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圖書館的獅子

圖/蔣軍 文/張燕風  今年美國新冠疫情爆發,在一片禁令聲中,最令YF難過的,是看到鎮上圖書館的大門緊鎖。以往,「每天去圖書館消磨幾個鐘頭」,一直是YF多年來的生活習慣。 沿著熟悉的大門入內,總會先在報刊架上,取下當日報紙,雜誌新刊,坐在閱讀室落地窗邊的沙發上,細細翻閱書報,天下大小事,盡在眼下和指間。  YF對童書繪本一直保持著莫大興趣。圖書館內的兒童部門也是YF每天必訪之地。 那兒排列成行的書架,都只有兩三層書的高度,便於孩子們抽取閱讀。YF經常彎腰瀏覽,看到有興趣的書,就會欣喜取下,和旁邊的孩子們一樣,盤腿席地而坐,捧著書津津有味的讀起來。  一天,YF讀到一本「圖書館獅子」(Library Lion)的繪畫書。書中那頭巨大的獅子,特別喜歡去圖書館閒逛。因為館內規章中沒有說過「獅子」不能進入圖書館,所以沒有人能趕他出去。獅子在圖書館內鬧了不少笑話,讓YF讀的吃吃發笑, 竟沒有注意身邊站了一個小男孩。  小男孩指著書頁,一臉認真的說「奶奶,這頭獅子就在我們圖書館裡耶!」YF抬頭對小男孩說「真的嗎?我怎麼從來沒見過?」小男孩嘟起小嘴說「因為妳是大人嘛!大人總是在忙別的事,不會注意到那頭獅子的。」YF急忙說「我不忙、不忙 ! 你帶我去看獅子好嗎?」  小男孩咧嘴笑了,指著最遠的角落,說「每個星期二早上,圖書館姐姐都會在那兒講故事,獅子一定會去和我們一起聽故事的。今天剛好是星期二,奶奶,我帶妳去聽故事好嗎? 那妳就可以認識獅子了。」  小男孩拉著YF的手,走向邊遠的故事間。怪不得故事間會被設在最遠的角落,因為這樣孩子們的笑聲,就不會打擾圖書館內需要安靜的大人們了。  果然,一頭大獅子正瞇著眼安詳的半躺在牆角邊,任憑孩子們在他身上磨蹭玩耍歡笑。YF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竟也毫無半點恐懼的感覺。獅子朝門邊嘴巴張的大大的YF點一下頭,算是打過招呼了。講故事的姐姐走進來,和獅子互拍一記「High Five」,看來獅子真的是這裡固定的常客。  人們絕對想不到,那可惡的病毒竟傳播的這麼快速。從今年春天開始,為了防止病菌蔓延,圖書館竟無預警的全面關閉。 YF為驟然失去一座精神保壘而悵然不已! 並且念念不忘那頭愛聽故事的獅子,如今安在?也許藏在館外的樹叢中?還是躲在遠處的矮山裡?還有人會為他說故事嗎?  YF多次開車前往圖書館外圍街道,遙望大窗內那張熟悉的沙發椅已被黃色封條層層貼住,角落的故事間也黑暗無光。圖書館門口長條椅上,卻總躺著那位以前常去館內打瞌睡的流浪漢。他正在享受著戶外日光浴。  YF搖下車窗,對流浪漢喊著「先生,你看到圖書館獅子了嗎?」  流浪漢總是不回應,繼續閉眼攤開手臂曬太陽。  2020年的春天、夏天就這樣寂靜的過去了,空氣中開始有了些涼意,秋天來了。 YF又想起圖書館的獅子,決定再去轉一圈看看。  萬萬沒有想到圖書館門口的這個畫面。 戴著口罩的獅子,大喇喇的端坐在圖書館大門前,距他六尺遠的長條椅上,也端坐著戴著口罩的流浪漢,他正捧著一本故事書,聚精會神的、大聲的唸給獅子聽。  獅子向YF 微微點頭,鼻頭呶向旁邊的告示牌: “ STAY HOME   STAY SAFE STAY HEALTHY“  YF高興的流下淚來,圖書館獅子啊,別來無恙,世界仍然美麗! 作者註: 《圖書館獅子》(Library Lion)是美國作家蜜雪兒‧努森(Michelle Knudsen)於2017年出版的童書作品。

