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晴海翁繪 奪傳藝金曲2獎

南應大音樂系老師張雅晴與團隊製作曲調〈海翁繪〉組曲專輯,獲得第三十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最佳編曲雙料獎項。(記者汪惠松翻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大音樂系老師張雅晴及團隊製作曲調來自台灣本土的歌謠的〈海翁繪〉組曲專輯,參加第三十屆傳藝金曲獎,透過過小提琴與鋼琴合奏,將音樂完全導入畫作情境,獲得評審青睞,獲得最佳跨界音樂專輯、最佳編曲雙料獎項。  〈海翁繪〉專輯包括兩個樂章的小品奏鳴曲、十三幅音畫的組曲,兩位作曲家採擷福佬、客家、原住民吟唱素材,藉西洋古典作曲技法,透過小提琴與鋼琴的對話問答,將對祖母的深切思念、對父親熱愛土地的感佩,化作樂聲傳送出去。無論是小品奏鳴曲,或連篇組曲,小提琴與鋼琴都能合作無間,既各自揮灑、又相互扶持,充分表現完美的二重奏精神。  專輯特色是四條弦,八十八個鍵,三十六幅畫,一段古謠錄音,交互對話,緊緊相連,融合為十五段飽含思念情感的樂章。  張雅晴表示,海翁就是鯨魚的台語發音,台灣就像是太平洋上的海翁,因為父親張金發是一位畫家,從一九五0年代就開始上山下海作畫,為原住民留下許多的畫作,記錄了許多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印象,製作這個專輯就是想為當時的影像,配上屬於當時的台灣音樂,由蔡凌蕙老師編曲,內有十三首曲子。  張雅晴說,〈海翁繪〉曲調全部來自台灣本土的歌謠,在採集古謠的過程中,走過了與父親繪畫取材時相同的道路。組曲由鋼琴與小提琴合奏,將音樂完全導入畫作的情境,為台灣保留住當時的文化,所以在聆聽音樂的同時,若能配上觀賞畫作,應該可以感受到一些屬於傳統台灣的東西,因此獲得雙料獎項,覺得非常開心。

Read More

崑科大赴加 訪傳媒轉型

崑大公廣系學海築夢團拜會位於加拿大溫哥華的新聞媒體「大紀元」,經由分享交流新聞價值及創立過程,了解新聞產業。 (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學海築夢團前往位於加拿大溫哥華的新聞媒體「大紀元」,分享交流新聞價值及創立過程,了解新聞產業、議題操控與設定,大紀元也相當歡迎學生未來畢業後加入相關產業服務。  二000年創立的大紀元,經由大編輯台發出新聞資訊,並結合報導與新聞英翻中,達成與閱聽眾之間溝通橋梁,藉此累積閱聽眾數量。崑大公廣系學海築夢團透過實習機會,拜會溫哥華大紀元CEO Jeery與主編輯May Liu兩位資深媒體人,分享大紀元歷史、新聞產業遇到的困境及解決方式,並說明區隔市場的新聞性質,讓大紀元活出的獨特性。  過去的傳統媒體經常穿梭於人群之間,因配合時代轉型,大紀元將市場轉移至網路新媒體,同時兼顧老主顧的需求,持續發行紙本,並將議題做深度報導與撰寫,希望事件議題能以簡易的述說方式使閱聽眾快速了解,使更多閱聽眾關注此議題。  公廣系學海築夢團針對系上專業探討不同話題並與大紀元媒體人交換想法,延伸不同觀點,經由分享報社的經營與管理,包括傳統媒體轉型成網路媒體的心路歷程,背後都有相當精彩的故事,經此次的訪談,學習到社會上所需要保持的正確態度及學習精神。

