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還守得住文學田畝嗎?

 承諾是容易的,說大話也不難,但承諾之後,真能一肩挑起嗎?說大話之後,如果無法實現諾言,不成了別人暗地裡竊笑的對象嗎?  隔了十年,再讀我在第三十四屆金鼎獎典禮上說的一段話,就算別人不取笑我,我自己卻早已臉紅不已── 在變局中尋找新路 ──榮獲金鼎獎感言 溪水在石塊邊停下來 邀請山去旅行 山說 雲動鳥動人動 總要有些什麼不動 才會讓旋轉飛舞遊動的你們 找得到家  這是我曾寫過的一首題名〈山說〉的詩。寫這樣內容的詩,當然是有感而發:我們生活在一個急遽變動的社會,而我希望,這個世界總有一些什麼不變。我追求永恆,文學在我心目中,就像一座山,這種永世價值,讓我們不致迷失於紅塵滾滾的俗世,讓我們找得到回家的路。  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天災人禍不斷,人人都有困境,而出版事業面對科技革命,尤其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  但不管面對任何磨難,最能幫助人類增進知識和智慧的,還是要靠閱讀。特別是文學經典的閱讀,也能為我們的心靈開啟一扇窗。  我感謝廣大讀者的長久支持,讓已成立三十五周年的爾雅出版社,能維持至今。  在獲得榮譽的今天,我當然感謝全體評審給我的鼓勵,但興奮的同時,其實我心中也充滿隱憂,因為臺灣三百六十個鄉鎮,已有一二○個鄉鎮完全沒有一家書店──電子書和網上閱讀,代表出版業大革命時代來臨,面對變局和困境,我前面的路、整體出版同業的路,充滿挑戰。  但我不會絕望,得到金鼎獎特別貢獻獎之後,我更需堅持,守住文學的田畝,永遠為出版事業新的明天繼續奮鬥。  一九七六年,行政院新聞局在三軍軍官俱樂部,為提倡書香社會,舉辦第一屆金鼎獎頒獎典禮。  我的「爾雅」創辦於一九七五年,比金鼎獎頒發活動更早一年;金鼎獎象徵從事出版工作者的最高榮譽,我堅持文學出版三十五年後,終於讓金鼎獎的評審看到了我的努力,榮獲第三十四屆圖書類特別貢獻獎。  典禮於二○一○年九月二十四日,在國立中正紀念堂演講廳隆重舉行,為我頒獎的是副總統吳敦義先生,頒獎的同時,螢光幕上打出了評審給我的得獎評語:第三十四屆金鼎獎圖書類特別貢獻獎得獎人為爾雅出版社發行人柯青華先生。爾雅出版社雖然自謙是出版界的「五小」之一,但柯先生對圖書出版的貢獻卻有「五大」之多:他開風氣之先編選年度選集;他不惜血本出版眾多詩集;他高瞻遠矚帶動作家史料整理;他邀集作家撰寫年度日記;他三十五年來堅持只出文學書籍。這樣的貢獻,在圖書出版上再「特別」不過了,這樣崇高的獎,早就應該屬於他的了!  上台領取金鼎獎的那一刻,曾被我視為生命中的榮耀,可是十年後的今天,我面對的是幾乎書店消失殆盡的殘酷事實,讀者也不見了,我像站在一座沒有觀眾的舞台上,還敢夸夸而言嗎?  我的堅持還在嗎?信心呢?  讀者啊,讀者,原諒我,除了向你們鞠躬,我無言以對,酒店打烊,我就走,爾雅啊,我親愛的爾雅,你陪我五十年,我心知肚明,我這個主人永遠記在心中感恩,無論到了天國或地府,我的魂,我的靈,仍會日夜呼喚,爾雅爾雅,你永遠是我的榮耀啊! (本文為爾雅出版社新書《一根線》精采摘文)