Read More

<中華副刊>人間大書房

 ■黃素華  對個遊子而言,只要能讀書的地方就是我的書房。餐盤收拾後的長桌,擺上筆記型電腦和書籍,搖身一變即是書桌。面對斗室唯一的落地窗,小葉欖仁嫩綠新葉映照明窗,我彷若擁有超現實的靈魂了。  書店,是我溫潤人文氣息的另種精神糧倉。坐在倚窗的木椅上,就著藍天一角、綠蔭兩行,走進書裡,頓時風行雲散,以書遮止了人生多少的風雨,療癒了無數曲折的艱難,一種有如魏晉手帖的慢世,搖曳了滿心的春柔!當年的青青子衿或已銜書他飛,但在回首時,曾駐足過的書店定是來時路上難忘的書房。  圖書館是一扇連結其他城市的窗,一道伸向古今的長廊。琳瑯滿目的報章雜誌,我化作八爪章魚、老鷹犀利目,盡情汲取最新的訊息與知識,靜心尋寶,冶之煉之,點點滴滴地陶鑄對世事的真知灼見。尤其暑熱時,這個適溫的空間真是我的最佳書房。  雲光徘徊的山林是我最芳芬的書房。懂得享用者都可從這無盡藏的江上清風和山間明月取之不竭︰閱讀變化多端的大自然,體悟變和不變之間的哲理;諦聽天籟的簡樸,濃烈的悲傷就在清風裡稀釋;俯仰青天淡雲、沁吟水湄山氣,得到寬容的舒坦。  所有從書本、大自然領取的道理和體會,都得經過社會的洗禮和驗證。若就沈從文說的:「社會是一本最大的書。」那紅塵就是一座最大的書房了!能在偌大的書房讀透這千奇百怪、錯綜複雜、悲歡離合的大書,在善惡夾縫裡,從容優雅地讀出人性的美,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但我天天在這間大書房裡啃這本大書呢!