Read More

狼叔性侵男童案 校長改記1小過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某國小校園月前爆出校外狼叔性侵男童事件,台南市教育局深入了解調查後,認為校長在監視器畫面證據保全方面的確有疏失,因此撤回原先申誡一次之懲處,加重處分,改記一支小過。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案件在六月爆發後,檢方曾向校方要了某一天的監視器畫面,但校方敏感度不足,其餘日子的檔案未留存,在證據保全上的確有疏失,因此決定加重行政處分,校長也願意承擔這樣的處分。  鄭新輝指出,學校有疏失教育局當然一定會追究,但整個案子不能失焦,還是應該要譴責行為人,呼籲檢方趕緊查明,若查證屬實就從重量刑,以遏止不法。  鄭新輝表示,教育局也不斷提醒學校應加強檢視校園安全,也請到學校運動的民眾幫忙留意校內是否有可疑人物,一起守護校園安全,這樣開放校園才有正向意義。

Read More

汽車合唱團主唱辭世 享壽75歲

「汽車合唱團」的主唱兼歌曲作家里奇奧卡塞克辭世,享壽75歲。圖為里奇奧卡塞克2015年在洛杉磯出席一項活動。(路透) 中央社/紐約15日綜合外電報導  紐約警方表示,1980年代美國新浪潮搖滾樂團「汽車合唱團」風格獨樹一幟的主唱兼歌曲作家里奇奧卡塞克今天辭世,享壽75歲。  路透社引述紐約市警局發言人指出,里奇奧卡塞克的家人在當地時間約下午4時發現他毫無反應後報警,之後被宣告在曼哈頓的住家內過世,死因尚待紐約市警局法醫確認。  里奇奧卡塞克1944年出生於巴爾的摩,後來搬到克里夫蘭念高中時結識貝斯手及日後團員班傑明奧爾,兩人1970年代中期於波士頓組成汽車合唱團。  汽車合唱團的同名首張專輯The Cars,收錄單曲Just What I Needed、My Best Friend’s Girl、Good Times Roll等,在告示牌專輯排行榜高居第18名。  1979年,Let’s Go成為他們第一支擠進前20名的單曲,他們接著於1980年代推出一支支膾炙人口的歌曲,直到樂團1988年解散為止;後來奧爾2000年死於胰臟癌。  後來汽車合唱團2010年重組復出,並推出他們最後一張專輯Move Like This。

Read More

長庚思覺失調症特展 籲病友開啟正循環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提升大眾對於思覺失調症的認識,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是腦部疾病,每100人中就有1人為患者,目前已有藥物可控制症狀、避免復發。建議大眾多一點理解、少一點偏見,幫助患者拉近與社會的距離。  一名病友阿毅,發病時深信有特務即將來取他的性命,甚至聽到特務在他耳邊威脅的話語,令阿毅非常害怕,不時聲淚俱下,雙膝跪地、用頭撞地、全身發抖,甚至因害怕遭到刑求而一心想要上吊自殺。但在林口長庚精神部的治療後,阿毅的症狀已經穩定。  林口長庚精神部副部主任洪錦益醫師解釋,思覺失調症會讓患者脫離現實感,可能會出現的症狀包括正性症狀、負性症狀及混亂症狀。  「正性症狀」是指超過正常體驗的經驗,例如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覺得有人監視他、覺得有人跟蹤注視著他、覺得有些魔幻的力量在影響著他。  「負性症狀」是指正常體驗的縮減,例如變得懶散、變得退縮、缺乏動機、情緒呆板、社交畏縮。  「混亂症狀」是指思考、情感或行為的混亂,例如:語言離題或前後不連貫、傻笑、不合宜或無理由的舉止。  洪錦益提醒,像阿毅這樣的病友發作時無法分辨症狀及現實,更需要身邊親友的協助,及時察覺,鼓勵就醫接受治療。  林口長庚精神部醫師許世杰也表示,思覺失調症是腦部疾病,其「思考」與「知覺」功能失調,可能導致幻覺、妄想等症狀,但患者只要規則用藥、穩定治療,就能維持日常生活狀態。  不過,根據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康復之友聯盟2017年的調查,卻仍有約5成思覺失調症患者,對於患病感到自卑、認為病情會阻礙其社交生活。社會對思覺失調症仍存有不認識及汙名,常見情形如稱患者為「怪人」、「不定時炸彈」,造成病人、家屬蒙羞,甚至阻礙就醫。  因此,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特別於即日至9月30日止,於復健大樓一樓大廳展出「思覺失調症特展」,讓外界重新認識精神疾病,減少對於疾病的汙名化。在展覽期間,精神部特別舉辦兩場醫師導讀活動,要帶領民眾正確認識疾病,理解病友會經歷的症狀,鼓勵病友積極治療及包容開啟治療正循環。

