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出口區管理處舉辦2023數創大賞競賽歡迎報名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為激發大專院校青年學子創新創意,培育具創新創業想法之優秀人才,舉辦「2023數創大賞」競賽,即日起至8月10日開放網路報名徵件,本場競賽委託臺中軟體園區發展產學訓聯盟、東海大學及朝陽科技大學等單位聯合辦理,總獎金高達新臺幣55萬元,期望成為中部地區學子踏出實現夢想的第一步,共同創造中部地區數位創新的輝煌! 2023數創大賞以「數位+」及「智慧+」為主軸,旨在提升大專院校青年學子的創意能力及數位內容製作能力,培育具創新創業想法興趣之人才,形成相互學習與交流的新創產業聚落,促進產業升級、達到產官學三贏。在「數位+」組中,鼓勵提出具有創新性、商業性及實用性的數位作品,例如產品設計、動畫、影片、應用程式(APP)、軟體、遊戲等,此外,另有一個廠商命題題目,邀請學子創作與「臺中軟體園區」相關的微電影數位內容,共同展現園區與企業的價值與特色。在「智慧+」組中,主題是展望未來智慧產業的發展,參賽者需要運用AI、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新興技術,提出一個綜合性的解決方案,解決實際問題並提升產業效益。 此次競賽總獎金高達新臺幣55萬元整,金獎隊伍更有機會獲得新臺幣15萬元的獎金(數位+組及智慧+組各1名)!如果有創業夢想、充滿熱情,不論是初出茅廬的新創團隊,還是具有成熟經驗的專業團隊,都歡迎踴躍報名共襄盛舉。 競賽決賽將於112年10月20日在東海大學舉辦,評審團由業界先進組成,評選出優勝隊伍。頒獎儀式則於11月「中部科技產業園區智慧應用創新成果發表會」舉行,讓參賽者的成果獲得更多曝光與肯定。如果對競賽有興趣,可立即前往競賽官方網站查詢相關報名資訊。此外,主辦單位也將舉辦2場實體合併線上說明會,詳細介紹競賽作業須知及解答參賽相關問題。歡迎聯絡東海大學圖書資訊處呂小姐,電話:(04)23590121#30213,E-mail:tciec@thu.edu.tw。 競賽報名網址:https://iec2023.thu.edu.tw/ 競賽說明會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6K7D6HtQwRE8EbBE8 場次一:112年6月16日(五) 14:00-15:00 場次二:112年6月28日(三) 14:00-15:00

Read More

航運離岸風電產業攬才超搶手 海大專班一年半可考一等船副/管輪

(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近年航運產業興盛求才若渴、離岸風電海事人才需求也大增,船員成為搶手職業!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為對海勤工作有高度興趣但非航海相關科系畢業者開設學士後多元專長培養方案專班,只要1年半就可以取得商船或輪機學士學位,獲得報考一等船副或一等管輪的資格。 萬海、陽明、長榮、裕民及中鋼皆與海大合作培育國內海事專業人才,除補助錄取生學雜費等相關費用,甚至提供生活津貼、公約訓練費用,也將提供海勤實習及工作機會。112學年度商船學系與輪機工程學系分別各開設平日組40個、假日組20個,總計120個招生名額,今年採用筆試增加鑑別度,考英文及數學兩科。 海大為來自各行各業想要轉換職場航道者提供就學的管道,商船學系及輪機工程學系學士後多元專長培力課程專班提供專門知識與技術,1年半可取得學士畢業證書,即具有參加航海人員測驗一等船副或一等管輪之資格,海大提供完整課程規劃與實際接觸產業的機會,就業方向除了航商、離岸風電工作船,還可選擇郵輪、海巡署、工程船、離島交通船等。 另外,今年也首度開設商船學系與輪機工程學系的進修學士班,招收高中(職)畢業或同等學力人士入學,提供更多人士進修商船或輪機大學課程機會,採聯合招生,報名至6月30日止,歡迎加入臺灣邁向永續海洋國家的推手行列。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112學年學士後多元專長培力方案(商船、輪機)招生報名至7月7日止:https://admission.ntou.edu.tw/info.aspx?v=2461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112學年度進修學士班入學考試(商船、輪機)招生報名至6月30日止:https://admission.ntou.edu.tw/info.aspx?v=2464