Read More

<中華副刊>〈黑森林幸福華爾滋〉地瓜回想曲

觀賞地瓜葉也可以美化環境和街景。 ■李燕瓊  一陣雨後,感受到秋天的涼意了,空氣裡飄散著烘烤的暖香味兒,雖然德國人不像台灣人重視養生,但也知道天涼了要吃些暖胃的食物;近傍晚,樓下Oma(歐嬤)送來簡單切成薄片的烤地瓜(Geröstete Süßkartoffel),淡淡的海鹽橄欖油清香,Oma說這是她家秋冬的傳統美食(有時是烤馬鈴薯),夏天會吃涼地瓜沙拉,果然德國人也吃地瓜的。  雖然傳統曾經慢慢被忘記、取代,有心人開始覺知過往慢活的好,於是,慢慢地吃飯、散步、走進大自然,有意地放下3C物品,在紙上手寫(我好愛寫)…,尤其懷念傳統美食,餐廳甚至主打各式快失傳的老奶奶味道,好些祖傳的風景(尤其美食)再度回到生活裡。  說起大地醞釀的美食:地瓜,番薯籤飯配菜脯蛋是現代人的夢幻美食,但對大環境並不富裕的多數人的童年並不美好;我們家因為媽媽不愛這二道飯菜,所以,家裡不做,我反而是初中開始帶便當,中午偶和同學交換來吃,一吃上癮,哇!竟然那麼好吃。  童年冬天裡的甜薑地瓜湯是美好的回憶,那時候物資不甚豐富,但地瓜是農家最充足的食物,價廉物美,家裡常有產婦家送的免費地瓜,爸爸常煮上一大鍋,湯頭甜中帶辣,地瓜綿密入口即化,我卻只愛喝湯,寵溺我的爸爸會偷偷幫我吃掉地瓜,大氣喝上二碗(呵呵!我小時候是「大顆呆」),滿頭大汗,滿足地睡去,此情只待夢中追憶了……。  德國的地瓜靠進口,以前吃地瓜只為填飽肚皮,現在吃巧思創意,更吃健康。地瓜富含膳食纖維與維生素,是很棒的養生食材(日本醫生推薦第一名)。我多以蒸、烤輕簡吃,先生原本不吃的,被我碎碎唸洗腦成功,也吃成了地瓜控,我們尤愛地瓜鷹嘴豆泥(也可煮成濃湯),和地瓜泥蔬果核桃沙拉,做法簡單,新手也能輕鬆上手。  鷹嘴豆(又稱雞豆、雪蓮子)是中亞、地中海、印度的全穀根莖類食物,富含植物性蛋白質和高纖維,是素食者蛋白質很好的來源,口感如栗子般鬆軟淡甜,美味的秘訣在於加少許海鹽,更能突顯地瓜的天然甜美,很適合小朋友和牙口不好的銀髮族食用;我加了亞麻仔仁和鮮摘櫻桃或蘋果片,多了層次口感,當成主食或點心皆宜。  疫情期間stay home多下廚,多動腦顧及口味、營養與變化,愛下廚的人應該比較不容易失智吧!而且手做的溫度,更多了家的溫馨記憶。  舊時代的滋味,老一輩的記憶,不論是食物本尊或文化價值,都值得被傳承下去,保留住那份曾經美好滋味的回憶。

Read More

<中華副刊>久違了白沙灣

 詩/攝影 vango 沙灘上萬千朵 潔白浪花 在碧海藍天驕陽下 不厭其煩往復招搖 隱隱約約,看到 浪裡白條的青春 是怎麼在時間海裡 拍擊扭滾滑溜 倏地竟消散成 無影無蹤的沫兒… 只有細碎砂子 伴著殘破貝殼 緊緊攫住 潮來潮往的岸 要日昇月圓後的星子 照亮曾經去來的腳印

