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大海

台南市佳里國小三年四班 ◎陳翊嘉 大海是天空的閨蜜 每當天空哭了 大海就會「嘩啦嘩啦」說著: 「別哭了!別哭了!」

Read More

〈彩繪人生〉曾本文和土地 的 永續奏鳴曲

農家子弟曾本文。  文圖/記者楊淑芬  菜土菜金,台灣的農民收益一大半還是靠天吃飯,2023年台灣長達100多天沒有下雨,農作物奄奄一息,冠肥的創辦人曾本文日思夜想,台灣的土地需要喘息,農民的生活需要改善,矢志研究更利於土地耕作,更有效率改善農作物,友善農民的配方,希望能為台灣農產唱起永續奏鳴曲。  南投農家子弟 曾本文是南投人,家在貓羅溪、軍功寮溪、南龍排水環繞的肥沃三角洲,家中務農,從小在農田中長大,父親很多時候種植芝麻,收成的日子,榨出的黑麻油香傳百里;但是曾本文特別會念書,一路念到博士,拿到中山大學化學博士後,在國內以做農藥起家的興農公司主持研究實驗室。 50歲那年,抱著唐吉軻德的夢想自行創業,2013年「冠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以科學創新精神,專業於高效能植物營養劑的開發研究,2015年正式推出「根冠肥」、「果冠肥」、「花冠肥」…等產品,提高品質、增加產量、合理化施肥、成長迅速及兼顧土地改良等。 打開冠肥的官網,品牌故事寫著秉持「正德、利用、厚生」的經營理念,出自《尚書》大禹治國理念的這句話,也是曾本文農家子弟溫柔敦厚的本色,認識他的人都會說,「沒錯」這就是曾本文做人做事的行事準則,產品研究成功後,他一一跑到別人的農田,和農民面對面直接示範施肥使用,同時也向農民學習,如何更正改進產品。 曾本文種的栗子南瓜果纍纍。  輕便而高效的肥料 農家出身,他了解農民,知道作物如何成長,施肥時需要揹著沉重的肥料包,一壠一壠行走施肥,肥料包太重了,每個農民包括自己的父親都被壓得脊椎彎曲,所以冠肥的產品是直立環保袋包裝的液態肥料,是國內首創,全面性而高效能,如果是自動化澆灌,溶在水中全面施灑,也可以跟著水路,讓作物可以快速吸收。 與市面上肥料最大的不同是將作物所需營養成分氮磷鉀、鈣鎂硫和微量元素全部包覆在一起,同時能快速被作物吸收,達成用量少、效能高。產品開發也兼顧土地及水資源保護的要求,製程採用高品質對環境無汙染的原料,生產用水全部循環再使用,達到無廢水排放的高規格標準。 曾本文自家農田種植的芝麻,欣欣向榮。 曾本文的研究都從自家農田出發,父親的幾分地,他都親自拿來耕植並且實驗做對照組,十字花科的高麗菜、菠菜、大陸妹都是實驗的對象,有效用才對外推廣,他種出來的大陸妹一棵就像芥菜一般大,一棵可以炒出一大盤供4人吃,大陸妹的莖又肥又粗,切下來片炒卻又甜又脆,可口得不得了。