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右昌施政滿意度 躋身前段班

市長林右昌多次親督城際轉運站工程,施政滿意度再躍進。 (記者王慕慈攝)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遠見雜誌二十八日公布「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基隆市長林右昌施政分數與施政滿意度排名全國第五,得到四點五顆星的肯定;施政不滿意度則是全國第二低,僅次於新北市長侯友宜。對此,林右昌表示,施政階段漸漸進入豐收期,「基隆已從吊車尾變前段班」,接下來基隆將持續加速蛻變。  遠見雜誌調查,林右昌施政分數為七十六點七分,全國排名第五,比前一年度增加六點三分,從去年的四顆星上升為四點五顆星。  在施政滿意度部分,林右昌滿意度為百分之八十四點一,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九點三,排名全國第五;不滿意度則是百分之五點五,與去年相比下降百分之八點四,排名全國第二低,僅次於侯友宜的百分之三。  調查顯示,各縣市在八大面向施政表現,基隆市的正評與淨滿意度表現皆在六都以外最佳,教育、觀光及經濟面向大幅度成長。對此,林右昌說:「這也顯示出,基隆市不只在建設展現成果,軟實力也獲得民眾肯定,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不僅在軟硬體建設大幅進步,更同步大幅減債。林右昌強調,二0一四年上任之初,基隆市負債比達百分之四十七點三六,直逼舉債上限;五年多來,負債比降到百分之三十三點七,減少四十多億元的負債,創下新低。  林右昌表示,基隆市雖然資源比不上六都,但在極有限的資源下,「穿著西裝改西裝」,從吊車尾變成前段班,施政正漸漸進入豐收期,市府團隊會持續朝對的方向努力前進。

Read More

台南市施政滿意度再獲肯定且獲最佳進步獎

市長黃偉哲要把在地心意贈給防疫五月天。(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台南報導  遠見雜誌廿八日公布2020年縣市首長滿意度調查,其中疫情期間,台南市長黃偉哲高分貝向中央喊話是今年最接近 五星的首長,勇奪最佳進步獎之一,另施政滿意度則高達八成一。  據遠見雜誌指出,台南市成績大躍進,黃偉哲個人負評較去年大降11.2個百分點,為廿一縣市下降最多,此外團隊 「經濟與就業」滿意度大增19.7個百分點,為廿一縣市進步最顯著。  對施政滿意度又獲肯定,今天黃偉哲一早仍忙碌著順時鐘的設法迎接防疫五虎將,其中確定的是要以藺草帽和帆布茄芷結合的包包來裝扮阿中部長,今天上午黃偉哲也先示範,展現帽和包的結合。黃偉哲表示,藺草帽很好看,男女生都可戴,茄芷與帆布結合很特別,所以要把台南的在地心意送給防疫五月天。