Read More

<中華副刊>莫莉和她的畫

Molly的畫作 ■文/林明理 圖/Molly  莫莉是一位充滿熱忱又懂得與人分享的國中特教班老師。那年她正值二十歲,刻苦勤奮,隻身從臺灣到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留學。  與許多同學不同,莫莉並不是藝術家,她所擁有的只是繪畫的樂趣、生活中簡單樸素的感性以及對她童年時代所能直覺感受的聯想力的眷顧。  如今的她,周旋於教學、研究進修及與人分享的生活當中。前幾天,我在整理書櫃時偶爾發現一張她的近作;讓我驚訝的是,畫中依然保持著純真的一致性構面。按我的猜測,她是把美學思考與酷愛寵物想像在一起完成這幅畫的。這讓我眼底迅速劃過一絲快意,遂而想起兒時的莫莉,天生是個貼心的女兒,更樂意對父母坦言:對音樂與繪畫,她有著深深的愛。  多年來,雖然她在遠方,但我的思念卻從未減、心更熱。偶爾我會掛上老花眼,翻開她在幼兒時一些天馬行空的畫,有的像是神妙的語言或無字天書,也有許多畫著奇幻的自然或豐富的動植物。突然,一個念想浮現在我的腦海,有什麼辦法能使我的莫莉跟我在一起呢?我既不能飛到遠方,只有想辦法把這些回憶裝回一張張令人難忘的畫中。  正看得入迷,忽然郵差按電鈴的聲音,把我的思緒打斷了。收到的包裹是莫莉再一次快遞寄來的老字號糕餅,可見她的一片孝心。  每當神秘的星群,畫出星際線,或看到這隻可愛的小狗兒安適地打著盹的畫時,彷彿看到小莫莉熱情地向我跑來,歡跳著,紅噗噗的臉頰,讓我欣慰地笑了。  我深信,懂得愛的人,將永不會變老。有深愛的人,日子才會充滿幸福。當你愛時,上帝將光耀於你身邊。

