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青春異視界〉是我的海

■李妍潔 若你問我,關於夏天的迷人的想像,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出海。海是我所能夠去得最遠的旅行,海是能夠令我無條件就快樂了起來的理由。然而在夏天去看海,卻總需要一點運氣,除了要避開梅雨季,更要避開颱風天。當然,還得等待家人難得的休假日。 那天,母親載著我和外婆隨意地在安平的漁港四處走逛。一時興起,也就駛向海的方向,看見海的時候真是雀躍,感覺藏在心中好久的願望,終於被實現了。高興到幾乎要尖叫。因為浪大,我們先在旁邊的時間觀望了好一會兒,吹吹海風聽聽海。外婆又開心地找各種奇岩怪石合照,我忙著當她的御用攝影師。 一個角度拍完,再換另一個角度照。每每看她搔首弄姿,擺弄出不同的姿態,都令我開心地發笑。啊!能夠這樣出來走走,看看海,拍拍照真好。沒有行程,說走就走的旅行總是愉快,既沒有時間壓力,隨心所欲,還能時時發現驚喜。 外婆拍完照後,滿足地走回石階旁坐著休息。我便迫不及待地奔向海。海天一色。天空的雲一字排開成浩大的陣容,盤在天上,海浪一波波湧上腳尖,沁涼之感轉瞬澆熄豔陽之熱。明明每年暑假都來看海。我卻還是忍不住拿出手機東拍西拍,好似再也看不到似地,急切留下海的每一片風景,每一個角度。越過一大片被海浪沖上岸的各式遺骸,諸如垃圾,樹枝,還有貝殼,我才真正進入海的領地。海潮洶湧,前進後退都在一瞬間。我就這樣凝視著海面許久。什麼也不做。就只是聽著海的聲音,迴環往復之中,又帶有遼闊壯麗之感。是大自然的力量,撞擊著我柔軟的心尖,帶走心底那些再也不需要的廢棄物,在下一波浪打上來之前,海風又為我注入一些嶄新的能量。 跑向海岸線的最側邊,再折返回來。感受海之氣息的同時,隨手撿了地上螺旋狀的空貝殼。想起電影中常見的情節,在沙地上畫起了傘,傘的兩側寫上愛人的名字,依序都是家人之名。拍照起來封存海的味道,帶回去給他們看。來到海邊那麼多次,曾試著用腳尖寫過字,但那模糊不清的樣子與失真的筆跡,總在幾分鐘後就被自己擦去。卻都沒有想過去找到像這次一樣的,末端稍尖的貝殼,能夠如此輕鬆又恣意地在沙灘上塗塗寫寫。 簽上自己的筆名,也不擦掉,且讓海去親吻,風去觀賞,再看著浪花帶走一切。一時興起,便在沙灘上寫上幾句詩人陳雋弘的詩句:「風起的時候/你是草原我是海/你在夜晚,放牧著一千隻眼睛/我就是/出發要去打撈星星的漁船。」誰料寫完卻感十分惆悵,竟奢望起浪快快襲來,把這些痕跡,統統帶走。 望著一片充滿浪之痕跡的美麗沙地,好似一塊潔淨的畫布,待我為其鐫刻幾分色彩。不禁感到搜索枯腸,攤開記憶中各式曾寫下的詩句,最後選了一句:「把你的名字曬一曬,晾乾屬於我們的回憶。」且讓盛夏的太陽盡情曝曬,灑下光在字裡行間,每刻下一字,沙就陷落在我們的回憶裡一點點。浪也就沖刷進入我們的眼簾,讓彼此再也不會遺忘,這些由海給予我們的回憶。 颱風剛走,連日豪雨的陰天好不容易放晴。原想著浪可能還既奔放又危險。誰料它竟趁我不注意時,忽地來個溫柔的襲擊,是那般親切地撫過腳踝後又離去,令人忍不住想向前靠近一點,投入它的懷抱,卻又頻頻卻步。最後只蹲在浪的邊緣,撫著沙灘上的水痕,待浪來襲之時,緩緩輕觸它的柔邊,在指尖留一些海的沁涼。再以不捨的目光送走海。聽它說著反覆的諾言,彷若說著:我會再來。   外婆在鏤空的石雕裡睡著了。我搖醒她,牽著她的手說要帶她回家。然後我們說好,下次還要再一起來看這片海。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重量杯