Read More

<社論>蔡政府該好好思考如何維護兩岸和平穩定

在台灣當前仇共情結下,馬英九的提醒成了「政治不正確」。(中央社) 台灣近日最火紅的政治話題,當為台海兩岸是否已陷入戰爭邊緣的高風險威脅。前總統馬英九日前在「國家不安全」研討會上提到,蔡英文政府罔顧兩岸關係惡化,一面倒地全力配合川普政府圍堵中國大陸的印太戰略,使得台灣捲入兩強權的鬥爭,造成國家外部的大環境愈來愈不安全。再加上他稍早提到「中共的攻台戰略就是首戰即終戰」,招招都劍指蔡總統,瞬間引爆民進黨的強烈反擊。  蔡總統寫道,「別以為卑躬屈膝就能換取和平」;行政院則說,「馬唱和中國,用戰爭威脅台灣人民」;民進黨批馬,「一味展現向中共臣服的態度,完全是失敗投降主義的經典案例」;副總統賴清德也插一腳,批馬不該活在過去,反而是在「製造恐慌」。  在台灣當前仇共情結下,馬英九的提醒成了「政治不正確」。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僅有百分之四十一民眾擔心兩岸開戰,近五成八持相反意見;連對於「首戰即終戰」的說法,還有百分之五十八受訪者不同意,贊成者僅百分之三十四,顯見馬英九的言論確實不見容於當前社會。  然而,多數民眾認為兩岸不會發生戰爭,台灣就真的能高枕無憂嗎?其次,蔡政府一再購買武器裝備、也極力拉攏職業軍人,卻無視於國軍員額嚴重不足的問題,豈不自相矛盾?蔡英文說「在國家內部尋找敵人並沒有意義」,卻放任執政黨對在野黨極盡抹紅汙衊之能事,難道這就是民主政治的常態?一個無法容忍異議聲音的政府,豈能自詡為捍衛民主的政黨?  台灣海峽的緊張對峙向來是國際社會關注焦點,國人也深知中共謀我之企圖,只是美國自始至終對是否援助台灣都維持模糊立場。換言之,台海兩岸是否會發生戰爭?美國是否會派兵援助台灣?其實只是問題的一體兩面:若沒有美國的牽制,台灣難抵禦共軍;中共從未放棄兩岸統一,卻也擔心對台動武引起國際抵制。  台灣目前最大問題,不在於中共真正動武,而是民進黨將兩岸戰爭工具化,這是極為不道德的炒作。蔡政府可不接受國民黨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立場,但不可不嚴肅面對兩岸對抗的凶險;台灣固然需要美國作為處理兩岸問題的後盾,亦當設法化解兩岸歧見、降低戰爭風險,這正是總統應做的事。陳水扁及蔡英文執政期間皆被「國際危機組織」多次評為不安全,這是國際認證,絕非在野黨的無端栽贓。當國人在綠營有意識地操作下,將共軍演習當成兒戲之際,台灣已掉進「忘戰必危」的險境而不自知。  國民黨在捍衛中華民國主權、維護台灣民主自由之際,同時主張兩岸和解,此舉絕非賣台,而是尋求能徹底解決台海衝突的根本之道。馬英九提及中共攻台戰略為「首戰即終戰」,意在提醒國人切莫輕忽中共強行武統台灣的企圖。  賴清德曾批評馬英九推動兩岸直航是現代版的「木馬屠城」,蔡英文亦曾汙衊ECFA是糖衣毒藥。結果呢?兩人高居廟堂,也正享受著馬政府與對岸達成二十三項協議的種種好處,現在竟抹紅在野黨?對照川普上任第一天就簽署行政命令讓美國退出TPP談判的作法,民進黨難道不會覺得臉紅嗎?  在台海兩岸軍力逐漸不平衡的情況下,居弱勢的台灣尋求各種和解途徑,決不是卑躬屈膝,而是避免戰火摧毀多年辛苦打造的家園。趨吉避凶本就是執政黨該做的事,民進黨既然以「芒果乾」打贏選舉,就該好好思考如何維護兩岸和平穩定,而不是一再遊走戰爭邊緣來恫嚇國人吧!

Read More

<社論>港版國安法,令人更無法相信中共承諾!