Read More

<中華副刊>線,畫出的我

 ■砥上裕將/著 葉廷昭/譯  父母的喪禮結束後,有一段時間我努力表現出開朗的模樣。  我試著去習慣生活的劇變,調整自己跟周遭的距離,相信自己有辦法克服那樣的傷痛和遭遇。然而,雙親去世不是那麼單純的事情,人往往難以衡量自己承受了多大的傷痛,變化會一點一滴浮現出來。  等慌忙的生活結束,開始準備好好過日子的時候,我不管在什麼地方都會想起父母,持續思考自己沒有目擊到的事故。父母的回憶帶給我安寧,事故的想像則帶給我死亡和絕望的感受,兩種截然不同的印象交錯,形成一種很奇怪的日常。老實說,那樣的生活滿糟糕的。就好像永遠都在暈船一樣,腦袋被不願思考的事情占據,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慢慢壞掉。  不久,佯裝開朗的生活逐漸蒙上陰影。大約過了一個月,大家頻繁問我要不要緊;三個月後,沒有人相信我不要緊;半年後,我幾乎不再說話了。我對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沒反應,既沒心情吃東西,心中也一片死寂。我懶得探究未來,也不去感受現在,身旁的人不管談論任何話題,都打動不了我的心。我被安寧和死亡的意象弄得心神混亂、疲憊不堪。  早上前往學校,老師開完班會準備上課,我能感受到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師的聲音和黑板上,唯獨我的意識與眾人疏離。眼前發生的事物我都無法理解,那段時間所有的一切都離我好遙遠。想當然,我過得百無聊賴,一到下課時間就跑出學校,回到自己的老家沖澡。沖完我就坐到客廳的沙發上,眺望著窗外的光景到傍晚,再若無其事地回到叔叔家。過沒多久,我連學校都懶得去了。曾幾何時,我再也不關注外面的世界。  混亂與痛苦到達極限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身體待在老家,意識卻處在空無一物的立方體之中。那是只存在於心中的風景,在那個地方我才比較有精神。我會輕敲牆壁,敲起來是玻璃的質感。我習慣敲著牆壁,聆聽那帶有圓滑音質的聲響。凝神細觀白色的牆壁,牆上會慢慢出現陰影,陰影漸漸地凝聚成影像。我可以看到一切想看的東西,想起一切亟欲留住的回憶。我與父母的回憶鮮明地躍於牆上,不帶一絲陰暗的意象。只有在這裡看到的記憶,才能給我真正的安寧。我只顧著眺望回憶,眺望玻璃牆內映照的風景。  我渾渾噩噩地來到高三冬天,除了我以外的所有人都決定好自己的未來了。其實沒有未來我也無所謂,但周圍的大人很擔心那樣的未來成真。他們不再關心我要不要緊,而是問我到底有何打算。換句話說,我徹底成了一個廢人。無論別人問我什麼,我就只是待在自己的世界,沒有給予任何答覆。我內在的一部分,也跟著父母死去了。  意識拉回現實,我跟湖山大師隔著長桌相望,他的表情還是那麼寧靜溫和。  「你可終於來啦。」  湖山大師說這話的時候,臉上也沒有忘了笑容。他工作的地方跟茶室一樣乾淨整潔,當中只有最低限度的必需品,我本來以為會擺滿各種小道具之類的東西。工作室本身沒有什麼特色,但有很濃郁的墨香。  「我來玩了。」  我表明自己的來意,湖山大師笑著點點頭,也不曉得有沒有聽我說話。  「你應該沒畫過水墨畫吧,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純粹是用筆、墨、水這三樣東西,在紙張或類似的媒介上作畫。你有學過書法嗎?」  「小時候學過一點。」  「那就沒問題了,你看我畫一次吧。」  語畢,湖山大師打開手邊一個巴掌大的扁平木盒子。盒子一打開,我就聞到一股令人心神安寧的香氣。裡面裝著一塊純黑的厚重硯臺,感覺就像直接從岩石鑿出來的。船底形狀的凹槽裡有墨汁,小小的房間轉眼充斥墨汁的香氣。  湖山大師皺巴巴的手掌,拿起放在一旁的毛筆,筆頭是茶色的,尺寸跟小指頭差不多。硯臺旁邊還有一個裝水的純白容器,他把筆頭浸到水裡,再用布巾吸去多餘水分,吸完才去浸墨汁。湖山大師面前有一張白紙,他直接在白紙上揮毫作畫,沒打任何草稿線稿。起初只是凌亂的墨色,後來慢慢成形,變成一幅完整的繪畫。  湖山大師作畫的動作,完全不像一個老人家,而且那也是我從來沒見過的動作。他靈活操作手臂、肩膀、背部的肌肉,手掌在紙張、硯臺、水盆之間高速流轉,彷彿他的右手在轉動一架看不見的水車,將墨水飛快運到畫紙上。  不到五分鐘,純白的畫紙上出現一幅湖畔美景。最驚人的是,湖畔墨畫在紙面上出現了變化。  墨水滲入紙張沒多久,湖水的線條慢慢暈開,形成柔和的波光反射。遠景的山色有種朦朧的美感,近景的樹木甚至開始搖曳生姿。湖山大師用細小的筆尖,創造出魔幻的一刻。 我不敢相信一支毛筆,竟然可以做出這樣的事情。我感覺自己接觸到一種柔美、甜蜜、溫和、肅穆的意志。  「很有趣對吧?這就是水墨畫。」  「你要我做到這種境界嗎?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一下筆就畫出這麼棒的畫?」  「當然了,一開始是不可能的,慢慢進步就好。」  「可是,我不認為自己辦得到。」  「重點不是要你辦到,而是要你嘗試。」  湖山大師又說了一句我參不透的話,並讓我握起毛筆。    湖山大師笑瞇瞇地握住我的手,讓我把筆拿好。他的指尖出乎意料地柔軟,這一點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筆拿好以後,湖山大師在我面前放一張全新的白紙,他要我試著模仿剛才那一幅畫作。想當然,我根本辦不到。  我沾好墨水在紙上作畫,畫出來的東西完全沒有章法。我運筆想畫出湖水,卻只畫出一道難看的線條,遠方的山脈和前方的草木,也看不出遠近差異。我的墨只是一團漆黑,沒有湖山大師的漸層和光暈效果。這樣的東西連塗鴉都稱不上,但我畫得很開心。  這是為什麼?  我糟蹋了一張畫紙後,湖山大師又放了一張新的畫紙,要我多畫幾張。我按照指示畫了好幾張失敗品,不斷重複低劣的塗鴉。反正新手注定失敗,畫到後來我反而用很輕鬆的心情握筆塗鴉。當我獲得這樣的體悟,湖山大師拿起我的筆問道:  「感覺怎麼樣?」  湖山大師的語氣很慈祥和藹。  