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邊境鬆綁? 待疫情往下再議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日華議員懇談會訪台團透露,日本政府研擬鬆綁邊境,因此,包括蔡英文總統和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表示,會評估開放邊境的時程表,適時開放觀光客入境。對此,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24日表示,一旦這波疫情若能到高峰確定往下,開放邊境的時機就會到。 據了解,日本擬放寬邊境管制,包含單日入境上限人數提高至5萬人,另也規劃入境旅客免提供72小時內PCR陰性證明,預計9月開始實施。

Read More

狠父罰3歲女兒致摔死 二審判9年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謝姓男子不滿發展遲緩的三歲女兒不聽話,持木製不求人毆打,並要求女兒站在塑膠椅上罰站,導致女兒摔落重傷身亡。一審依傷害致死罪判謝男九年徒刑,高院二十四日維持原判。仍可上訴。 一審桃園地方法院判決書指出,謝姓男子去年八月四日晚間,不滿多重發展遲緩、當時年僅三歲的女兒不想洗澡謊稱要上廁所,持木製不求人毆打女兒足底、四肢等處,還徒手打女兒巴掌,甚至要求平衡感不佳的女兒站在塑膠椅上罰站,自己則上床睡覺。 謝男坦承體罰女兒,但辯稱力道不大,是女兒自己從塑膠椅上跌落撞到頭才導致死亡。 一審認為,女童之死與謝男持木製不求人、徒手毆打女童,及命女童長時間站在塑膠椅上罰站而失衡跌落撞擊木椅的行為間,具有相當因果關係。 謝男管教手段無所節制,終釀女童不堪受罰而死亡的人倫悲劇,依成年人故意傷害兒童身體因而致人於死罪,判處有期徒刑九年。 謝男不服提起上訴,二審由台灣高等法院審理,二十四日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仍可上訴。

Read More

居檢趴趴走 挨罰百萬不繳遭管收

男子申辦分期不按時繳納 自去年底起還搞失蹤 屢傳不到被拘提 曾姓男子到菲律賓旅遊歸國後,於居家檢疫期間趴趴走,被重罰一百萬,但他不按時繳納又搞失蹤,行政執行署宜蘭分署拘提曾男,向宜蘭地方法院聲請管收獲准。(宜蘭分署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三十四歲曾姓男子到菲律賓旅遊歸國後,於居家檢疫期間「每天外出用餐」或「找朋友夜宿在外」竟超過七十二小時!遭宜蘭縣衛生局重罰一百萬,因未依限繳納經移送宜蘭分署執行,申辦分期後不但不按時繳納,自去年十二月起又搞失蹤且屢傳不到,行政執行署宜蘭分署廿三日拘提曾男,向宜蘭地院聲請管收獲准。 曾男前年二月赴菲國遊玩並於七月返國,得遵守當時規定,入境後十四天居家檢疫。然而抵台三天後,他擅離居家檢疫處所,每天一至二次外出用餐,還找朋友夜宿在外,只是因為「太熱」、「太無聊」。因曾男外出總計七十二小時又四十五分鐘,因違規情節重大,遭縣府衛生局開罰一百萬元,卻未依限繳納被移送行政執行署宜蘭分署強制執行。 宜蘭分署收案後立即核發執行命令扣押曾男名下存款、薪資、保險等財產,均未受償,至其住處現場執行,遇曾男表示願申辦分期每期繳納三萬元,卻總是遲繳或耍賴僅繳納一部分,每次都要書記官三催四請才肯再繳一些錢,原本的分期條件每月應繳納三萬元,分期後一年本應繳納三十六萬,曾男卻僅繳了十一萬,加計其他罰鍰案件總滯納金額仍超過八十九萬元。 經宜蘭分署依法廢止分期後,曾男嘴巴上雖一直表示願再辦理分期,卻自去年十二月起搞失蹤且屢傳不到,宜蘭分署依法向法院聲請拘提獲准,廿三日在其住處拘獲曾男,經行政執行官訊問後審認曾男,正值壯年,從事水電工作,顯有工作能力,且還有資力能借別人數十萬元金錢,以曾男顯有履行義務之可能故不履行、隱匿、處分財產及虛偽報告財產狀況等事由,依法向法院聲請管收,獲法院裁定准予管收,當日立即送入宜蘭管收所執行管收,如再不處理欠款事宜,曾男恐有一段時間無法到處趴趴走了。