Read More

本土猴痘+18創新高 花蓮出現首例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疾管署6日指出,台灣上週新增18例猴痘確定病例,皆為本土個案,數據創新高;病例分布全台11縣市,包含花蓮出現首例個案。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6日於例行疫報表示,國內新增18例猴痘本土病例,均為本國籍男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5月30日至6月4日確診。 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23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上週新增的18例猴痘本土個案,分布全台11縣市,以新北市4例最多,其餘為桃園市、台中市、南投縣、高雄市各2例,彰化縣、雲林縣、花蓮縣、台北市、宜蘭縣、新竹縣各1例。 羅一鈞說,台灣現階段約有6成3已施打1劑猴痘疫苗者,已符合資格打第2劑卻未接種,呼籲約2.6萬名左右已打過第1劑疫苗的民眾儘速接種第2劑,完整接種2劑猴痘疫苗的保護力趨近9成,接種1劑有約4至8成的保護力。

Read More

輕症指標持平 第4波疫情 研判已達最高峰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期COVID-19進入第4波流行,疾管署6日指出,上週平均每天新增244例併發症本土個案,原估6月底、7月達高點。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最新輕症指標持平,研判染疫數達最高峰。 國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月1日解編後,持續透過衛福部「COVID-19防治聯繫會報」,監測疫情與變化或新興變異株出現時即時應變,並於每週二疾病管制署例行疫報記者會說明。 疾管署公布,5月31日至6月6日COVID-19本土中重症及併發症每天平均病例數244例,較前7天每天平均新增208例上升17%;5月28日至6月3日每天平均新增28例死亡,與前一週平均數20例相比也是持續上升中。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6日在例行疫報說明,自5月起本土併發症累計6612例,未打滿3劑疫苗有3267例,約占整體49%,其中又以未曾接種任何1劑疫苗者2290例,約70%為多;新增死亡個案中,94%具慢性病史、58%未打滿3劑疫苗、94%為60歲以上。 羅一鈞說,目前全國COVID-19疫情整體處於高點,雖然併發症人數持續上升,但作為輕症指標的住宿式機構住民陽性率為1.7%,與上週持平,可視為輕症疫情可能已達高峰,未來將是維持高點呈現高原期,或是逐漸反轉下降,仍待觀察1至2週走向趨勢,須持續監測各項指標變化。 他指出,上週平均每天新增244例COVID-19併發症本土個案,這是3月20日通報改制後新高,因併發症屬於落後指標,數據可能會再上升,預估近期社區每天約新增2.3萬至2.8萬例。

Read More

見罕骨盆腔肉瘤 精準治療保住直腸膀胱

男子罹罕見基因融合骨盆腔肉瘤,林口長庚以精準醫療合併手術保住病人膀胱與直腸。(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43歲男性,因解尿與排便困難就醫,診斷出直徑10公分大肉瘤,並明顯壓迫到膀胱與直腸。最初以一線標靶藥物進行治療,但腫瘤持續惡化變大至14公分,進一步檢測才發現男個案有罕見的NTRK基因融合。在口服標靶藥物治療3個多月,腫瘤縮小到4公分,後續再以達文西輔助腹腔鏡手術精細切除殘餘腫瘤,順利保留個案直腸與膀胱功能。 林口長庚腫瘤科醫師黃文冠表示,NTRK基因中文名稱為神經營養因子受體絡氨酸激酶,活化後會促進細胞增殖與分化等功能。NTRK基因融合是指不同染色體之間或同一條染色體內發生基因之間重新排列,使得NTRK基因與其他基因緊密結合在一起。 他指出,NTRK基因融合會導致細胞的酪胺酸激酶訊號的異常激活,促進部分兒童或成人實體腫瘤發展,研究顯示NTRK基因融合是重要的致癌驅動因子。 雖然帶有NTRK基因融合並不常見,在所有實體腫瘤約占1%,但已有對應的標靶藥物NTRK蛋白抑制劑能抑制腫瘤細胞內異常的NTRK活化訊號傳遞,出現顯著的腫瘤反應療效。 黃文冠說,第一代NTRK蛋白抑制劑有b種口服標靶藥物,適應症用於帶有NTRK基因融合的實體腫瘤,台灣食藥署也已許可上市,不過目前於成人尚未健保給付。 林口長庚一般外科系主任葉俊男表示,上述案例體現精準醫療對於惡性腫瘤不可或缺且顯著的療效,將一個傳統手術可能要面臨骨盆腔大範圍切除、合併人工肛門及尿道重建手術的個案,轉變為透過基因檢測給予精準標靶藥物治療讓腫瘤縮小。