「比我想的還開心呢,不知道為什麼……」  我說出自己的感想後,湖山大師點點頭,眼神顯得很平靜:  「繪畫絕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你可以盡情在純白的畫紙上塗鴉,怎麼失敗都沒關係。等你開始理所當然地容許自己失敗,就感到很有趣了對吧?」  湖山大師的說法令我恍然大悟。的確,我從來沒有這樣默默地品嘗失敗。我沒有認真挑戰過任何事情,讓自己有重複失敗的經驗,更談不上享受失敗了。  「你現在體驗的,是天才作畫的感覺,也可說是最純粹的作畫。」  「天才作畫的感覺?那種三歲小孩塗鴉的水平?」  「能像三歲小孩那樣天真作畫,才當得上天才啊。有辦法享受失敗的人,成功時會品嘗到更大的喜悅和快樂。」(本文為圓神出版社即將出版《線,畫出的我》一書摘文)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世間行踏〉喜馬拉雅兩面緣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近在眼前。 文/攝影 王源錕 喜馬拉雅Himalaya在梵文中是「雪域」的意思,她迆邐兩千四百公里,總長度在世界十大山脈雖敬排末座,但論高度誰與爭鋒?整個喜馬拉雅山脈,超過七千兩百公尺的山峰有一百多座,全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聖母峰),就是喜馬拉雅山的主峰。 人類總喜歡挑戰極限,自1953年5月29日紐西蘭的希拉里與尼泊爾的丹增首次從南坡攀上珠峰後,迄今已有四千八百多人成功登頂。攀登珠峰風險極高,沒有三兩三,豈能上梁山?喜馬拉雅山任何一座高峰都不是我們這種「肉腳」所能企及,然而在她腳邊走走逛逛總可以吧? 1999年農曆過年前,懷著對喜馬拉雅山的憧憬,飛到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翌日轉抵費娃湖畔的波卡拉,這是我們安娜普納健行的起點。安娜普納群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一部分,所以到這裡健行,就可以很「阿Q」的宣稱爬過喜馬拉雅山(腳下)了。 說是健行,其實比較像遠足,我們只背個小背包,十幾個客人配了近二十個「雪巴」嚮導跟挑夫,不單挑行李,還挑食物飲水、帳篷桌椅、鍋碗瓢盆,把我們的旅館跟餐廳全挑著走。一路上爬了無數階梯,走過許多村莊、草甸,遠處近處都是山,我們就在群山環繞間。 從加烏拉山口眺望峰峰相連的喜馬拉雅山脈,八千公尺以上的山峰至少有五座。 太陽落山前,新收割的梯田裡,早就搭好一個個帳篷,作為我們的臨時行宮、滿天星級的喜馬拉雅大飯店。用餐時間擺上桌子椅子,入境隨俗手抓食物,肚子餓了甚麼都好吃。下午還能喝個茶,睡個小午覺,多麼悠閒啊!有一個晚上正逢我們的除夕,尼泊爾主廚巧手變出一個大蛋糕,撫慰了遊子們不能在家過年的鄉思。 物資缺乏的尼泊爾鄉間,有些學校是沒有教室的,學生跟老師就坐在草地上課,但孩子們純真的容顏,和親切的「Namaste」問候,總讓人對世界的未來充滿希望。我們給學校捐了些錢,當然還有孩子們需要的鉛筆和原子筆,我們出發前準備的一把螢光棒特別受歡迎。 晚上營火晚會,大夥兒盡情唱歌跳舞,村莊的小孩子也來湊熱鬧,我注意到那個被稱為「小麥可」的小孩,舞姿簡直像麥可傑克森附身呢。小朋友們興奮地揮舞螢光棒,即使熄滅了也不肯扔掉,每個小臉蛋都紅咚咚的,多麼幸運那一夜能共享這簡單的快樂。 時光荏苒,去年我再度來到喜馬拉雅山(腳下),這次是從中國大陸西藏的方向,老婆沒有同行,因為怕高山症。上次尼泊爾的安娜普納健行,最高海拔只有兩千多公尺,簡直是一塊小蛋糕。這回最高超過五千公尺,連我自己心裡都有點忐忑,更不敢讓老婆冒險,只好請她在家「留守」。 從前藏的拉薩翻越無數崇山峻嶺,踅過經聲迴盪的雅魯藏布江,繞行「天山雪水」匯聚的羊卓雍措湖,探訪有如睡美人的卡若拉冰川,風塵僕僕來到後藏的日喀則,住進喬穆朗宗酒店。這家酒店名稱大有來頭,「喬穆朗宗」是馬卡魯峰的西藏名,馬卡魯峰標高8463公尺,是世界第五高峰,夠厲害吧! 還有更厲害的,隔天在定日縣住的地方叫做「珠峰賓館」,直接以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命名,氣勢果然驚人!雖然設備簡單、晚點洗澡沒有熱水、半夜還停電點蠟燭,但比起有些人住在珠峰第一營附近的帳篷哩,半夜凍得像冰棒還缺氧,已經夠豪華舒適了。 天還沒亮,就從被窩裡被喚醒,朝珠峰基地營出發,翻越5198公尺的加烏拉山口處有座觀景台,如果運氣好的話,在這裡可以同時看到陽光照射在珠峰、洛子峰、馬卡魯峰、卓奧友峰跟西夏那瑪峰等五座八千公尺以上高山,所形成的「日照金山」奇景。可惜雲霧飄渺,幾座世界排名在前的高峰都若隱若現,一點也看不清楚。待會兒能否一睹珠峰真面目呢?趕緊求菩薩、拜佛祖吧! 有需求就有商機,在五千多公尺高的荒山野嶺也有人做生意。我們跟觀景台的小販買了兩條經幡,大家在上面虔誠寫下名字跟祈求的話,經幡在強風中獵獵作響,彷彿將我們的願望上達天聽。唉呦喂呀!沒多久居然雲開見日,快抵達絨布寺時,遠遠看見此行目標珠峰,雪白山巔印襯著藍天,毫無遮掩的出現在眼前,大家不禁爆出一陣歡呼。 海拔5200公尺的珠峰第一營是中國大陸西藏方面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前進基地,也是非專業登山客所能抵達的極限。地理課本中8848公尺的世界最高峰,對一般人來說只是一串數字,但與她直接面對時,內心竟是如此澎湃感動。遊客們忙著拍照記錄自己的壯舉,我則默默祝禱,願所愛的人都吉祥平安又健康。 下山途中,開車師傅突然放慢車速,在他指引下,我們很很幸運看到一群稀有的二級保護動物岩羊。回程再經過加烏拉山口,峰峰相連的喜馬拉雅山脈一字排開,為我們這趟勇闖珠峰之旅,寫下完美Ending。 與喜馬拉雅山有一面之緣已屬難得;能夠再度瞻仰,應是因緣殊勝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果實像炮彈的樹