Read More

NCC:盤點爭議 與數發部協調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引發各界質疑侵害言論自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強調,會一一盤點爭議,並與數位發展部協調、多跟鄉民溝通才會「接地氣」。目前沒有時間表,也沒有進度表。 NCC副主委翁柏宗表示,對於這些爭議都會一一釐清、分析和盤點,兼顧數位治理同時考慮到數位產業的發展。NCC必須謙虛了解產業多元的經營模式;由於數位經濟和網路治理是一體兩面,也會和即將掛牌的數位發展部跨部會討論。 翁柏宗表示,數位平台已經變成生活必需品,對於數位平台的問責,NCC一定會維護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也會將民主自由的精神置於優先。未來也將一一釐清草案納管範圍、資訊限制令、平台問責機制等疑慮,凝聚社會最大的共識。但目前沒有時間表,也沒有進度表。

Read More

今年首例 女童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

腹痛、水瀉未緩解住院 匡列家人、餐廳廚工等15人採檢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疾管署24日表示,國內出現今年首例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個案,為中部1名未滿10歲女童,目前症狀已緩解出院,匡列相關接觸者共15人,均無疑似症狀,並安排家人5人及潛伏期飲食之餐廳廚工採檢。 疾管署指出,我國自1999年將「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納入第3類(甲種)法定傳染病,並於2004年修正公布傳染病防治法,將該疾病修正為第二類傳染病,迄今累計3例確診,均為本土病例;前2例分別為2001年8月確診之外籍未滿10歲男童及2019年4月確診本國籍20多歲男性。 針對今年首例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個案,疾管署說明,為中部1名未滿10歲女童,於8月11日出現腹痛、水瀉等症狀,就醫後因症狀持續未緩解,8月14日再次就醫收治住院,經檢驗後於23日確診,目前症狀已緩解出院,將再複採追蹤健康狀況。衛生單位已匡列相關接觸者共15人,均無疑似症狀,並安排家人5人及潛伏期飲食之餐廳廚工採檢,相關疫調及防治工作持續進行中。 疾管署表示,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為食因性傳染病,致病原為大腸桿菌,人可經由接觸受感染的動物、食入受汙染食物、飲水,或經與患者直接接觸而感染。該病潛伏期約2至8天,感染初期症狀為水瀉、腹痛,病情惡化後會出現嚴重腹瀉及血便,成人會有腎衰竭、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小孩則有溶血性尿毒症候群,並可能導致長期洗腎或造成死亡。

