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理畫作〈靜夜〉
文/圖 林明理
作為一個翻譯家,南開大學外語學院俄語系谷羽教授是傑出的。世上有許多傑出的翻譯家,但我認識的朋友中,身兼俄語翻譯家、詩人,又極為謙虛的學者就只有谷羽一人了。
其實,翻譯也是一門深奧的工作,即使是一位學者鑽研了許多著作,也不一定能把翻譯的知識窮盡。關鍵當然還是興趣最重要。但對俄語教學與研究的執著,或說在谷羽的心裡,出版一本書,有如一個新生的嬰兒,是賜給他在長年辛苦後的莫大欣喜;而真正懂得箇中滋味的人,的確是有。這是我在隆冬之夜拜讀他傳來的詩作,留給我十分深刻的印象,讓我真誠地笑了。
當二00六年五月初,谷羽老師在完成《俄羅斯白銀時代文學史》的翻譯校對後,忽然有感而發,寫下這首(架橋鋪路工),記述他自己的心情:
有人說:「文學翻譯,
是吃力不討好的勞動,
譯得好,光榮歸於原作,
譯不好,自己招惹罵名…」
可真正的譯家不重名聲,
他們甘願做架橋鋪路工,
陪外來作家過橋,排除障礙,伴讀者出國遠行,一路暢通…
譯著,是修橋鋪路的基石,
辛勤勞作,但求橋寬路平,
廣交朋友,心裡高興,
任人褒貶,鎮靜從容。
這本名著是用汗水才得以換來的榮譽,也必然是在谷羽翻譯校對完成的過程中感到百感交集的。大概是他堅強又努力以赴的天性,才能讓俄羅斯詩歌與文學研究的重要性,透過翻譯,在國際領域上結成碩果。
眾所周知,藝術的本質是詩,詩美是有意境的。古今往來,任何一位著名的翻譯家往往本身也必須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而谷羽對自己的教學與翻譯的任何細節,都遵循著認真以待的原則,不但表現出學者的溫儒風格,而且表現出詩人的個性特徵。
比如,同年八月二十八日,谷羽赴北京參加國際圖書展覽會。當他在敦煌文藝出版社駐京辦事處初次見到《俄羅斯白銀時代文學史》這本書,這是他和其他二十四位友人忙碌了將近兩年才翻譯出版的成果;反復欣賞後,心中十分喜悅,遂而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招待所寫下這首(撫摸新書),記述他當時的感觸:
撫摸剛出版的新書
像撫摸
新生嬰兒的皮膚
柔軟 細嫩
帶奶香的氣息
沁人肺腑
撫摸剛出版的新書
像撫摸
新生嬰兒的皮膚
心中充滿了欣喜
頃刻間忘記了
長年的勞累辛苦
撫摸剛出版的新書
像撫摸
新生嬰兒的皮膚
未來命運如何
前途未卜
我為他默默祝福
另一首谷羽的詩,我翻來覆去地讀了幾遍,循著詩味而去,漸漸地感到,此詩已成了我對往昔生活回憶中的描寫;恍惚中,詩裡的情境也被移植到我故鄉的經歷中。我馬上聯想起國小畢業後,負笈北上崇光女中就讀,父親送我到斗六火車站搭車,並為我買了個剛出爐的豆沙大餅。當火車的汽笛拉響,父親在月台揮手的身影漸漸變成一個小黑點時,我的眼眸竟然滿含著淚水。所以,當二0一五年六月,谷羽在天津大學參加紀念詩人徐志摩學術會議,中午吃飯期間,聽到馬知遙老師朗誦懷念母親的詩作時,一時深受感動,也聯想到自己的母親,遂而寫了一首(雪花梨),我也深受感動:
從小愛吃
家鄉的雪花梨
香甜細蜜
咬一口
甜在心裡
那是媽媽買的梨
我上高中
遠在外地
媽媽給我買雪花梨
為了保鮮
把梨藏在小米缸裡
回家咬口雪花梨
甜蜜一個假期
媽媽走了
再沒有什麼人
為我買梨
為我藏梨
春節前夕,再次收到谷羽的問候,他寫道:「林老師:您好,收到回信、詩和畫,特別開心。我譯詩多,偶也寫詩,很少發表。寄幾首給林老師過目指點。順祝平安!谷羽」我猜想,谷羽老師有著超於常人的意志力,靈魂高貴且內心清澈。雖然他很少寫詩,但從這幾首詩裡,我仍讀得津津有味。我不曾夢想,能慧眼識英傑,但我深信,谷羽老師能教學、翻譯俄語詩歌,還精通音律。能有如此優秀的友人,與有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