Read More

消暑貪涼 只會愈喝愈渴

醫師林諭臨表示,喝冰水容易越喝越渴,適度曬曬太陽會是更健康的選擇。(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今年的「芒種」落在6月6日,當芒種來臨,意味著梅雨季的結束,開始了午後雷陣雨的季節,隨著降雨量的上升,濕氣越來越高,加上炎熱的氣溫,天氣越來越悶熱,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林諭臨醫師表示,這時候喝冰水容易越喝越渴,適度曬曬太陽會是更健康的選擇。 夏天的「暑熱」就是中醫講的「濕熱」,通常要依靠著五臟六腑中的「脾胃」來調解。林諭臨表示,脾胃可以代謝多餘的水分及熱量,調節人身體的溼熱,如果脾胃比較虛弱的人,可能會在夏季產生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漲等症狀,加上氣溫上升、濕氣增加,熱量不容易隨著汗水排出,流出來的汗水也常常停在體表上不易蒸發,除了造成煩燥、疲倦的症狀,還容易引起溼疹,這時候曬曬太陽養護人體的陽氣就很重要!林諭臨建議,曬太陽運動的時間可以選擇清晨或傍晚的時候,就是還看得見太陽,但又不會有日正當中的過度曝曬。 中醫的理念不是很支持「冰的」或「生冷飲食」,林諭臨醫師表示,消暑清涼並不是要依靠冰品或冷飲,因為人體本身就有溫度調節的能力,如果長期使用冰品或冷飲,會壓制身體自我調節熱量的能力,導致熱量不容易自然排出體外,就會讓許多人感覺冰水會越喝越熱、越喝越渴;即使冰水不含熱量,但是太冷的飲食,會傷害到脾胃功能,影響身體調節與代謝的能力,容易引起體內濕氣堆積、水腫,這時候就會讓人感覺看起來怎麼連喝水都會胖。 林諭臨分享夏季消暑清涼的飲食,可以選擇比較開胃的蔬果,例如扁蒲也就是俗稱的蒲仔,性味比較甘寒,有消暑利水的效果,是消水腫很好的選擇。還有可以清熱利水的小黃瓜,不論是食用還是外敷,都是很適合夏天的選擇。至於水果方面,富含鳳梨酵素的鳳梨,可以幫助養護脾胃,固護人體的元氣,如果遇到鳳梨「咬舌頭」的狀況,可以在鳳梨上灑一點鹽巴或者食用前泡泡鹽水。 另外,林諭臨醫師特別介紹4個可以在「芒種」前後按摩的穴位。首先是心經的少衝穴,位於手指的小指指甲內側;還有位於手指小指指甲外側,屬於小腸經的少澤穴,可以用另外手的拇指與食指同時按壓,對心痛胸悶、心煩氣躁的症狀很有幫助。另外,位於手臂上臂正中間的青靈穴,以及手肘橫紋靠近小拇指這一側的少海穴,對於生活壓力大,心情鬱悶的人來說,按起來會有明顯的酸痛感,有空的時候都可以按壓,可以幫助疏通心經。

Read More

糖友腳步浮腫 已併腎病變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6日啟動「GOAL 50+超越50計畫」,公布控糖典範計畫目標。(公關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70歲男性,在50多歲時診斷罹患糖尿病與高血壓,長年藉由飲食與藥物控制血糖及血壓,但退休後因獨居煮食不便,血糖控制不佳,近來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未定期就診追蹤,導致血糖快速失控。直到兒女探望發現腳步浮腫,走路喘息症狀加劇才就醫,經診斷糖尿病已合併嚴重腎臟病變,未來恐需洗腎度日。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表示,高齡化與病齡長期化將大幅增加患者共病風險;根據第2型糖尿病年鑑統計資料,2000-2014年間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疾病的人數明顯增加4倍;第2型糖尿病併心衰竭的人數增加1.9倍。 此外,台灣腎病年報顯示,45.4%新發透析患者主診斷為糖尿病、51.2%透析患者合併有糖尿病,平均每2位透析患者,就有1位合併糖尿病;另,依健保署111年度健保支出統計,急性腎衰竭及慢性腎臟疾病高達587億,而糖尿病緊追在後達402億,共病不僅增加患者醫療照護需求,也加劇經濟負擔,導致未來患者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黃建寧指出,像上述個案情形在未來將更加普遍。儘管國內糖尿病照護品質提升有成,但75歲以上患者數量逐年增加外,多數第2型糖尿病患者更高達4成已罹病10年以上。

