎神經孔逐漸狹窄。典型症狀包括頸部酸痛,並可能延伸至肩膀、手臂和手指,伴隨麻木、無力,影響精細動作。常見原因包括年齡增長、長期姿勢不正確、關節炎或外力損傷等。呼籲民眾如有手麻腳麻情況,應趕快到神經內科求診。

Read More

類鼻疽增1死 6旬男發病當日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9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3例山陀兒颱風後本土類鼻疽病例,均為高雄市個案,分別為70多歲女、40多歲男、60多歲男,都有慢性病包括糖尿病、慢性腎病等,其中1例6旬男發病當天就死亡。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死亡個案為60多歲男性,本身有心血管、慢性腎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接觸史不明,10月22日因呼吸喘就醫,發現血氧低,診斷已有嚴重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急救無效,當日因敗血性休克、嚴重肺炎、呼吸衰竭不幸死亡,為山陀兒颱風後類鼻疽死亡第2例。 林詠青指出,死亡個案為獨居,風災期間住家附近沒有淹水,無汙水汙泥接觸史,身上也沒有傷口,推測是因為在室內外沒有配戴口罩,造成吸入型感染。 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101例本土個案(其中20例死亡),為歷年(2001年以來)同期最高,分布縣市以高雄77例、台南10例、台中4例、屏東4例為多。其中69例於凱米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6例於山陀兒颱風後發病,其中2例死亡,均為高雄市個案。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康芮颱風將襲台,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更易傳播,常為吸入性感染且慢性病患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請有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民眾,颱風天待在室內避免開窗,並建議室內外皆戴口罩,避免吸入病菌。

Read More

孕期高血壓 小心失智風險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婦女懷孕期間容易出現高血壓的情形,但在產後也能恢復正常。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李耀泰說,高血壓、肥胖、糖尿病原本就是失智的高危險群,因此在孕期如有高血壓,產後應加強運動、多攝取膳食纖維、補充維他命、加強學習和人際關係,並控制好慢性疾病及作常規的檢查,有助於降低失智風險。 李耀泰指出,據統計,60歲以上長者失智盛行率5-8%,對家庭和社會都是一項負擔,其中以阿茲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比例最多。婦女在懷孕期間發生高血壓的比率約5-15%,可能因高齡、肥胖和代謝症候群有關,包括慢性高血壓、妊娠性高血壓、子癲前症和子癲症等。雖然孕期發生高血壓,往往在產後能恢復正常,但是未來的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和慢性腎臟疾病的風險,會高於一般民眾。 他說,依據最近文獻綜合分析25篇報告、共250萬1673位的婦女,結果發現子癲前症會增加日後血管性失智89%,尤其到了65歲後,子癲前症會增加阿茲海默症92%,在其它種類失智增加87%,不可不慎。

Read More

吃鍋洗筷 1人染菌同桌中獎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30多歲女性,有胃癌家族史,多年前已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然而,近1個月常感到胃痛不舒服,接受胃鏡檢查發現有胃炎,且幽門桿菌檢查陽性。經醫師問診得知,女子家庭成員過去也曾有檢驗出幽門桿菌感染,推測是聚餐時沒落實公筷母匙,造成重複感染。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表示,幽門桿菌不是治療後就一勞永逸,仍有再次感染或復發的可能。目前已知幽門桿菌是多種胃部疾病的致病因子,像是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胃部疾病都已經被證實與幽門桿菌有關,且被感染的時間越長,之後罹患胃癌的風險越高。 幽門桿菌除了存在人的胃黏膜外,唾液、糞便中也可以發現菌種的蹤跡。康本初指出,相關傳染途徑主要是經口傳染,若用餐時倘沒公筷母匙,同桌的的人可能因唾液而感染;另,如廁後沒確實清潔手部,也會有糞便經口傳染的風險。因此當家中有人感染時,會建議同住家人一併檢測有無感染。 康本初說,檢測幽門桿菌的方法有呼氣試驗、糞便抗原、胃鏡切片,會依個人情況建議檢查方式。感染幽門桿菌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經常要到出現胃炎、胃潰瘍等胃部疾病不舒服時才發現。 治療方面主要是使用藥物(制酸劑加抗生素)進行滅菌,所需時間視個人情況不同,約為7-14天,目前只要經由檢驗確認感染,健保就會給付相關藥物,但要特別留意在滅菌成功之後,仍有再次感染或復發的可能。 康本初提醒,日常生活中注意環境衛生及飲食安全,可降低幽門桿菌感染機會;與他人同桌用餐時,須採用公筷母匙。幽門桿菌感染可能增加胃癌發生的機會,倘有胃癌家族史或是家中有人感染幽門桿菌,應考慮接受幽門桿菌檢測,若感染需接受滅菌治療,減少反覆感染及同住家人一起染菌的可能。

Read More

醫療性凍卵補助 圓癌友生育夢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凍卵協會29日公布「TEFA公益希望計畫」,額外針對婦科癌友提供醫療性凍卵補助,串連10大院所助癌友存住希望。 根據2024年醫療性凍卵認知趨勢調查指出,台灣民眾僅有1成對「醫療性凍卵」有所認知。為讓民眾更熟悉凍卵知識,台灣凍卵協會(TEFA)29日舉辦「希望凍起來 未來你主宰 公益希望計畫」記者會,推出公益希望計畫,不僅額外針對婦科癌友提供醫療性凍卵補助,更串聯北中南共10家醫院、診所及2間病友支持團體組成聯盟,集結各大院所資源,透過實際行動幫助癌症患者保留生育的希望,目前已陸續有癌友進行申請。 台灣凍卵協會理事長曾琬婷表示,針對癌友推動公益希望計畫,主要在鼓勵女性癌友透過醫療性凍卵保留生育機會,同時減輕癌友及家庭經濟壓力。 為了幫助更多癌友能夠保留生育機會,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副院長詹景全特別率領醫院體系試辦「醫療性凍卵補助」計畫,協助癌友保留生育希望,讓台北成為全台首個試辦城市。 癌症治療在生、心理及經濟3大衝擊夾擊下,導致癌友往往需在生命及生育間2選1,無法真正擁有生育選擇權,為此,詹景全呼籲癌症高風險族群,應提前了解罹癌後3大衝擊,提早進行準備,避免措手不及。