 文/攝影 張子筑  那日,我們和孫女正追逐在公園的樹迷宮裡,老伴最先到達終點,振臂呼喚我們加油,還說出來後要帶我們去看炮彈樹。  第一次看到這樹,除了驚訝還是驚訝。渾圓的果實,茶褐的色澤,像極了一顆顆砲彈懸掛在枝幹上,奇特無比。孫女俏皮的說:「等下會爆炸喔!」,我知道她故意嚇唬無膽(因結石膽囊已摘除)的奶奶。  從樹幹長出的枝條,還陸續開著花,有的含苞、有的綻開。花瓣淺碟形,內側深粉紅色,外側米黃色,朵朵開在蓊鬱疊翠的樹葉庇蔭下,甚是艷麗耀眼。  回家後我請谷歌大師解惑,更加認識這棵奇特的植物。砲彈樹屬喬木,有幹生花的現象,夏季開花,花為肉質性,分上下兩個花盤,雄蕊有如海葵觸手,花開時散出一股特殊的香味。果實可食,因果肉具臭味,所以不受青睞。  樹皮灰白帶黑褐色,有不規則點狀縱裂紋路。幼葉呈長橢圓形,成樹後轉為倒卵形或橢圓形,兩端尖銳,著生於枝端,成螺旋狀排列。樹性強健,不拘土質,耐熱耐旱,抗風抗污染,宜種植為觀賞植物。  戶外活動除了舒展筋骨外,常會讓我們看到很多奇特的事物,尤其帶小朋友出遊,更能增廣見聞,寓教於樂。大自然就是一本精彩絕倫的活教材,深淵無窮的寶藏,隨時等待我們探索挖掘。