Read More

隱匿疫情挨罰 中正預校爆61人流感群聚 停課一週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中正預校爆發流感群聚疫情,累計61名學生疑似類流感個案,目前已回家休養;高雄市衛生局於2日獲報後進一步調查發現,指標個案發病日為5月11日,但校方並未依規定通報,涉嫌隱匿流感群聚感染疫情,已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處新台幣12000元罰鍰,並責令該校針對已群聚感染共12班,停課一週。 高市衛生局表示,本月2日接獲鳳山區第2衛生所通報,中正預校第一大隊(八德樓)疑似呼吸道傳染病群聚事件,經疫調指標個案發病日為5月11日,其後陸續多名學生確診;截至6月5日為止,累計61名疑似類流感個案,分布於高二(八德樓)15個班級,目前所有出現疑似症狀的學生,均已回家休養。 衛生局前往查察時,除要求學校針對疫情發生班級、宿舍及公共空間進行環境消毒,並針對師生進行症狀監測,落實通報。 另外,為釐清感染病原體,衛生局已針對4名發病個案採檢送驗檢體(含流感、腺病毒、RSV、腸病毒、COVID-19)。 5月11日即陸續有個案出現,但卻未即時主動通報,衛生局初步認定中正預校未依「高雄市學校類流感、腹瀉及水痘群聚通報規定」落實通報、且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依同法第70條處新台幣12000元罰鍰,並責令已群聚感染共12班停課一週。