■順瑞正 中學時超商流行「重量杯」─1000cc大容量紙杯,隨消費者裝喜愛的汽水口味再結帳。放學後我幾乎天天報到,再搭配兩個剛出爐麵包。傍晚母親正在料理晚餐,見我還在吃點心,不免叨唸幾句。但吃飯時我仍舊胃口很好,且隨我自由。過了一年後身材像麵包發酵般膨脹好幾倍。 幾次男同學此起彼落說:「重量杯來了!」初時以為同學也是流行追隨者,後來發現他們是在消遣我的體態,難過的向母親訴苦,「有人叫我重量杯」她非但沒安慰我,反倒噗哧笑說:「誰叫妳貪吃。」 往後早晨七點母親即帶我到操場運動,炎暑夏日,太陽把PU跑道烤的燙紅,她指著不見終點的前方,「跑20圈再回家」,不情願的快走幾圈,又渴又累。她則坐在樹蔭下看報紙,負氣走過去,「好熱我要回家」,「妳才跑兩圈半而已」,「一下子要跑20圈誰受得了啊」。她發現勸我運動只換來母女爭執,改以其他策略。有時早餐僅有一顆削好的蘋果、晚餐是一鍋索然無味的蔬菜湯,問即被回以「身體偶然要輕斷食」。 人是習慣的動物,胃長期被巨量的食物佔據,已然是大食客的住所。不停的吃,變成最佳抒壓方式。卻伴隨各種難聽的綽號,偶然要置裝時,發現店員都會以,「大一點對妳比較舒服」說詞,而購回店內最大尺碼的服裝。 那時正逢大考在即,父親友人帶我們到某道場,主持者要我們盤腿席地靜坐,虔敬冥想自身元神,心誠則靈。我滿心祈求不再被稱大摳呆、重量杯之名。回程時他見我低頭不語,疼惜的拍我肩膀說:「別擔心,妳定會考得好學校。」天知道我更想擺脫肥胖臃腫,成為有自信的人。 考試後到新學校,新生必須住校一年,從未離家的我忙著適應來自不同家庭的室友、同學,制約又新鮮的生活如我身上的窄款軍訓裙校服,讓我迫切想改變外型。以往只要美食當前即狼吞虎嚥,現在饑餓感不再有。當必要舉箸時,周遭女性都玲瓏有緻,又頓失胃口,強迫吃下幾口,罪惡感卻襲擊胃部。 放假返家,一直想盡辦法要我變苗條的母親驚詫的說:「怎麼瘦這麼多?學校伙食不合胃口?」不以為然的聳肩,「我還是比大部分的女孩胖」。晚餐餐桌同過節般豐盛,看她迫切等我品嘗,努力表現如從前那樣津津有味,下一刻卻跑到馬桶嘔吐。她輕拍我的背,「想吃再吃沒關係」。 幾天下來母親逐漸了解我變瘦的原因,餐後她說:「難得這麼久沒回家,陪我去散步吧!」抬頭見久違的家鄉天空,聞到熟悉的商家街道氣味,我舉起手放鬆的伸懶腰。經過超商,她說:「我請妳喝飲料。」當母親笑著把重量杯及麵包遞過來時,我突然覺得餓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味道

■陳祖媛 鄉下的婆家,有口長長方方的樟木箱子放在牆角,一直沒去理會它,覺得是個不錯的堆雜物的地方,或一屁股坐上休息休息。 那年,婆婆心血來潮要我和她理理這只箱子。說是二十多年沒動過,斑駁的銅扣沒上鎖,鎖上了反而麻煩,鑰匙應該早不見了。掀開蓋的那瞬間濃濃的樟腦味撲鼻而來,彌漫整個空氣中,我的思緒順著這味兒,如入霧境,被四周白煙包圍著,左顧右盼只有這股樟腦味兒。 小時候,我家也有口樟木箱子,放冬衣的。那樟腦味兒是淡淡的,還有點年味兒,母親怕壓壞我的那件領口鑲了圈兔毛邊的小夾襖,總是把它放在最上邊…。那件是出客或逢年過節才會穿上,軟軟的兔毛滾在領口沿著開襟,樣式簡單。那麼小的年齡沒想過這隻兔子死了,不然我也許會傷心的。 長大後我問母親,眷村家庭清苦,怎麼會有皮毛的衣物。我娘說是以前逃難時外婆帶過來的,是外婆新嫁娘的衣裳吧!布老了,蛀了,袖口領口的皮毛沒壞,就留著。做我的小衣裳正好縫上,貼在我的下巴領口柔軟而舒服,還有一種沈香味,是留有外婆的味道吧! 婆婆的箱子裏放的也都是冬衣,去大陸旅遊買的毛皮帽,皮大衣…。還保有動物的騷味兒,捨不得穿,留呀留的。這只百寶箱裏裝的,更值錢的是寶貴的記憶,我聽著她叨叨念起了只能回憶的往事… 味道,熟門熟路地帶我回到過去,縱使時過境遷,那熟悉的味道依然,讓時間靜止一下…。好享受這香醇!