Read More

異體幹細胞雙徑注射 救回心梗

中國附醫全球首創療法登國際期刊 修補受損嚴重心臟 功能明顯提升 異體幹細胞雙徑注射急性心梗病人,中國附醫登國際期刊,73歲吳姓男患者也在記者會中現身說法。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3歲吳姓男子有高血脂病史,2年前急性心肌梗塞,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放置心臟支架,並住進加護病房嚴密觀察,醫療團隊建議同步進行幹細胞治療,修補受損嚴重的心臟,並採用冠狀動脈與周邊靜脈雙徑注射異體幹細胞治療,現在心臟功能明顯提升,還能小跑步。這項全球首創的心臟治療臨床試驗法,成功輔助心臟恢復效能,讓患者重啟健康人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4日公布以異體幹細胞雙徑注射受損心臟可恢復心臟功能這項臨床試驗成果,除了說明臨床案申請通過與治療過程,並宣布這項臨床試驗相關論文獲登SCI國際期刊,而73歲吳姓男患者也在記者會中現身說法。 中國附醫細胞治療中心榮譽院長鄭隆賓表示,根據研究,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即使打通阻塞血管後,仍有2到4成病人會發展成心臟衰竭,為解決心肌梗塞病人心臟功能不全,中國附醫研發以異體幹細胞雙徑注射治療受損心臟。 鄭隆賓指出,這項療法先後向美國FDA與台灣TFDA申請通過急性心肌梗塞的細胞治療臨床試驗,並和中國醫藥大學衍生企業長聖生技公司合作,提出全球首次以雙重路徑的創新注射模式,進行幹細胞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第一期臨床試驗,並獲得美台核可,登錄於國際臨床試驗網站。 鄭隆賓說,自2019年5月起至2020年8月,共有8名受試者接受臍帶間質幹細胞治療,其中6人完成1年以上追蹤,沒有任何1人發生排斥,或治療相關的嚴重副作用,以及不良的心血管事件,證實第1期臨床試驗具安全性,正規劃展開第2期臨床試驗,擴大驗證優化細胞移植劑量與幹細胞治療效果,為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創建更多尖端醫療科技帶來的健康福祉。 接受這項臨床試驗的吳姓患者指出,2年前的某天下午突然全身乏力,血壓下降,並沒有出現典型心肌梗塞胸痛的症狀,但他警覺不對,通知119送到中國附醫,原來有3處血管阻塞,還好及時送醫,否則很危險,血管打通後接受臨床試驗,現在心臟功能有提升。

Read More

輝瑞27日開打 醫籲幼兒盡速完整接種 不混打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因應新冠疫情又將升溫,專家擔憂無疫苗保護的幼兒更暴露在感染、重症甚或死亡風險中,建議家長慎選莫德納與輝瑞BNT兩種幼兒新冠疫苗,並完整接種,才有完整的保護力。 Omicron 亞型變異株BA.4與BA.5恐帶動另一波疫情,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特別針對幼兒的家長製作幼兒疫苗衛教資訊,讓家長在評估施打的選擇與自身的考量,給幼兒足夠的保護力,也呼籲家長務必完整接種才有完整的保護力。 基金會董事長暨台大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黃立民教授強調,目前沒有科學數據支援幼兒疫苗混打,美國FDA和台灣專家也皆不建議幼兒混打疫苗,對於幼兒疫苗的首針,家長可就成效、安全性等資訊並評估自身的考量。 至於許多家長因為擔心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所以施打完1劑疫苗後就不再打,黃立民也強調,依國外數據及台大醫院臨床發現,兒童確診、住院個案大多未完整施打疫苗,完整接種疫苗可以降低兒童重症率、死亡率,對於新冠後遺症、MIS-C也有預防作用。 黃立民也提醒,幼兒在施打疫苗後,如有嚴重過敏反應,如全身紅疹、眼周/嘴唇紅腫、呼吸困難、氣喘、暈眩、心跳加速、休克;或如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 另注射疫苗28天內出現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症狀、心悸、心律不整、暈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走幾步路就會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等,則疑似為心肌炎/心包膜炎症狀,應儘速就醫。

Read More

誤信投資簡訊 男被騙1400萬

一位退休阿伯誤信投資簡訊,拿祖產去貸款一千四百萬投資股票,結果錢被騙光。(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陸瓊娟∕綜合報導 台中一名退休阿伯誤信投資簡訊,拿祖產貸款一千四百萬投資股票,結果錢被騙光;高雄市五十歲婦人誤信加入線上課程送「現金紅包」,個人所有之銀行帳號卻慘遭凍結。 台中被害阿伯表示,他莫名其妙被拉入群組,群組內有許多老師自稱教導所有的網友股民投資股票的資訊,初期不會收取任何費用,博取網友信任;接著分享自身獨門投資資訊,幾次投資獲得小額利潤後讓網友鬆懈,進而開始推銷自己的股票APP並稱投資股票手續費較低等,他被對方一直引誘,前後一共被騙一千四百多萬,發覺不對勁時已經晚了。 一位退休阿伯誤信投資簡訊,拿祖產去貸款一千四百萬投資股票,結果錢被騙光,懷疑詐騙集團跟柬埔寨有關。(記者徐義雄攝) 另外,高雄翁姓婦人在臉書上找尋兼職資訊,加了LINE的投資群組,群組內有成員鼓吹參加線上課程送「現金紅包」,翁婦參與課程收到現金匯款後,帳戶竟立即遭凍結。