除了這些尋常的葉菜類,他也實驗高經濟價值的作物如櫛瓜、栗子南瓜,被一般農民認為「不好種」的作物,在他家的菜田裡,都欣欣向榮,2排櫛瓜從去年11月種下,1月份開始結果,整整吃到3月底,所有親朋好友都吃過一輪再一輪;栗子南瓜目前竹架上還垂吊著1顆又1顆,還可以再享用1個多月。 農民口中很難種的櫛瓜,曾本文種了綠色和黃色,都健康甜美。 農民也給他回饋,有位農民使用根冠肥3次,收成超過7公斤的芥菜,菜欉長得比自己孫兒還大,農民的成功就是曾本文的成就。  益生菌助美濃瓜豐收 新冠肺炎期間,交通阻斷,肥料的原物料成本大增,高漲4成以上,趁著這段時間,曾本文再回到實驗室,用益生菌加到冠肥,成功研究第2代橘好用肥料,雖然疫情期間沒有大力推廣,2022年屏東高屏溪旁美濃瓜100甲田地,上半季種植時適逢農曆年期間低溫及連續降雨,使用第2代和第1代根冠肥,長勢旺盛不受影響,鄰地同樣種植40甲地則全軍覆沒,去年美濃瓜收成不佳災情四起,高屏溪旁果農因為用了第2代肥料,100甲地結出的果實碩大甜美,淨利上千萬元,也讓曾本文信心大增,自己的用心幫助農民收益。 曾本文在29號花園和魏正全討論第3代冠肥有機肥對香草的影響。 第2代冠肥利用益生菌來改善土壤微生物相,減少病原菌危害;一共包含5大菌群 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線菌群、絲狀菌群,其中含有10屬80餘種微生物組成的功能性微生物製劑,一共開發11支成品,都是對土壤有益物質的肥料。  三合一有機肥 最近曾本文以廢菇包做為有機介質,廢棄物再利用,製作第3代高效能有機肥料,曾本文稱為「含微生物之三合一製劑」,將第1代高效液態冠肥,搭配菇類有機介質及第2代有益微生物,轉化成第3代固體有機菌複合菌肥。 曾本文親自耕種了解作物成長習性。 為了證實有機肥料的良窳,他把完成的冠肥有機複合菌肥交由南投「29號花園」實驗使用,29號花園的魏正全是非常傑出的青農,專注在有機香草種植,並且提煉精油,園中培育數百種香草,他很仔細的在初期培育時,分別加進冠肥有機介質,做不同的實驗,每一種香草培植盆都對照觀察,玫瑰、九層塔、羅勒、薰衣草培植盆都顯著成長,有的一天之後可以看出大幅成長,有的數天之後才看得出區別。 曾本文在網室工作。 29號花園廣植迷迭香和薰衣草、茶樹和尤加利樹,是別有天地的香草花園,講究天然有機無添加;魏正全說冠肥第3代有機質肥料還能有效幫助植物的耐熱度和植株的強壯,在他看來非常適合香草生長;冠肥效能非常顯著,魏正全還考慮進一步代理經銷。  永續孕育強壯土地 為減輕農民負擔,冠肥首創直立環保袋包裝的液態肥料,高效能而且施用簡便。(曾本文提供) 斯土斯有民,曾本文說台灣農民習慣長期使用固體化肥,使土壤化學性呈現酸化現象,連帶微生物相不健康,加上台灣氣候高溫多雨,土壤普遍缺乏有機質,土壤通氣性及保肥力等物理性變差;為了讓土壤永續運用,地力永存,曾本文從高效肥料,進而研究有益土地的益生菌,並且加上有機介質,從改良作物到增加地力,一步一步走向友善永續;土地是孕育萬物之母,強壯的土地,才有無窮活力的作物。