Read More

官田水雉教育園區22日生態季

今年度夏季水雉數量創新高,官田水雉教育園區二十二日舉辦生態季,邀請民眾加入保育行列。(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官田報導  中秋節過後是官田菱角成熟採收時期,也是水雉繁殖進入尾聲,官田水雉教育園區即將在二十二日舉辦生態季,今年以「水雉與牠的快樂夥伴」為主題,除有精彩演出,也有剝菱角達人、誰是飯桶王等比賽。  官田水雉教育園區指出,今年度夏季水雉調查的數量創下歷史新高,共有一千零二十四隻,由於有水雉做為官田地區保育物種的指標,在保育水雉的同時也提供其他物種在農田的生存空間,讓農村中有鳥叫、蟲鳴、蛙跳等豐富的生態景象。  水雉教育園區主任李文珍表示,今年以水雉與牠的快樂夥伴為主題,水雉與牠的快樂夥伴不只在生物間,從事友善環境耕作的農友也是水雉的快樂夥伴之一,所以當天園區也會設攤協助農友販售友善耕作的農產品,另有在地友善耕作的農友到園區擺設綠色市集,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  園區透過講座與環教和社區組織連結,培養官田國中的學生成為園區志工,今年度以二天的劇場工作坊形式,讓學生們練習以戲劇表達農村生態環境議題,並在生態季演出「小農錢哥養成記」。另外二溪國小在台積電的支持下,完成了《小水雉的迷途旅行》繪本印製,將在生態季上贈與台積電繪本表達感謝。

Read More

金門縣府:金馬澎自由行 陸20城市20日鬆綁

 中央社/金門縣十六日電  金門縣政府表示,中國大陸出入境管理部門公告,自二十日起恢復受理二十個城市對金門、馬祖、澎湖小三通個人旅遊簽注申請。縣府說,這對仰賴小三通的金門觀光產業是強心針。  金門縣政府發布新聞稿表示,縣府經歷了一個多月來的奔走、溝通,終獲陸方務實回應,並自二十日起恢復二十個海西自由行城市居民,得辦理赴金馬澎個人旅遊簽注申請。  新聞稿指出,包括福建省(福州、廈門、漳州、泉州、龍岩、莆田、三明、南平、寧德)、浙江省(溫州、麗水、衢州)、江西省(撫州、上饒、鷹潭、贛州)與廣東省(梅洲、潮州、汕頭、揭陽)等二十個城市,自二十日起均可循小三通至金門、馬祖與澎湖自由行,可望有效降低大三通自由行暫停所帶來產業衝擊。  金門縣長楊鎮浯表示,限縮自由行對金門旅遊造成非常大衝擊,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今天能有正面的回應,代表大家對金門這個特殊處境的理解;希望兩岸當局今後在有關金門發展上能夠更多的同理心和支持。  中國大陸文化和旅遊部公告自八月一日起暫停大陸四十七個城市居民赴台自由行,楊鎮浯在八月十二日和澎湖縣長賴峰偉、連江縣長劉增應拜會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爭取對於金門、馬祖、澎湖的旅遊政策,應有區隔作為。