香港青年團體針對港版國安法內容表示絕不退讓,高喊「國安立法摧毀香港」等口號。(中央社) 中國大陸全國人大決定制定「香港版國安法」,不但引爆港人反彈,甚至激起國際社會強烈憂慮香港「一國兩制」走到終點。持平而論,中共當局雖可自恃其強大的政經軍實力而無視於港人、國際社會的反對,強行制定港版國安法;但香港主權移交時,中共承諾的「五十年不變」也將成為空話一句,而且中共的「莊嚴承諾」也更將難以取信於人。  香港主權移交之前,中共當局與英國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其中第三條約定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中英聯合聲明》談判期間,大陸領導人鄧小平向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提到,香港「五十年不變」;鄧小平還向柴契爾夫人解釋,「五十年」的原因是,希望五十年期間中國大陸可以發展到先進國家經濟水準,因此這段時間要對外開放,維持香港繁榮安定。  儘管鄧小平有此承諾,但當時港人仍存高度疑慮,因此將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主權移交稱為「九七大限」。《中英聯合聲明》雖然約定「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保障人身、言論、出版等自由,香港更仍保有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但是,《香港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卻規定,該法的解釋權屬於中國大陸人大常委會。香港主權移交之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屢受質疑,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實已埋下伏筆。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至今,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過五次基本法,五次都引發爭議。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六日第一次解釋之爭議為,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香港終審法院之判決進行釋法,無異於香港終審之後的事後審;二00四年四月六日第二次解釋之爭議為,人大常委會逕自解釋法律,恐損及香港自治權;二0一六年十一月五日第五次解釋之爭議為,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雖為解釋基本法,但實質上卻是解釋香港《宣誓及聲明條例》,恐已踰越權限。  第一、二、五次釋法的爭議焦點,包括香港的終審權、自治權、立法權,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權力,已儼然伸入香港。  另一方面,港人在港英政府治理時期雖享有自由權,但民主權卻不完備,而長期接受民主觀念灌溉的港人,在主權移交之後仍渴望獲得完整的民主權。然而,港人對於香港特首普選的期待,卻在二00五、二00七、二00八、二0一0、二0一三、二0一四年幾次爭取普選大遊行之後,依舊落空。所謂「港人治港」,對港人而言不啻為一場鏡花水月的迷夢。  正因為主權移交二十三年來,香港的民主權、終審權、自治權、立法權一再受到中共當局壓抑,香港大學長期民調顯示,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淨值」雖曾於二00八年四月達到六十點八個百分點,但二0一三年六月首度出現負值之後,出現正值與負值的次數幾乎相同,且正值均低於十個百分點。然而,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動搖,卻未能改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意志。  早在二00二年中共當局即已要求香港特區政府針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政府)進行立法,但港人擔憂一旦立法即代表中共當局插手香港事務,勢必傷害一國兩制,因此港人數度走上街頭大規模抗議,立法進度亦因而停滯。港版國安法一旦通過,即代表中共當局可以自行制定法律來規範發生於香港的行為,一國兩制不但將氣若游絲,中共也再一次自毀了承諾!

Read More

<社論>政府應以更積極作為協助失業者及青年!

7月失業率雖較6月微減,但1至7月平均失業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21,000人。(中央社)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天公布的資料,七月份經季調之後的失業率為百分之三點九,雖較六月微減零點零七個百分點,但一至七月平均失業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兩萬一千人;另一方面,勞動部昨天公布的統計亦顯示,減班休息(即無薪假)人數再度突破兩萬大關。由於目前全球疫情仍烈,對經濟衝擊未見減緩,勢必影響台灣景氣及就業,政府應以更積極作為,協助失業族群及社會新鮮人。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堪稱就業寒冬。以失業率而言,今年一月為百分之三點七一,五月即飆到百分之四點一六;六月雖降至百分之三點九七,但當時媒體形容為「意外」降低。七月雖然續降,但也透露一些警訊。  由於六月開始為大專院校畢業季,按往年經驗,這段時間有大量社會新鮮人湧入謀職市場,失業率會因此提高;六月份失業率雖然降低,但當時媒體報導指,六月在勞動部台灣就業通網站新登記的求職數為六萬七千一百四十七人,反較五月減少兩千九百五十六人,反映畢業生受疫情影響,求職動機不強。  不僅六月如此,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資料,去年全年十五歲至二十四歲平均就業人數為八十七萬兩千人,今年一至七月降為八十五萬三千人,亦即今年至七月的平均數較去年全年平均數減少了一萬九千人;另一方面,今年較往年反常者為,六月畢業生求職理應開始進入高峰,但今年六月初次尋職者的比例反而低於三月,亦顯示今年找工作的社會新鮮人減少了!  社會新鮮人謀職意願降低,與若干因素有關。首先,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去年碩、博士勞動參與率首度跌破七成,據就業專家分析,原因在於「學非所用」或薪資不如預期;另據某人力銀行今年五月公布的調查,今年有將近三成八二的企業延後徵用新鮮人或另闢求才管道;平均薪資方面,較去年同期調查減少百分之零點四三,大學畢業生更減少近百分之零點七。換言之,今年社會新鮮人謀職,出現了職缺減少、起薪降低、謀職意願低落三種現象。  再就整體就業情勢觀察,主計總處公布的資料顯示,七月因經濟因素導致就業者週工時不到三十五個小時的人數,為四十七萬七千人,較六月增加八萬八千人。主計總處雖認為原因為暑假老師工作時數較少,但四十七萬七千人仍為今年疫情爆發之後的新高,且較去年七月的二十二萬九千人多出二十萬八千人,此亦為一大警訊。  此外,雖然八月中旬無薪假人數較七月下旬減少,但八月下旬又達兩萬零四十九人,重災居仍在製造業,且金屬機電業實施無薪假家數、人數均仍見攀升。勞動部官員對八月無薪假人數回升之解釋為,金屬機電業中的工具機上下游和零組件仍受國外疫情影響而訂單減少;換言之,倘若政府對包括金屬機電業在內的製造業的紓困力道不足、全球經濟景氣不見起色,製造業無薪假人數欲少不易。  總體而言,今年一月失業給付的核付件數為兩萬五千零一十三件,七月已達五萬三千八百五十九件,創下二0一0年三月之後的單月新高;一至七月累計核付二十八萬兩千一百三十件,若無「大逆轉」,今年全年核付件數勢將高於去年全年的三十九萬三千七百八十九件。從這些現象觀察,台灣總體就業情勢仍然嚴峻。  就業問題並非僅關乎勞動部單一部會的政策,國內外經濟環境更是影響甚鉅。政府應以宏觀的思維制定更積極的政策,讓失業族群及青年能如其所願各有其職、安於工作。