Read More

屏東龜山步道秘境尋幽

龜山步道全程有九成是走在林蔭下。 圖與文:記者趙家麟  墾丁國家公園的西北角,緊依著海生館的龜山步道,向東、向西、向北,都有令人驚豔的海天綠地美景。約莫一小時步程的環山步道,除了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史前文化紋理,幾座隱身在樹叢、珊瑚礁岩下的廢棄軍事碉堡遺構,是遙想「牡丹社事件」的歷史場域,也凸顯了龜山地形地勢的重要性。 龜山步道有狀況維持良好的階梯、棧道。漫步林間 登頂賞絕景  龜山,矗立在台灣海峽與恆春盆地之間,位在墾丁國家公園西北方的入口,行政區屬於屏東縣車城鄉,區位緊鄰著海生館,因為外形像是烏龜背負著方印而得名。全區的地質以珊瑚礁岩為主,海拔高度只有七十二公尺,但山頂環線視野卻非常開闊。  龜山步道全程來回約一點三公里,屏一五三線2K處就是登山口,附近有停車場與公共水廁,步道前半是木棧道,後半是枕木填碎石,九成的路徑都在林蔭之下,漫步林間而行,輕鬆自在。  步道全程走馬看花步程約三十至四十分鐘,但山頂是環線,幾處觀景台的視角,景色絕美;走在林蔭步道下,海風、山風穿梭林間也非常舒適宜人。全程建議安排停留一小時,享受秘境美景。 「迎曦亭」鳥瞰恆春縱谷平原的聚落、田地,遠眺恆春八景之的「虎頭山」、「三台山」。三觀景台遠眺 覽山海平原之美  龜山步道主要有三個觀景台,若逆時鐘而行,觀景點依序如下:  先到「迎曦亭」,由涼亭向東望,可以鳥瞰恆春縱谷平原,聚落、田地一覽無遺,遠眺山景,有恆春八景之一的「虎頭山」與「三台山」、恆春五里亭機場,保力村、埔墘村等盡收眼底。 仁壽台前,有「登龜山 小天下」之感。 繼續前行到「仁壽台」,這裡是恆春縱谷的最北端,也是海洋、平原、山地交會處,有「登龜山 小天下」之壯闊美景。四周展望極佳,左邊是台灣海峽,右側是保力溪、四重溪出海口及車城鄉全境,此處也是欣賞龜山日落的最佳地點。  至於河口景觀,因受盛行東北季風及浪濤的沖刷,形成廣闊的「砂嘴」地形,在乾季時水流量減少,「砂嘴」擴展封閉河口,形成「沒口溪」現象。  順著步道與指標繼續走,到龜山的北角的「鎮海台」,這裡是昔日的軍事陣地,山腳下就是海生館全景,後灣岬的後方就是後灣聚落,遠處則是海拔一七二公尺的大平頂平台,山海構成一幅美麗景致。 龜山步道的珊瑚礁岩下隱身了荒廢的軍事碉堡。緬懷牡丹社事件  「牡丹社事件」是台灣近代史上上重大的歷史事件,也深深影響台灣後續歷史的發展。清同治十年(西元一八七一年),琉球船民遭遇海難,從九棚一帶上岸,被高士佛社的原住民殺害54人,日本則以這個事件為藉口,於一八七四年發動戰爭,三千日軍由射寮登陸,就是以龜山為幕營基地,再沿四重溪攻入牡丹社,這就是著名的「牡丹社事件」。  一八七四年牡丹社事件日軍攻台,自射寮上岸,登陸地點就在今日海生館一帶,目前,海生館旁還留了一座「明治七年討番軍本營地」的紀念碑,由於附近的龜山被日軍視為重要的軍事據點,開發駐營,也因此建造了現今龜山內縱橫交錯的軍事坑道。國民政府遷台後,軍方繼續在此駐防,目前雖然陣地已經荒廢,但從龜山步道沿路至山腰、山頂到處散布著各種軍事構築和防禦設施,可想見龜山地形地勢的重要性。 龜山步道的軍事設施與坑道,可回顧牡丹社事件歷史場景。 「牡丹社事件」讓當時的清廷開始意識到台灣的戰略重要性,清廷派沈葆禎以欽差大臣身分來台籌辦相關防務,才開始認真經營並展開各項建設,紀念碑與龜山上的軍事設施遺構,乃至於車城鄉與牡丹鄉交界處的石門古戰場,都是遊客回顧「牡丹社事件」的歷史場景。 從龜山眺望保力溪與四重溪出海口。史前文化、生態豐  龜山的史前文化也相當豐富,被喻為是探索恆春半島歷史的窗口。根據墾丁國家公園的調查資料,日本統治時期,這裡已經發現史前遺址,距今約一千五百年的龜山史前文化相,出土的陶器紋飾變化最受注目,有著特別的人形紋、幾何紋、雲雷紋等;龜山遺址也發現了大批的動物骨骼遺留,其中以鹿科骨骼最為豐富,學者推測,若不是當時聚落人數眾多,便是龜山在當時為鹿類商品的轉運站。  在自然生態方面,墾丁國家公園對相關文獻的調查,龜山過去應以黃荊、榕樹為為主的植物社會,但因西海岸地區開發較早,且龜山自清末以來就是軍事要地,原始植被因人為干擾被破壞,近年來更因為銀合歡的蔓延而逐漸取代黃荊的優勢地位。  龜山的植物相以珊瑚礁植被為主,植物特性耐旱、抗風、抗鹽,代表性植物有烏柑子、小刺山柑、刺藤、破布烏、黃荊、榕樹等。在步道的兩側,當見的留鳥有台灣畫眉、烏頭翁、樹鵲、五色鳥、烏秋、竹雞等,夏秋之間,龜山頂也是觀察鷺鷥群過境好地點,其他動物還斑卡拉蝸牛、斯文豪式攀蜥以及各類昆蟲。  到墾丁參觀旅遊時,不要錯過了登上龜山步道,跨入時光的軌跡,感受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的美好。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一年