Read More

11月大嬰尿鈣高 驚見2顆腎結石

花蓮慈院完成院史年紀最小(11個月)個案腎結石取出手術,男童已恢復活力。 (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上月完成院史年紀最小個案腎結石取出手術,11個月大男嬰體內長出2顆約1.5公分腎結石並造成急性腎臟發炎。小兒腎臟科主任陳明群指出,查找文獻,極少這麼小孩子身上發現這麼大顆腎結石紀錄,相當罕見,經小兒部與泌尿部團隊合作,先利用藥物控制感染情況,再使用全院最小尺寸腎臟鏡,以「經皮腎鏡取石手術」將腎結石從腎臟夾出,男童已順利出院。 今年7月初,出生僅11個月的余小弟因發燒就醫,原先以為是單純的泌尿道感染,照了腎臟超音波發現有2顆超過1公分結石,其中1顆堵在輸尿管與腎臟銜接處,造成堵塞與腎水腫。 常見取出腎結石的體外震波與利用逆行性的輸尿管取石法,都沒辦法使用,一是年齡太小無法配合,二是腎結石太大顆,輸尿管還未發育完全,即便石頭震碎也排不出;結石若未完全排出,留下部分殘屑,日後可能會因為尿液留滯的關係繼續在殘渣上結上新出的石頭。 泌尿部病房主任李政霖決定以「經皮腎鏡取石手術」,先用雷射打碎結石,再於孩子背部開一個直徑0.5公分小孔,使用最小腎臟鏡將碎片夾出。0.5公分傷口對一般人並不大,但對嬰兒卻不小,幸余小弟術後到出院,都未出現全身性感染問題。 為何這麼小的孩子體內會出現腎結石?陳明群指出,從檢驗數據發現余小弟尿鈣指數較高,是導致較易形成結石主因之一,而孩子輸尿管功能的成熟度,或食用過量蛋白質及鹽分,都會對尿液生成的環境產生影響。 李政霖也說明,除了尿鈣問題,余小弟體內還有一種細菌會使尿液「鹼化」,導致尿液pH值會比一般人更偏鹼性,結石易在鹼性尿液環境產生,可能是讓余小弟不長出大顆結石的原因。

Read More

出遊後發燒嘔吐 童染沙門氏桿菌血便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2歲陳姓男童與家人到海邊與牧場遊玩,曾在沙灘玩耍與牧場餵食牛羊,返家後隔日開始發燒、連續嘔吐、腹瀉,合併大便有血絲等情況,家長趕緊帶到醫院急診,醫師檢查確認為沙門氏桿菌感染造成腸胃炎,住院5天後康復出院。醫師表示,出遊要注意飲食衛生,並讓孩童勤洗手。 童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高佳慧表示,沙門氏桿菌是兒童常見腸胃炎原因,日常生活環境都有它的存在,例如地下水、山泉水、泥土、水族箱、動物身上,尤其家禽類與雞蛋殼、各種易腐壞食物,常見有沙門氏桿菌,若不慎吃進未煮熟或遭細菌汙染食物與飲用水,都可能因此造成沙門氏桿菌感染。 高佳慧說,嬰幼兒、老人、免疫功能較差者易出現明顯臨床病徵。常見頭暈、嘔吐、高燒、腹瀉等症狀,其中糞便多為黏液狀或糊狀,也可能出現血絲便,通常會持續5-7天;嚴重會出現腸穿孔腹膜炎、敗血症、骨關節炎與腦膜炎等的併發症。治療多以補充水分、電解質為主,嚴重或免疫力差才會使用抗生素。 高佳慧指出,沙門氏桿菌腸胃炎最常發生在溫暖炎熱天氣,7、8月期間增加很多感染沙門氏桿菌的病童。門診也曾遇過生喝山泉水、食用放在室溫超過4小時牛奶、幼童洗澡或漱口不小心喝下水等造成感染、嚴重血便的病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