Read More

<社論>美陸已進入「競大於合」的互動常態

美國防堵中國大陸並非起始於川普。(路透) 日前白宮公布最新的對中國大陸戰略報告,題為「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方針」,抨擊中共對美國掠奪性的經濟政策、軍事挑釁及惡意活動等,形成對美國經濟利益、民主價值及國家安全的三大挑戰,因此美國必須改弦更張、採取「有原則的現實主義」路線與中共進行長期戰略競爭,以保護美國利益及擴大影響力。  持平來看,此篇報告等於承認美國過去數十年對陸交往政策已失敗,因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成果並未改變中共對國際規則的態度,甚至還意圖利用「建立在自由和開放基礎上的國際秩序」,為自己牟取政治利益。除了「裝飾性」及象徵性的外交應對外,美國也發現中共的對外政策只想按其有利的方向改變國際體系,因此川普政府認為,美國必須採取「防範性措施」來遏止中共野心;尤其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近年的強勢外交作為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交互衝擊下,美國必須在各層面─高端科技、智慧財產權保護、關鍵產業及軍事等─正面回擊,不僅能防止中共政權修改現行國際社會典範的意圖,更能維護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  這份戰略報告特別點出,「競爭不必導致對抗或衝突」,且「不尋求圍堵中國發展及放棄與中國人民往來」,似乎有緩和尖銳對抗的些許意涵,還特地區分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亦即所有的圍堵政策是針對共產政權,絕非與「中國人民」為敵,希望能專注於官方間的競爭,降低彼此仇恨激情。先不說中共極可能故計重施、以民族主義煽動民間反美情緒,美國最新民調也顯示,過半受訪者已將中國大陸列為最不友好國家,創歷年新高,若任令這種高漲的民間仇恨無止境攀升,雙方主政者恐難有互釋善意的空間。  最後,這報告也特別提到台灣,重申美國希望依循兩岸人民意志、和平解決台海爭端的一貫立場,也強調在中共未放棄武力意圖之前,將繼續滿足台灣的防衛能力,遵守雷根總統於一九八二年給蔣經國總統的「六大保證」承諾:「提供台灣之武器性能及數量,完全取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之威脅程度」。  大約自十五年前,各國慣用「Chimerica」或G2形容美陸兩強主宰世界格局,亦即兩強權間的互動將相當程度地決定全球事務走向,因為沒有一個國家能避得開美國的政經軍勢力及中國大陸日益增長的政經軍影響力。然而,美陸日益升高的利益衝突及戰略歧見,已嚴重威脅到多年的「鬥而不破」態勢,甚至瀕臨破局。  為了保有底氣,中共外長王毅不甘示弱地反擊美國,表示應警惕某些美國人試圖將雙邊關係推向「新冷戰」,結果將危及世界穩定與發展。他還強硬表示,對蓄意中傷,「中國一定會做出回擊,堅決捍衛國家榮譽與民族尊嚴」。換言之,北京絕不會忍氣吞聲,縱使可能賠上年度經濟成長,也不容國家尊嚴被踐踏,顯見中共已在為雙方互動畫紅線,雖不願走到魚死網破境地,但也不會坐著挨打。  事實上,美國防堵中國大陸並非起始於川普,應該是起於歐巴馬政府,只是前後任政府的應對程度有別:歐巴馬不放棄引領習近平融入國際社會的期盼,川普則寄望藉打擊中共以展現其「讓美國再度偉大」的威信。  美陸互動良窳將無可避免地影響全球各個國家,正當雙方面臨利益衝突白熱化的關鍵時刻,雖不至於撕破臉,但未來是否會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全球都小心翼翼地觀望。台灣當然也無法置身事外,該當謹慎因應方為上策!