Read More

〈中華副刊〉〈青春異視界〉表裡如一?

█冷語妍 第一次反問,源於朋友間閒聊及身高之事,來自澳門的友人不答反問「身分證上的資料嗎?」當下稍感意外,原來澳門身分證註記這種有變動之虞的資料。 第二次反問,源於朋友間問及生日何時,換來自北京的友人反問「身分證上的資料嗎?」不禁鬱悶!兩個人,兩個問題,卻得到相同回復。 身分證顧名思義是用來代表身分的憑證,內容理應與事實相符;然而,接連的反問分明意味著資料有誤,表裡不一。事實上從父母輩之人口中,得知臺灣早年戶政登記並不嚴謹,即使重要如姓名,都可能因辦事人員疏忽,誤記錯字,只得將錯就錯,與這個意外之名相伴一生。遑論生日有誤,此等小事更是屢見不鮮。 昨非今,過往小孩多半在家中接生,無醫院開具正式的出生文件,報戶口時草率將申請日,囫圇充作孩子出生日,並不稀罕。假使又逢延遲申辦,跨越年份,不僅是出生年月偏差,連帶推算出的年齡大小也出現問題了。爾後伴隨醫療普及,我們這輩基本誕生於院所,由醫護人員精準記錄下出世時分,自然不再有謬誤。 因此乍聞北京朋友,身為九零後的小孩竟也生日登記不實,除了無奈,不免詫異!即便兩地民情有別,但朋友的家世擔得起優越之評價,家風相對講究,委實不像放任身分要事出錯漏的樣子。追問下,朋友娓娓解釋:當初爸媽未雨綢繆,考量他未來得以提早入學,索性從本源著手。自行擬「提早出生」的單據,交由醫師簽名認證,以此為據報戶口,改梁換柱。 朋友的官方版生日,錯誤畢竟事出有因,終究清楚自己的生辰。至於,純屬登記不實的長輩們,是否知曉自個兒正確生日,恐怕不好妄言……記得小時,每回詢問娘親生日,總得一併說明用途,方能依照不同情境對應不同答案。比方填寫正式文件,需要身分證上假生日;若為慶生做準備,則以國曆真實生日為主;如果逢年過節,到寺廟點燈祈福,回覆該是農曆真實生日。 理論上三個時間,一為虛、二為實。偏偏心血來潮,換算農曆與國曆比對,幾經驗算都兜不攏,不得不懷疑箇中問題。畢竟早年家庭家中子嗣多,兼經濟條件有限,父母難似今日注重小孩慶生,日子記出入也不無可能。 亦曾聽聞其他長輩回憶,大學時有女同學想算姻緣,事關桃花,見大夥瞧她一人,未免羞澀,索性拉上眾人作伴。批命出爐,所言著實與大家性格與經歷驢頭不對馬嘴,很是一言難盡……當下只當天命之說,荒誕虛無不可信也!回頭想來,越發覺得癥結應在生辰八字上。倘若最初生辰便有誤,演算結果失真倒在情理之內。 雖然往事不可追,所知生日真假如何,到底被時光掩埋。雖然是非對錯無傷大雅,如今長者憶往昔,都付笑談中。饒是如此,聽在耳裡,依然為他們惆悵,一生一世的起點,不知從何而起,終究存了份遺憾。