Read More

〈中華副刊〉〈褪青衣〉知覺光芒

■蕭宇翔 梅洛龐蒂《知覺的世界》通本易讀,只有少數段落以驚鴻迅猛之勢掠過,稍稍費解,但值得上下索引來回商榷。 第五章〈從外部看人〉最為宏大,不是篇幅,而是觀看的視角,從現象學處,躍然上升為倫理層面,但不是精神分析或心理學式的那種倫理,更不是創傷理論式的案例剖析。有時我想,文學分析者,往往,無所謂心理活動的複雜、深刻、扭曲、狂暴,概以一種理智到了褻瀆的語言在析它,無非是一種抽絲剝繭後的轉述之死,僅留蠶蛹作羅織之用,再無其它。 梅洛龐蒂不然。他行文處的樂觀,是那種上乘的樂觀,是米沃什終其一生最為肯認的那種樂觀,是頂級的文學家如布羅茨基,或楊牧願苦苦追求而在行文中假以笨拙,低聲下氣的那種樂觀。 這種樂觀,致使梅洛龐蒂這樣評價卡夫卡:「從外部看人──即是批判──是健康精神的應有之義。但不是像伏爾泰那樣為了暗示一切都是荒謬的,而是像卡夫卡那樣為了暗示:人的生活永遠處在威脅當中;是為了從心態上準備好迎接那些罕見而珍貴的時刻:在這一刻,人們認識自己,並且認出了自己。」 正如米沃什說:「意識到危險在威脅我們所愛的事物,才會感到時間的飛逝。」何況,「詩歌必須意識到自己可怕的責任,因為詩歌不是純粹的個人遊戲,它還賦予人民那偉大靈魂的種種願望以形狀。」 意識到了這種藝術職責,梅洛龐蒂才會說:「人在原則上就總是岌岌可危的:每個人都只能相信他內心中認為是真的東西──而與此同時,每個人的思考和決定都為與他人的某些關係所束縛,因為這些關係總是會偏向某種意見或者說觀點。」這種悲觀是先驗的,這種個人主義是內省式的,這也就成了梅洛龐蒂推進思想的論據。 正正是因為:「沒有一種內在生活不像是我們與別人的關係的最初萌芽。」他斷定,從生活(或者說心靈上的幸福)的角度上而言,個人與他人習習相關,建立在「知覺他人」這一點上,故而我們理應不懈地「努力以縮小我們相互間的分歧,以解釋清楚我們被誤解的話語,以顯明關於我們的那些被隱藏的東西。」 這是十足人文主義式的雄辯,旨在捍衛一種健康的精神品質。況且上述的知覺乃建立在「語言」上,或者說「文化」上,梅洛龐蒂認為文化即是「通過一種從外界所接收的語言」。而純粹的自我(或者說個人主義)雖然作為一種批判性的手段去和外部世界所施加的壓迫作對抗,是好的,但「真切的自由」還是得透過「語言」。此即米沃什所謂的「開放性」,「人∕世界」「內部世界∕外部世界」、「個人史∕共同史」的相互參與,或者說鏡面反饋, 「這一情境既會給我們一種焦慮,又給我們一種勇氣。而且實際上,焦慮和勇氣是同一回事。」梅洛龐蒂說:「因為焦慮是一種警覺,是一種去評判的意志,是去知曉我們做了什麼和能做什麼的意志。如果說其實沒有什麼好的宿命,那就更不必去相信會有壞的宿命;所謂勇氣,正在於依賴自己並且依賴他人,因為,雖然有那麼多身體及社會處境的差異,他人還是都在其行為本身和在其互相關係本身中顯示了同一種光芒(étincelle),這光芒使得我們承認他們,使得我們需要他們的認同和批評,使得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命運。」 這個光芒(étincelle),俗其名可曰「愛」吧。 然而這愛除了是一種僅僅初衷之外,更多的時候其實慘然只是一種唯唯諾諾的藉口。誠如高翊峰老師所說,你有沒有可能相信「有人相信希特勒是善良的」,細思可以領會,重點不在後半句,而是前半句:「相信」。相信和愛一樣,同屬純粹的精神,是一種個人主義,而非建立在他人身上的,換句話說,是屏除文化、歷史、語言的。希特勒的「相信」毀了一千七百萬名猶太人。 梅洛龐蒂旨在暗示我們,精神、理性、相信這些,其實是對世界的「拒絕參與」。這是對笛卡兒以降的最大反叛。思考只能屬於精神?不,思考在實際層面上屬於身體,當我們回憶,回憶對一人的情緒(譬如憤怒),並非是一種心理活動,反而與我們的姿勢、語言、身體分割不開,這構成了我們與他人的現時關係,並在空間中布展開來。換句話說,思考是與物質條件密切相關的。研究表明,我們也可能因為談話中手捧一杯熱茶而冷靜下來。 而我們的「反思」,首先並不是活在我們關於自己的意識中,甚至不是活在我們關於物的意識中──而是活在關於他人的經驗裡。嬰兒猶能如此,藉由觀察旁人眉毛或唇角的動作,能辨別他人的情緒,藉此反身調整自己的認知與行動。前此所謂「鏡面回饋」,我們的反思有賴於與他人的密切關係。 承上所示,文化、語言、歷史等傳統就是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橋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通道藉此開放。這並不是建立在利他主義之上的樂觀結論,而是因為人做為獨活的個體,我們必然找不到絕對的安穩,這是存在主義的困境:人與人之間充滿誤解,人對自己也容易產生誤解。然而,還是有著這樣一種可能性(或者說物質上的必然性),那就是,我們能夠以知覺他人的方式,在他者身上更深更明晰地「認識」自己,並且「認出」自己。 認出自己,這就是梅洛龐蒂所說的「從心態上準備好迎接那罕見而珍貴的一刻」。 為此,梅洛龐蒂不無迫切地說:「讓我們不要拿善意或好的初衷去給我們做下的壞事做藉口,讓我們看清楚這些善意在離開我們之後到底都變成了什麼。」 (本專欄作家為北藝大文跨所碩士生)