Read More

<社論>修憲會不會觸碰國家定位和固有疆域?

蔡總統提出修憲議題,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林為洲(右)表示,國民黨雖然不會再當煞車皮,但也不希望造成國家動盪。(中央社) 蔡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強調,將在任期內啟動政府體制改造及修憲程序,預期最快在後年九合一選舉一併複決修憲案。修憲議題茲事體大,特別是修憲會不會走向「法理台獨」?更成為對岸高度關注的議題。  按照蔡總統的說法,立法院即將成立「修憲委員會」,讓有關政府制度、人民權利等各項憲改議題能夠充分對話,形成共識,而朝野都有共識的十八歲公民權,更應優先推動。有關更動「國名、領土疆域」等敏感議題,她並未提及,何以外界仍高度質疑?  原因之一,就是不久之前英系立委蔡易餘才提出修憲草案,建議刪除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中的「國家統一前」文字;雖然蔡易餘被迫主動撤案,但媒體普遍認為蔡易餘的動作,是民進黨有意試探外界反應,現在撤案並不保證民進黨未來不會重啟爐灶。  再者,民進黨盤算要在二0二二年九合一選舉一併複決修憲案,當然是要「修憲綁大選」,以過去民進黨「公投綁大選」的經驗來看,一定會提出鼓動綠營選民出來投票的議題;如果屆時只是降低公民投票年齡和改造中央政府體制,顯然不足以激化選情,因此民進黨現在雖然否認,並不能保證未來不會打擦邊球。  平心而論,修憲確實難度很高。在修憲委員會審查修憲提案後,院會議決必須立委總額的四分之三出席,並獲出席委員四分之三以上決議才能通過,也就是說必須八十五席才達到門檻;而目前民進黨為六十三席,只要國民黨的三十八席全部不出席,修憲就難以進行;另外縱使立法院通過,還要公告半年,再經人民複決,依法有效同意票需超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以今年大選選舉人總額一千九百三十一萬人計算,至少要超過九百六十五萬人,以實際有效票數一千四百三十一萬票計算,相當於參與複決投票的選民中要有百分之六十七點四三的選民支持,以歷次公投壁壘分明的情況來看,幾乎是沒有可能。  儘管如此,大陸方面還是不太放心,主要因素是,雖著台灣「天然獨」與日俱增,趨獨聲浪不斷加大,獨派也蠢蠢欲動,像是辜寬敏的台灣制憲基金會,不久前提出兩項制憲意向公投連署,重申「制憲公投」是國家正常化的第一步;十四個獨派團體日前也發表「新憲聲明」,呼籲蔡總統承擔歷史責任,打造共同由台灣人自決的新憲法。毫無疑問,獨派會持續推動,蔡總統在沒有連任壓力下,會不會放手一搏?令人擔憂。  其次,大陸與美國的鬥爭日益激烈。當年「兩國論」是在中美聯手壓制下,李登輝才被迫停止;如今,美國不僅公然支持台灣跟大陸對抗,對於台獨行動,也沒有嚴厲嚇阻,甚至還表態鼓勵。一直走「聯美抗中」路線的蔡總統,會不會在美國默許下進行實質台獨?誰也不敢打包票。  以往在兩岸事務中採取審慎態度的國民黨,在民進黨意圖朝向台獨邁進時,都會全力反制,使民進黨不致暴衝;但國民黨在飽受民進黨抹黑,又得不到選民認同的狀況下,已經決定不再扮演「煞車皮」的角色,以免吃力不討好,同時也讓民進黨承擔應有的責任。國民黨這種不阻撓的作法,固然會減少本身被罵成「中共同路人」的機會,卻恐將增加民進黨冒進的可能。  總之,蔡總統的修憲大計,應該只是要通過十八歲公民權,其餘中央政府體制改造等,其實都是假議題;至於改變國號和固有疆域,預料民進黨應當不會鋌而走險,只是三不五時可能炒作一下罷了!