Read More

〈中華副刊〉空心菜與包心菜

█紫水晶 她一邊剝著那顆包心菜,一邊不開心地跟她的閨蜜說:「我的他就像這顆包心菜,老把他的心事藏得密不通風,要我一層層剝開,要我在那旁敲側擊、抽絲剝繭,老是讓我為他擔心。」 她的閨蜜則在一旁炒著空心菜,一邊好整以暇地說:「那也就表示他把自己的心守得很好呀,旁人無法越雷池一步,只要他的心還是原來的,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她的閨密又道:「倒是妳,就像這空心菜,仗著自己直率、坦蕩,容易瞭解,一根直腸子通到底,就每每說話沒遮攔,妳要知道,妳說起話來,也怪傷人的,無心話也都變成有意的了,妳要知道他雖不會主動傾訴,但妳說的話,他可是一直聽著、記著,放在心裡面的。」 她一聽,輕拍自己的頭笑道:「唉呀,難怪我們一個這麼喜歡吃空心菜,一個這麼喜歡吃包心菜,人真是各有優缺點,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Read More

〈中華副刊〉風中一葉

█邱逸華 一顆露珠滴破晨光 為失去春眠的蟲豸灌頂 頂禮,草葉如蒲團坐定   起風了,羽化的日子總是清涼 一葉一頁嚼齧天地經文 匍匐又弓身   病中疏懶。任園裡的花樹也委頓 凝聽,窗外蜂蝶仍然舞來 拍動翅翼向芽苞示愛 他覺得心安   起風了,吹落幾片早凋的花葉 就像一夜一頁被讀完的青春 等著消化輪迴   風恆常清涼,依舊將露水吹乾 畢竟來過一回 或深或淺,終於留下 苦苦蠕行切切尋歡的足跡   雨降以前,凡心不泯 蚯蚓細細翻土 從不在乎那些印痕

Read More

〈中華副刊〉慘綠少年的故事

█宋玉澄 慘綠少年的頭兩字慘綠,誤導了我幾十年:以致一直以為慘綠少年是指憂鬱,不夠陽光的孩子。 慘綠,當然是指顏色,而本是不知愁的少年,臉上突然戴上慘綠的面紗,就以為或接近憂鬱了;尤其在英語世界中,blue藍色,就是憂鬱,就想當然的誤解下去;但終究難逃為學不精,不求甚解,只圖呼弄含混或望文生義之過。 事實上,這個「慘」,通「黲」,指色彩暗淡,《說文》解釋是灰黑色,故慘綠應是淺青灰黑,與憂鬱的藍色差之千里;有人解說:這如同現代人常說的「很酷」,其中的酷,卻絲毫沒有殘酷意思。 慘綠少年一詞出自唐、張固的《幽閒鼓吹》,中有:子孟陽初為戶部侍郎,夫人憂惕,謂曰:「以爾人材,而在丞郎之位,吾懼禍必之至也。」戶部解喻再三,乃曰:「不然,試會爾同列,吾觀之。」因遍招深熟者。客至,夫人垂簾視之。既罷會,喜曰:「皆爾儔也,不足憂矣。」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也?」曰:「補闕杜黃裳。」夫人曰:「此人全別,必是有名卿相。」短短143字的描寫,除了點出了慘綠少年的出處,更說明了少年並不少年,已是當官的青年之外;更說出了一位知子卻不護短的卓越母親。 中國人向來有個毛病,不願正面承認女性的正面腳色與功能,如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有一個成功女子。女子,彷彿只能在幕後、在台下,把焦點掌聲,推給男子,就是一種值得誇讚的美德一樣。 幸運的是這篇裡的夫人,正式上場,導演兼主角且台詞又多,其來頭當然不小;她是當朝類同宰相的尚書左樸射劉晏的千金,腹有詩書又見多識廣,深知小兒—孟陽的斤兩、長短,不是有官就做、有缺就昇的短視近利之人;勸戒自已的兒子,憑你的才幹,當官只會惹禍上身,就辦了一場識人宴,並預言那位與會身穿慘綠色服的年輕人──杜黃裳,日後必成大器。 《幽閒鼓吹》一書中,並沒有交代慘綠少年黃裳與官二代孟陽的結果。然而,據史料:後來杜黃裳在唐憲宗時果然官至卿相,以法度整頓諸侯、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造就了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孟陽在憲宗皇帝的眼中,僅是位「所至但務酣飲、游山寺」的紈褲子弟;印證了夫人識人之神準。 另值得一提的是《幽閒鼓吹》的作者張固,清河(今屬河北)人。歷任金部郎中。金部郎中,官名,從五品上。據當時文書記載:天下錢穀,皆歸金部倉部,穀歸倉部,錢就是金部管,猜想其功能應是現今中央銀行總裁的樣子,官階不大,權位極重,結交熟識的多國家領導階層;公餘提筆寫下當時見聞,共二十五篇。 《四庫全書》收於子部小說家類,並稱唐人小說之中,猶差為切實可據焉,意思就是所寫都是有憑有據;算來張固先生也應是個成功的斜槓人士,主管金融,閒暇專寫文章,流傳後世的竟是閒暇時的專長!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臘月孿生很希臘