Read More

〈中華學園〉幸福

台中女中二年二班 ◎李寈 北風襲掠的冬日裡,就算在屋內,也得穿著厚重的外套,而我還縮在書房中,和一堆無解的方程式奮鬥。廚房裡,飄出了陣陣香氣,「吃飯了──」,語音未落,我已哆嗦著身子來到餐桌前就定位。每個人面前都擺著一碗蔬菜粥,別看它貌不驚人,裡頭可是有許多種蔬菜,營養相當豐富,要是在外面餐廳,價格就有點驚人了,更重要的是,盛滿了爸爸的愛心,在寒冬中不僅填飽了每個人的胃,也溫暖了每個人的心。 隨著忽冷忽熱、十分潮濕的天氣,春天的腳步「轟轟轟」踏著響雷而來,令爸爸為之瘋狂的季節也到了。每逢假日,爸媽便老往花市跑,受他們的影響,我陰濕的心情也好轉,尤其是看了家中變得花花綠綠之後,無論是大方展開嬌豔花瓣的玫瑰、滿樹芬芳的桂花、優雅脫俗的蘭花、活力蔥綠的虎皮蘭還是樸實可愛的多肉植物,都不禁令人幸福感油然而生,也難怪我們會如此鍾愛了。 炎熱的夏天,待在戶外簡直就像是身在烤箱,令我常常不切實際的妄想擁有隨身冷氣,可是一直窩在冷氣房實在太不健康了,所以,游泳去吧!熱得受不了時,我和弟弟就會奔向家附近的游泳池,雖然剛下去會感到忽然一陣涼,但游了一陣子之後,便覺得清涼舒暢。當盡情運動完,逛逛小吃攤,來一支熱呼呼的古早味米血,絕對是人生一大享受! 很多人老覺得自己不夠幸福,可是在張開手想抓住幸福的同時,原本握在手中的那些卻也悄悄溜走了;與其這樣,不如好好的抓住自己所擁有的,感受生活中的小確幸,也許,反而會比你夢寐以求、難以追求的幸福,還帶給你更多快樂喔!

Read More

失聯女大生樂意被騙 為愛不返國

失聯十一天得靜宜大學女大學生傳出在緬北尋獲,但女大生疑為愛不願歸國,令救援人士感到挫折。(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靜宜大學林姓女大生失聯第十一天,傳出民間救援團隊在緬北尋獲;但女大生堅持與男友同進退,為愛不願歸國,讓救援人士感到無力。清水警分局表示,這部分尚未跟刑事局確認消息來源,但不排除任何可能;也盼女大生回心轉意,早日歸國。 靜宜大學失聯林姓女學生七日下午一度傳出,台灣在緬甸有力人士在緬北某處園區尋獲。據說,女大生確實遭騙出國,「但她樂意」,且堅持要與園區內的男友同進退,不願獨自上車歸國,讓現場救援人士感到挫折。 清水警分局指出,目前尚未跟刑事局國際科確認消息來源,但不排除有這些可能。

Read More

〈醫師專欄〉趕快開刀?