Read More

<社論>總統須務實面對自己,才能成功領導國家

蔡總統表示過去4年把長照2.0補了起來,但長照基金將在2027年破產。圖為新竹市的長照站。(中央社) 蔡總統在就職演說中臚列了許多自己在過去四年的成績,包括防疫的好表現、經濟重回四小龍之首、補起社會安全網、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穩定、積極參與各項國際重大議題等等。誠然,蔡總統挾八百一十七萬票獲得連任之勢,她的就職演說獲得她的支持者一片叫好;但是,必須提醒是,這些成績未必是公認的佳績,蔡總統必須務實的面對自己,才能成功帶領台灣向前行!  在蔡總統的第一個任期當中,諸多施政引起民眾強烈不滿,這是民進黨在二0一八年地方大選中重挫的主因。即使今年一月總統大選蔡總統獲得史上最高票,但其中最關鍵的因素,也並非蔡政府的政績獲得普遍性的肯定。  例如,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分析認為,兩岸關係的緊迫性是讓蔡英文改變頹勢重新翻盤的原因;日本《讀賣新聞》等五大主流報紙,口徑一致的認為選舉結果是台灣民眾向一國兩制說「不」;美聯社的評論指出,選舉結果顯示台灣選民選擇對中國大陸採取堅定立場。從這些國際媒體呈現出的觀點,不難看出蔡總統成功連任的關鍵因素為何。  一言以蔽之,BBC等國際媒體所凸顯出的觀察,就是在兩岸當局互激之下,導致兩岸關係緊繃、對立。這讓人不禁懷疑,既然如此,蔡總統在二十日的就職演說中,竟強調「過去四年,我們盡力為兩岸和平穩定,做出最大的努力,也獲得國際社會的肯定」。倘若蔡總統所言為真,則何以中共解放軍機艦繞台成為常態?蔡總統又何以在同樣的就職演說中,強調要「加速發展『不對稱戰力』」?蔡政府又何須呼籲對岸不要喊停ECFA?  再如蔡總統提到「經濟成長更回到四小龍的第一名」,這也讓人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須知,「亞洲四小龍」是指一九七0至九0年代台灣、南韓、香港、新加坡經濟轉型,GDP成長率動輒兩位數躍升,此成功經驗令全球為之驚艷。但冷戰結束之後諸多新興經濟體崛起、四小龍成長面臨瓶頸等因素,四小龍之說已趨平淡;更何況,二十一世紀起四小龍的GDP成長率幾已不復見兩位數成長,蔡總統高唱此調除了「激勵」台灣人心之外,並無太大實質意義。  當然,台灣、南韓、香港、新加坡目前的經濟實力與國際競爭力,在全球依舊動見觀瞻;但蔡總統也毋須沉浸在「合稱四小龍」的那種「俱往矣」的美好當中,畢竟近二、三十年來全球經濟環境早已丕變。蔡總統與其為「四小龍之首」而沾沾自喜,倒不如責成蘇內閣積極而及時地推動振興經濟方案,讓台灣在防疫大戰中不僅防疫令全球稱道,經濟復甦也讓全球同聲按讚,屆時再來萬民同慶也還在蔡總統任內。  再者,四年來社會安全網仍然漏洞百出。以蔡總統提到的長照二‧0來說,四年前蔡總統力排保險制,主張以菸捐與遺產稅為主要財源;但難堪的是,倘若政府再不採取有效措施,長照基金將在二0二七年破產,又淪入政府以公務預算支應的窘境。類似的還有勞保基金,儘管蔡政府規劃每年撥補兩百億元,但過去四年進度為零的勞保年金改革再不追趕進度,預算撥補終非治本之道。這個已四年沒補的破網,蔡總統在就職演說中隻字未提,令人懷疑她的決心。  蔡總統首任尚有諸多跳票之處,例如青年低薪依舊無解、民眾還是普遍不信任司法、房價所得比仍然居高不下、八年二十萬戶社會住宅進度遠遠落後等等。蔡總統還是應該務實面對自己過去四年寫下的敗筆,才能在未來四年彌補空白!

