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
四川成都名女詩人瞿永明在她的〈女人觀屋〉一詩中有一句「我來了。我靠近。我侵人」,這三個動詞串成的名詩句。其實這是英詩中凱撤大帝的豪壯名言。「我來了。我看見。我征服」(I COME, I SEE, I CONQUER)的仿製。後來中文仿製者越來越多。且都是名詩人。大陸名詩人歐陽江河演繹為「我來了。我看見。我說出」。于堅也有類似的「我來到,我瞧見。我說出」。不才如我其實也曾膽怯的續貂了三句曰:「我來了。我面對、我動手」。說穿了其實不是倣製。就是演繹,或是改寫等等的借鏡文字把戲,就看你會拿什麼觀點去看它。
其實從古到今的詩人都有這種借鏡旳手法。我們早期的現代派大將女詩人林泠曾有一名詩〈不繫之舟〉,寫出一種,剛毅勇邁,勇往直前,不為眼前美景所動的奮發氣魄,其前三句如下!
沒有什麼使我停留
一一除了目的
縱然岸旁有玟瑰,有綠蔭。有寧靜的港灣
我是不繫之舟
其時林泠才是台北一女中高三的學生,能夠想出這種意象鮮活。從來一般罕見的詩句,簡直驚為天人。後來選入高三國文課本。有一天我接到台中一所高中打來的電話,她說她曾在一個文藝營聽過我的課,要問我他們課本中林泠這首詩「不繫之舟」的出處。究竟是她自己新創,還是前輩詩人用過,林泠藉來用作題目。
幸好我這個愛讀閒書。並非正統中文系出身,游於文藝大海的人沒被完全考倒。我說「不繫之舟」這個詞句,古詩中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絕句中就曾有「心如不繫舟」之句。宋朝的蘇東坡在題他的自畫像時,有一首少見的六言詩中也曾用過,詩曰:
心似己灰之木
心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瓊州
這是寫他自己在朝為官時。因直言不諱得罪朝庭,被貶野放三次,最後是被貶到了當時尚是瘴疫之境的瓊州(海南島),時己六十多歲,所以他才有「心似己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的感慨。
也屬宋朝的女詞人朱淑真也曾在她〈清瘦〉一詩中用過這四個字,她說:
春花秋月若浮漚
怎得心如不繫舟
肌骨大都無一把
何堪更駕許多愁
朱淑真是宋朝一位官宦之家的才女,由於嫁了一個成年在外做官的俗吏,夫妻聚少別多,只能在遣懷寄意的詩中自嘆自憐一番。所以也借用了從前人用過的成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