■吳重達 網路新聞報導,某民意代表被電扶梯上倒下的行李箱壓到腳踝,當下腳踝腫起來,在國外包了石膏。回國後,約傷後2週被告知需要趕快開刀,打鋼釘固定。 該民代被嚇傻了,上網「求救」,新聞還附上X光片。醫師仔細看了片子,沒看到骨折,推測應該是踝關節韌帶受傷。遠端脛骨─腓骨間隙沒擴大,聯合韌帶應該仍完整;傷的應當是前距骨─腓骨韌帶,也許再加上跟骨─腓骨韌帶。 無獨有偶,幾天後網路又一則新聞,某藝人腳踝骨折,包石膏2個月後被告知骨頭沒長,要趕快開刀補骨頭。嚇壞了的藝人也在網路上哀號,尋求幫忙。新聞上沒有交代到底斷了那根骨頭,骨折複雜度也不清楚。 網路世界一閃即過,再也沒看到這2則新聞的追蹤報導,不知2人下場如何?不過,就理論,教科書所言與處理傷害的累積經驗,可以平心靜氣的討論一下上述病例。 踝關節韌帶血液循環很好,即使是完全斷裂,早期診斷、固定6週韌帶會自行癒合。民代被包了石膏是正確處置,2週後初級癒合完成,腫消了石膏會鬆動,失去固定效果就需換石膏。此時,可趁機檢查韌帶修復的狀況。傷後2週就轉成手術治療,時機過早;更何況,打了內固定物後仍需使用石膏或支架再保護近6週。本來的保守療法石膏打上6週,比較之下不是對病人更有利,更省時間嗎? 骨折3個月後沒長好,教科書說可以懷疑骨折癒合不良;若屬複雜性骨折,此時開刀補骨頭(bone grafting)是可接受的處理方式。若是單純骨折,就建議再觀察,6個月不長就是骨折未癒合,就需開刀補骨,開刀後仍需外部固定至骨頭完全癒合。 理論上,開刀對這2則病例而言是時機抓得太早了。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

Read More

軟便劑逾1週未改善 應就醫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許多有便祕困擾的民眾會使用軟便劑緩解症狀。食藥署表示,市面有5大類市面上常見的便祕藥,其機轉作用、軟便方式不同;民眾若服藥物後1週都沒改善,最好就醫診治。 食藥署表示,便祕主要是腸道蠕動緩慢不足或糞便在腸道缺水變硬,原因可能來自纖維或水分攝取不夠,也可能由壓力、藥品、疾病等因素造成。 5大類常見軟便或是暫時緩解便祕症狀藥品,包括鹽類瀉藥,如含鎂鹽成分藥品,可促進腸道水分分泌、進而增加大便次數;膨脹性瀉藥,係藉由纖維素進入腸道產生吸水膨脹作用,促進腸蠕動並軟化糞便,達到排便效果;高滲透壓瀉藥,如含甘油等成分藥品,藉由軟化糞便,提供腸道潤滑作用;濕潤性瀉藥,此類藥品為界面活性劑,作為糞便軟化劑使用;刺激性瀉藥,此類藥品會刺激腸道加速運動。 食藥署提醒,使用上述藥品前應詳閱說明書,或請教專業醫藥人員。便祕原因很多,若使用瀉藥後症狀惡化、或1週後仍未改善,應進一步就醫診斷治療。