Read More

<社論>未來國際兩岸關係,蔡總統勢難取得平衡

蔡總統的就職演說還是透露拉攏美國,而與中國大陸對立的態勢。(取自總統府網站) 蔡總統昨天宣誓就職,正式進入她的第二個任期。她在昨天的就職演說中,針對四大主軸進行闡述;然而,眾所矚目的國際暨兩岸關係部分,不但並無令人驚喜之新意,而且言辭之間還是透露拉攏美國,而與中國大陸對立的態勢。倘若蔡總統維持此一基調,則未來四年的國際暨兩岸關係,勢必難以取得平衡。  蔡總統昨天的就職演說,臚列「作為共同體的台灣」、「空前的挑戰和絕佳的機會」、「國家建設工程」、「國家體制強化及民主深化」四個大項,國際暨兩岸關係部分置於「國家建設工程」當中。「國家建設工程」大項又分為「產業與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安全」三個小項;而「國家安全」中,再分為「國防事務改革」、「積極參與國際社會」、「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三個細項。以內容長度配比而言,國際暨兩岸關係部分並不算突出。  除了「國家建設工程」之外,蔡總統在「空前的挑戰和絕佳的機會」中,也提到台灣防疫成績「讓國際社會驚豔」,並強調疫情「改變了國際社會對台灣和周邊情勢的想像」,對台灣而言「這些改變是挑戰,但也是機會」。在疫情仍然猖獗之際,蔡總統高舉「台灣可以幫助」大旗,在國際社會廣捐口罩等醫療物資,蔡總統趁勢宣揚政績、凸顯蔡政府讓台灣提高國際能見度,倒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必須注意的是,蔡總統針對國際暨兩岸關係的談話,卻讓人擔心未來四年當中,台灣在對美關係和兩岸關係當中恐將繼續失衡。  首先,若依傳統的「用詞分析」,蔡總統在全文五千八百多字的演說中,「台灣」使用了將近五十次,「中華民國」寥寥五次,似乎有意淡化「中華民國」的色彩。尤其是,蔡總統提到「七十年來,台灣可以度過一次又一次的挑戰」,恐被解讀為有意將「台灣」與「中華民國」切割開來,其後座力頗待觀察。  更令人擔憂的是,馬前總統就職演說英譯文將對岸譯為「mainland China」,但蔡總統此次提到「對岸」,卻譯為「China」,此一轉變恐讓中共當局解讀為蔡總統有意將「China」與「Taiwan」對立,甚至解讀為蔡總統已採取陳水扁總統執政時所提出的「台灣跟對岸中國一邊一國」。倘若如此,則雖然蔡總統口說「不挑釁」,但中共仍恐將視為「挑釁」。  至於蔡總統此次就職演說中,再次提到四年前就職演說中的「持續遵循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但四年來早已證明這是空話一場,蔡總統此次重談此調,對兩岸關係並無助益。  在蔡總統此次就職的前一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祝賀蔡「總統」,我外交部除表感謝之外,並稱之為「美國國務卿首次發表聲明祝賀台灣的總統就職,意義重大」;蔡總統且在昨天就職演說中,強調未來台灣將「和美、日、歐等共享價值的國家,深化夥伴關係」,「和區域相關國家攜手,共同為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實際貢獻」。凡此,皆凸顯蔡政府仍將走「親美友日」路線。另外,二00八、二0一二年馬前總統當選時,美國總統小布希、歐巴馬皆曾親自致電馬前總統祝賀,何以外交部刻意強調層級較低的美國國務卿為「首度」?雖令人不解,但亦可看出蔡政府刻意凸顯台美關係良好。  總體而言,蔡總統此次就職演說,拉攏美國的意味依舊濃厚,對大陸釋出的訊息又恐刺激對岸,恐已註定未來國際暨兩岸關係的失衡走勢!