  ■龔則韞 父親是福建閩南人,年幼時常去廈門看望居住當地的四叔(我的四叔公),廈門與金門,坐船只要四十分鐘,彼此肉眼遙遙相望,語言一樣,習俗大同小異。父親在1947年大學畢業,被國民政府派往台灣任職。四叔公在1949年去台灣,找到父親,從此安居臺北。我小時候家住高雄,父親常帶我北上拜訪四叔公,他有一張長臉,頭髮茂密旁分,個兒高大,是一位美男子。他和嬸婆故去後,父親偶然談起四叔公在廈門的家,那在我出生前,引發我的好奇。 我有幸數年前認識吳鈞堯,深邃的五官和一頭像獅子的捲髮,還有四叔公那麼高的大個子,令人過目難忘。因為他是金門人,我雖在新竹出生,但是在高雄長大,說得一口標準的閩南語,戶口本上寫的是福建晉江,人不親土親,拉近他和我的距離,他的文筆令我驚艷,內容創作更是獨特。 近日我家院子臘梅綻放,暗香浮動,連連下雪,皚皚白雪厚達三十公分,素裹臘梅,美得驚天地。政府和學校都關閉,再加上奧秘克隆病毒猖獗,規定遠程上班,我乾脆拿年假,坐在火爐旁,放著一杯熱巧克力,捧讀吳鈞堯的《孿生》,跟著他上天上遠古,主角是吳可端、吳可莊、吳建軍三兄弟,大哥出生後即夭折,二哥出生後因為沒有屁眼,數小時後也死了,老三則是作者本人。內容書寫大哥20世紀進入南洋大山尋寶,穿越到中國古代,認識了女人漣漪、神獸應龍和窮奇、巨人刑天、朦雙氏一族,聯袂尋找建木走天梯,為了大哥在天梯上可以俯瞰吳父、吳母和老家;朦雙氏一族因為兄妹結婚被天帝打入凡間變成雌雄連體,因為不死草而復活,可以迅速繁殖變出一族,藉著天梯可以回天家見天帝。二哥為尋找大哥,乘船南下南洋,往新加坡途中遇大霧和海盜,穿越到遠古世界,遇見炎帝和蜀鹿及精衛填海。老三則是活在現代的金門、台灣,以作者的實際經歷鋪陳描述,寫入他的妻小族親和孫運璿。 從未涉足金門的我生在台灣,喝台灣水,吃台灣米,天天看牛車來去,摘牽牛花,跑柑仔店買一角的蜜餞糖果和抽紙籤,蹲在屋簷下看爆米花畫糖人捏麵猴,看路邊搭戲台演布袋戲歌仔戲話劇,看傳統彈棉被和乩童發功進出陰陽界,走遍台灣廟宇看神仙,血液裏流著濃稠的鄉土,愛地、戀地;悠長、綿遠。 作者回金門與堂嫂在老宅透過榕樹和木麻黃見到騎龍大哥、跨虎二哥、被殺佩佩的魂魄,作者叫「大哥…二哥」。對面的影像逐漸清晰可辨;堂嫂叫佩佩「阿弟…阿弟」,對面回音「阿母…阿母。」(人間門,第304頁),他們的聲聲呼喚帶回的慰藉做為經,大哥二哥的神話幻化經歷為緯,呈現吊詭奇誕瑰麗迷幻虛實,對映人類群體暴力破壞重生救贖的輪回。行文間隙挑戰讀者的耐力,本書是鈞堯為紀念大哥和二哥及解開自己心結,也為父母死去兒子和堂嫂的佩佩的傷痛而寫。   我喝一口溫巧克力,放下書,眼前漂浮青鳥啣著東山石子丟進東海,此青鳥又叫精衛,窗外的柏樹正好有一隻藍鵲上下跳躍,湊巧嗎?我套上雪鞋,毛線帽,圍巾,鵝絨外套,冒雪前去親吻款立天地美人的黃花紅蕊,一聞梅香,沁入心扉,再回壁爐邊。 曾在桃園同學家參與媽祖生日出行的我,沿路家家門前擺滿三牲祭品,晚上吃各家流水席,豐富的金針菜,吃得我眉開眼笑。鈞堯筆下的廟宇文化和粉餅丟給七媽祖、神明辦醮的盛大熱鬧場景以及其母聽香的本事,我都不陌生,這本書的內容饒富新奇,引用《山海經》和《淮南子》的故事同三兄弟的生死相連接開拓我創作的眼界。   鈞堯說:世間情,常見孿生。光與暗,科學與神話,乃至於生、死,看似道不同,確屬生命的合謀、圓滿的皈依。 我說:還有貧與富、飢與飽,樂與悲,前與後,透明與固實、民主與專制、男與女、氣質與粗俗,宇宙與負宇宙、黑洞與負黑洞等等,每一個字、事,都有它的相反面。天文學已經證明負宇宙和負黑洞存在。 鈞堯可能受到馬爾奎斯為首的拉丁荒誕爆炸文學的影響,寫成了這本中國式的荒誕小說,與莫言諾獎作品的風格接近,媲美希臘神話,我喜歡它的親民,有煙火味,有生命。閱畢,回味繚繞。

