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賢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八月二日訪台,迄今屆滿一個月,國際社會的焦點,從俄烏戰場移到台灣海峽,台海成了最有可能爆發衝突的區域。美中(中共當局)戰略對抗已不可能回頭,但在兩強博弈中,從新近的三份文件觀察,台灣的處境卻已愈形嚴峻。
八月十日大陸國台辦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八月二十六日美中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以及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九月十四日日排審《台灣政策法》,都可以看出美中博弈競合、大陸對台政策與台灣處境,都出現重大的新變化。首先,大陸國台辦發表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又被稱為第三份對台政策白皮書。大陸曾於一九九三年八月、二000年二月,分別發表了《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兩份白皮書。
阿里巴巴等超過兩百家陸企在美國掛牌上市,美國政府要求在美上市的企業必須查核審計底稿。(取自阿里巴巴官網)
中共當局一中原則 與時俱進
第一份白皮書,針對當時台灣推動加入聯合國議題,北京旨在向國際重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事實和現狀」;第二份白皮書,發表於李登輝提出兩岸「特殊國與國關系」之際,當時在強調「兩岸定位中,台灣是地方政府。」
第三份白皮書發表時機,在裴洛西訪台之後、中共二十大召開之前,主要內容包括:重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更強調反台獨;表達反對外部勢力介入的立場;「統一」已經是進行式,並強調統一的方法、為何而統,以及統一後的國內與國際安排等。
第三份對台政策白皮書,因應新形勢,從歷史與法理的角度談台灣定位,確立了對台政策立場與走向。很多人關注美國「一中政策」在轉變,但事實上,大陸強調的「一中原則」、「反獨促統」方法,也在與時俱進。
中共二十大訂十月十六日在北京舉行。屆時,政治報告中的涉台部分,第三份對台政策白皮書的基本立場與主要政策方針必然也會出現,但不會是全部。二十大政治報告內容,主要會著眼於未來五年,亦即針對二0二二至二0二七年之間,提出對台政策執行面較明確的作為。
美陸關係 存在競爭合作對抗
其次,再看八月二十六日美中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美中貿易戰還在持續中,為何卻還能簽署合作協議?拜登政府甚至在九月二日又表示,將暫時維持川普政府時期頒布的數千億美元的中國大陸進口關稅。其實,這正反映出美中關係同時存在競爭、合作、對抗的本質。
美國政府要求在美上市的企業必須查核審計底稿,但中國大陸以國安理由不願鬆手。目前有超過兩百家中國大陸企業在美國上市,其中包括知名的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大公司;若依照美方規定,三年內未能接受審計底稿檢查,將面臨摘牌下市。
其實,大陸企業在美國上市,主要目的是取得資金,進軍全球市場;但是,一方面審計監管涉及國家主權,另一方面陸企若無法繼續在美上市,勢必會影響雙方全球經貿佈局。美、中衡酌自己的利益,都必須進行若干的妥協。
美國的審計監管人員預計會在九月中旬抵達中國大陸,但值得注意的是,雙方雖然簽了合作協議,但審計底稿檢查的具體做法並沒有談好;這方面,雙方未來還會有角力,在對抗過程中尋求妥協,直到達成新的平衡為止。
拜登政府受到疫情、通膨、俄烏戰事的影響,面對十一月的期中選舉選情仍然艱困。(路透,資料照)
基於國家利益 美陸尋求磨合
換個角度看,陸企在美國上市,受到若干制約,也不是全然不好,或可藉此機會投入美、歐體系,就相關的標準彼此磨合,讓陸企在國際進一步站穩發展腳步;北京如果認為可以得到一定的成效,在中美審計監管問題上,或有可能考慮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合作模式。
美中關係依然是鬥而不破,基於自己的國家利益,還是會尋求可能的磨合點,美中簽署《審計監管合作協議》即是一例 。台灣夾在美中之間,不該單邊押寶,否則,在大國競合的利益考量下,隨時可能會成為犧牲品。
第三,是美國參議院即將進入審查程序的《台灣政策法》。美國在國際上圍堵中國大陸、國內又要面對政黨競爭,內外情勢受到相互博弈所影響。從二0一七年以來,美國國會就推出一系列的友台法案,部分還是選舉花招下的產物,行政部門不一定會落實執行。
現在,民主黨拜登政府受到疫情、通膨、俄烏戰事的影響,面對十一月的期中選舉選情仍然艱困,由民主黨籍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孟南德茲與共和黨的資深參議員葛瑞姆所聯合提出的《台灣政策法》,目前看來,通過的可能性很大。
美國第七艦隊公布美國軍艦穿越台灣海峽情形。 (取自美國第七艦隊官網)
美國拚選舉 恐觸及大陸紅線
但是,《台灣政策法》對美中、兩岸關係的未來影響,值得高度關注。主要關鍵在於該法案賦予台灣「主要的非北約盟友」地位,形同建構台美軍事同盟關係;同時,法案要求美國國務院協調更改台北駐美代表處名稱為台灣代表處,則是涉及主權意涵。
從北京的立場來看,美台軍事同盟、代表處更名這兩項,都嚴重觸及大陸堅持的主權紅線。但美國現在政黨競爭激烈,愈是接近選舉,可能愈玩愈大。如果美中或兩岸發生衝突時,前述的兩個關鍵都有可能被美國行政部門所執行。
裴洛西訪台後,中國大陸有軍演及相關反制作為,但美國多位國會議員、州長訪台仍絡繹於途;日前,兩艘美國軍艦穿越台灣海峽外,美國又同意十一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美國這些作為,到底是期中選舉前的特殊現象?還是長期化的新常態,還待進一步觀察。
現在,美中博弈都把台灣當成角力場。美中若發生衝突,大陸可能再度以軍事、經貿壓迫台灣。但俄烏戰事擺在眼前,美國「不出兵、援助烏克蘭、制裁俄羅斯」的模式,極可能直接搬到台海操作,屆時,犧牲最大的還是台灣。
(前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黃清賢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