Read More

<中華副刊>足跡

 ■張貴春  如果爬山還有體力與時間,我會邊走邊撿石頭,拿在手上感覺一下,只憑直覺就接收了,沒有特別理由,就是當下的不期而遇,有小溪時就順手清洗,沒有水源就直接放入背包帶回家,有時累的走不動想想幹嘛還撿不起眼的石頭增加自己雙肩的負荷,但是又想一下,慢慢走總會走到終點,況且這樣的路徑可能也只走一次,每個地方的石頭有各自的特色,在我眼裡還是不一樣的,念頭一來一往下終究說服自己,就這樣一步一步背回家,靜靜待在房子的角落裡,像家人一樣,等我回家,想畫時再慢慢來畫,看著母親的雙腳已經不能走動了,只能躺在床上,而我還能選擇去爬山,能走就去走走吧!誰知道轉眼生命劇本又會如何演下去,在山林裡行走就是單純走路,沒有太多干擾,就像那天的桶后溪流聲,蟬鳴叫聲伴我在悶熱的天氣裡一路行走,大自然樂章讓人神清氣爽,格外舒服,今年的疫情對我沒太大影響,反而更好,因為女兒也開始運動,為此,我還特別和她一起去買新鞋,要改變別人很難,唯有自己先改變才能讓身邊有所感受,我想,目前就繼續動動雙腳繼續走繼續撿吧!

Read More

<中華副刊>京都一日

料亭速寫 文/圖 蔡莉莉  京都的冬天不見紅綠,只剩黑白灰,就像一幅筆觸疏淡的炭筆素描。踩著鴨川跳石,整個河岸安靜異常,只有烏鴉醒著。偶有跑步的人和散步的狗經過,我目送他們,心情很波西米亞,一段無所事事的隱匿時光,就此展開。  又一次住進熟悉的旅店,心裡早已把它當成京都的家,旅店門口曾經速寫過的料亭依舊存在,京都沒有時間感的歲月,總能輕易令我安心。早晨被穿透窗簾的陽光喚醒,空氣中飄浮的彷彿是另一個時代的氣味。開窗俯視河原町來往的人車,心中沒有形狀的夢想,漸漸呈現出輪廓。  頂著六度的低溫來到鴨川,拉筋,暖身,起跑。每吸一口氣就好像灌進一口冰水,慢慢的,調穩呼吸,跟著河水一步一步丈量鴉川。眺望遠方,篆書般蒼勁的枯枝嵌入天幕,太陽射出一道道金光,穿過雲朵,一群飛鳥在河面上揮灑金色波光,跑到哪裡都是風景,終於體驗了村上春樹從御池到上賀茂來回十公里的慢跑路線,人生清單又完成了一項。  清晨的三年坂,不似平日熙攘的觀光模樣,只有轉角明保野亭門口的那棵櫻木,兀自抵抗寒冬的冷意。走進剛掛上暖簾的INODA COFFEE,點一杯大文豪池波正太郎不喝就醒不過來的「阿拉伯真珠」,濃郁的咖啡配上灑滿糖粉的法式土司,晨跑的疲累瞬間得到修復。沿著二年坂的青石台階走下,兩旁黑白木刻版畫般的古町家維持著蒼老的姿態,走著走著,彷彿走進一首很深的詩。 寺町通的古書店,就像存放歷史故事的場景,想起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曾說,他的父親對某事產生興趣便搜羅該領域所有的書籍,「於是家中全是書,完全是在書裡生活......」我也一直處於興趣的變化之中,由於藏書過多,每回來寺町通,總會到老店鳩居堂,買幾包京都大學圖書館選用的「防蟲香」。日本人經常在古書中夾入乾掉的銀杏葉,金黃的銀杏葉,看似浪漫,落葉卻近似腳臭,蠹魚也怕。  日暮時分,來到高倉通巷弄裡的初音湯,門口掌櫃的幾乎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有一種鄰居老奶奶般的親切感。在飄繞熱氣的池裡舒展四肢,突然覺得自己不是觀光客,而是日劇《白天的澡堂酒》中那位偷閒的上班族。泡完澡,身心俱暖,以一瓶冰涼的咖啡牛奶作結,無比滿足的扮演一日京都小民。  夜晚,到四条油小路尋訪坊主酒吧。一推開門,沒有喧嘩的人聲,只有巴哈的音樂緩緩流瀉。店主是光恩寺的住持,代代傳承的小寺經營不易,開設酒吧成了另類的求生方式。生長在台灣的我們,想都不曾想過和尚可以吃肉喝酒娶妻,這一切皆起因於明治五年為了神佛分離而頒布的法令。吧台後穿著僧衣的住持,有一種僧人特有的淡定氣質,他專注調著酒,從頭到尾沒抬起頭看我們一眼,好似把靈魂也調入酒中。  端起日子跟歲月乾杯,每一飲都是思緒的歸零,每一啄都聽到悄悄流過的人生。  離去之前,住持發給每人一張關於佛法的文字,我喜歡他表達的方式,彷彿選擇最遙遠的一個點,逐漸運鏡到最後的大特寫,讓人恍然悟出一切的侷限,一切的寬闊,皆是前定。  中年的我,好像忽然間懂得了以前從來不懂得的一些什麼,好像忽然間知曉了為什麼不斷重返京都的原因。