Read More

〈中華副刊〉伏筆

■李彩琴 打電話跨市詢問某棟華廈的細節。 房仲劈頭就問了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您有宗教信仰嗎?」 還好,沒甚麼特別的信仰……,怎麼啦? 房仲答說,屋主是基督教徒。 (所以……房子只賣給主內兄弟姐妹,不會吧?) 聊呀聊的,聊到高樓陽台窗外,景觀遼闊毫無遮敝,多麼難得啊~~ 可以看到整片山景喔,但要先告訴您,佔景觀三分之一是墓地…… 真想放下話筒捧腹大笑,哈哈哈!   多虧有基督教徒啊,他們幫忙消化了多少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房子! (當然,很多時候也撿了不少便宜。) 嚴重至凶宅、社區有非自然身故,輕至風水瑕疵如路沖、死巷、壓樑、壁刀等不一而足,聽說他們根本不在乎這些。 (不好意思,在下全都很在乎。) 隨後又發現該位房仲應對態度(與智商)都有點問題,省略了一趟長途跋涉的時間精力。   「伏筆」不僅僅是應用在文學上的技巧,留意一下生活層面,俯拾皆是。 且不限於對話,場景裝置也是。 許多年前,短期承租了一處簡陋小國宅,家徒四壁不在話下,只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細節,樓梯間、陽台、客廳角落等處,皆閒置兩三塊磚頭,不知作何用途? 很快就知曉了~~ 某日下起豪大雨,四樓公寓樓地板居然開始大滲水(也不知水從何來)……   最後一則印象深刻,少年時期聽到鋼琴老師的評語: 「某某的手指很粗短,但她的「八度音」彈得多穩健流暢啊!」 (很納悶幹嘛在我面前講這個,某某手指粗短跟在下有甚麼關係?) 許多年後,唸大學時跟幾位同學玩抽菸,其中一位突然讚嘆曰:「妳的手指好修長喔!」 (從不自覺,還好吧?) 嚴格來說,這已不算是「伏筆」,而是拐著彎教訓學生了。 忍不住想對著天堂吶喊:「賴老師,受教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華副專欄 〈青春異視界〉徵稿

對象:大專院校(大一至大四)年齡層之年輕作者,文長以600字至1000字為宜,可附攝影照片或手繪圖稿。題材不拘,視野由你。來稿請寄華副信箱:cdnart123@gmail.com,主旨請註明投稿〈青春異視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