Read More

〈中華副刊〉荒野五帖

■陳煌 一、有家 蛙,喜歡姑婆芋。 蛙,也喜歡一支大傘。 所以,我總覺得蛙有一支大傘的家。 有了家,蛙就會長期住下來,在大傘的底下,那裏是安全陰涼的居所。 蛙並喜歡大太陽,因為那對牠的皮膚不好,也可能有害小命。太陽的光亮,並非人人喜歡,樂見,有人就傾向不適見到陽光,躲在其中,就覺得安全,隱密多了。 這支大傘,是姑婆芋,來自南美的植物,在潮濕的地方生長。潮濕,也是蛙的所愛。 但荒野中,蛙的數量似乎並不多,似乎比姑婆芋的數量還少。 姑婆芋大量繁殖時,總在雨後,這時的濕潤才是蛙最佳露臉的時機,在大大如大傘的姑婆芋葉片下,或上,靜默地享受牠不知多少時日以來的枯燥煩悶,這時有了大葉姑婆芋的保護傘,也就可以大膽看看雨後世界了。 誰會對蛙感興趣? 野鳥們應該還在對雨後的世界感到興奮吧,因為蟲子大餐更豐盛了,更吸引了。蛙比許多蟲子更難搞,因此,誰也不在乎蛙有多重見天日般的欣喜,也不在乎蛙有多肥美。 再說,即便蛙在荒野中是稀缺的美食,小野鳥只能望而卻步,奈何不了蛙。 所以,通常蛙可以很有自信地在緊急情況中迅速躲藏到姑婆芋傘下。牠應該不會離開自己的家園太遠。 流浪,對蛙來說,太奢侈了,也太難以想像了。 但即便是流浪,蛙還會有多少期待,或夢想? 其實,我們才是流浪者,或許只為了一個家,或不是,或許只為了一個夢想,或不是,然後我們心並不安定,或不是,總之,即便宅在家裡,心也往外的網路上跑。 我們都想由流浪中創造出一個不需再流浪的家園,比如桃花源。 而這荒野就是桃花源,野生動植物的桃花源,也是風的四季的桃花源。 所有的蛙,也是這麼想的吧。 姑婆芋站在山麓的小道上開放,殘留的雨水在當初落下時,已將蛙的大門敲開了,如今就算乾燥了,落滿灰塵,它還是能甘願為蛙與牠的桃花源遮風擋雨,阻太陽,這很好。 有桃花源,有家的,都會很好。 既使那只是一片人煙罕至的荒野,也會很好。 誰不喜歡? 二、山路 有山,就有山路。 有山,但不一定沒有人煙,因為人煙是人生成的,山路也是人走出來的。 那山路並不寬,一邊是山麓,長滿各種雜樹,我能叫出名字的,和不能叫出名字的,但絕對沒有果樹,而另一邊是對著山勢邊坡,野草叢生,也是我能叫出名字的,和不能叫出名字的,中間的山路隨著山腰而走。 曾經有人告訴我,那一條山路可以通到另一個遠處山頭的另一邊,彎彎曲曲。所以,我的望遠鏡,能隱約眺望到山巒樹林上,那高高得遠遠的隱約樓宇。 因此,荒野的山路應該到彼處為止吧。 我不曾試著將山路走完,因為走著走著就到了盡頭,我有點害怕見到山下的城市,或是沿著山勢而坐落的樓宇。 有城市,或樓宇的地方都會侵入荒野。荒野就不再荒野。 我盡量不再接近那地方,只在還接近荒野的荒野之地流連。那裏,我可以和所有野地的野性,一起遠眺城市,樓宇,我們像是局外人一樣。總之,我還是不想那樣走到盡頭,那有一種逐漸被城市侵犯的異樣感覺。那時候,我只想一個人待在野地,離城市越遠越好,如果能走路可達,再遠,會進入野地,也一個人尋路而去。 只要荒野的山路荒無人跡也行,偶見的路燈也是荒廢的,並不影響所有野生動植物的生活即可。 不過,我難以確定山路邊的破舊路燈荒廢是長久的,因為據說,以後會有更新的大路,和更多的樓宇會通過進駐這裡,因此有多少荒野變成山城,不得而知。 人們認為,住在山城多好。但每一隻山鳥,和一株野樹都不這麼認為。 因為,山鳥和野樹都無法與人抗衡。 我樂見,包括這一條沿著山腰而被最早開出來的山路,石子滿佈,落雨時泥濘難行,除了我,和一位偶爾出現的獵鳥人之外,沒人會經過這裡。 小彎嘴畫眉會成群由一側密密矮樹叢或竹林中,探頭探腦地探看一下動靜,然後掠過山路,闖入另一側的雜樹林中,牠們雙眼綁著黑色眼罩,如四十大盜般飛馳而過,如入無人之境。 運氣好的話,一隻難得一見的白鼻心,或竹雞會疾風似的飛快迅速橫橫竄過山路,腳沾滿泥巴。 那時,我幾乎熟知山路的任何巨細靡遺,以及沿路的四季。 只是,只要有路,兩旁的風景再好,荒野再野,就早晚會被拓寬,被無數人車進駐,被各式樓宇侵入,老舊荒廢的小路燈也會更換,到時也會遮去滿天的星空。 所以,我珍惜那早已長久破舊荒廢不亮的幾盞路燈,它們在山路上僅僅是擺設,山鳥與野樹都不需要它們照明,任何一隻草蟲與花也是,我也是。 我只在天暗下來前離開山路,留下來只有不應被干擾的野性世界。 那時,我在想,如果沒有山路出現,也很好。 一切都原本地留給野性的荒野。 三、相遇 一九九0年之前,我寫了《人鳥之間》,所以我寫生畫了這張長尾水青蛾的時候,也是在那時,所謂的野鳥新樂園的荒野。 因為距離的歲月遙遠,我都不記得在何時何地和位置,甚至何種氣候與植物之下發現牠的。 但我畫下牠了。 在我的薄薄一本畫頁中,牠,長尾水青蛾出現了。 我當時很快地畫下牠,從此我再也沒遇上牠。 我總覺得,相遇只能遇見有意義的人或物,相遇才有意義。 我在荒野時,能遇見的山鳥無數,不過諸如常見的麻雀,白頭翁……等等的山鳥,我只憑牠們名叫即能辨認出牠們的名字,但是有些難得一見的山鳥如竹雞,五色鳥……等等,卻經常在無意中,或等待中相遇時,始感覺一種驚喜,覺得我終於因相遇而得以一見,認識,謀面,這樣的初初相遇的意義,在於先建立起的之後盡可能進一步的相知。在人鳥之間,牠們無須「相知」於我,也無須認識謀面於我,但對我來說,我卻是需要,必要的。 這種意義,對觀察特別重要。 