Read More

<中華副刊>福哥與小瘦

右邊吐舌頭的是福哥,左邊是小瘦。 ■計安邦  時光荏苒舍下遷居新北市三峽區「台北大學城」,即是此間房仲與居民慣稱的「三峽北大特區」,已歷經九個春夏秋冬。在這三千多個日子裡,每逢陽光普照的假日,我們習慣從自家社區出發,依距離遠近輪流在全區各大小公園,以及「國立台北大學」校園散步或慢跑。此時,最常看見的畫面就是各大小社區,無論大人、小孩、老爺爺、老奶奶們,人手牽著一條長繩尾端綁著一隻或大或小,各種毛色,各種造型的狗狗,到處走走逛逛交友聯誼,形成一幅幅溫馨怡然歲月靜好的居家安樂圖。  本區的住民們都會在假日晨昏時段出門作運動,行進間經常因看見鄰家可愛的狗狗們,在駐足觀賞一陣誇獎讚美聲中與狗主人親切寒暄,從而得知它們是屬於自幼飼養,也有被愛心領養而成為家中一員的寵物!  九年過往,我們確實也認識幾位狗主人,幾隻狗朋友。每次在本區各大小公園,台北大學校園,以及各個賣場或是十字路口,便利商店門前不期而遇時,在互相客氣問候聲中,又可以聽到一段最新版本的「狗狗趣聞」。  剛遷居本社區時正是初夏,在社區臨大馬路一端的便利商店門外牆角邊,首次看見兩隻狗很乖巧的坐著,其一是短腿毛色黃褐相間體態壯碩的公狗,另外一隻則是身形瘦長毛色淡黃的母狗,為了辨識方便將它們取名:福哥、小瘦。  經便利商店服務人員告知,福哥與小瘦都是本社區老鄰居所飼養的家犬,前兩年主人往生,後人遷居他處,未將它們帶走,成為流浪犬,繼續守在社區附近。  日子久了,每逢晚上回家時,若看見這兩隻狗還端坐在便利商店門外,就進去買熱狗請客,福哥獲贈熱狗時總會叼著起身換位置,再坐下來用雙前腳護著禮物,一口又一口慢慢品嘗狀似滿意,對我們頻頻吐舌頭搖尾巴表示感謝。小瘦則習慣禮貌的對熱狗嗅一嗅,隨即轉頭表示不喜歡。  有一次經便利商店服務人員熱心告知,在夜班交接前若有剩餘熱狗或其他食物,會餵食福哥與小瘦,提醒我們勿須再購買熱狗。又有兩回在冬日深夜返家,因下公車站即是便利商店,正好親見有不同鄰居手拿各種食物,包括:雞肉、雞腿、雞翅、雞爪、豬肉、豬骨等餵福哥,也有人專門帶著「狗罐頭」餵小瘦。從而,也聽見有人叫:胖胖、黃黃、小黃等暱稱。此時,讓我充滿溫馨的感覺,本區好鄰居們對動物懷著無比愛心,我為流浪狗取名「福哥」還真的很貼切!  北大特區有熱心居民創設「愛北大網站」,內容有政令宣導,鄰里小消息,住民建議等。曾經有人撰文,讚賞「福哥」狗性良好從不亂吠,更是對自己充滿信心與勇氣的流浪犬,因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它總是抬頭挺胸捲著尾巴信步向前行。  福哥與小瘦日後被社區愛心鄰居夫婦收養,著實過了幾年好日子,去年歲數超過15歲的福哥已自然往生,今年小瘦在過完年後也病逝了,憶起與這兩隻狗狗的溫馨互動歲月,心中充滿感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