 ■橋下船槳  駛入村莊以前,得先騎過一片茂密雜林,即使中央有條人車踏出的小徑,不知名的花草依舊淹滅大半車身,路凹凸不平,車身也連帶躁動不安,幸好是慢活的季節,秋光鑽入樹葉空隙,點點散落衣上,那是不同夏日,帶股迷人羞赧,偶爾,沁入一陣幽微冰涼,不久前的交接前夕,屆臨退休的前輩大哥急切壓低了嗓:「我是看你年紀小才說,那裡傳聞很多,要是你真遇到,袂使看它們,知影毋?」  騎過這段後,路便平坦許多,投遞到這的信多半飄股獨居的味,繳費單和定期高齡者免費健檢通知外,那些編排吸睛,和家庭有關的量販店廣告,或是年輕人的信用卡催繳通知,與這絕緣,古宅比鄰,大半只剩空殼,一些堆積陳年舊物,一些從前經營男性理髮、檳榔店的招牌掛著沒拆,少數幾戶住人的,泰半也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等待,是這的共同語言。  寄到這兒的信少,收的信自是不多,每個禮拜固定一封,薄薄一封,白色信紙裝著,住村莊角落的阿伯所寄,紅框內的字頗為歪斜,郵票卻貼的端正,等待回信的一類,但至今,阿伯的信箱依然只是水電瓦斯,和生活切割不了關係的林林種種。  信出了郵筒,卻總步不出郵局,聽送那區同事說收件人不知是搬了還是如何,現在住進的小夫妻,為此很是困擾。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家裡更換了電話號碼,接通後常是陌生的音,找的卻是同個人,確實困擾,好像過去的故事著實還沒好好收尾,新故事便急迫展開。  按公司規定,收件人不在,得退回信件。  但阿伯不收,堅持不收。  「恁閣揣看覓,一定有的。」  「阿伯,你有伊的電話無?我借你手機仔撥。」  「毋免毋免,寄批就好,寄批著好。」  於是,一封封收件人是魏雲彩的信,在這樣一去一回間,一封疊上一封。  冬天來的時候,連信件也開始冰冷,急促警鈴有時就從後頭飆速而來,沒人曉得引路人何時現身,只聽得出一聲聲的無醫無醫,最後又多了一間老舊空房。這段日子不再每個禮拜固定一封,自緊閉的門縫向裡望去,烏漆一片。  「你講伊喔?自以前著按呢,寒天時人就不見,平常時嘛三不五時揣無人,身體毋好,閣按呢趴趴走,毋知影是佇想啥。」  過了冬天,信件依舊尋不著落腳處,一日收到信後,直接橫跨兩個縣市,到達時,夜已深了。  真的是對小夫妻。  「那你們知道以前這住誰嗎?」  小夫妻無奈地搖搖頭,一樓的守衛頭點的很是平淡,魏雲彩曾是名警察,幾年前值勤時間,意外殉職。  「可惜了大好青年,聽說是衝進警局隨機開槍,最近新聞好像有報,大概是關牢裡一輩子或死刑吧。」  那天回家,我輕輕將那封沾滿冬天氣息的信,悄悄塞進置物櫃最裡的角落。  短暫的春季,同樣收到了信,飄股愈加凝重的濕氣。  這年夏季甦醒的特快,血氣賁張的梅雨少年,頭一天便打亂各地交通,暴雨遲遲尋不著下滲處,依偎彼此漲上了柏油路,一不留意,車沒入淹水小巷,回過頭來,一綑綑信件早和雨水或多或少打過招呼。  幸好離附近郵局還不算遠,吹乾信件時,意外發現二樓鐵櫃全是一疊挨一疊的信,信封皆是上年紀了,泛黃、互黏彼此,發散特殊陳年紙味,曾聽內勤人員說過,退回來的信、找不到收件人的信,或是找不到寄件人的信,都得塞入那鐵櫃裡。  「那叫幽靈信,等著哪天的哪個人突然出現領回,之前還真有人一年後才來領信。」  信件通常是按月份、年份捆成一疊,凹凸參差,因此很快便注意到了,角落那疊褪色白信封。  每封依舊單薄,好似根本什麼也沒裝,中央紅框內歪歪斜斜寫了魏雲彩,頭幾張的信封頭,不知是被誰撕開了。  那是一張照片,是個滿臉天真,笑的很是燦爛,眼神卻無法集中的孩子,明顯和一般孩子不同,右下角印有早些時候註記的時間,推估算來,照片裡的孩子,今年大約也五十多歲了,照片背後,黏了張泛黃的紙,摸來粗糙、發皺,擦去的筆痕依稀可見,想來曾反覆擦改,濡濕多次。  上頭只寫了一句話: 魏警官,找到我女兒了嗎?