只是對這隻難得一見意義下的長尾水青蛾來說,我的追憶中,除了初次的相遇外,我就無緣再與牠相遇了。 其實,應該說,牠一直都在,牠的族群一直都在。 只是我無緣再相遇罷了。 假使,我要更認識牠,我可以從電腦中獲得許多資料,但如果我想獲得更具意義的話,就會捨棄電腦,自己會在自己的不棄觀察紀錄中,讓相遇成為有意義的重要緣分,與資料。 我只依稀記得,牠忽然間的近距離出現,牠就靜靜停留在一片葉子上,好像牠原本就在那裏,不曾離開過一樣。 牠沒動,我卻心跳不已。 我在觀察記錄山鳥時,也會在意當時的天候,蟲子,林木,花草等等的四季變化,長尾水青蛾對我卻是極其陌生的。 我的相機無法對牠對焦,牠就距離我的鼻子前幾公分,我也無法後退,因為我退無可退,我身後好像是一個灌木叢生的斜坡。 在我努力穩定身子之後,我只能取出畫頁和筆。 牠靜靜讓我畫完,我已滿身大汗。 天色開始閉上眼睛,我應該離開了。 荒野,就是這樣,只有我們的相遇,才有意義。 四、遺忘 慘了,我也遺忘了當初的它了。 遺忘,有時是一件愉快的事,但有時又念起來時,還是不記得,那就慘了,好似做了一件壞事,怕人責怪一樣,那就不太愉快了。 我隨手做寫生時,喜歡畫距離最近的,手邊的小景,一朵花,一枝草,一只蝴蝶,然後收藏起來,心想這樣的手繪小畫日後裝裱起來,可以給自己的書房牆壁當裝飾或開小畫展,也很不錯,也許,當成日後某些文章的插圖也很好,若能出本小書,附上自己手繪的畫作插圖,就更有意思了。 坐在荒野的角落,或路邊時,風是我的朋友,陪著我一整天,它搖著身邊的野草,好像要我也探看它們一眼似的,它們並不比山鳥更值得吸引人,但他們也很重要,跟山鳥一樣重要。 日出和黃昏在照耀它們,或遠離它們時,它們並未離開,即便雨無法直接滋潤它們,它們依然按照自己的能力努力活著,在草葉之上,草莖枝上,開開花,結結仔,看看這世界,等到風來了,雨來了,該老了,該風散雨流了,該凋零了,也就這樣一輩子了。 身邊所及之處,或眼不見之處,都是如此的生活,和死亡。 從來沒有草蟲,或山鳥,或風雨,或日出黃昏,或白雲蒼狗,或人來為此憑弔。它們就如此安靜地來去自如,它們的族群祠堂門匾上或許就寫著「樂天知命」幾個字吧。 我也不是來憑弔的,這些野草自然會有人為它們取名,可是我記了,又忘,我是來探望它們的,想坐下來好好看看它們,只是如此而已。 如果記的它們的名字,下一回,在遇上了,就能較熟捻地打招呼,叫出名子了,這樣親近一點。 不過,我總愛遺忘。 因此,慘了,遺忘了就尷尬了。 也沒人會喜歡見面時被他人遺忘自己的名字吧。 草木自然不會,但我總想,如此的遺忘是我的記憶不行了,讓我缺乏繼續深知下去的理由,或藉口。 荒野是一部超大部頭的百科全書,但我連草木這一科目的知識都不足,能不禁汗顏嗎? 只是曾過目的,總還會有一點印象,這一點印象,就足夠我繼續懷念,和回味了。 其實,還帶一點點興奮,彷若遇見久違老友了,一時叫不出名字,卻一樣雀躍,而莫名。 但遺忘在荒野又是另一回事,我坐下來時,風陪著我,鳥聲啁啾,雲在飄,樹在搖,山不沉默,我坐下來,草莖靜默地與我為伴。 這一切還算美好,它們,我忘了名字的它們,它們還依舊樂天知命。 五、長蟲 有山,就有草木。 有草木,就有蛇。 在人看不清的草木深處,因為未知,因為不明,所以人們會猜測那裏面會隱藏著蛇,讓人冒冷汗的冷血動物。 我不怕蛇,但我怕牠藏匿的出其不意。 野地中,有這種長蟲並不意外。但我在荒野中遇見的不多。 那一整個夏季 我在荒野的樹林的小徑裡進進出出,那是一條通往山麓間底部的一個荒廢很久的小溪,小溪很淺,但水聲潺潺,小溪上密佈樹蔭,一側還密生著竹林,那顯然是一處人為的竹林,用來採摘竹筍,我發現不知多久一錢就有人跡。 黑暗的竹林中有異狀,我越過小溪後未敢再越出太遠,一條長蟲捲曲在竹林下的草叢中,我想,我驚擾到牠了。 那是牠的領地。 附近有溪,會吸引如白鼻心或松鼠等等的小動物,甚至竹雞或體型較大的烏鴉或樹鵲來飲水歇息,因此那是牠最常出沒之地吧。 我在附近林子的一處大石旁也發現一個極小的土地公廟,大石長滿潮濕的苔蘚,土地公廟是由幾塊石子堆壘而成,所以小到只有一個足球般大小,廟已不成形,但隱約能判斷那是一個被廢棄許多的土地公廟。 小廟的天空完全長年被茂密的樹遮掩,又被歲月長久遺忘了,因此處於一種完全廢墟狀的情況,小廟的內外也佈滿厚厚綠色苔蘚,與潮潮的水漬,幾乎將之掩埋在陰暗的時光中,我猜,土地公若還住在裡面,應該也太潮濕了不太舒服吧,即便有山鳥落下來,也會腳一滑溜,引人訕笑。 陽光在這樹林下是止步的。 時光歲月也是。 不過,有長蟲在附近陪著,或許土地公也不寂寞吧。 那裏,早期應該有人住的,所以會有土地公廟,有竹林,但不會有長蟲。 我看見竹林地上留下了廢棄已久的竹簍與鏽蝕嚴重的鐮刀,人已去,韶華已遠,僅留下茂密深沉的竹林,和移民而來的長蟲。 小溪繼續潺潺,竹林繼續囂囂,小廟繼續寂寂,於是我想起有人說過,人類有一種毛病,像是精神勝利法,就喜歡把一些強大或自己恐懼的東西將它反而說得很弱小,以反射出人的強壯偉大,於是會把自己恐懼害怕的蛇說成是長蟲,還會將老虎說成是大蟲,這是一種人的阿Q式精神勝利法。但不論如何,長蟲的稱呼總比蛇不那麼冷冰冰,嚇人的感覺多了。 長蟲,蛇也不喜歡我的出現。 即便出現在牠勢力範圍的領地也不喜歡,但卻很無奈,因此牠悻悻然走了。 我也離開時,我在想,當初的人為何離開土地公,離開自己的竹林呢? 這沒有答案。 這荒野,不需要人們給太多的答案。