Read More

<社論>蔡總統展開第二任期,應真切回應民意!

顧立雄(圖,中央社)將接任國安會秘書長,但他並不具備國安方面專長。 蔡英文女士今天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五任總統,她也即將面對第二任期的種種挑戰。蔡總統以八百一十七萬票贏得連任,就應了解自己必須承擔國人更高的期待,而應真切回應民意。雖然目前蔡政府因防疫成果而受到高度肯定,卻不表示未來就不會面臨任何考驗,畢竟新冠肺炎的擴散已嚴重影響當前的全球產業鏈,以外貿為主要經濟發展動能的台灣不可能置身事外。  以一般民主國家經驗來看,無論是初次當選或連任的總統,就任初期皆享有民意蜜月期,尤其民進黨繼續完全執政,蔡英文推動政務有更大的揮灑空間。國人對執政的民進黨團隊高度期待,但近日發生總統府遭駭的洩密事件,卻暴露出綠營傲慢自大的一面。雖然府方一再重申是遭駭客變造的假文件,更把矛頭指向中共,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這是內部人士所為,更不可能是對岸,因為以情報戰來看,這是一條難得的滲透管道,為何要大聲喧嘩而放棄如此權威的情報來源呢?  此外,由蔡總統的國安、外交及兩岸人事安排來看,可以「重外交、輕兩岸」來形容其未來四年的執政方向。她派任顧立雄接任國安會秘書長,是相當冒險的決定,畢竟他不具備國安方面專長,若短期內無法融入決策體系,恐將影響蔡政府的重要國安政策。前民進黨立委蕭美琴應該會順利成為我國第一位女性駐美代表,繼續走「親美遠陸」路線;蔡總統的就職演說雖應不致出現挑釁中共的言詞,但也絕不可能走親善路線。簡言之,此次人事安排全然看不到新人新氣象,反而充斥著民進黨派系利益均霑的影子。  基本上,面對美陸衝突節節升高、兩岸敵意難以消弭的緊張態勢,蔡英文的未來四年不會輕鬆,尤其全球經濟已因防疫封鎖嚴重受創,台灣經濟前景難以樂觀,難保不受外在因素持續干擾,蔡政府必須未雨綢繆、超前部署,以免遭受不必要之風險。  姑不論政治偏好,蔡政府不得不承認,兩岸關係仍是台灣對外關係的關鍵,由此次我國仍未能受邀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可看出。雖有許多國家聲援,台灣卻仍不得其門而入,暫緩討論我國參與案算是目前最好結果。只是,當整起事件被視為美陸國際博弈遊戲時,台灣其實不會得到任何好處。當務之急,蔡政府還是應想方設法改善兩岸互動,特別是尋求能化解彼此敵意的途徑,畢竟就算中共難敵美國,卻仍有餘力打壓台灣,再多的道德聲援仍無法扭轉兩岸的國際聲勢落差。  除了兩岸及外交,蔡英文總統不能忽略禍起蕭牆的警示。由於她四年後不能連任,民進黨內的派系爭奪戰才要開打,由政府新人事的重組即可看出,縱使獲得高票數連任,仍難跳脫派系平衡的制約,更必須提防自己人出包的窘境,這次總統府機密資料外洩就是警訊。因此,倘若陳菊真的被提名為下任監察院長,恐因其身分而將無法繼續為蔡英文分憂解勞,是否會成為蔡英文由盛而衰的轉捩點,答案即將揭曉。  蔡英文是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國家元首,在經歷二0一八年大敗、聲望跌到谷底的慘痛,還能先擊退並收服黨內挑戰者賴清德,再利用其熟悉的「反中」激情成功翻身,確實有過人之處。然而,照顧黨內派系是一回事,國人的福祉才應是她最優先的考量!  政壇流行一句話:民意如流水。蔡總統應真切回應國人的要求,不讓黨派私利成為國家發展的絆腳石,否則地方敗選的教訓殷鑑不遠,也將決定她未來四年的成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