Read More

製紙、笛 白蓮霧增附加價值

利用白蓮霧製成的手工紙,相當古樸,可寫可畫可印,還可做一份家鄉月曆。(記者張淑娟攝) 新市張氏農場復育白蓮霧老樹,更發揮其最大附加價值,研發白蓮霧紙搭配版畫,還手作白蓮霧笛,成了孩子們接觸音樂和畫畫的墊腳石。  白蓮霧樹早在荷據時期由荷蘭人從東南亞帶到福爾摩沙擇地栽種,試驗結果台南新市區種出來的白蓮霧最香甜,因此古早新市的居民一戶一株白蓮霧樹,甚至在家的後宅種成林,但隨著新市科技城開發,寸土寸金,白蓮霧被砍伐殆盡,所剩老樹無幾,張氏農場乃展開復育工作。  農場主人張振忠先挑選白蓮霧葉煮出好喝的白蓮霧茶,接著用白蓮霧裁剪下來的枝幹做象棋子,更選特別的白蓮霧枝做成笛子,充分利用白蓮霧的枝葉,發揮其附加價值。張振忠表示,白蓮霧果實成熟一遇到風雨就掉光,若只靠白蓮霧果實難有好的經濟價值,所以才研擬如何多元利用。  除了製笛外,農場主人的女兒張郁雅在版畫創作上頻獲國際獎項,她與父親聯手將白蓮霧製成紙張,並於紙張上創作版畫,用白蓮霧紙還可以書寫大字,手藝也變成讓孩子們動手DIY的趣味玩藝,透過紙笛的製作,讓生活充滿著創意。張郁雅表示,製成的白蓮霧紙作用多多,可以讓孩子們在上頭作畫書寫,同時自製一份家鄉月曆,是獨一無二的。  (記者張淑娟)

Read More

<中華副刊>〈甜廢墟〉父親的疏髮

 ■劉曉頤  初次驚覺,父親已經老邁得頭髮都稀疏了,是前幾年全家去美國的期間。家族一起去加州迪士尼,驕陽把父親的疏髮照得好清晰,而父親頭髮因為染過而呈褐金色,稀薄的髮絡在燦爛金屋的映照和對比下,竟顯得那麼可憐,使我心驚。  而我那次因為水土不服,整段在美期間都處於欲嘔狀態,不但不能照顧父親,反而靠父親照顧。其實,何止那段時間?我在父母從小無微不至的呵護下,直到好晚好晚,才發現自己是個無獨立生活能力的老公主,甚至因為以文字維生,收入微薄,直到現在還無能奉養雙親,以致父親七十多歲才退休,終於在這兩年開始能過充實而有餘裕的日子。總算。去年是父親第一個退休後的父親節,我和妹妹不約而同買了蛋糕,愛玩臉書的父親開心地把兩個蛋糕一起PO上網,我取笑:「給人家看,這麼幸福,有兩個蛋糕。」  我是老公主,直到婚前還喜歡賴在爸爸身邊睡覺,尤其有陣子和當時男友(即現在丈夫)常去電影院看鬼片,晚上更要摟著爸爸才能安心入睡。這段回憶,和幼稚園中班的幼年回憶惘惘重疊:父親是職業軍人,當時退伍過一次,後來才又以留營方式在陸總部任職。從小窮苦的父親,人生難得有段空窗期,每天中午接我放學,做午餐,最常吃的是我最愛的父親獨門蛋炒飯。天天午餐後為我說故事,再一起緊抱著午睡。  忘了是國外哪位作家說,幸福,是渴望重複。我擁有兩段摟著父親睡覺的歲月,再幸福不過。  再大些後我才知道,幼稚園中班時,父親第一次退休,退休金只用來給自己買了一輛偉士牌摩托車,其餘都給外婆還債了。我以擁有如此的父親為榮。  從小我在家裡都是公主,毫無感覺匱乏,也是長大後才知道,小時候由於為外婆還債,家庭是清寒的。難以想像,父母是如何摳減自己的生活需求,讓孩子要甚麼有甚麼?父親從軍校期就愛彈吉他,當然,他沒有一台好的吉他。真正退休之前,凡事一力擔當的父親忙內忙外,吉他早已丟下了,直到這兩年,開始會在晚間撥奏生疏以久的吉他。我特別享受這段時光,故作無事,在旁邊聆聽,感受老爸爸在一團光暈中彈吉他的美。  我異常晚熟,不諳世事,長大後,難免也疏於人情世故,並且在某些方面需要付出雙倍的代價來追上。「妳的父母太寵溺,以至於妳現在需要比別人辛苦。」許多人這麼說。可是,我自知如此的自己,從無比老實厚道的父母身上傳承了最珍貴的特質:對人的慷慨,信任,與善意。我相信這是成長得再伶俐也無可取代的。  父親節,我要在這裡說,公開地說:撲撲(從小我給爸爸取的稱號,從卜派到派,再到撲撲),父親節快樂!永遠平安喜樂!