Read More

<中華副刊>花開滿牆

■方秋停  網購無遠弗屆,植物竟也可打包宅配!  那植栽初自南部運來時莖葉枯萎,如剛拆封的棉衣整件皺巴巴,也像受難的鳥兒神色驚慌。置於庭園角落,直覺它氣若游絲無法生存。孰知開春後便迅速茁長,心葉一片片自土裡掙出。藤蔓沿著鐵窗爬至二樓轟地如瀑洩下,啊,那綠意恐怕過度了,只是為何不見花開?童年記憶裡那熱鬧整牆,引來蜂蝶嗡嗡盤繞的粉色小花呢?  珊瑚藤於我印象裡茂長,青鬚經日照雨淋拉長身姿,細小花穗吐出燃放綿綿彩色。那時上學要走長長的路,腳踩地上身影期待和貓狗相遇,最喜歡走到爬滿珊瑚藤的牆下,感覺花開點亮視野,心情跟著繽紛起來。  而今那花彩躲哪去了?難道幼苗運送時遭受損害、還是莖葉少了平衡接線?溽暑後一波波將來未來的颱風造成陰晴詭譎,藤蔓迴繞,青葉繼續打著節拍,等不到花開,日子徒然空轉。  之前種的九重葛也不開花,也許土太潮溼、陽光未轉至適當位置、還是那面牆不適合植物生長……,春夏已過,草木失去旺盛的生長契機,眼看這年就將虛度!  秋後無意間見著一條花穗自青葉中伸出,顏色雖淡卻叫人興奮!偏偏那幾天烏雲密布,正要展露出的花彩便又卻步!雨水陽光關連花開的速度與顏色,我在心中祈請烏雲先緩一緩,何不讓小花勇敢開出,待它自信勇敢,便可在陰雨風暴中篤定存在。生命輸送帶源源不絕,期望藍天露出笑臉,給予花兒盛開的勇氣。  日子繼續往前過,眼看二樓陽台綠意已滿,青葉鋪好了床,等著迎接粉嫩小花。再過一陣子,幾根花芽自底層抽出,我心底喜悅卻也憂心了起來--本來只想在窗外圍掛一簾天然遮幕,未料這藤蔓竟長成這般氣勢!小小園圃如何供給巨大能量?花開太搶眼勢將引來過多目光!  不論如何有花的視野便就豐美。想起法國埃吉桑小鎮住戶窗台上皆植花草,街景因此美好;義大利阿爾貝羅貝洛的白灰屋瓦上頭盡是花的彩色;加拿大維多利亞島的街燈下總吊掛一盆盆花籃,為白天亮開溫馨。花草是上天賜予的美麗,懂得欣賞便是福氣。  晨霧掀開,昨天還單薄的花苞今天豐盈了好些,催長巨人應是來過了!中秋節前陽光仍然飽滿,晚開的花還可喧嘩好一陣子。啊!記憶需時間來釀造,一樹被紛擾人事掩蓋過的蟬聲、一池溶溶沁涼的蛙鳴、一片波動夜氛的蟋蟀及開滿牆上的粉彩為心中最美的詩篇。每天早上習慣走出屋外瞧望--花開幾分,陽光雲朵如何進行迷藏?雨如何簌簌落下又如何停歇?花色流轉,滾滾隨人行走,隱含天候與土地的脈動。  因緣聚集,眼前窗台花苞漸地茁長。直覺那花更紅了些,已和記憶裡的那面牆相去不遠。串串紅花是燃燒中的仙女棒還是童話女孩擦亮取暖的火柴?  日子前奔,珊瑚藤頑強的鬚根爬到二樓繼續上長,冷暖交替,風笛拉長彎繞起伏的藤蔓,青絲化成五線譜,小粉花是比八分音符更細碎的連音。含露光點散放光彩,以為那串串花兒將持續攀爬,重現我記憶中的夢幻色彩。未料鄰居經過時忍不住憂心提醒:爬藤高過樓層不祥,恐犯小人或有官司纏身!  誰會因無稽之談破壞窗景,我不以為然,打自心底排斥迷信說法,堅持讓藤蔓繼續攀爬。  日子時晴時雨,那天推開二樓落地窗,發現藤蔓氾濫陽台,莖蔓兀自伸進冷氣風扇及熱水器裡面,花葉不知幾時被燒焦,災難似已發生!  天冷後珊瑚藤青葉漸黃,枯葉堆疊出毀壞的想像,自一樓庭園抬頭望似見牆上壟罩著烏雲。遲疑好久,終將那爬滿的藤蔓自架上拉扯下來綑綁成堆,連著整年的生長一起清空。  熱鬧的牆突然安靜下來,童年記憶裡的花海仍然湧動,心想何時將再種植,讓那粉色花彩妥善重現!   