Read More

造福肺發育不全嬰兒 橫膈膜電位導管 7月起全額給付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健保署6日指出,將全額給付得用於患有支氣管肺發育不全且困難拔管的1歲以下嬰兒「橫膈膜電位導管」,以利後續生長發展,新制於7月1日起上路,推估每年約提供200名嬰兒照護。 健保署表示,早產兒及新生兒使用的「邁柯唯」橫膈膜電位導管,是用於偵測橫膈膜點電活性訊號,以此控制神經調控呼吸模式(NAVA)與非侵襲性呼吸(NIV)NAVA通氣模式,可監測大腦呼吸驅動力,透過鼻胃腸路徑給予營養品、流體及藥物。 考量這項特材對早產兒及新生兒具有臨床療效及需求,健保署說,提案至5月18日特材共擬會議討論,經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全額給付「橫膈膜電位導管」,用於患有支氣管肺發育不全且困難拔管的1歲以下嬰兒,推估每年200名嬰兒受惠,預算約新台幣299萬元。 健保署指出,7月1日起,不僅全額給付橫膈膜電位導管,也放寬18歲以下人工電子耳第二耳給付,優化兒童照護。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如何強化兒童照護至關重要,非常感謝特材共擬會議代表,包含專家、醫界團體、付費者代表、病友團體等的支持。 另,隨著生醫產業及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許多創新或功能改善醫療器材上市,健保署說,基於增進全體國民健康精神,未來將持續努力將具有臨床實證效益且臨床治療必要的新醫材納入健保,妥適運用醫療資源,以精進醫療照護品質。

Read More