Read More

市圖不斷電歡慶101歲

慶祝市圖一0一歲生日,首次二十四小時開放,十二日晚以不斷電圖書館形式辦理跨夜活動,獲得超過三百七十人次參與。(市圖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慶祝市圖一0一歲生日,首次二十四小時開放,十二日晚以不斷電圖書館形式辦理跨夜活動,獲得超過三百七十人次參與,一起為市圖慶生!  市圖表示,前晚九點原本的閉館時間一到,許多民眾即迫不急待入場,不少家長幫小朋友準備了毯子、小枕頭,做好徹夜探索深夜圖書館的準備。九點桌遊區一開放,大人小孩捉對廝殺,十一點的復古舞會派對開啟大家的深夜動能;隨後阿春爸談旅途之夜、林太談吃的熱情、影子老師塔羅占卜的夜聊室,也都場場滿座,直到深夜三點三十分,參與民眾仍然發問不斷。  還有,凌晨一點起的午夜電影院連播二場電影,圖書館提供「成功洋芋片」,民眾邊吃邊看,毫無睡意。也有不少人整夜埋首在書中,享受深夜裡寧靜的閱讀。  平時借書的流通櫃台,搖身一變成了咖啡吧檯,整夜販售咖啡、點心,統一企業提供來一客泡麵、薩圖爾咖啡贈送耳掛式咖啡,免費讓民眾享用,是深夜最佳的能量補給。  清晨上午六點,徹夜留館的讀者、早起前來的民眾,聚集總館前的榕樹廣場,在律動老師的帶領下做體操,一起迎接市圖滿一0一年和煦朝陽,統一企業贊助的陽光豆漿,給了一早的活力。  市圖洪玉貞館長表示,本次活動相當受到歡迎,有小孩、大人也有樂齡族參與,有夜讀、有活動,讓民眾感受到不一樣的圖書館。許多民眾大讚「圖書館的活動好酷」,特別前來體驗深夜圖書館的魅力。

Read More

歸仁大埔路車禍 1大1小命危

歸仁區大埔路十三日晚間發生一起自小客車與機車事故,機車起火燃燒,女騎士與所載的五歲男童命危、十歲女童骨折,都被送醫搶救。(記者黃文記翻攝) 記者黃文記/歸仁報導  一名婦女十三日晚上七時許騎機車載兩名孩童在歸仁區大埔路二段與一輛自小客車發生嚴重車禍,引發機車火警,警消人員到場時發現女騎士與一名五歲男童心肺功能喪失,十歲女童左大腿骨折,由救護車送醫,事故原因有待警方進一步釐清。  市府消防局於十三日晚上七時五十七分接獲報案,指稱在歸仁區大埔路二段有汽、機車車禍,並引發機車大火,情況頗為混亂,隨即調派人車前往救援。消防人員抵達現場後發現共有四人受傷,年約四十歲的女性機車騎士及年約五歲男童心肺功能喪失,分別由兩輛救護車送往成大和奇美醫院急救。  另一名機車乘客是年約十歲的女童有左大腿封閉性骨折、多處撕裂傷等傷勢,傷勢不輕但意識清醒,由另一輛救護車送醫。  警方初步了解,機車女騎士是兩名小孩的阿姨。車禍另一邊自小客車駕駛頭部受傷,意識清楚。  市府消防局指出,機車火勢於八時二十一分撲滅,事故原因有待警方進一步釐清。