Read More

基因篩檢泡泡龍 婦產下健康寶寶

醫師許釗凱(中)與成醫團隊,發表提供泡泡龍患者基因檢測等資訊,作更好的醫療照護。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住台中的陳小姐去年懷第一胎時出現早產,寶寶全身出現多處水泡及皮膚傷口,經診斷為先天性表皮鬆解性水皰症,俗稱「泡泡龍」,因反覆感染只活3個月。懷第二胎,經成大醫院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與皮膚病理檢測,找出致病基因,並做產前基因篩檢,確認胎兒健康未帶原,順利生下健康寶寶。  成大醫院皮膚部醫師許釗凱表示,「泡泡龍」是一種罕見的皮膚遺傳性疾病,不會傳染,發生率為大約5萬分之1。其遺傳模式包括染色體隱性或顯性遺傳,基因突變有可能來自父母親,也可能是自發性突變。泡泡龍患者臨床症狀嚴重程度不一,有些會合併皮膚癌、營養不良、貧血、關節變形、胃幽門閉鎖、食道狹窄及心臟肥大等病變。患者終其一生要與水泡引發的傷口對抗,有不少患者每天需要花2-3個小時換藥。  案例陳小姐第一胎是在彰化基督教醫院被診斷為泡泡龍,小嬰兒因反覆感染,只存活3個月。許釗凱說,案例為體染色體隱性ITGB4基因異常,除了會造成身上與黏膜處出現水泡外,合併出現的胃幽門閉鎖更是導致嬰兒無法存活的主因。懷第二胎,仍擔心是否會再生出另一個泡泡龍寶寶,經彰基與台灣泡泡龍病友協會理事長古寶英轉介到成大醫院;由成醫皮膚科與遺傳中心提供完整的基因報告解釋及遺傳諮詢服務,彰基婦產科提供產前照護與產前基因篩檢,確認胎兒未帶原,並順利生下健康寶寶。  許釗凱指出,目前泡泡龍治療以傷口照護為主,國外有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臨床試驗正在進行。106年底,德國和義大利醫療團隊,在德國以基因置換方式治療一名泡泡龍小男孩,治癒八成傷口,成效相當好,當年並發表於國際期刊,為泡泡龍患者帶來新希望,惟受限於龐大經費花費及技術,目前尚法無法普及。

Read More

PM2.5濃度標準 環團籲再提高 有效降低腦中風、心梗、肺癌等疾病發生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對於台灣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日趨嚴重,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16日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舉出若將濃度標準提高至每立方公尺10微克,將可有效降低腦中風、心肌梗塞、肺癌等疾病的發生。  環保署表示,為防制空氣污染,正在研擬若業者自行於冬季減排,可減少夏季空污費金額,預計明年施行;至於移動污染源暫時未納入討論。  葉光芃以國衛院2018年底的研究數據指出,在現行標準下,腦中風可避免發病人數是549人、肺癌可避免發病人數是568人;如果將濃度標準提高至每立方公尺10微克,腦中風可避免發病人數增加至908人、肺癌可避免發病人數為815人,能減少健保支出。  葉光芃說,根據報告,若台灣PM2.5濃度在2020年達標每立方公尺15微克的話,可減少6664人早逝。健康效益大於2019年的設定標準、也就是濃度每立方公尺18微克所減少的人數。  他並表示,如今台灣北部PM2.5漸漸達到每立方公尺15微克,他呼籲進一步提高空品標準與世界衛生組織一致,也就是每立方公尺10微克,希望朝野立委審查預算時將納稅錢用在真正地防制空汙。  與會的國民黨立委許毓仁表示,立法院本會期會推動跨黨派決議文,希望以控制預算方式督促行政機關落實空汙減量。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也說,空氣品質是跨黨派議題,有必要從嚴管制PM2.5,因此提高濃度標準有其必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