Read More

外踝扭傷 本體感覺訓練助恢復

成醫醫師柯伯彥說,外踝扭傷後,需儘量避免進展至慢性外踝不穩定,「本體感覺」訓練可有效預防。(成大醫院提供) 常見運動傷害 少數會變成慢性外踝不穩定 嚴重需使用關節鏡手術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愛打籃球的王小姐右踝在3個月前扭傷,引發右踝腫脹及外踝痠痛,走在平坦地面也感覺好像快扭到;就醫檢查發現外踝前距腓韌帶斷裂,應力X光測試發現右踝較左踝鬆動,診斷為慢性外踝不穩定。醫師表示,外踝扭傷後接受「本體感覺」訓練,可避免進展至慢性外踝不穩定。 成大醫院骨科部醫師柯伯彥指出,俗稱「翻船」、「翻腳刀」的外踝扭傷是常見的運動傷害,踝關節扭傷後的急性症狀包含踩踏疼痛、局部腫脹、瘀青等,初期照護以冰敷、休息、局部加壓、抬高患肢即可緩解,雖然大部分可以很快恢復;但少數患者會進展為慢性外踝不穩定,王小姐嚴重外踝扭傷,瘀血、腫脹經過2週仍無明顯改善,進而造成維持外踝關節穩定的一條或多條韌帶損傷或鬆弛,以致失去維持關節穩定的功能。 他說,遭遇嚴重外踝扭傷應考慮就醫,配合貼紮及護踝來穩定踝關節,在疼痛減緩且沒有步行的疼痛後,開始接受「本體感覺」訓練,避免進展至慢性外踝不穩定。 足踝「本體感覺」訓練分為3個階段: 1.利用患肢單腳站立維持平衡至少30秒,休息3秒,早晚至少各30次。 2.和上述動作相同,但要閉上眼睛。 3.離牆面約等身高的距離,以患肢單腳站立,對著牆面比肩高的位置丟排球,接住彈回的球。以1回合執行10次為單位,每回合間休息10秒,早晚至少各3回合。 柯伯彥說,當確認為慢性外踝不穩定時,依外踝不穩定狀況,患者可考慮安排傷口小、疼痛恢復快的關節鏡,做外踝韌帶強化修補手術或韌帶重建手術。

Read More

膽管癌好發50+ 應定期超音波檢查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爵士樂達人沈鴻元7日過世,享年50歲,他曾在2022年因膽管癌接受化療。醫師提醒,膽管癌早期症狀不明顯,6-7成病友確診時已是晚期,5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 膽道癌或稱膽管癌,對國人而言相對陌生,但並非罕見癌症。根據國健署發布的癌症登記年報顯示,膽道癌新診斷人數從民國106年2291人,逐年攀升至109年的2629人,且男多於女。 義大癌治療醫院血液腫瘤部副院長饒坤銘表示,膽管癌初期通常沒有徵兆或症狀不明顯,多數病友往往等到出現黃疸、右上腹部疼痛等症狀才就醫檢查,6~7成病友確診時已是晚期。 目前膽管癌已知9大風險因子,包括長期導致膽汁鬱積的疾病;罹患容易反覆造成膽道發炎的疾病;慢性B型、C型肝炎或肝硬化;特定肝吸蟲感染;經常接觸戴奧辛、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膽管良性瘤;肥胖;糖尿病;抽菸、酗酒。 饒坤銘提醒,膽管癌可分為肝內膽管癌及肝外膽管癌,定期超音波檢查很重要;膽管癌好發於50歲以上民眾,建議至少2年做一次檢查,尤其有膽結石、膽息肉者都要特別小心。另外,肝炎可能也有一定關係,帶原者同樣要注意,如果本身已知有風險因子,檢查頻率可縮短至半年~1年。

Read More

人頭戶遭強押臨櫃提款 人贓俱獲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蕭姓男子求職時遇陷阱,被詐騙集團當人頭戶,欲脫逃時被發現,遭強押至桃園拘禁多日;六日又被詐團成員田姓、徐姓二男強押至彰化縣員林市一家銀行臨櫃提款,遭警識破到場圍捕,一舉查扣涉案手機、賓士車一輛及二百萬元贓款等證物。 員林警分局指出,六日獲報指有一遭警示帳戶持有人在銀行欲臨櫃提款,立即派遣制服警力到場,發現兩名疑似車手男子欲臨櫃提款,員警隨即以關心名義將蕭姓、徐姓二男帶回偵查隊。 六日田、徐二嫌開車將蕭男從桃園強押至員林一家銀行臨櫃提款。員林分局得知圍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