Read More

上演大逆轉 大坂美網封后

大坂直美2度在美國網球公開賽封后。(路透) 中央社/紐約12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好手大坂直美今天先失1盤後倒趕兩盤,1-6、6-3、6-3解決白俄羅斯強敵艾薩蘭卡,第2度在美國網球公開賽封后。  這也是大會第4種子、22歲的大坂直美繼2018年美國公開賽、2019年澳洲公開賽之後,生涯第3座大滿貫賽女單冠軍。大坂至今3度打入大滿貫冠軍戰,從未空手而回。  此役首盤艾薩蘭卡先聲奪人,雖已31歲、且是以非種子身分參賽,但薑是老得辣,一開賽就勢如破竹,只花26分鐘即拿下首盤,一發成功率高達88%;反觀大坂打來異常漫不經心,有多達13次非受迫性失誤。  但第2盤艾薩蘭卡以2比0領先之後,戰局風雲變色,大坂直美彷彿變了一個人,連破艾薩蘭卡兩個發球局之後,反以4比3領先。  局面很快倒向對大坂有利,她接著第3度破了艾薩蘭卡的發球局,後來居上拿下第2盤。  賽後大坂直美提及第2盤為何能扭轉局勢:「那時我只是覺得,如果沒打到1小時就輸掉比賽,不是超尷尬的嗎?」  決勝第3盤兩人各自保發,直到第4局,大坂直美破了艾薩蘭卡的發球局,3比1領先。  第5局艾薩蘭卡一度可以扭轉局勢,但她40比0領先,卻白白浪費3個破發點,眼睜睜看著大坂扭轉落後頹勢成功保發,取得4比1領先。  大坂此時似乎勝券在握,但艾薩蘭卡仍未放棄,第6局成功保發之後,第7局破了大坂發球局,追成3比4。  但大坂隨即回穩,第8局回破艾薩蘭卡,來到5比3領先,第9局大坂只要成功保發,就能拿下比賽。  打到此時,頑強如艾薩蘭卡,也再無力回天。來到第2個冠軍點時,艾薩蘭卡一記回球掛網,就這麼讓大坂直美拿下勝利。  兩位對手以球拍互碰代替握手之後,大坂直美仰躺在球場中央,看著天空慶祝勝利。  艾薩蘭卡雖與冠軍擦身而過,但對這位31歲的前球后而言,本屆美網必也是場難忘旅程,因為這是她在睽違7年之後,首次打進大滿貫賽決賽。  大坂直美今天戴著寫有男童萊斯姓名的口罩上場。非裔的萊斯2014年在俄亥俄州克里夫蘭遭白人警察槍殺。

Read More

藥效剩8成 杏輝6藥品全面回收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食藥署13日宣布,國內知名藥廠杏輝旗下包括「喜癒痔軟膏」等6款藥品,在有效期限內藥效只剩8成多未達標,勒令須於10月27日完成下架回收。  食藥署表示,今年7月開始針對藥品是否符合藥品優良製造規範PIC/S GMP進行查廠,發現杏輝藥廠旗下包括 「喜癒痔軟膏」、「若蘭仙施面皰凝膠10毫克/公克」、「胃邁寧錠」、「咳定舒糖漿」、「欣吉視點眼液」、「布咳樂液0.8毫克」等6款產品,於持續安定性試驗之含量測定結果未能符合規格,藥品主成分衰退至90%以下,6款產品得於10月27日完成下架回收。  食藥署表示,由於藥品的主要成分,會隨著保存期限與放置環境逐漸衰退,根據目前藥品優良製造規範PIC/S GMP規定,即使出廠合格的藥品,也必須每3個月抽驗主成份含量,且依規定不得低於90%以下,杏輝藥廠這波下架回收的6款藥品,效期為2年,大多擺放了1年多,被發現主成分含量偏低。  食藥署目前已請廠商提供改善計畫書,提出系統面評估,並建議在找到實際原因前,先不生產、不出貨,並在限期內完成下架回收,否則可依藥事法處20萬到500萬元罰鍰。另依消保法規定,藥廠也須提供給民眾退換貨的管道,即起協助退換。  食藥署表示,市面上都有同成份替代藥品,民眾不用過於擔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