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農改場呈現今年度成果,有省人力的機具及技轉成果。(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化報導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五日發表一0九年度研發推廣成果,不只有自動化農具可因應高齡少子化,還完成十九件技術移轉,其中有十一件品種授權、八件技轉,成果豐碩。場長楊宏瑛表示,七日將有一場研討會,由農民、研究人員、推廣夥伴等交流研究成果。
從農人口高齡化,加上少子化來臨,省工機具成為潮流,台南區農改場也因應時代趨勢,投入開發省力、節能的相關設施,包含芒果的批次削皮機、鳳梨的定量噴灑控制,以及蘆筍、番茄、甜瓜的簡單式滴灌系統,還有適合文旦、荔枝、龍眼的電動履帶高空作業車等,昨天的成果發表,引人矚目。
其中新開發的電動履帶高空作業車,可客製設計,文旦、荔枝、龍眼等果園都適用,效率大幅提升五成以上。而批次削皮機可應用於芒果,每分鐘處理十二至十六顆,節省五到七名人力;滴灌系統還可降低用水量,減緩乾旱危機帶來的栽種衝擊,且節水率可達五成,果菜類可高達七成。
台南農改場呈現今年度成果,有省人力的機具,及技轉成果。(記者張淑娟攝)
昨天現場還有目前最熱門的無人機防治荔枝椿象等研究成果,農改場也展示生育全期不需灌溉與噴藥的釀酒高粱台南七號與八號;透過分子生物技術,探討茄子和秈稻如何大幅縮短育種年期。另水晶花「台南三號」以原生植物海當歸為種原,改善國外品種在台灣不開花的缺點。開發「青花菜、花椰菜與甜瓜的雜交種子純度檢測技術」,可提升種子純度檢測速度二到三倍。
楊宏瑛表示,七日的研討會就是希望透過交流活動,持續強化研發能量,打造以市場導向、高競爭、高附加價值農業,推動自動化及智能化的精準生產、建構冷鏈等產銷體系,與農友共創永續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