Read More

腸病毒反常升溫 估流行到年底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今年腸病毒疫情反常燒過冬,疾管署29日公布,上週就診人次明顯上升破1.8萬人次,較前一週上升10.3%,為10年同期最高。目前疫情持續處於高原期,預估12月底才有望脫離流行期,且此波疫情可能超過春夏那一波。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監測資料顯示,上週門急診就診有1萬8266人次,較前一週1萬6562人次,上升10.3%,疫情呈上升趨勢且處流行期。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其他克沙奇A型病毒及腸病毒D68型亦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今年腸病毒疫情反常,到了秋冬還在上升,過去只曾經在2016年看到過冬天有明顯腸病毒疫情。依模式推估疫情,目前預估10月底至11月下旬均為腸病毒高原期,預估就診上看2萬人次,很可能超過春夏那一波腸病毒的最高峰,並且要延後至12月底才會脫離流行期。 最新全國停課統計為單週183班高於過去4年同週,其中幼兒園125班、國小13班、托嬰中心等其他機構45班。羅一鈞提醒,腸病毒傳染力強,易於家庭手足間傳播,家有5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應更加注意個人衛生、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並時常消毒、清洗兒童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 家中嬰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家長及教托育人員多加留意學童及嬰幼兒健康狀況,如有出現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降低重症風險。

Read More

美國2調味料 驗出環氧乙烷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29日公布本週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引進米其林餐廳RAW之香港商赫士盟食品自美國進口的西南風味粉、調味料等2批都被驗出含有環氧乙烷,這2批貨品已依規定退運或銷毀,並未流入市面。 食藥署指出,除這2批自美國進口的調味料外,自日本進口的鮮蜜瓜、自大陸進口的黑瓜子、自印尼進口的白胡椒粉也都被驗出農藥殘留量不符規定。另外,自印尼進口的糖果含有非法定著色劑,自越南進口什錦水果之防腐劑含量不符規定,自泰國進口華南菜也被驗出漂白劑含量不符規定。 引進米其林餐廳RAW、Nagi拉麵等品牌餐廳的香港商赫士盟食品企業有限公司台北分公司,本週又發現有進口調味料不符規定,之前該公司進口之調味料、風味鹽、蜂蜜燻辣醬等也都有違規紀錄。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指出,這名業者從美國進口調味料、西南風味粉,均被檢出殘留農藥環氧乙烷,各21.9ppm、13.9ppm,違反不得檢出規定,這2批貨品共133.1公斤依規定退運或銷毀,進口業者將維持最嚴格的逐批查驗。 食藥署統計,自4月21日至10月21日期間,不同業者從美國進口調味醬料共報驗334批,其中22批不合格、占6.6%,多數為檢出殘留農藥環氧乙烷違規,因情節嚴重,自美國進口的調味品整體將逐批查驗至明年2月11日止。

Read More

易喘呼吸困難 二尖瓣逆流復發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64歲鄭先生3年前因嚴重二尖瓣逆流導致心因性休克,經傳統二尖瓣修補手術後狀況穩定,定期於門診追蹤。不料在半年前,鄭先生因走路容易喘、偶爾呼吸困難就醫,檢查發現其二尖瓣腱索斷裂、瓣膜修補環變形,有二尖瓣逆流復發情形,醫師執行「3D全內視鏡二尖瓣膜再修補手術」,將腱索、瓣葉及瓣環重新縫合固定,隔天鄭先生順利拔管,1週後平安出院。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諶大中說明,二尖瓣逆流在一般成年人的盛行率為5%,復發率約占其中3%左右,可分為退行性及功能性兩種,前者是因瓣膜結構受損造成,後者則是因心肌梗塞等疾病所導致。」二尖瓣逆流初期症狀並不嚴重,患者可能會出現頭暈、心悸、運動耐受力差、無法平躺呼吸等情況,若是血液持續回流至心臟,造成心臟擴大,就會出現左心室功能不全,進而引發心臟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諶大中表示,目前二尖瓣膜手術仍以修補瓣膜為首選,根據研究,修補手術既可保留患者原生瓣膜,術後也不需服用抗凝血藥物,唯有瓣膜受損嚴重者,才會考慮進行人工瓣膜置換。相較於傳統手術需要劃開一道25公分的傷口,達文西手術與內視鏡手術,皆可透過約2至3個約5公分大小的孔洞達到相等的治療成效,不僅術後恢復較快,傷口也較為美觀。 以鄭先生為例,瓣膜再修補手術難度較高,病灶可能有沾黏情形,需要在避免傷害周圍組織的情況下先移除原先手術的縫線及瓣膜修補環。因此在3D內視鏡輔助下,醫師從患者右側胸腔進入,將原先的手術痕跡完全移除,再進行腱索、瓣葉的修補,最後將人工瓣膜修補環縫合至瓣環處,以此將瓣膜固定為正常大小,讓血液恢復正常流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